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内燃机 / 化油器式发动机 / 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

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

阅读:474发布:2021-01-24

专利汇可以提供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 信号 处理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和主控制单元构成, 信号处理 单元与车速 传感器 、档位显示 电路 和 发动机 脉冲线圈连接;信号转换单元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 离合器 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 油 门 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连接;主控制单元与离合驱动电路、换档驱动电路和油门驱动电路连接,离合驱动电路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主控制单元还通过串行通讯 接口 单元与监控按钮连接。本实用新型使摩托车驾驶变得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摩托车起步及升档后发动机易熄火、发冲、换档不及时和无级变速燃油浪费等问题。,下面是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构成,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单元(12) 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 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 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操 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用以采 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油门 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控 制单元;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 和油门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车速、档位、发动机转速信息 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油门执行机 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 (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离合驱动电路 (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 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制 单元(15)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 控制单元(15)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制 单元(15)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 控制单元(15)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门操控 机构包括油门转把(20)、转把座(21),油门转把(20)与转把座(21)触 接的一端设有两感应磁(22),转把座(21)上设有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 器(9),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设在以油门转把(20)端面中心为中 心的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22)之间,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与 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传递油门转把(20)的旋转位移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门操控 机构包括脚踏板(23)、旋转轴(24)、旋转盘(27),脚踏板(23)固定在旋 转轴(24)上,旋转轴(24)穿接在支座(25)上,旋转轴(24)上还固定 有旋转盘(27),旋转盘(27)上设有两感应磁块(22),封闭盖板(28)上 设有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旋转盘(27)连同两感应磁块(22)及 油门操控位移传感器(9)设置在封闭室(26)内,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 (9)设在以旋转盘(27)盘心为中心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22)之间, 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传递旋转 轴(24)的旋转位移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合执行 机构主要由蜗轮减速电机(29)、摇臂(31)和调整螺杆(33)构成,蜗轮减 速电机(29)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30),凸轮(30)与摇臂(31)的一端触 接,摇臂(31)的中部连接在摇臂支座(32)上,摇臂支座(32)固接在发 动机壳体(42)上,摇臂(31)的另一端内设有调整螺杆(33),调整螺杆(33) 与摇臂(31)螺纹配合,调整螺杆(33)的一端通过螺母(34)紧固在摇臂 (31)上,调整螺杆(33)的另一端与离合器顶杆(41)触接,摇臂(31) 靠近调整螺杆(33)的端部设有感应磁块(35),感应磁块(35)对应的位置 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8),离合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8)与信 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检测离合器顶杆(41)的位移变化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合器执 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通过连接杆与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连接, 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的两端分别设有微调螺杆(36)和弹簧(40),弹簧 (40)、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微调螺杆(36)依次内置于离合器位移传 感器微调室(38),用于微量调整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与 感应磁块(35)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离合器 执行机构主要由扇形蜗轮(49)、旋转轴(50)、蜗杆(43)、减速电机(54) 构成,减速电机(54)与离合驱动电路(1 6)线连接,旋转轴(50)上设有 旋转臂(52)和复位弹簧,旋转臂(52)通过设在其上的凹坑(53)与离合 器顶杆(41)触接,旋转轴(50)上还设有扇形蜗轮(49),扇形蜗轮(49) 与设在减速电机(54)输出轴上的蜗杆(43)啮合,扇形蜗轮(49)、蜗杆(43) 内置于发动机壳体(42)与蜗轮室盖板(45)构成的蜗轮室(48)内,蜗轮 室盖板(45)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壳体(42)上,旋转轴(50)上端与旋 转盘(47)连接,旋转盘(47)上设有两个感应磁块(35),以旋转盘(47) 盘心为中心两个感应磁块(35)之间同一圆周上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传感器(8),两个感应磁块(35)、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 均设在可调位移传感器壳体(46)内,可调位移传感器壳体(46)通过螺钉 固定在蜗轮室盖板(45)上,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与信号 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检测离合器顶杆(41)的位移变化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换档执 行机构主要由换档轴摇臂(58)、连杆缓冲臂(61)、换档触接摇臂(63)和 减速电机(66)构成,减速电机(66)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65),凸轮(65) 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传感器(7)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减速电机(66)与换档驱动 电路(17)线连接,凸轮(65)与换档触接摇臂(63)的一端触接,换档触 接摇臂(63)的另一端通过支点轴(62)连接在连杆缓冲臂(61)的中部, 支点轴(62)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连杆缓冲臂(61)的一端还设有缓冲弹 簧支座(67),缓冲弹簧支座(67)通过两侧的缓冲弹簧(68)顶触于换档触 接摇臂(63)上的缓冲孔(69)内,连杆缓冲臂(61)的另一端通过“U”形 滑槽(60)与固接在换档轴摇臂(58)一端的连接轴(59)卡接,换档轴摇 臂(58)通过换档轴接头(57)与换档轴(56)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凸轮(65) 或换档触接摇臂(63)的头端设有滑轮(64)。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凸轮(65)为盘形凸轮(65a)或双头对称凸轮(65b)或三头对称凸轮(65c)。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 换档轴(56)上还连接有人工换挡杆(70)。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门执 行机构主要由减速电机(71,80)、传动件和通过盖板(77,85)连接在化油 器本体上的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构成,减速电机(71,80)与油 门驱动电路(18)、传动件连接,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与信号转换 单元(14)线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化油器 本体为柱塞式化油器(75),传动件包括齿轮(72)、齿条(73),减速电机(71) 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72),齿轮(72)与齿条(73)啮合,齿条(73)的上 端通过螺钉固定有齿条滑动盘(74),齿条(73)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化油 器节气门(78)上,齿条(73)带动齿条滑动盘(74)、化油器节气门(78) 在化油器节气门滑动室(79)内滑动,齿条(73)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 传感器(10)的位置设有两个感应磁块(76),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 位于两个感应磁块(76)之间并呈直线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化油器 本体为翻板式电喷化油器(86),传动件包括蜗杆(84)和蜗轮(83),减速 电机(80)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84),蜗杆(84)与蜗轮(83)啮合,蜗轮 (83)设在翻板旋转轴(81)一端,翻板旋转轴(81)的另一端设有旋转盘 (82),旋转盘(82)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的位置设有两个 感应磁块(76),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设在以翻板旋转轴(81)轴 心为中心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76)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蜗轮(83)为扇形蜗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具体涉及由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离合 智能控制系统配合换档智能控制系统共同控制摩托车行驶全过程的控制系 统。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的变速方式大致为三种:1、手动离合、人工操控换档杆有级 变速;2、自动离合、人工操控换档杆有级变速;3、自动离合无级变速。前两 种方式均由驾驶员根据路况、负载及摩托车行驶的其它需要,驾驶员通过操作 离合器手柄对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进行控制,通过操作油门转把,对油门进行 控制,通过操控换档杆对摩托车的起步、行驶、换档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 在起步时和换档后驾驶员无法以最佳的时机和最优的状态对油门、离合器和换 档机构的配合操作实施调控,导致摩托车在起步和行驶过程中经常出现起步发 冲和发动机易熄火现象,且在行驶中由于换档不及时,还会导致燃油浪费并加 快机械磨损,加之路况及环境的不断变化,使驾驶员频繁换档,容易分散驾驶 员的注意,很不利于安全驾驶,且行驶不够舒适。而自动离合无级变速摩托 车发动机是靠离心式离合器在发动机转速的作用下,使摩擦片和摩擦片产 生离心力与离合器壳体磨擦触接,进而使离合器接合,其变速方式是依靠主动V 形带轮和从动V形带轮与V形带配合,在发动机转速的作用下自动调整主动和 从动V形带轮的张合度,V形传动带根据V形带轮的开度从而导致V形传动带 与主动、从动V形带轮的中心距离发生相反的变化,达到自动无级变速的目的。 由于是靠发动机转速使离合器接合和V形带轮变速,必然会造成摩托车油耗较 大、V形传动带容易损坏、发动机使用寿命缩短,且这种变速方式的摩托车发 动机功率损失过大,目前只适用于轻便型和踏板式摩托车。

