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扭振减振器 / 扭振减振器

扭振减振器

阅读:509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扭振减振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出了一种包括基本 质量 、第二质量、和阻尼单元的扭振 减振器 。所述基本质量限定了一个环形室,且所述环形室被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二质量被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所述阻尼单元以一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第二质量相互连接到一起。所述阻尼单元包括多个弹性元件、一对端部 导轨 、和配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之间的摩擦元件。,下面是扭振减振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扭振减振器,其包括:
基本质量,其能够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以便绕着所述发动机曲轴 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基本质量限定了一个大致呈环形的室,所述环 形室被分隔成至少两个部分;
第二质量,其相对地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可以连 接离合器
阻尼单元,用于以一种转动的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第二 质量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包括:
串联形式配置的多个弹性元件,一个接一个地被被安装在所述 环形室的被分隔开的部分之中;
一对端部导轨,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环形室的被分隔开的部分 中,并支撑着所述多个弹性元件中的端部弹性元件的靠外端;和
楔形摩擦元件,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元件之间,所述楔 形摩擦元件包括由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弹性地支撑着的内楔和外楔, 使得所述内楔和外楔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楔配有一 个第一倾斜接触面,所述外楔配有一个第二倾斜接触面,且所述内楔 和外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接触,使得当所述相邻的 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而所述内楔被迫向内运 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支撑着所述外楔 的所述弹性元件的平均工作半径大于支撑着所述内楔的弹性元件的平 均工作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 一种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弹簧座 孔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一个侧面上,且第一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 内楔的另一个侧面上,其中第二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一 个侧面上,且第二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另一侧面上,且其 中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接触,使得当所述 相邻的螺旋弹簧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所述内楔被迫向 内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弹 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 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弹 簧座孔的所述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 螺旋弹簧的靠外端部接触到所述底面,而所述螺旋弹簧的靠内端部不 接触所述底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座 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和所 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弹 簧座孔的所述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 螺旋弹簧的靠外端部接触所述底面,而所述螺旋弹簧的靠内端部不接 触所述底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所 述环形室的圆周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楔和所述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表 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大 致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圆周方向的一个方向,被形成于所述外楔和所 述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室被形 成于所述基本质量上的凸起分隔成至少两部分,且油通道被形成在所 述凸起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元件 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构造成能够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 外楔接触到所述环形室的靠外表面,且所述内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向 向内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内楔接触所述环形室的靠内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衬套被 配置在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室至少 部分地填充有润滑油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还包括一个驱动盘,所述驱 动盘与所述第二质量相连接,并被配置成当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 质量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压缩 翅片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盘的外圆周上,当所述第二质量相对于所述基 本质量作相对转动时所述压缩翅片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18.一种扭振减振器,其包括:
