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环槽区 / 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

一种回转射流污泥

阅读:95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回转射流污泥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射流 污泥 床,它包括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多个呈同心圆结构分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区、第二环形区、第三环形区、第四环形区、第五环形区、第六环形区、第七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在第一环形区和第二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一槽壁、在第二环形区和第三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二槽壁、在第三环形区和第四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三槽壁、在第四环形区和第五环形区之间设有第四槽壁、在第五环形区和第六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五槽壁、在第六环形区和第七环形区之间设有第六槽壁、在第七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七槽壁,在第八环形区的外周设有第八槽壁所有槽壁均同底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污 水 处理 ,结构简单。,下面是一种回转射流污泥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它包括一个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包括多个呈同心圆结构分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区(1)、第二环形区(2)、第三环形区(3)、第四环形区(4)、第五环形区(5)、第六环形区(6)、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所述第二环形区(2)的下部设有进管(61),第一环形区(1)的下部设有出水管(62),在第一环形区(1)和第二环形区(2)之间设有第一槽壁(9)、在第二环形区(2)和第三环形区(3)之间设有第二槽壁(10)、在第三环形区(3)和第四环形区(4)之间设有第三槽壁(11)、在第四环形区(4)和第五环形区(5)之间设有第四槽壁(12)、在第五环形区(5)和第六环形区(6)之间设有第五槽壁(13)、在第六环形区(6)和第七环形区(7)之间设有第六槽壁(14)、在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之间设有第七槽壁(15),在第八环形区(8)的外周设有第八槽壁(16),所述第一槽壁(9)、第二槽壁(10)、第三槽壁(11)、第四槽壁(12)、第五槽壁(13)、第六槽壁(14)、第七槽壁(15)和第八槽壁(16)均同底设置;所述第一槽壁(9)上设有内圈承载支撑(17),第八槽壁(16)上设有回转导轨(18);
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转动臂(19)和支转动臂(20),所述主转动臂(19)和支转动臂(20)组合在一起呈“米”字型,所述主转动臂(19)包括横梁(21)和纵梁(22),在所述横梁(21)和纵梁(22)的交汇部设有带有集电环的旋转电机(23)、所述横梁(21)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左、右转动电机(24、25),并且在横梁(21)两端对称设有左、右两个外圈滚轮(26、27),所述左、右两个外圈滚轮(26、27)与回转导轨(18)相配合设置,在横梁(21)和纵梁(22)交叉处设有控制柜(28),所述横梁(21)和纵梁(22)交叉处均匀分布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29、291、30、301),所述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29、291、30、301)位于第一槽壁(9)的上方并与内圈承载支撑(17)相对应设置;所述主转动臂(19)上与第二环形区(2)相对应设有搅拌机(31),所述主转动臂(19)上设有左、右两个罗茨机(32、33);
所述第二环形区(2)和第三环形区(3)通过第一虹吸管(34)连通,第三环形区(3)和第四环形区(4)通过第二虹吸管(35)连通,第四环形区(4)和第五环形区(5)通过第三虹吸管(36)连通,第五环形区(5)和第六环形区(6)通过第四虹吸管(37)连通,第六环形区(6)和第七环形区(7)通过第五虹吸管(38)连通,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通过第六虹吸管(39)连通,第八环形区(8)和第一环形区(1)通过第七虹吸管(40)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管(34)的取水端位于第二环形区(2)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3)中,第二虹吸管(35)的取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3)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4)中,第三虹吸管(36)的取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4)