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发动机 / 热机 / 内燃机 / 配气机构 / 换气阀 / 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

换气系统的节气装置

阅读:55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换气系统的节气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 阀 装置,包括选择性的开闭空气流路的节气阀 挡板 ;向节气阀挡板提供动 力 的节气阀 电机 ;设置在节气阀电机的一侧、根据节气阀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旋转体的一面形成有 连杆 突起;一端连接在连杆突起、另一端连接在节气阀挡板的连杆,连杆根据旋转体的旋转而引导节气阀挡板的转动;设置在连杆突起与连杆之间的套筒,套筒能够防止连杆突起的磨损。根据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在由 树脂 材料塑料注射成型的连杆突起的上端设置了金属材料的套筒。本 发明 避免了节气阀挡板因长时间频繁转动其连杆突起因被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杆磨损,提高产品的 质量 ,并且,在本发明的具有封闭节气阀挡板上形成的切口的遮蔽板,从而防止了空气的 泄漏 ,提高了换气系统的效率。,下面是换气系统的节气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选择性的开闭空气流路的节气阀挡板
向所述节气阀挡板提供动的节气阀电机
设置在所述节气阀电机的一侧、根据节气阀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所述旋转体的一面形成有连杆突起;
一端连接在连杆突起、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节气阀挡板的连杆,所述连杆 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引导所述节气阀挡板的转动;
设置在所述连杆突起与连杆之间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防止连杆突起的磨 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 包括突起接触部分与连杆悬挂部分;
所述突起接触部分接触在所述连杆突起上固定;
所述突起接触部分向上段差突出形成连杆悬挂部分,所述连杆悬挂部分 悬挂所述连杆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套筒由金属材料构成。
4、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选择性的开闭空气流路、其一部分切开形成连杆连接部分的节气阀挡板;
向所述节气阀挡板提供动力的节气阀电机;
设置在所述节气阀电机的一侧、根据节气阀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所述旋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连杆突起;
一端连接在连杆突起、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节气阀挡板的连杆,所述连杆 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引导所述节气阀挡板;
设置在所述节气阀挡板的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封闭由于形成所述连杆连 接部分而切开的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 蔽板设置在所述节气阀挡板上,所述遮蔽板在节气阀挡板的后侧能够防止空 气通过节气阀挡板的切口而泄漏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换气系统,尤其涉及选择性的开闭内部空气的排出通道的换 气系统的节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与噪音等问题,人类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倾向于密集型。 但是这种封闭空间的空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积累二的同时被污染, 从而妨碍生命体的呼吸。
尤其是在办公室或车辆等狭小的空间内人们经常逗留的地方需要随时更 换空气。此时通常利用热交换方式的换气装置。这种换气装置能够在维持室 内空气温度的同时供给气外部空气并排出室内空气。
如图1、2、3所示,现有的换气装置,在形成外观的本体箱(10)的一侧 面形成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12)。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12) 的内部形成有吸入通道(图中未示)。从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 外部空气通过上述吸入通道到达下文要说明的热交换器(14)上。
