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纳米技术 / 巴克纸 / 碳纳米管 / 双壁碳纳米管 / 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

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

阅读:97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 碳 纳米管 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方法为:(1)大内径多壁 碳纳米管 加 热处理 ;(2)酸处理;(3) 氧 化(4)过滤干燥得到固体;(5)制备含 顺铂 悬浊液2;(6)制备CDDP@O‑LID‑MWCNTs‑PEG;(7)制备CDDP@O‑LID‑MWCNTs‑PEG‑FA,(8)制备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 多壁碳纳米管 双重载药体系;本发明的体系,具有内部容量高、外表面积大的优势,提高整体载药量。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聚乙二醇‑叶酸‑阿霉素三级封堵结构,实现顺铂和阿霉素的pH敏感性释放。,下面是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以30℃min-1从室温加热到350-450℃,保持1-5h,冷却至室温;所述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LID-MWCNTs;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3-6mol L-1盐酸溶液中搅拌6h-12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
100℃油浴,搅拌25-35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得悬浊液1,将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3h-6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0.35-1.5mg/mL的溶液1;按比例,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超声分散均匀,避光搅拌48h-72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6)按比例,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10-45mg PEG 20000,5-22.5mg EDC.HCl和5-
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7)按比例,将1-4.5mg的CDDP@O-LID-MWCNTs-PEG放入15mL二甲基甲酰胺中,避光超声分散均匀,放入10-45mgFA,5-22.5mg EDC.HCl和5-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PTFE膜进行过滤并用超纯水冲洗,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FA;所述FA为叶酸的简写;
(8)在避光条件下,按比例,将3-6mg DOX和3-6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加入1-4.5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6h-12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滤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

说明书全文

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许多恶性肿瘤由于其所处部位解剖结构特点及放射线敏感性等因素限制了手术治疗切除范围以及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因此化学药物治疗在其综合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肿瘤细胞识别性差,毒副作用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部分正常组织细胞;二是透膜性差、体内代谢快、生物利用率低,需要大剂量多次注射,才能维持肿瘤细胞内部药物浓度以达到治疗平。因此,研究者们希望通过使用合适的载体,将抗肿瘤药物高效而安全地送达肿瘤细胞内部,并使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实现在减少药物用量的同时,保持肿瘤部位较长时间内相对高的药物浓度,进而在降低毒副作用同时提高药物治疗效率。
[0003] 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管内腔空间大,可以容纳更多生物分子;外壁表面积也较大,可以允许接枝更多的生物活性分子以实现载药系统的靶向运输及体内追踪载药系统等功能,因此是一种潜质较好的载体材料。采用该载体载药时,可将两种不同药物分别负载于其内腔中和外壁上,可实现不同药物的空间分隔,并能够有效提高载药率。
[0004]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载体表面的改性和封堵,能够实现所负载药物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控制释放,有助于提高药物利用率,并减少药物副反应。
[0005] 研究发现,肿瘤病变组织细胞外基质pH为6.5-7.0,低于正常组织(pH 7.4),因此可通过构建pH敏感的载药体系实现在肿瘤区域的药物控制释放。如能实现pH控释的双重载药,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不同抗肿瘤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抗肿瘤效果,并减小载药系统在体内循环系统运输过程中的药物损失和因此产生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
[0007]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0009] 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以30℃min-1从室温加热到350-450℃,保持1-5h,冷却至室温;所述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LID-MWCNTs;
[0011]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3-6mol L-1盐酸水溶液中搅拌6h-12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0012]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100℃油浴,搅拌25-35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得悬浊液1,将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3h-6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0013]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
[0014]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0.35-1.5mg/mL的溶液1;按比例,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超声分散均匀,避光搅拌48h-72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0015] (6)按比例,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10-45mg PEG 20000,5-22.5mg EDC.HCl和5-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0016] (7)按比例,将1-4.5mg的CDDP@O-LID-MWCNTs-PEG放入15mL二甲基甲酰胺中,避光超声分散均匀,放入10-45mgFA,5-22.5mg EDC.HCl和5-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PTFE膜进行过滤并用超纯水冲洗,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FA;所述FA为叶酸的简写;
[0017] (8)在避光条件下,按比例,将3-6mg DOX和3-6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加入1-4.5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6h-12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滤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0018] 上述方法制备的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
