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密封增压 / 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

增压充气密封蝶

阅读:29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增压充气密封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自 增压 充气密封蝶 阀 ,包括一个 阀体 阀板,阀体上设置密封压套,密封压套上设置中空的Ω型充压 橡胶 圈,Ω型充压橡胶圈中设置条形充压 支架 和通孔,阀体壁中设置充压内通道,充压内通道与通孔相通在Ω型充压橡胶圈中构成一个密封腔体,以阀轴为中心在阀体上面设置增压缸体和增压缸盖,增压缸盖上设置进气口,增压缸体中设置增压 活塞 , 增压活塞 上端面面积S1大于下端面面积S2,增压活塞与增压缸盖之间构成低压腔,增压活塞与阀体之间构成高压腔,高压腔中注入液压油,高压腔与充压内通道连通,在高压腔侧的阀轴上设置 弹簧 座,弹簧座上设置 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与增压活塞相 接触 。,下面是增压充气密封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自增压充气密封蝶,包括一个阀体(1),阀体中设置阀轴(2),阀轴通过销子(3)连接阀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内侧口上设置密封压套(6),密封压套(6)上设置中空的Ω型充压橡胶圈(7),Ω型充压橡胶圈(7)中设置条形充压支架(8),条形充压支架中制有通孔(9),所述的阀体(1)壁中设置充压内通道(10),充压内通道(10)与通孔(9)相通在Ω型充压橡胶圈(7)中构成一个密封腔体(4),阀体(1)上设置自增压机构,所述的自增压机构包括以阀轴(2)为中心在阀体上面设置增压缸体(20),增压缸体上设置增压缸盖(21),增压缸盖上设置进气口(23),增压缸体中设置增压活塞(22),增压活塞上端面面积S1大于下端面面积S2,增压活塞(22)与增压缸盖(21)之间构成低压腔(25),增压活塞(22)与阀体(1)之间构成高压腔(24),高压腔(24)中注入液压油,高压腔(24)与充压内通道(10)连通,在高压腔侧的阀轴(2)上设置弹簧座(26),弹簧座上设置复位弹簧(27),复位弹簧(27)与增压活塞(22)相接触,密封腔体(4)充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7)受压膨胀伸展,与阀板(5)密封接触,卸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7)与阀板(5)之间存有间隙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缸体(20)与阀体(1)整体铸造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缸体(20)与阀体(1)分体铸造成型,由螺钉(29)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活塞(22)的上、下两端面存在的面积比为1—5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缸体(20)壁中设有加液孔(2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Ω型充压橡胶圈(7)与条形充压支架(8)之间设置支撑圈(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上设置环形嵌槽(17),Ω型充压橡胶圈(7)与密封压套(6)配合镶嵌于环形嵌槽(17)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压套(6)截面呈T,通过螺钉(15)固定在阀体(1)的内侧口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压套(6)与阀体(1)之间设置压套密封圈(16)。

说明书全文

增压充气密封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密封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属于阀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蝶阀以其结构紧凑、体积轻小、操作便捷、性能优良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予各行各业的液体、气体及气粉同输管路控制系统中作启闭截流或调节流量之用。近几年,充气蝶阀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向中空橡胶密封圈的气腔内直接充入气压,让橡胶密封圈充气后膨胀,弥补磨损与密封副间隙或包裹住夹杂物,作用于密封副间并密封比压即可实现密封,密封特性非常理想并且十分可靠。并且只需向充气阀门的橡胶密封圈内的充压比管道的介质压高0.1MP 0.3MPa即可实现阀门密封;但实际情况因为压缩空气制备设备的限制以及安全防~爆因素,现行的工业气源常规压力均小于1.0MPa,各种气路控制电磁阀工作压力均小于