基本质量,其能够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以便绕着所述发动机曲轴 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基本质量限定了一个大致成环形的室,所述环 形室被分隔成至少两部分;
第二质量,其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能够与一 个离合器相连;和
阻尼单元,用于以一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 二质量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包括:
多个弹性元件,它们以串连方式配置,并且一个接一个地被安装 在所述环形室的被分隔出的部分中;
一对端部导轨,它们被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环形室的被分隔出的 部分之中,并支撑着所述多个弹性元件中的所述端部弹性元件的靠外 端;
楔形摩擦元件,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元件之间,所述楔 形摩擦元件包括由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弹性地支撑着的内楔和外楔, 使得所述内楔和外楔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和
集中质量摩擦元件,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之间, 并在其中央部分配有一个集中质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质量 具有一种三角形的截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 是一种螺旋弹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弹簧 座孔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一个侧面上,第二螺旋弹簧座 孔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另一个侧面上,所述相邻的螺旋 弹簧中的一个被插入到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中,而所述相邻的螺旋 弹簧的另一个被插入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 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 面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 弹簧座孔的一个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 述底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 所述环形室的圆周方向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靠外的表面 上。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 大致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圆周方向的方向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 元件的靠外表面上。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楔配有 第一倾斜接触面,所述外楔配有第二倾斜接触面,所述内楔和外楔通 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接触,使得当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 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所述内楔被迫向内运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 是一种螺旋弹簧。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弹簧 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一个侧面上,且第一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 述内楔的另一个侧面上,其中第二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 一个侧面上,且第二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另一侧面上,且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接触,使得当所述相 邻的螺旋弹簧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而所述内楔被迫向内 运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 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 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 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 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 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楔和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表 面上。
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沟槽沿着 大致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的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楔和内楔 的至少一个靠外表面上。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室被 形成于所述基本质量上的一个凸起分隔成至少两个部分,且一个油通 道被形成在所述凸起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3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元 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 外楔接触到所述环形室的靠外的表面,而所述内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 向向内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内楔接触到所述环形室的靠内表面。
3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衬套 被配置在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间。
