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砾石层 / 一种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

一种环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

阅读:698发布:2022-12-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环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 氧 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包括环氧乙烷灭菌装置、环氧乙烷废 气化 合处理装置、微 生物 降解 子系统、沉降过滤子系统、 水 体 净化 池和生物监测子系统。本实用新型考虑浓度、 温度 、压 力 等多因素的影响,提出环氧乙烷灭菌的定量化控制,提高环氧乙烷灭菌效率;并采用多个环节逐步对环氧乙烷废气进行无害化降解,解决了环氧乙烷无害化排放的技术难题,有利于环氧乙烷灭菌的使用及推广。,下面是一种环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环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与环氧乙烷存储罐连接的灭菌仓,灭菌仓内设有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以及灭菌控制单元;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通过排出管路抽气,将灭菌仓抽至负压;再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向灭菌仓输入环氧乙烷气体,至灭菌仓为正压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废气抽至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
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包括抽气泵、化合器、气液泵、湍球塔和分散器;抽气泵与化合器的进气口相连接,输送环氧乙烷废气至化合器;化合器包括化合器箱体,化合器箱体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相连通;气液泵与化合器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与热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湍球塔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相连接,在湍球塔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分散器与湍球塔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输送至微生物降解子系统;
微生物降解子系统,包括对溶解于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微生物降解的曝气池,曝气池中放置有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悬浮在水中或形成絮凝体悬浮在水中;
曝气池的进水口与分散器相连接,出水口与沉降过滤子系统相连接;
沉降过滤子系统,包括对微生物菌群及杂物进行沉降的沉降池和对沉降池流出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池;所述的沉降池中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将部分微生物菌群及废水回流至曝气池;所述的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水体净化池,设置于沉降过滤子系统的下游,水体净化池中投放有消毒剂,杀灭过滤池流出水中的微生物;
生物监测子系统,所述生物监测子系统包括设有生态砾石床的生物监测池,生物监测池中还设有生物浮岛,生物监测池容纳上游来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
设有供气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与灭菌仓相连通,供气阀在灭菌控制单元控制下向灭菌仓供气,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灭菌仓内环氧乙烷含量的信息;
设有抽气泵的排出管路分别通过抽气阀和安全控制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空气净化器还通过电磁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灭菌仓内还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温度信息;
灭菌仓内还设有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相对湿度信息;
灭菌仓内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压力信息; 灭菌控制单元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灭菌条件设置单元和信号收发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仓在密封打开时,取出/放入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在密封门关上后,灭菌仓形成密闭的承压空间;
所述的灭菌仓内还设有载物车行走的轨道,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置在载物车内,通过载物车进行转运;
灭菌仓外设有牵引车行走的轨道,牵引车能够与载物车挂靠/结合,将载物车在灭菌仓在灭菌仓内外进行转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门为自动控制的密封门,包括受灭菌控制单元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和自动撑紧机构,滑动控制机构被驱动移动密封门与灭菌仓的对接,自动撑紧机构被驱动后将密封门与灭菌仓压紧密封;
所述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包括:上导槽,密封门通过上导槽镶嵌在灭菌仓上,在密封门下方设有滚轮,被驱动后沿轨道水平横向移动,水平移动距离由红外光控元件控制,使密封门与灭菌仓相对齐,密封门轨道与载物车行走轨道之间留有一段间隙; 自动撑紧机构包括:密封门内设有与螺杆相连接的托盘,托盘上连接有多个撑紧杆,托盘被驱动后沿螺杆作轴向运动,撑紧杆向外延伸,在撑紧杆的撬杠作用下密封门的门板向内受力,压紧门板边沿与灭菌仓沿口设置的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灭菌时,当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浓度达到预设的浓度阈值时,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安全控制阀打开,排出部分气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气体换热管与灭菌仓相连接,气体换热管至于水温箱中,水温箱中的水温保持在80~90℃,水温箱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分别监测水温和水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灭菌控制单元接收水温箱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发出的信号,在需要调节时按照优先级,通过灭菌控制单元先用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如果不能够满足再用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还不能满足时再用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
当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水媒换热器时,所述的水温箱中的热水与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的换热器中的热水连通循环;其热水来源包括: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沼气能提供的热水和市电能提供的热水,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调度,其中太阳能提供的热水使用级别最高,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次之,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最后采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温:加热、停止、再加热、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温度;
喷雾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湿:喷雾加湿、停止、再喷雾加湿、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湿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包括: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气体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的总量误差;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环氧乙烷存储罐重量变化的重力传感器或称重装置,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灭菌仓的总量;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灭菌仓内环氧乙烷有效含量的摩尔浓度信号的化学传感器,准确监测环氧乙烷含量;
在灭菌过程中,各监测装置轮回搜索、检测,灭菌控制单元实时采集信号控制环氧乙烷进入量。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灭菌完成后,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泵和排气管路打开,环氧乙烷废气从环氧乙烷废气排出管路排出;
脉动循环置换出被消毒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抽气泵抽气至灭菌仓内为负压,然后开启空气净化器,进入新鲜空气至常压;再关闭空气净化器,抽气泵抽气至负压,如此循环至完成脉动循环预定时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器包括化合器箱体,化合器箱体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与进气口相连通的气路管入口设置在反应器的底部,反应器内填充有磺化反应剂,在气体向上散逸的途径上设置有气体辅助反应装置,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相连通;