如图2所示,上述本体箱(10)内部的中央部位具有热交换器(14)。通 过所述热交换器(14)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与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一般情况下热交换器(14)的剖面形状为菱形。
上述热交换器(14)的工作原理如下。热交换器(14)把存在温度差的  各个空气相互连通,通过形成互相不同流路层的高效率热交换膜,通过交换 潜热的湿气与交换热的热而进行热交换
从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12)吸入并通过热交换器(14)的外部空气, 经过形成在本体箱(10)的外部空气供气部(图中未示),最后通过外部空 气供气孔(16)供气室内。所述外部空气供气孔(16)形成在外部空气吸入 口(12)的相反侧。
在形成上述外部空气供气孔(16)的一侧面上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口(18)。 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空气吸入口(18)吸入到本体箱(10)内部。并且在 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12)的一侧面上形成室内空气排出孔(20)。上述通 过室内空气吸入口(18)吸入到换气装置内部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排出 孔(20)排出到外部。
上述热交换器(14)的左右侧边缘形成引导热交换器(14)的导向部分 (22)。并且热交换器(14)的下部左侧设置有过滤器(图中未示)。所述 过滤器(24)的作用是过滤混在外部空气中的异物。
上述本体箱(10)的前面安装有能够把上述热交换器(14)抽出来的检 查口(30)。所述检查口(30)的前侧还设置有封闭检查口(30)的检查 (32)。
上述本体箱(10)的前面右侧设置由控制箱(34)。所述控制箱(34) 内部设置有各种控制部件,对换气装置的运转进行控制。此外,上述本体箱 (10)的前后侧设置有天花板固定口(36),通过所述天花板固定口(36) 把换气装置固定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上。
上述本体箱(10)的内部还具有吸入外部空气的吸气扇(38)与向外 部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扇(38′)。上述热交换器(14)的后侧沿着平方 向形成预备流路(39)。在一般换气模式下,室内空气通过上述预备流路(39)。
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18)的内侧具有节气阀挡板(40)。室内空气通 过节气阀电机(41)而流动,并通过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18)进入换气装 置内部。上述节气阀挡板(40)控制上述室内空气的流动通道。即,在一般 换气模式下上述节气阀挡板(40)阻断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18)与热交换 器(14)之间的通路,使室内空气通过上述预备流路(39)流动。
在热换气模式下,上述节气阀挡板(40)由节气阀电机(41)的驱动而 封闭上述预备流路(39)。通过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18)流入的室内空气 经过上述热交换器(14)后排出到外部。
如图3所示,上述节气阀挡板(40)大致构成直四形的平板形状。上述 节气阀挡板(40)中的一部分切开后垂直弯曲形成连杆连接部分(40′)。
具体为上述连杆连接部分(40′)从上述节气阀挡板(40)三面(上侧及 两侧)切开并以下端为中心弯曲形成。上述节气阀挡板(40)形成与上述连 杆连接部分(40′)相对应的大致为四角形状的切孔(40″)。
上述节气阀挡板(40)的一侧可旋转的安装在挡板支撑台(42)上。并 且上述挡板支撑台(42)的前侧具有下文要说明的围绕旋转体(45)与节气 阀电机(41)的节气阀罩(44)。上述节气阀罩(44)的下端固定在本体箱 (10)的底面上,其上侧中央部分开口形成穿孔(44′)。
上述节气阀罩(44)的内部安装有节气阀电机与根据上述节气阀电机的 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45)。上述旋转体(45)也可由凸轮(cam)构成, 但是一般由树脂材料的喷射模塑物(jet moulding)形成。上述旋转体(45) 上侧向上突出形成连杆突起(45′)。上述连杆突起(45′)通过上述节气阀罩 (44)的穿孔(44′)向上侧露出。
上述连杆突起(45′)与上述节气阀挡板(40)的连杆连接部分(40′)之 间设置有连杆(46)。上述连杆(46)由细长杆或者金属线(wire)构成。 并且连杆(46)的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上述连杆连接部分(40′)上,另一端 可旋转的连接在上述连杆突起(45′)上。
当旋转体(45)旋转时,上述连杆(46)也一起被带动,从而使上述节 气阀挡板(40)游动。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换气装置的节气阀存在如下问题点:
在现有节气阀的结构中,上述连杆突起(45′)与连杆(46)的一端可旋 转的相连接。这种连杆突起(45′)长时间使用时存在磨损的问题。