3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室至 少部分地填充有润滑油。
3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还包括一个驱动盘,所述 驱动盘与所述第二质量相连接,并被配置成当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 二质量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压缩 翅片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盘的外圆周上,当所述第二质量相对于所述基 本质量作相对转动时,所述压缩翅片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39.一种扭振减振器,其包括:
基本质量,其能够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以便绕着所述发动机曲轴 的转动轴转动,所述基本质量限定了一个大致呈环形的室,所述环形 室被划分成至少两部分;
第二质量,其相对可转动地被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能够与 一个离合器相连;和
阻尼单元,其用于以一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第二 质量相互连接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包括许多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被配置 在所述弹性元件之间的摩擦元件,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不同的平均工 作半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扭振减振器(即,双质量飞轮)。

背景技术

双质量飞轮(以下被称为飞轮)通常被用于抑止在发动机输出轴 和传动系(transmission)输入轴之间的动传递期间所产生的扭振。
先前的飞轮包括第一质量、第二质量、以及配置于第一和第二质 量之间的阻尼单元。所述第一质量被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二质量通过离合器机构被连接到所述传动系的输入轴上。
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通过阻尼单元被相互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和 第二质量相互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通常,所述发动机驱动车轮,但所 述发动机可以由车辆的惯性力来驱动。因此,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必 须被设计成能沿两个方向相对地转动。
发动机扭矩足够高且所述汽车通过一种特定的齿数比被驱动 时,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之间的相对转动达到了其极限。另外,当所 述发动机扭矩不规则地变化时,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会与一个元件相 撞,以限制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的相对转动。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所述飞轮被设计成具有高平的阻尼特性。
在先前的飞轮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 扭矩的大小不能被调节。另外,即使当所述第一和第二质量之间发生 相对转动时,所述飞轮的阻尼效果几乎是恒定的。
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只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的 背景技术的理解,并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确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说,此 信息形成了已经为所述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先前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旋转速度和基本质量相对于 第二质量的相对转动来实现可变的阻尼特性的扭振减振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扭振减振器包括基本质量、 第二质量、和阻尼单元。所述基本质量能够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以 便绕着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轴线转动,且其限定了一个了大致呈环 形的室,所述室被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二质量被相对地可转动地 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可与一个离合器相连接。所述阻尼单元以 一种转动地弹性方式与所述基本质量的和第二质量相连接。所述阻尼 单元包括多个弹性元件、一对端部导轨、和一个楔形的摩擦元件。所 述弹性元件被以串连方式配置,一个接一个地被安装在所述环形室的 被分隔出的部分中。所述端部导轨被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环形室的被 分隔出的部分中,并支撑着多个弹性元件中的端部弹性元件的外端。 所述楔形摩擦元件被可滑动地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元件之间,且其包括 由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支撑的一个内楔和一个外楔,使得所述外楔和 内楔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内楔配有一个第一倾斜接触面,所述外楔配有一个第 二倾斜接触面,所述内楔和外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 接触,使得当相邻的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而所 述内楔被迫向内运动。
优选地支撑所述外楔的所述弹性元件的平均工作半径大于支撑所 述内楔的弹性元件的平均工作半径。
所述弹性元件还优选地是螺旋弹簧
还优选地,一个第一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一个面上 且一个第一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另一个面上,一个第二螺 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一个面上且一个第二倾斜接触面被形 成在所述外楔的另一面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接触,使 得当相邻的螺旋弹簧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且所述内楔被 迫向内运动。
