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车辆篷布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重视,运输物品的车辆或工程车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遮蔽,防止污物泼洒或粉尘弥漫,因此需要在车厢的顶部安装篷布,同时也能在运输过程中利用篷布遮蔽货物,防止货物淋雨受潮损坏,有效保护货物。目前市场上用于防尘的常用措施为在车辆的两侧设置与车厢长度等长的侧板,通过
铰链的连接方式将两
块钢板固定在车厢两侧,在装货时,两块钢板放下,与车厢两外侧板贴合,货物装满后,再将两块钢板翻起。传统的篷布架采用篷杆
支撑篷布,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道篷杆,篷杆大多为倒U形,两端分别支撑在车厢两侧,但是固定的篷杆和篷布不利于装车,装车前,希望篷布被折叠至车厢前部,装车完毕后,希望篷布展开将车厢罩住。传统的方式是将篷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滑块上,滑块沿着车辆两侧的
导轨滑动,通过
钢丝绳牵引两末端滑块同步移动使末端篷杆移动,从而逐级将篷杆拉出,使篷布逐渐遮蔽车厢或折叠至车厢前部。
[0003] 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篷布架在折叠至车厢前部后仍然会占用一部分车厢空间,使得车厢的侧板无法完全放下,会严重影响货物装卸的效率,如果将篷布架完全拆卸下来,也会出现增大劳动强度的状况,篷布架装卸费时费
力,同样会降低货物的装卸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
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车辆篷布架在折叠回收后会占用车厢空间,影响装卸效率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篷杆和主导轨,所述的主导轨在车厢两侧沿
水平向设置,篷杆的下端连接在沿主导轨滑动的滑块上,并且所述的主导轨滑动连接在车厢两侧,主导轨沿着自身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收拢状态的篷杆完全移动出车厢区域。本发明所述的伸缩车辆篷布架在实现折叠收拢和展开罩住车厢的同时,可以通过移动主导轨使得处于折叠收拢状态的篷布架完全移动出车厢,方便车厢侧板能够自由的完全打开,无需如传统的统篷布架需要将其完全从车厢拆卸下来才能使得车厢侧板能够打开,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有效的避免篷布架妨碍装卸货物,可以方便的利用叉车等工具在车厢任意
位置进行装卸货物,无需人工将货物搬动到车厢上无遮挡的区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导轨包括活动导轨和固定导轨,所述的活动导轨和固定导轨沿直线拼接,固定导轨固定在车厢两侧,活动导轨装置在连接于车厢两侧的平行于主导轨的副导轨上,活动导轨沿副导轨上滑动实现与固定导轨的对接或分离,篷杆收拢在活动导轨上随其滑动移动出车厢区域。将主导轨设置为两部分对接,在篷杆处于折叠收拢状态时仅活动导轨可滑动,而固定导轨保持位置不变,减小可活动部分的重量,方便移动,降低将处于折叠收拢状态的篷杆移动出车厢所需的劳动强度,并且使得整个伸缩车辆篷布架更加稳固紧凑,可缩短副导轨的长度,副导轨只需
覆盖活动导轨的区域即可,可方便的将副导轨安装在车厢上,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保持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对接状态的对接
锁定孔以及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分离后保持篷杆位于车厢外部的移出锁定孔,车厢上设置了与对接锁定孔、移出锁定孔配合的滑轨锁定器。利用滑轨锁定器锁定活动导轨的位置,避免活动导轨意外滑动,避免在行车过程中活动导轨出现滑动导致篷杆移动而使得篷布架无法遮蔽车厢或者是在装卸货物时篷布架意外意外滑动至车厢区域阻碍正常装卸,提高使用
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导轨装置在车厢靠车头一侧,收拢的篷杆随着活动导轨沿副导轨向车头一侧滑动至车厢外部,使得篷杆折叠收拢在车头一侧,车厢的后侧和左右两侧都可完全展开,方便货物的装卸,保障装卸效率。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篷杆上连接有开孔的锁定板,主导轨上在篷杆完全展开位置处设置了与锁定板开孔配合的展开位锁定器,并且在篷杆完全回收位置处设置了回收位锁定器。可方便的固定篷杆展开和收拢的状态,避免行车过程中篷杆意外折叠或者在装卸货物时篷杆意外展开,提高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导轨为开口朝横向的C形滑槽,可有效防止滑块脱出,提高连接稳定性,避免行车过程中出现篷布架脱出掉落的危险状况。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为沿C形滑槽滚动的滚轮,采用滚动的方式降低磨损,使得篷布架展开和折叠更加顺滑无阻滞,降低劳动强度。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篷杆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从而拉动第一个篷杆即可将全部的篷杆带动展开,提高操作便捷性。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机构为两根拉杆铰接成的X
