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行走装置和悬架 / 转向节 / 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阅读:261发布:2022-10-21

专利汇可以提供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方法,本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车的前车系统和安装在后车的后车系统,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均包括主控设备、电源供压装置、直流 电机 驱动装置、转向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液晶 屏、测速装置、测距装置、拨码 开关 及按键装置,前后车系统通过测距装置测量前后车初始车距,前后车系统通过无线通信装置接收PC机发来的设定好的前车的目标速度和目标打 角 ,通过增量式PID控制调整实际速度以及通过转向控制装置调整实际打角以接近设定值,实现前后车的通信及跟随的教学过程;本装置和方法,使高校控制类、通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下面是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方法,使用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设备,包括安装在前车上的前车系统和安装在后车上的后车系统,前车系统包括主控设备(1)、电源供压装置(2)、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转向控制装置(4)、无线通信装置(5)、液晶屏(6)、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和PC机,主控设备(1)信号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转向控制装置(4)、无线通信装置(5)、液晶屏(6)、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的信号接口相连,主控设备(1)、无线通信装置(5)、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液晶屏(6)、转向控制装置(4)和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的电压输入接口分别与电源供压装置(2)连接以获取电压,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输出端齿轮与车体后轮齿啮合,转向控制装置(4)输出端通过拉杆与车体前轮转向节相连,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与车体后轮齿轮啮合;主控设备(1)中有计时器,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累加器,定时中断器;车系统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的前车系统相同,前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悬置且贴合在前车车体后端上,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悬置且贴合在后车的机上;PC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5)与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前后车初始测距:
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配合工作,利用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测量两车之间的距离,其中一个脉冲高电平时间表示超声波从前车到后车的传播时间,使用主控设备(1)中的计时器测得的脉冲高电平的时间;
两车之间初始距离计算公式:
初始距离L0=t×vvoice
其中t是主控设备(1)所测得的脉冲高电平时间,vvoice是声速,取340m/s步骤二:前车系统获取PC机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α:
PC机给前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5)发送信号,前车系统获取使用者在PC机上位机上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
步骤三:前车系统转向控制装置(4)对转动角度的控制:
前车系统将接收到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经过计算得到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并通过主控设备(1)的脉冲宽度调制器控制转向控制装置(4)转动,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α1'与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其中T1为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单位为ms;α1'为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20ms;
步骤四:前车系统通过前车系统中的测速装置(7)获取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
用主控设备(1)的脉冲累加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器,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计算公式: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前车后轮直径,b是前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步骤五:将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v1(0),v1(1),······v1(n)积分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所走过的路程S1(n):
主控设备(1)所计算出的前车系统的实际速度为离散变量v1(i),其中v1(i)为前车系统在i时刻的实际速度,其中i时刻为从0时刻到n时刻这一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故积分公式简化为 即只需把前车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求和就能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步骤六:通过增量式PID控制,使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实际速度v1(n+1)接近预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n时刻将测速装置(7)获取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设n时刻电机电压un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n,则n-1时刻电机电压为un-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n-1;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n=un-1+△un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n=un-un-1=A(en-en-1)+Ben+C(en-2en-1+en-2);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的差值为en=v-v1(n),en-1=v-v1(n-1),en-2=v-v1(n-2),A,B,C为待定参数;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步骤七:前车系统通过无线通信装置(5),给后车系统发送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前车系统将从PC机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括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通过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5)发送给后车系统;
后车系统接收到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和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后,由于前车系统不同时刻的目标打角α的值是不同的,将不同时刻的α的值以数组的形式保存,使α(n)=α;