具体讲,上述连杆突起(45′)与旋转体(45)一般由树脂材料喷射模塑 形成,并且上述连杆(46)由金属材料构成。由于上述连杆突起(45′)与连 杆(46)的材料不同,使得相对较弱的连杆突起(45′)产生磨损。而且空气 会通过形成在上述节气阀挡板(40)上的切孔(40″)流动,使得不能正确开 闭空气流路,导致换气装置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阀 装置,其具备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磨损的连杆突起和能防止挡板泄漏的遮蔽 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选择性的开闭空气 流路的节气阀挡板;向所述节气阀挡板提供动的节气阀电机;设置在所述 节气阀电机的一侧、根据节气阀电机的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 一面形成有连杆突起;一端连接在连杆突起、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节气阀挡板 的连杆,所述连杆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引导所述节气阀挡板的转动; 设置在所述连杆突起与连杆之问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防止连杆突起的磨 损。
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中套筒包括突起接触部分与连杆悬挂 部分;所述突起接触部分接触在所述连杆突起上固定;所述突起接触部分向 上段差突出形成连杆悬挂部分,所述连杆悬挂部分悬挂所述连杆的一端。
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中套筒由金属材料构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选择性的开闭空气 流路、其一部分切开形成连杆连接部分的节气阀挡板;向所述节气阀挡板提 供动力的节气阀电机;设置在所述节气阀电机的一侧、根据节气阀电机的驱 动而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一面上形成有连杆突起;一端连接在连杆 突起、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节气阀挡板的连杆,所述连杆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 转而引导所述节气阀挡板;设置在所述节气阀挡板的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封 闭由于形成所述连杆连接部分而切开的切口。
所述的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其中遮蔽板设置在所述节气阀挡板上, 所述遮蔽板在节气阀挡板的后侧能够防止空气通过节气阀挡板的切口而泄 漏。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具有长时间使用时换气 系统节气阀装置的部件也不会磨损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换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换气装置的节气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节气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节气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节气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套筒的立体 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换气系统节气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套筒安装在 旋转体时的的侧面示意图。
图10是在热换气模式(mode)下工作时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的内部空气流 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在一般换气模式(mode)下工作时本发明的换气系统的内部空气 流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50.本体箱(case)                52.外部空气吸入口
54.左侧吸入通道(duct)          56.室内空气排出口
58.排气风扇外壳(housing)       60.热交换器
62.支撑框架(frame)             64.左侧导向(guide)突起
64′.右侧导向(guide)突起       66.交换器导向部分
68.过滤器(filter)              71.手把
80.排气风扇                    82.外部空气送出口
84.送出口安装孔                86.供气风扇外壳
88.室内空气吸入口              90.室内吸入口安装孔
92.右侧吸入通道                96.供气风扇
100.节气阀挡板                 104.连杆(link)连接部分
104′.切口                     106.遮蔽板
110.挡板支撑台                 112.铰链(hinge)部件
114.弹簧(spring)连接部分       116.拉伸弹簧(spring)
120.节气阀电机(damper motor)   122.旋转体
