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自然对流 / 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

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

阅读:97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 对流 的释热系统,主要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 地层 、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 冰 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及 流体 传输管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以接受进入主动致热器中的较 低温流体 被加温,而藉冷降热升 自然对流 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下面是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山、海洋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主动致热器两端分别设有流体传输管道,以分别通往具温差体与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借着此项致热对流装置使来自具温差体,由进入口传输管道进入主动致热器108中的较低温流体被加温,而藉流体的冷降热升作用产生自然对流功能,而由出口传输管道输出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或经传输管道通往主动释热器201,再经传输管道回流至主动致热器108,而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所述的致热对流装置100中,传输管道进入口111为可选择位于较低处,以利于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进入向下传输管道进入口111;而传输管道排出口112为选择位于较高处,以利于经主动致热器108加温的热交换流体104,由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排出而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其结构特征含:--自然蓄温母体101:为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固态或液态蓄温体;--具温差体102:具有较低温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而常态与热交换流体104接触而相互作均温热传导;--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特定功能空间或结构,以在系统运作中,用以直接或间接接受经主动致热器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所释放热能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包括由屋顶、或路面、或温室、或池、或拟加温或拟防冻的结构体所构成;--热交换流体104:含蓄热及热传导性质良好的气体或液体所构成,而常态为与具温差体102接触而相互作均温热传导;--致热对流装置100:为由至少一个供较低热交换流体流入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中至少一个的主动致热器108的底部;主动致热器108上方流体出口通往至少一个提供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所构成;--流体传输管道106、107: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或以自然母体中的信道所构成,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应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其中至少一个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为供呈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经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进入口111,再进入致热对流装置100的主动致热器108较低部;而至少一个向上输出流体的传输管道107,为由致热对流装置100的主动致热器108上端通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以供将热交换流体104经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排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主动致热器108:为设置于致热对流装置100较低处,可为由与传输管道同尺寸一体延伸制成,或由与传输管道106、107不同大小的结构制成,其材料可为与传输管道106、107同材料或由其它不同材料的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并与自然蓄温母体101保持良好热传导状态的结构型态,或直接藉由自然蓄温母体101内部供流体流通的空间直接构成主动致热的功能,而取代前述由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制成的主动致热器108,主动致热器的外壳进一步可依需要选择加设热传导翼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致热对流装置100中的主动致热器108,所配置流体传输管道107的排出口112、及流体传输管道106的进入口111之间,可在其顶端设置主动释热器201及传输管道221、222以构成呈封闭流路结构,包括在传输管道107的排出口112与上升流体的传输管道221连接通往主动释热器201的较高位置,以供将来自主动致热器108所加温的热交换流体104,导入主动释热器201,进而对主动释热器201周围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释出热量,以及于主动释热器201较低位置配设传输的流体传输管道222通往主动致热器108的传输管道进入口111,以供将来自主动释热器201降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导入主动致热器108,构成封闭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其进一步特征含:--传输管道221、222:为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由隔热结构109、或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的材料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的传输管道结构221,其下端与传输管道107的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相通,其上端供通往主动释热器201上端的进口211,供由下而上传输相对较高温的热交换流体104;以及设有至少一组或一组以上由隔热结构109、或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的材料所构成的传输管道结构222,供释热降温的热交换流体104下降传输,其下端供与流体传输管道106的进入口111相通,其上端连接于主动释热器201的下端出口212,而构成∩形释热对流装置200进而与含由主动致热器108及传输管道106、107的致热对流装置100共同构成封闭的致热与释热循环系统;--主动释热器201:为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由习用良好释热材料及一体或多件式结构型态所构成,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202;或直接由具释热功能的传输管道构成主动释热功能的主动释热器;--接受释热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特定功能空间或结构,供在系统运作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经主动致热器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所释放热能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包括由屋顶、或路面、或温室、或水池、或拟加温或拟防冻的结构体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热对流装置100底部段的主动致热器108外部,可依需要加设供增加与自然蓄温母体热传导效果的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间的热传导效果,其主动致热器108内部可进一步具有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以增加热传效果及防止被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逆向回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热对流装置100底部段的主动致热