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车轮定位 / 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阅读:350发布:2021-01-09

专利汇可以提供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摩托车自动 定位 夹持装置,包含有:一车台,设有固定杆;两夹臂,呈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 支点 ,其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一可使两夹臂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其设于两夹臂中。当使用时,将摩托车 车轮 置车台上,施 力 后可使夹臂相对向内压而夹住车体,夹持、释放机构在夹壁夹持固定车体后,使夹臂能作一 角 度固定,从而自动固定摩托车,再利用夹持、释放机构,可使夹臂快速轻易地脱离卡制夹持固定状态,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车。,下面是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有:一车台,设有固定杆;两夹臂,呈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支点,其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一可使两夹臂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其设于两夹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上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中的导坡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台上设有车轮定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上设有呈上、下对应的平状固定板,两夹臂设置于固定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夹臂的臂体一端枢接在固定杆两固定板所形成的间隙中,并构成活动支点,而两臂体一端枢接处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夹臂的臂体在相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一侧枢设一可作摆动的推,推块一端延伸有透出夹臂之外且可下压的手把,在两夹臂中设有数孔座,在孔座上的穿孔中套入一推杆,该推杆一端与推块可作摆动的端部相触靠,而推杆上另设有固定环及弹性件,弹性件一端抵靠孔座,另一端抵靠固定环,推杆一端在常态下朝推块可作摆动的端部作顶推的势,推杆另一端与一卡栓所延伸的尾部触接,该卡栓枢设于一卡栓轴上,卡栓利用一设于其尾部与孔座之间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一设在车台固定杆上的棘齿盘的棘齿中;在两夹臂的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棘齿盘可为一卡柱盘,该卡柱盘上设有数个立设状的卡柱,各卡柱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设一管体,管体中穿设有索,该钢索一端与可作摆动的推块连接,而推块一端延伸有透出于夹臂外且可下压的手把,推块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使手把呈向上翘起状;该钢索另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卡栓的尾部连接,卡栓的尾部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一设于车台固定杆上的卡孔盘上,该卡孔盘上设有数个卡孔,各卡孔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在两夹臂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设一管体,管体中穿设钢索,该钢索一端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该钢索另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卡栓的尾部连接,卡栓的尾部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于一设于车台固定杆上的卡孔盘上,该卡孔盘上设有数个卡孔,各卡孔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在两夹臂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说明书全文

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于较汽车体积小较不占空间,且机动性强,方便临时停车,故摩托车族的人口及摩托车的数量每年皆大幅提升。但这却也衍生许多公共停车的问题,如摩托车停车位不足、摩托车乱停......等现象(更甚者如最近的芦洲大火事件,因摩托车乱停造呈不易逃生情形)。于是政府开始注重到摩托车停车的问题,并预备实施摩托车停车收费政策。因此专属于摩托车的完善停车设备极待厂商去积极开发,再者摩托车停放在停车设备(或者是一般搬运摩托车的货车)后,由于车台会移动,因此使摩托车固定且不晃动、不倾倒极为重要。
一般摩托车停车设备的架体上皆设置有停车台,停车台上供停放摩托车,该摩托车的固定方式,并无自动定位的功能,而且必须将摩托车支架撑起来才能固定。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477312号“仓储式机车停车设备(追加一)”,其是利用软性皮带迫紧摩托车椅垫达到固定摩托车的效果;又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439719号“仓储式机车停车设备”、第291799号“机车停车设备的单臂压着装置”,其皆是利用压杆压紧摩托车椅垫达到固定的效果。再者,一般搬运摩托车的货车亦是利用压杆压制摩托车椅垫以达到固定摩托车的功用。
