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发动机 / 热机 / 内燃机 / 变量泵 / 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

适用多种变量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

阅读:6发布:2020-06-16

专利汇可以提供适用多种变量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适用多种变量 泵 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 阀 组,包括外部油泵连通的第一压 力 管路、第二压力管路,以及与外部回油连通的回油管路;第一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第一比例换向阀及第二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相应地,第二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第三比例换向阀及第四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使 操纵性 能大幅提高,能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同负荷下的比例无级调速;主油路通过分流阀卸载,能有效防止压力冲击,在比例调速时有效减缓,甚至消除机构的抖动;中间过渡联装有逻辑 开关 阀,操纵时两个动作互不干扰,能实现多个动作同时工作。,下面是适用多种变量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适用多种变量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组,包括外部油泵连通的第一压 管路(P1)、第二压力管路(P2),以及与外部回油连通的回油管路(T);其特征是:所述 的第一压力管路(P1)与第二压力管路(P2)分别连通有第一换向阀(V3),并且该第一换向 阀(V3)控制第一压力管路(P1)与第二压力管路(P2)的通断;所述的第一换向阀(V3)的阀 芯驱动端连通有第二换向阀(V4);
所述的第一压力管路(P1)分别连通有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及至 少一个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并且该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及比例换 向阀的回油端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相应地,所述的第二压力管路(P2)分别连 通有第二溢流阀(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及至少一个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并且该 第二溢流阀(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及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 连通;
所述的第一三通流量阀(PC1)溢流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输出口连通有第一负载敏 感回路(LS1),相应地,所述的第二三通流量阀(PC2)溢流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输出 口连通有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所述的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 (LS1)均与所述的第一换向阀(V3)连通,并且该第一换向阀(V3)还控制第二负载敏感回 路(LS2)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一压力管路(P1)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为二个,即分别为第一比例换向阀 (DV1)和第二比例换向阀(DV2);所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DV1)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一 补偿阀(SC1)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一补偿阀(SC1)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 所述的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连通;相应地,所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DV2)一控制口同 时连通有第二补偿阀(SC2)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二补偿阀(SC2)一出口和另一 阀芯驱动端与所述的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连通;
所述的第二压力管路(P2)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也为二个,即第三比例换向阀(DV3) 和第四比例换向阀(DV4);所述的第三比例换向阀(DV3)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三补偿阀 (SC3)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三补偿阀(SC3)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所述的 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连通;所述的第四比例换向阀(DV4)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四补 偿阀(SC4)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四补偿阀(SC4)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所 述的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DV1)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一补偿 阀(SC1)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所述的第一比例 换向阀(DV1)制有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组工作口(A1、B1); 所述的第一组工作口(A1)上还连通有第一次级溢流阀(PR1),相应地,所述的第一组工 作口(B1)上也连通有第二次级溢流阀(PR2),并且该第二次级溢流阀(PR2)、第一次级溢 流阀(PR1)的溢流口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DV2)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二补偿 阀(SC2)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所述的第二比例 换向阀(DV2)制有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二组工作口(A2、B2); 所述的第二组工作口(A2)上还连通有第三次级溢流阀(PR3),相应地,所述的第二组工 作口(B2)上也连通有第四次级溢流阀(PR4),并且该第四次级溢流阀(PR4)、第三次级溢 