器108及相对设置于高处的∩形释热对流装置200的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加设供增加与自然蓄温母体热传导效果的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间的热传导效果,其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的内部可进一步具有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板,以增加热传效果及防止被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逆向回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选择为呈直线管状、或曲线管状、或螺旋管状、或波浪管状、或其它二维(2D)或三维(3D)的弯曲状向上斜升管状流体传输管道的结构形态所构成,其外部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其内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及防止逆流的阻隔板,包括:--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螺旋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螺旋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弯曲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弯曲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多管分流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或--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多管分流,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放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结构,进一步可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不同孔径尺寸的管状结构体呈相互套合,两者之间为设有隔热结构或由隔热材料构成,而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多重管状的开放式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套设于管径较大的管内,由管径较小传输管道的内管顶部封闭端面1307的底部向管径较大的外管壁贯设导流管1309,供引入较低温流体导入下降至主动致热器108,以及由管径较大传输管道供相对于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不同管径的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构成开放型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设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其中供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的主动致热器108,为由较大孔径的外管1301及外管1301的底部封闭端面1302所构成,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的热传导效果,其内部供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内管1303,内管1303的底部1304与外管底部内部空间之间设有导流间隙1305,以供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进入内管1303而被加热后经外管1301向上流动而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为主动致热器108或主动释热器201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所构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不同孔径尺寸的管状结构体呈相互套合,并具有热隔离效果的多重管状结构所构成,而由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套设于管径较大的管内,由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以及由管径较大传输管道供相对于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不同管径的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其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而供对释热温差体103释热的主动释热器201,藉由较大孔径的外管1301及外管1301的顶部封闭端面1306所形成,其内部供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内管1303与内管1303的顶部端面1310间设有导流孔路1308,以供较高温的热交换流体104沿内管1303向上流动,而于释热降温后沿外管1301下降经内管1303上升以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所构成,两者之间为设有隔热结构或由隔热材料所构成而具有热隔离效果;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与呈环形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呈具有热隔离效果的穿设结合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为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内孔,两者之间可为直接接触或具有选定空隙,而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供由较低温的具温差体102引入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而由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导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供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为于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之间,设有由较小孔径管状结构的传输管道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所构成,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与呈环形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呈具有热隔离效果的穿设结合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为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内孔,两者之间可为直接接触或具有选定空隙或选定填充物,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而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而由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上升导往主动释热器201,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两种传输管道的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而供对释热温差体103释热的主动释热器201,为藉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顶部封闭端面334所扩大形成,主动释热器201下侧设有供与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顶部的导流孔335相通,供热交换流体104经主动释热器201释热降温后,沿传输管道332下降回流至主动致热器108,以供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相同或不同尺寸的多组管状结构,呈交错设置构成开放型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组导入口较低的流体传输管道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以及由至少一组排出口较高的流体传输管道供相对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构成开放型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可依需要在外部加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为由主动致热器及主动释热器结合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