然而,上述夹持摩托车的方式,并无定位且需将摩托车支撑住才能固定,其非常占用空间,而且固定方式较麻烦也不实用,并非理想的产品,诚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将摩托车支架撑起来即能轻易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的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车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其包含有:一车台,设有固定杆;两夹臂,呈相对应状设于车台上,其一端具有活动支点,其内部设置夹持、释放机构;
一可使两夹臂能形成相对应向内夹持状及向外移动状的夹持、释放机构,其设于两夹臂中。
该车台上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中的导坡板;其上还设有车轮定位结构。
该固定杆上设有呈上、下对应的平状固定板,两夹臂设置于固定板上。
该两夹臂的臂体一端枢接在固定杆两固定板所形成的间隙中,并构成活动支点,而两臂体一端枢接处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
该两夹臂的臂体在相对应的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
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一侧枢设一可作摆动的推,推块一端延伸有透出夹臂之外且可下压的手把,在两夹臂中设有数孔座,在孔座上的穿孔中套入一推杆,该推杆一端与推块可作摆动的端部相触靠,而推杆上另设有固定环及弹性件,弹性件一端抵靠孔座,另一端抵靠固定环,推杆一端在常态下朝推块可作摆动的端部作顶推的势,推杆另一端与一卡栓所延伸的尾部触接,该卡栓枢设于一卡栓轴上,卡栓利用一设于其尾部与孔座之间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一设在车台固定杆上的棘齿盘的棘齿中;在两夹臂的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该棘齿盘可为一卡柱盘,该卡柱盘上设有数个立设状的卡柱,各卡柱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
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设一管体,管体中穿设有索,该钢索一端与可作摆动的推块连接,而推块一端延伸有透出于夹臂外且可下压的手把,推块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使手把呈向上翘起状;该钢索另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卡栓的尾部连接,卡栓的尾部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一设于车台固定杆上的卡孔盘上,该卡孔盘上设有数个卡孔,各卡孔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在两夹臂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该夹持、释放机构在两夹臂中设一管体,管体中穿设钢索,该钢索一端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连接,握杆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上;该钢索另一端绕设一滚轮后与卡栓的尾部连接,卡栓的尾部受一设于夹臂中的弹性件的拉持,而卡入于一设于车台固定杆上的卡孔盘上,该卡孔盘上设有数个卡孔,各卡孔间保持有间距,卡栓卡入其内;在两夹臂外部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车台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施使夹臂相对向内压夹住车体,夹持、释放机构在夹臂夹持固定车体后,使夹臂能作一度固定,从而自动固定摩托车;且再利用夹持、释放机构,可使夹臂快速轻易地脱离卡掣夹持固定状态,从而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车;该装置无须将摩托车支架撑起来,只要将摩托车的车轮伸入车台的车轮定位结构内,再旋转摩托车的龙头就能将车轮固定,且其夹臂能轻易地夹持固定住车体,亦能快速解除夹臂的夹持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车台上设置的车轮定位结构,可在旋转摩托车龙头后,即可将车轮固定,并可避免滑动。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车台与夹臂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夹臂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4系摩托车进入本实用新型车台中夹臂未动作时的状态图;图4A系图4状态时夹臂的内部状态示意图;图5系摩托车进入本实用新型车台中夹臂夹持后的状态图;图5A系图5状态时夹臂的内部状态示意图;图6A系本实用新型夹持车体时夹臂内部状态示意图一;图6B系本实用新型夹持车体时夹臂内部状态示意图二;图6C系本实用新型将手把下压时夹臂内部状态示意图一;图6D系本实用新型将手把下压时夹臂内部状态示意图二;图7系本实用新型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的立体示意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棘齿盘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A系图8中A-A剖视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一;图9A系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二;图10系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一;图10A系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二。
10车台           11车轮定位结构     12导坡板13固定杆         131固定板          20夹臂21同步齿轮       22护套             30夹持、释放机构31推块           311手把            32孔座33孔座           34推杆             341固定环342弹性件        35卡栓             351尾部352卡栓轴        36弹性件           37棘齿盘38弹性件         39卡柱盘           391卡柱40夹持、释放机构 41管体             42钢索43推块           431手把            44弹性件45滚轮           46卡栓             461尾部47弹性件         48卡孔盘           481卡孔50夹持、释放机构 51管体             52钢索
