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阅读:466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该方法首先初步筛选适生藻种,再通过室外盆培、野外样方培植和室外放大验证这三期实验,筛选出适生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的藻种,最后将该适生藻种藻液直接均匀喷洒到干旱半干旱区沙地 土壤 表面上,使该适生藻种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快速形成 生物 结皮。本 发明 是直接结合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筛选适生藻种,无需再纯化分离生物结皮中的藻种,筛选出来的适生藻种通过市场上大量购买得到,无需再人工大规模培育,从而缩短了人工藻结皮的实验周期,且大量购买的藻种价格便宜,降低了经济成本;通过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快速地完成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的结皮治理。,下面是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筛选适生藻种: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性,结合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选择适生性强、耐旱、生长周期短、在20~30℃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同科同属藻种,藻种以藻液的形式保存;
(2)室外盆培
(2-1)混合土壤Ⅰ制备:就地取材,制备三组砂土和粘土的混合土壤Ⅰ,所述混合土壤Ⅰ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
(2-2)将每组混合土壤Ⅰ分别放入多个圆柱体容器内,轻晃圆柱体容器至混合土壤Ⅰ表面平整,以混合土壤Ⅰ表面中心为圆心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Ⅰ,量取10ml以上的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Ⅰ内,将每组的一部分圆柱体容器放置在室外阴凉通处、另一部分圆柱体容器放置在空旷平整的野外实验田内;
(2-3)根据藻种的生长周期,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周期观察,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或超出通常出藻量范围,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当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3)野外样方培植
(3-1)混合土壤Ⅱ制备:制备三组干旱半干旱地区砂土和粘土的混合土壤Ⅱ,所述混合土壤Ⅱ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
(3-2)在野外实验场地,并排选取三平整的土样方,在每个土样方底部分别平铺一层隔离垫;将每组混合土壤Ⅱ分别平铺于隔离垫上方;
(3-3)编制分割圈,所述分割圈的直径与步骤(2-2)中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相同;所述土样方的对线交叉点确定为土样方中心点,以土样方中心点作为分割圈中心,按照梅花型布点法在每个土样方上放置五个分割圈;以分割圈中心为圆心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Ⅱ,量取10ml以上的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Ⅱ内;
(3-4)对藻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并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或超出通常出藻量范围,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4)室外放大验证:首先选择干旱半干旱沙地相似地区的自然正方形地块,所述地块的规格大小至少为步骤(3-2)中每块土样方的100倍,对地块表面杂草进行清理后,直接向地块人工均匀喷洒步骤(3)筛选出的适生藻种藻液,最后对藻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并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至步骤(3)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5)经过上述步骤确定适生藻种后,直接向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人工均匀喷洒适生藻种藻液,使适生藻种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快速形成生物结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完成后对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进行初步改良:就地取材,以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化后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的圆柱体容器为花盆或玻璃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为圆柱体深度的1.5倍;所述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为15cm,深度为10cm;所述圆柱体容器内放入的混合土壤Ⅰ质量为600~800g;所述步骤(2-2)中以2.5~5cm为半径划出藻液滴加范围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完成后在圆柱体容器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上部放置覆盖垫Ⅰ,覆盖垫Ⅰ采用植物材料编制,所述覆盖垫Ⅰ与圆柱体容器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大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混合土壤Ⅱ的平铺厚度为3~6cm;所述步骤(3-2)中土样方的大小规格为100cm×100cm,深度为3~6cm;所述步骤(3-2)中每块土样方平铺的混合土壤Ⅱ质量为24~48kg;所述步骤(3-3)中分割圈的高度为3~5cm,以2.5~5cm为半径划出藻液滴加范围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隔离垫的编制材料为草、柳枝、芦苇、玉米叶中的一种,所述隔离垫的大小与土样方的表面大小一致;所述步骤(3-3)中分割圈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剑麻、柳枝、芦苇、藤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完成后在每个土样方上的混合土壤Ⅱ表面上部放置覆盖垫Ⅱ,覆盖垫Ⅱ与土样方的面积大小一致;所述覆盖垫Ⅱ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芦苇、剑麻、柳枝、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地块的大小规格为10m×10m~20m×20m,向喷洒藻液后的地块上放置覆盖垫Ⅲ;所述覆盖垫Ⅲ就地取材,选择可降解的植物材料直接铺洒在地块上,所述可降解的植物材料为树叶或树枝的一种或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材料为农作物废弃物料、自然界枯枝落叶、动物粪便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至步骤(4)中的各个实验环节的操作人员为同一人。