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5)中,第四虹吸管(37)的取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5)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6)中,第五虹吸管(38)的取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6)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7)中,第六虹吸管(39)的取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7)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8)中,第七虹吸管(40)的取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8)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一环形区(1)中;
第四环形区(4)中设有第一曝气管(43)、第五环形区(5)中设有第二曝气管(44)、第六环形区(6)中设有第三曝气管(45),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第四曝气管(46),所述第一曝气管(43)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坐标系的第二象限、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中占第四环形区(4)的3/4扇环,所述第二曝气管(44)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中占第五环形区(5)的3/4扇环,所述第三曝气管(45)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中占第六环形区(6)的3/4扇环,所述第四曝气管(46)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第二象限和第一象限中占第七环形区(7)的3/4扇环,所述第一曝气管(43)所述第二曝气管(44)、所述第三曝气管(45)、所述第四曝气管(46)分别通过软管(58)与左、右两个罗茨风机(32、33)相连;所述第一曝气管(43)、第二曝气管(44)、第三曝气管(45)和第四曝气管(46)上均设有曝气头(59),在所述第三环形区(3)中设有水循环真空(41),所述第三环形区(3)、第四环形区(4)和第八环形区(8)中均设有污泥回流泵(42),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内回流泵(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射流污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动臂上设有贮水罐(48)和连通罐(49),所述贮水罐(48)通过水管(57)和设置在水管(57)上的(571)分别与第一虹吸管(34)、第二虹吸管(35)、第三虹吸管(36)、第四虹吸管(37)、第五虹吸管(38)、第六虹吸管(39)、第七虹吸管(4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射流污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罐(48)中设有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射流污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区(2)中设有第一滗水器(50),所述第一滗水器(50)与第一虹吸管(34)的取水端相连,第三环形区(3)中设有第二滗水器(51),所述第二滗水器(51)与第二虹吸管(35)的取水端相连,第四环形区(4)中设有第三滗水器(52),所述第三滗水器(52)与第三虹吸管(36)的取水端相连,第五环形区(5)中设有第四滗水器(53),所述第四滗水器(53)与第四虹吸管(37)的取水端相连,第六环形区(6)中设有第五滗水器(54),所述第五滗水器(54)与第五虹吸管(38)的取水端相连,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第六滗水器(55),所述第六滗水器(55)与第六虹吸管(39)的取水端相连,第八环形区(8)中设有第七滗水器(56),所述第七滗水器(56)与第七虹吸管(40)的取水端相连。

说明书全文

一种回转射流污泥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处理工艺用的污泥床,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率水处理工艺用的回转射流污泥床。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是生化工艺,就是通过培养厌、好氧或兼性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不同微生物类型和种群分解污染物质的成份或能不同,为了能够净化不同类型的污废水,需要设计不同工艺来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或者将它们组合应用,同时还要设法提高微生物的密度,因为密度越高,则处理效率就越高,而高效率处理工艺将带来降低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效果。