53握杆             531握把            54滚轮55卡栓             551尾部            56弹性件57卡孔盘           571卡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构造上包含有可供摩托车停放的车台10、用来定位夹持摩托车的两夹臂20、使两夹臂20可作夹持及释放动作的夹持、释放机构30,其中:车台10上设有符合摩托车轮胎外径工学且呈适当突起的车轮定位结构11,该车轮定位结构11能导引车轮并使其定位,车台10上另设有用来导引摩托车顺畅进入车台10中的导坡板12,车台10上还设有一固定杆13,固定杆13上设有呈上、下对应的水平状固定板131,以设置两夹臂20;两夹臂20呈相对应状设于车台10上,且呈L形(含一短臂及一长臂)水平设置状,两夹臂20的臂体一端枢接在固定杆13的两固定板131所形成的间隙中,以构成活动支点,两臂体一端的枢接处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21,而两臂体的相对应内侧面设有软性护套22,以避免夹伤摩托车的车身;夹持、释放机构30设于两夹臂20中,在两夹臂20中一侧枢设一可作摆动的推块31,推块31一端延伸有透出夹臂20之外且可下压的手把311,该手把311下压后可带动推块31作适当的摆动,在两夹臂20中设有数孔座32、33,该孔座32、33上所设置的穿孔中套入有一推杆34,该推杆34一端与推块31可作摆动的端部相触靠,而推杆34上还设有固定环341及弹性件342,弹性件342一端抵靠在孔座33上,另一端抵靠在固定环341上,利用弹性件342的弹力顶撑作用,使推杆34一端在常态下能朝推块31可作摆动的端部作顶推之势,以保证推杆34与推块31紧密贴靠,而推杆34另一端与一卡栓35所延伸的尾部351触接,该卡栓35枢设于一卡栓轴352上,从而形成一可摆动状态,卡栓35利用一设于其尾部351与孔座33之间的弹性件36的拉持,而能卡入一设在车台10固定杆13上的棘齿盘37棘齿中;在两夹臂20的外部另设有弹性件38,弹性件38另一端连接在车台10上,利用弹性件38的拉持作用,使两夹臂20的短臂部分常态下未夹持车体时常保与固定杆13接触之势。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摩托车的前方车轮伸入于车轮定位结构11中,此时由于夹持、释放机构30未动作(如图4A),故两夹臂20也未动作,而呈八字形外张状态。
请参阅图5所示,当旋转摩托车龙头后,车轮即能受到车轮定位结构11的限制固定;之后利用手部施力使两夹臂20以枢接端为中心相对向内压,由于两夹臂20的枢接端以同步齿轮21相啮接,故能形成同步向内压状,且两夹臂20中的卡栓35脱离原来所卡掣的棘齿位置而朝另一棘齿移动,当两夹臂20紧密触贴车体且呈相平行对应状时,卡栓35将再卡入另一棘齿中(请同时参阅图6A、图6B所示),如此两夹臂20即使受到弹性件38的拉持,仍能形成固定状态以自动定位夹持摩托车(请同时参阅图7所示)。
请参阅图6C、图6D所示,当使用者要取车时,只要轻轻将手把311下压,夹臂20中的推块31即形成摆动状以推动推杆34移动,使推杆34一端推动卡栓35的尾部351,该卡栓35即能轻易退出卡掣棘齿的状态,此时两夹臂20固定状态受到释放,两夹臂20受到弹性件38的拉持作用,而相对向外移动并回复至与固定杆13接触的原始状态,以解除夹持摩托车的状态。当手把311的下压力消失时,推杆34因杆体上弹性件342的弹性顶推作用而回复原状,亦即推块31、手把311回复原状,而卡栓35将再次卡掣入棘齿盘37的棘齿中。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棘齿盘37亦可为一卡柱盘39,该卡柱盘39上设有数个立设状的卡柱391,各卡柱391之间保持适当间距,从而能供卡栓35卡入,达到卡掣定位的功效。
请参阅图9及图9A所示,本实用新型夹持、释放机构40的另一实施例,系在两夹臂20中设一呈斜状的管体41,管体41中穿设有钢索42,该钢索42一端与可作摆动的推块43连接,而推块43一端延伸有透出夹臂20之外且可下压的手把431,推块43受一设于夹臂20中所设弹性件44的拉持,使手把431能呈向上翘起状;该钢索42另一端先绕设一滚轮45后,与卡栓46的尾部461连接,卡栓46的尾部461因受一设于夹臂20中所设弹性件47的拉持,而在常态下未夹持车体或夹持车体时,使卡栓46能卡入一设于车台10固定杆13上的卡孔盘48中,该卡孔盘48上设有数个卡孔481,各卡孔481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从而能供卡栓46卡入,而达到卡掣定位的功效。若使用者要取车时只要轻轻将手把431下压,即利用推块43的摆动而拉动钢索42,钢索42进而拉动卡栓46尾部461,使卡栓46退出卡掣卡孔481的状态,此时两夹臂20固定状态受到释放,两夹臂20受到弹性件38的拉持作用,而相对向外移动回复至与固定杆13接触的原状,以解除夹持摩托车的状态。当手把431的下压力消失时,卡栓46因钢索42拉持力的消失,而再次卡掣入卡孔盘48的卡孔481中。
请参阅图10及图10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释放机构50的再一实施例,系于两夹臂20中设一呈水平状的管体51,管体51中穿设有钢索52,该钢索52一端与一可向上摆动的握杆53连接,而握杆53一端枢接在一固定状的握把531上;该钢索52另一端先绕设一滚轮54后,与卡栓55的尾部551连接,卡栓55的尾部551因受一设于夹臂20中的弹性件56的拉持,而在常态下未夹持车体或夹持车体时,卡栓55能卡入一设于车台10固定杆13上的卡孔盘57上,该卡孔盘57上设有数个卡孔571,各卡孔571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而能供卡栓55卡入,从而达到卡掣定位的功效。若使用者要取车时,只要轻轻将握杆53往上压,即能利用握杆53直接拉动钢索52,钢索52进而拉动卡栓55尾部551,使卡栓55退出卡掣卡孔571的状态,此时两夹臂20固定状态受到释放,两夹臂20受到弹性件38的拉持作用,而相对向外移动回复至与固定杆13接触的原状,以解除夹持摩托车的状态。当握杆53往上的压力消失时,卡栓55因钢索52拉持力的消失,而再卡掣入卡孔盘57的卡孔571中。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车轮定位结构、两夹臂及夹持、释放机构,令使用者不须利用摩托车支架将摩托车撑起来,就能轻易夹持固定摩托车,且使摩托车的取车相当方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