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 惯性力 / 离心力 / 织物带卷收装置

织物带卷收装置

阅读:550发布:2021-06-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织物带卷收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可以防止在紧接着完成织物带的卷起之后卷轴因回弹而沿拉出方向转动时进入端部 锁 定状态。在V形 齿轮 上设置有限制重物。该限制重物在所述V形齿轮沿卷起方向转动时通过 加速 度而沿拉出方向相对于所述V形齿轮运动,而且所述限制重物在由于所述V形齿轮的转动产生的离心 力 的作用下绕 支撑 销枢转,并且到达 接触 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惯性 质量 体试图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移动,所述限制重物与所述惯性质量体干涉从而限制所述惯性质量体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下面是织物带卷收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起 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
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 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卷轴;
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自身的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拉出方向 的转动;
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在所述 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该转动检测部 件朝向预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
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 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所引起的回弹而朝向所述 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所述限制单元设置成可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 接触位置,所述限制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限制所述转 动检测部件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所述非接触位置与所述接触位 置分离并且允许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并且
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卷起方向的转动而向所述接触 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带 卷收装置还包括防止部件,在所述转动体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状态下, 该防止部件防止所述限制单元对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 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上述状态与所述转动体由于所述织物带的卷起停止 引起的回弹而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状态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 非接触位置的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离心而向所 述接触位置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 非接触位置的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而向所 述接触位置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带 卷收装置还包括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从所述接触位置朝向所述非接触 位置向所述限制单元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 部件沿着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带 卷收装置还包括附加的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沿着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 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 单元包括:
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通过所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时的 回弹而运动;和
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所述运动部件的运动而运动,并且限制 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 单元包括:
摩擦力产生部件,该摩擦力产生部件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而产生 摩擦力并且运动;以及
移动限制部件,该移动限制部件通过所述摩擦力产生部件的运动而 运动,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10、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起 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
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 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卷轴;
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自身的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拉出方向 的转动;
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在所述 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该转动检测部 件朝向预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
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 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引起的回弹而朝向所述锁 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所述限制单元设置成可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 接触位置,所述限制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限制所述转 动检测部件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所述非接触位置与所述接触位 置分离并且允许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单元通过其惯性以及由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离 心力而被致动。
11、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起 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
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 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卷轴;
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自身的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拉出方向 的转动;
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在所述 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该转动检测部 件朝向预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
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 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引起的回弹而朝向所述锁 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所述限制单元设置成可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 接触位置,所述限制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限制所述转 动检测部件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所述非接触位置与所述接触位 置分离并且允许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单元通过由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而被致 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用于卷起并存 储用来约束坐在座位中的车辆乘员身体的织物带(webbing belt)。

背景技术

在构成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设置有定机构, 该锁定机构用于在车辆突然减速时限制卷轴沿拉出方向转动,例如日本 专利申请特开平05-1934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述。构成专利文献 1中所述的锁定机构的锁定齿轮相对于卷轴可同轴地转动,并且当卷轴相 对于锁定齿轮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与该相对转动联动的是,主棘爪和备 用棘爪的相应齿与形成在框架的两侧壁上的内齿啮合,从而限制了卷轴 沿拉出方向的转动。有两种类型的用于在卷轴和锁定齿轮之间产生相对 转动的结构,其中一种结构是减速检测装置。该减速检测装置设置有惯 性体,该惯性体在车辆突然减速时靠惯性运动,并且被惯性运动的惯性 体向上推的接合爪与锁定齿轮上的外齿接合,从而限制锁定齿轮的转动, 并且锁定齿轮相对于正沿拉出方向转动的卷轴转动。