[0003] 早期生化处理常采用好氧工艺或者厌氧工艺,只能分解可好氧或者可厌氧生化的污染物质,因为当时对处理污水排放的要求不高。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对污水处理排放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好氧、厌氧和缺氧开始组合应用,人们还研究了很多不同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性质的污水处理。现在,当人们使用不同生化工艺组合处理污水也不能达标,还要将物化工艺也组合起来应用,因此絮凝沉淀和吸附等工艺也逐步在污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起来。目前主流的工艺有AO、A2O、SBR、UASB、BAF等。AO工艺就是厌氧与好氧工艺的组合;A2O工艺就是厌氧、缺氧和好氧工艺的组合;SBR有多种具体形式,但也是厌氧、缺氧和好氧工艺组合;其优点是间歇式进水、曝气、沉淀和出水来提高污泥浓度(即生物密度),从而提高了效率;UASB则是一种厌氧工艺,后续往往配合好氧工艺使用,但UASB通过上向流形成高密度污泥床,从而提高了厌氧的效率;BAF则一是种生物膜工艺,通过填料污泥的吸附提高生物密度。然而,这些工艺在实现组合生化和高密度生物的同时,各自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AO、A2O甚至最近出现的倒置A2O和A2O2等,它们均采用推流和回流技术,虽然他们体现了组合的优点,但不能达到较高的污泥浓度,且高回流比需要更高动力费用,因此效率不高;SBR工艺污泥浓度比较高,但它的好氧、厌氧和缺氧分隔不明显,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干扰而影响效率,且间隙式操作需要频繁操作,造成设备故障率较高,不便于管理;UASB则存在没有实现厌氧与好氧组合以及配水难以均匀和泥水气(沼气)分离效果不好等缺点;BAF则存在空气分配不均、容易堵塞和需要频繁进行污泥冲洗操作等问题。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为了改进目前主流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各种工艺的优势组合,同时利用一些更巧妙的技术手段克服它们的缺点,创造一种更有效率和具有更普遍适用性的新工艺,它不但能有效的处理污水,而且由于相邻环形区共用隔墙或壁,结构紧凑,从而节约材料、降低运行成本。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设计方案:
[0006] 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它包括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多个呈同心圆结构分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区、第二环形区、第三环形区、第四环形区、第五环形区、第六环形区、第七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所述第二环形区的下部设有进水管,第一环形区的下部设有出水管,在第一环形区和第二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一槽壁、在第二环形区和第三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二槽壁、在第三环形区和第四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三槽壁、在第四环形区和第五环形区之间设有第四槽壁、在第五环形区和第六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五槽壁、在第六环形区和第七环形区之间设有第六槽壁、在第七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之间设有第七槽壁,在第八环形区的外周设有第八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第三槽壁、第四槽壁、第五槽壁、第六槽壁、第七槽壁和第八槽壁均同底设置;所述第一槽壁上设有内圈承载支撑,第八槽壁上设有回转导轨
[0007] 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转动臂和支转动臂,所述主转动臂和支转动臂组合在一起呈“米”字型,所述主转动臂包括横梁和纵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的交汇部设有带有集电环的旋转电机、所述横梁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左、右转动电机,并且在横梁两端对称设有左、右两个外圈滚轮,所述左、右两个外圈滚轮与回转导轨相配合设置,在横梁和纵梁交叉处设有控制柜,所述横梁和纵梁交叉处均匀分布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所述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位于第一槽壁的上方并与内圈承载支撑相对应设置;所述主转动臂上与第二环形区相对应设有搅拌机,所述主转动臂上设有左、右两个罗茨机;根据具体的工艺需求在其他环形区也可以相对应设置搅拌机,曝气机和吸刮泥等工艺设备,随着转动机构均匀的速度旋转,实现均匀地布水、曝气、搅拌与吸刮泥等,因为匀速的旋转使它们在每个位置停留的时间是均等的。比如进水,它会均等地进入到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出水也是从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均等地输出;曝气也是使环形槽各个位置得到均等的空气量;搅拌、投药、吸刮泥等也都是均匀的。