气液泵与化合器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与热水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
湍球塔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相连接,湍球塔内设置有多层拦截网,拦截网之间设有空心的湍流球,湍流球在湍球塔中被由下而上的热水、气流的冲击翻滚跳跃,使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
分散器与湍球塔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器还设有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水循环管路,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器的四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辅助反应装置包括分散网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的分散网设有多个气孔,并且交错设 置,环氧乙烷气体经分散网均匀分散,与磺化反应剂反应;所述的气流分布板沿气体上升路径交替排布,延长气体的上升时间;
反应器内还设有分配器、集散盒和滤气罩,所述的分配器为气液分离器,将磺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与磺化反应物分开,使磺化反应物集中于集散盒上,二氧化碳及处理过的气体通过滤气罩排出下一级反应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网由多道金属丝扭曲而成并形成大量气孔;
所述的化合器还包括与化合器箱体相匹配的化合器活动盖,相邻的反应器通过分格挡板相隔开。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轮转循环:当接近环氧乙烷废气入口的在前反应器中的磺化反应剂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取出并置换为其后的反应器,下游的反应器相应前移,最后前移的反应器空缺的位置由新的反应器替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球塔包括塔体和与其相匹配的上盖,塔体内设有多道拦截网,拦截网之间放置有多个湍流球;入水口设置在湍球塔底部的支撑架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球塔底部还设有进气口,通过进气口鼓入气体辅助湍流球跳跃翻转。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池中还设有溶解氧控制装置,维持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为微生物菌群提供氧气; 沉降池为竖流式沉降池,其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沉降池的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入水口相连接;
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滤料的颗粒直径随过滤池深度增加而逐渐加大,在过滤池中还设有多层过滤网;当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曝气池中还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廊道,廊道开口首尾错开,形成廊道式曝气池,廊道底部设有坡度,废水沿廊道坡度向下流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在廊道底部还开设有与空气相连通的曝气口或鼓气口,为廊道间的废水提供溶氧量;所述的位于中间的廊道间还设有搅拌机,搅拌机被驱动后开设搅拌。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还设有微生物修复槽,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先流入到微生物修复槽中,然后再流出到沉降池中;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包括槽体,槽体中设有多个含有培养基的菌巢,培养基上接种有微生物菌群;微生物修复槽还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含有微生物菌群的废水回流至曝气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的槽体中设有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链排,菌巢固定连接在链排上,链排上还固定有刮板,驱动主动轮使链排循环滚动,刮板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和杂物移动至回流管道入口或排除口处。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上开设有与曝气池出口相连接的进水口,与沉降池相连接的出水口,在排除口处还设有收集箱。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巢包括基座,基座上连接有网罩,接种有微生物菌群的培养基放置在网罩内,基座上还开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通孔,螺钉穿过网罩、培养基与通孔连接,将网罩、培养基固定在基座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上还开设有通气孔、透光口,以及与其相匹配的控制阀;
所述的螺钉与网罩之间设有平垫片;基座通过胶体与链排固定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罩由多层非金属材料编织而成,层与层之间具有致密的网孔。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池其入水口与出水口相平齐,所述的沉降池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相邻开口上下相错开。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池中采用塑料球作为滤料,其在池底采用直径100~150mm的塑料球,在池顶采用直径
25~50mm的塑料球;在过滤池的中部还设有多个垫料层作为滤网,垫料层上设有蜂窝状积水塑料孔板。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池的池壁采用砖石砼构架,池底横截面积的15~20%采用穿孔砼板排列而构成,穿孔砼板相邻之间间距1~10cm平行均匀排布。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过滤子系统还与沼气池相连接,沉降池和过滤池的沉降物、过滤物排放至沼气池中。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微生物降解子系统、沉降过滤子系统的出口,及生物监测池中均设有环氧乙烷检测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环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氧乙烷灭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

背景技术

[0002]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芳香醚味,沸点为10.8℃,密度为1.52;环氧乙烷易燃易爆,其最低燃烧浓度为3%。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属灭菌剂。
[0003] 环氧乙烷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环氧乙烷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影响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控制有关因素,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0004] 由于环氧乙烷的易燃、易爆和致癌性,目前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控制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做到对环氧乙烷的精细控制,灭菌效果也难以保证。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考虑浓度、温度、压力等多因素的影响,提出环氧乙烷灭菌的定量化控制,提高环氧乙烷灭菌效率;并采用多个环节逐步对环氧乙烷废气进行无害化降解,解决了环氧乙烷无害化排放的技术难题,有利于环氧乙烷灭菌的使用及推广。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包括:
[0008] 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与环氧乙烷存储罐连接的灭菌仓,灭菌仓内设有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以及灭菌控制单元;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通过排出管路抽气,将灭菌仓抽至负压;再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向灭菌仓输入环氧乙烷气体,至灭菌仓为正压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废气抽至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
[0009] 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包括抽气泵、化合器、气液泵、湍球塔和分散器;抽气泵与化合器的进气口相连接,输送环氧乙烷废气至化合器;化合器包括化合器箱体,化合器箱体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相连通;气液泵与化合器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与热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湍球塔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相连接,在湍球塔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分散器与湍球塔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输送至微生物降解子系统;
[0010] 微生物降解子系统,包括对溶解于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微生物降解的曝气池,曝气池中放置有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悬浮在水中或形成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曝气池的进水口与分散器相连接,出水口与沉降过滤子系统相连接;