其中α(n)是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且α(n)和S1(n)一一对应
步骤八:后车系统根据自己所在位置,调整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后车速度积分得到后车到m时刻为止后车所走过的路程S2(m)
由积分公式 得到后车路程S2(m)
由步骤一测得前后车初始距离L0,再测出后车车身的长度X2,因此后车的初始路程为-(L0+X2),后车路程S2在-(L0+X2)到0之间舵机打角为0,后车路程S2>0之后按照前车发来的数据行驶;
后车系统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和后车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都是离散的,所以在m时刻后车系统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m)可能是在已接收并保存的两个相邻路程S1(n)和S1(n+
1)之间,后车系统将取所保存的两个路程所对应的两个目标打角取平均值后作为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
m时刻后车系统检测到自己的当前路程为S2(m),而后车系统通过步骤七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内最接近S2(m)的有两组数据S1(n)、S1(n+1),其中,S1(n)为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为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与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α(n);
与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目标打角α(n+1);
则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满足以下关系:
α2=α(n)               (S2(m)=S1(n))
α2=(α(n)+α(n+1))/2    (S1(n)α2=α(n+1)             (S2(m)=S1(n+1))
步骤九:后车系统根据后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控制转向控制装置(4)实现转向,根据前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通过PID调节控制智能车m+1时刻的实际速度v2(m+1);
经过计算得到后车系统的的脉冲宽度T2并通过转向控制装置(4)控制转向,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α2'与后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2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其中T2为正脉冲宽度(ms);α2'为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
20ms
之后用主控设备(1)的脉冲计数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计算公式: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后车后轮直径,b'是后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再经过增量式PID控制: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m时刻将测速装置(7)获取的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设m时刻电机电压um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m,则m-1时刻电机电压为um-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m-1;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m=um-1+△um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m=um-um-1=A(em-em-1)+Bem+C(em-2em-1+em-2);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的差值为em=v-v2(m),em-1=v-v2(m-1),em-2=v-v2(m-2),A,B,C为待定参数;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步骤十:后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5)把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所走的路程S2(m)发送给PC机并在PC机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压装置(2)包括电池(10)、5V稳压模、3.3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12V稳压模块、测压模块,电池(10)与5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5V稳压模块输出接口与3.3V稳压模块、
12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测压模块输入接口与电池(10)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主控设备(1)、无线通信装置(5)、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3.3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液晶屏(6)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6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转向控制装置(4)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12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

说明书全文

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车的实验教学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智能双车间的通信及两车的跟随行驶、可供高校控制类、通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使用的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设备种类繁多,但多数为基础实验教学仪器,只有少数为针对智能车单车控制的实验仪器,而对于智能车前后两车间的通信及通过前车控制后车实现两车跟随的实验教学仪器尚未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高校采用软件模拟的形式完成,实验结果缺乏直观生动,不利于学生对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了解掌握。
[0003] 专利公开号:CN204623370U,一种全自动电动车驱动系统用智能通信装置,通过无线连接实现中控无线模和手机无线模块与手机系统模块连接;其中手机系统模块包括手机用户APP界面、手机通信模块和手机无线模块。其实现了手机用户APP与全自动电动车之间的通信,但没有实现双车间的通信。
[0004] 专利公开号:CN103496368A,具有学习能汽车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前车与本车行驶状态信息生成相适应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汽车行驶状态集模块和汽车间安全距离模块选择出能够准确表达当前车辆状态和车间距离的数据。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后车对前车运动状态的捕捉来实现后车的跟随行驶,但其不能形象生动地展现两车状态,不能有效应用到高校教学中。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车双车通信及跟随的实验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设备,包括安装在前车上的前车系统和安装在后车上的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0007] 前车系统包括主控设备、电源供压装置、直流电机驱动装置、转向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液晶屏、测速装置、测距装置、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和PC机,主控设备信号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转向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液晶屏、测速装置、测距装置、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的信号接口相连,主控设备、无线通信装置、测速装置、测距装置、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液晶屏、转向控制装置和直流电机驱动装置的电压输入接口分别与电源供压装置连接以获取电压,直流电机驱动装置输出端齿轮与车体后轮齿啮合,转向控制装置输出端通过拉杆与车体前轮转向节相连,测速装置输入端测速齿轮与车体后轮齿轮啮合;
