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地壳 / 土壤 / 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

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

阅读:805发布:2023-02-0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山区 土壤 厚度计算方法,其中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 地貌 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并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再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并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最终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以实现对山区土壤厚度的计算。,下面是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其中,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包括:将河道本身作为分界线,对于河道,在山区地形中宽度较窄,不体现宽度,突出河道的流向,通过文分析来确定河道的位置,通过ArcGIS软件平台中的水文分析模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向分析和汇流分析,将汇水量大于汇水量阈值的区域确定为河道;针对山坡和平地,根据坡向确定各自边界,具体地,山坡和平地根据坡向的数值确定山坡和平地的边界;对于滩地,根据汇水量、坡度和高程残差的分析结果后,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根据河道位置和平地边界确定滩地边界;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其中,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包括:针对山坡,根据从坡顶向沟谷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山坡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针对平地,根据沿水平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平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对于滩地,根据从沟谷向河道方向布设的原则,对滩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按照以下任一种方式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通过对与所述待测区域对应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航测数据,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地形图数据转换,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将地质类型图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地质类型差异;和/或
通过将土地利用文件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自然和人类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中非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5.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
边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其中,所述边界确定模块包括:河道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河道本身作为分界线,对于河道,在山区地形中宽度较窄,不体现宽度,突出河道的流向,通过水文分析来确定河道的位置,通过ArcGIS软件平台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向分析和汇流分析,将汇水量大于汇水量阈值的区域确定为河道;
山坡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坡向确定山坡的边界;具体地,山坡和平地根据坡向的数值确定山坡和平地的边界;平地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坡向确定平地的边界;滩地边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汇水量、坡度和高程残差的分析结果后,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根据河道位置和平地边界,确定滩地边界确定滩地的边界;
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其中,所述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山坡布设子模块,用于根据从坡顶向沟谷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山坡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滩地布设子模块,用于根据从沟谷线向沟道方向布设的原则,对滩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平地布设子模块,用于根据沿水平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平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空间插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数据拼接模块,用于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地质类型图叠加模块,用于通过将地质类型图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地质类型差异;和/或
土地利用文件叠加模块,用于通过将土地利用文件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自然和人类活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土壤地理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厚度指土壤母质层以上到土壤表面的垂直深度,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基本特性,也是土壤退化、土壤侵蚀程度及土地生产平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是野外土壤肥力鉴别的重要指标,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
[0003] 目前,土壤厚度研究只是针对平原地区进行的,土壤厚度计算方法仅能应用于地势平坦,面积较小的区域范围,不能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0004] 因此,如何针对大范围区域计算土壤厚度,尤其是如何计算山区土壤厚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山区土壤厚度计算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包括:
[0007] 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
[0008]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
[0009]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10] 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0011] 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土壤厚度计算装置,包括:
[0013] 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模,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
[0014] 边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
[0015] 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16] 空间插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0017] 数据拼接模块,用于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18]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并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再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并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最终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以实现对山区土壤厚度的计算。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流程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流程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典型地貌边界划分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各典型地貌单元插值结果之一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各典型地貌单元插值结果之二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各典型地貌单元插值结果之三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各典型地貌单元插值结果之四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全流域拼接结果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装置结构框图
[0030]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实施例一
