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扭振减振器 / 曲轴箱通风系统

曲轴箱通系统

阅读:69发布:2021-09-20

专利汇可以提供曲轴箱通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 内燃机 的 曲轴 箱通 风 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带有预分离器(3)和接在该预分离器之后主分离器(4)的油分离装置,其中预分离器(3)在进口(7)和出口(8)之间具有一个扩射体(11),该扩射体在流动方向(P)扩展。为了能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达到高的分离率,使预分离器(3)与主分离器(4)整体设计,其中优选的是预分离器(3)和主分离器(4)组成一个分离单元(2)。,下面是曲轴箱通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用于内燃机曲轴箱通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带有预分离器(3)和 接在该预分离器之后主分离器(4)的油分离装置,其中预分离器(3)在进口 (7)和出口(8)之间具有一个扩射体(11),该扩射体在流动方向(P)扩展, 其特征在于,预分离器(3)与主分离器(4)是整体设计的,其中优选的是预 分离器(3)和主分离器(4)形成一个分离单元(2)。
2.如权利要求1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主分离器(4)是通 过一个旋风分离器,优选的是一个多-旋风分离器或一个电分离器形成的,其中 预分离器(3)的出口(8)相对于主分离器(4)切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预分离器(3) 的进口(7)和出口(8)之间布置至少一个挡板(13)。
4.如权利要求3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挡板(13)具有圆 的、椭圆的、矩形的、正方形的或由圆弧组成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挡板(13)是 从预分离器(3)的出口(8)拉开距离的,其中挡板(13)与出口(8)之间的 距离是根据漏出气体的最大量确定的,和此时距离随着逐渐增大的漏出气体量 设计得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分离出的 油的预分离器(3)排出口(10)布置在扩射体(11)最大截面的区域中且布置 在预分离器(3)外壳(5)的最低位置上,其中一个油流管路紧接排出口(10)。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预分离器 (3)和主分离器(4)的回流管路通入一个公用的回流管道中,其中优选的是在 回流管道中至少布置一个止回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预分离 器(3)出口(8)区域中布置一个基本上是管形的导入部件(12),该部件突出 进到预分离器(3)外壳(5)的内部,优选的是突出进到扩射体(11)的最大 截面范围中。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预分离器 (3)的进口(7)、出口(8)、扩射体(11)和/或导入部件(12)是旋转对称设 计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预分离器 (3)的进口(7)、出口(8)、扩射体(11)和/或导入部件(12)是平衡布置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扩射体 (11)具有一个朝外壳(5)纵轴测量的大于0°和小于30°的开口(α),优选 的是10°与20°之间的开口角。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预分离 器(3)具有一个基本上是平的安装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给预分 离器(3)预接一个缓冲室(17),其中至少一个,优选的是至少两个与曲轴箱 连接的曲轴箱通风管道(18,19)通往缓冲室(17)。
14.如权利要求13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一个与主分离器 (4)气体出口(15a)连接的通风管道(15)横贯缓冲室(17)。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其特征在于,缓冲室(17) 在它的最低位置具有一个油回流接头(20)。
16.液体冷却的内燃机(101),包括一个用于多个气缸(130)的曲轴箱(102), 围绕曲轴箱(102)中的气缸(130)带有一个冷却套(105),包括带有至少两 个彼此上下布置在气缸盖(103)中冷却空间(109,110)的单个气缸盖(103), 其中曲轴箱(102)的冷却套(105)和气缸盖(103)中的下部冷却空间(109) 经过至少一个,优选的是至少四个均匀分布在气缸(130)圆周上的溢流孔(108) 彼此连接,其中沿着至少一个曲轴箱侧壁(102a)为冷却剂布置至少一个流入 分配空间(107)和/或至少一个回流聚集室(115),其特征在于,流入分配空间 (107)经过每个气缸至少一个连接管路(106),与优选的是干燥气缸衬筒的曲 轴箱(102)冷却套(105)连接,其中优选的是每个连接管路(106)一在平 面布置图中看-相对于气缸(130)基本上径向地通到冷却套(105)。
17.如权利要求16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连接管路(106)布置在 总油管路与回流管(123)之间,该回流管路(123)连接气缸盖(102) 的冷却室(109,110)和回流聚集室(115)。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流入分配空间(107) 和/或回流聚集室(115)是整体地与曲轴箱(102)设计的,其中优选的是流入 分配空间(107)和/或回流聚集室(115)经过所有排成一列的气缸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在流入分配空 间(107)和/或回流聚集室(115)的范围中,曲轴箱的外壁(102a)是凸出地 向外弯曲。
20.如权利要求19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流入分配空间(107)和 /或回流聚集室(115)具有一个基本上半圆形的截面。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回流聚集室(115) 布置在气缸盖密封面(135)与流入分配空间(107)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6至21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在内燃机(101) 的工作位置,来自流入分配空间(107)的连接管路(106)进口孔(106a)布 置得比到冷却套(105)中的出口孔(106b)要低。