还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 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 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靠外端部接触所述底面, 且所述螺旋弹簧的靠内端部不接触所述底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 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还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 螺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靠外端部接触所述底面, 且所述螺旋弹簧的靠内端部不接触所述底面。
优选地,一个沟槽沿着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楔 和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表面上。
还优选地,一个沟槽沿着大体上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的 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楔和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室被一个形成在所述基本质量上的凸起分隔成 至少两部分,且一个油路被形成在所述凸起的至少一侧上。
优选地,当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 向朝外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外楔接触所述环形室的一个靠外表面,且 所述内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内楔接触所述 环形室的内表面,。
优选地,至少一个衬套被配置在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 间。
优选地,所述环形室至少部分地被充满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扭振减振器还包括一个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与所述 第二质量相连接,并被配置成当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间发 生相对转动时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优选地,至少两个压缩翅片(fin)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盘的靠外周围 上,当所述第二质量相对于所述基本质量作相对转动时,所述压缩翅 片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振减振器包括基本质量、第 二质量、和阻尼单元。所述基本质量能够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以便绕 着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轴线转动,且其限定了一个大致呈环形的室, 所述环形室被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二质量被相对地可转动地连 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能够与一个离合器连接。所述阻尼单元以一 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第二质量相互连接到一起。所 述阻尼单元包括多个弹性元件,一对端部导轨,和一种楔形摩擦元件, 以及一种集中质量摩擦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被串联地配置,并一个接 一个地被安装在所述环形室的被分隔出的部分中。所述端部导轨被可 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环形室的被分隔出的部分中,并支撑所述所述多个 弹性元件中的所述端部弹性元件的外端部。所述楔形摩擦元件被可滑 动地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元件之间,且其包括被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弹 性地支撑着的内楔和外楔,使得所述内楔和外楔能够沿着相反的方向 运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被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 之间,并配有一个处于其中央部分的集中质量。
优选地,所述集中质量具有三角形的截面。
还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是一种螺旋弹簧。
还优选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 一个面上,第二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另一 个面上,且相邻的螺旋弹簧中的一个被插入到所述第一螺旋座孔中, 而所述相邻的螺旋弹簧中的另一个被插入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 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 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 旋弹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和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一个沟槽沿着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被形成在所述集 中质量摩擦元件的靠外表面上。
优选地,一个沟槽沿着大致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的方向, 被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的靠外表面上。
也优选地,所述内楔配有一个第一倾斜接触面,所述外楔配有一 个第二倾斜接触面,且所述内楔和外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接触 面相互接触,使得当所述相邻的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 外运动,所述内楔被迫向内运动。
还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是一种螺旋弹簧。
更优选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一个面上,第 一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内楔的另一个面上,第二螺旋弹簧座孔可 被形成在所述外楔的一个面上,且第二倾斜接触面被形成在所述外楔 的另一个面上,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相互接触, 使得当所述相邻的螺旋弹簧被压缩时,所述外楔被迫向外运动而所述 内楔被迫向内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 旋弹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座孔的底面是倾斜的,使得当所述螺 旋弹性不被压缩时,所述底面与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一个沟槽沿着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外 楔和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的表面上。