1.0MPa,这也就意味着充气阀门的可用最高充气压力等级只能达到1.0MPa ,阀门的密封能力也就0.8MPa,无法在更高压力等级的管道上运行,虽可以通过移动高压气源(高压气筒、高压储气罐等)进行充气操作,但也只能局限于现场手动充气阀门,无法远程操作;因此此类高性能的充气阀门因充气压力条件的限制,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管路中,也就无法得以全面推广并大规模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低流阻、易制造,在阀门的启闭过程中密封副结构之间无接触式回转摩擦磨损,且在充气时能够实现自动增压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
[0004] 本发明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阀体,阀体中设置阀轴,阀轴通过销子连接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侧口上设置密封压套,密封压套上设置中空的Ω型充压橡胶圈,Ω型充压橡胶圈中设置条形充压支架,条形充压支架中制有通孔,所述的阀体壁中设置充压内通道,充压内通道与通孔相通在Ω型充压橡胶圈中构成一个密封腔体,阀体上设置自增压机构,所述的自增压机构包括以阀轴为中心在阀体上面设置增压缸体,增压缸体上设置增压缸盖,增压缸盖上设置进气口,增压缸体中设置增压活塞增压活塞上端面面积S1大于下端面面积S2,增压活塞与增压缸盖之间构成低压腔,增压活塞与阀体之间构成高压腔,高压腔中注入液压油,高压腔与充压内通道连通,在高压腔侧的阀轴上设置弹簧座,弹簧座上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增压活塞相接触,密封腔体充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受压膨胀伸展,与阀板密封接触,卸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与阀板之间存有间隙M。
[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所述的Ω型充压橡胶圈是高强度弹性橡胶制成,当高压液体充入密封腔体中后,Ω型充压橡胶圈受压后膨胀,向阀体内腔中的阀板伸展,在消除阀板与Ω型充压橡胶圈的空隙后并与阀板紧密接触,将充气的气压作用力传递至阀板,并形成密封比压,达到隔绝阀板上下游的密封效果;卸气时,密封腔体卸压,当密封腔体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近时,Ω型充压橡胶圈收缩弹性回复为自由状态,并脱开与阀板的接触后与阀板重新形成间隙,此时,阀板与阀体轴孔中心线在阀体内腔中的回转启闭均为零接触性回转,即回转过程中阀板与阀体之间均有间隙,即可开启阀板。特别是在阀体上设置了自增压机构,压力空气进入低压腔,作用于增压活塞上端面,克服复位弹簧的阻力(阻力很小),推动增压活塞下行,理论上忽视弹簧阻力及活塞的移动磨擦力时,存在P1S1=P2S2,即高压腔此时的液压油压力为低压腔气压的面积比倍,此液压油经充压内通道直接传递至密封腔体,Ω型充压橡胶圈受压后膨胀,向阀体内腔中的阀板伸展,在消除阀板与Ω型充压橡胶圈的空隙后并与阀板紧密接触,将充压的液体作用力传递至阀板,并形成密封比压,达到隔绝阀板上下游的密封效果;当增压缸盖顶部的进气口卸压后,复位弹簧推动增压活塞上移,压力气体排出低压腔,下部高压腔压力回复正常,Ω型充压橡胶圈收缩弹性回复为自由状态,并脱开与阀板的接触后与阀板重新形成间隙,此时,阀板阀轴中心线在阀体内腔中的回转启闭均为零接触性回转,即回转过程中阀板与阀座之间均有间隙,避免接触磨损影响密封性能。在缸体与缸盖、缸体与活塞、缸盖与阀轴、活塞与阀轴、阀座与阀体之间均安有密封圈,保证蝶阀的密封性。
[0006] 其优点有:1、高强度弹性Ω型充压橡胶圈,具有极强的弹性回复能力,弹性变形更均匀、收缩回复更可靠;2、通过充气来使Ω型充压橡胶圈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达到与阀板的接触密封,在一定范围内能实现密封磨损的补偿,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3、在阀门的启闭回转过程中,阀板与阀体均为零接触回转,实现了阀门的无磨损回转及低扭矩操作。4、由于阀门内置自增压结构,即使常规的低压工业压缩气源,也可通过自增压后,密封腔压力可达6倍的气源气压,以工业压缩气源的压力范围0.5MP 0.8MPa计,当增压缸上下端面积比为5倍~时,阀门的密封能力可达2.5MP 4.0MPa,通过合适的配比自增压倍率,本充气阀门也可轻松~
适配各类高压管路,并长期可靠工作,阀门的控制介质均为常规低压压缩空气,因此阀门可实现各种自动控制功能,并包括后续的功能拓展。