23.如权利要求16至22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中下 面与上面冷却室(109,110)之间布置的是一个中间盖(111),其中通过中间 盖(111)成型的下面冷却室(109)的遮盖面在至少一个范围(122)下降得使 冷却剂流动偏转到燃烧盖(117)的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3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通过遮盖面的下降出现 下面冷却室(109)的喷嘴型截面变细,其中截面变细顺的下游形成截面扩大。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遮盖面在下降的范 围(122)中是凸出,优选的是波浪形弯曲的。
26.如权利要求23至25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遮盖面下降的 上游和下游具有一个始终升高或下落的范围,其中在下降的上游的范围比下降 下游的范围具有较小的升高。
27.如权利要求16至26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中心布 置的注入器(114)范围,在下面与上面冷却室(109,110)之间布置至少一个 溢流口(112),其中溢流口(112)优选的是通过中间盖与一个注入器套筒(113) 之间一个至少分段方式环形的缝隙形成的。
28.如权利要求16至27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上面的冷却室 (110)经过至少一个优选的是基本上是矩形或三角形的溢流孔(131)与气缸盖 (103)的推杆空间(137)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8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推杆空间(137)经过每 个气缸(130)的至少一个排出口(118)和一个回流管路(121)与曲轴箱(102) 中的回流聚集室(115)连接。
30.如权利要求16至29之一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127) 布置在冷却循环回路的主流通中流入分配空间(107)的上游。
31.如权利要求30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129)的纵轴 在曲轴箱(102)的一个纵面上倾斜于气缸盖密封面(135)布置。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的内燃机(101),其特征在于,在油冷却器(119) 的冷却剂下游侧(133)至少布置一个铸造凸台(131),进口(132)在油冷却 室(129)的下端凸出弯曲到流入分配空间(107)中。
33.多部件的皮带轮(201),尤其是多V形皮带轮,其特征在于,皮带轮 (201)由一个优选的是基本上作为空心圆柱体设计的皮带部分(202)和由一个 与这个部分抗扭转连接的轮毂部分(203)组成,其中轮毂部分(203)至少部 分地布置在皮带部分(202)之内。
34.如权利要求33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轮毂部分和皮带部分(202) 是通过挤压结合和/或冷缩配合彼此连接。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皮带部分(202) 是分级制成的和具有至少两个带有不同直径(D1,D2)的皮带套接面(204,205)。
36.如权利要求33至35之一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皮带部分(202) 由制成。
37.如权利要求33至36之一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轮毂部分(203) 由浇铸材料制成。
38.如权利要求33至37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皮带部分(202) 具有电的表面保护。
39.如权利要求33至38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减振器(206) 是与轮毂部分(203)转动连接。
40.如权利要求33至39之一的皮带轮(201),其特征在于,轮毂部分(203) 为冷却空气具有至少一个轴向通流孔(211)。
41.带有(302),尤其是油泵的内燃机,泵的全压(PD)经过调节阀(313) 可调,其中调节阀(313)具有一个在控制气缸(314)中可移动的弹簧加载的 控制活塞(315),该活塞与一个用控制压(Pst)加载的控制室(316)毗邻, 控制活塞(315)取决于控制压力(Pst)可对抗弹簧(323)的回复力移动,泵 (302)的压力侧(D)在控制活塞(315)的至少一个移动位置可与回流孔(330) 连接,其特征在于,通入到控制室(316)、用控制压力加载的控制管道(317) 与内燃机的总油管路(312)连接。
42.如权利要求41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控制管道(317)在油过滤器(310) 和/或油冷却器(311)的下游与内燃机总油管路(312)分流。
43.如权利要求41或42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与回流孔(330)连接的 回流管道(321)引导到一个油聚集室(308)中,其中优选的是回流管道(321) 的汇流口(321a)布置在油面(322)之下。
44.如权利要求41至43之一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调节阀(313)的一 个下调口(320)是与泵(302)的一个压力管路(318)连接的。
45.如权利要求42至44之一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回流管路(321)在 通过吸滤器(309)形成的抽取位置范围内通入到油聚集室(308)中。
46.如权利要求41至44之一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调节阀(313)是整 合到泵(302)中的。
47.如权利要求41至46之一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除了调节阀(313) 有个泵安全阀(324)整合到泵(302)中,该泵安全阀设置的脱扣压力高于调 节阀(313)。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曲轴箱通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带有预分离 器和接在该预分离器之后主分离器的油分离装置,其中预分离器在进口和出口 之间具有一个扩射体,该扩射体在流动方向扩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液 体冷却的内燃机,包括一个用于多个气缸的曲轴箱,围绕曲轴箱中的气缸带有 一个冷却套,包括带有至少两个彼此上下地布置在气缸盖中冷却空间的单个气 缸盖,其中曲轴箱的冷却套和气缸盖中的下部冷却空间经过至少一个,优选的 至少是四个均匀分布在气缸圆周的溢流孔彼此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部件 的皮带轮,尤其是多V形皮带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油的内燃机, 泵的全压经过调节可调,其中调节阀具有一个在控制气缸中可移动的弹簧加 载的控制活塞,和其中通过控制活塞及控制气缸形成的下调空间与一个油回路 管道连接。