流阀(PR3)的溢流口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 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补偿阀(SC1)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SV1)一进口,相应地, 所述的第二补偿阀(SC2)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SV1)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一梭 阀(SV1)的中间出口与所述的第二换向阀(V4)的阀芯驱动端连通;所述的第一负载敏感 回路(LS1)与第一压力管路(P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DF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三比例换向阀(DV3)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三补偿 阀(SC3)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所述的第三比例 换向阀(DV3)制有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三组工作口(A3、B3); 所述的第三组工作口(A3)上还连通有第六次级溢流阀(PR6),相应地,所述的第三组工 作口(B3)上也连通有第五次级溢流阀(PR5),并且该第五次级溢流阀(PR5)、第六次级溢 流阀(PR6)的溢流口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四比例换向阀(DV4)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四补偿 阀(SC4)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所述的第四比例 换向阀(DV4)制有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四组工作口(A4、B4); 所述的第四组工作口(A4)上还连通有第八次级溢流阀(PR8),相应地,所述的第四组工 作口(B4)上也连通有第七次级溢流阀(PR7),并且该第七次级溢流阀(PR7)、第八次级溢 流阀(PR8)的溢流口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 特征是:所述的第七次级溢流阀(PR7)、第八次级溢流阀(PR8)内置有补油单向阀;所述 的第三补偿阀(SC3)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二梭阀(SV2)一进口,相应地,所述的第四 补偿阀(SC4)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二梭阀(SV2)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二梭阀(SV2)的 中间出口与所述的第二换向阀(V4)的一工作口连通;所述的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与 第二压力管路(P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DF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及第一单向阀(DF1)均安装于第一泵 侧联(1)上,所述的第一泵侧联(1)制有第一遥控口(V1)和第一测压口(MP1);所述的第 一泵侧联(1)上还并联安装有第一回油背压阀(RB1)和第二回油背压阀(RB2),并且该第 一回油背压阀(RB1)和第二回油背压阀(RB2)的进油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出油 口对应为第一组回油口(T1、T2);相应地,所述的第二溢流阀(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 及第二单向阀(DF2)均安装于第二泵侧联(7)上,所述的第二泵侧联(7)制有第二遥控口 (V2)和第二测压口(MP2);所述的第二泵侧联(7)上还并联安装有第三回油背压阀(RB3) 和第四回油背压阀(RB4),并且该第三回油背压阀(RB3)和第四回油背压阀(RB4)的进油 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出油口对应为第二组回油口(T3、T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其特征 是:所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DV1)、第一补偿阀(SC1)、第一次级溢流阀(PR1)及第二次 级溢流阀(PR2)均安装于第二阀联(2)上;所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DV2)、第二补偿阀 (SC2)、第三次级溢流阀(PR3)、第四次级溢流阀(PR4)及第一梭阀(SV1)均安装于第三阀 联(3)上;所述的第三比例换向阀(DV3)、第三补偿阀(SC3)、第五次级溢流阀(PR5)、第 六次级溢流阀(PR6)及第二梭阀(SV2)均安装于第五阀联(5)上;所述的第四比例换向阀 (DV4)、第四补偿阀(SC4)、第七次级溢流阀(PR7)及第八次级溢流阀(PR8)均安装于第六 阀联(6)上;所述的第五阀联(5)与第三阀联(3)之间还垫设有切换联(4),并且所述的第 一泵侧联(1)、第二阀联(2)、第三阀联(3)、切换联(4)、第五阀联(5)、第六阀联(6)及 第二泵侧联(7)依次经螺栓密封叠加贴配;
所述的第一换向阀(V3)、第二换向阀(V4)均与切换联(4)配装;所述的切换联(4) 内还安装有四个安全阀(V5),其中两个安全阀(V5)的进口均与所述的第一负载敏感回路 (LS1)连通,相应地,另外两个安全阀(V5)的进口均与所述的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连 通,并且该安全阀(V5)的出口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液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多种变量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 分配阀组。适用于工程机械中各类液压汽车起重机变量泵系统,包括轮胎式、履带式起 重机上车回路液压系统的各操纵机构,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同负荷下的比例无级 调速。

背景技术

现代液压工程机械,在追求比例调速、比例流量分配的高效节能同时,并对驱动油 泵的柴油机输出功率进行保护,防止超载熄火而停机,为此常采用恒功率变量泵系统, 而国内外新开发的阀后补偿比例流量分配阀组,它仅适用于负载敏感变量泵系统,使用 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载便捷、 操纵方便、液压冲击小及动作独立互不干扰的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 配阀组。