用于在卷轴和锁定齿轮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另一结构是设置在锁定 齿轮上的与减速检测装置的惯性体分开的另一惯性体。该惯性体通过弹 簧连接到锁定齿轮,但是当卷轴与锁定齿轮一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时, 该惯性体由于抵抗弹簧偏压而相对于锁定齿轮出现了转动滞后。惯 性体由于该转动滞后而伴随着相对于锁定齿轮的转动沿着锁定齿轮的转 动径向向外运动,并与形成在盖的内侧上的内棘轮齿啮合,从而惯性体 的转动停止,并因而锁定齿轮的转动停止。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使锁定 齿轮的转动停止,锁定齿轮相对于正沿拉出方向转动的卷轴转动。
但是,紧接着由卷轴卷起织物带结束之后,如果锁定机构被意外致 动,则卷轴不能从该状态沿拉出方向转动,从而进入所谓的“端部锁定 状态(end-lock state)”。在该端部锁定状态,由于卷轴不能沿拉出方向转 动,因此织物带的拉出变得困难。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当完成 织物带的卷起时,构造成使得锁定齿轮的外齿和减速检测装置的接合爪 不会啮合在一起,从而防止出现端部锁定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 装置可以防止紧接着织物带的卷起停止之后卷轴由于回弹(反作用)而 沿拉出方向转动时出现端部锁定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包 括: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起 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对 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到 所述卷轴;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其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拉出方 向的转动;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 在所述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朝向预 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限制单元,该限制单 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向 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引起的回弹而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当卷轴向卷起方向侧 转动时,从织物带的纵向基端侧卷起织物带并将其存储在卷轴上。当通 过卷轴进行的织物带的卷起停止从而卷轴突然停止时,由于卷轴的回弹 而使得随其转动的转动体有时沿拉出方向突然少量转动。本发明的织物 带卷收装置基本上与所述转动体沿拉出方向的突然转动联动,所述转动 检测部件沿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为此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所述卷轴并 限制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但是,在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当所述转动体由于所述卷轴 停止卷起所述织物带时的回弹而沿拉出方向突然转动时,此时通过限制 单元限制转动检测部件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锁定 部件并不限制卷轴沿拉出方向的转动(不会出现所谓的“端部锁定状 态”)。因此,可以容易地再次拉出织物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该 织物带卷收装置还包括防止部件,在所述转动体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 状态下,该防止部件防止所述限制单元对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 定致动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上述状态与所述转动体由于所述织物带的 卷起停止引起的回弹而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的状态不同。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当所述转动体处于沿 拉出方向转动的状态下时(该状态不是在织物带的卷起停止时的状态), 通过所述防止部件防止所述限制单元对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 致动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为此,在车辆减速时由于惯性使乘员身体沿 大致向车辆前方的方向运动,从而乘员的身体突然拉动织物带时,此时 所述转动体与所述卷轴一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所述转动检测部件可 以沿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因而可以通过锁定部件的致动而限制卷轴 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 置,其中:所述限制单元设置成可在接触位置与非接触位置之间运动, 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限制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限制 所述转动检测部件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所述非接触位置与所述 接触位置分离并且允许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 并且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沿所述卷起方向的转动而向所述接触 位置移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 述转动体沿卷起方向的转动而从非接触位置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所述 限制单元可以向接触位置运动。在紧接着卷轴沿卷起方向的转动停止之 后的状态下,所述限制单元位于接触位置。从该状态,如果转动检测部 件由于转动体沿拉出方向突然少量转动而试图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移动, 则所述限制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限制该转动检测部件的移 动。
这里,如上所述,由于所述限制单元构造成通过所述转动体沿卷起 方向的转动而从非接触位置分离,因此基本上(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在 所述转动体由于所述卷轴停止卷起织物带时的回弹而沿拉出方向转动的 情况),如果所述转动体沿拉出方向转动,则所述限制单元不会从非接触 位置分离,因此所述限制单元不会到达接触位置。因此,当所述卷轴在 正常操作中沿拉出方向转动时以及当所述卷轴由于车辆突然减速而沿着 拉出方向转动并且所述转动体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所述限制单元不会向 接触位置运动,从而所述限制单元不会意外地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的移 动干涉。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 中,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的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 离心力而向所述接触位置运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处于非接触位置并且 之后通过所述转动体沿卷起方向的加速而从非接触位置分离的所述限制 单元,由于因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而朝向接触位置运动。在所述 转动检测单元紧接着卷轴停止沿卷起方向转动通过所述转动体沿拉出方 向少量的突然转动而试图沿锁定致动方向移动时,已经处于到达接触位 置的状态并以这种方式运动的限制单元与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限制转 动检测部件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根据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 置,其中,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的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 产生的摩擦力而向所述接触位置运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处于所述非接触位置 的所述限制单元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而向所述接触位置 运动。在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紧接着所述卷轴停止沿所述卷起方向转动之 后通过所述转动体沿拉出方向少量的突然转动而试图沿所述锁定致动方 向移动时,已经处于到达接触位置的状态并以这种方式运动的所述限制 单元与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接触,并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根据第三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织物带卷 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还包括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从所述接触位 置朝向所述非接触位置向所述限制单元施力。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由所述施力部件沿着 从所述接触位置朝向所述非接触位置的方向向所述限制单元施力。为此, 在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之后,到达了接触位 置的限制单元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返回到非接触位置。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其 中,所述施力部件沿着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 部件施力。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由所述施力部件沿着 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为此,当转 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速度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停止时,已沿锁定致动方 向移动的转动检测部件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沿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 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返回原始状态。因此,解除了由锁定部件对卷轴 转动的限制。