从AT006.652 U1公知一种油预分离器,该油预分离器在一个曲轴箱通风系 统中可给一个主油分离器串联。预分离器在进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一个扩射体, 该扩射体在流动方向扩展,以这种方式可以达到高的分离率。

DE 31 07 191 A1阐述内燃机的一种曲轴箱通风,内燃机带有一个漏斗形的 液体分离器,该分离器具有分离填料(Abscheidepackung)和对准上面的筛子。 在朝布置在下面的通风管道的过渡区域中,形成一个分离液体的环形聚集空间。 环形聚集空间的最低位置是液体流出管道的出口点,该管道布置在通风管道的 内部,直至起源于曲轴箱中并在此引导到一个流动平静的区域。

FR 2332 424 A公布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在进口和出口之间 具有一个双锥形,该双锥形在第一段中扩射体形地扩展。然后,一个漏斗形的 段紧连着,在该段中截面从油分离器直至出口逐渐变细。在油分离器中布置一 些挡板,这些挡板改善油的分离。尽管如此,在特别高的流量时不能阻挡带出 特别小的油滴。

从AT 005.301 U1中公知一种用于液体冷却内燃机多个气缸的气缸盖,有一 个靠近燃烧盖的冷却空间结构,该冷却空间结构通过一个基本上平行于燃烧盖 形成的中间盖,划分成一个燃烧盖一侧下面的局部冷却空间和一个在气缸轴方 向连接到这个上面的局部冷却空间。下面的和上面的局部冷却空间经过一个环 形溢流孔,围绕一个喷射装置彼此流动连接。冷却剂经过至少一个布置在燃烧 盖中每个气缸的流入孔到达到下面的局部冷却空间,横向流过这个局部冷却空 间和通过环形溢流孔到达到上面的局部冷却空间。

DE 103 12 190 A1公布一种带有湿润气缸衬筒的曲轴箱,这些气缸衬筒由冷 却空间包围着。冷却空间与布置在曲轴箱纵侧壁区域中的分配管路连接,在该 分配管路上布置的是一个聚集管路。

多V形皮带特别适用于在高皮带速度和最小皮带轮直径时传送传动和张 紧力,具有特别好的运转性能和传输特性。十分柔韧的聚乙烯皮带如在DD270 117A1中有说明。

此外,从DE 102 00 686 A1中公知一种机器辅助单元的传动装置,带有传 动的聚乙烯皮带轮。

基于较小标注尺寸的多V形皮带啮合表面,多V形皮带对防赃物、锈和槽 中多孔磨擦面比已知的窄三皮带更敏感。因此,聚乙烯皮带轮必须在皮带啮 合表面范围具有高的表面质量。尤其是在多级设计的聚乙烯皮带轮时,为了实 现高的表面质量,需要一笔巨大的制造费用

从EP 0 100 756 A1或US 4,193,310A公知的是用于简单皮带的多部件皮带 轮。皮带轮由两个彼此连接的皮带轮支承部件组成,其中套接皮带的面由两个 皮带轮支承部件形成。

EP 0 875 678 A2公布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油泵,其中调节阀具有一个可在气 缸中移动的控制活塞。控制压力在这种情况由直接靠近泵压力侧的泵的压力形 成。与泵的压力有关,将油输入给泵的总吸入口或一个副吸入口。

在油泵随着下调(Absteuerung)到吸入室中时,将油泵上调节阀的弹簧调 整到高于后面油冷却器和油过滤器流动阻力,则可在总油管路中所期望的油 压达到。缺点是,尤其是在冷起动时使油压形成延迟。

本发明的任务是避免这些缺点,并在内燃机的所有工作范围中以尽可能小 的花费实现最佳的油分离。另一个任务是达到热临界范围的最佳和均匀冷却。 推荐一种可廉价制造的皮带轮也是本发明的任务。此外,尤其是在冷起动时使 快速油压形成成为可能也是本发明的任务。