124.连杆(link)突起             126.套筒(bush)
126′.突起接触部分             126″.连杆悬挂部分
130.节气阀罩(damper cover)     132.电机支撑台
140.连杆                       200.控制箱(control box)
202.天花板固定口               204.检查口
206.检查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5所示,大致成四方体的本体箱(50)形成外观。所述本体箱(50) 形成换气系统整体的外观,支撑并保护内部组成物。同时防止外部的异物流 入到换气系统内部。
上述本体箱(50)的左侧面上突出形成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吸入口 (52)。上述本体箱(50)的左侧面的前端形成吸入口安装孔(图中未示), 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52)插入上述吸入口安装孔而安装在本体箱(50)上。
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52)的内部形成左侧吸入通道(54)。从外部空 气吸入口(52)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左侧吸入通道(54)到达下文要说明的 热交换器(60)上。该左侧吸入通道(54)起到使所吸入的外部空气顺畅流 入的吸入通路的作用。
上述本体箱(50)的内部中央部位具有热交换器(60)。所述热交换器 (60)为六角柱形,具有直交流形板形状的结构。即,通过特殊加工纸的分 隔板分隔供气、排出通道防止外部空气与室内空气相混合。
上述热交换器(60)把存在温度差的各个空气连通到不同的流路,通过 形成上述互相不同流路层的高效率热交换膜,通过交换潜伏热的湿气与交换 热焓的热而进行热交换。即,上述热交换器(60)上使用的特殊加工纸 (converted paper)具有不能通过空气、只能通过热与水分的特征。
上述热交换器(60)使装置内的供气空气与排出空气进行热交换。从排 出到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热量后传给室内的空气。使得室内空气的温度较少的 受到外部空气的影响。
上述热换气模式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而执行。在室内外的温度差很大的夏 季和冬季主要使用如上所述的热换气模式;而在室内外温度差相对较小的春 季或秋季使用一般换气模式,具体为通过下文叙述的节气阀挡板(100)变 更排出到室外的空气的通道,使得向外排出的空气不能通过上述热交换器 (60)。
上述本体箱(50)内部上下面沿着前后方向具有支撑热交换器(60)的 支撑框架(62)。所述支撑框架(62)支撑热交换器(60)的重量,使得热 交换器(60)受到支撑,同时在热交换器(60)前后侧拆卸时起到的导轨(guide rail)作用。
上述支撑框架(62)在上述本体箱(50)内部上面及下面相互对称的形 成。上述支撑框架(62)上形成有导向突起(64,64′),上述热交换器(60) 能够在所述导向突起(64,64′)上沿着前后方向滑动(sliding)。具体为, 上述支撑框架(62)的左侧向上突出形成左侧导向突起(64),其右侧向上 突出形成右侧导向突起(64′)。
此外,上述热交换器(60)的左右侧的边角处还设置有交换器导向部分 (66)。所述交换器导向部分(66)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支撑热交换器(60) 侧端的同时引导其前后移动。并且交换器导向部分(66)上还形成有过滤器 支撑部分(图中未示)。下文要说明的过滤器(68)沿着前后方向插入上述 过滤器支撑部分。
上述热交换器(60)的下部左侧设置有过滤器(68)。所述过滤器(68) 的作用是过滤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即,上述过滤器(68)过滤掉混 在外部空气中的异物提高供给到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并且由此保护上述热交 换器(60)。
上述热交换器(60)的后侧形成预备流路。所述预备流路在上述本体箱 (50)内部后端沿着左右方向形成。当下文要说明的节气阀挡板(100)阻 断右侧吸入通道(92)后,室内空气不经过上述热交换器(60)直接排出到 外部的时候上述预备流路成为空气的流动通道。
上述预备流路与上述热交换器(60)之间设置由泡沫聚苯乙烯(styrofoam) 形成的流路壁。并且所述流路壁与上述热交换器(60)之间还具有金属材质 的加强板。上述加强板由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构成,并且与上述支撑框架 (62)及交换器导向部分(66)的后端相结合。
如图6所示,上述加强板大致为四方平板结构,其上端与下端插入并安装 在上述支撑框架(62)的后端部分。具体为,上述加强板的上端及下端的左 右分别形成突起安装槽。上述支撑框架(62)的引导突起(64)插入并安装 在上述突起安装槽上。突起安装槽在加强板上下端内侧凹陷形成,并且形成 与上述引导突起(64)相对应的形状,使得能够安装上述引导突起(64)。
上述加强板的侧面形成导向器支撑部分(78)。所述导向器支撑部分(78) 向外延成而形成,并且其端部凹陷形成能够安装上述交换器导向器(66)的 导向器插入槽(78′)。
上述加强板的上下端接触上述热交换器(60)的支撑框架(62)而被支 撑,其两侧接触上述交换器导向器(66)而被支撑。从而即使受到外部的冲 击,因为由加强板防止了支撑框架(62)与交换器导向器(66)的松动,从 而防止由泡沫聚苯乙烯形成的流路壁受到损坏。