这里,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所述施力部件沿着与所 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而且还沿着从接 触位置朝向非接触位置的方向向限制单元施力,因此通过单个构件实现 对转动检测部件的施力和对限制单元的施力,从而可以减少构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织物 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还包括附加的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沿 着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所述附加的施力部件 沿着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施力。因此, 可以沿与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转动检测部件适当地施 力。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织物 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限制单元包括: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通过所 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时的回弹而运动;限制部件,该限制部 件通过所述运动部件的运动而运动,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 述锁定致动方向的转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所述限制单元包括运 动部件和限制部件,并且通过所述运动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向所述卷轴 的卷起停止时的回弹而运动,并使所述限制部件运动,从而限制了所述 转动检测部件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适当地致动限制单 元。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织物 带卷收装置,其中,所述限制单元包括:摩擦力产生部件,该摩擦力产 生部件通过所述转动体的转动而产生摩擦力并且运动;以及移动限制部 件,该移动限制部件通过所述摩擦力产生部件的运动而运动,并且限制 所述转动检测部件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根据基于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所述限制单元包括摩 擦力产生部件和移动限制部件,并且该摩擦力产生部件通过所述转动体 的转动而产生摩擦力并且运动,由此使所述移动限制部件运动,并且限 制了所述转动检测部件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适当地致 动所述限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于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 包括: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 起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 对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 到所述卷轴;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本身的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 拉出方向的转动;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 并且在所述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朝 向预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限制单元,该限 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 带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引起的回弹而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单元通过其惯性以及由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 而被致动。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于一种织物带卷收装置,该织物带卷收装置 包括:卷轴,该卷轴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从长带状织物带的基端侧卷 起该织物带并将该织物带存储在其上;转动体,该转动体设置成能够相 对于所述卷轴转动,并且以能够随着所述卷轴的转动而转动的方式连接 到所述卷轴;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通过其致动而限制所述卷轴沿拉出 方向的转动;转动检测部件,该转动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 且在所述转动体以预定速度或更大的速度沿所述拉出方向转动时,朝向 预定的锁定致动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锁定部件;以及限制单元,该限制 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体处,并且限制所述转动检测部件由于所述织物带 向所述卷轴的卷起停止引起的的回弹而朝向所述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 其中,所述限制单元通过由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而被致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带卷收装置可以极其有效地防止所谓 的端部锁定状态,即使紧接着停止卷起织物带之后,卷轴由于其回弹而 沿拉出方向转动也是如此。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结 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相 关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转动 体、转动检测部件、限制单元和防止部件的正视图;
图4是对应于图3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 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移动的状态;
图5是对应于图3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 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单元的限制的状态;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相 关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转动 体、转动检测部件、限制单元和防止部件的正视图;
图8是对应于图7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 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移动的状态;
图9是对应于图7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 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单元的限制的状态;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 相关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转动 体、转动检测部件和限制单元的正视图;
图12是对应于图11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 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移动的状态;
图13是对应于图11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 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 制单元的限制的状态;
图14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 的转动体、转动检测部件和限制单元的剖视图,图14B是示出了根据本 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限制单元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摩擦 弹簧和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的 相关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的转动 体、转动检测部件和限制单元的正视图;
图18是对应于图17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 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移动的状态;
图19是对应于图17的正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 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转动检测部件沿锁定致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 制单元的限制的状态;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 的转动体、转动检测部件和限制单元的剖视图;以及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中 的转动体、转动检测部件和限制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图2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 织物带卷收装置的整体概括结构。
如该图所示,织物带卷收装置10设置有框架12。框架12例如设置 有板状的背板14,该背板14的厚度方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本织 物带卷收装置10为通过用诸如螺栓固件将背板14例如固定到中立 柱下端附近的车体上而安装到车体上的结构。腿板(leg plate)16从背板 14的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个宽度方向侧向车辆的内侧沿宽度方向 (大致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弯曲而形成。此外,腿板18在背板14的另 一宽度方向侧沿着与形成腿板16相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在腿板16与腿板18之间设置有卷轴20。该卷轴20形成为大致筒 形形状,且轴向沿着腿板16和腿板18彼此相对所沿的方向。在卷轴20 中形成有插入通孔22。插入通孔22的两端在卷轴20的外周部分处开口, 且开口的形状为长度方向在卷轴20轴向上的狭缝形状。插入通孔22形 成为避开穿过卷轴20的轴向部分的通孔24,并且长带状织物带26的长 度方向上的基端侧从插入通孔22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部推过。