[0007] 本发明的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所述的增压缸体与阀体整体铸造成型,比较适用于中小口径规格的充气阀门。所述的增压缸体与阀体分体铸造成型,由螺钉连接固定,比较适用于中大口径规格的充气阀门。所述增压活塞的上、下两端面存在的面积比为1—6倍,具体倍率与管路介质压力等级配套设置。所述的增压缸体壁中设有加液孔,便与日后维护保养。所述的Ω型充压橡胶圈与条形充压支架之间设置支撑圈,可实现对Ω型充压橡胶圈的浮动支撑,防止并减免Ω型充压橡胶圈的过度变形,并可有效缩减充气耗气量。所述的阀体上设置环形嵌槽,Ω型充压橡胶圈与密封压套配合镶嵌于环形嵌槽中,安装牢靠。所述的密封压套截面呈T,通过螺钉固定在阀体的内侧口上,安装方便。所述的密封压套与阀体之间设置压套密封圈,密封更可靠。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整体式增压缸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分体式增压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增压活塞压下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Ω型充压橡胶圈充压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Ω型充压橡胶圈卸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增压充气密封蝶阀,如图1—图5所述,包括一个阀体1,阀体中设置阀轴2,阀轴通过销子3连接阀板5,所述的阀体1内侧口上设置密封压套6,密封压套6上设置中空的Ω型充压橡胶圈7,Ω型充压橡胶圈7中设置条形充压支架8,条形充压支架中制有通孔9,所述的阀体1壁中设置充压内通道10,充压内通道10与通孔9相通在Ω型充压橡胶圈7中构成一个密封腔体4,阀体1上设置自增压机构,所述的自增压机构包括以阀轴2为中心在阀体上面设置增压缸体20,增压缸体上设置增压缸盖21,增压缸盖上设置进气口23,增压缸体中设置增压活塞22,增压活塞上端面面积S1大于下端面面积S2,增压活塞22与增压缸盖21之间构成低压腔25,增压活塞22与阀体1之间构成高压腔24,高压腔24中注入液压油,高压腔24与充压内通道10连通,在高压腔侧的阀轴2上设置弹簧座26,弹簧座上设置复位弹簧27,复位弹簧27与增压活塞22相接触,密封腔体4充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7受压膨胀伸展,与阀板5密封接触,卸压后,Ω型充压橡胶圈7与阀板5之间存有间隙M。本方案所述的Ω型充压橡胶圈7是高强度弹性橡胶制成,当高压液体充入密封腔体4中后,Ω型充压橡胶圈7受压后膨胀,向阀体1内腔中的阀板5伸展,在消除阀板1与Ω型充压橡胶圈7的空隙后并与阀板1紧密接触,将充气的气压作用力传递至阀板,并形成密封比压,达到隔绝阀板上下游的密封效果;卸气时,密封腔体卸气,当密封腔体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近时,Ω型充压橡胶圈7收缩弹性回复为自由状态,并脱开与阀板5的接触后与阀板重新形成间隙,此时,阀板与阀体轴孔中心线在阀体内腔中的回转启闭均为零接触性回转,即回转过程中阀板5与阀体1之间均有间隙,即可开启阀板。特别是在阀体1上设置了自增压机构,压力空气进入低压腔25,作用于增压活塞上端面,克服复位弹簧27的阻力(阻力很小),推动增压活塞下行,理论上忽视弹簧阻力及活塞的移动磨擦力时,存在P1S1=P2S2,即高压腔24此时的液压油压力为低压腔气压的面积比倍,此液压油经充压内通道10直接传递至密封腔体4,Ω型充压橡胶圈7受压后膨胀,向阀体1内腔中的阀板5伸展,在消除阀板5与Ω型充压橡胶圈7的空隙后并与阀板5紧密接触,将充压的液体作用力传递至阀板,并形成密封比压,达到隔绝阀板上下游的密封效果;当增压缸盖顶部的进气口卸压后,复位弹簧27推动增压活塞22上移,压力气体排出低压腔,下部高压腔压力回复正常,Ω型充压橡胶圈7收缩弹性回复为自由状态,并脱开与阀板5的接触后与阀板重新形成间隙,此时,阀板5阀轴中心线在阀体内腔中的回转启闭均为零接触性回转,即回转过程中阀板1与阀座5之间均有间隙,避免接触磨损影响密封性能。在缸体与缸盖、缸体与活塞、缸盖与阀轴、活塞与阀轴、阀座与阀体之间均安有密封圈,保证蝶阀的密封性。其优点有:1、高强度弹性Ω型充压橡胶圈,具有极强的弹性回复能力,弹性变形更均匀、收缩回复更可靠;2、通过充气来使Ω型充压橡胶圈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达到与阀板的接触密封,在一定范围内能实现密封磨损的补偿,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3、在阀门的启闭回转过程中,阀板与阀体均为零接触回转,实现了阀门的无磨损回转及低扭矩操作。4、由于阀门内置自增压结构,即使常规的工业压缩气源,也可通过自增压后,密封腔压力可达6倍的气源气压,以工业压缩气源的压力范围0.5MP 0.8MPa计,当增压缸上下端~面积比为5倍时,阀门的密封能力可达2.5MP 4.0MPa,通过合适的配比自增压倍率,本充气~
阀门也可轻松适配各类高压管路,并长期可靠工作,阀门的控制介质均为常规压缩空气,因此阀门可实现各种自动控制功能,并包括后续的功能拓展。所述的增压缸体20与阀体1整体铸造成型,比较适用于中小口径规格的充气阀门。所述的增压缸体20与阀体1分体铸造成型,由螺钉29连接固定,比较适用于中大口径规格的充气阀门。所述增压活塞22的上、下两端面存在的面积比为1—5倍,具体与管路介质压力等级配套设置。所述的增压缸体20壁中设有加液孔28,便与日后维护保养。所述的Ω型充压橡胶圈7与条形充压支架8之间设置支撑圈12,可实现对Ω型充压橡胶圈的浮动支撑,防止并减免Ω型充压橡胶圈的过度变形,并可有效缩减充气耗气量。所述的阀体1上设置环形嵌槽17,Ω型充压橡胶圈7与密封压套6配合镶嵌于环形嵌槽17中,安装牢靠。所述的密封压套6截面呈T,通过螺钉15固定在阀体1的内侧口上,安装方便。所述的密封压套6与阀体1之间设置压套密封圈16,密封更可靠。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