[0033] 参照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34] 步骤101,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35] 其中,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0036] 高程,是指根据高程基准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水准基面的距离。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0037] 待测区域,是指待计算土壤厚度的地质区域。该待测区域可以为山区,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其中,山坡包括山坡阴面和山坡阳面。
[0038] 步骤102,根据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
[0039] 具体的,不同典型地貌单元对应不同的边界确定方法。由于河道本身作为分界线,可以不体现宽度。对于山坡和平地,由于地形相对简单,可以根据坡向确定各自边界。对于滩地,由于地形相对复杂,可以根据汇水量、坡度和高程残差,确定滩地边界。
[0040] 其中,坡度是指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获取坡度值。汇水量用于表征单位区域的水量数值。高程残差是指高程实际值与高程模拟值之差。
[0041] 确定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后,将对应的边界数据制作为可通过计算机任意缩放但不损失细节的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
[0042] 步骤103,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43] 具体的,不同典型地貌单元对应不同的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方法。
[0044] 针对山坡,根据从坡顶向沟谷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山坡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其中,山坡阳面和山坡阴面可以遵从相同的布设原则。在布设土壤厚度监测点过程中,需要确保坡顶、上坡、中坡、坡底等典型位置具有土壤厚度监测点。沟谷指的是山坡与平地交界的位置。
[0045] 针对平地,根据据沿水平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平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0046] 对于滩地,根据从沟谷向河道方向布设的原则,对滩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0047] 在上述布设的土壤厚度监测点位置,通过勘探等方式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48] 步骤104,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数字高程模型,对土壤厚度监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0049] 在通过上述步骤确定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后,便可以确定各典型地貌单元分别对应的范围。
[0050] 在各典型地貌单元分别对应的范围中,结合该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即依据检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通过地统计方法计算得到待测区域中未布设监测点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从而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对应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51] 步骤105,对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52] 通过上述步骤获取的土壤厚度数据是以典型地貌单元为单位。即待测区域中每种典型地貌单元对应一个土壤厚度数据结果。
[0053] 通过拼接的方式,将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组合在一个文件中,从而最终获得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54]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并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再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并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最终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以实现对山区土壤厚度的计算。
[0055] 实施例二
[005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论述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
[0057] 参照图2,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流程图:
[0058] 步骤201,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59] 具体的,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0060] 通过对与待测区域对应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1] 根据航测数据,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2] 根据地形图数据转换,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3] 例如,当需要获取崇陵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时,可以通过与崇陵流域相关的关键词在国家相关网站中进行搜索,以获取已知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4] 也可以对该待测区域进行实地航测,根据航测获取的数据制作对应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5] 还可以针对现有的地形图进行数据转换,以获得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
[0066] 步骤202,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
[0067] 其中,典型地貌单元至少包括山坡阳面、山坡阴面、滩地、平地和河道五种类型。
[0068] 山坡,包括山坡阳面和山坡阴面,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例如通过坡向判断山坡的边界。其中,坡向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即坡度面向的方向。坡度为坡面倾的正切值,假设坡度为AO/OB,那么AB为斜边,AB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就是坡向,坡向的取值范围是0°至360°,其中0°和360°用于指示正北方向。通过坡向不仅可以判断出该山坡为山坡阳面或山坡阴面,还可以根据坡向的数值确定山坡的边界。
[0069] 平地,与山坡具有相似的地形特点,也可以根据坡向进行判断。平坡没有方向,取值为-1。与山坡具有相似的判定方法,可以根据坡向的数值确定平地的边界。
[0070] 河道,在山区地形中宽度较窄,可以不体现宽度,主要突出河道的流向。所以可以通过水文分析来确定河道的位置。
[0071] 滩地,依据其他典型地貌单元的地形特点,进行边界的确定。例如,可以通过汇水量、坡度和高程残差确定滩地的边界。
[0072] 其中,汇水量可以由水文分析来确定。例如,可以通过ArcGIS软件平台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向分析和汇流分析,将汇水量大于汇水量阈值的区域确定为河道。在进行流向分析之前需要先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填洼处理,以减少后续处理中的错误。
[0073] 通过大量测试可知,滩地坡度的变化范围较小,所以可以将坡度阈值设置在较小范围内,例如可以将坡度阈值范围设置为0°至27°。
[0074] 高程残差,指的是数字高程模型中高程实际值,与数字高程模型中每一个栅格邻域高程平均值之差。进一步的,可对高程残差进行标准化,例如,将高程残差划分到0至1之间,0代表高程最小值,1代表最大值。
[0075] 在获得汇水量、坡度和高程残差分析结果后,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根据河道位置和平地边界确定滩地边界。
[0076] 确定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后,将对应的边界数据制作为可通过计算机任意缩放但不损失细节的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例如,当待测区域为崇岭流域时,参照图3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典型地貌边界划分示意图。崇岭流域在流域边界301范围内包括平地302、滩地303、阳坡304和阴坡305。
[0077] 步骤203,在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内布设土壤厚度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78] 对于不同类型的典型地貌单元,优选的可以采用如下布设原则。
[0079] 针对山坡,根据从坡顶向沟谷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山坡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其中,山坡阳面和山坡阴面可以遵从相同的布设原则。例如,以1个/100m高程的间距进行布设。在布设土壤厚度监测点过程中,需要确保坡顶、上坡、中坡、坡底等典型位置具有土壤厚度监测点。即在坡顶、上坡、中坡、坡底等典型位置布设检测点后,在山坡的剩余区域以1个/
100m高程的间距进行布设。
[0080] 针对平地,根据据沿水平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平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例如,以1个/50m高程的间距进行布设。
