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数学与统计 / 时空 / 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法

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法

阅读:29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土木建筑中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首先按照 时空 效应规律及地质环境资料等采用计算机 软件 计算设计基坑的分层、分条、分段和分 块 开挖的空间 位置 和尺寸大小,每块开挖和 支撑 时间;接着按设计要求并限定时间边开挖边支撑,充分调动未开挖土体的承载 力 ,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设置现场 监控系统 ,实施信息化施工,精确地控制基坑的 变形 。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是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按照时空效应规律 及地质环境资料等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设计基坑的分层、分条、分 段和分开挖的空间位置和尺寸大小,每块开挖和支撑时间;接着 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撑,充分调动未开挖土体的承载,减少基坑 的暴露时间;设置现场监控系统,实施信息化施工,精确地控制基 坑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挖和支撑 过程可以分按规则的长条开挖或不规则的盆式和岛式开挖。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土木建筑中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

基坑工程,特别是处于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集中的城市高层建筑 的深大基坑工程,若采用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极难准确地控制 变形,因而将极易导致基坑及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生命线工 程的破坏。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台湾、埃及和墨西哥 等都采用对基坑及周围土体进行大面积的整体加固的方法,以此改 变土体的学性能,再辅以较刚性的支护系统来控制基坑变形。该 方法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减小基坑变形的目的,但对于要求 较高的基坑工程仍得不到满足,且无法根据基坑的变形允许值采取 相对应的加固措施,所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国内大多采用设计刚 性较大的支撑和挡土墙体系辅以地基土体的加固处理来解决基坑变 形大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用于附近有地 、共同沟等对变形要求极为严格的重要建筑的基坑就难以成功, 且费用较大,因为至今为止,国内外的基坑施工都是每层支撑一次 架设,每层支撑之间的土体也是一次开挖的,且基坑的开挖和支撑 的架设先后次序和时间差异有很大的随意性。总之目前的方法a.将 设计和施工分开考虑,计算工况与实际不符;b.为了控制变形被迫 采用保守的设计造成浪费,基坑变形控制缺乏准确性和可控性,变 形过大环境不容许,过小增加费用造成浪费,因此,现有的方法既 难以保证基坑工程的控制变形的要求,而且缺乏科学准确性和经济 合理性,安全性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而精确地控制基坑及周围土体的变形, 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的安全稳定,并保证经济、合理、快速地完成 基坑工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是:按照时空效应规律及地 质环境资料等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设计基坑的分层、分条、分 段和分开挖的空间位置和尺寸大小,每块开挖和支撑时间;接着 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撑,充分调动未开挖土体的承载力,减少基坑 的暴露时间;设置现场监控系统,实施信息化施工,精确地控制基 坑的变形。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按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规律,即周围地层的位移和支护结构 的变形及内力都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而进行设计和 施工,尤其是在设计中不但考虑了传统的塑性变形而且考虑了土体 的粘性变形,从而精确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

2.采用分层、分条、分块等方式开挖和支撑,将大基坑化整为 零,变成小型或微型基坑,使安全性大大地提高。

3.本发明的方法能根据基坑具体的大小、深浅、形状、用途、 控制目标和地质条件加以调整,应用广泛,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4.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地调动并发挥了地基土的自身潜力,同 时充分利用了支护结构的刚度,避免了基坑内大面积的地基加固费 用和施工时间,如上海地铁1号线车站施工平均每个车站节省加固 费100-200万元,工期缩短3-6个月。