[0019] 本发明的优点:
[0020] 本发明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具有内部容量高、外表面积大的优势,将不同药物分别储存于高纯度氧化碳纳米管内腔和外壁不同空间,提高整体载药量。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表面改性,同时在聚乙二醇分子末端连接叶酸(FA),最终负载pH敏感性解离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形成聚乙二醇-叶酸-阿霉素三级封堵结构,实现顺铂和阿霉素的pH敏感性释放。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LID-MWCNTs)电镜照片。
[0022] 图2为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O-LID-MWCNTs)电镜照片。
[0023] 图3叶酸改性前后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照片,其中(A),(B)分别为叶酸未改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照片;(C),(D)分别为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叶酸改性后)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照片。
[0024] 图4为不同载药体系CDDP和DOX的体外释放曲线图。
[0025] 图5为不同载药体系CDDP和DOX的快速释放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为商品。
[002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 (1)取300mg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LID-MWCNTs,其电镜照片见图1),放入坩埚中,在煅烧炉中空气环境下进行加热,升温过程是从室温以30℃min-1加热到400℃,保持3h,冷却至室温;
[0031]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6mol L-1盐酸水溶液中搅拌6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0032]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和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100℃油浴,搅拌30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得悬浊液1,将中和后的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4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0033]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电镜照片见图2,与图1相比,可见处理前LID-MWCNTs表面含有较多杂质,如箭头所示;而氧化强酸处理后,O-LID-MWCNTs杂质基本被去除,团聚减少,表面破坏较少。
[0034]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0.35mg/mL的溶液1;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超声分散均匀,避光搅拌48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0035] (6)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10mg PEG 20000,5mg EDC.HCl和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计算CDDP载药率为92.8%。
[0036] 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0037] (7)将1mg的CDDP@O-LID-MWCNTs-PEG放入15mL二甲基甲酰胺中,避光超声分散均匀,放入10mgFA,5mg EDC.HCl和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小时,用孔径100nm的PTFE膜进行过滤并用超纯水冲洗,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FA;所述FA为叶酸的简写;
[0038] (8)在避光条件下,将3mg DOX和3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加入1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6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滤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0039] 计算DOX载药率为192.67%。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表征,对照例获得的CDDP@O-LID-MWCNTs-PEG-DOX见图3A和B,碳纳米管表面出现裸露的缺陷位点,这些位点会导致管内包载药物CDDP的溶出;而本发明的产物CDDP@O-LID-MWCNTs-PEG-FA-DOX(图3C和D)表面较为光滑,缺陷较少,证明裸露位点已被封堵,实现了载药体系的稳定性
[0040] 实施例2
[0041] 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 (1)取200mg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LID-MWCNTs)放入坩埚中,在煅烧炉中空气环境下进行加热,升温过程是从室温以30℃min-1加热到350℃,保持5h,冷却至室温;
[0043]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3mol L-1盐酸水溶液中搅拌12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0044]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和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100℃油浴,搅拌25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得悬浊液1,将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3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0045]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
[0046]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1mg/mL的溶液1;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超声分散均匀,避光搅拌60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0047] (6)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22.5mg PEG 20000,11mg EDC.HCl和11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10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
[0048] 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0049] (7)将2.25mg的CDDP@O-LID-MWCNTs-PEG放入15mL二甲基甲酰胺中,避光超声分散均匀,放入22.5mgFA,11mg EDC.HCl和11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10小时,用孔径100nm的PTFE膜进行过滤并用超纯水冲洗,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FA;所述FA为叶酸的简写;
[0050] (8)在避光条件下,将4.5mg DOX和4.5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加入2.5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8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滤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0051] 其表征效果与实施例1相似。
[0052] 实施例3