[0011] 沉降过滤子系统,包括对微生物菌群及杂物进行沉降的沉降池和对沉降池流出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池;所述的沉降池中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将部分微生物菌群及废水回流至曝气池;所述的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0012] 水体净化池,设置于沉降过滤子系统的下游,水体净化池中投放有消毒剂,杀灭过滤池流出水中的微生物;
[0013] 生物监测子系统,所述生物监测子系统包括设有生态砾石床的生物监测池,生物监测池中还设有生物浮岛,生物监测池容纳上游来水。
[0014] 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
[0015] 设有供气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与灭菌仓相连通,供气阀在灭菌控制单元控制下向灭菌仓供气,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灭菌仓内环氧乙烷含量的信息;
[0016] 设有抽气泵的排出管路分别通过抽气阀和安全控制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0017] 空气净化器还通过电磁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0018] 灭菌仓内还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温度信息;
[0019] 灭菌仓内还设有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相对湿度信息;
[0020] 灭菌仓内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压力信息;
[0021] 灭菌控制单元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灭菌条件设置单元和信号收发单元。
[0022] 所述的灭菌仓在密封打开时,取出/放入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在密封门关上后,灭菌仓形成密闭的承压空间;
[0023] 所述的灭菌仓内还设有载物车行走的轨道,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置在载物车内,通过载物车进行转运;
[0024] 灭菌仓外设有牵引车行走的轨道,牵引车能够与载物车挂靠/结合,将载物车在灭菌仓在灭菌仓内外进行转运。
[0025] 所述的密封门为自动控制的密封门,包括受灭菌控制单元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和自动撑紧机构,滑动控制机构被驱动移动密封门与灭菌仓的对接,自动撑紧机构被驱动后将密封门与灭菌仓压紧密封;
[0026] 所述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包括:上导槽,密封门通过上导槽镶嵌在灭菌仓上,在密封门下方设有滚轮,被驱动后沿轨道水平横向移动,水平移动距离由红外光控元件控制,使密封门与灭菌仓相对齐,密封门轨道与载物车行走轨道之间留有一段间隙;
[0027] 自动撑紧机构包括:密封门内设有与螺杆相连接的托盘,托盘上连接有多个撑紧杆,托盘被驱动后沿螺杆作轴向运动,撑紧杆向外延伸,在撑紧杆的撬杠作用下密封门的门板向内受力,压紧门板边沿与灭菌仓沿口设置的密封圈
[0028] 所述在灭菌时,当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浓度达到预设的浓度阈值时,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安全控制阀打开,排出部分气体。
[0029] 所述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气体换热管与灭菌仓相连接,气体换热管至于水温箱中,水温箱中的水温保持在80~90℃,水温箱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分别监测水温和水位。
[0030] 所述灭菌控制单元接收水温箱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发出的信号,在需要调节时按照优先级,通过灭菌控制单元先用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如果不能够满足再用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还不能满足时再用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
[0031] 当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水媒换热器时,所述的水温箱中的热水与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的换热器中的热水连通循环;其热水来源包括: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沼气能提供的热水和市电能提供的热水,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调度,其中太阳能提供的热水使用级别最高,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次之,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最后采用。
[0032] 所述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温:加热、停止、再加热、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温度;
[0033] 喷雾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湿:喷雾加湿、停止、再喷雾加湿、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湿度。
[0034] 所述的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包括:
[0035]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气体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的总量误差;
[0036]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环氧乙烷存储罐重量变化的重力传感器或称重装置,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灭菌仓的总量;
[0037]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灭菌仓内环氧乙烷有效含量的摩尔浓度信号的化学传感器,准确监测环氧乙烷含量;
[0038] 在灭菌过程中,各监测装置轮回搜索、检测,灭菌控制单元实时采集信号控制环氧乙烷进入量。
[0039] 所述灭菌完成后,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泵和排气管路打开,环氧乙烷废气从环氧乙烷废气排出管路排出;
[0040] 脉动循环置换出被消毒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抽气泵抽气至灭菌仓内为负压,然后开启空气净化器,进入新鲜空气至常压;再关闭空气净化器,抽气泵抽气至负压,如此循环至完成脉动循环预定时间。
[0041] 所述的化合器包括化合器箱体,化合器箱体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与进气口相连通的气路管入口设置在反应器的底部,反应器内填充有磺化反应剂,在气体向上散逸的途径上设置有气体辅助反应装置,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相连通;
[0042] 气液泵与化合器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与热水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
[0043] 湍球塔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相连接,湍球塔内设置有多层拦截网,拦截网之间设有空心的湍流球,湍流球在湍球塔中被由下而上的热水、气流的冲击翻滚跳跃,使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
[0044] 分散器与湍球塔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
[0045] 所述的化合器还设有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水循环管路,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器的四周。
[0046] 所述的气体辅助反应装置包括分散网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的分散网设有多个气孔,并且交错设置,环氧乙烷气体经分散网均匀分散,与磺化反应剂反应;所述的气流分布板沿气体上升路径交替排布,延长气体的上升时间;
[0047] 反应器内还设有分配器、集散盒和滤气罩,所述的分配器为气液分离器,将磺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与磺化反应物分开,使磺化反应物集中于集散盒上,二氧化碳及处理过的气体通过滤气罩排出下一级反应器。
[0048] 所述的分散网由多道金属丝扭曲而成并形成大量气孔;
[0049] 所述的化合器还包括与化合器箱体相匹配的化合器活动盖,相邻的反应器通过分格挡板相隔开。
[0050] 所述的反应器轮转循环:当接近环氧乙烷废气入口的在前反应器中的磺化反应剂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取出并置换为其后的反应器,下游的反应器相应前移,最后前移的反应器空缺的位置由新的反应器替换。
[0051] 所述的湍球塔包括塔体和与其相匹配的上盖,塔体内设有多道拦截网,拦截网之间放置有多个湍流球;入水口设置在湍球塔底部的支撑架之间。
[0052] 所述的湍球塔底部还设有进气口,通过进气口鼓入气体辅助湍流球跳跃翻转。
[0053] 所述的曝气池中还设有溶解氧控制装置,维持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为微生物菌群提供氧气;
[0054] 沉降池为竖流式沉降池,其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沉降池的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入水口相连接;
[0055] 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滤料的颗粒直径随过滤池深度增加而逐渐加大,在过滤池中还设有多层过滤网;当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0056] 所述的曝气池中还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廊道,廊道开口首尾错开,形成廊道式曝气池,廊道底部设有坡度,废水沿廊道坡度向下流动。
[0057] 所述在廊道底部还开设有与空气相连通的曝气口或鼓气口,为廊道间的废水提供溶氧量;所述的位于中间的廊道间还设有搅拌机,搅拌机被驱动后开设搅拌。
