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接地印痕 / 用于特级单宽载重轮胎的带束层包

用于特级单宽载重轮胎的带束层包

阅读:1023发布:2020-06-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特级单宽载重轮胎的带束层包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介质载重轮胎(10)尤其是特级单宽载重轮胎(10)包括利用 钢 帘线增强的带束帘布层(22、23、25),其中钢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成包括于0°与5°之间的 角 度。以嵌入方式置于两个带束帘布层(23、25)之间的是一对基本上完全盘旋螺旋缠绕的 覆盖 层 (24)。构成增强帘线的钢包括高延伸率钢。拼接带束帘布层(22、23、25)采用RLL构型,相对于最内侧帘布层(25)的赤道面角度方向成包括于45°与75°之间的角度,其中最内侧帘布层(25)与外侧帘布层(22、23)相对放置。螺旋缠绕层(24)放置于最内侧R帘布层(25)与径向外侧L帘布层(23)之间。,下面是用于特级单宽载重轮胎的带束层包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充气特级单宽子午线载重轮胎(10),具有至少一对平行 的环形胎圈(17)、至少一个缠绕着所述胎圈的胎体帘布层(16)、 包括利用帘线增强的沿径向隔开的拼接带束帘布层和在所述轮胎的 胎冠区域中利用直型高延伸率钢帘线增强的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的胎 冠增强结构、置于所述胎冠增强结构上方的胎面(28)以及置于所述 胎面与所述胎圈之间的胎侧(26),其中胎冠增强结构包括至少三个 拼接带束帘布层(22、23、25)和一对以嵌入方式位于两个拼接带束 帘布层之间的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24);
其特征在于,
两个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24)位于径向最内侧拼接带束帘布层 (25)与下一个径向最内侧拼接带束帘布层(23)之间;
最内侧的拼接带束帘布层(25)的宽度(EB1)约为轮胎胎面的接 地印痕宽度的94%,最内侧的拼接带束帘布层(25)的下一个最内侧 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24)的宽度(EB2)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印痕宽 度的99%,最内侧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24)的下一个最内侧的拼接 带束帘布层(23)的宽度(EB3)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印痕宽度的94%; 并且最外侧的拼接带束帘布层(22)的宽度(EB4)约为轮胎胎面的接 地印痕宽度的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还在于,两个螺旋缠绕带 束帘布层(24)的侧向宽度大致相等。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载重轮胎,优选地涉及特级单宽子午线载重气动轮胎 (super single radial truck pneumatic drive tire)。

背景技术

特级单宽轮胎已经在拖车上使用了若干年,其为宽底低断面高宽 比载重轮胎,用于代替两个小底轮胎,即所谓的双胎安装轮胎。
经过几年,这些宽底轮胎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载重卡车上的转向位 置处,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里程。
美国专利6,619,357公开了一种用于特级单宽轮胎的带束层包, 其具有相对于赤道面成一定度的帘线和带束帘布层以及在胎体帘 布层上螺旋缠绕的带束帘布层。
GB-A-1 567 614公开了一种特别适用于重型车辆的充气轮胎。带 束层的径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层,所述层包括彼此互相平行并且基本 上平行于圆周方向的金属帘线。金属帘线具有介于4%与8%之间的极限 延伸率。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伸展金属帘线构成的层由单根螺旋缠绕 的帘线形成。
根据LU-A-85 964可知,在乘用轮胎的带束帘布层的顶部上,以 螺旋方式缠绕着至少两层利用帘线增强的胶条。胶条的宽度包括于15 与45mm之间。增强帘线优选地由尼龙制成并且侧向密度约为30EPI。
FR-A-2 285 255公开了一种用于充气轮胎的胎冠增强结构,其包 括利用钢帘线增强的螺旋缠绕胶条。胶条的宽度包括于5与50mm之间 并且胶条直接缠绕于胎体帘布层上。