[0008] 所述第二环形区和第三环形区通过第一虹吸管连通,第三环形区和第四环形区通过第二虹吸管连通,第四环形区和第五环形区通过第三虹吸管连通,第五环形区和第六环形区通过第四虹吸管连通,第六环形区和第七环形区通过第五虹吸管连通,第七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通过第六虹吸管连通,第八环形区和第一环形区通过第七虹吸管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二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中,第二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中,第三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中,第四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中,第五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中,第六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中,第七虹吸管的取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一环形区中;
[0009] 第四环形区中设有第一曝气管、第五环形区中设有第二曝气管、第六环形区中设有第三曝气管,第七环形区中设有第四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分布在以横梁和纵梁为直坐标系的第二象限、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中占第四环形区的3/4扇环,所述第二曝气管分布在以横梁和纵梁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中占第五环形区的3/4扇环,所述第三曝气管分布在以横梁和纵梁为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中占第六环形区的3/4扇环,所述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三曝气管、所述第四曝气管分别通过软管与左、右两个罗茨风机相连;所述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第三曝气管和第四曝气管上均设有曝气头,在所述第三环形区中设有水循环真空,所述第三环形区、第四环形区和第八环形区中均设有污泥回流泵,第七环形区中设有内回流泵。
[0010] 所述主转动臂上设有贮水罐和连通罐,所述贮水罐通过水管和设置在水管上的阀分别与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第三虹吸管第四虹吸管第五虹吸管第六虹吸管第七虹吸管相连通。
[0011] 所述贮水罐中设有液位计。
[0012] 所述第二环形区中设有第一滗水器,所述第一滗水器与第一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三环形区中设有第二滗水器,所述第二滗水器与第二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四环形区中设有第三滗水器,所述第三滗水器与第三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五环形区中设有第四滗水器,所述第四滗水器与第四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六环形区中设有第五滗水器,所述第五滗水器与第五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七环形区中设有第六滗水器,所述第六滗水器与第六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第八环形区中设有第七滗水器,所述第七滗水器与第七虹吸管的取水端相连,根据具体需要,转动机构上可以设置刮泥板,而且在各个环形区的下部设有放空管,以便于进行污泥及污水的放空。
[0013] 本实用新型回转射流污泥床的水处理过程为:
[0014] 为满足需要处理的水质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选取第一环形区为清水池、第二环形区为污泥浓缩池、第三环形区为厌氧生化池、第四环形区为第一好氧生化池、第五环形区为缺氧生化池、第六环形区为第二好氧生化池、第七环形区为第三好氧生化池,第八环形区为高密度沉淀池
[0015] 随着转动机构均匀的速度旋转,实现均匀地布水、曝气、搅拌与吸刮泥等,因为匀速的旋转使它们在每个位置停留的时间是均等的。比如进水,它会均等地进入到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出水也是从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均等地输出;曝气也是使环形槽各个位置得到均等的空气量,搅拌、投药、吸刮泥等也都是均匀的,污水由进水管进入污泥浓缩池的上部,该区为进水区,再通过污泥浓缩池至厌氧生化池之间的虹吸管进入厌氧生化池,然后再通过厌氧生化池至缺氧生化池之间的虹吸管进入缺氧生化池,再通过缺氧生化池至第二好氧生化池之间的虹吸管进入第二好氧生化池,再通过第二好氧生化池至高密度沉淀池之间的虹吸管进入高密度沉淀池、再通过高密度沉淀池至清水池之间的虹吸管进入清水池、通过出水管出水,通过污泥流管回流污泥至污泥浓缩池的上部,分别通过厌氧生化池放空管,缺氧生化池放空管、第二好氧生化池放空管,高密度沉淀池放空管进行污泥及污水的放空。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具有如下优点:
[0017]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同心圆结构,从中心进水,然后一级一级地通过多个同心圆最后从最外圈出水,每年环形区域设计为一个生化段或物化功能段,甚至可以在设计时不确定是什么功能段,可以运行时通过调试来改变各段功能。比如,可以是利于除氮污染的缺氧、厌氧、好氧和沉淀段,也可以是加上前置物化功能的絮凝沉淀、缺氧、好氧、二次沉淀段,也可以是利于除磷的缺氧、厌氧、好氧和絮凝沉淀段,也可以利于处理难降解工艺废水的絮凝沉淀、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和沉淀段等。从厌氧段转换为好氧段,只要增加曝气甚至是原本就连接的曝气管,只要在运行是打开空气阀门就行了,要从生化段转换成物化的絮凝沉淀段,则只要不曝气而投加絮凝剂,就实现高效率的高密度沉淀工艺,还可以把污水初沉、污泥浓缩等作为一个段组合进来。这样的工艺几乎什么样的污水都能处理,甚至包含了泥处理。