[0058] 所述的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还设有微生物修复槽,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先流入到微生物修复槽中,然后再流出到沉降池中;
[0059]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包括槽体,槽体中设有多个含有培养基的菌巢,培养基上接种有微生物菌群;微生物修复槽还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含有微生物菌群的废水回流至曝气池。
[0060]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的槽体中设有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链排,菌巢固定连接在链排上,链排上还固定有刮板,驱动主动轮使链排循环滚动,刮板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和杂物移动至回流管道入口或排除口处。
[0061] 所述的槽体上开设有与曝气池出口相连接的进水口,与沉降池相连接的出水口,在排除口处还设有收集箱。
[0062] 所述的菌巢包括基座,基座上连接有网罩,接种有微生物菌群的培养基放置在网罩内,基座上还开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通孔,螺钉穿过网罩、培养基与通孔连接,将网罩、培养基固定在基座上。
[0063] 所述的槽体上还开设有通气孔、透光口,以及与其相匹配的控制阀;
[0064] 所述的螺钉与网罩之间设有平垫片;基座通过胶体与链排固定连接。
[0065] 所述的网罩由多层非金属材料编织而成,层与层之间具有致密的网孔。
[0066] 所述的沉降池其入水口与出水口相平齐,所述的沉降池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相邻开口上下相错开。
[0067] 所述的过滤池中采用塑料球作为滤料,其在池底采用直径100~150mm的塑料球,在池顶采用直径25~50mm的塑料球;在过滤池的中部还设有多个垫料层作为滤网,垫料层上设有蜂窝状积水塑料孔板。
[0068] 所述的过滤池的池壁采用砖石砼构架,池底横截面积的15~20%采用穿孔砼板排列而构成,穿孔砼板相邻之间间距1~10cm平行均匀排布。
[0069] 所述的沉降过滤子系统还与沼气池相连接,沉降池和过滤池的沉降物、过滤物排放至沼气池中。
[0070] 所述的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微生物降解子系统、沉降过滤子系统的出口,及生物监测池中均设有环氧乙烷检测装置。
[007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7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其中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提出了灭菌过程中环氧乙烷气体的浓度、时间、温度、压力、相对湿度的多参数共同控制,并进一步提出个权重系数的最优化方案,具体的:
[0073] 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了灭菌过程中由环氧乙烷气体的浓度、时间、温度、压力、相对湿度等多参数共同控制以达到最优灭菌效果,考虑多因素的影响,提出环氧乙烷灭菌的定量化、模式化和规范化,并进一步提出权重系数的最优化方案,导出了环氧乙烷灭菌效果最优函数。并以最优函数方式给机算机提供了数学模型。使得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技术在多因素条件下由灭菌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实施人机对话、参数调整,使实现最优灭菌效果成为可能。
[007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采用多个环节逐步对环氧乙烷废气进行无害化降解,解决了环氧乙烷无害化排放的技术难题:
[0075] 在灭菌作业完成后,灭菌器内的环氧乙烷废气被抽出送入一级处理设备化合器,环氧乙烷废气由化合器底部输入由下向上通过气流分布板,与由上而下的雾化催化剂化合降解,环氧乙烷废气被处理掉80%—90%,化合生成一氧化碳和乙二醇及少量含有环氧乙烷废气的空气,其中乙二醇由化合器底部的螺旋送料器排出。
[0076] 湍球化合塔在气液泵鼓气并增加热水的作用下,空心湍流球在湍球化合塔中,被由下而上的热水气流冲击,承跳跃、翻滚、旋转状态。使残余环氧乙烷废气与水充分溶和;
[0077] 然后再通过基于曝气池、沉降池、过滤池对溶解于废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环氧乙烷废气的溶解质量一般为2~5%)进行处理,同时也可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其中微生物降解主要是基于曝气池中形成絮凝体的微生物菌群来对溶解于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氧合降解;在微生物菌群进行氧合降解时为好氧生物处理时,包括环氧乙烷在内的有机物的转化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靠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同化合成,异化分解,最后生2-
成CO2,H2O,NH3,SO4 等,它们随水排走,实现了对环氧乙烷废气的处理。而通过沉降池实现对微生物菌群、沉降杂物与处理后水的分流,同时将部分微生物菌群和废水通过回流的方式回流到曝气池,保证了曝气池中微生物菌群的浓度,而且可以对部分废水再次降解,并且还加强了曝气池中废水的流动性。而过滤池的过滤保证了微生物菌群和沉降物进一步与水分离,使得过滤后的水既没有环氧乙烷气体,也没有絮凝体的微生物菌群的残留;
[0078] 而对于微生物的处理包括:微生物菌体一般悬浮在水中,参与环氧乙烷的降解;当微生物死亡后会聚集形成絮凝体(絮凝体中也会含有部分存活的微生物),而絮凝体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沉降性,有助于环氧乙烷的吸附,并容易在沉降池沉降;将沉降池沉降的微生物进行干固(压缩、干燥),然后集中处理,而对于进入到过滤池的微生物,在其随水体流出后用二氧化氯对其杀灭,保证了流出水的安全性;同时二氧化氯的氧化还增强了对水体中其他成分的处理。
[0079]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环氧乙烷零排放处理体系,还通过沼气池来实现对菌的灭活和肥料的产生,还通过生物监测子系统对是否具有环氧乙烷进行检测,确保环氧乙烷的零排放处理。
[0080]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微生物降解子系统、沉降过滤子系统的出口,及生物监测池中均设有环氧乙烷检测装置;从而执行末尾检测制:如果生物监测池中的环氧乙烷检测合格,则表明整体体系完成了对环氧乙烷的处理;如果生物监测池中的环氧乙烷检测超标,则可以检测每个环节的环氧乙烷处理情况,进行追溯排查。附图说明
[008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8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83] 其中,1为牵引机,2为轨道,3为枕木,4为密封门行走轨道,5为自动撑紧机构,6为密封门,7为安全阀,8为灭菌仓,9为待灭菌的物品,10为载物车,11为牵引绳,12为环氧乙烷存储罐,13为储气室,14为真空泵,15为传感器,16为进气管路,17为灭菌控制单元。
[0084] 图3为环氧乙烷灭菌废气处理装置连接示意图;其中,101为化合处理器,102为气液泵,103为湍球塔;104为分离塔;105为降解池;
[0085] 图4为化合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01为进水管,402为进气口,403为化合器活动盖,404为反应器上盖,405为滤气罩,406为分格挡板,407为出气口,408为托盘,409为化合器箱体,410为反应器,411为分散网,412为集散盒,413为分配器,414为冷却水,415为出水口;
[0086] 图5为湍球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01为上盖,302为排气口法兰,303为塔体,304为紧固螺栓,305为湍流球,306为入水口,307为进气口法兰,308为支撑架,309为进气口,3010为透视窗
[008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0088] 图7为曝气池、沉降池、过滤池连接示意图;
[0089] 图8为廊道式曝气池的示意图;
[0090] 图9为沉降池的示意图;
[0091] 图10为过滤池的示意图;
[0092] 图11为微生物修复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01为进口,502为槽体,503为主动轮,504为菌巢,505为刮板,506为链排,507为被动轮,508为出口,509为收集箱;
[0093] 图12为微生物菌群繁衍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01为基座,602为网罩,603为平垫片,604为螺钉,605为微生物菌群,606为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95] 一种环氧乙烷灭菌及废气零排放处理体系,包括:
[0096] 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与环氧乙烷存储罐连接的灭菌仓,灭菌仓内设有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以及灭菌控制单元;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泵通过排出管路抽气,将灭菌仓抽至负压;再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向灭菌仓输入环氧乙烷气体,至灭菌仓为正压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废气抽至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
[0097] 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包括抽气泵、化合器、气液泵、湍球塔和分散器;抽气泵与化合器的进气口相连接,输送环氧乙烷废气至化合器;化合器包括化合器箱体,化合器箱体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相连通;气液泵与化合器的出气口相连接,出气口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与热水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湍球塔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相连接,在湍球塔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分散器与湍球塔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输送至微生物降解子系统;
[0098] 微生物降解子系统,包括对溶解于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微生物降解的曝气池,曝气池中放置有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悬浮在水中或形成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曝气池的进水口与分散器相连接,出水口与沉降过滤子系统相连接;