尽管现有技术的轮胎构造的功能与工作情况良好,但是仍继续需 要一种低重量轮胎构造,这种轮胎构造能够显著增加角度效应并改进 胎冠耐用性、转弯侧向和高速性能。提供了这种增强性能的改进型 低重量轮胎构造的实现迄今为止证明仍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充气介质载重轮胎包括至少一对平行环形胎圈、至少一 个缠绕着所述胎圈的胎体帘布层、三至六个置于轮胎胎冠区域中的至 少一个胎体帘布层上方的带束帘布层、置于带束层上方的胎面以及置 于胎面与胎圈之间的胎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径向内侧带束帘 布层的至少两个嵌入式全层通过以螺旋方式缠绕螺旋覆盖层而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螺旋层可以通过以下程序而获得,其中在 中心处开始螺旋缠绕并且盘旋至一个胎肩,在一个胎肩处缠绕两次, 而后跨过胎面盘旋回至另一个胎肩,在该胎肩处盘旋两次,而后盘旋 回到两个基本全层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充气特级单宽子午线载重轮胎,具有至少一 对平行的环形胎圈、至少一个缠绕着所述胎圈的胎体帘布层、包括利 用钢帘线增强的沿径向隔开的拼接带束帘布层和在所述轮胎的胎冠区 域中利用直型高延伸率钢帘线增强的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的胎冠增强 结构、置于所述胎冠增强结构上方的胎面以及置于所述胎面与所述胎 圈之间的胎侧,其中胎冠增强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拼接带束帘布层和一 对以嵌入方式位于两个拼接带束帘布层之间的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 其特征在于,两个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位于径向最内侧拼接带束帘布 层与下一个径向最内侧拼接带束帘布层之间;最内侧的拼接带束帘布 层的宽度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印痕宽度的94%,最内侧的拼接带束帘 布层的下一个最内侧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的宽度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 印痕宽度的99%,最内侧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的下一个最内侧的拼接 带束帘布层的宽度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印痕宽度的94%;并且最外侧 的拼接带束帘布层的宽度约为轮胎胎面的接地印痕宽度的84%。
两个螺旋缠绕带束帘布层的侧向宽度大致相等。
定义
当在本文和权利要求中使用时,术语“断面高宽比”是指轮胎的 截面高度与其截面宽度之比;
“轴向”和“沿轴向”是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径向”和“沿径向”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胎圈”是指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构件即胎圈芯的部分,其由帘 布层帘线缠绕并且成形为带有或不带其它增强元件以便适配于所设计 的轮胎轮辋
“带束层”或“带束帘布层”是指由平行帘线构成的环形层或帘 布层,帘线经过编织或未经编织,位于胎面下方,非锚定于胎圈上;
“胎体”指的是除了带束层结构、胎面、底胎面和胎侧橡胶之外 但包括胎圈的轮胎结构,(胎体帘布层缠绕着胎圈);
“圆周方向”是指沿着与轴向垂直的环形胎面表面的周长延伸的 线或方向;
“胎冠”大致是指胎面所置于的轮胎的外圆周;
“赤道面(EP)”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轮胎胎面 中心的平面;
“接地印痕”是指在零速度且处于正常负载和压力下或者在特定 负载、压力与速度条件下轮胎胎面与充气表面的接地面积;
“帘布层”是指由涂有橡胶的平行帘线构成的连续层;
“截面高度”是指在轮胎的赤道面上从公称轮辋直径至轮胎外径 的径向距离;
“截面宽度”是指当轮胎在正常膨胀压力下膨胀24小时时或其后 但不加载时,平行于轮胎轴线并在其胎侧外部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但不包括由于标签、装饰或防护垫带而造成的胎侧增高;
“拼接带束帘布层”是指具有延伸跨过带束层的整个侧向宽度的 侧边的帘布层,周向端部被拼接或搭接,从而形成搭接接头或对接接 头;
“特级单宽轮胎”是指代替特定轴上的双胎安装轮胎的一种轮 胎;它们为低断面高宽比轮胎并且其截面宽度超过先前双胎安装轮胎 之一的宽度但是低于双组件宽度;