在泵的回路之间设置负载敏感逻辑的双泵切换阀,内部自动实现合流或者分流, 简化操作降低操作疲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 量分配阀组,包括外部油泵连通的第一压力管路、第二压力管路,以及与外部回油连通 的回油管路;第一压力管路与第二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一换向阀,并且该第一换向阀 控制第一压力管路与第二压力管路的通断;第一换向阀的阀芯驱动端连通有第二换向 阀;第一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及至少一个比例换向阀的进 油端;并且该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及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相应地,第二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及至少一个比例换向阀 的进油端;并且该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及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回油管路连 通;第一三通流量阀溢流口与回油管路连通,输出口连通有第一负载敏感回路,相应地, 第二三通流量阀溢流口与回油管路连通,输出口连通有第二负载敏感回路;第二负载敏 感回路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均与所述的第一换向阀连通,并且该第一换向阀还控制第二 负载敏感回路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的通断。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一压力管路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为二个,即分别为第一比例换向阀和第二 比例换向阀;所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一补偿阀的一进口和一阀芯 驱动端,该第一补偿阀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连通;相应地,上 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二补偿阀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二 补偿阀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连通。
上述的第二压力管路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也为二个,即第三比例换向阀和第四比例 换向阀;第三比例换向阀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三补偿阀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 第三补偿阀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所述的第二负载敏感回路连通;第四比例换向阀 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四补偿阀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四补偿阀一出口和另一 阀芯驱动端与第二负载敏感回路连通。
上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一补偿阀的另 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连通;上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制有二个输出口, 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组工作口;第一组工作口上还连通有第一次级溢流 阀,相应地,第一组工作口上也连通有第二次级溢流阀,并且该第二次级溢流阀、第一 次级溢流阀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上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二补偿阀的另 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连通;上述的第二比例换向阀制有二个输出口, 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二组工作口;第二组工作口上还连通有第三次级溢流 阀,相应地,第二组工作口上也连通有第四次级溢流阀,并且该第四次级溢流阀、第三 次级溢流阀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上述的第一补偿阀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一进口,相应地,上述的第二补 偿阀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一梭阀的中间出口与第二换向 阀的阀芯驱动端连通;第一负载敏感回路与第一压力管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上述的第三比例换向阀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三补偿阀的另 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连通;上述的第三比例换向阀制有二个输出口, 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三组工作口;第三组工作口上还连通有第六次级溢流 阀,相应地,第三组工作口上也连通有第五次级溢流阀,并且该第五次级溢流阀、第六 次级溢流阀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上述的第四比例换向阀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四补偿阀的另 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连通;上述的第四比例换向阀制有二个输出口, 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四组工作口;第四组工作口上还连通有第八次级溢流 阀,相应地,第四组工作口上也连通有第七次级溢流阀,并且该第七次级溢流阀、第八 次级溢流阀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上述的第七次级溢流阀、第八次级溢流阀内置有补油单向阀;上述的第三补偿阀一 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二梭阀一进口,相应地,上述的第四补偿阀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 有第二梭阀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二梭阀的中间出口与第二换向阀的一工作口连通;第二 负载敏感回路与第二压力管路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上述的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及第一单向阀均安装于第一泵侧联上,第一泵 侧联制有第一遥控口和第一测压口;第一泵侧联上还并联安装有第一回油背压阀和第二 回油背压阀,并且该第一回油背压阀和第二回油背压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连 通,出油口对应为第一组回油口;相应地,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及第二单向阀 均安装于第二泵侧联上,第二泵侧联制有第二遥控口和第二测压口;第二泵侧联上还并 联安装有第三回油背压阀和第四回油背压阀,并且该第三回油背压阀和第四回油背压阀 的进油口与回油管路连通,出油口对应为第二组回油口、。
上述的第一比例换向阀、第一补偿阀、第一次级溢流阀及第二次级溢流阀均安装于 第二阀联上;第二比例换向阀、第二补偿阀、第三次级溢流阀、第四次级溢流阀及第一 梭阀均安装于第三阀联上;第三比例换向阀、第三补偿阀、第五次级溢流阀、第六次级 溢流阀及第二梭阀均安装于第五阀联上;第四比例换向阀、第四补偿阀、第七次级溢流 阀及第八次级溢流阀均安装于第六阀联上;第五阀联与第三阀联之间还垫设有切换联, 并且第一泵侧联、第二阀联、第三阀联、切换联、第五阀联、第六阀联及第二泵侧联依 次经螺栓密封叠加贴配。
