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牵引阻力 / 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

超长预应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

阅读:22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超长预应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超长预应 力 孔道的预 应力 筋后穿束方法,涉及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降低施工成本及施工工期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先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注入高压液体,利用液体的润滑作用及其 浮力 减小预应力孔道对牵引线的摩擦阻力,并通过轻质耐磨浮体牵引一根轻质牵引线,利用液体对浮体的冲力及轻质牵引线的推送力将轻质牵引线牵引入预应力孔道,然后利用预应力孔道内的 抗拉强度 低的牵引线依次牵引抗拉强度高的牵引线,从而将用于牵引预应力筋的牵引线牵引入预应力孔道,最后再利用牵引预应力筋的牵引线将预应力筋牵引至所需部位。本 发明 提供的方法,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下面是超长预应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超长预应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抗拉强度各异的多根牵引线;
其中,每根牵引线的长度均大于预应力孔道的长度,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引 线为轻质牵引线;
2)取出抗拉强度最低的轻质牵引线,并在其一端绑定一轻质耐磨浮体;
其中,轻质耐磨浮体的尺寸与预应力孔道的内径相对应,使其能在预应力孔道 内沿预应力孔道的轴向移动;
3)将浮体从预应力孔道入口放入预应力孔道;
4)用高压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注入高压液体,并使用机械力向 预应力孔道出口方向推送轻质牵引线,使浮体能飘浮于所注入液体的液面,并在液 体冲力及轻质牵引线推送力的作用下牵引轻质牵引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浮体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从而完成轻质牵引线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轻质牵引线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5)取出未牵引过的牵引线中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引线,相对预应力孔道中的 牵引线,该牵引线为高强度线,预应力孔道中的牵引线为低强度线;
6)将高强度线的一端与低强度线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的线头绑定;
7)使用机械力拉动低强度线,使其牵引高强度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高强度线的一端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从而完成高强度线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高强度线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8)重复步骤5至步骤7,直至抗拉强度最高的牵引线完成牵引;
9)将预应力筋的一端与牵引线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的线头绑定;
10)使用机械力拉动牵引线,使其牵引预应力筋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预应力筋被牵引至所需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的浮体牵引轻质牵引 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的过程中,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适时注入高 压气体,以增加作用于浮体的朝向预应力孔道出口方向的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的低强度线牵引高强 度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的过程中,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注入液体, 以降低预应力孔道对各牵引线的摩擦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预应力孔道内的液体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是尼龙线、麻线、塑 料线或线,或钢丝与轻质管材的组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 一端端部呈半球形或圆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 一端端部套设有子弹型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通过金属拉杆或由 钢丝绳编织的拉网绑定牵引线线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是钢绞线束,预应 力筋在牵引入预应力孔道前先经梳理器梳理,所述梳理器放置于预应力孔道入口, 并设有对应钢绞线数量的开孔,所述梳理器将钢绞线束梳理成平行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耐磨浮体是易拉罐或 塑料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后张法预应施工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中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领域中已经被广泛运用。预应力筋穿束 工艺也随着这项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目前常规的预应力筋穿束方法分为先穿束法和后穿束法。其中,先穿束法通常 都运用于普通的预应力结构中,其施工难度较低;而后穿束法往往运用于大跨度的 预应力结构体系中,其施工难度较大,而且随着构件跨度的增加,其施工难度也会 随之增加。
所谓后穿束法就是指将预应力孔道预先制作完成并用混凝土浇筑,然后再进行 预应力筋穿束的方法。后穿束法中的预应力孔道具有以下特性:1)由于预应力孔道 已经在混凝土内成型,因此预应力孔道越长,预应力筋所受到的预应力孔道的摩擦 阻力就越大;2)由于预应力孔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筋在一般推送过程中容 易受阻或弯曲。
传统的后穿束法进行预应力筋穿束施工时,都是依靠人力或机械直接对预应力 筋进行单根穿设或整束穿设。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由于受预应力孔道的特性所致, 在对长度超过100米的超长预应力孔道进行预应力筋穿束时,预应力筋无论是依靠 人力或机械进行单根穿设或整束穿设,都无法正常穿入预应力孔道;因此往往需要 在长度超过100米的超长预应力孔道内预留具有足够强度的牵引线对预应力筋实行 牵引,从而使其施工成本大大增加,施工工期也较长;而且一旦预应力孔道内预留 的牵引线发生断裂等意外情况也无法采取补救措施予以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 在预应力孔道内预留牵引线即可简单方便的完成预应力筋牵引,而且施工成本低、 施工工期短,即便牵引线发生断裂等意外情况也很容易采取补救措施予以修复的超 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 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抗拉强度各异的多根牵引线;
其中,每根牵引线的长度均大于预应力孔道的长度,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引 线为轻质牵引线;
2)取出抗拉强度最低的轻质牵引线,并在其一端绑定一轻质耐磨浮体;
其中,轻质耐磨浮体的尺寸与预应力孔道的内径相对应,使其能在预应力孔道 内沿预应力孔道的轴向移动;
3)将浮体从预应力孔道入口放入预应力孔道;
4)用高压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注入高压液体,并使用机械力向 预应力孔道出口方向推送轻质牵引线,使浮体能飘浮于所注入液体的液面,并在液 体冲力及轻质牵引线推送力的作用下牵引轻质牵引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浮体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从而完成轻质牵引线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轻质牵引线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5)取出未牵引过的牵引线中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引线,相对预应力孔道中的 牵引线,该牵引线为高强度线,预应力孔道中的牵引线为低强度线;