“胎面宽度(TW)”是指胎面沿轴向,即在穿过轮胎的旋转轴线 的平面中的弧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沿包含轮胎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开的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的轮胎半部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胎冠增强结构的一部分的平 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充气轮胎10包括一对位 于胎圈17和胎体帘布层16中的基本上平行的环形胎圈芯15。胎体帘 布层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EP)成基本上90度缠绕于胎圈芯15和轮 胎的胎冠区域上方。每个胎圈都包括三角胶芯、增强帘布层如胎跟加 强层和钢丝圈外包布以及封口胶条,这在轮胎领域内众所周知。包括 花纹沟29的胎面28置于胎冠增强或带束层结构27上方,而胎侧26 设置于胎面28和胎圈17之间。胎体帘布层和本领域内常见的带束帘 布层均利用大致平行的纵向增强构件而得以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胎冠增强结构27为带有由全螺旋覆盖层构成的至少 两个嵌入层的低重量构造RLL。结构27包括三个利用钢帘线增强的拼 接带束帘布层22、23和25。一般来说,两个径向外带束帘布层中的钢 帘线相对于赤道面(EP)的倾角相同。钢号为高强度。
螺旋缠绕带束层结构24位于带束帘布层22和23下方且位于带束 帘布层25上方,嵌入它们之间,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横向延伸到拼接 带束帘布层22、23和25的边缘的螺旋缠绕层。层24包括优选地由尼 龙构造或其它适用材料构成的条。层24的螺旋圈相对于赤道面(EP) 成0至5度的角度并且与任何相邻的旋圈邻接,以便形成具有跨过结 构的轴向宽度基本上均匀的帘线分布的连续环形层。
层24可以在单次操作中应用或者连续地应用。通过改变相邻旋圈 之间的重叠量,就可以在整个增强区的轴向延伸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帘 线密度。无论如何,优选地,增强材料的可变浓度相对于轮胎的赤道 面EP对称。形成层24的条开始于中心处并且盘旋至胎肩,在胎肩处 缠绕两次并且跨过胎面盘旋回到相对的胎肩处,在相对的胎肩上盘旋 而后由此盘旋回到中心处,从而形成两个全层。
下面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增强层、角度、材料、宽 度以及接地印痕宽度的百分数的表。带束层(增强)宽度基于题目中 所列出的特定轮胎的14.80″的接地印痕宽度。该表将带束层宽度表示 为接地印痕宽度的百分数。如果将本发明设计并包括于其它尺寸的轮 胎中,一般可以使用这种百分数。然而,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变 这些百分数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例如,在优选的情况下,可以 使用25.4mm宽的覆盖层条。
增强层            角度           材料         总宽         接地印痕宽度的%
带束层4(顶)       18-19L         钢           12.36″      84%
                                              (314MM(c)
带束层3           18-19L         钢           13.94″      94%
                                              (354MM)
带束层2           0              尼龙         14.72″      99%
                                              (374MM)
>2层-螺旋缠绕条12.7MM宽(a)
>类似于以下子段(b)
带束层1(底)     18-19R           钢           13.94″      94%
                                              (354MM)
(a)注释:25.4MM宽的条也可以接受
(b)开始于中心处并且盘旋至胎肩,在胎肩处缠绕两次并且跨过 胎面盘旋回至另一个胎肩处,在该胎肩上盘旋两次而后由此盘旋回至 两个全层的中心处
(c)314MM至330MM的范围可以接受
通过阅读上述内容,将会理解本构造为带有全螺旋覆盖层的至少 两个嵌入式全螺旋层的增强型RLL。所得到的构造利用全宽、零度层 24和R-L-L叠层显著增加了角度效应并且改进了胎冠和高速特性。通 过去除层2/3的楔形厚度就可以实现重量减少。螺旋层优选地由厚度 范围从0.030″至0.090″的尼龙材料形成。这种构造特别适用于类似 于445/50R22.5的长途运输驱动与牵引SUSI轮胎,但也可以用于混合 服务特级单宽轮胎,如385,425和445/65R22.5尺寸。因此,本发明 并不受轮胎尺寸或应用情况所限。另外,本发明可以用于宽轮胎如 315/80R22.5或者其它需要改进重量、燃料效率、磨损性以及操纵性 的轮胎。
尽管上文已经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 各种改动与实践。本发明的范围仅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