优选地,一种沟槽沿着大致垂至于所述环形室的周围方向的方向, 被形成在所述外楔和内楔的至少一个靠外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室被形成于所述基本质量上的一个凸起分隔成 至少两个部分,且一个油路被形成在所述凸起的至少一个面上。
优选地,当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外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 向向外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外楔接触到所述环形室的靠外表面,而所 述内楔构造成能够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内楔接触到所述 环形室的靠内表面。
优选地,至少一个衬套被配置在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 间。
优选地,所述环形室至少部分地被充满了润滑油。
优选地,所述扭振减振器还包括一个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连接着 所述第二质量,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之间发生 相对转动时压缩所述阻尼单元。
还优选地,至少两个压缩翅片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盘的靠外周围上, 当所述第二质量相对于所述基本质量作相对转动时,所述压缩翅片压 缩所述阻尼单元。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振减振器包括基本质量、第 二质量、和阻尼单元。所述基本质量能够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以便绕 着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轴线转动,且其限定了一个大致呈环形的室, 所述环形室被分隔成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二质量被相对地可转动地连 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可以与一个离合器相连。所述阻尼单元以一 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所述基本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相互连接在一起。 所述阻尼单元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之间 的摩擦元件,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不同的平均工作半径。
附图说明
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所述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 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与所述说明书一起,起着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的 作用,这里: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内部结 构;
图3和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一 个驱动盘;
图5至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楔 形摩擦元件;
图8至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集 中质量摩擦元件;
图11至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的 端部导轨;
图14显示了图2中的所述扭振减振器的阻尼单元的工作中心和平 均工作半径;和
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2中所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扭振 减振器10被配置在发动机(没有示出)和传动系(没有示出)之间, 并起着衰减在动力传动过程中产生的扭振的作用。
取代处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传动系之间,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优选 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10能够被用于任何动力传动部分之间。
基本质量11能够与发动机曲轴1相连接,以便绕着所述发动机曲 轴1的转动轴线“X”转动。
第二质量13被相对地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本质量上,并被配置 成能够与离合器3相连接。
一个轴套15通过铆钉(或螺栓)17被连接到基本质量11上,第 二质量13通过衬套(或轴承)19a和19b被可转动地连接到轴套15上, 使得所述第二质量13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基本质量11上。
优选地采用两个衬套19a和19b,以便分散扭转应力来防止衬套 19a和19b的变形
参考图1和2,基本质量11具有一种圆盘的形状。
一个垂直延伸的部分21被配置在基本质量11的一个端部,盖子 23被接合到垂直延伸部分21上,使得环形室25被形成在所述基本质 量11的所述端部中。
所述环形室25被一个形成在基本质量11上的第一凸起27和形成 在盖子23上的第二凸起29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如图2中所显示,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室25被划分成两部分,但它可以被划分成多于 两部分。
所述环形室25至少部分地被充满润滑油。
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部分27和29被形成在所述所述环形室25 的靠近径向中央部分,使得所述润滑油的油通道127和129被形成在 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的两侧。因此,润滑油能够通过润滑油 油路127和129在所述环形室25的被分隔出的部分之间运动。
一个环形齿轮31被形成在所述基本质量11的靠外的周围上。所 述环形齿轮31用于连接一个启动电动机(没有示出)。
阻尼单元33被配置于所述环形室25的每个被划分出的部分中。
阻尼单元33以一种转动地弹性方式,将基本质量11的第二质量 13相互连接起来。
阻尼单元33弹性支撑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中至少一个。如果 形成在基本质量11上的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由阻尼单元33弹性 支撑的话,则在基本质量和第二质量11和13之间可以传递旋转力。
以下,所述环形室25的被分隔出的部分被称为环形部分室25。