在织物带26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分处形成有筒形部分28,并具 有沿着织物带26宽度方向的通孔,从而,通过在已经插入穿过插入通孔 22的筒形部分28的内部设置防脱离轴30,防止在织物带26被拉向远端 侧时织物带26的基端侧被拉出插入通孔22。被以这种方式防止从插入通 孔22中脱离的织物带26通过沿卷起方向转动卷轴20而从该织物带26 的基端成层地卷绕而被卷起,从而存储在卷轴20的外周部分上,所述卷 起方向为围绕卷轴20的轴线转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在通孔24内侧布置有长度方向沿着卷轴20的轴向的杆状扭转轴32。 扭转轴32在该扭转轴32在卷轴20内侧在腿板18侧围绕轴转动方向的 枢转被阻止的状态下与卷轴20相连。此外,扭转轴32在腿板18侧的端 部穿过腿板18并突出到框架12的外侧。
弹簧盖34布置在腿板18的外侧上。弹簧盖34为面对腿板18的内 侧开口的壳形,并且弹簧盖34通过诸如螺钉等的紧固件并且通过将形成 在弹簧盖34或腿板18上的装配突等装配在一起而固定到腿板18上。 卷簧36容纳在弹簧盖34的内侧。卷簧36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当沿着 螺旋卷绕方向的内侧端部相对于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外侧端部沿拉出方 向转动地移动时,该卷簧的施加力逐渐增大,所述拉出方向为与上述卷 起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簧36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外侧端部锚固在弹簧座 38上,该弹簧座38设置在弹簧盖34的开口侧。
弹簧座38固定在弹簧盖34上,且卷簧36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外 侧端部通过弹簧座38和弹簧盖34而与腿板18(框架12)相连。此外, 在卷簧36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内侧端部附近设置有接头40。卷簧36 的沿着螺旋卷绕方向的内侧端部固定到接头40的外周部分上。此外,扭 转轴32的腿板18侧的端部装配到接头40的轴向部分中并固定在接头40 的轴向部分上。
在腿板16的外侧处设有预张紧器42。预张紧器42设置有气缸44。 气体发生器46安装在气缸44的底侧部处,并且当未示出的加速度传感 器检测到车辆处于突然减速状态下时,设置在气体发生器46内部的气体 发生剂被点燃。这样,气体发生剂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燃烧并同时产生气 体。将这样产生的气体供应到气缸44中,从而使气缸44的内压迅速升 高。由于气缸44的内压迅速升高,容纳在气缸44中的活塞48在气缸44 内滑动。在活塞48处形成有齿条50,该齿条50伴随着活塞48随着气缸 44内压的升高的运动而滑动。
而且,在气缸44的腿板16侧的开口侧附近设有齿轮箱52,并且在 气缸44的相反侧上设有盖板54从而能够覆盖从气缸44伸出的齿条50, 并且将气缸44保持在通过螺钉固定到腿板16的状态。另外,在盖板54 与齿轮箱52之间设有小齿轮56。结构为这样,即:小齿轮56与齿条50 的远端侧的齿条齿啮合,并且小齿轮56还可转动地轴支撑在扭转轴32 穿过腿板16和齿轮箱52的另一端上,从而当齿条50向上运动时,小齿 轮56沿卷起方向转动。
而且,在小齿轮56的腿板16侧的端部上设置有离合器58。该离合 器58可转动地轴支撑在扭转轴32处,因此即使在扭转轴32转动时,该 离合器58也不会转动。但是,离合器58与小齿轮56接合,从而当小齿 轮56沿卷起方向转动时,离合器58的一部分发生变形,从而与扭转轴 32相连。
还有,在腿板16侧设有锁定机构60。锁定机构60设置有传感器架 62。该传感器架62形成为部分地面向腿板16侧开口的凹形,并且传感 器架62固定到腿板16上。另外,盖板54的一部分位于朝向腿板16侧 开口的该部分的内侧。在传感器架62的与腿板16侧相对的一侧上设置 有传感器盖64。传感器盖64在其外周部分上设置有固定爪等,并且这些 固定爪与传感器架62的预定位置装配在一起,以将传感器盖64机械地 连接到传感器架62上。
在传感器盖64上形成有未示出的筒形的轴接收部分,该轴接收部分 可转动地轴支撑扭转轴32的经过传感器架62的另一端部处的部分。在 传感器架62和传感器盖64之间设有作为转动体的V形齿轮66。V形齿 轮66形成有面向传感器盖64侧的浅底筒形(或碟形)开口,并且在V 形齿轮66的外周部分处形成有棘轮齿。扭转轴32穿过V形齿轮66,并 且V形齿轮66安装在扭转轴32上,从而能够与扭转轴32一体地绕同一 轴线转动。
这里,图1中示出了图2的V形齿轮66与传感器盖64之间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V形齿轮66的内侧设有转动检测机构68。转动检测机 构68设置有齿圈70。齿圈70设置有从前方看时呈圆形的下壁72。在下 壁72处与其外周部分同心地形成有圆形孔74。形成在V形齿轮66处的 轴向部分76穿过圆形孔74,并且齿圈70可转动地轴支撑在该轴向部分 76处。另外,环形齿轮部分78在其内周部分处形成有内棘轮齿,该环形 齿轮部分78在下壁72的腿板16侧的表面处与下壁72同轴且一体地形 成。
在齿圈70的内侧设置有W形爪80,以便与齿轮部分78的棘轮齿相 对应。W形爪80由销82轴支撑,以使该W形爪80能够围绕平行于扭 转轴32的轴线摆动,该销82在相对于扭转轴32的轴心偏移的位置处形 成在V形齿轮66上。该结构是这样的,即:W形爪80通过其摆动运动 而接触或远离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并且通过使W形爪80的一个端 部运动以接近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附近,W形爪80与形成在齿圈70 的内周部分上的棘轮齿啮合。在该啮合状态,如果V形齿轮66沿拉出方 向转动,则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力通过W形爪80传递给齿圈 70,从而使齿圈70沿拉出方向转动。
而且,在W形爪80的沿齿圈70的径向的一侧处设置有作为转动检 测部件的惯性质量体(mass)84。惯性质量体84由一对形成在V形齿轮 66上的保持部分86支撑,从而惯性质量体84能够基本上沿着V形齿轮 66的周向在预定范围内摆动,并且结构为这样,即:已经沿着锁定致动 方向(作为V形齿轮66的周向之一)摆动的惯性质量体84按压W形爪 80,使W形爪80摆动,从而使W形爪80与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啮 合。
另外,复位弹簧88的一端锚固到惯性质量体84上。复位弹簧88设 置有形成为线圈形的固定部分90。固定部分90锚固到形成于V形齿轮 66的固定销92上。复位弹簧88是螺旋弹簧,其一端侧适当地弯曲,并 沿着摆动方向(即锁定致动方向)向惯性质量体84施力,该摆动方向是 与在按压W形爪80并使W形爪80摆动时惯性质量体84的摆动方向相 反的方向。
另外,在惯性质量体84的与W形爪80的相反侧设置有作为限制单 元的限制重物94。限制重物94设置成使其重心的位置从卷轴20的轴心 (转动中心)沿着转动径向向外偏移(或者换言之,优选的是将限制重 物94的重心的位置设置成尽可能地远离卷轴20的轴心)。在限制重物94 重形成有细长孔96。形成在V形齿轮66上的圆柱形支撑销98突入该细 长孔96中。细长孔96的内部宽度尺寸比支撑销98的外径稍大,因此限 制重物94可围绕支撑销98转动,而且限制重物94还能够沿V形齿轮 66的径向滑动,直到支撑销98与细长孔9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接触时的 位置。
在限制重物94上还形成有接触表面(抵靠表面)100。在V形齿轮 66上形成有作为防止部件的接合台102,以与接触表面100相对应。接 合台102的外周的一部分是接合表面104,并且当上述支撑销98处于定 位在细长孔9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状态时,处于围绕支撑销98的特定 转动位置的限制重物94位于相对于惯性质量体84的非接触位置,并且 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接触。在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的 该接触状态下,防止了限制重物94沿围绕支撑销98的其中一个方向的 转动。
但是,如果限制重物94滑动直到支撑销98定位在细长孔96的纵向 的另一端的位置,则消除了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的相对状态, 从而限制重物94能够沿围绕支撑销98的一个方向转动直到限制重物94 到达了接触位置的位置,在该接触位置,接触表面100位于形成在接合 台102上的接合表面106附近并且位于从接合表面104沿V形齿轮66的 径向外侧。
在限制重物94上还形成有干涉部分108。当限制重物94到达了上 述接触位置时,干涉部分108能够与形成在惯性质量体84的限制重物94 侧上的接触部分110接触。在该状态,如果惯性质量体84试图沿锁定致 动方向摆动,则干涉部分108与接触部分110接触并与其相干涉,从而 限制惯性质量体84沿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另外,复位弹簧88的在固 定部分90与上述端部相反侧的端部锚固在限制重物94处,围绕支撑销 98向限制重物94施加朝向另一侧的力,并且朝向支撑销98位于细长孔 96的纵向一端的位置向限制重物94施力。
在齿圈70上设置有作为接合部件的摩擦弹簧112。摩擦弹簧112设 置有主体114。主体114基本上为环形,但是具有在沿周向的一个部位处 不连续的部分,从而基本上呈C形。主体114的内径尺寸形成为与齿圈 70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并且主体114抵抗主体114的弹 簧力而装配在齿圈70的外周部分上。主体114能够相对于齿圈70同轴 地转动,但是由于其自身弹簧力而按压齿圈70的外周部分,除非有外力 作用在摩擦弹簧112上以阻止其转动,主体114(摩擦弹簧112)与齿圈 70一体转动。另外,设置有按压部分116,该按压部分116从主体114 的周向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
而且,在齿圈70的外周部分上安装有大致环形的摩擦环118。摩擦 环118形成有比齿圈70的外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围绕摩擦环118的周 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三个)接合爪 120。下壁72形成有环形接合槽122,所述环形接合槽122与这些接合爪 120相对应并且形成为在沿着下壁72的外周部分的至少一个预定区域处 是连续的。接合爪120装配在环形接合槽122中,从而接合爪120以及 摩擦环118能够在沿着下壁72的外周部分形成的环形接合槽122的界限 内相对于齿圈70同轴地相对转动。
在将摩擦环118安装在齿圈70的下壁72的外周部分上的状态下, 在齿圈70的外周部分与摩擦环118的内周部分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 提供了等于或大于摩擦弹簧112的厚度的间隔,并且摩擦弹簧112的主 体114容纳在该空间内。
在V形齿轮66的传感器盖64侧设置有传感器齿轮124。传感器齿 轮124设置有主体126。扭转轴32与主体126同轴地穿过,并且主体126 由扭转轴32可转动地轴支撑。复位弹簧128的一端锚固到传感器齿轮124 的一部分上。复位弹簧128是拉伸螺旋弹簧,该复位弹簧128的另一端 锚固在传感器盖64上,从而当传感器齿轮124围绕扭转轴32沿拉出方 向转动时,复位弹簧128沿卷起方向向传感器齿轮124施力。
在传感器齿轮124的主体126中形成有窗口部分130。窗口部分130 沿卷轴20的轴向和径向在主体126的一部分处穿过。在窗口部分130的 内侧设置有弹簧座132。弹簧座132在比主体126的传感器盖64侧上的 端面更移向传感器齿轮124的V形齿轮66侧的状态下与传感器齿轮124 一体设置。圆柱形的凸台134形成为从弹簧座132朝向传感器盖64伸出, 并且螺旋弹簧136的卷绕部分装配在凸台134上。螺旋弹簧136的一端 锚固到设置于弹簧座132的锚固部分138上。