支架,并且所述的拉杆一端铰接在篷杆上,另一端沿着篷杆上设置的滑槽滑动,结构稳固,展开、折叠方便可靠,使用寿命长。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篷杆整体为倒U形,篷布罩接在篷杆上能使得车厢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防止运输的污物泼洒或粉尘弥漫,也能在运输过程中防止货物淋雨受潮损坏,有效保护货物。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0017] 本发明所述的伸缩车辆篷布架结构简单,能够方便自由的实现展开和折叠收拢,并且在折叠收拢状态时可将篷布架完全移动出车厢,方便车厢侧板能够自由的完全打开,有效的避免篷布架妨碍装卸货物,可以方便的利用叉车等工具在车厢任意位置进行装卸货物,无需人工将货物搬动到车厢上无遮挡的区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货物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伸缩车辆篷布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篷杆回收在活动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活动导轨带动篷杆移出车厢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0022] 图5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0023] 图6为图3中的C-C剖面图;
[0024] 图7为图1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折叠回收后能移动至车厢外,不占用车厢空间,无需装卸篷布架,并且确保车厢侧板能完全打开,保障货物装卸效率。
[0027]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包括若干根篷杆1和主导轨2,所述的主导轨2在车厢两侧沿水平向设置,主导轨2的长度覆盖车厢的长度,篷杆1整体为倒U形,每根篷杆1的下端连接在沿主导轨2滑动的滑块5上,在篷杆1上装置篷布,篷杆1沿着主导轨2滑动展开或收拢,展开状态时篷布罩住整个车厢区域,使得车厢形成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使得收拢状态的篷杆1不会阻碍装卸货物,将篷杆1沿主导轨2滑动收拢在主导轨2的靠车头的一侧,然后将所述的主导轨2设置为滑动连接在车厢的状态,主导轨2可以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朝车头一侧滑动,从而可以使得处于收拢状态的篷杆1完全移动出车厢区域,进而车厢的侧板可以完全打开,有效的避免篷杆1阻碍装卸货物,提高装卸效率。
[0028] 为了方便控制伸缩车辆篷布架,在相邻篷杆1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可以采用绳索、伸缩杆等,在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为两根拉杆13铰接成的X支架,并且所述的拉杆13一端铰接在篷杆1上,另一端沿着篷杆1上设置的滑槽14滑动,位于车头位置的第一个篷杆1固接在活动导轨3的靠车头的端部,通过拉动位于车尾的最后一个篷杆1来实现展开和折叠收拢,X支架的铰接
角度发生改变的同时带动相邻的篷杆1一同移动,可方便的控制伸缩车辆篷布架的状态。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将主导轨2分为活动导轨3和固定导轨4两部分,活动导轨3和固定导轨4沿直线拼接,固定导轨4固定在车厢两侧并且靠车尾一端,活动导轨3设置在车厢两侧靠车头一端,并且在车厢两侧靠车头一端设置了平行于主导轨2的副导轨6,活动导轨3装置副导轨6上,活动导轨3沿副导轨6上滑动实现与固定导轨4的对接或分离。在活动导轨3与固定导轨4对接的状态下,将篷杆1收拢到活动导轨3上,然后再沿副导轨6移动活动导轨3,使得处于收拢状态的篷杆1随活动导轨3向车头一侧移动出车厢区域,从而有效的避免篷杆1阻碍装卸。
[0030] 为了保障使用的可靠安全性,需要避免活动导轨3意外滑动,也需要避免篷杆1意外折叠收拢或展开,在活动导轨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的至少只有两个锁定孔,一个为保持活动导轨3与固定导轨4对接状态的对接锁定孔7,另一个为当活动导轨3与固定导轨4分离后保持篷杆1位于车厢外部的移出锁定孔8,在车厢上设置了与对接锁定孔7、移出锁定孔8配合的滑轨锁定器9,当活动导轨3移动到位后,滑轨锁定器9穿入对接锁定孔7或移出锁定孔8,保持活动导轨3位置不变,提高使用可靠性;
[0031] 同时,在篷杆1上连接有开孔的锁定板10,主导轨2上在篷杆1完全展开位置处设置了与锁定板10开孔配合的展开位锁定器11,并且在篷杆1完全回收位置处设置了回收位锁定器12,在本实施例中,展开位锁定器11设置在固定导轨4位于车尾的端部,回收位锁定器12设置在活动导轨3上。在本实施中,锁定板10只设置在位于车尾的最后一个篷杆1上,拉动此篷杆1可带动其他的篷杆1联动。
[0032] 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主导轨2采用C形滑槽,并且开口朝横向,滑块5为沿C形滑槽滚动的滚轮,能有效防止滑块5从主导轨2上脱出,采用滚动的方式降低磨损,使得篷布架展开和折叠更加顺滑无阻滞。
[0033]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