[0018] 2.本实用新型比独立设计多个池或设备节约土建和材料,因为它们前后段共用隔墙或壁(减少一垛墙或壁),且除最外圈的墙或壁外承受较大水压以外,中间的墙或壁只承受较小的水压差,结构受力小,节约材料。
[0019] 3.本实用新型在同心圆结构上部安装一个转动机构,各级间连通管及搅拌、曝气和吸刮泥等工艺设备均安装在这个平台上,随着平台以均匀的速度旋转,实现均匀地布水、曝气、回流、出水、搅拌与吸刮泥等,因为匀速的旋转使它们在每个位置停留的时间是均等的。比如进水,它会均等地进入到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出水也是从环形槽的各个位置均等地输出;曝气也是使环形槽各个位置得到均等的空气量;搅拌、投药、吸刮泥等也都是均匀的。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各个虹吸管从上一段表面取水,且安装有滗水器,然后射流送入到下一段底部。这样,上一段的污泥就很少进入下一段,每一段污泥不易流失,则污泥浓度就会不段提高,且避免不同性质段之间不同生物种群相互干扰;射流送入下一段底部时,因底部泥泥浓度总是相对较高的,水和泥之间能快速均匀地混合起来,泥中有生物,水中有生物养份(即污染物质),则更多污染物质得到更快分解,同时又助长更多生物;对好氧段而言,通连管取水后在送入下一段时,从连接管上加入空气,则空气先和水均匀混合,然后在射流时气和泥水均匀混合,形成最佳的好氧生化条件;对于絮凝沉淀段,则在连接管上加入絮凝剂,则通过射流实现絮凝剂与泥水均匀混合,形成最佳的絮凝条件;对于污泥浓缩段,则也是在连接管上加上脱水剂,使脱水剂通过射流与泥水均匀混合。另外,射流时会使污泥层膨胀起来,只要把滗水点与射流点交错开来布置,污泥膨胀后会有一个静置的时间,污泥又会在重力下沉降,底部浓度又会不断提高;加上前述污泥流失少的特点,各段的污泥平均浓度高,静置沉降都属于高密度的(拥挤沉降)静置沉降,这也是最佳的沉降方式,高效率的沉降反过来又形成高密度污泥,对生化段而言就是高密度生物,对物化段而言就是高效率分离或者浓缩。
[0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同心圆结构达成了AO、A2O、A2O2等不同生化段组合应用的优点,而且还可以把物化段也组合进来,组合方式也更灵活,却克服了它们推流方式造成的污泥浓度低和回流比大的缺点;旋转平台不但实现了泥、水、气和药剂等的均匀配置,且实现了类似SBR间隙式工艺的静置沉降等优点,而回转滗水又克服了生物种群干扰的缺点,均匀连续的平台旋转又取代频繁开闭阀门等,克服了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的缺点;旋转射流后的高密度污泥沉降实现了UASB上向流的高浓度污泥优点,但旋转布水又克服了UASB水不均匀的缺点,旋转静置滗水又克服了UASB泥水气三相分离效果差的缺点;高密度污泥实际上取代了BAF工艺的填料,不再用填料吸附污泥,而是相当于用污泥吸附污泥,获得了BAF的高效率生物分解优点,而又不再需要污泥清洗操作,也不再有堵塞和空气分配不均等问题。附图说明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槽的平面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槽的剖视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平面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剖视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虹吸系统的平面图。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虹吸系统的剖视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系统的平面图。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回转射流污泥床,它包括一个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多个呈同心圆结构分布的环形槽,该环形槽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区1、第二环形区2、第三环形区3、第四环形区4、第五环形区5、第六环形区6、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所述第二环形区2的下部设有进水管61,第一环形区1的下部设有出水管62,在第一环形区1和第二环形区2之间设有第一槽壁9、在第二环形区2和第三环形区3之间设有第二槽壁10、在第三环形区3和第四环形区4之间设有第三槽壁11、在第四环形区4和第五环形区5之间设有第四槽壁12、在第五环形区5和第六环形区6之间设有第五槽壁13、在第六环形区6和第七环形区7之间设有第六槽壁14、在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之间设有第七槽壁15,在第八环形区8的外周设有第八槽壁16,所述第一槽壁9、第二槽壁10、第三槽壁11、第四槽壁12、第五槽壁13、第六槽壁14、第七槽壁15和第八槽壁16均同底设置;所述第一槽壁9上设有内圈承载支撑17,第八槽壁16上设有回转导轨18;