而自动离合器在静止时和发动机怠速时,磨擦片蹄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 使离合器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接合时是依靠离合器一定旋转的速度,使离合器片 上的磨擦片蹄块和摩擦片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使离合器片与离合器壳体摩擦 触接,从而完成离合器接合功能,由于绝大多数接合性能不佳,目前只能运用 于小功率摩托车上,而且容易造成离合器片的磨损,致使发动机输出功率不能 有效地传递给车轮,不仅发动机能量无法完全发挥,而且还会降低发动机及离 合器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摩托车油门的控制方法是通过油门转把以油门拉线方式控制化油器 的节气门开度,用来调整进入发动机汽缸的混合气量,使摩托车发动机转速发 生变化,以适应不同车速的需要。为了适应摩托车的结构特征,油门拉线拉力 方向须沿着多次弯曲弧度发挥作用,这样就要预留较大的空间,随着油门拉线 弧度增多,油门拉线的阻力也随之加大,油门转把的转矩也相应加大,不仅不 能自如使用,而且因经常磨损和较大的线向拉力导致油门拉线断裂;由于大多 数摩托车为非封闭型,在洗车或雨天,摩托车油门拉线不可避免地与接触, 导致油门拉线生锈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在冬天,进水的油门拉线一旦结,会 阻止油门拉线回位,导致油门失控;更严重的是在摩托车转弯时,油门拉线会 偶然出现卡死现象,卡死的油门拉线在摩托车转弯机构的带动下,带动化油器 节气门,使发动机瞬间高速运转,使驾驶员无法控制而摔倒;通过油门转把牵 动油门拉线来控制油门大小,这种人工控制方式完全取决人的判断和操作,而 这种判断和操作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经验,因此,很难准确、微量、适时对油门 进行控制。为了减少油门控制对驾驶员经验的依赖程度,使驾驶员驾车行驶更 为安全舒适,有必要对摩托车油门实行智能化控制并取消油门拉线人工控制方 式。另外,传统的摩托车发动机怠速是通过化油器上的怠速螺丝进行调整。而 怠速是在发动机的热机状态或冷机状态下进行调整的,若在热机状态下调整怠 速,发动机的温度降到冷机温度范围时就容易出现熄火现象;若在冷机状态下 调整怠速,发动机的温度升到正常使用的热机温度范围时怠速油门就会自动增 大,使耗油量增大。