[0008] 主控设备中有计时器,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累加器,定时中断器;
[0009] 后车系统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的前车系统相同,前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悬置且贴合在前车车体后端上,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悬置且贴合在后车的机上;
[0010] PC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进行通信。
[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12] 所述电源供压装置包括电池、5V稳压模块、3.3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12V稳压模块、测压模块,电池与5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5V稳压模块输出接口与3.3V稳压模块、12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测压模块输入接口与电池相连,电源供压装置的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主控设备、无线通信装置、测速装置、测距装置、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的3.3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液晶屏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的6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转向控制装置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的12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
[0013] 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0014] 步骤一:前后车初始测距:
[0015] 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配合工作,利用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测量两车之间的距离,其中一个脉冲高电平时间表示超声波从前车到后车的传播时间,使用主控设备中的计时器测得的脉冲高电平的时间;
[0016] 两车之间初始距离计算公式:
[0017] 初始距离L0=t×vvoice
[0018] 其中t是主控设备所测得的脉冲高电平时间,vvoice是声速,取340m/s[0019] 步骤二:前车系统获取PC机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α:
[0020] PC机给前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号,前车系统获取使用者在PC机上位机上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
[0021] 步骤三:前车系统转向控制装置对转动角度的控制:
[0022] 前车系统将接收到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经过计算得到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并通过主控设备的脉冲宽度调制器控制转向控制装置转动,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的转动角度α1'与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0023]
[0024] 其中T1为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单位为ms;α1'为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20ms;
[0025] 步骤四:前车系统通过前车系统中的测速装置获取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
[0026] 用主控设备的脉冲累加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器,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0027] 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计算公式:
[0028]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前车后轮直径,b是前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0029] 步骤五:将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v1(0),v1(1),······v1(n)积分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所走过的路程S1(n):
[0030] 主控设备所计算出的前车系统的实际速度为离散变量v1(i),其中v1(i)为前车系统在i时刻的实际速度,其中i时刻为从0时刻到n时刻这一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故积分公式简化为 即只需把前车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求和就能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0031] 步骤六:通过增量式PID控制,使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实际速度v1(n+1)接近预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
[0032]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n时刻将测速装置获取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0033] 设n时刻电机电压un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n,则n-1时刻电机电压为un-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n-1;
[0034]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n=un-1+△un
[0035]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n=un-un-1=A(en-en-1)+Ben+C(en-2en-1+en-2);
[0036]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的差值为en=v-v1(n),en-1=v-v1(n-1),en-2=v-v1(n-2)A,B,C为待定参数;
[0037]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0038]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039]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040]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0041] 步骤七:前车系统通过无线通信装置,给后车系统发送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0042] 前车系统将从PC机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括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通过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给后车系统;