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以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沙漠化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3618.4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且以每年0.5~0.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快速增长,全球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土地沙漠化不仅会造成土壤降低、草场退化、河道淤塞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使得通讯中断、空气污染、道路和桥梁基础设施损坏,影响居民正常活动,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干旱半干旱区进行沙地治理已是当务之急。
[0003] 传统的土壤沙化治理方法主要包括设置沙障和生物治理两类。设置沙障法指利用柴草、秸秆、黏土、柳枝、卵石等天然材料,在沙面上做成与风向垂直的障碍物,以达到削减风速、固定沙体的目的,具体包括草方格固沙、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方法。生物治理又称植被治理,主要指利用封育或栽种等手段固沙造土,绿化环境,以达到治理沙地、稳定生态系统的目的,具体包括治沙造林、封山育林、封禁保护等方法。这些传统的治理方法限制条件较多,如经济成本高、人力需求量大、时间耗费长,难以实现短期内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寻求更加便捷、高效、经济的沙地治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开始意识到人工藻结皮在保、固沙、改良沙化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0004] 人工藻结皮主要指通过在沙地表面添加人工藻种,藻种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后在地表进行生长繁殖,利用藻丝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将土粒聚合在一起,形成藻体-土壤颗粒-藻体的紧密结皮体,以达到防风固沙目的。此外,藻类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机酸、生长代谢的废弃物还能调节土壤酸性,改善土壤条件。目前,现有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多是先从当地发育良好的生物结皮中纯化分离藻种,然后对藻种进行规模化培养,最后将藻种接种构建藻结皮,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藻种纯化分离的耗时较长;(2)限制因素较多,如可能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培育完好的经纯化分离后的藻种,则需要大规模培养,而培育藻种耗时较长;(3)经济成本较高。因此,急需寻求一种快速、低廉、可大规模推广的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该方法中无需从生物结皮中纯化分离藻种,无需人工大规模培育藻种,从而缩短人工藻结皮的实验周期,且筛选出的适生藻种价格便宜,降低经济成本。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初步筛选适生藻种: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性,结合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选择适生性强、耐旱、生长周期短、在20~30℃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同科同属藻种,藻种以藻液的形式保存;
[0008] (2)室外盆培
[0009] (2-1)混合土壤Ⅰ制备:就地取材,制备三组砂土和粘土的混合土壤Ⅰ,所述混合土壤Ⅰ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
[0010] (2-2)将每组混合土壤Ⅰ分别放入多个圆柱体容器内,轻晃圆柱体容器至混合土壤Ⅰ表面平整,以混合土壤Ⅰ表面中心为圆心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Ⅰ,量取10ml以上的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Ⅰ内,将每组的一部分圆柱体容器放置在室外阴凉通风处、另一部分圆柱体容器放置在空旷平整的野外实验田内;
[0011] (2-3)根据藻种的生长周期,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周期观察,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或超出通常出藻量范围,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当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0012] (3)野外样方培植
[0013] (3-1)混合土壤Ⅱ制备:制备三组干旱半干旱地区砂土和粘土的混合土壤Ⅱ,所述混合土壤Ⅱ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
[0014] (3-2)在野外实验场地,并排选取三平整的土样方,在每个土样方底部分别平铺一层隔离垫;将每组混合土壤Ⅱ分别平铺于隔离垫上方;
[0015] (3-3)编制分割圈,所述分割圈的直径与步骤(2-2)中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相同;所述土样方的对线交叉点确定为土样方中心点,以土样方中心点作为分割圈中心,按照梅花型布点法在每个土样方上放置五个分割圈;以分割圈中心为圆心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Ⅱ,量取10ml以上的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Ⅱ内;
[0016] (3-4)对藻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并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或超出通常出藻量范围,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0017] (4)室外放大验证:首先选择干旱半干旱沙地相似地区的自然正方形地块,所述地块的规格大小至少为步骤(3-2)中每块土样方的100倍,对地块表面杂草进行清理后,直接向地块人工均匀喷洒步骤(3)筛选出的适生藻种藻液,最后对藻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并记录藻种的出藻量,若出藻量低于通常出藻量范围的最低值,则重复步骤(1)至步骤(3)直至筛选出适生藻种;