相对比的是,螺旋弹簧136的另一端沿着朝向弹簧座132侧的方向 延伸。上述摩擦环118的主体的沿周向的一部分被切除,以与螺旋弹簧 136的所述另一端相对应。在该切除部分处设置有容纳部分140。容纳部 分140设置有一对沿着摩擦环118的周向彼此互相面对的侧壁142、144。 这些侧壁142、144通过周壁146沿着摩擦环118的径向在它们的内侧连 接在一起,因而形成有面向摩擦环118的径向外侧开口的凹状部分。螺 旋弹簧136的在周壁146的V形齿轮66上的另一端和按压部分116突入 容纳部分140中。
在传感器齿轮124的主体126处形成有面向V形齿轮66侧的长按压 部分148。轴150形成为从位于按压部分148相对于V形齿轮66侧的另 一侧的端部突出,并且互锁爪152由按压部分148轴支撑,从而可绕平 行于扭转轴32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的轴线枢转。互锁爪152通过枢转 而接触V形齿轮66的上述外周部分或从该外周部分离开,且在其中互锁 爪152接近V形齿轮66的外周部分并与该外周部分接合的状态下,如果 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转动,则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的转动通过互 锁爪152而传递到传感器齿轮124,从而传感器齿轮124与V形齿轮66 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接合销154从互锁爪152的在传感器盖64侧的表面伸出。按压部分 156从上述摩擦环118的外周部分沿径向向外伸出并与接合销154相对 应。按压部分156在其沿纵向的中部处朝向V形齿轮66侧弯曲。按压部 分156的相对于按压部分156的纵向中部的弯曲部分的远端侧沿着齿圈 70的转动周向面向接合销154,并且当摩擦环118沿拉出方向转动且按 压部分156与接合销154接合时,按压部分156通过接合销154向上推 动互锁爪152,从而使互锁爪152与V形齿轮66啮合。
另外,如图2所示,在互锁爪152的下方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158。 与该加速度传感器158相对应,在传感器架62上与加速度传感器158相 对应地形成有壳形的容纳部分160,容纳部分160向传感器盖64侧开口, 并且加速度传感器158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容纳部分160中。加速度传 感器158设置有基部162。基部162整体上形成为平板状,且其厚度方向 沿垂直方向。在基部162的顶面上形成有曲面,该曲面朝向顶部开口, 且在该曲面的顶部设置有作为惯性体的硬质球(hard ball)164。传感器 爪166设置在硬质球164的上方。
传感器爪166枢转地轴支撑在从基部162的外周的一部分向上延伸 的垂直壁168的上边缘处,并且传感器爪166通过在基部162的曲面上 滚动的硬质球164而被向上推动。通过使传感器爪166被硬质球164向 上推动,传感器爪166与图1所示的互锁爪152接触并使互锁爪152枢 转,从而向上推动该互锁爪152。在通过与传感器爪166接合而枢转的互 锁爪152的枢转侧设置有上述V形齿轮66,因而互锁爪152与V形齿轮 66啮合。
如图2所示,锁定机构60设置有作为锁定部件的锁定爪170。该锁 定爪170设置有一对轴172。轴172的轴向为与卷轴20的轴向平行的方 向(相同的方向),且其中一个轴172枢转地轴支撑在形成于腿板18中 的轴接收孔(图中省略)中,并且另一个轴172枢转地轴支撑在形成于 齿轮箱52中的轴接收孔174中。在其中一个轴172上形成有爪部分176。
爪部分176为板状件,该板状件的厚度方向沿着轴172的轴向,且 在爪部分176的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棘轮齿。在爪部分176的沿着轴 172的枢转径向方向上的一侧设有锁定基座178。锁定基座178设置有插 入装配部分180。插入装配部分180形成为圆柱形,并装配到卷轴20的 位于通孔24的相应端处的一部分中,从而可相对于卷轴20同轴地转动。
插入部分180,且因此锁定基座178在转动固定状态下被扭转轴32 同轴地穿过,从而相对于扭转轴32一体且同轴地转动。棘轮部分182其 与在腿板16侧的插入部分180一体形成。棘轮部分182形成为相对于插 入部分180同轴,并且在棘轮部分182的外周的一部分上间隔地形成有 棘轮齿。
在上述锁定爪170中,通过使轴172沿卷起方向枢转,爪部分176 的棘轮齿与棘轮部分182的棘轮齿啮合。在爪部分176与棘轮部分182 啮合的状态下,限制了棘轮部分182沿拉出方向的转动,因而限制了锁 定基座178沿拉出方向的转动。这种结构使图1所示的传感器齿轮124 的按压部分148与爪部分176相对应,从而当传感器齿轮124的主体126 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按压部分148按压爪部分176,从而使锁定爪170沿 卷起方向枢转。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下面将说明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操作和效果。
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在织物带26被卷起在卷轴20上的状态 下,当抵抗螺旋弹簧36的施加力将织物带26拉到远端侧时,随着织物 带26被逐渐拉出,卷轴20沿拉出方向转动。
这样,拉出的织物带26围绕乘员身体放置,从而例如通过将设置在 织物带26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处的舌板保持在设置于车辆座椅侧的带扣装 置中,实现紧固状态,在该紧固状态,乘员身体戴上织物带26,并且乘 员身体被织物带26约束。在织物带26被紧固的该状态下,当车辆处于 迅速减速的状态时,硬质球164因此滚动,从而传感器爪166被硬质球 164向上推动。被这样向上推动的传感器爪166与传感器齿轮124的互锁 爪152接合,从而向上推动互锁爪152。在这种情况下,互锁爪152与V 形齿轮66啮合。
当乘员身体由于车辆减速时的惯性而沿大致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运 动时,织物带26被乘员身体突然拉动。这样,通过被突然拉动的织物带 26,转动力就沿拉出方向突然施加于卷轴20。原则上,通过沿拉出方向 转动的卷轴20使扭转轴32并因而使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 W形爪80和惯性质量体84与V形齿轮6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
但是,当卷轴20如上所述那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惯性质量体 84由于惯性并不转动而试图保持其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量体84 抵抗复位弹簧88的施加力而相对于V形齿轮66相对地摆动。当惯性质 量体84从图3所示的状态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时,惯性质量体84按 压W形爪80并使W形爪80摆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W形爪 80的一端运动到齿圈70的内周部分附近,并与形成在齿圈70的内周部 分上的棘轮齿啮合。
通过使W形爪80与齿圈70啮合,卷轴20的转动力通过扭转轴32、 V形齿轮66和W形爪80而传递到齿圈70,从而使齿圈70与V形齿轮 66一起沿拉出方向转动。通过使齿圈70沿拉出方向转动,被施加力按压 而抵靠齿圈70外周部分的摩擦弹簧112随齿圈70沿拉出方向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当摩擦弹簧112沿拉出方向转动预定转动度时, 按压部分116按压侧壁142并使摩擦环118沿拉出方向转动。通过使摩 擦环118沿拉出方向转动,摩擦环118的按压部分156接近接合销154 的附近,按压接合销154,并向上推动互锁爪152。在这种情况下,互锁 爪152与V形齿轮66啮合。
当互锁爪152与V形齿轮66啮合时,如上所述,卷轴20沿拉出方 向的转动力通过扭转轴32、V形齿轮66和互锁爪152而传递到传感器齿 轮124,传感器齿轮124因而沿拉出方向转动。
当传感器齿轮124抵抗复位弹簧88的施加力而沿拉出方向转动一定 角度时,设置在传感器齿轮124上的按压部分148按压锁定爪170的爪 部分176,从而使爪部分176绕轴172枢转。当爪部分176这样绕轴172 枢转时,爪部分176与锁定基座178的棘轮部分182啮合,从而限制锁 定基座178沿着拉出方向的转动,并因而限制卷轴20沿拉出方向的转动。 因此,可以确定地保持并约束试图朝向车辆大致前方惯性运动的乘员身 体。
在织物带26被拉出的状态下,当插入通孔22通过螺旋弹簧36的施 加力而沿卷起方向转动时,织物带26从织物带26的纵向的基端侧被卷 起并容纳在插入通孔22的外周部分上。这里,插入通孔22以这样的方 式沿卷起方向开始转动,V形齿轮66随着插入通孔22的转动而开始沿 卷起方向转动。当V形齿轮66高于预定的加速度(旋转角速度)沿卷起 方向转动时,限制重物94由于惯性而相对于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出 现转动滞后,并且限制重物94试图抵抗复位弹簧88的施加力而相对于V 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限制重物94滑动直到这样 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支撑销98从在细长孔96的纵向一端处的位置向 其另一端的位置而改变位置。通过以这种方式使限制重物94滑动,消除 了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的相对状态。
另外,由于限制重物94的重心位置远离卷轴20的轴心,因此从V 形齿轮66的轴心(转动中心),限制重物94对V形齿轮66的转动敏感, 并且通过试图朝向V形齿轮66的转动径向的外侧飞出而对其作出反应。 因此,消除了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的相对状态,并且当V形齿 轮66进一步沿卷起方向转动时,由于该离心力,限制重物94的相对于 支撑销98位于卷起方向侧的部分朝向V形齿轮66的转动径向的外侧运 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限制重物94绕支撑销98枢转直到接 触表面100位于接合表面106附近的位置,并且实现接触位置。这样, 通过限制重物94的枢转,干涉部分108接近惯性质量体84的接触部分 110。
在插入通孔22沿卷起方向转动的状态下,通过V形齿轮66的离心 力而将限制重物94保持在接触位置。当通过插入通孔22完成了织物带 26的卷起时,假设作为对于卷起完成的反作用,插入通孔22突然沿拉出 方向少量转动。在这种情况下,V形齿轮66以及插入通孔22可能会沿 拉出方向突然少量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在V形齿轮66上沿到目前为止的方向相反的拉出方 向出现加速度,并且相伴随的是,限制重物94试图相对于V形齿轮66 沿卷起方向运动。但是,在限制重物94位于所到达位置的状态下,限制 重物94的位于沿卷起方向比接触表面100更远离的一侧的侧端部与接合 台102接触,从而防止了限制重物94沿卷起方向或者沿包括该卷起方向 的方向运动,由此将限制重物94保持在已到达位置的状态。
另外,如前所述,当在V形齿轮66处沿拉出方向出现较大程度的加 速度时,在由于惯性而试图保持其位置的惯性质量体84中出现转动滞后, 惯性质量体84因而相对于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摆动。这里,当惯性 质量体84摆动时,如上所述,惯性质量体84向上推动W形爪80,从而 使W形爪80与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处的棘轮齿啮合。
但是,在该状态下,即在当前达到的状态下,如果惯性质量体84试 图摆动,则干涉部分108与接触部分110接触,从而限制了惯性质量体 84的摆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量体84并不向上推动W形爪 80,从而W形爪80不与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的棘轮齿啮合。