[0043] 后车系统接收到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和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后,由于前车系统不同时刻的目标打角α的值是不同的,将不同时刻的α的值以数组的形式保存,使α(n)=α;
[0044] 其中α(n)是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且α(n)和S1(n)一一对应[0045] 步骤八:后车系统根据自己所在位置,调整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0046] 后车速度积分得到后车到m时刻为止后车所走过的路程S2(m)
[0047] 由积分公式 得到后车路程S2(m)
[0048] 由步骤一测得前后车初始距离L0,再测出后车车身的长度X2,因此后车的初始路程为-(L0+X2),后车路程S2在-(L0+X2)到0之间舵机打角为0,后车路程S2>0之后按照前车发来的数据行驶;
[0049] 后车系统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和后车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都是离散的,所以在m时刻后车系统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m)可能是在已接收并保存的两个相邻路程S1(n)和S1(n+1)之间,后车系统将取所保存的两个路程所对应的两个目标打角取平均值后作为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
[0050] 例如:m时刻后车系统检测到自己的当前路程为S2(m),而后车系统通过步骤七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内最接近S2(m)的有两组数据S1(n)、S1(n+1),其中,S1(n)为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为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
[0051] 与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α(n);
[0052] 与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目标打角α(n+1);
[0053] 则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满足以下关系:
[0054] α2=α(n) (S2(m)=S1(n))
[0055] α2=(α(n)+α(n+1))/2 (S1(n)
[0056] α2=α(n+1) (S2(m)=S1(n+1))
[0057] 步骤九:后车系统根据后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控制转向控制装置实现转向,根据前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通过PID调节控制智能车m+1时刻的实际速度v2(m+1);
[0058] 经过计算得到后车系统的的脉冲宽度T2并通过转向控制装置控制转向,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的转动角度α2'与后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2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0059]
[0060] 其中T2为正脉冲宽度(ms);α2'为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20ms
[0061] 之后用主控设备的脉冲计数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0062] 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计算公式:
[0063]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后车后轮直径,b'是后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0064] 再经过增量式PID控制:
[0065]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m时刻将测速装置获取的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0066] 设m时刻电机电压um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m,则m-1时刻电机电压为um-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m-1;
[0067]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m=um-1+△um
[0068]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m=um-um-1=A(em-em-1)+Bem+C(em-2em-1+em-2);
[0069]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的差值为em=v-v2(m),em-1=v-v2(m-1),em-2=v-v2(m-2)A,B,C为待定参数;
[0070]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0071]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072]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073]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0074] 步骤十:后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把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所走的路程S2(m)发送给PC机并在PC机上显示。
[00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76] 1.通过PC机操作系统软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验需要设定前车的目标转角和目标速度;同时使用者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智能双车的行驶状态。
[0077] 2.通过PC机无线通信装置与智能双车间的通信,可以实现根据使用者的意愿进行相关的调试。
[0078] 3.通过双车间通信,可以使前车系统将自身的参数及状况及时发送给后车系统,使后车系统通过计算处理实现智能双车的通信及跟随。
[0079] 4.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调试,使使用者易于掌握主控设备工作原理、无线通信装置通信原理,可以生动直观的展示智能车控制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附图说明:
[0080]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的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81]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的前车系统的整体物理结构示意图;
[0082]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装置的后车系统的整体物理结构示意图;
[0083]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双车通信及跟随教学实验方法的流程框图
[0084] 图中:1.主控设备,2.电源供压装置,3.直流电机驱动装置,4.转向控制装置,5.无线通信装置,6.液晶屏,7.测速装置,8.测距装置,9.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10.电池。具体实施方式:
[0085] 前车系统包括主控设备1、电源供压装置2、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转向控制装置4、无线通信装置5、液晶屏6、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和PC机,主控设备1信号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转向控制装置4、无线通信装置5、液晶屏6、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的信号接口相连,主控设备1、无线通信装置5、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液晶屏6、转向控制装置4和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的电压输入接口分别与电源供压装置2连接以获取电压,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输出端齿轮与车体后轮齿轮啮合,转向控制装置4输出端通过拉杆与车体前轮转向节相连,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与车体后轮齿轮啮合;