[0018] (5)经过上述步骤确定适生藻种后,直接向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人工均匀喷洒适生藻种藻液,使适生藻种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快速形成生物结皮。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完成后对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进行初步改良:就地取材,以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化后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肥力
[0020] 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的圆柱体容器为花盆或玻璃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为圆柱体深度的1.5倍;所述圆柱体容器的开口直径为15cm,深度为10cm;所述圆柱体容器内放入的混合土壤Ⅰ质量为600~800g;所述步骤(2-2)中以2.5~5cm为半径划出藻液滴加范围Ⅰ。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2)完成后在圆柱体容器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上部放置覆盖垫Ⅰ,覆盖垫Ⅰ采用植物材料编制,所述覆盖垫Ⅰ与圆柱体容器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大小一致。
[0022] 优选的,所述步骤(3-2)中混合土壤Ⅱ的平铺厚度为3~6cm;所述步骤(3-2)中土样方的大小规格为100cm×100cm,深度为3~6cm;所述步骤(3-2)中每块土样方平铺的混合土壤Ⅱ质量为24~48kg;所述步骤(3-3)中分割圈的高度为3~5cm,以2.5~5cm为半径划出藻液滴加范围Ⅱ。
[0023] 优选的,所述步骤(3-2)中隔离垫的编制材料为水草、柳枝、芦苇、玉米叶中的一种,所述隔离垫的大小与土样方的表面大小一致;所述步骤(3-3)中分割圈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剑麻、柳枝、芦苇、藤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3)完成后在每个土样方上的混合土壤Ⅱ表面上部放置覆盖垫Ⅱ,覆盖垫Ⅱ与土样方的面积大小一致;所述覆盖垫Ⅱ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芦苇、剑麻、柳枝、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5]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地块的大小规格为10m×10m~20m×20m,向喷洒藻液后的地块上放置覆盖垫Ⅲ;所述覆盖垫Ⅲ就地取材,选择可降解的植物材料直接铺洒在地块上,所述可降解的植物材料为树叶或树枝的一种或两种。
[0026] 优选的,所述原材料为农作物废弃物料、自然界枯枝落叶、动物粪便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 优选的,所述步骤(2)至步骤(4)中的各个实验环节的操作人员为同一人。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根据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初步筛选适生藻种,再通过室外盆培、野外样方培植和室外放大验证这三期实验,筛选出适生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的藻种,最后将该适生藻种藻液直接均匀喷洒到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使该适生藻种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快速形成生物结皮,从而达到治理沙漠化的作用。本发明是直接结合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筛选适生藻种,无需再从当地发育良好的生物结皮中纯化分离藻种,且筛选出来的适生藻种可以通过市场上大量购买得到,无需再人工大规模培育,从而缩短了人工藻结皮的实验周期,同时,在市场上大量购买的藻种价格便宜,降低了经济成本;该方法取材方便、生态环保、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快速地完成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的结皮治理,从而有效治理干旱半干旱区和相似地区土壤沙化,进而为沙地作物、植被的种植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30] 图2是发明的步骤(4)的方法示意图;
[0031] 图中:1、藻液,2、分割圈,3、混合土壤
[0032] 图3是本发明中分割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发明中覆盖垫Ⅰ和覆盖垫Ⅱ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是本发明中隔离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人工藻结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1)初步筛选适生藻种: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性,结合已有的人工藻结皮藻种研究,选择适生性强、耐旱、生长周期短、在20~30℃条件下,8-12h即可生长繁殖的小球藻作为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人工藻结皮的实验藻种,小球藻以小球藻液的形式保存;小球藻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可实现短期内大量繁殖,且小球藻可以通过市场上大量购买得到,价格便宜。
[0038] (2)室外盆培
[0039] (2-1)混合土壤Ⅰ制备:就地取材,选择野外河边和农田地块,采用随机取样法,用铲清除地表杂物后,选取地表0~20cm厚的河边砂土和农田粘土,制备三组河边砂土和农田粘土的混合土壤Ⅰ,所述混合土壤Ⅰ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分别称取每种配比的混合土壤Ⅰ6份,共计18份,每份600g(每份混合土壤Ⅰ中河边沙土和农田粘土的具体质量参见表1),利用十字法对不同比例土壤进行均匀混合;
[0040] (2-2)将上述称量好的18份混合土壤Ⅰ分别放入18个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内,花盆或玻璃圆柱体的开口直径为15cm,深度为10cm,按照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为9:1标记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序号依次为1~6,按照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为7:3标记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序号依次为7~12,按照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为5:5标记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序号依次为13~18;轻晃花盆或玻璃圆柱体至混合土壤Ⅰ表面平整,以混合土壤Ⅰ表面中心为圆心、以2.5~
