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蓄水层 / 多层次蓄水池

多层次蓄

阅读:11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层次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次蓄 水 池,包括一蓄水池本体及多数个 支撑 层,两者皆为软性材料,通过支撑层提供的束缚 力 帮助蓄水池本体抵抗水压,且支撑层为高度渐增的多层次支撑层,蓄水池底部的支撑层是最多层,因此厚度最厚,以承受水池底部的最大水压,而向上则厚度递减,可节省材料并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使本实用新型拆装容易,成本低廉,且不会破坏地形 地貌 ,用于储水或养殖皆相当合适。,下面是多层次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层次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蓄水池本体,为软性材质;
所述蓄水池本体包含一底面及一墙面;以及
多数个支撑层,环绕于所述蓄水池本体的所述墙面外侧,每一所述支撑 层的高度递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高度由 内层向外层递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高度由 外层向内层递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高度比 所述蓄水池本体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撑层高度 差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的所 述墙面顶端向外反折,将所述支撑层中高度最高的一层夹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次蓄水池,更包括一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层外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次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及所 述支撑层利用一束带于顶端穿过,并绕过所述支撑架予以固定。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池,特别是指一种材质全部为塑料的多层次蓄 水池。

背景技术

蓄水池分为两种,地下池与地面池。地下池是挖掘土壤在地面下形成一 个大坑,再于坑面铺上防水布或其它防水材料,其缺点在于挖掘土地会破坏 地形,且废弃后蓄水池原址可能会被废弃物回填,破坏土壤质量,对于生态 维护具相当大的危害。
地面池是在地面上用砖堆砌,并在砖块内外侧涂上水泥而成,然而水 极易从水泥墙中渗出而产生漏水现象,且若不注意清洁更容易滋生青苔,此 种方法已渐渐被摒弃。
此外,另一种蓄水池应运而生,是由框加上烤漆板及皮料制成,但烤 漆板及皮料难耐水深的压,除了池壁需一定厚度以外,还需在外围架设水 泥墙支撑蓄水池,故此种做法虽然解决了水泥墙渗水及滋生青苔的弊端,却 另外衍生出其它新的问题,例如成本高,搬迁不易;此外,铁制材质不耐酸 ,容易生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蓄水池破坏 地貌、无环保性,地面蓄水池水泥墙渗水、不卫生并且成本高、搬迁不易、 铁制材质不耐酸碱、容易生锈等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在软性材质的蓄 水池外设多数个支撑层,支撑层同样为软性材质且高度逐层递增,提供束缚 力帮助蓄水池抵抗不同水深的水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通过多层次支撑层的 设计,使蓄水池可建于地面上,不需挖地,且蓄水池本体及支撑层皆为软性 塑料,便于组装,不破坏地形地貌。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在支撑层外围更可提 供支撑架,一束带于顶端穿过该蓄水池本体和该支撑层,并绕过该支撑架予 以固定,用于在蓄水池中无水时,支撑软性材质的蓄水池及支撑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其包含一蓄水池本体, 其为软性材质,包含一底面及一墙面;以及多数个支撑层,其环绕于蓄水池 本体的墙面外侧,此支撑层同样为软性材质,每一支撑层的高度是由内向外 或由外向内递增,并低于蓄水池本体的高度。相邻支撑层的高度差皆相同。 该墙面顶端向外反折,将支撑层中最高的一层夹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层 次蓄水池最底层的厚度最大,而由于水深愈深水压愈大,此结构可最大程度 地抵抗蓄水池底部的水压,支撑层的厚度随着水压减缓而渐薄,避免材料的 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使用多层次软性防水防腐蚀材质结 构,组装快、成本低、环保并且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层次蓄水池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层次蓄水池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层次蓄水池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层次蓄水池增设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及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层次蓄水池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0多层次蓄水池
12本体层
122底面
124墙面
126反折面
14支撑层
141、142、143、144、145、146、147支撑层
16支撑架
162横杆
18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次蓄水池,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 型的部分剖面图及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次蓄水池10中包含有一蓄水池 本体12及多数个支撑层14,此两者皆为软性防水材质,其中蓄水池本体12 包含一体成型的一底面122、一墙面124及一反折面126,反折面126是将墙 面124顶端向外反折而成;支撑层14环绕于蓄水池本体12的墙面124外侧。
当水注入蓄水池后,会产生向下及向外两种力使软性的蓄水池本体12被 撑起而不垂落,但单单依靠蓄水池本体12难以对抗水的压力,尤其水深愈深 墙面124所受压力愈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水池本体12外围设置支撑 层14,利用支撑层14提供束缚的力量将蓄水池本体12撑起,帮助抵抗水压。
基于水池深度愈深,作用于蓄水池的横向压力也愈大,而随着深度渐减 压力也随之递减的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层14高度是递增的,使多层 次蓄水池10的底部厚度最大,可支撑最大的水压,其上的池壁由于水压降低 因此厚度递减,以节省成本。每一层支撑层14的厚度为1—2毫米(mm), 而高度可以由内而外递增,如图1及图2所示,最内层为高度最低的支撑层 141,向外依序为支撑层142、143、144、145、146、147,或是由外而内递增, 再通过反折面126将支撑层14中最高的支撑层147夹住,避免其受压后向外 倾倒。如图3所示,每相邻两支撑层14之间的高度差相同,约30厘米(cm)。
当支撑层无法支撑深水的压力时,可加设简易型的框架,如图4所示, 于支撑层14外围组装一支撑架16,使蓄水池本体12及支撑层14可倚靠支撑 架16形成牢固的蓄水池,水压再大蓄水池也不会解体。图4的剖视图请参考 图5,逐层递减高度的支撑层14与蓄水池本体12的墙面124形成类似梯形的 形状,其中最外层高度最高的支撑层147与支撑架16顶端的横杆162高度相 当,蓄水池本体12的墙面124绕过支撑架16反折形成反折面126;利用一束 带18穿过支撑层147、墙面124及反折面126,将三者固定于横杆162上, 使本实用新型在水深不足,无法通过水压支撑墙面124及支撑层14的情况下, 避免墙面124及支撑层14向下倒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次蓄水池并不限定为圆形,也可如图6设计成 长方形蓄水池或其它形状,而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因为 圆形的每一墙面位置受到水压的压力一样,墙面支撑力相同,且同样尺寸的 材料以圆形圈出的蓄水池蓄水量最大。另外,将高度最低的支撑层设置于最 内侧也可达到最好的支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次蓄水池是在软性材质的蓄水池外 增设多层支撑层,支撑层同样为软性材质且高度逐层递增,提供束缚的力量 支撑蓄水池本体,使蓄水池可建于地面上,不需挖地、不破坏地形地貌,无 公害,便于组装拆卸,而支撑层的厚度随着水压减缓而渐薄则可以避免材料 的浪费,同时降低成本,可用于蓄水或养殖。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 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