这样,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当通过插入通孔22完成了织物 带26的卷起时,有效地防止了W形爪80与齿轮部分78的棘轮齿啮合, 结果出现了所谓的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端部锁定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在惯性质量体84的摆动已被限制之后,限制重物 94由于复位弹簧88的施加力而绕支撑销98沿卷起方向转动,而且限制 重物94滑动直到这样的位置,即:支撑销98处于细长孔96的纵向的一 端处,在这种情况下限制重物94返回到与惯性质量体84的非接触位置。 这样,通过使限制重物94返回到非接触位置,解除了对惯性质量体84 的摆动的限制。
这样,在限制重物94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如果V形齿轮66 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则离心力也作用在限制重物94上。但是,即使V 形齿轮66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限制重物94也不能以如下方式滑动, 即:支撑销98的位置从在细长孔96的纵向一端改变到其另一端。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消除接触表面100与接合表面104的相对状态,并 且当限制重物94试图绕支撑销98枢转时,接合表面104与接触表面100 接触,从而防止了限制重物94的枢转。这样,即使V形齿轮66突然转 动,如果该转动沿着拉出方向,则限制重物94也不能从非接触位置运动 到所到达的位置。因此,在该状态下,干涉部分108不能与接触部分110 接触,从而限制了惯性质量体84的摆动。
也就是说,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在快速减速时不会妨碍锁定 插入通孔22的功能的情况下,诸如上面的织物带卷收装置10可以防止 “端部锁定状态”。
而且,由于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构造成通过使用V形齿轮66的转 动力和离心力致动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构,因此用于防止端 部锁定的机构可以制成较紧凑。
另外,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 构的每个构件都安装在齿轮部分78内的V形齿轮66上。因此,即使可 以实现上述优异效果,也防止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尺寸增加并且可以极 其有效地限制该尺寸增加。
此外,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中,如上所述,由于构造成使得W 形爪80和固定部分90均由复位弹簧88施力,因此与其中W形爪80和 限制重物94均被分开的施力部件施力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构件数量。 伴随该减少,还减少了构件组装过程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 成本减少,而且大大地有助于防止或抑制本织物带卷收装置10的尺寸增 加。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图6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 织物带卷收装置2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而在图7中,通过正视图示出 了织物带卷收装置2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200除了以下不同之处之 外,具有基本上与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在织物带卷收装置200中,在转动检测机构68中,在W形爪80的 另一端处一体形成有圆柱形的接合销80A,并且该接合销80A从W形爪 80朝向与V形齿轮66相反的一侧伸出。
穿过惯性质量体84的卷起方向侧的外周部分形成有接合孔84A,并 且该接合孔84A向惯性质量体84的外周开口,并且是沿着惯性质量体 84的外周的细长孔。W形爪80的接合销80A插入接合孔84A。当通过 惯性质量体84沿锁定致动方向摆动而使W形爪80摆动时,接合销80A 与接合孔84A的一端接触。当通过惯性质量体84沿与锁定致动方向相反 的方向摆动而使W形爪80摆动时,接合销80A与接合孔84A的另一端 接触。因此,使得W形爪80的摆动范围和惯性质量体84的摆动范围在 合适范围内。
代替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88的是,用作附加的施力 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202的一端锚固到惯性质量体84,并且压缩螺旋弹 簧202的另一端锚固到V形齿轮66。压缩螺旋弹簧202沿与锁定致动方 向相反的方向向惯性质量体84施力。
穿过惯性质量体84的拉出方向侧的外周部分形成有作为被限制部 分的三角形截面的锁定槽204,并且该锁定槽204向惯性质量体84的外 周开口。
限制重物94用作构成了限制单元的运动部件。在限制重物94处没 有设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细长孔96或接触表面100,并且在V形 齿轮66处没有设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销98。
穿过限制重物94形成有作为接合部分的大致三角形截面的接合槽 206,并且在接合槽206的卷轴20轴心侧形成有:开口部分206A,该开 口部分使接合槽206向限制重物94的外周开口;第一面对表面206B, 该第一面对表面位于开口部分206A的卷起方向侧;和第二面对表面 206C,该第二面对表面位于第一面对表面206B的卷起方向侧,但是比第 一面对表面206B更远离卷轴20的外周侧。
V形齿轮66的接合台102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在接合台102 的卷轴20轴心侧边缘上形成有:位于拉出方向侧的第一接合面102A; 和第二接合面102B,该第二接合面位于第一接合面102A的卷起方向侧 并且比第一接合面102A更靠近卷轴20的外周侧。接合台102插入到接 合槽206内部,并且限制重物94:在布置于卷轴20轴心侧时布置在非接 触部分中,其中,接合槽206的在卷起方向上的侧面与接合台102的在 卷起方向侧上的侧面接触(当第一面对表面206B面对(接合)第一接合 面102A并且第二面对表面206C也面对(接合)第二接合面102B时的 非接触位置);并且如图9所示,在布置于卷轴20外周侧时布置在接触 位置,其中,接合槽206的在拉出方向上的侧面与接合台102的在拉出 方向侧上的侧面接触(当第一接合面102A面对(突入)开口部分206A 并且第一面对表面206B也面对(接合)第二接合面102B时的接触位置)。
作为施力部件的复位弹簧208的一端锚固到限制重物94,并且复位 弹簧208是其上形成有线圈形固定部分208A的螺旋弹簧。固定部分208A 锚固到形成在V形齿轮66上的固定销210上,并且复位弹簧208的另一 端锚固到V形齿轮66。在这种情况下,复位弹簧208向限制重物94从 接触位置沿着朝向非接触位置的方向施力,以使得限制重物94布置在非 接触位置。
在限制重物94的卷起方向侧边缘部分处设置有圆杆形转动轴212, 并且该转动轴212从限制重物94向其V形齿轮66侧伸出。
在V形齿轮66处在惯性质量体84的拉出方向侧边缘部分与限制重 物94的卷起方向侧边缘部分之间可转动地支撑有作为构成限制单元的限 制部件的大致圆环形板状杆214。在杆214的限制重物94侧的部分处贯 通形成有转动孔216。该转动孔216是细长孔,限制重物94的转动轴212 穿过该细长孔,并且当限制重物94布置在非接触位置时,转动轴212布 置在转动孔216的惯性质量体84侧的端部,从而杆214布置在非接触位 置。另外,当限制重物94从非接触位置向接触位置运动时,转动杆212 运动到转动孔216的限制重物94侧的端部,并且通过杆214的转动,杆 214布置在接触位置(参见图9)。
在杆214的惯性质量体84侧的部分处一体形成有作为限制部分的矩 形板状钩218,并且钩218从杆214朝向V形齿轮66的相反侧伸出。当 杆214布置在非接触位置时,钩218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分离, 当杆214布置在接触位置时,钩218伸入锁定槽204中,并且通过钩218 与锁定槽204的接合(接触)可限制惯性质量体84沿锁定致动方向的摆 动(参见图9)。
这里,当车辆减速且由于惯性使得乘员身体沿大致向车辆前方的方 向运动时,突然拉动织物带26,卷轴20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V 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质量体84和杆214一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 动。但是,由于惯性,惯性质量体84并不相对于V形齿轮66转动,而 试图保持其位置,惯性质量体84抵抗压缩螺旋弹簧202的施加力而相对 于V形齿轮66摆动。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量体84从图7所示的状态 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惯性质量体84按压W形爪80并使W形爪80 摆动,并且为此,如图8所示,W形爪80的一端接近齿圈70的内周部 分附近,并与形成在齿圈70的内周部分上的棘轮齿啮合。
当织物带26被卷起在卷轴20的外周部分上并且卷轴20通过卷簧 36的施加力而沿卷起方向转动时,V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质量 体84和杆214一起沿卷起方向转动。当V形齿轮66以大于预定的加速 度(角速度)沿卷起方向转动时,则由于惯性,限制重物94相对于V形 齿轮66产生转动滞后,从而限制重物94抵抗复位弹簧208的施加力而 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并且限制重物94还由于离心力而向V形齿轮 66的外周侧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限制重物94从非接触位 置向接触位置运动,杆214从非接触位置向接触位置转动,从而杆214 的钩218伸入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中,限制了惯性质量体84朝 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因此,在卷轴20沿卷起方向转动的状态下,限 制重物94由于离心力而保持其接触位置。
当卷轴20完全卷起织物带26时,卷轴20和V形齿轮66由于回弹 而沿拉出方向突然以极少量转动,从而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出现加速 度,限制重物94试图相对于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运动。此时,如上 所述,限制重物94布置在接触位置(限制重物94的接合槽206的拉出 方向侧的侧面与接合台102的拉出方向侧的侧面接触),防止了限制重物 94相对于V形齿轮66朝向卷起方向的运动,保持了其中限制重物94和 杆214处于接触位置的状态,并且保持了其中杆214的钩218伸入惯性 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中的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出现较大加速度,并 且惯性质量体84试图沿锁定致动方向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上述钩 218伸入锁定槽204限制了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因 此,惯性质量体84不会向上推动W形爪80,并且W形爪80也不会与 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的棘轮齿啮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织物带卷收 装置200进入所谓的“端部锁定状态”。