根据本发明规定,预分离器与主分离器是整体设计的,其中优选的是预分 离器和主分离器形成一个分离单元。通过整体结构可以使特别廉价的制造成为 可能。

如果主分离器是通过一个旋风分离器,优选的是通过一个多-旋风分离器形 成的,则达到特别高的分离率,其中预分离器的出口相对于主分离器呈切向布 置。由此,如果在预分离器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布置至少一个挡板,则在预分离 器中的油分离可以明显得到改善,其中优选的是挡板具有圆的、椭圆的、矩形 的、正方形的或由圆弧组成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框架内设置的是,挡板是与预分离器的出口拉开距离,其中挡 板与出口之间的距离是取决于漏出气体(Blow-By-Gas)的最大量确定的,和此 时距离随着逐渐增大的漏出气体量设计得逐渐变小。

优选设置的是,分离出的油的排出口布置在扩射体最大截面的区域中且布 置在预分离器外壳的最低位置上。通过扩射体出现速度减缓,该速度减缓阻止 将油膜带出。基于重力原因,壁膜的油朝排出口所位于的最低位置流。漏出气 体中的细小粒子部分在挡板上聚集成较大的滴珠,然后这些滴珠落到扩射体的 锥形外壳面上并继续朝排出口流。

如果在漏出气体出口区域中布置一个基本上是管形的导入部件,该部件突 出进到外壳的内部,优选的是突出进到扩射体的最大截面范围中,则可以达到 特别好的油分离率。

如果进口、出口、扩射体和/或导入部件是回转对称设计的,其中优选的是 进口、出口、扩射体和/或导入部件可以是同轴布置的,则可以实现预分离器的 一个很紧凑的结构。但也有可能将进口、出口、扩射体和/或导入部件彼此错位 地布置。对回转对称形式的变通,也可以将预分离器作为带有椭圆形、正方形、 矩形或多角形截面的角锥台来实施。

预分离器特别适合于用平布置的纵轴装配。

如果扩射体具有一个朝纵轴测量的最大30°开口角,优选的是10°与20°之 间的开口角,则可以达到特别好的结果。

十分熟悉的是,要远离油雾发生器和溅油器,在内燃机尽可能平静的位置 上抽取漏出气体。管道要尽可能大地定尺寸,以便没有高的气体流动速度和阻 止带出较大的油滴。但是这些要求不总是可得到满足的,致使有时在截面中避 免不了形成一些小的抽取位置。为了阻止带出较大的油滴,在本发明的框架内 设置的是,给预分离器预接一个缓冲室,其中至少一个,优选的是至少两个与 曲轴箱连接的曲轴箱通风管道通往缓冲室。在这个缓冲室中,也可以有多个较 小直径的抽取管道通入。此外,有可能使一个与主分离器出口连接的通风管道 横贯缓冲室。

优选设置的是,缓冲室在它的最低位置具有一个油回流接头。预分离器、 主分离器和或许还有缓冲室的油回流,可以通往一个共同的油流管道。

通过适当的造型,又可以将聚集的油引导到油池中,尤其是引导到油面的 下面。通过应用止回阀反馈引回到曲轴箱中也是可能的。

为了达到热临界范围的最佳和均匀冷却,设置的是,使流入分配空间经过 每个气缸至少一个连接管路,与优选的是干燥气缸衬筒的曲轴箱冷却套连接, 其中优选的是每个连接管路-在平面布置图中看-涉及到气缸基本上径向地 通到冷却套。为了达到气缸的均匀冷却,径向流入大有意义。

此外,如果在总油管路与气缸盖冷却室之间的连接管路是用连接回流聚集 室的回流管路布置的,则对于均匀的冷却有好处。

优选设置的是,流入分配空间和/或回流聚集室是与曲轴箱整体地设计的, 其中优选的是流入分配空间和/或回流聚集室经过所有排成一列的气缸延伸。以 这样的方式,可以将部件数量和密封面的数量最小化,可以将冷却剂立即分配 到所有气缸上。按具体情况,这可以通过各个进口的截面改变来支持。

为了减少曲轴箱对环境的噪声发射,如果在流入分配空间和/或回流聚集室 的范围中曲轴箱的外壁是凸出地向外弯曲的,其中优选的是流入分配空间和/或 回流聚集室具有一个基本上半圆形的截面,则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该方案时不仅流入分配空间而且回 流聚集室都是布置在曲轴箱中,设置的是回流聚集室布置在流入分配空间的上 面。为了在曲轴箱的热临界范围达到最佳的流动和实现流入到气缸盖中,如果 流入分配空间经过至少一个连接管路与曲轴箱的水套连接,则是有利的,其中 在内燃机的安装情况对于每个气缸来自流入分配空间的连接管路进口孔布置得 比到冷却套中的出口孔要低。冷却剂从流入分配空间经过倾斜向上对准分配管 路进入到冷却套中。在平面图中看,这个分配管路是径向朝气缸对准的。借助 于这个分配管路要在气缸的上面灼热区域中达到强化的横向流动冷却。