一般具有前后2个热交换器(60),这样的热交换器(60)受到支撑框架 (62)的支撑,能够前后滑动。此外,上述热交换器(60)的前面具有手把 (71)。所述手把(71)的作用是使得热交换器(60)的前后移动更加容易。
上述本体箱(50)的左侧后端具有把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室内空气排 出口(56)。所述室内空气排出口(56)插入形成在上述本体箱(50)的排 出口安装孔(图中未示)而固定。并且上述排出口安装孔的内部形成排气风 扇外壳(58)。所述排气风扇外壳(58)把下文要说明的排气风扇(100) 强制送风的室内空气引导至上述室内空气排出口(56)。
上述室内空气排出口(56)与外部空气吸入口(52)之间具有室内空气 排气风扇(80)。所述排气风扇(80)的作用是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 吸入的空气强制送风到上述室内空气排出口(56),一般由热风风扇(sirocco fan)构成。
上述本体箱(50)的右侧前端即设置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52)的位置 的相反侧形成外部空气送出口(82)。所述外部空气送出口(82)插入形成 在上述本体箱(50)的右侧面的送出口安装孔(84)上,并且突出一定高度。 并且上述送出口安装孔(84)的内部形成供气风扇外壳(86)。所述供气风 扇外壳(86)把下文要说明的供气风扇(96)强制送风的外部空气引导至上 述外部空气送出口(82)。
上述本体箱(50)的右侧后端即设置上述室内空气排出口(56)的位置 的相反侧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口(88)。所述室内空气吸入口(88)突出设置 在上述本体箱(50)的右侧面上,并固定在形成在本体箱(50)右侧后端的 圆形的室内吸入口安装孔(90)上。此外,所述室内吸入口安装孔(90)内 部形成右侧吸入通道(92),所述右侧吸入通道(92)把从上述室内空气吸 入口(88)吸入的空气引导至上述热交换器(60)上。
如图6至图9所示,上述本体箱(50)内部的右侧后端部分设置有节气阀 装置。上述节气阀装置的作用是使得通过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88)吸入的 室内空气选择性的流入到上述热交换器(60)里。
上述右侧吸入通道(92)的内部具有节气阀挡板(100)。所述节气阀挡 板(100)选择性的开闭上述预备流路至热交换器(60)的空气通道。上述 节气阀挡板(100)大致构成四角形状的平板,其下端部分向前弯曲形成下 端弯曲部分(102)。
上述节气阀挡板(100)的一部分切开后,垂直弯曲形成连杆连接部分 (104)。具体说明的话,上述连杆连接部分(104)从上述节气阀挡板(100) 切开三面(上侧与两侧)并以下端为中心向侧面方向弯曲形成。同时上述节 气阀挡板(100)上,除去上述连杆连接部分(104)的地方形成四角形状的 切口(104′)。此外,上述节气阀挡板(100)的后侧具有封闭上述切口(104′) 的遮蔽板(106)。所述遮蔽板(106)防止空气通过上述切口(104′)流动。
上述节气阀挡板(100)的一侧连接设置有支撑节气阀挡板(100)的挡 板支撑台(110)。上述挡板支撑台(110)的下端向前垂直弯曲形成安装板 (110′)。所述安装板(110′)固定在上述本体箱(50)的底面上。上述节气 阀挡板(100)可旋转的铰链结合在上述挡板支撑台(110)的右侧。即,上 述挡板支撑台(110)的右侧端与节气阀挡板(100)的左侧端用铰链部件(112) 来结合。
上述挡板支撑台(110)的右侧端还形成有弹簧连接部分(114)。上述 弹簧连接部分(114)由上述挡板支撑台(110)的右侧端向后垂直弯曲后延 长形成。拉伸弹簧(116)挂在上述弹簧连接部分(114)的左侧端。在热换 气模式下,上述拉伸弹簧(116)使得节气阀挡板(100)以其左侧端为轴向 后侧(参照图7)转动。从而封闭上述预备流路。并且上述拉伸弹簧(116) 的右侧端连接在上述节气阀挡板(100)的后面。
上述挡板支撑台(110)的前侧设置有驱动上述节气阀挡板(100)的节 气阀电机(120)。上述节气阀电机(120)的上侧旋转体(122)。所述旋 转体(122)根据节气阀电机(120)产生的旋转力而旋转。上述旋转体(122) 形成凸轮(cam)或圆筒形状。并且旋转体(122)的上面周围突出形成连杆 突起(124)。
上述连杆突起(124)的上端具有套筒(bush,126)。上述套筒(126)由 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段差形成、下端由薄圆盘构成的突起接触部分 (126′)。上述套筒(126)的中央部分向上突出形成连杆悬挂部分(126″)。 上述连杆悬挂部分(126″)的中央部分垂直贯穿形成连接部件插入孔(128′)。 所述连接部件插入孔(128′)用于插入连接部件(128)。通过上述结构,上 述突起接触部分(126′)固定在上述连杆突起(124)的上侧。上述连杆悬挂 部分(126″)挂住下文要说明的连杆(140)。
具有上述结构的节气阀电机(120)与旋转体(122)的外侧形成节气阀 罩(130)。上述节气阀罩(130)的下侧与后侧开口并固定在上述本体箱(50) 的底面。并且,上述旋转体(122)与节气阀电机(120)通过电机支撑台(132) 悬挂并安装在上述节气阀罩(130)的上面。
此外,上述节气阀罩(130)上侧形成一定大小的罩穿孔(134)。上述 电机支撑台(132)安装后,形成在旋转体(122)上面的连杆突起(124) 通过上述罩穿孔(134)露出在节气阀罩(130)的上侧。