在自动换档方式中,也有利用智能控制系统驱动换档轴进行换档的,如公 开号为CN2761547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全自动智能换档系统”,该 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车速传感模块和加档减档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比 较处理采集的发动机转速和车速信号,并将加档减档信号输送到换档机械模块 进行换档动作。但该系统描述的自动换档机构没有自动离合系统和自动油门系 统协调配合,无法解决摩托车起步时及换档过程中的发冲、发动机易熄火及行 驶不平稳现象,更无法实现像现有自动档汽车的驾驶舒适性,且加减档控制开 关自接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容易受到摩托车电气系统及其它信号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摩托车智 能控制系统,该智能控制系统由油门智能控制系统、离合智能控制系统和 换档智能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完成摩托车从 启动、行驶到停车、熄火全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从而使摩托车的驾驶变得 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摩托车起步及升档后的发动机易熄火、摩托车易发冲、 换档不及时和无级变速的燃油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处理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和主 控制单元构成,信号处理单元与车速传感器、档位显示电路和发动机脉冲 线圈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 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信号转换单元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传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 器、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 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与离合驱动电 路、换档驱动电路和油门驱动电路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车速、档位位 置、发动机转速信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 给离合驱动电路、换档驱动电路和油门驱动电路,离合驱动电路与离合执 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与油门执 行机构连接。

为了达到摩托车在行驶中基于路况及负载对车速及发动机动力需求进行调 整,主控制单元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连接。

为了达到驾驶员在停车时摩托车处于空档状态等待的效果,主控制单元通 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连接。

为了达到了节油、减少机械磨损的效果,主控制单元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 元与分离滑行选择按钮连接。

为了方便控制,所述的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空档起步选择按钮、分离滑 行选择按钮设置在摩托车手把座上。

所述的油门操控机构包括油门转把、转把座,油门转把与转把座触接的一 端设有两个感应磁块,转把座上设有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油门操控机构 位移传感器设在以油门转把端面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之间, 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单元线连接,用于传递油门转把的旋转位 移信息。

所述的油门操控机构包括脚踏板、旋转轴、旋转盘,脚踏板同定在旋转轴 上,旋转轴穿接在支座与封闭室之间,支座与封闭室均设置在摩托车车体上, 旋转轴上还固定有旋转盘,旋转盘上设有两个感应磁块,封闭盖板上设有油门 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旋转盘连同两个感应磁块及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设 置在封闭室内,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设在以旋转轴轴心为中心同一圆周的 两个感应磁块之间,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单元线连接,用于传 递旋转轴的旋转位移信息。

所述的离合执行机构主要由蜗轮减速电机摇臂和调整螺杆构成,蜗轮减 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凸轮与摇臂的一端触接,摇臂的中部连接在摇臂 支座上,摇臂支座固接在发动机壳体上,摇臂的另一端内设有调整螺杆,调整 螺杆与摇臂螺纹配合,调整螺杆的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在摇臂上,调整螺杆的另 一端与离合器顶杆触接,摇臂靠近调整螺杆的端部设有感应磁块,感应磁块对 应的位置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单元线连接,用于检测离合器顶杆的位移变化信息。

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通过一定长度的连接杆与位移传 感器微调杆连接,位移传感器微调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微调螺杆和弹簧,弹簧、 位移传感器微调杆、微调螺杆依次内置于离合器位移传感器微调室,用于微量 调整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与感应磁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主要由扇形蜗轮、旋转轴、蜗杆、减速电机构成, 旋转轴的下端设有旋转臂和复位弹簧,旋转臂通过设在其上的凹坑与离合器顶 杆触接,旋转轴上还设有扇形蜗轮,扇形蜗轮与设在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蜗杆 啮合,扇形蜗轮、蜗杆内置于发动机壳体与蜗轮室盖板构成的蜗轮室内,蜗轮 室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旋转轴上端与旋转盘连接,旋转盘上设 有两个感应磁块,以旋转盘盘心为中心两个感应磁块之间同一圆周上设有离合 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两个感应磁块、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均设在可调位移传感器壳体内,可调位移传感器壳体通过螺钉固定在蜗轮 室盖板上,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单元线连接,用于检 测离合器顶杆的位移变化信息。