为了实现气缸盖燃烧盖的最佳冷却,如果在气缸盖中下面与上面冷却室之 间布置的是一个中间盖,则是特别有利的,其中通过中间盖成型的下面冷却室 遮盖面在至少一个范围的下降使冷却剂流动偏转到燃烧盖的方向。通过凸出向 下弯曲的遮盖面,将冷却剂偏转到燃烧盖的方向。因此,一个高效的冷却也可 以在各个进入-与排放管路之间,尤其是在阀隔片之间实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设置的是,在一个中心布置的注入器范围, 在下面与上面冷却室之间布置至少一个溢流口,其中溢流口优选的是在中间盖 与一个注入器套筒之间通过一个至少以分段方式环形的缝隙形成。冷却剂环绕 中心布置的喷嘴架溢流到气缸盖的上面冷却室。溢流口的中心布置与四个溢流 口的位置一起也在各个管路之间产生一个很有效的冷却。

冷却剂从气缸盖的上面水箱通过一个垂直对准的矩形-或三角形孔,在排放 管路傍边经过推杆室,又泄出到曲轴箱的回流管路中,在推杆室中压入的管用 于密封推杆。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使油冷却器在冷却循环回路中布置在流入分配空间上 游,其中优选的是油冷却器的纵轴在曲轴箱的一个纵面上倾斜于气缸盖密封面 布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可以设置的是,在油冷却器的冷却剂流出侧 至少布置一个铸造凸台,进口在油冷却室的下端凸出弯曲到流入分配空间中。

果皮带轮由一个优选的是基本上作为空心圆柱体设计的皮带部分和由一 个与这个部分抗扭转连接的轮毂部分组成,其中轮毂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皮 带部分之内,则可以制造出价格低廉的皮带轮。如果轮毂部分和皮带部分是通 过挤压结合和/或冷缩配合彼此连接的,则达到一个耐用的和容易制造的回转连 接。

优选设置的是,皮带部分由制成,轮毂部分由浇铸材料制成。通过皮带 部分与轮毂部分之间的材料划分,可以廉价地制造出具有高表面质量的皮带套 接面。由锻钢制成的皮带轮确保皮带套接面可以保持无气孔。轮毂部分可以由 一种浇铸材料制作,由此尽管有较复杂的造型但费用低廉的制作是可能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设置的是,皮带部分是分级制成的和具有至少两 个带有不同直径的皮带套接面。

如果有一个减振器是与轮毂部分转动连接的,则特别有利。为了使减振器 达到足够的冷却,这个减振器可以配备通风元件。此外,如果轮毂部分为冷却 空气具有至少一个轴向通流孔,则为改善减振器的冷却是有利的。冷却剂经过 通流孔达到朝减振器的轮毂部分中和-通过通风元件支持-在皮带轮与减振 器之间径向地向外流,此时将减振器的表面冷却。

为了在冷起动时达到快速的油压分布,如果一个通向控制室、用控制压力 加载的控制管道是与内燃机的总油管路连接的,则是有利的。控制压力管道优 选的是在油冷却器和/或油过滤器上游与润滑油系统分流。与回流孔连接的回流 管道优选地引导到一个油聚集室中,其中回流管道的出口布置在油面之下。以 这种方式,可以在从内燃机下调出不需要的润滑油期间避免油发泡。其中设置 的是,调节阀的一个下调口是与泵的一个压力管路连接的。

除了调节阀,可以设置的是一个调节到一个高得多下调压力的泵安全阀

不需要的油经过一个,优选的是通过一个弯曲管子形成的回流管路引导到 抽吸位置附近的油池中。

调节阀和/或泵安全阀可以整合到泵的壳体中。

在下面用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展示的有:

图1    本发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第一个外观视图;

图2    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第二个外观视图;

图3    曲轴箱通风系统的顶视图;

图4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曲轴箱通风系统分离单元的倾斜外观视 图;

图5    分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6    分离单元的顶视图;

图7    在图6中的分离单元按照VII-VII线的剖面;

图8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曲轴箱通风系统分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9    这种分离单元的顶视图;

图10   在图9中的分离单元按照X-X线的剖面;

图11   按照本发明内燃机的横截面;

图12   这种内燃机曲轴箱的倾斜视图;

图13   曲轴箱的侧视图;

图14   在图15中的曲轴箱按照XIV-XIV线的剖面;

图15   在图14中的曲轴箱按照XV-XV线的剖面;

图16   一个气缸盖的横截面;