上述旋转体(122)与节气阀挡板(100)通过连杆(140)连接。上述连 杆(140)由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材料构成,有时也由金属线(wire)构成。 上述连杆(140)的左侧端挂在上述旋转体(122)的连杆突起(124),更 详细说是上述套筒(126)的连杆悬挂部分(126″)上,并且其右侧端挂在上 述节气阀挡板(100)上形成的连杆连接部分(104)上。
根据上述节气阀电机(120)的驱动上述旋转体(122)旋转。此时上述 节气阀挡板(100)被上述连杆连接部分(104)带动而以其左侧端为轴向前 转动,使得室内空气不能通过热交换器(60)。与此相反,当上述节气阀挡 板(100)以其左侧端为轴向后转动时受到拉伸弹簧(116)的牵引力而移动。
上述本体箱(50)的右侧前端设置有控制箱(control box,200)。所述控 制箱(200)的内部形成有控制部分,并由此控制换气装置的运转条件。即, 通过开闭电源来开闭(on/off)换气装置,并控制上述供气风扇(96)与排 气风扇的旋转数来调节风量。此外通过控制上述节气阀挡板(100)(图中 未示)来选择热换气模式或一般换气模式。
为了把换气装置设置在住宅的天花板上,上述本体箱(50)的前侧设置 有天花板固定口(202)。并且上述本体箱(50)的前侧中央部分形成检查 口(204)。检查口(204)的前面具有检查门(206),选择性的开闭上述 检查口(204)。当更换上述热交换器(60)或需要检查时,开启上述检查 门(206)后抽出热交换器(60)进行作业。
下面参照图10与图11,对室内外的空气通过本发明换气装置流动的状态 进行说明。
热换气模式一般适用于夏季或冬季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及湿度差异很大的 情况。
如图10所示,根据使用者选择的热换气模式,并根据控制箱(200)内部 控制部分的命令,上述节气阀挡板(100)阻断上述预备流路。设置在上述 节气阀挡板(100)后侧的拉伸弹簧(116)使得节气阀挡板(100)以其左 侧端为轴向后转动来阻断上述预备流路。
然后,根据上述供气风扇(96)的作用外部的空气通过外部空气吸入口 (52)吸入到换气装置内部。所吸入的外部空气被上述左侧吸入通道(54) 引导,通过热交换器(60)的下部左侧后吸入热交换器(60)内部。此时, 外部空气通过安装在上述热交换器(60)下部左侧面的前置过滤器(68), 所以空气中的异物进行1次过滤。然后进入热交换器(60)内部。
吸入到热交换器(60)内部的空气与排出的室内空气交换热量与水分后 通过热交换器(60)上部右侧面排出。
上述通过热交换器(60)的空气被上述供气风扇(96)强制送风到设置 在本体箱(50)右侧面的外部空气送出口(82),进入室内。
与此同时,室内的空气由排气风扇(80)的作用向外排出。室内空气通 过室内空气吸入口(88)被吸入换气装置内部。然后由上述右侧吸入通道(92) 引导,通过上述热交换器(60)的下部右侧后吸入到热交换器(60)内部。
吸入到热交换器(60)内部的室内空气与从外部吸入的室外空气交换热 量与水分后通过热交换器(60)下部左侧面排出。离开热交换器(60)的室 内空气由上述排气风扇(80)的作用被强制送风引导至左侧排出通道(58), 通过本体箱(50)的左侧面后端部的室内空气排出口(56)排出到外部。
如图11所示,一般换气模式是指如春季或秋季当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及湿 度差异较小时,不经过上述热交换器(60)而直接排出到外部的情况。
当使用者选择一般换气模式时,根据控制箱(200)内部控制部分的命令, 上述节气阀电机(120)驱动。随着上述节气阀电机(120)驱动上述旋转体 (122)也驱动。从而带动连接在上述连杆突起(124)上的连杆(140), 使得上述节气阀挡板(100)以左侧端为轴向前(参照图7)转动。
此时,上述节气阀挡板(100)开放上述预备流路而阻断通向热交换器(60) 的通道。通过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口(88)吸入的空气不经过上述热交换器(60) 而经过上述预备流路后最后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口(56)后排出到外部。
外部空气的流动如下:根据上述供气风扇(96)的作用外部的空气通过 外部空气吸入口(52)吸入到换气装置内部。所吸入的外部空气被上述左侧 吸入通道(54)引导,通过热交换器(60)的下部左侧后吸入热交换器(60) 内部。此时,外部空气通过安装在上述热交换器(60)下部左侧面的前置过 滤器(68),所以空气中的异物进行1次过滤。然后进入热交换器(60)内 部。
因为排出的室内空气不通过热交换器(60),所以吸入到热交换器(60) 内部的空气不交换热量与水分,并通过热交换器(60)上部右侧面排出。
上述通过热交换器(60)的空气被上述供气风扇(96)强制送风,通过 上述供气风扇外壳(86)的引导后,最后通过设置在本体箱(50)右侧面的 外部空气送出口(82),排出到室内。
如上所述,一般换气模式与热换气模式时的情况不同,在热交换器(60) 内部不进行热量及水分的交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换气系统的节气阀装置,在由树脂材料塑料注射成型的连杆突 起的上端设置了金属材料的套筒。
避免了节气阀挡板因长时间频繁转动其连杆突起因被金属材料制成的连 杆磨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并且,在本发明中具有封闭上述节气阀挡板上形成的切口的遮蔽板,从 而防止了空气的泄漏,提高了换气系统的效率。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