[0099] 沉降过滤子系统,包括对微生物菌群及杂物进行沉降的沉降池和对沉降池流出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池;所述的沉降池中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将部分微生物菌群及废水回流至曝气池;所述的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0100] 水体净化池,设置于沉降过滤子系统的下游,水体净化池中投放有消毒剂,杀灭过滤池流出水中的微生物;
[0101] 生物监测子系统,所述生物监测子系统包括设有生态砾石床的生物监测池,生物监测池中还设有生物浮岛,生物监测池容纳上游来水。
[0102] 参见图1、图2,环氧乙烷灭菌装置,包括设有密封门的灭菌仓和灭菌控制单元;
[0103] 设有供气阀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与灭菌仓相连通,供气阀在灭菌控制单元控制下向灭菌仓供气,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灭菌仓内环氧乙烷含量的信息;
[0104] 设有抽气泵的排出管路分别通过抽气阀和安全控制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0105] 空气净化器还通过电磁阀与灭菌仓相连通;
[0106] 灭菌仓内还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温度信息;
[0107] 灭菌仓内还设有喷雾装置和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相对湿度信息;
[0108] 灭菌仓内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向灭菌控制单元提供压力信息;
[0109] 灭菌控制单元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灭菌条件设置单元和信号收发单元。
[0110] 具体的,所述的灭菌仓在密封门打开时,取出/放入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在密封门关上后,灭菌仓形成密闭的承压空间。
[0111] 所述的灭菌仓内设有载物车行走的轨道,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置在载物车内,通过载物车进行转运;
[0112] 灭菌仓外设有牵引车行走的轨道,牵引车能够与载物车挂靠/结合,将载物车在灭菌仓在灭菌仓内外进行转运。
[0113]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门为自动控制的密封门,包括受灭菌控制单元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和自动撑紧机构,滑动控制机构被驱动移动密封门与灭菌仓的对接,自动撑紧机构被驱动后将密封门与灭菌仓压紧密封。
[0114] 所述的操控的滑动控制机构包括:上导槽,密封门通过上导槽镶嵌在灭菌仓上,在密封门下方设有滚轮,被驱动后沿轨道水平横向移动,水平移动距离由红外光控元件控制,使密封门与灭菌仓相对齐,密封门轨道与载物车行走轨道之间留有一段间隙;
[0115] 自动撑紧机构包括:密封门内设有与螺杆相连接的托盘,托盘上连接有多个撑紧杆,托盘被驱动后沿螺杆作轴向运动,撑紧杆向外延伸,在撑紧杆的撬杠作用下密封门的门板向内受力,压紧门板边沿与灭菌仓沿口设置的密封圈。
[0116] 在灭菌时,操作员通过灭菌控制单元先控制抽气泵通过排出管路抽气,将灭菌仓抽至负压;通过灭菌控制单元再控制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进气管路向灭菌仓输入环氧乙烷气体,至灭菌仓为正压。
[0117] 在灭菌时,当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浓度达到预设的浓度阈值时,操作员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安全控制阀打开,排出部分气体。
[0118] 具体的,所述的环氧乙烷存储罐通过气体换热管与灭菌仓相连接,气体换热管至于水温箱中,水温箱中的水温保持在80~90℃,水温箱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分别监测水温和水位。
[0119] 灭菌控制单元接收水温箱中的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测量仪发出的信号,在需要调节时按照优先级,操作员通过灭菌控制单元先用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如果不能够满足再用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还不能满足时再用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来补足。
[0120] 当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水媒换热器时,所述的水温箱中的热水与灭菌仓内温度调节装置采用的换热器中的热水连通循环;其热水来源包括:太阳能提供的热水、沼气能提供的热水和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操作员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调度,其中太阳能提供的热水使用级别最高,沼气能提供的热水次之,市电能提供的热水最后采用。
[0121] 操作员通过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温:加热、停止、再加热、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温度;
[0122] 喷雾装置采用阶段式加湿:喷雾加湿、停止、再喷雾加湿、停止,逐步加热接近预定的湿度。
[0123] 所述的环氧乙烷含量监测装置包括:
[0124]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气体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的总量误差;
[0125]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环氧乙烷存储罐重量变化的重力传感器或称重装置,监测环氧乙烷进入灭菌仓的总量;
[0126] 向灭菌控制单元发送灭菌仓内环氧乙烷有效含量的摩尔浓度信号的化学传感器,准确监测环氧乙烷含量;
[0127] 在灭菌过程中,各监测装置轮回搜索、检测,灭菌控制单元实时采集信号控制环氧乙烷进入量。
[0128] 所述的环氧乙烷存储罐向灭菌仓供气时,通过均匀分布在灭菌仓各位置的多个进气口进入。
[0129] 在灭菌完成后,灭菌控制单元控制抽气泵和排气管路打开,环氧乙烷废气从环氧乙烷废气排出管路排出;
[0130] 脉动循环置换出被消毒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抽气泵抽气至灭菌仓内为负压,然后开启空气净化器,进入新鲜空气至常压;再关闭空气净化器,抽气泵抽气至负压,如此循环至完成脉动循环预定时间。
[0131] 灭菌仓还设有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在脉动循环完成后打开,将灭菌仓内的空气送入环氧乙烷吸附池/降解池内。
[0132] 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按以下操作进行灭菌:
[0133] 1)以密闭的空间作为灭菌仓,灭菌仓内设有环氧乙烷浓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和相对湿度检测装置,在灭菌仓内放置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后密封;
[0134] 2)抽出灭菌仓的空气至负压,然后向灭菌仓内通入环氧乙烷气体至正压,使灭菌仓内的环氧乙烷浓度、压力至设定值;通过加湿装置向灭菌仓喷入雾化水,通过加热循环装置向灭菌仓提供热量,实时监测当前时刻灭菌仓内的温度、压力、湿度、环氧乙烷浓度和灭菌时间,得到当前单位时间的数据;
[0135] 3)操作对灭菌效果的选择如下:灭菌强度F是一个涉及灭菌时采用的环氧乙烷气体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温度,灭菌压力,灭菌湿度。而且这些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相互干涉、影响,且造成变化(例如: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关系),因此,将(1)式所示的环氧乙烷灭菌强度变成灭菌效果最优函数,联合(2)~(5)式所示环氧乙烷浓度与灭菌时间、灭菌仓内的温度、压力、相对湿度的关系,求解符合要求的环氧乙烷浓度、灭菌时间、灭菌仓内的温度、灭菌仓内的压力、灭菌仓内的相对湿度,得到求解数据。这时的灭菌效果最优函数就是最佳灭菌强度。所以有:
[0136] F=MαTβHγPζR1-α-β-γ-ζ (1);
[0137] M=-17.598T2+302.38T-45.963 (2);
[0138] M=-0.3168H2+41.8636H-167.6693 (3);
[0139] M=1363.64P-27.2727 (4);
[0140]
[0141] 其中,F为灭菌强度,单位:PL;M为灭菌时采用的环氧乙烷气体浓度/mg/l,单位:每立升毫克,α为环氧乙烷气体浓度权重系数;T为灭菌时间/h,单位:小时,β为灭菌时间权重系数;H为温度/℃,单位:摄氏度,γ为温度权重系数;P为灭菌仓内的压力/MPa,单位:兆帕,ζ为压力权重系数;R为灭菌仓内的相对湿度,单位:相对湿度,1-α-β-γ-ζ为相对湿度,权重系数;α为0.0.5,β为0.25,γ为0.12,ζ为0.08,1-α-β-γ-ζ。
[0142] 本实用新型提出采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方法在检测其灭菌效果时,应该设立灭菌强度的概念,命名灭菌强度为F,命名灭菌强度的单位为“PL”。当灭菌强度低于70PL时,则会出现灭菌效果不可靠的情况;当灭菌强度大于90PL时,灭菌效果故然可靠,但灭菌过程耗时耗能,不建议采用。灭菌时采用的环氧乙烷气体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温度、灭菌压力、灭菌湿度都对灭菌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0143] 具体的,给出以下参数:
[0144] 所述的灭菌强度F的数值范围的选择为:70~90PL;
[0145] 所述的环氧乙烷灭菌浓度M的数值范围选择为:800~1000mg/L;
[0146] 所述的灭菌时间T的数值范围选择为:6~8h;
[0147] 所述的灭菌温度H的数值范围选择为:40~50℃;
[0148] 所述的灭菌压力P的数值范围选择为:0.11~0.13MPa;
[0149] 所述的灭菌相对湿度R的数值选择范围为:45~55%。
[0150] 取其中间值则有:
[0151] F=9000.5×70.25×450.12×0.120.03×500.05
[0152] =30×1.6266×1.5790×0.8440×1.2160
[0153] =79.0788
[0154] 取其最大值则有:
[0155] Fmax=l0000.3×80.23×500.12×0.130.03×550.03
[0156] =31.6228×1.6818×1.5991×0.8494×1.2219
[0157] =88.2670
[0158] 取其最小值则有:
[0159] Fmin=8000.5×60.25×400.12×0.110.03×450.03