附图1.长条形开挖支撑工艺示意图

附图2.长条形开挖支撑A向示意图

附图3.盆式开挖示意图

附图4.盆式开挖B向示意图

附图5.岛式开挖示意图

附图6.岛式开挖C向示意图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实施基坑开挖工程,首先按基坑周围的环境 条件允许变形限度计算确定基坑围护墙允许的平位移值作为基坑 变形控制的设计标准,接着按控制变形的要求制定基坑围护挡土墙 1、支撑2、3...结构方案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地基土层加 固,计算基坑开挖和支撑层、条、块数和所需时间,同时按上述支 护结构力学特性、地基加固强度和刚度、以及地质和施工条件验算 围护挡土墙1及支撑内力和变形、位移,基坑抗隆起安全系数等; 整个基坑按对称平衡原则分成几个开挖段或开挖块,每个开挖段或 块分层分小段开挖,随挖随撑,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按规定 时限施加预应力,并作好基坑的排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实施例1.长条形基坑:在楼板或底板浇筑前的基坑开挖中,先 计算确定纵向的分段坑底长度(一般不超过25米),而在每个开挖段、 开挖层中又分几个小段,每一小段(一般不超过12米)在计算开挖的 时间内完成开挖,挖好一小段就直接在设计位置上架设第一道支撑 2,并施加一定的支撑预应力。在逆筑法施工中,顶板和楼板以下 的第二层支撑3还可以随下面土层的开挖将上道支撑逐根地拆下安 装于下道支撑。

实施例2.不规则基坑:可按盆式或岛式开挖,先按地质、环境 等计算出开挖段、块、条尺寸及支撑要求,然后,盆式开挖是每层 开挖中先开挖中间部分的土体,至该层支撑底面,留下周边的土体 形成盆状,盆式开挖由此得来,盆中间浇筑好混凝土支撑或架 设钢支撑后按照对称、平衡原则开挖其余土体,接着连结周边的支 撑和中间的支撑,这是“先挖后撑”,此外,还可“掏槽支撑”即 在周边的土体开挖之前,先掏槽开挖支撑处的土体I,用以浇筑同 中间部分连结的钢筋混凝土支撑2或架设钢支撑2,待支撑达到一 定的强度或施加了预应力后再开挖支撑间的土体II,然后再挖III并 作第二道支撑3和IV及V和VI...依次类推。支撑是通过围檩4撑在 挡土墙1上的。“掏槽支撑”对于变形的控制效果优于“先挖后撑” ,但施工难度较大。岛式开挖顺序与盆式相反,先开挖周边的土体 I到支撑底面深度,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支撑2或架设钢支撑2,待 支撑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施加了预应力后再开挖支撑间的土体II,然 后再挖III并作第二道支撑3和IV及V和VI、VII...依次类推。  支撑 是通过围檩4撑在挡土墙1上的。在开挖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先挖后 撑”或“掏槽支撑”。

实施例3.上海市最繁华地段之一的某商厦深基坑工程,其主轴 线长90米,宽54-80米,楼高95米,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下 为9千多平方米。该工程的地下室中部被已建的地铁一号线上下行 隧道南北向贯穿,隧道上方为一层地下室,其两侧深度达12.05米( 局部深15.90米)的二层地下室,四周布满各种管道,基坑东西两侧 离隧道侧面仅2.9米,中坑离隧道顶部仅2.7米。地铁隧道要求施工 期的位移不大于10mm,曲率小于1/15000,这一要求非常高。该工 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地下36米深度范围内为淤泥质粘土等软弱地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该工程分东、西、中三个部分利用时空效应原 理依次为东坑→西坑→中坑,先挖两侧再挖中间,这样就充分调动 了未开挖土体的强度,东西坑分四层开挖并限时48小时完成,中坑 采用分段、分四块开挖并限时24小时完成先挖后撑工艺,每层开挖 结束后立即用支撑2和围檩4固定,该工程施工结束后,地铁隧道 的水平位移小于9毫米,垂直沉降仅5毫米,回弹累计小于10毫米, 坑外侧地面沉降小于5毫米,地铁一侧地下连续墙最大位移仅9毫米, 垂直沉降仅5毫米,达到了保护地铁隧道的要求,如按国外类似基 坑的施工方法,可节省约1000万的投资,工期节省约6个月,比原 设计节省约300万元人民币,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时空轨迹压缩算法 2020-05-12 582
绚丽时空釉的制作方法 2020-05-13 525
在SDMA中填充时空信道 2020-05-13 540
一种高速时空计算平台 2020-05-13 169
高效超大时空混棉机 2020-05-13 531
时空配气发动机 2020-05-12 226
知识时空体 2020-05-11 555
一种新型时空色彩学习平台系统 2020-05-11 653
时空计 2020-05-11 388
平面圆形时空仪 2020-05-12 9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