[0081] 对于滩地,根据从沟谷向河道方向布设的原则,对滩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例如,以1个/50m高程的间距进行布设。
[0082] 在上述布设的土壤厚度监测点位置,通过勘探等方式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083] 在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之后,为了便于后期分析各种地质类型与土壤厚度的关系,可以将地质类型图叠加至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以区别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地质类型差异。其中,地质类型图中所描述的地质类型至少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一种。例如,当确定某区域为沉积岩时,可以根据该区域土壤厚度,分析沉积岩对土壤厚度的影响,进而分析沉积岩对土壤生成和退变的影响。
[0084] 在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之后,为了便于后期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厚度的关系,也可以将土地利用文件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自然和人类活动。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梯田,耕地,林地,草地等。例如,当确定某区域为耕地时,可以根据该区域土壤厚度,分析耕地对土壤厚度的影响,进而分析耕地对土壤生成和退变的影响。
[0085] 例如,当待测区域为崇岭流域时,参照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监测点布设示意图。布设的监测点分别为平地点401、滩地点402、阳坡点403和阴坡点404。
[0086] 步骤204,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0087] 当确定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时,各典型地貌单元对应的范围也随之确定。
[0088] 以各典型地貌单元为单位,分别计算各典型地貌单元范围内的土壤厚度数据。例如,可以利用ArcGIS结合该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通过地统计方法计算得到待测区域中未布设监测点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从而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对应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其中,空间插值用于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未知点数据。
[0089] 例如,当待测区域为崇岭流域时,参照图5至图8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各典型地貌单元插值结果示意图。其中,图5给出了崇岭流域的阳坡插值501结果;图6给出了崇岭流域的阴坡插值601结果;图7给出了崇岭流域的平地插值701结果;图8给出了崇岭流域的滩地插值801结果。
[0090] 步骤205,拼接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091] 在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后,由于待测区域中每种典型地貌单元对应一个土壤厚度数据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拼接以获得最终计算结果,即待测区域的全流域拼接结果。
[0092] 例如,当待测区域为崇岭流域时,参照图9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过程中全区域拼接结果示意图。
[0093]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根据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地形特点,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并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针对待测区域中不同典型地貌单元,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再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并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最终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大范围、具有复杂地形的山区土壤厚度的计算,同时由于叠加了地质类型图和土地利用文件,更加有助于对土壤厚度的分析工作。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0095] 实施例三
[009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装置。
[0097] 参照图10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0098] 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坡、滩地、平地、河道中至少一种典型地貌单元。
[0099] 边界确定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
[0100] 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1003,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所述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
[0101] 空间插值模块1004,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和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
[0102] 数据拼接模块1005,用于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获取所述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
[0103] 参照图11,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在图10的基础上,边界确定模块1002包括山坡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1、平地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2和滩地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3;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1003包括山坡布设子模块10031、滩地布设子模块10032和平地布设子模块10033。
[0104] 其中,山坡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1:用于根据坡向确定山坡的边界。
[0105] 平地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2:用于根据坡向确定平地的边界。
[0106] 滩地边界确定子模块10023:用于根据河流位置确定滩地的边。
[0107] 山坡布设子模块10031,用于根据从坡顶向沟谷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山坡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0108] 滩地布设子模块10032,用于根据从沟谷线向沟道方向布设的原则,对滩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0109] 平地布设子模块10033,用于根据沿水平方向布设的原则,对平地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
[0110]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包括:
[0111] 地质类型图叠加模块1006,用于通过将地质类型图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地质类型差异。
[0112] 土地利用文件叠加模块1007,用于通过将土地利用文件叠加至所述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中,区别自然和人类活动。
[0113]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模块1001获取待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边界确定模块1002确定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制作典型地貌单元矢量文件,再由监测点数据获取模块1003根据待测区域中各典型地貌单元的边界,对待测区域进行土壤厚度监测点布设,获取各监测点的土壤厚度检测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模块1004对土壤厚度检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最后通过数据拼接模块1005对所述各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厚度数据进行拼接,以最终获取待测区域的土壤厚度数据,实现对山区土壤厚度的计算。
[0114]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5]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16]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17]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18]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19]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20]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21]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22]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山区土壤厚度计算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