构成传输管道的封闭型释热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同尺寸或不同尺寸的传输管道及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导入口较低的流体传输管道,供由具温差体102引入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以及由至少一组排出口较高的流体传输管道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上升导往主动致热器201,以对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释热,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其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以构成封闭型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可依需要在外部加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致热器108或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选定其结构形态,并可为由相同几何形状的结构所构成,或由不同几何形状的结构形态所混合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下列装置,含:--流量计:为供累积计算交换流体的流量,此装置可视需要选用;--过滤装置2001:为防止管路日久阻塞及具清洁功能的过滤装置,为装置于流体吸入口或出口,包括滤网及有害流体过滤装置所构成;--护帽罩结构2002:为设置于传输管道排出口或进入口端,而较不妨碍热交换流体流动性的帽罩结构,为在传输管道呈垂直或斜向向上延伸设置时,供防止雨水或异物掉落的防护;--流量调节:为以人工或机操控交换流体释放量大小;--湿度调节装置或湿度处理结构:为由湿度检测装置或排出组或管路预设排出孔路的湿度或积水处理结构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于流体为气体时作选择性设置;--操控单元: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及相关软件所构成,其功能可依需要选择包括流体流量的控管及阀的操控及流体温度的监控、流体泵组的操控及安全保护操控功能,及输入侧或各输出口设置有害流体检测,在有害流体存在且超过监视值时,发出警报及作切断气流或其它应变操控处理,而构成调控温度及调控交换气流的流量及调控湿度功能的控制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流体包括气体或液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温差体102与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包括:具固定建筑的空调空间,如大楼、温室或公共活动建筑物;或具有空调需求的空间,并在流体式自然蓄温母体移动的建构物,如船舰、作业浮台、水上建筑;或供容纳气体或液体的露天空间,如:水池或山谷或盆地或沙漠开放空间;或供容纳气体或液体的密闭容器,如储气或储液容器;或各种制程或处理程序的设备;或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的机具或家电设备;或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的开放路面或机场跑道或水面航道;或港口或湖泊或河流的水道表层与温差的深层;或特定地质如沙漠与周边环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流体排出口进一步可加设流体致动涡轮机以产生回转动能的输出以驱动发电机或其它负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致热对流装置的进入口或排出口或流路中,可依需要加设辅助流体泵,包括藉自然环境的流体动能致动型或太阳能发电致动型、或另加辅助电力驱动型的流体泵所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热对流装置中,可依需要加设流体加热装置以作功能增强或效果支持。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及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管道内部可为具有可供作为扶手及脚梯而呈上下排设的横条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及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可为呈倾斜结构并设有人行阶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上输出流体的传输管道107的出口、及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入口处,可依需要加设护网及护罩。

说明书全文

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

技术领域

发明为揭示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为以自然蓄温母体对较低温流体加温,并藉流体的冷降热升原理,以对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进行开路式或封闭式调温的功能背景技术传统对不同空间流体的加温或释热,通常以作交换,并必须设置流体泵作辅助泵动,因此系统须有动源,且设置成本较高,后续运转亦须耗用能源,运转成本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主动致热器两端分别设有流体传输管道,以分别通往具温差体与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借着此项致热对流装置使来自具温差体,由进入口传输管道进入主动致热器108中的较低温流体被加温,而藉流体的冷降热升作用产生自然对流功能,而由出口传输管道输出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或经传输管道通往主动释热器201,再经传输管道回流至主动致热器108,而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呈开放型释热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进一步可为呈封闭流路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主动致热器内部加设导热翼片或防止逆流阻隔板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主动致热器内部加设导热翼片或防止逆流阻隔板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螺旋管状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螺旋管状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弯曲管状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弯曲管状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的导管状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的导管状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多管分流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多管分流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108其热交换流体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108或主动释热器201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所构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由主动致热器108结合由较小孔径管状结构的传输管道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内孔,所构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由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之间,设有由较小孔径管状结构的传输管道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所构成的传输管道内孔所共同构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设置而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34为图33的剖视图。
图35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设置而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