另外,在限制重物94防止惯性质量体84摆动之后,限制重物94和 杆214由于复位弹簧208的施加力而从接触位置返回到非接触位置,从 而解除对惯性质量体84摆动的限制。
这样,在限制重物94和杆214处于非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如果V 形齿轮66已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则还有离心力作用在限制重物94上。 但是,即使V形齿轮66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由于限制重物94处于非 接触位置(限制重物94的第一面对表面206B与接合台102的第一接合 面102A接合,并且限制重物94的第二面对表面206C与接合台102的 第二接合面102B也接合),因此防止了限制重物94由于离心力而相对于 V形齿轮66并朝向V形齿轮66外周侧运动,从而限制重物94和杆214 仍布置在非接触位置。因此,可以防止对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 向的摆动的限制。
以上述方式,除了由于复位弹簧88向W形爪80和限制重物94施 力的效果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表现出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 似的效果。
另外,压缩螺旋弹簧202向惯性质量体84施力,而且复位弹簧也 84向限制重物94施力。因此,惯性质量体84和限制重物94均可以被施 加大小合适的力。
而且,通过限制重物94从非接触位置向接触位置的运动,杆214从 非接触位置向接触位置运动,从而通过杆214防止了惯性质量体84朝向 锁定致动方向摆动。因此,通过V形齿轮66朝向卷起方向的转动,可以 使限制重物94从非接触位置适当地向接触位置运动,而且通过杆214可 以适当地限制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图10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 织物带卷收装置3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而在图11中,通过正视图示出 了织物带卷收装置3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300除了以下不同之处之 外,具有基本上与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在织物带卷收装置300中,在转动检测机构68中,正如上面的第二 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W形爪80设置有接合销80A,惯性质量体84设 置有接合孔84A和锁定槽204,而且压缩螺旋弹簧202横跨在惯性质量 体84与V形齿轮66之间。
但是,没有设置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88、限制重物 94、V形齿轮66的固定销92、支撑销98和接合台102。
V形齿轮66在惯性质量体84的拉出方向侧边缘附近的部分处一体 设置有圆杆形支撑销302,并且支撑销302从V形齿轮66伸出。
支撑销302的外周设置有杆304从而能够在受限范围内转动,并且 杆304是细长且基本为矩形板状的臂类型。
杆304在其惯性质量体84侧的部分处一体形成有作为限制部分的弯 曲矩形板状的钩306,并且钩306从杆304向V形齿轮66的相反侧伸出。 这里,当杆304处于非接触位置(在该位置,其布置在朝向惯性质量体 84的相反侧的转动位置)时,钩306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 并且当杆304处于接触位置(在该位置,其布置在朝向惯性质量体84侧 的转动位置)时,钩306伸入锁定槽204中,从而通过钩306与锁定槽 204的接合(接触)可限制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
杆304在位于惯性质量体84的相反侧的部分处一体形成有一对作为 连接部分的矩形板状连接板308,并且这对连接板308从杆304向V形 齿轮66的相反侧伸出。连接板308中的一个布置在V形齿轮66的中心 侧,而连接板308中的另一个布置在V形齿轮66的外周侧,并且这对连 接板308彼此平行地布置。
作为构成摩擦力产生部件的摩擦施力部件的大致U形杆摩擦弹簧 310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销302的中心处,而摩擦弹簧310的另一 端弯曲成U形。在从摩擦弹簧310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的方向上,摩擦弹 簧310朝向与V形齿轮66相反的方向逐渐伸出(参见图14),并且摩擦 弹簧310具有朝向转动轴向的施加力。摩擦弹簧310在一端处的一部分 伸入在连接板308中的位于V形齿轮66的外周侧上的一个连接板处,并 且伸入在连接板308中的位于V形齿轮66的中心侧上的另一个连接板 处,并安装到杆304上,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弹簧310和杆304能够彼 此一体地转动。
作为构成摩擦力产生部件的覆盖部件的大致矩形杆状盖312(帽) 安装在位于摩擦弹簧310的另一端的部分处,并且位于盖312的远端处 的部分呈半圆形杆状朝向V形齿轮66的中心侧伸出。如图15详细所示, 在盖312的内部分处形成有插入槽314,并且插入槽314向V形齿轮66 侧开口。位于摩擦弹簧310另一端的部分装配到盖312的插入槽314中, 在这种情况下,盖312装配到摩擦弹簧310上。在盖312处,在插入槽 314的开口的两侧的部分处形成有预定数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 个)的突起部316,并且突起部316向插入槽314的开口侧伸出,摩擦弹 簧310锚固在突起部316处以防止盖312从摩擦弹簧310掉落。
如图14所示,盖312在远端的一部分通过摩擦弹簧310的施加力而 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平面)接触,并且当V形齿轮66 转动时,在盖312的远端的所述部分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 之间产生摩擦,从而盖312、摩擦弹簧310和杆304一体地转动。在这种 情况下,如图12所示,当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杆304布置 在非接触位置,杆304的钩306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并 且如图13所示,当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转动时,杆304布置在接触 位置,杆304的钩306伸入锁定槽204中。
此外,如上所述,摩擦弹簧310在另一端处的所述部分插入在杆304 的V形齿轮66的外周侧上的所述一个连接板308中,并且插入在杆304 的V形齿轮66的中心侧上的所述另一个连接板308中,并安装在杆304 上,因此杆304和摩擦弹簧310不会沿向V形齿轮66侧和V形齿轮66 相反侧的方向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弹簧310的施加力不会沿摩擦 弹簧310和杆304的转动轴向传递到杆304,可以抑制在摩擦弹簧310与 杆304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可以抑制由摩擦弹簧310的施加力对摩擦弹 簧310和杆304的转动的阻碍。
这里,当车辆减速且由于惯性使得乘员身体沿大致向车辆前方的方 向运动时,突然拉动织物带26,卷轴20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V 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质量体84、杆304和摩擦弹簧310(包括 盖312)一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由于惯性,惯性质量体84并不相对 于V形齿轮66转动,惯性质量体84试图保持其位置,从而惯性质量体 84抵抗压缩螺旋弹簧20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另外, 如图12所示,在盖312的远端处的所述部分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 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并且通过摩擦弹簧310(包括盖312)和杆304的 一体转动,使杆304布置在非接触位置,并且杆304的钩306从惯性质 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惯性质量体84相对于V 形齿轮66摆动,并且当惯性质量体84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时,惯性 质量体84按压W形爪80并使W形爪80摆动,W形爪80的一端接近 齿圈70的内周部分附近,并与形成在齿圈70的内周部分上的棘轮齿啮 合。
但是,当织物带26被卷起在卷轴20的外周部分上并且卷轴20通过 卷簧36的施加力而沿卷起方向转动时,V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 质量体84、杆304和摩擦弹簧310(包括盖312)一起沿卷起方向转动。 惯性质量体84由于惯性试图保持其位置而不相对于V形齿轮66转动, 并且惯性质量体84试图抵抗压缩螺旋弹簧20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V形齿 轮66摆动。另外,如图13所示,在盖312的远端处的所述部分与齿圈 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并且摩擦弹簧310(包括盖 312)和插入槽314一体转动,杆304布置在接触位置,杆304的钩306 伸入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中。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惯性质量体 84相对于V形齿轮66的摆动。
当卷轴20完全卷起织物带26时,即使卷轴20和V形齿轮66由于 回弹而沿拉出方向突然以极少量转动,杆304也保持在位于接触位置的 状态,并且杆304的钩306保持在伸入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中的 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V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产生较大加速度,并 且惯性质量体84由于惯性而试图沿锁定致动方向相对于V形齿轮66摆 动,上述钩306插入锁定槽204也限制了惯性质量体84沿锁定致动方向 的摆动。因此,惯性质量体84不会向上推动W形爪80,并且由于W形 爪80不会与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的棘轮齿啮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 止织物带卷收装置300进入所谓的“端部锁定状态”。
通过上述结构,除了构造成通过V形齿轮66的转动力和离心力的作 用而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构的效果、以及通过复位弹簧88向W形 爪80和限制重物94施力的效果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具有与上 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另外,在本织物带卷收装置300中,由于使用V形齿轮66的转动力 以及盖312和齿圈70的摩擦力来构成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 构,因此可以将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构制成较紧凑。