[0160] =28.2843×1.5651×1.5569×0.8381×1.2097
[0161] =69.8750
[016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能够实现对灭菌效果的最佳控制,而且在实现了可靠的灭菌效果时,使用了最少的环氧乙烷气体(对于节能减排、维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在实现使用最少灭菌时间达到可靠灭菌效果方面,为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效益;对温度的可控性能高,提高了节能效果;而对压力的可控性,提高了环氧乙烷的穿透力,保证了被灭菌物品种类复杂的时候的灭菌效果,扩大了环氧乙烷的使用范围;对湿度的可控性,促使环氧乙烷达到最佳药效、效率。
[016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通过自动化的控制达到最优化的灭菌效果,而且可以大大下降营运成本,与普通灭菌装置相比复杂系数、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016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氧乙烷灭菌装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被灭菌物品分别对待:
[0165] 1)灭菌要求低,容易被环氧乙烷气体穿透的被灭菌物品(如棉纱、敷料、保健用品、卫生巾、尿布、婴儿服装、丝、绸、绢、棉、有机质文物、藏书、纸币
[0166] 2、灭菌普通要求,需适当加压,较高环氧乙烷气体浓度方能满足灭菌要求的物品(如各种手术包、敷料包、器械包、各种医用器材)
[0167] 3、灭菌较高要求,需加压,较高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较合适的温湿度及足够的灭菌时间方能满足灭菌要求的物品(如颅脑手术器械、心脏手术器械、盲孔医疗器械、结构复杂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透析机、微创手术器械)
[0168] 下面给出具体的灭菌实施例。
[0169] 环氧乙烷的杀菌机理是因为它能与蛋白质、DNA和RNA发生烷基化作用。它能和基(NH2)、羧基(COOH)、羟基(OH)、巯基(SH)发生反应,取代这些基因上的氢原子,形成羟乙基(-CH2CH2OH)的化合物,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
[0170]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是一种对环氧乙烷抵抗力比较强的芽胞菌,在此次试验中我们选用它作为消毒灭菌试验的生物指示剂。由于芽孢菌体表面为多层结构,外壳厚实,菌体含水份少,有2,6-吡啶二羧酸并以盐的形式存在,脂类物质含量多,同时含有较多的两价金属离子等,所以芽胞对各种物理化学消毒因子的作用均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本试验选择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为试验菌。具体采用抽负压加药,正压灭菌的方式。
[0171] 生物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ATCC9372)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6
流行病研究所提供,含菌量1.0×10cfu/片,批号:960220;
[0172] 化学指示卡:环氧乙烷灭菌指示卡,由天津大学提供;
[0173] 环氧乙烷:纯度99%,由南京化学工业总厂提供;
[0174]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肉汤管、0.03M PBS缓冲液,分装灭菌备用。
[0175] 试验方法:
[0176] 将化学指示卡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同时装入纸袋内,再把纸袋装入塑料袋内并封口,然后将试验袋装入已装有卫生巾的纸箱(外包装箱)中部,封箱即为试验箱,灭菌仓内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按前、中、后各布放一个试验箱,每次共布9个点。在灭菌时,先通入环氧乙烷灭菌剂,至预定时间,清仓一小时,打开灭菌仓,取出试验箱将装有化学指示卡和菌片的纸袋立即送回无菌室,以无菌操作手续打开纸袋取出菌片,放入灭菌PBS缓冲液管中振打80次将菌片上的芽胞洗脱,然后把洗脱液置入灭菌平皿内,作营养琼脂倾注培养计算杀菌率,同时另取试验袋内菌片接种至营养肉汤管中放入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菌生长(若发生混浊即表示有菌生长)。化学指示卡以肉眼观察完全变为蓝色为灭菌合格。试验重复三次。
[0177] 试验结果:化学指示卡结果见表1。生物指示剂检测结果见表2。
[0178] 表1化学指示卡检测结果
[0179]
[0180] 表2生物指示剂检测结果
[0181]
[0182] 参见图3、图4、图5,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包括抽气泵、化合器101、气液泵102、湍球塔103和分散器104;
[0183] 抽气泵与化合器101的进气口2相连接,输送环氧乙烷废气至化合器;
[0184] 化合器101包括化合器箱体409,化合器箱体409内设有多个并列的反应器410,与进气口402相连通的气路管入口设置在反应器410的底部,反应器410内填充有磺化反应剂,在气体向上散逸的途径上设置有气体辅助反应装置,气路管出口设置在反应器上表面并与下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进口相连接,最后一个反应器的气路管出口与出气口7相连通;
[0185] 气液泵102与化合器101的出气口407相连接,出气口407输出的残余环氧乙烷在气液泵内102与热水充分混合,然后泵入到湍球塔中;
[0186] 湍球塔103的底部入水口与气液泵102相连接,湍球塔103内设置有多层拦截网,拦截网之间设有空心的湍流球305,湍流球305在湍球塔103中被由下而上的热水、气流的冲击翻滚跳跃,使残余环氧乙烷与水充分溶解;
[0187] 分散器104与湍球塔103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分散器104将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水与水蒸气相分离。
[0188] 具体的,所述的化合器102还设有包括进水口1和出水口15的冷却水循环管路,冷却水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器410的四周。
[0189] 进一步,所述的气体辅助反应装置包括分散网411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的分散网411设有多个气孔,并且交错设置,环氧乙烷气体经分散网411均匀分散,与磺化反应剂反应;所述的气流分布板沿气体上升路径交替排布,延长气体的上升时间;
[0190] 反应器内还设有分配器413、集散盒412和滤气罩405,所述的分配器413为气液分离器,将磺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磺化反应物分开,使磺化反应物集中于集散盒412上,二氧化碳及处理过的气体通过滤气罩排出下一级反应器。
[0191] 比如,所述的分散网411由多道金属丝扭曲而成并形成大量气孔。
[0192] 所述的化合器还包括与化合器箱体409相匹配的化合器活动盖403,相邻的反应器410通过分格挡板406相隔开。请说明格挡板406的用途或作用
[0193] 所述的反应器410轮转循环:当接近环氧乙烷废气入口的在前反应器410中的磺化反应剂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取出并置换为其后的反应器410,下游的反应器410相应前移,最后前移的反应器410空缺的位置由新的反应器410替换。
[0194] 所述的分散器104还通过管路与微生物降解池相连接,溶解在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被微生物降解池中的微生物降解、利用。
[0195] 所述的湍球塔103包括塔体303和与其相匹配的上盖301,塔体303内设有多道拦截网,拦截网之间放置有多个湍流球305;入水口306设置在湍球塔103底部的支撑架308之间。
[0196] 所述的湍球塔103底部还设有进气口309,通过进气口309鼓入气体辅助湍流球305跳跃翻转。
[0197] 所述的湍球塔103还设有监测用的透视窗3010,以便于观察。
[0198] 利用所述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装置进行环氧乙烷废气化合处理时,包括以下步骤:
[0199] 1)抽气泵将环氧乙烷废气输送至化合器,在化合器内对环氧乙烷废气进行化合处理;
[0200] 2)环氧乙烷废气在化合器内与磺化反应剂发生磺化反应,环氧乙烷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乙二醇;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残余环氧乙烷废气排出至湍球塔;
[0201] 3)残余环氧乙烷废气经气液泵输出至湍球塔,在湍球塔中与气液泵泵入的热水充分混合溶解;
[0202] 4)湍球塔输出的热水在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所分离的液体溶输出到微生物降解池中。
[0203] 所述的磺化反应剂为浓硫酸,该磺化反应为放热防御,在化合器的四周还设有冷却水循环管路。
[0204] 所述的化合器内,在环氧乙烷气路上设置多个串联的反应器,在前的反应器处理之后的环氧乙烷废气继续被在后的反应器处理,最后的反应器将环氧乙烷废气排出至气液泵,再经气液泵输入至湍球塔。
[0205] 所述的反应器轮转循环:当接近环氧乙烷废气入口的在前反应器中的磺化反应剂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取出并置换为其后的反应器,下游的反应器相应前移,最后前移的反应器空缺的位置由新的反应器替换。
[0206] 所述的湍球塔内设有多个道拦截网,拦截网之间放置有多个湍流球,湍流球受被由下而上的水流、气流冲击而呈跳跃、旋转、翻滚状态,促使环氧乙烷气体溶解在热水当中。
[0207] 所述的湍球塔内泵入的热水温度为30~45℃,所述的湍流球为空心麻面胶球。
[0208]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化合处理方法,其中在化合器中环氧乙烷废气被处理掉80%~90%,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乙二醇及少量含有环氧乙烷废气的空气,其中乙二醇由化合器底部的螺旋送料器排出。
[0209] 剩余废气被送入二级处理设备湍球塔喷淋水合,湍球塔内有无数空心麻面硅胶球。湍球化合塔在气液泵鼓气并增加热水的作用下,湍流球被由下而上的热水气流的冲击,承跳跃、旋转、翻滚状态,使残余环氧乙烷废气与水充分溶和。
[0210] 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降解子系统,是基于曝气池、沉降池、过滤池对溶解于废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处理,其中:
[0211] 将环氧乙烷废气溶解于水中后,待处理的废水连续流经曝气池、沉降池、过滤池,其中,在曝气池中利用微生物菌群的吸附和代谢,降解环氧乙烷废气,在沉降池中将微生物菌群及可沉降的杂物进行沉降,再通过过滤池过滤之后排出;