图36为图3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呈开放型释热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致热对流装置100中,传输管道进入口111为可选择位于较低处,以利于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进入向下传输管道进入口111;而传输管道排出口112为选择位于较高处,以利于经主动致热器108加温的热交换流体104,由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排出而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其结构特征含:--自然蓄温母体101:为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具温差体102:具有较低温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而常态与热交换流体104接触而相互作均温热传导;--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特定功能空间或结构,以在系统运作中,用以直接或间接接受经主动致热器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所释放热能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包括由屋顶、或路面、或温室、或池、或拟加温或拟防冻的结构体所构成。
--热交换流体104:含蓄热及热传导性质良好的气体或液体所构成,而常态为与具温差体102接触而相互作均温热传导;--致热对流装置100:为由至少一个供较低热交换流体流入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中至少一个的主动致热器108的底部;主动致热器108上方流体出口通往至少一个提供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所构成;--流体传输管道106、107: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或以自然母体中的信道所构成,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应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其中至少一个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为供呈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经向下输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进入口111,再进入致热对流装置100的主动致热器108较低部;而至少一个向上输出流体的传输管道107,为由致热对流装置100的主动致热器108上端通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以供将热交换流体104经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排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主动致热器108:为设置于致热对流装置100较低处,可为由与传输管道同尺寸一体延伸制成,或由与传输管道106、107不同大小的结构制成,其材料可为与传输管道106、107同材料或由其它不同材料的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并与自然蓄温母体101保持良好热传导状态的结构型态,或直接藉由自然蓄温母体101内部供流体流通的空间直接构成主动致热的功能,而取代前述由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制成的主动致热器108,主动致热器的外壳进一步可依需要选择加设热传导翼片;图3所示为图1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进一步可为呈封闭流路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3及图4中,其致热对流装置100中的主动致热器108,所配置流体传输管道107的排出口112、及流体传输管道106的进入口111之间,可在其顶端设置主动释热器201及传输管道221、222以构成呈封闭流路结构,包括在传输管道107的排出口112与上升流体的传输管道221连接通往主动释热器201的较高位置,以供将来自主动致热器108所加温的热交换流体104,导入主动释热器201,进而对主动释热器201周围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释出热量,以及于主动释热器201较低位置配设传输的流体传输管道222通往主动致热器108的传输管道进入口111,以供将来自主动释热器201降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导入主动致热器108,构成封闭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图3及图4所示的封闭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除具有图1及图2中所述供接受自然蓄温母体101释热的温差体103、热交换流体104、致热对流装置100及传输管道106、107以供传输相对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由传输管道106的进入口111进入主动致热器108底部,而经主动致热器108所加热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由主动致热器108上部向上传输管道107的排出口112排出,除上述构成单元外,其进一步特征含:--传输管道221、222,为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由隔热结构109、或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的材料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的传输管道结构221,其下端与传输管道107的向上传输管道排出口112相通,其上端供通往主动释热器201上端的进口211,供由下而上传输相对较高温的热交换流体104;以及设有至少一组或一组以上由隔热结构109、或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的材料所构成的传输管道结构222,供释热降温的热交换流体104下降传输,其下端供与流体传输管道106的进入口111相通,其上端连接于主动释热器201的下端出口212,而构成∩形释热对流装置200进而与含由主动致热器108及传输管道106、107的致热对流装置100共同构成封闭的致热与释热循环系统;--主动释热器201:为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由习用良好释热材料及一体或多件式结构型态所构成,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202;或直接由具释热功能的传输管道构成主动释热功能的主动释热器;
--接受释热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特定功能空间或结构,供在系统运作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经主动致热器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所释放热能的气体或固体或液体;包括由屋顶、或路面、或温室、或水池、或拟加温或拟防冻的结构体所构成。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主动致热器内部加设导热翼片或防止逆流阻隔板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5与图6的主要特征为前述图1与图2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呈开放式立体结构中,除致热对流装置100底部段的主动致热器108外部,可依需要加设供增加与自然蓄温母体热传导效果的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间的热传导效果外,其主动致热器108内部可进一步具有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以增加热传效果及防止被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逆向回流。
图7所示为本发明主动致热器内部加设导热翼片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视图;图7与图8的主要构成特征为前述图3与图4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呈封闭流路的立体结构中,除致热对流装置100底部段的主动致热器108及相对设置于高处的∩形释热对流装置200的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加设供增加与自然蓄温母体热传导效果的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间的热传导效果外,其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的内部可进一步具有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板,以增加热传效果及防止被加温后的热交换流体104逆向回流。