而且,杆304通过盖312与齿圈70之间的摩擦力而从非接触位置运 动到接触位置,并且通过杆304限制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摆 动。因此,杆304可以通过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的转动而从非接触位 置适当地向接触位置运动,而且可以通过杆304适当地限制惯性质量体 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
此外,盖312的远端处的一部分与齿圈70接触,并且在盖312与齿 圈70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可以在盖312与齿圈70之间进行表面接触, 从而可以在盖312与齿圈70之间进行平滑且稳定的相对运动,由此可以 抑制由于盖312与齿圈70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噪音。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结构为这样,即:安装在摩擦弹簧310的另 一端侧处的一部分上的盖312与齿圈70相接触,但是盖312不必安装在 摩擦弹簧310的另一端侧处的所述部分上,可以使得摩擦弹簧310的另 一端与齿圈70接触。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图16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 织物带卷收装置4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而在图17中,通过正视图示出 了织物带卷收装置400的相关部分的结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织物带卷收装置400除了以下不同之处之 外,具有基本上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在织物带卷收装置400中,在转动检测机构68处,以与第二示例性 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W形爪80设置有接合销80A,惯性质量体84设 置有接合孔84A和锁定槽204,并且压缩螺旋弹簧202也横跨在惯性质 量体84与V形齿轮66之间。
但是,没有设置上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88、限制重物 94、V形齿轮66的固定销92、支撑销98和接合台102。
V形齿轮66在惯性质量体84的拉出方向侧的边缘部分的附近处一 体设置有圆柱形支撑销402,并且支撑销402向V形齿轮66侧伸出。
杆404被支撑在支撑销402的外周处,从而能够在预定范围内转动, 并且杆404是形成为长且大致矩形形状的滑动型杆。
杆404在其惯性质量体84侧的部分处一体形成有作为限制部分的弯 曲矩形板状的钩406,并且钩406从杆404向V形齿轮66的相反侧伸出。 通过将杆404布置在朝向与惯性质量体84侧相反侧的转动位置处,使钩 406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并且如图19所示,通过将杆 404布置在作为向惯性质量体84侧的转动位置的接触位置,钩406伸入 锁定槽204中,从而通过钩406与锁定槽204的接合(接触)可以限制 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
杆404在惯性质量体84的相反侧的一部分处一体形成有矩形板状的 驱动板408,并且驱动板408从杆404向V形齿轮66的相反侧伸出。
V形齿轮66在杆404的拉出方向侧设置有作为构成摩擦力产生部件 的连接部件的板状滑动件410。构成引导部件的弯曲矩形板状的引导突起 412从滑动件41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伸出,并且引导突起412沿着 V形齿轮66的周向弯曲。引导突起412突入引导孔414中并与传感器架 62接触(参见图2、图20和图21),并且通过使引导突起412沿着引导 孔414滑动(运动),滑动件410能够沿着V形齿轮66的周向滑动(运 动)。
贯通滑动件410在杆404侧的一部分形成有构成驱动部分的驱动孔 416,并且滑动件410和杆404通过突入驱动孔416中从而可在其中转动 地运动的杆404的驱动板408而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使滑动件410沿V 形齿轮66的周向滑动,可使杆404转动。
作为构成摩擦力产生部件的摩擦施力部件的大致U形杆摩擦弹簧 418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滑动件410的位于V形齿轮66相反侧的表面 处,并且摩擦弹簧418的另一端弯曲成大致U形。摩擦弹簧418布置成 在另一端侧的所述部分比在一端侧的所述部分更靠近V形齿轮66的相反 侧,并且摩擦弹簧418具有朝向转动轴向的施加力。在滑动件410的位 于V形齿轮66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波形狭缝状的插入槽420,并且摩 擦弹簧418在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插入该插入槽420中,从而防止摩擦弹 簧418相对于滑动件410转动。在插入槽420的底面处形成有方柱形支 撑突起422,摩擦弹簧418在所述一端处的部分在其一表面处被支撑突起 422支撑。
如图20和图21所示,摩擦弹簧418的另一端由于摩擦弹簧418的 施加力而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平面)接触,并且通过在 摩擦弹簧418的所述另一端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之间产生 摩擦力,摩擦弹簧418和滑动件410沿V形齿轮66的周向相对于V形 齿轮66一体滑动,从而杆404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所示,当V 形齿轮66沿拉出方向转动时,杆404布置在非接触位置,因而杆404的 钩406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而当V形齿轮66沿卷起方 向转动时,如图19所示,杆404布置在接触位置,杆404的钩406插入 锁定槽204中。
这里,当车辆减速且由于惯性使得乘员身体沿大致向车辆前方的方 向运动时,突然拉动织物带26,卷轴20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并且V 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质量体84、杆404、滑动件410和摩擦弹 簧418一起突然沿拉出方向转动。由于惯性,惯性质量体84并不相对于 V形齿轮66转动,而是试图保持其位置,惯性质量体84抵抗压缩螺旋 弹簧20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另外,如图18所示,在 摩擦弹簧418的所述另一端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之间产生 摩擦力,从而通过使摩擦弹簧418和滑动件410沿V形齿轮66的周向相 对于V形齿轮66滑动,杆404转动,从而将杆404布置在非接触位置, 杆404的钩406从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惯 性质量体84能够相对于V形齿轮66摆动,并且惯性质量体84相对于V 形齿轮66摆动,惯性质量体84按压W形爪80以使W形爪80摆动,W 形爪80的一端接近齿圈70的内周部分附近,并与形成在齿圈70的内周 部分上的棘轮齿啮合。
但是,当织物带26被卷起在卷轴20的外周部分上并且卷轴20在卷 簧36的施加力下沿卷起方向转动时,V形齿轮66与W形爪80、惯性质 量体84、杆404、滑动件410和摩擦弹簧418一起沿卷起方向转动。因 此,由于惯性,惯性质量体84并不相对于V形齿轮66转动而是试图保 持其位置,并且惯性质量体84抵抗压缩螺旋弹簧202的施加力而相对于 V形齿轮66摆动。另外,如图19所示,在摩擦弹簧418的所述另一端 与齿圈70的V形齿轮66侧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使摩擦弹簧418 和滑动件410沿着V形齿轮66的周向相对于V形齿轮66滑动,杆404 转动,从而将杆404布置在接触位置。杆404的钩406突入惯性质量体 84的锁定槽204中。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惯性质量体84相对于V形 齿轮66的摆动。
当卷轴20完全卷起织物带26时,即使卷轴20和V形齿轮66由于 回弹而沿拉出方向突然以极少量转动,杆404也保持位于接触位置的状 态,并且杆404的钩406保持伸入惯性质量体84的锁定槽204中的状态。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V形齿轮66朝向拉出方向出现较大程度的加 速度,并且惯性质量体84由于惯性而试图沿锁定致动方向相对于V形齿 轮66摆动,由于上述钩406突入锁定槽204,也会限制惯性质量体84沿 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因此,惯性质量体84不会向上推动W形爪80, 并且由于W形爪80不会与齿轮部分78的内周部分的棘轮齿啮合,因此 可以有效地防止织物带卷收装置400进入所谓的“端部锁定状态”。
通过上述结构,除了构造成通过V形齿轮66的转动力和离心力的作 用而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构的效果、以及通过复位弹簧88向W形 爪80和限制重物94施力的效果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具有与上 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另外,由于织物带卷收装置400的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 构构造成通过V形齿轮66的转动力以及摩擦弹簧418与齿圈70之间的 摩擦力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将用于防止进入端部锁定状态的机构制成较 紧凑。
而且,杆404通过摩擦弹簧418与齿圈70之间的摩擦力而从非接触 位置向接触位置运动,并且通过杆404限制惯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 方向的摆动。为此,杆404可以通过V形齿轮66沿卷起方向的转动而从 非接触位置适当地向接触位置运动,而且可以通过杆404适当地限制惯 性质量体84朝向锁定致动方向的摆动。
此外,由于杆404和滑动件410的形状简单,因此可以改善组装的 适应性和可加工性,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结构为这样,即:摩擦弹簧418的另一端与 齿圈70彼此接触,但是可以如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摩擦弹簧418 在另一端侧处的部分可以安装有盖312,并且可以使盖312与齿圈70接 触。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离心力摆 2020-05-11 172
离心力摆 2020-05-11 937
离心力摆 2020-05-11 972
离心力摆 2020-05-13 901
离心力摆 2020-05-12 312
离心力摆 2020-05-12 926
离心力摆 2020-05-12 875
离心力摆 2020-05-12 639
离心力摆 2020-05-11 788
离心力摆 2020-05-11 9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