[0212] 所述的曝气池中预先设有含有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的废水,微生物菌群悬浮在水中或形成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曝气池还设有溶解氧控制装置,维持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为微生物菌群提供氧气;当溶解有环氧乙烷废气的废水流入到曝气池中时,曝气池中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的环氧乙烷;
[0213] 所述的沉降池为竖流式沉降池,其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当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流入到沉降池中时,微生物菌群沉降在沉降池的底部;沉降池的底部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及部分废水回流至曝气池,其余的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及沉降的杂物从排放出口排出;
[0214] 所述的过滤池其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滤料的颗粒直径随过滤池深度增加而逐渐加大,在过滤池中还设有多层过滤网;当沉降池处理后的废水流入到过滤池时,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0215] 下面结合各个环节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0216] 微生物降解主要是基于曝气池中形成絮凝体的微生物菌群来对溶解于水中的环氧乙烷废气进行氧合降解;在微生物菌群进行氧合降解时为好氧生物处理时,包括环氧乙烷在内的有机物的转化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靠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同化合成,异化分2-
解,最后生成CO2,H2O,NH3,SO4 等,它们随水排走,实现了对环氧乙烷废气的处理。
[0217]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分解过程模式如下:
[0218]
[0219] 在进行微生物降解之前,对于环氧乙烷废气,进行以下前期处理:
[0220] 将环氧乙烷废气溶解于水中,控制溶解于废水的环氧乙烷浓度,以便微生物的降解;而控制环氧乙烷浓度可以通过前期将环氧乙烷废气通过化学反应除去一部分,以使得废气中的环氧乙烷浓度能够被水溶解;再就是通过水温控制,增加环氧乙烷与水的接触来促使环氧乙烷溶解在水中。
[0221] 所述的曝气池作用是向液相供溶解氧,促进生化反应,混合作用,促进微生物菌群与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接触。
[0222] 所述的曝气池中还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廊道,廊道开口首尾错开,形成廊道式曝气池,廊道底部设有坡度,废水沿廊道坡度向下流动。在廊道底部还开设有与空气相连通的曝气口或鼓气口,为廊道间的废水提供溶氧量。
[0223] 进一步的,所述的位于中间的廊道间还设有搅拌机,搅拌机被驱动后开设搅拌,增加末端廊道废水的溶氧量,改善其中微生物菌群的生活环境。所述的曝气池中还设有电机驱动的平板叶轮,平板叶轮伸入到废水中,叶轮直径与伸入水深之比为0.25~0.4,平板叶轮的直径为0.8~1.2m。
[0224] 具体的,曝气池中还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廊道,廊道开口首尾错开,形成廊道式曝气池,廊道底部设有坡度,废水沿廊道坡度向下流动。具体的参见图8,标准型长方形推流廊道式,用四个廊道,简称四廊道推流式曝气池。
[0225] 为满足搅拌的需要,规定廊道宽、深比要小于2m,具体选择1.5m,规定深度为3~5m,优选3m,则宽为4.5m。为防止短流,规定廊道长宽比应大于4~5,优选6m,则池长为
27m。这样曝气池的内尺寸为长x宽x高=27x4.5x3m。为防搅拌时混合液外溢,高度增至
3.5m,液面高3m,容积364.5立方米,为防止废水与菌群在池面扩散,形成短流,一般进水口设在水下。进水用闸扳控制,出水用溢流堰控制。
[0226] 曝气池的深度认识不一,推荐的经济深度为4-5m,使用中绝大多数单位用浅层曝气池,其优点是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造价经济,但随着用地日益紧张,现在又发展了深水曝气池,池深一般为20m有的是50m,甚至150m。
[0227] 给混合液充氧方式很多,具体的可适用的机械搅拌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0228] a.电机强迫搅拌选定叶轮形式为平板叶轮。按规定叶轮与曝气筒直径之比为1/3~1/5为宜,廊道是6.75m*4.5m,故选平板叶轮直径为1m。按规定叶轮直径与水深之比应为2/5~1/4。选定的叶轮直径是1m,而水深是3m,正值在此范围,说明选型合理。叶轮太大破坏菌群絮凝体,太小又充氧不足。混合液太深,下部水不易搅动上翻,易形成死水层。
由上可见,我们选定水深3m,叶轮直径1m是合理的。
[0229] 平板叶轮的计算:
[0230] 曝气池的充氧能力:规定要求,曝气池的溶解氧浓度不得低于2mg/L。
[0231] 选定的曝气池容积为364.5m3。
[0232] 充氧能力Qs=364.5*103*2*10=0.729kg
[0233] 这就是说,曝气池内364.5m3容积必须有0.729kg氧,这是维持最低平衡的条件,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种种影响,Qs可达5~10kg。选定电机的轴功率为4KW。叶轮高度H=110mm,叶片数26,取12。叶轮边缘距池壁的最小距离为800mm,支架底至叶轮顶的最小距离为800mm。
[0234] 廊道推流式长方形曝气池,废水从一端流入,以旋流式推进,经与气体混合,并流经整个曝气池后,至末端流出。它有如下特点:(1)、治曝气池长度方向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营养物不断减少。(2)、在曝气池废水入流端,氧的利用率很高,而流出端氧的利用率却很低。正因如此,我们把强迫搅拌机装在第三廊道。这样可使末端的溶氧量增加,改善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0235] 微生物菌群的的培养和驯化
[0236] 曝气池建好后,运行前,须进行微生物菌群(P-L活化诱变菌群)的培养和驯化,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培养驯化通过以下操作进行;
[0237] 1)向诱变菌群繁衍槽中通入含有环氧乙烷的水,其中环氧乙烷的质量浓度为2~5%、水温25~35℃、流速0.075~0.175M/min,并控制水的pH为6.5~7.5;
[0238] 2)通气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菌群,并将培养基放入到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中,然后将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放入到诱变菌群繁衍槽中诱导培养;
[0239] 3)连续培养后,收集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中的菌体,并种到培养基后放入到P-L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中,在诱变菌群繁衍槽中继续培养;同时收集水流中的包含菌体的沉降物,将沉降物中的菌体分离后接种到培养基中,然后放入到P-L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中,在诱变菌群繁衍槽中继续培养;
[0240] 4)按照步骤3)重复循环多次培养后,收集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中的菌体,混合,得到环氧乙烷诱变的活化诱变菌群。
[0241] 所述的培养基上接种的微生物菌群包括以下种属的微生物菌群:
[0242] 解环菌种属(Cycloclast)、弧菌属(Virbria)、单胞菌属(Dseudomonas)、光合细菌(Photosynthesisbacteria)、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或Nitros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菌(lactobacillus)、枯草杆菌(subtilis)、放线菌(Actinomycete)、酵母菌(microzyme)、醋杆菌属(Ac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气肠杆菌(Enterobcteraerogenes)、经孢酵母菌(Frichospomn Cutatmum)、假单孢菌(pseudomona sp)。
[0243] P-L活化诱变菌群的性能指标
[0244] P-L活化诱变菌群的性能,决定着净化效果的好坏。在吸附阶段要求菌群颗粒松散,表面积大,易吸附有机物;在泥水分离阶段,则希望菌群有好的凝聚与沉降性能。
[0245] 反映菌群性能的指标有,菌群浓度(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浓度;菌群沉降比(SV);菌群体积指数(SVI)和菌群密度指数(SDI)。
[0246] 菌群浓度(MLSS)
[0247] 它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P-L活化诱变菌群的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浓度。工程上往往以MLSS作为间接计量P-L活化诱变菌群微生物量的指标。
[0248] 菌群沉降比(SV)
[0249] 菌群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g量筒中,静置30min后,沉降菌群与混合液的体积比(%)。它是评价P-L活化诱变菌群重要指标。一般城市污水的SV值在15~20%的正常范围,菌群浓度过大,则排放部分菌群,超出正常运行范围,要分析原因。
[0250] 菌群指数(SVI)
[0251] 曝气池以上的混合值。在静置30min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有的体积(ml),称为菌群体积指数。其值以下式计算:
[0252]
[0253] 若SV=30%,X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等于3000mg/L,则
[0254]
[0255] 菌群密度指数(SDI)
[0256] 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于100ml沉降菌群中的P-L活化诱变菌群悬浮固体的克数,称为菌群密度指数。
[0257] 菌群指数(SVI)
[0258] 同时也是表示P-L活化诱变菌群的凝聚沉降和浓缩性能的指标。SVI低时,沉降性能好,但吸附性能差。SVI高时,沉降性能不好,即使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也不能很好控制泥水分离。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SVI值在50-150之间。
[0259] P-L活化诱变菌群的性能监测
[0260] 菌群沉降比(SV)以<30%为好,每2-4h测量一次。
[0261] 菌群指数(SVI)以50-150为理想,达200以上,菌群可能膨胀。