此项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选择为呈直线管状、或曲线管状、或螺旋管状、或波浪管状、或其它二维(2D)或三维(3D)的弯曲状向上斜升管状流体传输管道的结构形态所构成,其外部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其内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及防止逆流的阻隔板。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螺旋管状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剖视图;图9及图10中,其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螺旋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螺旋管状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图11及图12中,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螺旋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弯曲管状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图13及图14中,其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弯曲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弯曲管状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图15及图16中,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弯曲管状,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的导管状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剖视图;图17及图18中,其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的导管状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剖视图;图19及图20中,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较大导流截面尺寸,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呈多管分流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剖视图;图21及图22中,主动致热器108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多管分流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图23所示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呈多管分流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剖视图;图23及图24中,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呈多管分流,以构成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以匹配传输管道构成封闭式释热系统;主动致热器108与主动释热器201的外部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内部亦可依需要加设向上斜向交错的导热及防止逆流阻隔片。
前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开放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结构,进一步可如图25及图26所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不同孔径尺寸的管状结构体呈相互套合,两者之间为设有隔热结构或由隔热材料构成,而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多重管状的开放式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套设于管径较大的管内,由管径较小传输管道的内管顶部封闭端面1307的底部向管径较大的外管壁贯设导流管1309供引入较低温流体导入下降至主动致热器108,以及由管径较大传输管道供相对于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不同管径的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8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构成开放型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设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其中供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的主动致热器108,为由较大孔径的外管1301及外管1301的底部封闭端面1302所构成,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的热传导效果,其内部供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内管1303,内管1303的底部1304与外管底部内部空间之间设有导流间隙1305,以供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进入内管1303而被加热后经外管1301向上流动而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
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108其热交换流体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26为图25的剖视图;上述图25及图26所示的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开放式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可进一步如图27及28所示构成封闭型系统。
图27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108或主动释热器201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所构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28为图27的剖视图;图27及图28所示中,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不同孔径尺寸的管状结构体呈相互套合,并具有热隔离效果的多重管状结构所构成,而由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套设于管径较大的管内,由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以及由管径较大传输管道供相对于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不同管径的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其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而供对释热温差体103释热的主动释热器201,藉由较大孔径的外管1301及外管1301的顶部封闭端面1306所形成,其内部供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内管1303与内管1303的顶部1310间设有导流孔路1308,以供较高温的热交换流体104沿内管1303向上流动,而于释热降温后沿外管1301下降后经内管1303上升以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前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封闭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结构,进一步可如图29及图30所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形结构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所构成,两者之间为设有隔热结构或由隔热材料所构成而具有热隔离效果。