上述的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均与切换联配装;上述的切换联内还安装有四个安 全阀,其中两个安全阀的进口均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连通,相应地,另外两个安全阀的 进口均与第二负载敏感回路连通,并且该安全阀的出口均与回油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外部油泵连通的第一压力管路、第二压力管路,以及 与外部回油连通的回油管路;第一压力管路分别连通有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 第一比例换向阀及第二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并且该第一溢流阀、第一三通流量阀、第 一比例换向阀及第二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回油管路连通;相应地,第二压力管路分 别连通有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第三比例换向阀及第四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 并且该第二溢流阀、第二三通流量阀、第三比例换向阀及第四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 回油管路连通;本发明优点在于:使操纵性能大幅提高,能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 同负荷下的比例无级调速;主油路通过分流阀卸载,能有效防止压力冲击,在比例调速 时有效减缓,甚至消除机构的抖动;中间过渡联装有逻辑开关阀,操纵时两个动作互不 干扰,能实现多个动作同时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配装时的外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泵侧联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泵侧联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切换联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切换联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 包括外部油泵连通的第一压力管路P1、第二压力管路P2,以及与外部回油连通的回油 管路T;第一压力管路P1与第二压力管路P2分别连通有第一换向阀V3,并且该第一换 向阀V3控制第一压力管路P1与第二压力管路P2的通断;第一换向阀V3的阀芯驱动端 连通有第二换向阀V4;第一压力管路P1分别连通有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 及至少一个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并且该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及比例换 向阀的回油端均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相应地,第二压力管路P2分别连通有第二 溢流阀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及至少一个比例换向阀的进油端;并且该第二溢流阀 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及比例换向阀的回油端均与回油管路T连通;第一三通流量阀 PC1溢流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输出口连通有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相应地,第二三 通流量阀PC2溢流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输出口连通有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第二负 载敏感回路LS2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均与第一换向阀V3连通,并且该第一换向阀 V3还控制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的通断。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压力管路P1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为二个,即分别为 第一比例换向阀DV1和第二比例换向阀DV2;第一比例换向阀DV1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 第一补偿阀SC1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一补偿阀SC1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 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连通;相应地,第二比例换向阀DV2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二 补偿阀SC2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二补偿阀SC2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第 一负载敏感回路LS1连通;第二压力管路P2连通有的比例换向阀也为二个,即第三比 例换向阀DV3和第四比例换向阀DV4;第三比例换向阀DV3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三补 偿阀SC3的一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三补偿阀SC3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第二 负载敏感回路LS2连通;第四比例换向阀DV4一控制口同时连通有第四补偿阀SC4的一 进口和一阀芯驱动端,该第四补偿阀SC4一出口和另一阀芯驱动端与第二负载敏感回路 LS2连通。
第一比例换向阀DV1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一补偿阀SC1 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第一比例换向阀DV1制有 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组工作口A1、B1;第一组工作口A1上 还连通有第一次级溢流阀PR1,相应地,第一组工作口B1上也连通有第二次级溢流阀 PR2,并且该第二次级溢流阀PR2、第一次级溢流阀PR1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T连通。
第二比例换向阀DV2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二补偿阀SC2 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第二比例换向阀DV2制有二个输 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二组工作口A2、B2;第二组工作口A2上还连通 有第三次级溢流阀PR3,相应地,第二组工作口B2上也连通有第四次级溢流阀PR4,并 且该第四次级溢流阀PR4、第三次级溢流阀PR3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T连通。