5cm为半径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Ⅰ,量取18份相同量的10ml以上的小球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Ⅰ内;随机选择3种不同比例标记的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各3个,共9个依次并列排开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处,另外9个依次并排放置于空旷平整的野外实验田内;如图4所示,为防止小球藻生长初期阳光暴晒、风雨等天气的影响,在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上分别放置覆盖垫Ⅰ,覆盖垫Ⅰ采用植物材料编制并与花盆或玻璃圆柱体内的混合土壤Ⅰ表面大小一致,该覆盖垫Ⅰ起到遮雨、保温、防晒的效果,为小球藻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0041] (2-3)对小球藻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小球藻的生长周期为12~15天,每3天观察一次,并记录小球藻的出藻量如下表1,由表1可以看出,18个花盆或玻璃圆柱体的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通常出藻量指小球藻在当地适宜自然条件下的正常生长繁殖速度,约为2400~5500cm2/m2),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当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
[0042]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上述各个实验环节的操作人员为同一人。
[0043] 表1室外盆培实验不同比例下砂土和粘土的具体质量及相应的出藻量[0044]
[0045] (3)野外样方培植
[0046] (3-1)混合土壤Ⅱ制备:选择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野外农田,采用随机取样法,用铁铲清除地表杂物后,选取地表0~20cm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砂土和野外农田粘土,制备三组砂土和粘土的混合土壤Ⅱ,所述混合土壤Ⅱ中砂土与粘土的混合配比分别为9:1、7:3和5:5,分别称取每种配比的混合土壤Ⅰ1份,每份24kg(每份混合土壤Ⅰ中河边沙土和农田粘土的具体质量参见表2),利用十字法对不同比例土壤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均匀后待用;
[0047] (3-2)在野外实验场地,并排依次选取大小规格为100cm×100cm的三块平整的土样方,依次编号,用铁铲挖深至深度为3~6cm,在每个土样方底部分别平铺一层隔离垫,如图5所示,隔离垫的编制材料为水草、柳枝、芦苇、玉米叶中的一种,所述隔离垫的大小与土样方的表面大小一致,以完全铺盖样方底部为标准,该隔离垫起到隔离野外实验场地土壤对混合土壤Ⅱ的影响,保持上层混合土壤Ⅱ的透水透气性;将每组混合土壤Ⅱ依次分别平铺于每块隔离垫上方,平铺厚度为3~6cm;
[0048] (3-3)如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藻类在土样方培植与盆培的环境和拓繁范围的一致性,便于计算出藻量,编制分割圈,分割圈材料可就地取材,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剑麻、柳枝、芦苇、藤条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剑麻叶圈成直径15cm的圆环(与步骤(3-1)中花盆或玻璃圆柱体的开口直径相同,便于计算出藻量),用剑麻作为细绳固定剑麻叶圆环,最后取柳枝编成直径15cm的圆环套于剑麻圈外将其固定,形成分割圈;分割圈的高度为3~5cm;所述土样方的对角线交叉点确定为土样方中心点,以土样方中心点作为分割圈中心,按照梅花型布点法在每个土样方上放置五个分割圈,共编制15个分割圈;以分割圈中心为圆心、2.5~5cm为半径划分出藻液滴加范围Ⅱ,将小球藻制备成藻液,量取15份相同量的10ml以上的小球藻液均匀滴加到所述藻液滴加范围Ⅱ内;如图4所示,为防止小球藻生长初期阳光暴晒、风雨等天气的影响,在每个土样方上的混合土壤Ⅱ表面上部放置覆盖垫Ⅱ,覆盖垫Ⅱ与土样方的面积大小一致,覆盖垫Ⅱ采用韧性的植物材料编制而成,所述韧性的植物材料为芦苇、剑麻、柳枝、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该覆盖垫Ⅱ起到遮雨、保温、防晒的效果,为小球藻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0049] (3-4)对小球藻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小球藻的生长周期为12~15天,每3天观察一次,并记录小球藻的出藻量如下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三块土样方的出藻量均处于通常出藻量范围内(通常出藻量指小球藻在当地适宜自然条件下的正常生长繁殖速度,约为2400~5500cm2/m2),则表明步骤(1)选取的藻种能够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
[0050]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上述各个实验环节的操作人员为同一人。
[0051] 表2野外样方培植实验不同比例下砂土和粘土具体质量及相应的出藻量[0052]
[0053] (4)室外放大验证:在野外实验场地选择干旱半干旱沙地相似地区10m×10m~20m×20m的平整自然正方形地块,对地块表面杂草进行简单清理;然后直接向地块人工均匀喷洒小球藻液;再在地块上放置覆盖垫Ⅲ,覆盖垫Ⅲ就地取材,采用树叶、树枝等可降解材料直接铺洒在地块上,避免小球藻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最后对小球藻的生长情况进行周期观察,小球藻的生长周期为12~15天,每3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藻种的出藻量约为3500cm2/m2,该出藻量已经在通常出藻量范围(通常出藻量指小球藻在当地适宜自然条件下的正常生长2 2
繁殖速度,约为2400~5500cm /m),则说明小球藻能够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条件下生长繁殖;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上述各个实验环节的操作人员为同一人。
[0054] (5)为给藻类的生长繁殖提供更良好的条件,初步改良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就地取材,以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碳化后作为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肥力;该原材料为农作物废弃物料、自然界枯枝落叶、动物粪便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5] (6)经过上述三期不同实验小球藻的生长繁殖情况可以确定小球藻可以作为干旱半干旱区沙地治理的适生藻种,最后直接向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或向经过步骤(5)初步改良后的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人工均匀喷洒小球藻液,向使小球藻在干旱半干旱区沙地土壤表面上快速形成生物结皮。对土壤沙化治理的相似地区,可结合本地适生藻种进行大面积推广藻类结皮。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