6)将高强度线的一端与低强度线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的线头绑定;
7)使用机械力拉动低强度线,使其牵引高强度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高强度线的一端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从而完成高强度线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高强度线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8)重复步骤5至步骤7,直至抗拉强度最高的牵引线完成牵引;
9)将预应力筋的一端与牵引线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的线头绑定;
10)使用机械力拉动牵引线,使其牵引预应力筋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直至 预应力筋被牵引至所需部位。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的浮体牵引轻质牵引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的过程中, 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适时注入高压气体,以增加作用于浮体的朝向预 应力孔道出口方向的推力。
进一步的,在步骤7中的低强度线牵引高强度线向预应力孔道出口移动的过程 中,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预应力孔道内注入液体,以降低预应力孔道对各牵引线的 摩擦阻力。
进一步的,注入预应力孔道内的液体是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线是尼龙线、麻线、塑料线或线,或钢丝与轻质管材的 组合体。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一端端部呈半球形或圆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一端端部套设有子弹型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通过金属拉杆或由钢丝绳编织的拉网绑定牵引线线头。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是钢绞线束,预应力筋在牵引入预应力孔道前先经梳 理器梳理,所述梳理器放置于预应力孔道入口,并设有对应钢绞线数量的开孔,所 述梳理器将钢绞线束梳理成平行束。
进一步的,所述轻质耐磨浮体是易拉罐或塑料瓶。
本发明提供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先从预应力孔道入口往 预应力孔道内注入高压液体,利用液体的润滑作用及其浮力减小预应力孔道对牵引 线的摩擦阻力,并通过轻质耐磨浮体牵引一根轻质牵引线,利用液体对浮体的冲力 及轻质牵引线的推送力将轻质牵引线牵引入预应力孔道,然后利用预应力孔道内的 抗拉强度低的牵引线依次牵引抗拉强度高的牵引线,从而将用于牵引预应力筋的牵 引线牵引入预应力孔道,最后再利用牵引预应力筋的牵引线将预应力筋牵引至所需 部位;该方法无需在预应力孔道内预留牵引线即可简单方便的完成预应力筋牵引, 而且各牵引线还能重复使用,因此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的有益效果;另外, 即便牵引线发生断裂等意外情况也很容易采取补救措施予以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牵引第一根牵引 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牵引第二根牵引 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牵引第三根牵引 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束方法牵引预应力筋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 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超长预应力孔道的预应力筋后穿 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抗拉强度各异的多根牵引线,本实施例为三根,分别为牵引线21、22、 23;
其中,每根牵引线的长度均大于预应力孔道1的长度,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 引线21为轻质牵引线;
2)如图1所示,取出抗拉强度最低的轻质牵引线21,并在其一端绑定一轻质 耐磨浮体3;
其中,轻质耐磨浮体3的尺寸与预应力孔道1的内径相对应,使其能在预应力 孔道1内沿预应力孔道1的轴向移动;
3)将浮体3从预应力孔道入口11放入预应力孔道1;
4)用高压泵4从预应力孔道入口11往预应力孔道1内注入高压液体,并使用 机械力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方向推送轻质牵引线21,使浮体3能飘浮于所注入液 体的液面,并在液体冲力及轻质牵引线21推送力的作用下牵引轻质牵引线21向预 应力孔道出口12移动,直至浮体3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12,从而完成轻质牵引线 21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轻质牵引线21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 线头;
其中,浮体3牵引轻质牵引线21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移动的过程中,从预应 力孔道入口11往预应力孔道1内适时注入高压气体,以增加作用于浮体3的朝向预 应力孔道出口12方向的推力;
5)如图2所示,取出未牵引过的牵引线中抗拉强度最低的一根牵引线22,相 对预应力孔道1中的牵引线21,该牵引线22为高强度线,预应力孔道1中的牵引 线21为低强度线;
6)将牵引线22的一端与牵引线21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的线头绑定;
7)使用机械力拉动牵引线21,使其牵引牵引线22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移动, 直至牵引线22的一端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12,从而完成牵引线22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牵引线22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其中,牵引线21牵引牵引线22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移动的过程中,从预应力 孔道入口11往预应力孔道1内注入液体,以降低预应力孔道1对各牵引线的摩擦阻 力;
8)如图3所示,取出未牵引过的牵引线23,相对预应力孔道1中的牵引线22, 该牵引线23为高强度线,预应力孔道1中的牵引线22为低强度线;
9)将牵引线23的一端与牵引线22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的线头绑定;
10)使用机械力拉动牵引线22,使其牵引牵引线23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移动, 直至牵引线23的一端穿出预应力孔道出口12,从而完成牵引线23的牵引;
其中,牵引完成后的牵引线23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留有供其他线接驳的线头;
11)如图4所示,将预应力筋24的一端与牵引线23留在预应力孔道入口11的 线头绑定;
12)使用机械力拉动牵引线23,使其牵引预应力筋24向预应力孔道出口12移 动,直至预应力筋24被牵引至所需部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入预应力孔道内的液体是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线是尼龙线、麻线、塑料线或钢线,或钢丝与轻质 管材的组合体(外周面缠绕有高强度钢线的PVC管)。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一端端部呈半球形或圆锥形, 也可在所述预应力筋绑定牵引线线头的一端端部套设子弹型护套,以方便预应力筋 的牵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筋通过金属拉杆或由钢丝绳编织的拉网绑定牵引 线线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筋是钢绞线束,预应力筋在牵引入预应力孔道前 先经梳理器梳理,所述梳理器放置于预应力孔道入口,并设有对应钢绞线数量的开 孔,所述梳理器将钢绞线束梳理成平行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轻质耐磨浮体是易拉罐或塑料瓶。
本发明所述的超长预应力孔道是指长度超过100米的预应力孔道。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