第一补偿阀SC1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SV1一进口,相应地,第二补偿阀 SC2一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一梭阀SV1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一梭阀SV1的中间出口与 第二换向阀V4的阀芯驱动端连通;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与第一压力管路P1之间还设 置有第一单向阀DF1。
第三比例换向阀DV3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三补偿阀SC3 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第三比例换向阀DV3制有二个输 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三组工作口A3、B3;第三组工作口A3上还连通 有第六次级溢流阀PR6,相应地,第三组工作口B3上也连通有第五次级溢流阀PR5,并 且该第五次级溢流阀PR5、第六次级溢流阀PR6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T连通。
第四比例换向阀DV4制有四个控制口,另外三个控制口的二个与第四补偿阀SC4 的另一出口同时连通,第四控制口与所述的回油管路T连通;第四比例换向阀DV4制有 二个输出口,并且该二个输出口分别连通有第四组工作口A4、B4;第四组工作口A4上 还连通有第八次级溢流阀PR8,相应地,第四组工作口B4上也连通有第七次级溢流阀 PR7,并且该第七次级溢流阀PR7、第八次级溢流阀PR8的溢流口均与回油管路T连通。
第七次级溢流阀PR7、第八次级溢流阀PR8内置有补油单向阀;第三补偿阀SC3一 阀芯驱动端还连通有第二梭阀SV2一进口,相应地,第四补偿阀SC4一阀芯驱动端还连 通有第二梭阀SV2另一进口,并且该第二梭阀SV2的中间出口与第二换向阀V4的一工 作口连通;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与第二压力管路P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DF2。
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通流量阀PC1及第一单向阀DF1均安装于第一泵侧联1上, 第一泵侧联1制有第一遥控口V1和第一测压口MP1;第一泵侧联1上还并联安装有第一 回油背压阀RB1和第二回油背压阀RB2,并且该第一回油背压阀RB1和第二回油背压阀 RB2的进油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出油口对应为第一组回油口T1、T2;相应地,第二溢 流阀R2、第二三通流量阀PC2及第二单向阀DF2均安装于第二泵侧联7上,第二泵侧联 7制有第二遥控口V2和第二测压口MP2;第二泵侧联7上还并联安装有第三回油背压阀 RB3和第四回油背压阀RB4,并且该第三回油背压阀RB3和第四回油背压阀RB4的进油 口与回油管路T连通,出油口对应为第二组回油口T3、T4。
第一比例换向阀DV1、第一补偿阀SC1、第一次级溢流阀PR1及第二次级溢流阀PR2 均安装于第二阀联2上;第二比例换向阀DV2、第二补偿阀SC2、第三次级溢流阀PR3、 第四次级溢流阀PR4及第一梭阀SV1均安装于第三阀联3上;第三比例换向阀DV3、第 三补偿阀SC3、第五次级溢流阀PR5、第六次级溢流阀PR6及第二梭阀SV2均安装于第 五阀联5上;第四比例换向阀DV4、第四补偿阀SC4、第七次级溢流阀PR7及第八次级 溢流阀PR8均安装于第六阀联6上;第五阀联5与第三阀联3之间还垫设有切换联4, 并且第一泵侧联1、第二阀联2、第三阀联3、切换联4、第五阀联5、第六阀联6及第 二泵侧联7依次经螺栓密封叠加贴配。
第一换向阀V3、第二换向阀V4均与切换联4配装;切换联4内还安装有四个安全 阀V5,其中两个安全阀V5的进口均与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连通,相应地,另外两个 安全阀V5的进口均与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连通,并且该安全阀V5的出口均与回油管 路T连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其所标示的比例阀为四个,即每个 泵所对应的比例阀均为二个。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型示意图,采用片式结构,所以比例换向阀联可以 根据需求增设或减少。
图3和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泵侧联1的液压原理示意图和相对应的装 配剖视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泵侧联1的结构与第二泵侧联7的结构、原理 相同,现以第一泵侧联1为例进行论述;第一泵侧联1分流阀由第一溢流阀R1、第一三 通流量阀PC1、第一单向阀DF1、第一回油背压阀RB1及第二回油背压阀RB2配装而成; 中位状态下第一压力管路P1口压力要高于弹簧腔压力,第一单向阀DF1处于关闭状态, 第一压力管路P1口压力通过阻尼到阀芯前端,反向克服弹簧力推动阀芯向上运动,阀 芯上开有腰子型流槽,流量通过流槽从第一压力管路P1到回油管路T口实现卸载;机 构工作时,负载压力LS1传到单向阀弹簧腔,但始终要小于第一压力管路P1口压力, 第一单向阀DF1还是保持关闭状态,LS1加上单向阀弹簧力推动阀芯把第一压力管路P1 与回油管路T口的通道逐渐关小,以实现负载所需要的流量,随着主操纵阀芯开度的变 化,第一压力管路P1到回油管路T的通道也发生变化,以实现流量随主阀芯开度正比 变化;当操纵阀芯回中位,单向阀弹簧腔压力要高于第一压力管路P1口压力,第一单 向阀DF1打开,单向阀弹簧腔压力释放,主油路通过分流阀卸载,此结构可有效防止压 力冲击,在比例调速时有效减缓甚至消除机构的抖动。
图5和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联4的液压原理示意图和相对应的装配剖 视示意图;第一换向阀V3、第二换向阀V4及四个安全阀V5,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来 自第二阀联2和第三阀联3;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来自第五阀联5和第六阀联6;在 第二阀联2和第三阀联3之间装有第一梭阀SV1来选择高压的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 相应地,在第五阀联5和第六阀联6之间装有第二梭阀SV2来选择高压的第二负载敏感 回路LS2;当第二阀联2和第三阀联3或者第五阀联5和第六阀联6不工作,第二换向 阀V4不起作用,第一换向阀V3一端阀芯接通回油管路T口,第一压力管路P1、第二压 力管路P2及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都处于合流状态;当第二阀 联2和第三阀联3或者第五阀联5和第六阀联6其中一联同时工作时,第二换向阀V4 输出高压推动第一换向阀V3一端阀芯克服弹簧力运动,第一压力管路P1、第二压力管 路P2及第一负载敏感回路LS1、第二负载敏感回路LS2被隔离操纵时两个动作互不干扰, 能实现多个动作同时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广泛适用于工程机械中各类液压汽车起重机变量泵系统,包括轮胎 式、履带式起重机上车回路液压系统的各操纵机构,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同负荷 下的比例无级调度;可更大限度达到通用化,变型派生出系列化产品,增添新的技术含 量打破了适用对象单一的局面。
本发明优点在于:使操纵性能大幅提高,能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同负荷下的 比例无级调速;主油路通过分流阀卸载,能有效防止压力冲击,在比例调速时有效减缓, 甚至消除机构的抖动;中间过渡联装有逻辑开关阀,操纵时两个动作互不干扰,能实现 多个动作同时工作。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 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