图17   在图16中的气缸盖按照XVII-XVII线的剖面;

图18   本发明皮带轮的纵剖面;

图19   在图20中的皮带轮轮毂部分按照XXIX-XXIX线的剖面;

图20   在图19中的轮毂部分按照箭头XX的侧视图;

图21   在图20中的轮毂部分按照XXI-XXI线的剖面;

图22   在图21中的轮毂部分按照箭头XXII的侧视图;

图23   本发明内燃机泵的端面视图;

图24   在图23中的泵按照XXIV-XXIV线的剖面;

图25   泵的侧视图;和

图26   本发明内燃机的示意油循环回路。

功能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

在图1至图3中示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1具有一个分离单元2,该分离单元 由一个预分离器3和一个主分离器4组成。分离单元2详尽地在图4至7中示 出。预分离器3的外壳5和主分离器4的外壳6是单构件地设计的,这就允许 廉价制造。主分离器4可以作为带有集成的非纺织分离器(Fliesabscheider)和 带有一个给气体出口预接有压力调节阀的旋风分离器实施。此外,主分离器4 也可以是作为多-旋风分离器或作为电气的系统设计的。

预分离器3具有曲轴箱通风管道9的一个进口7和一个出口8,该出口切向 地通到主分离器4中。在预分离器3外壳5的最低位置布置的是一个排出口10, 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油回流管道可以接到该排出口上。在进口7与出口8之间, 外壳5是作为在流动方向P要打开的扩射体11出现的。在扩射体11与外壳5 的纵轴5a之间展开的开口角度α约为5°和30°之间,在实施例中约为15°。

出口8具有一个伸到外壳5内部的管状导入部件12,该导入部件约布置在 扩射体11最大截面的范围。

如图7中用箭头P表示的那样,曲轴箱通风流动通过进口7到达到扩射体 11中和又通过出口8离开这个扩射体。在进口7与出口8之间布置的是一个挡 板13,为的是改善分离率。挡板13可以具有圆的、椭圆的、矩形的、正方形的 或由圆弧组成的形状并可以在其纵向位置与电动机的要求相匹配。

进口7具有比出口8大的直径D1,出口的直径用D2标注。通过根据扩射 体11出现的压力降,小油滴积聚在扩射体11的壁11a上并如用标注符号F表 示的那样形成一个油壁膜。通过扩射体11出现一个速度降低,该速度降低阻止 把油壁膜F带走。基于重力原因,油壁膜F的油流向排出口10位于的最低位置。 漏出气体中的一部分细小颗粒在挡板13上聚集成较大的滴。这些滴落到扩射体 11的锥形外套面上并随后继续流向排出口10。油经过排出口10排出外壳5,以 便重新输给内燃机的润滑循环回路。此外,漏出气体通过出口8达到主分离器4, 其中通过切向的进口出现一个涡流运动。根据惯性外壳6壁6a上的油滴被分离, 经过布置在外壳6最低位置上的油回流接头14离开主分离器4。漏出气体经过 在外壳6上部范围布置的气体出口15a和在这上面连接的通风管道15排出外壳 6。也可以给气体出口15a预接一个压力调节阀(为了正或负的曲轴箱压力)。

在图4至图6示出的实施形式中,主分离器4具有固定元件16,可以用这 些元件将曲轴箱通风系统固定在机器外壳上。

在图8至图10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以这样的方式区别于阐述过的实施形式, 即不是主分离器4,而是预分离器3是用固定元件装备的。图4至图7的其余说 明也适用于这个实施形式。

除了分离单元2外,可以如在图1至图3所示的那样设置一个缓冲室17。 缓冲室17阻止较大的油滴到达分离单元2中。可以有多个较小直径的曲轴箱通 风管道18,19通入到缓冲室17中,这些管道从曲轴箱抽出漏出气体。在示出 的例子中,出自结构原因由主分离器4出来的通风管道15穿过缓冲室17。

缓冲室17在它的最低位置具有一个油回流接头20,经过该接头聚集起来的 油-在油面之下-可以重新输入给油池。对此可选择的是,也可以将所收集的 油经过止回阀返回到曲轴箱或返回到例如前面的曲轴盖中。

可以将预分离器3和主分离器4的油回流管道归结成一个共同的油回流管 路,该管路通到油池中-或经过止回阀到曲轴箱中。

所阐述的曲轴箱分离系统,用较少的结构上和施工上的花费使特别高的分 离率成为可能。

图11在正交于未可见的曲轴轴线的横截面中展示一个本发明的内燃机 101,带有一个曲轴箱102和一个气缸盖103。

在气缸130中,布置的是一个往复运动的活塞104。气缸130由一个冷却套 105围绕。冷却套105经过连接管路106与流入分配空间107连接,该空间经过 总油管路140定位。流入分配空间107上游,在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冷却剂泵 与流入分配空间107之间的冷却剂回路中布置的是一个油冷却器。