如图2中所显示,阻尼单元33包括螺旋弹簧35、37、39、和41; 楔形摩擦元件43;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和47;和一对端部导轨49和 51。
所述摩擦元件43、45、和47对于阻尼单元33的阻尼特性具有直 接的影响,因此它们可以被称作滞后元件。
所述端部导轨49和51的靠外的表面由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 来支撑。
所述螺旋弹簧35、37、39、和41被串联配置,一个接一个地被 安装在所述环形室25之中。
所述端部导轨49和51被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室25之中,且 所述端部导轨49和51支撑着所述螺旋弹簧35、37、39、和41中的端 部螺旋弹簧35和41的靠外端部。
如图2中所显示,优选地,所述楔形摩擦元件43和所述集中质量 摩擦元件45(或47)被交替地安装。
然而,如图15中所显示,只采用楔形摩擦元件也是适宜的。
辅助螺旋弹簧53、55、57、和59分别被配置在螺旋弹簧35、37、 39、和41之中。因此,每一对所述弹簧能够提供两级阻尼系数。
取代螺旋弹簧35、37、39、和41,以及辅助螺旋弹簧53、55、 57、和59,可以采用任何能够被压缩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元件。
如图1和2中所显示,驱动盘61被固定地连接到第二质量13上, 使得所述驱动盘61能够压缩所述阻尼单元33。
如图3和4所显示,驱动盘61具有一种环形,且第一和第二压缩 翅片63和65被相对地配置在所述驱动盘61的外圆周上。
所述压缩翅片被放置在所述环形室25之中,且它们具有适于在所 述环形室25中移动的形状和尺寸。
当动力没有在所述扭振减振器10中传递时,所述压缩翅片63和 65被定位在所述凸起27和29之间。当所述扭振减振器10中发生动力 传递时,压缩翅片63和65压缩所述端部导轨49(或51)。即,当驱 动盘61沿着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基本质量11相对转动时,第 一压缩翅片63压缩端部导轨49,第二压缩翅片65压缩与端部导轨51 相邻配置的处于环形室25的另一个被分隔出的部分中的端部导轨(没 有示出)。此时,端部导轨51由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支撑,从而 在基本质量和第二质量11和13之间产生阻尼。另一方面,当驱动盘 61沿着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基本质量11相对转动时,第二压缩 翅片65压缩端部导轨51,第一压缩翅片63压缩与端部导轨49相邻配 置的处于环形室25的另一个被分隔出的部分中的端部导轨(没有示 出)。此时,端部导轨49由第一和第二凸起27和29支撑,从而在基 本质量和第二质量11和13之间产生阻尼。
如图4中所显示,第一和第二压缩翅片63和65具有不同的宽度, 使得处于环形室25的两个被分隔出的部分中的阻尼单元相继地被压 缩。即,具有较宽宽度的第一压缩翅片63首先压缩配置在环形室25 中的每个分隔出的部分中的两个阻尼单元中的一个,具有较窄宽度的 第二压缩翅片65然后压缩另一个阻尼单元。因此,实现了两极阻尼特 性。
因此,由于所述两个阻尼单元受到具有不同宽度的压缩翅片63 和65的相继压缩,当与两个阻尼单元被同时压缩相比时,振动被减小 了。
如图2和图5中所显示,楔形摩擦元件43包括内楔43a和外楔 43b。
如图5中所显示,螺旋弹簧座孔67被形成在所述内楔43a的一个 侧面上,在所述内楔43a的另一侧面上形成了倾斜接触面73。
螺旋弹簧37和辅助螺旋弹簧55被插入到内楔43a的螺旋弹簧座 孔67中。
类似地,螺旋弹簧座孔69被形成在外楔43b的一个侧面中,倾斜 接触面71被形成在外楔43b的另一个侧面上。
螺旋弹簧39和辅助螺旋弹簧57被插入到外楔43b的螺旋弹簧座 孔69中,如图5和6中所显示。
所述内楔和外楔43a和43b被配置成使得所述两个接触面73和 71相互面对,如图5中所显示。
如果螺旋弹簧37和39被压缩,外楔43b骑到内楔43a的倾斜接 触面73上面,而内楔43a塞到外楔43b的倾斜接触面71的下面。因 此,如果所述螺旋弹簧37和39受到压缩,内楔43a就沿着径向向内 的方向运动使得内楔43a接触到环形室25的靠内表面118而在其间产 生摩擦力,而外楔43b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运动使得外楔43b接触到 环形室25的靠外表面117而在其间产生摩擦力。
如图5所示,凸起44a和44b分别沿着内楔43a的倾斜接触面73 的内端和沿着外楔43b的倾斜接触面71的外端形成,内楔和外楔43a 和43b的相对运动由凸起44a和44b来限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也可以不形成在倾斜面71和 73上。
此时,楔形摩擦元件43和基本质量11之间的摩擦力,随着所述 螺旋弹簧37和39的压缩程度的增加,以及基本质量11和第二质量13 之间的相对转动的增加而增加。即,由楔形摩擦元件43产生的摩擦力 的大小,与所述基本和第二质量11和13之间的相对转动成比例。
通过调节所述内楔和外楔43a和43b的倾斜接触面73和71的角 度,可以获得所要求的摩擦力。
另外,如图5中所显示,内楔43a的螺旋弹簧座孔67的底面75 是倾斜的,使得所述底面75和螺旋弹簧37和55的端面79形成了一 个夹角A。
类似地,外楔43b的螺旋弹簧座孔69的底面77是倾斜的,使得 所述底面77和螺旋弹簧39和57的一个端面81形成了一个角度B。
即,在螺旋弹簧37和55不被压缩的状态下,螺旋弹簧37和55 的靠外部分接触到螺旋弹簧座孔67的底面75,而螺旋弹簧37和55 的靠内部分不接触螺旋弹簧座孔67的底面75。
类似地,在螺旋弹簧39和57不被压缩的状态下,螺旋弹簧39 和57的靠外部分接触到螺旋弹簧座孔69的底面77,而螺旋弹簧39 和57的靠内部分不接触螺旋弹簧座孔69的底面77。
如果螺旋弹簧37和39被压缩,螺旋弹簧37和39就被弯曲,使 得其中央部分朝着基本质量11的中心运动。另一方面,当扭振减振器 10转动时,离心力作用在螺旋弹簧37和39上,结果螺旋弹簧37和 39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弯曲,使得其中央部分向外运动。即,所述弯 曲力补偿了所述离心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37和39即 使以高速度转动时也不会弯曲。
如图5至7中所显示,至少一个第一沟槽87和至少一个第二沟槽 91被形成在内楔43a的靠外表面83上,至少一个第一沟槽89和至少 一个第二沟槽93被形成在外楔43b的靠外表面85上。
第二沟槽91和93被沿着环形室25的周围方向形成,第一沟槽 87和89被垂至于所述第二沟槽91和93形成。
第一沟槽87和89刮着存在于环形室25的靠外表面117上的一层 润滑油膜。因此,所述润滑油膜的厚度可以被保持恒定。
第二沟槽91和93起着润滑油通道的作用。因此,所述润滑油能 够被均匀地分散在环形室25中。
所述楔形摩擦元件43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力与螺旋弹簧37和 39的压缩程度成比例。
如图2中所显示,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和47被配置在楔形摩擦 元件43的每一侧。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和47分别包括处于其中 部的集中质量95和97。
优选地,所述集中质量95和97具有三角形形状。然而,所述集 中质量45和47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中的一种,例如圆形和矩形。
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被显示在图8至图10中。然而,集中 质量摩擦元件47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8和9中所显示,集中质量95被配置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 件45的大致中央的部分,且螺旋弹簧座孔99和101被形成在所述集 中质量摩擦元件45的两侧。