[0086] 主控设备1中有计时器,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累加器,定时中断器;
[0087] 后车系统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的前车系统相同,前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悬置且贴合在前车车体后端上,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悬置且贴合在后车的舵机上;
[0088] PC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5与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进行通信。
[0089] 所述电源供压装置2包括电池10、5V稳压模块、3.3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12V稳压模块、测压模块,电池10与5V稳压模块、6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5V稳压模块输出接口与3.3V稳压模块、12V稳压模块的输入接口相接,测压模块输入接口与电池10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主控设备1、无线通信装置5、测速装置7、测距装置8、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3.3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液晶屏6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6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转向控制装置4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电源供压装置2的12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的电压输入接口相连。
[0090] 所述电源供压装置2的5V稳压模块应用的主要芯片为LM2940或TPS7350;3.3V稳压模块应用的主要芯片为AMS1117、TPS7333;6V稳压模块应用的主要芯片为LM2941或LM2956;12V稳压模块应用的主要芯片为MC34063。
[0091]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路模块和直流电机。
[0092] 驱动电路模块,电压输入接口与12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入接口与主控设备1脉冲宽度调制器接口相接,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输入接口相接。驱动电路模块,采用H桥4mos管方案,采用双IR2104驱动方案。
[0093] 直流电机输入接口与驱动电路模块输出接口相接,输出端齿轮与智能车车体后轮齿轮啮合。
[0094] 所述转向控制装置4,应用舵机实现转向控制。
[0095] 舵机,电压输入接口与6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入接口与主控设备1外设接口脉冲宽度调制器相接,输出端通过拉杆与智能车车体前轮转向节相连。
[0096]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5,电压输入接口与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入接口与主控设备1外设接口异步串行接口相接,无线通信装置5与PC机进行通信。
[0097] 所述液晶屏6,电压输入接口与3.3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入接口与主控设备1外设接口I/O接口相接。
[0098] 所述测速装置7,采用光电编码器作为测速装置7。
[0099] 所述测距装置8,电压输入接口与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出接口主控设备1外设接口模数转化模块相连。
[0100] 所述拨码开关及按键装置9,电压输入接口与5V稳压模块的输出接口相接,信号输出接口主控设备1外设接口I/O接口相连。
[0101] 所述的智能双车跟随及通信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0102] 步骤一:前后车初始测距
[0103] 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测距装置8配合工作,利用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测量两车之间的距离,其中一个脉冲高电平时间表示超声波从前车到后车的传播时间,使用主控设备1中的计时器测得的脉冲高电平的时间;
[0104] 两车之间初始距离计算公式:
[0105] 初始距离L0=t×vvoice
[0106] 其中t是主控设备1所测得的脉冲高电平时间,vvoice是声速,取340m/s[0107] 步骤二:前车系统获取PC机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
[0108] PC机给前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5发送信号,前车系统获取使用者在PC机上位机上设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
[0109] 步骤三:前车系统转向控制装置4对转动角度的控制
[0110] 前车系统将接收到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经过计算得到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并通过主控设备1的脉冲宽度调制器控制转向控制装置4转动,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α1'与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1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0111]
[0112] 其中T1为前车系统的脉冲宽度,单位为ms;α1'为前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20ms;
[0113] 步骤四:前车系统通过前车系统中的测速装置7获取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
[0114] 用主控设备1的脉冲累加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器,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0115] 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计算公式:
[0116]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前车后轮直径,b是前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0117] 步骤五:将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v1(0),v1(1),······v1(n)积分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所走过的路程S1(n)[0118] 主控设备1所计算出的前车系统的实际速度为离散变量v1(i),其中v1(i)为前车系统在i时刻的实际速度,其中i时刻为从0时刻到n时刻这一时间段中的任一时刻,故积分公式简化为 即只需把前车从0到n时刻为止各个时刻的实际速度求和就能得到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0119] 步骤六:通过增量式PID控制,使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实际速度v1(n+1)接近预定的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
[0120] 增量式PID控制:
[0121]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n时刻将测速装置7获取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0122] 设n时刻电机电压un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n,则n-1时刻电机电压为un-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n-1;