[0262] 菌群浓度(MLSS或MLVSS),通常MLSS=1500~2000mg/L。供氧气P-L活化诱变菌群法高效运行的主要条件。供氧多少一般用混合液。溶解氧的浓度控制,一般说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
[0263] 所以,按照以下要求控制曝气池废水中的微生物菌群:
[0264] 菌群浓度为1500~2000mg/L,所述的菌群浓度指曝气池废水中悬浮的菌群絮凝体的浓度;
[0265] 菌群沉降比<30%,每2~4h测量一次;所述的菌群沉降比指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后,沉降菌群与废水的体积比;
[0266] 菌群体积指数为50~150ml/g,所述的菌群体积指数指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后,每克悬浮的菌群絮凝体所占有的体积,以ml/g计算;
[0267] 并控制曝气池废水中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
[0268] 所述的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还设有微生物修复槽,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先流入到微生物修复槽中,然后再流出到沉降池中;
[0269]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中设有多个含有培养基的菌巢,培养基上接种有经曝气池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或沉降池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在菌巢中繁衍生长并在微生物修复槽中扩散,当废水流入到微生物修复槽时,微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残余的环氧乙烷;微生物修复槽还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含有微生物菌群的废水回流至曝气池。
[0270]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中设有连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链排,菌巢固定连接在链排上,链排上还固定有刮板,通过驱动主动轮使链排循环滚动,刮板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和杂物移动至回流管道入口或排除口处;而悬浮在废水中的微生物菌群随废水流入到沉降池中。
[0271]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的培养基的组份包括:
[0272] 2~5%的麦芽糖、2.5~10%的葡萄糖、15~20%的琼脂、1~1.5%的磷酸氢二、5~10%的胰蛋白胨、5~8%的酵母提取物、10~15%的肉膏、15~25%的可溶性淀粉,蒸馏水补足至100%;
[0273] 培养基上接种的微生物菌群包括以下种属的微生物菌群:
[0274] 解环菌种属(Cycloclast)、弧菌属(Virbria)、单胞菌属(Dseudomonas)、光合细菌(Photosynthesisbacteria)、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或Nitros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菌(lactobacillus)、枯草杆菌(subtilis)、放线菌(Actinomycete)、酵母菌(microzyme)、醋杆菌属(Ac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气肠杆菌(Enterobcteraerogenes)、经孢酵母菌(Frichospomn Cutatmum)、假单孢菌(pseudomona sp)。
[0275] 沉降池
[0276] 沉降池工作效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处理效果。其作用是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P-L活化诱变菌群。沉淀效果不好,不但影响出水水质,而且会降低回流菌群浓度,从各方面影响出水水质。
[0277] 沉降池的建造,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竖流式由于能获得较大的菌群浓度,且有占地少,以及排泥方便等优点,因而应用较广。
[0278] 为方便管理,沉降池与曝气池和滤池的顶面等高。
[0279] 具体的,沉降池采用格栅竖流式,它既能澄清水,又能浓缩菌群,具备了沉淀池的功能要求。所述的沉降池其入水口与出水口相平齐,所述的沉降池为竖流式沉降池,其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当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流入到沉降池中时,沿格栅开口流动,废水流速缓慢,悬浮的微生物菌群沉降在沉降池的底部。
[0280] 菌群回流系统——把沉淀池内的一部分与沉淀菌群,再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生物。剩余菌群排放系统——曝气池内菌群不断增值,增殖的菌群作为剩余菌群,从排放系统排出。
[0281] 过滤池
[0282] 生物滤池,主要由滤料,池壁、池底、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组成。所述的过滤池中采用塑料球作为滤料,其在池底采用直径100~150mm的塑料球,在池顶采用直径25~50mm的塑料球;在过滤池的中部还设有多个垫料层,垫料层上设有蜂窝状积水塑料孔板。
[0283] 滤料是挂膜介质,对生物滤池的工作效能影响极大。我们选用塑料球做滤料,它完3
全可以满足对滤料的全部要求。此表面可达100~200㎡/m,孔隙率高达80~95%,且空气流通好。
[0284] 池壁用砖石砼构架。池底用穿孔砼板制成,它加工方便,安装容易,堆放滤料时不错位,且有足够的渗水和通面积。一般认为此面积应达滤池横截面积的15~20%。因此,所述的过滤池的池壁采用砖石砼构架,池底横截面积的15~20%采用穿孔砼板排列而构成,穿孔砼板相邻之间间距1~10cm平行均匀排布。
[0285] 曝气池、沉淀池和滤池合建方案,如图9、图10所示。三者之所以合建,1是管理方便,2是建造经济,3是设计布局合理。
[0286] 从沉淀池到曝气池的回流菌群,欲达正常流动,在不用动力的情况下,靠虹吸回流,可能性很小,只能在曝气池的进水管三通处,加工有喉部的接头,靠喉部的负压造成菌群回流。
[0287] 下面给出一个曝气池、微生物修复、沉降池构成的微生物循环,并以此降解环氧乙烷的实施例:
[0288] 基于生物降解的环氧乙烷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接的曝气池、沉降池和过滤池;
[0289] 曝气池的进水口与环氧乙烷废气溶解装置相连接,出水口与沉降池的进水口相连接,曝气池中放置有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悬浮在水中或形成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曝气池中还设有溶解氧控制装置,维持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为微生物菌群提供氧气;
[0290] 沉降池为竖流式沉降池,其中竖立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格栅,格栅与沉降池顶部或底部形成开口;沉降池还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及部分废水回流至曝气池,其余的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及沉降的杂物从排放出口排出;沉降池的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入水口相连接;
[0291] 过滤池由池壁和池底构成,池壁、池底表面均铺设有滤料,滤料的颗粒直径随过滤池深度增加而逐渐加大,在过滤池中还设有多层过滤网;当废水流入到过滤池后,通过多层过滤后从池底开口流出。
[0292] 参见图9、图10,所述的曝气池与沉降池之间还设有微生物修复槽,曝气池处理后的废水先流入到微生物修复槽中,然后再流出到沉降池中;
[0293] 参见图11、图12,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包括槽体502,槽体502中设有多个含有培养基的菌巢504,培养基上接种有微生物菌群;微生物修复槽还设有与曝气池相连通的回流管道,通过回流管道含有微生物菌群的废水回流至曝气池。
[0294] 所述的微生物修复槽的槽体502中设有连接在主动轮503和从动轮507之间的链排506,菌巢504固定连接在链排506上,链排506上还固定有刮板505,驱动主动轮503使链排506循环滚动,刮板505将沉降的微生物菌群和杂物移动至回流管道入口或排除口处。
[0295] 所述的槽体502上开设有与曝气池出口相连接的进水口501,与沉降池相连接的出水口508,在排除口处还设有收集箱509。
[0296] 所述的菌巢504包括基座601,基座601上连接有网罩602,接种有微生物菌群的培养基放置在网罩602内,基座601上还开设有与螺钉604相匹配的通孔,螺钉604穿过网罩602、培养基606与通孔连接,将网罩602、培养基606固定在基座上。
[0297] 所述的螺钉与网罩之间设有平垫片603;基座601通过胶体与链排固定连接。
[0298] 在进行环氧乙烷废气的降解时,包括以下步骤:
[0299] 在曝气池(10m×8m×5m)中投放培养基和微生物菌群,并使得菌群浓度为1500mg/L,菌群体积指数为50ml/g,并控制曝气池水中溶解氧浓度为2mg/L;然后通入含有环氧乙烷的水流,其中环氧乙烷的质量浓度为3%、流速0.1M/min;
[0300] 微生物修复槽中设置多个P-L活化诱变菌群繁衍巢,放置培养基并接种解环菌种属等上述菌群,流入速度0.15L/min,流向沉降池的速度为0.75L/min,回流至曝气池的速度为0.75L/min;沉降池回流至曝气池的速度为0.25L/min;在过滤池下游检测环氧乙烷含量变化情况;
[0301] 在前一个月内环氧乙烷含量检测不符合要求,然后将过滤池的水全部回流至曝气池(回流时可适当停止曝气池上游来水);待一个月后,微生物菌群系统建立,过滤池后的环氧乙烷检测达标;经多次检测表明所建立的环氧乙烷废气处理系统能够很好的降解掉水中的环氧乙烷。
[0302] 所述的沉降过滤子系统下游还设有水体净化池,水体净化池中投放有质量浓度1~5%的二氧化氯,杀灭过滤池流出水中的微生物。所述的沉降过滤子系统或水体净化池的下游还设有生物监测子系统,所述生物监测子系统包括设有生态砾石床的生物监测池,生物监测池中还设有生物浮岛,其上种植有生物监测植物,生物监测池容纳上游来水,其中放养有多种生物监测物种。
[0303] 上游来水通过生态砾石床过滤后进入到生物监测池中,生物监测池中放养的生物监测物种包括蚯蚓、泥鳅、贝类、长颈吸泥鱼(清道夫)、锦鲤、鸭子、鸳鸯中的一种或几种,生物浮岛上种植的生物监测植物包括菖蒲、芦苇、黄杨中的一种或几种。
[0304] 将经过微生物修复后的活性污泥并添加鱼、禽、蚯蚓的排泄物和生活拉圾,及植物叶茎进入沼气池进行灭活处置。沼渣用于培养蚯蚓、蘑菇、和绿化植物的有机肥料,沼液用于浇灌监测植物和绿化植被。生态砾石床和生物浮岛,是进一步净化和同时具备监测功能的生物系统。生物浮岛植物指定菖蒲和芦苇,下置菌巢。灌木植物黄杨,是特定的环氧乙烷气体泄漏的监测树种。蚯蚓、泥鳅、贝类、长颈吸泥鱼(清道夫)、锦鲤、鸭子、鸳鸯是本技术指定生物监测物种。而且所有雨降水,全部收集、存储、净化、备用。所有降温、化合、冲洗之废水,全部净化回收利用,保证了废水零排放;而对于回收的废水可以再次循环利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