[0032] 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转动臂19和支转动臂20,所述主转动臂19和支转动臂20组合在一起呈“米”字型,所述主转动臂19包括横梁21和纵梁22,在所述横梁21和纵梁22的交汇部设有带有集电环的旋转电机23、所述横梁21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左、右转动电机24、25,并且在横梁21两端对称设有左、右两个外圈滚轮26、27,所述左、右两个外圈滚轮26、27与回转导轨18相配合设置,在横梁21和纵梁22交叉处设有控制柜28,所述横梁21和纵梁22交叉处均匀分布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29、291、30、301,所述前、后、左、右四个内圈滚轮29、291、30、301位于第一槽壁9的上方并与内圈承载支撑17相对应设置;所述主转动臂19上与第二环形区2相对应设有搅拌机31,所述主转动臂19上设有左、右两个罗茨风机32、33;
[0033] 所述第二环形区2和第三环形区3通过第一虹吸管34连通,第三环形区3和第四环形区4通过第二虹吸管35连通,第四环形区4和第五环形区5通过第三虹吸管36连通,第五环形区5和第六环形区6通过第四虹吸管37连通,第六环形区6和第七环形区7通过第五虹吸管38连通,第七环形区7和第八环形区8通过第六虹吸管39连通,第八环形区8和第一环形区1通过第七虹吸管40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管34的取水端位于第二环形区2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3中,第二虹吸管35的取水端位于第三环形区3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4中,第三虹吸管36的取水端位于第四环形区4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5中,第四虹吸管37的取水端位于第五环形区5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6中,第五虹吸管38的取水端位于第六环形区6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7中,第六虹吸管39的取水端位于第七环形区7中、其出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8中,第七虹吸管40的取水端位于第八环形区8中、其出水端位于第一环形区1中;主转动臂上设有贮水罐48和连通罐49,贮水罐48中设有液位计,所述贮水罐48通过水管57和设置在水管57上的阀571分别与第一虹吸管34、第二虹吸管35第三虹吸管36第四虹吸管37第五虹吸管38第六虹吸管39第七虹吸管40相连通,便于通过各个虹吸管加药或加絮凝剂,满足不同水质的处理需求;为了便于水位的调节,所述第二环形区2中设有第一滗水器50,所述第一滗水器50与第一虹吸管34的取水端相连,第三环形区3中设有第二滗水器51,所述第二滗水器51与第二虹吸管35的取水端相连,第四环形区4中设有第三滗水器52,所述第三滗水器52与第三虹吸管36的取水端相连,第五环形区5中设有第四滗水器53,所述第四滗水器53与第四虹吸管37的取水端相连,第六环形区6中设有第五滗水器
54,所述第五滗水器54与第五虹吸管38的取水端相连,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第六滗水器55,所述第六滗水器55与第六虹吸管39的取水端相连,第八环形区8中设有第七滗水器56,所述第七滗水器56与第七虹吸管40的取水端相连,第四环形区4中设有第一曝气管43、第五环形区5中设有第二曝气管44、第六环形区6中设有第三曝气管45,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第四曝气管46,所述第一曝气管43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中占第四环形区4的3/4扇环,所述第二曝气管44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中占第五环形区5的3/4扇环,所述第三曝气管45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中占第六环形区
6的3/4扇环,所述第四曝气管46分布在以横梁21和纵梁22为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第二象限和第一象限中占第七环形区7的3/4扇环,所述第一曝气管43所述第二曝气管44、所述第三曝气管45、所述第四曝气管46分别通过软管58与左、右两个罗茨风机32、33相连;所述第一曝气管43、第二曝气管44、第三曝气管45和第四曝气管46上均设有曝气头59,在所述第三环形区3中设有水循环真空泵41,所述第三环形区3、第四环形区4和第八环形区8中均设有污泥回流泵42,第七环形区7中设有内回流泵47。
[0034] 下面给出一种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效果:
[0035] 处理水量为1000m3/d,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上述工艺进行比较分析,表1为:原水水质指标,表2为经上本实施例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0036] 表1  原水水质指标(单位:mg/L)
[0037]
[0038] 表2  经本实施例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单位:mg/L)
[0039]
[0040] 由表1和表2工程出水检测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回转射流污泥床及采用的水处理工艺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成本低、除磷脱氮处理效果好、运行灵活等优点。
[0041] 对废水中的CODcr 、BOD5 、SS 、NH3-N和总磷等重污染物质具有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出水水质达到并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0042]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