冷却套105经过气缸密封面135中的溢流孔108与单个气缸盖103的冷却 室109,110连接。其中下面的冷却室109经过中间盖111是与上面的冷却室110 分开的。下面的和上面的冷却室109,110,经过一个例如环形的溢流孔112, 在中间盖111与夹紧注入器114的注入器套筒113之间彼此连接。溢流孔112 的环形可以通过铸造扩大而中断。溢流孔112的其它形状也是可想象的。上面 的冷却室110经过溢流孔131与推杆空间137连接。冷却介质在排放管路120 的下面经过排出口118,从气缸盖103中和通过气缸盖密封141中同样成型的孔, 进入到曲轴箱102。在此,冷却介质就经过各个弯曲的回流管路121引入到纵向 分布的回流聚集室115。回流聚集室115经过冷却剂管道与向水面的吸入侧连接 (未进一步示出),在冷却剂管道中布置有恒温器阀和冷却器。流入分配空间107 和回流聚集室115是整体地与曲轴箱102设计的,并布置在曲轴箱102侧壁102a 的范围。

冷却剂从不可进一步看见的水泵的螺旋形体出来之后,经过中间壳体引入 到曲轴箱102中倾斜布置的油冷却器127之前的流入-或分配室134,该油冷却 器布置在曲轴箱102侧壁102a区域之外。油冷却器用127表示。标号128表示 的是油冷却器盖的法兰。通过油冷却器127和倾斜的油冷却器室129的倾斜布 置,达到各个油冷却层的均匀流动,此时进一步避免流动阴影 (Stroemungsschatten)。因为在油冷却器室129的冷却剂流出侧133上布置的是 油冷却器旁通阀供油的一些油导向凸台123,进口132在冷却剂流出侧133的范 围弧形地朝流入分配空间107的后端弯曲。

横穿流过油冷却器127之后,将冷却剂引导到纵向布置在曲轴箱102侧壁 102a上的流入分配空间107中。在图11至13中用箭头P表示流动。冷却液体 从这个流入分配空间107进入到-在平面图中-径向于气缸103-也就是与 曲轴轴线成90°-布置的连接管路106,该管路首先在一个法线面中布置到气缸 轴116上,然后斜着向上对准气缸轴116的方向。因此,连接管路106的进口 106a布置得低于出口106b。借助于这个连接管路106的特殊形式,在气缸130 上面灼热区域中可以达到一个强力的横向流冷却。通过从连接管路106到冷却 套105的径向流动,如在图15中用箭头P表示的那样,实现在气缸130两侧冷 却剂的均匀分布。此外,可以通过流入截面对各个冷却套105的改变,很好地 控制在第一个直至最后一个气缸130之间的均匀分布。

在曲轴箱102上面灼热部分中横向流动的控制,借助于气缸盖密封141中 (总共四个)转移口108区域里不同大小的转移截面进行。其中,直接在连接管 路106上面的两个转移口108的截面,小于连接管路108对面两个转移口的截 面。为了避免死水区,这些转移口之一具有一个较大的截面。这些截面用CFD- 计算(Computer Fluid Dynamics)调整。流动到下面冷却室109中的冷却剂首先 冷却灼热的燃烧盖117。然后,围绕着中心布置的注入器套筒113和通过一个钻 出的转移孔136,冷却剂转移到气缸盖103的上面冷却室110中。钻出的转移孔 136用于冷却入口侧上阀门导流套,这些阀门导流套不卷入主管路流量。

中间盖111与注入器套筒113之间环形溢流孔112的中心布置,与四个转 移口108的位置共同产生一个很有效的冷却,在各个进入-与排放管路120之间 或在阀门隔片之间也是如此。

通过中间盖111在中心区域122向下弯曲的形状,将冷却剂偏转到燃烧盖 117的方向,以便改善这个区域中的冷却。

冷却剂从上面的冷却室110通过布置在排放侧119上的矩形孔131在排放 管路120旁流入到推杆空间137,并通过在推杆转移口139的套筒138之间布置 的回流孔118在曲轴箱102中回流室115的方向离开气缸盖103。

在曲轴箱102中,回流管路121的弯曲管路部分将冷却剂从连接孔118引 导到布置在流入分配空间107之上的回流聚集室115中。

这个回流聚集室115的排放孔124如同流入分配空间107中的冷却剂进口 125那样,是布置到曲轴箱102端面126上的,如由图12和图13得知那样。经 过一个不可进一步看见的中间壳体,冷却剂就到达到在未进一步示出的水泵上 布置的恒温器外壳中。