图29为本发明由主动致热器108结合由较小孔径管状结构的传输管道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内孔,所构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30为图29的剖视图;图29及图30所示中,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与呈环形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呈具有热隔离效果的穿设结合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为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内孔,两者之间可为直接接触或具有选定空隙,而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供由较低温的具温差体102引入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而由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导往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供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上述图29及图30所示的开放型释热系统,可进一步如图31及32所示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
图31为本发明由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之间,设有由较小孔径管状结构的传输管道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所构成的传输管道内孔,所共同构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32为图31的剖视图;图31及图32所示中,其主要构成为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与呈环形管状结构体的传输管道呈具有热隔离效果的穿设结合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为穿设于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内孔,两者之间可为直接接触或具有选定空隙或选定填充物,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而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而由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上升导往主动释热器201,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两种传输管道的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而供对释热温差体103释热的主动释热器201,为藉环形管状体构成的传输管道333的顶部封闭端面334所扩大形成,主动释热器201下侧设有供与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传输管道332顶部的导流孔335相通,供热交换流体104经主动释热器201释热降温后,沿传输管道332下降回流至主动致热器108,以供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此项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可进一步由呈交错设置的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管状结构构成开放型或封闭型释热系统,图33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设置而成的开放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34为图33的剖视图;如图33及34所示,此项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并可进一步可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相同或不同尺寸的多组管状结构,呈交错设置构成开放型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组导入口较低的流体传输管道供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以及由至少一组排出口较高的流体传输管道供相对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构成开放型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108可依需要在外部加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上述图33及图34所示的多组管状结构可更进一步构成封闭型的流体传输管道结构。
图35为本发明的主动致热器或主动释热器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设置而成的封闭型释热系统结构例立体示意图,图36为图35的剖视图;图35及图36所示为由主动致热器及主动释热器结合由多组管状结构交错构成传输管道的封闭型释热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由呈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同尺寸或不同尺寸的传输管道及主动致热器108及主动释热器201所构成,其中至少一组导入口较低的流体传输管道,供由具温差体102引入较低温流体下降导入主动致热器108,以及由至少一组排出口较高的流体传输管道供将主动致热器108所致热的较高温流体上升导往主动释热器201,以对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释热,而两种传输管道106与所接触自然蓄温母体101间为具有良好隔热结构109,或直接由良好隔热材料所构成传输管道,两种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其顶部共同通往设置于其上的主动释热器201,以构成封闭型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可依需要在外部加设导热翼片1001,或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
前述各种关于主动致热器108或主动释热器201可依需要选定其结构形态,并可为由相同几何形状的结构所构成,或由不同几何形状的结构形态所混合构成。
本发明的系统应用时,基于管理及调控系统进一步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下列装置,含:--流量计:为供累积计算交换流体的流量,此装置可视需要选用;--过滤装置2001:为防止管路日久阻塞及具清洁功能的过滤装置,为装置于流体吸入口或出口,包括滤网及有害流体过滤装置所构成;--防护帽罩结构2002:为设置于传输管道排出口或进入口端,而较不妨碍热交换流体流动性的帽罩结构,为在传输管道呈垂直或斜向向上延伸设置时,供防止雨水或异物掉落的防护;--流量调节:为以人工或机力操控交换流体释放量大小;--湿度调节装置或湿度处理结构:为由湿度检测装置或排出泵组或管路预设排出孔路的湿度或积水处理结构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于流体为气体时作选择性设置;--操控单元: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及相关软件所构成,其功能可依需要选择包括流体流量的控管及阀的操控及流体温度的监控、流体泵组的操控及安全保护操控功能,及输入侧或各输出口设置有害流体检测,在有害流体存在且超过监视值时,发出警报及作切断气流或其它应变操控处理,而构成调控温度及调控交换气流的流量及调控湿度等功能的控制单元。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述的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中热交换流体包括气体或液体;而其具温差体102与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103,包括:(1)具固定建筑的空调空间,如大楼、温室或公共活动建筑物等;以及
(2)具有空调需求的空间,并在流体式自然蓄温母体移动的建构物,如船舰、作业浮台、水上建筑等;以及(3)供容纳气体或液体的露天空间,如:水池或山谷或盆地或沙漠等开放空间;以及(4)供容纳气体或液体的密闭容器,如储气或储液容器;以及(5)各种制程或处理程序的设备;以及(6)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的机具或家电设备;以及(7)被动防止结冰或主动除冰的开放路面或机场跑道或水面航道;以及(8)港口或湖泊或河流的水道表层与温差的深层;以及(9)特定地质如沙漠与周边环境。
此外,在此项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可作以下扩充及加设辅助系统,包括:1、基于场所需要或经济效益的考量,其热交换流体排出口进一步可加设流体致动涡轮机以产生回转动能的输出以驱动发电机或其它负载;2、若需要作功能增强或作效果支持,其致热对流装置的进入口或排出口或流路中,可依需要加设辅助流体泵,包括藉自然环境的流体动能致动型或太阳能发电致动型、或另加辅助电力驱动型的流体泵所驱动;3、若需要作功能增强或作效果支持,可在其致热对流装置中,依需要加设流体加热装置;4、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106及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管道内部可为具有可供作为扶手及脚梯而呈上下排设的横条结构;5、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及向上输出的流体传输管道107,可为呈倾斜结构并设有人行阶梯。
6、向上输出流体的传输管道107的出口、及向下流入的流体传输管道入口处,可依需要加设护网及护罩。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