[0053] 一种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4] (1)取400mg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LID-MWCNTs)放入坩埚中,在煅烧炉中空气环境下进行加热,升温过程是从室温以30℃min-1加热到450℃,保持1h,冷却至室温;
[0055]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4mol L-1盐酸水溶液中搅拌8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0056]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和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100℃油浴,搅拌35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得悬浊液1,将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14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6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0057]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
[0058]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1.5mg/mL的溶液1;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超声分散均匀,避光搅拌72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0059] (6)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45mg PEG 20000,22.5mg EDC.HCl和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0060] (7)将4.5mg的CDDP@O-LID-MWCNTs-PEG放入15mL二甲基甲酰胺中,避光超声分散均匀,放入45mgFA,22.5mg EDC.HCl和22.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12小时,用孔径100nm的PTFE膜进行过滤并用超纯水冲洗,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FA;所述FA为叶酸的简写;
[0061] (8)在避光条件下,将6mg DOX和6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加入4.5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12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滤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FA-DOX的pH敏感的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载药体系;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0062] 其表征效果与实施例1相似。
[0063] 对照例:
[0064] 一种CDDP@O-LID-MWCNTs-PEG-DOX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5] (1)取300mg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LID-MWCNTs),放入坩埚中,在煅烧炉中空气环境下进行加热,升温过程是从室温以30℃min-1加热到400℃,保持3h,冷却至室温;
[0066] (2)将步骤(1)获得的LID-MWCNTs浸于6mol L-1盐酸水溶液中搅拌6h,弃上清液,用超纯水洗涤离心直至pH达到中性,40℃真空干燥;
[0067] (3)将步骤(2)获得的LID-MWCNTs放入体积比为1:3的硝酸和硫酸配成的混合酸中,在100℃油浴,搅拌30min;用NaOH饱和水溶液中和至pH为中性,将中和后的悬浊液1放入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透析袋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每4h换一次水,直至用硝酸钡水溶液检测不出透析液中SO42-的存在,得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液体,所述氧化大内径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O-LID-MWCNTs;
[0068] (4)将O-LID-MWCNTs液体加压通过孔径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收集膜上的O-LID-MWCNTs,超声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压通过450nm的聚四氟乙烯膜,40℃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固体O-LID-MWCNTs;
[0069] (5)将顺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制备成0.35mg/mL的溶液1;将1mg固体O-LID-MWCNTs与15mL溶液1混合,用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后,避光搅拌48h,得到悬浊液2;所述顺铂简写为CDDP;
[0070] (6)在15mL的悬浊液2中,放入10mg PEG 20000,5mg EDC.HCl和5mg DMAP;常温避光搅拌8小时;用孔径100nm的聚四氟乙烯膜进行过滤,超纯水冲洗去除杂质;留在聚四氟乙烯膜上的固体在4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CDDP@O-LID-MWCNTs-PEG;
[0071] 所述PEG为聚乙二醇的简写,所述EDC.HCl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简写,所述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的简写;
[0072] (7)在避光条件下,将3mg DOX阿霉素和3mg CDDP放于15mL pH=7.4的PBS中,超声混匀;向其中加入1mg的CDDP@O-LID-MWCNTs-PEG-FA,室温避光搅拌6h,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的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并用超纯水进行洗涤,直至上清液无色为止,收集得到简写为CDDP@O-LID-MWCNTs-PEG-DOX,所述DOX为阿霉素的简写。
[0073] 实验
[0074] CDDP和DOX体外释放实验:
[0075] 为测得DOX累计释放百分比,分别称量
[0076] CDDP@O-LID-MWCNTs-PEG(实施例1步骤(6)获得),
[0077] CDDP@O-LID-MWCNTs-PEG-DOX(对照例制备)和
[0078] CDDP@O-LID-MWCNTs-PEG-FA-DOX(实施例1制备)各1mg(n=3),分散于5ml PBS(pH=7.4和pH=5.3)缓冲液中,将分散液置于透析袋(1000Da)中,两端扎紧。放入装有45ml PBS(pH=7.4)缓冲液的锥形瓶中,避光。分别于1,2,3,6,9,12,18,24,36,48,60,72h取样,每次吸取10ml,同时补充缓冲液10ml,测量吸光度,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比(见图4、图5)。
[0079] 为测得CDDP累计释放百分比,称量CDDP@O-LID-MWCNTs-PEG-FA-DOX 1mg(n=12),分散于5ml PBS(pH=7.4和pH=5.3)缓冲液中,将分散液置于透析袋(1000Da)中,两端扎紧。放入装有45ml PBS(pH 7.4)缓冲液的锥形瓶中,避光。分别于1,2,3,6,9,12,18,24,36,48,60,72h取出一份平行样品,将透析袋内悬浊液滤过0.1mm PTFE滤过,100℃干燥得到粉末。将粉末在1000摄氏度下进行加热1h,将加热后的粉末溶于王水中,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得粉末中所含CDDP,差量法算得所释放的CDDP,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比(见图
5)。
[0080] 体外释放效果可见,CDDP及DOX的释放具备明显的pH敏感性。其中叶酸改性后组CDDP在pH=7.4和pH=5.5的缓释液中,72h内的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3%和34%;在pH=7.4的分散液中,CDDP在72h内便到达平台期,而在pH=5.5的分散液却未到达平台期(见图5)。DOX的释放规律与CDDP类似,在pH=7.4和pH=5.5的缓释液中,72h内的累计释放量分别为
8%和22%;在pH=7.4的分散液中在72h内便到达平台期,而在pH=5.5的分散液却未到达平台期(见图5),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