[0123]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n=un-1+△un
[0124]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n=un-un-1=A(en-en-1)+Ben+C(en-2en-1+en-2);
[0125]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和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实际速度v1(n)的差值为en=v-v1(n),en-1=v-v1(n-1),en-2=v-v1(n-2)A,B,C为待定参数;
[0126]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0127]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128]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129]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0130] 步骤七:前车系统通过无线通信装置5,给后车系统发送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
[0131] 前车系统将从PC机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包括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目标速度v,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以及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通过前车系统和后车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置5发送给后车系统;
[0132] 后车系统接收到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和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后,由于前车系统不同时刻的目标打角α的值是不同的,将不同时刻的α的值以数组的形式保存,使α(n)=α;
[0133] 其中α(n)是的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且α(n)和S1(n)一一对应[0134] 步骤八:后车系统根据自己所在位置,调整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0135] 后车速度积分得到后车到m时刻为止后车所走过的路程S2(m)
[0136] 由积分公式 得到后车路程S2(m)
[0137] 由步骤一测得前后车初始距离L0,再测出后车车身的长度X2,因此后车的初始路程为-(L0+X2),后车路程S2在-(L0+X2)到0之间舵机打角为0,后车路程S2>0之后按照前车发来的数据行驶;
[0138] 后车系统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和后车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都是离散的,所以在m时刻后车系统计算得到的后车路程S2(m)可能是在已接收并保存的两个相邻路程S1(n)和S1(n+1)之间,后车系统将取所保存的两个路程所对应的两个目标打角取平均值后作为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
[0139] 例如:m时刻后车系统检测到自己的当前路程为S2(m),而后车系统通过步骤七接收到的前车路程S1内最接近S2(m)的有两组数据S1(n)、S1(n+1),其中,S1(n)为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为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
[0140] 与前车系统从0到n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时刻的目标打角α(n);
[0141] 与前车系统从0到n+1时刻为止前车系统所走的路程S1(n+1)对应的打角是前车系统在n+1时刻的目标打角α(n+1);
[0142] 则后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满足以下关系:
[0143] α2=α(n) (S2(m)=S1(n))
[0144] α2=(α(n)+α(n+1))/2 (S1(n)
[0145] α2=α(n+1) (S2(m)=S1(n+1))
[0146] 步骤九:后车系统根据后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打角α2控制转向控制装置4实现转向,根据前车系统m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通过PID调节控制智能车m+1时刻的实际速度v2(m+1);
[0147] 经过计算得到后车系统的的脉冲宽度T2并通过转向控制装置4控制转向,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α2'与后车系统的脉冲宽度T2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0148]
[0149] 其中T2为正脉冲宽度(ms);α2'为后车系统的转向控制装置4的转动角度;脉冲周期为20ms
[0150] 之后用主控设备1的脉冲计数器来捕捉脉冲并计数,开启定时中断,就可以测得定时中断的周期p之内的脉冲数x
[0151] 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计算公式:
[0152] 其中x是脉冲个数,a是测速装置7输入端测速齿轮的齿数,d'是后车后轮直径,b'是后车后轴齿轮齿数,c是测速装置转动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p是定时中断的周期;
[0153] 再经过增量式PID控制:
[0154] 由于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总有偏差,使用增量式PID速度调节提高车速的稳定性,减小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偏差,在m时刻将测速装置7获取的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与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进行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的调整;
[0155] 设m时刻电机电压um为控制量,增量式PID输出的控制量的增量为△um,则m-1时刻电机电压为um-1,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为△um-1;
[0156] 因此电机电压应是um=um-1+△um
[0157] 增量式PID输出的是控制量的增量△um=um-um-1=A(em-em-1)+Bem+C(em-2em-1+em-2);
[0158] 前车系统当前时刻的目标速度v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的差值为em=v-v2(m),em-1=v-v2(m-1),em-2=v-v2(m-2)A,B,C为待定参数;
[0159] 待定参数A,B,C的取值按以下方法:
[0160] 先把待定参数B,C设定为0,把待定参数A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A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161] 然后参数A不变,把待定参数B从0开始逐渐增大,不断地运行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直到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待定参数B设为前车系统或后车系统刚好发生超调时的60%到80%;
[0162] 最后待定参数C设为0;
[0163] 步骤十:后车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5把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实际速度v2(m)和后车系统在m时刻的所走的路程S2(m)发送给PC机并在PC机上显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转向节及车辆 2020-05-13 556
一种转向节检具 2020-05-13 466
一种转向节 2020-05-11 886
转向节加工设备 2020-05-13 876
转向节叉 2020-05-11 852
一种车用转向节 2020-05-14 576
转向节支架 2020-05-12 235
转向节检具 2020-05-12 908
紧固型刚性转向节 2020-05-12 401
一种转向节综合检具 2020-05-12 18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