如图8中所显示,螺旋弹簧35和辅助螺旋弹簧53被插入到螺旋 弹簧座孔99之中,而螺旋弹簧37和辅助螺旋弹簧55被插入到螺旋弹 簧座孔101中。
螺旋弹簧座孔99的底面103是倾斜的,使得所述底面103和螺旋 弹簧35与辅助螺旋弹簧53的一个端面107形成角度C。
类似地,螺旋弹簧座孔101的底面105是倾斜的,使得所述底面 105和螺旋弹簧37与辅助螺旋弹簧55的一个端面形成一个角度D。
因此,由于所述结构,能够防止在扭振减振器10转动的同时螺旋 弹簧35和37被离心力所弯曲。
如图10中所显示,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3和一个第二沟槽115被 形成在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的靠外表面111上。
第二沟槽115沿着环形室25的周围方向形成,而第一沟槽113被 垂至于第二沟槽115来形成。
第一沟槽113刮着处于环形室25的靠外表面上的润滑油膜,使得 所述润滑油膜的厚度能够被保持在一个恒定值,而第二沟槽115起着 润滑油通道的作用。
如果扭振减振器10运转(转动),离心力就作用在集中质量摩擦 元件95上。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就被推向基本质量11的径向朝 外方向。因此,在环形室25的靠外表面117和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 的外表面111之间就产生摩擦。由于所述摩擦力与扭振减振器10的转 动速度成比例,所述集中质量摩擦元件45能够实现与扭振减振器10 的转动速度成比例的阻尼特性。
参考图11至13,将对端部导轨49进行说明。端部导轨51与端 部导轨49对称,因此省略了对端部导轨51的说明。
一个接触面119被形成在端部导轨49的一个侧面上,螺旋弹簧座 孔121被形成在其另一侧面上。
所述接触面119接触基本质量11的第一凸起27和盖子15的第二 凸起29。当驱动盘61相对于基本质量11作相对转动时,接触面119 就接触驱动盘61的第一压缩翅片63。
所述螺旋弹簧座孔121的底面123是倾斜的,使得当螺旋弹簧35 不被压缩的时候,所述底面123和螺旋弹簧35的一个端面形成一个角 度D,即螺旋弹簧35的靠外部分接触所述底面123,而螺旋弹簧35的 靠内部分不接触所述底面。因此,当所述螺旋弹簧被压缩时,所述靠 外部分首先被压缩。
因此,由于所述结构,能够防止当所述扭振减振器10转动时,螺 旋弹簧35被离心力所弯曲。
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29和一个第二沟槽131被形成在所述端部导 轨49的靠外表面127上。
第二沟槽131被沿着环形室25的周围方向形成,而第一沟槽129 被垂至于第二沟槽131形成。
第一沟槽129刮着环形室25的靠外表面117上的润滑油膜,使得 所述润滑油膜的厚度被保持恒定,而第二沟槽131起着润滑油通道的 作用。
如以上所描述,阻尼单元33被配置在环形室25的被分隔出的部 分中,且它在基本质量和辅助质量11和1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时候 被压缩,从而实现阻尼作用。
在图14中,显示了图2中的阻尼单元33的螺旋弹簧35、37、39、 和41的工作中心S1、S2、S3、和S4以及平均工作半径R1、R2、R3、 和R4。所述工作中心是指当螺旋弹簧35、37、39、和41在环形室25 中移动时,所述螺旋弹簧的纵向中点轨迹的中心位置,所述平均工作 半径是指所述工作中心位置和所述螺旋弹簧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14中所示,螺旋弹簧39的平均工作半径R3大于螺旋弹簧 37的平均工作半径R2,螺旋弹簧35的平均工作半径R1和螺旋弹簧 41的平均工作半径R4介于R2和R3之间。
即,支撑着所述外楔43b的螺旋弹簧39的平均工作半径R3大于 支撑着内楔43a的螺旋弹簧37的平均工作半径R2。
另外,螺旋弹簧35、37、39、和41的工作中心S1、S2、S3、和 S4相互不同。
因为螺旋弹簧35、37、39、和41的工作中心和平均工作半径不 同,所述螺旋弹簧35、37、39、和41不会同时被压缩,且它们的压缩 过程相互不同,因此所述滞后效应得以实现。
因此,通过调节内楔43a和外楔43b的接触角度以及螺旋弹簧35、 37、39、和41的工作中心和平均工作半径,可以实现所要求的滞后效 应。
图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200。在此 实施例中,扭振减振器200的阻尼单元210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摩擦元 件而没有集中质量摩擦元件。
在此实施例中,基本质量、第二质量、和驱动盘与以上描述的图 1至14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了对相同之处的详细说明。
阻尼单元210包括三个楔形摩擦元件231、233、和235,四个螺 旋弹簧237、239、241、和243,以及一对端部导轨245和247。辅助 螺旋弹簧249、251、253、和255被配置在螺旋弹簧237、239、241、 和243之中。
每个楔形摩擦元件231、233、和235包括一对楔子,即内楔和外 楔231a和231b,内楔和外楔233a和233b,以及内楔和外楔235a和 235b。
所述楔形摩擦元件231、233、和235的结构和配置与图1至14 的扭振减振器的楔形摩擦元件大致相同。因此,省略了对所述相同部 分的详细说明。
内楔和外楔231a、231b、233a、233b、235a、和235b被配置成如 图5中所显示,螺旋弹簧237、239、241、和243的工作中心S1、S2、 S3、和S4如图15中所显示。
螺旋弹簧239的平均工作半径R2最大。螺旋弹簧237和平均工 作半径R1和螺旋弹簧241的平均工作半径R3,小于螺旋弹簧243的 平均工作半径R4,而R3小于R1。
即,支撑所述外楔的螺旋弹簧的平均工作半径大于支撑着所述内 楔的螺旋弹簧的平均工作半径。
因为工作中心S1、S2、S3、和S4以及平均工作半径R1、R2、 R3、和R4互不相同,在螺旋弹簧237、239、241、和243的压缩期间 可以获得一种滞后效应。
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在上面得到了详细说明,应该清楚 地理解,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可能会出现对于这里所讲述的 基本发明性的概念的许多变体和修改,所述变体和修改将仍然处于由 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之内。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扭振减振器,阻尼是依照转动速 度和相对转动角度来起作用的。
另外,由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平均工作半径不同,可以获得连续的 滞后效应。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扭振减振器 2020-05-11 440
扭振减振器 2020-05-12 47
扭振减振器 2020-05-13 253
扭振减振器 2020-05-14 76
扭振减振器 2020-05-14 90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306
扭振减振器 2020-05-11 482
扭振减振器 2020-05-12 546
扭振减振器 2020-05-12 508
扭振减振器 2020-05-13 2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