多V形皮带的多级皮带轮201由皮带部分202和轮毂部分203组成。为了 套上两个未进一步示出的聚乙烯皮带,皮带部分202具有彼此分级布置的直径 为D1,D2的套接皮带面204,205。皮带部分202和轮毂部分203是经过压制连 接或冷缩配合连接的,其中轮毂部分203布置在皮带部分202之内。

皮带部分202用钢制作,由此可以在皮带套接面204,205的区域达到特别 高的表面质量。由于费用原因和基于其复杂的形状,轮毂部分203由浇铸材料 构成,例如

在轮毂部分203上用螺钉207固定一个减振器206。皮带轮201连同减振器 206用固定螺钉208与曲轴209回转连接。用标号215表示一个容纳曲轴209 的曲轴箱。固定螺钉208的支承面在图20中用标号208a表示。用于在轮毂部 分203上固定减振器206的螺钉207的螺纹孔标号为207a。

为了更好地冷却减振器206,这(轮毂部分)在其端面206a,206b的范围 具有例如通过通风机叶轮209,210形成的通风元件,这些通风元件例如可以粘 接在减振器206上。此外,为了改善减振器206的冷却,轮毂部分203基本上 可以具有冷却空气轴向的通流孔211。冷却空气按照箭头S轴向流到皮带轮201, 并通过通流孔211达到皮带轮201与减振器206之间的缝隙空间212。冷却空气 沿着减振器206的端面206a流动,通过通风机叶轮209支持,径向在缝隙空间 212中向外并在这种情况下冷却减振器206的表面。通过通风机叶轮210也冷却 减振器206的第二个端面206b。

皮带部分202具有一个电腐蚀防护。连接范围213以及皮带部分202 与轮毂部分203之间的接触范围214未电镀

与由一个部件锻造成的皮带轮相比,所述的两部件皮带轮201具有明显较 低的制作费用,而一个部件锻造成的皮带轮基于必须的锻模斜度要求大量的机 械加工。

例如通过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曲轴、经过一个传动轮301驱动的泵302,该 泵在实施例中是作为齿轮泵设计的和属于润滑油循环回路331,具有带有泵室 304的壳体303,在该壳体中布置的是通过啮合齿轮形成的输送轮305,306。输 送轮305,306经过轴305a,306a可转动地放置在壳体303中。

泵室304经过泵302的吸入侧305通过吸管307与通过形成油池的油聚集 室308连接,润滑油由该油聚集室经过吸滤器309吸进。泵302的压力侧D经 过一个油过滤器310和有时经过一个油冷却器311与总油管路312连接。

在泵302的壳体303中整合一个调节阀313,该调节阀具有一个可在控制气 缸314中移动的控制活塞315。一个始于总油管路312的控制管道317通往通过 控制气缸314和控制活塞315形成的控制空间316。此外,气缸314的套筒314a 与泵302的压力管路318连接。控制活塞315的一个控制棱(Steuerkante)319 上调控制气缸314套筒314a中与压力管路318连接的孔320,以这样的方式将 朝通向油腔308中回流管道321的流动连接开通,回流管道的流出孔321a位于 油面322之下。调节阀313的流入口321在油面322之下通往油腔308,由 此阻止输送回的油发泡。回流管道321从调节阀313的回流口330开始。

控制活塞315通过弹簧323被压到控制空间316的方向。如果通过在总油 管路312中压力确定的控制管道317中的控制压力Pst超过通过弹簧323预先确 定的值,则控制活塞315抵抗弹簧323的力移动,以这样的方式将孔320开通 并将压力管道318卸载。通过借助于在总油管路312中压力Pst的这种控制,只 压迫内燃机需要的油量通过油过滤器310和油冷却器311,这就有可能使泵302 的驱动功率很小。因此可以节约燃料。尽管如此,有可能在冷起动是将粘滞的 油尽快地送到润滑位置。

除了调节阀315,还可以设置一个调节到明显较高压力的泵安全阀324,该 安全阀同样可以整合到泵302的壳体303中。泵安全阀324具有可在气缸325 中移动的活塞326,该活塞经过一个控制管道327与压力管道318连接。因此, 通过弹簧328加载的泵安全阀324的活塞326,直接通过靠近泵302压力侧D 的全压(PD)控制,其中活塞326打开流入油腔308中的回流管道329的回流 口329a时的压力是通过弹簧328确定的。

在实施例中,虽然泵302是作为齿轮泵,但原则上控制的类型可应用到每 种公知的泵302上。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248
扭振减振器 2020-05-11 440
扭振减振器 2020-05-11 899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602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121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639
扭振减振器 2020-05-15 123
扭振减振器 2020-05-11 482
扭振减振器 2020-05-13 418
扭振减振器 2020-05-13 6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