所述的换档执行机构主要由换档轴摇臂、连杆缓冲臂、换档触接摇臂和减 速电机构成,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凸轮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 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单元线连接, 减速电机与换档驱动电路线连接,凸轮与换档触接摇臂的一端触接,换档触接 摇臂的另一端通过支点轴连接在连杆缓冲臂的中部,支点轴固定在发动机本体 上,连杆缓冲臂的一端还设有缓冲弹簧支座,缓冲弹簧支座通过两侧的缓冲弹 簧顶触于换档触接摇臂上的缓冲孔内,连杆缓冲臂的另一端通过“U”形滑槽与 固接在换档轴摇臂一端的连接轴卡接,换档轴摇臂通过换档轴接头与换档轴连 接。

所述的凸轮或换档触接摇臂的头端设有滑轮

所述的凸轮为盘形凸轮或双头对称凸轮或三头对称凸轮。

所述的发动机换档轴上还连接有人工换挡杆。

所述的油门执行机构主要由减速电机、传动件和通过盖板连接在化油器本 体上的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构成,减速电机与油门驱动电路、传动件连接,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与信号转换单元线连接。

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为柱塞式化油器,传动件包括齿轮齿条,减速电机的 输出轴上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齿条滑动盘, 齿条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化油器节气门上,齿条带动齿条滑动盘、化油器节 气门在化油器节气门滑动室内滑动,齿条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的位 置设有两个感应磁块,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两个感应磁块之间并呈 直线设置。

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为翻板式电喷化油器,传动件包括蜗杆和蜗轮,减速电 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设在翻板旋转轴的一端,翻板 旋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旋转盘,旋转盘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的位置设 有两个感应磁块,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设在以旋转轴轴心为中心同一圆周 的两个感应磁块之间。

所述的蜗轮为扇形蜗轮。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摩托车智能离合系统,克服了现有自动离合器接合 性能不佳、不适用于大功率摩托车、功率损失大、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实 现了通过程序控制离合器执行机构对离合器进行智能控制的目的,能确保离合 器分离彻底、接合紧密,既满足了摩托车在起步时及升档后对发动机功率需求 比较大的要求,又能使摩托车可实现高档位低油门的节油行驶状态,并可达到 减少机械磨损的优良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摩托车智能换档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V型皮带 传动无级变速系统油耗较大、V形传动带容易损坏、发动机使用寿命缩短、发 动机功率损失大等技术缺陷,通过程序控制换档执行机构在智能离合器系统和 智能油门系统的配合下,实现了对摩托车起步、换档、行驶、停车、熄火全过 程进行智能化控制,操作简单、方便,驾驶轻松、舒适,行驶安全、节油,且 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达到了摩托车换档迅速、起步动力强劲、换档后行 驶平稳的目的,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

3、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摩托车智能油门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油门拉线 操作磨擦阻力大、容易断裂、油门拉线易生锈和人工调整化油器怠速螺钉不易 准确整定发动机怠速的技术缺陷,实现了通过程序控制油门执行机构对化油器 进行智能控制的目的,达到了通过导线代替油门拉线,使油门操作更为准确、 方便。本系统中预设了怠速值,既达到了依靠发动机转速智能控制稳定发动机 怠速的目的,又起到了节省燃料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高/低速模式选择功能、自动找空档功能和分离滑行选 择功能,减少了人为找空档的繁琐过程,有利于安全驾驶,节省了燃料,减少 了机械磨损。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串行通讯接口单元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空档起步 选择按钮和分离滑行选择按钮连接,使得远距离控制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并有利于功能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1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2的原理方框图。

图3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3的原理方框图。

图4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4的原理方框图。

图5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5的原理方框图。

图6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6的原理方框图。

图7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7的原理方框图。

图8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8的原理方框图。

图9为摩托车手把座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空档起步按钮、分离滑行按 钮的位置关系图。

图10为油门转把与油门操控机构的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图。

图11为油门脚踏板与油门操控机构的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图。

图12为凸轮传动式离合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蜗杆蜗轮传动式离合执行机构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图14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为图13的B向视图。

图16为盘形凸轮触接件换档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双头对称凸轮触接件换档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三头对称凸轮触接件换档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柱塞式油门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翻板式油门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1主控制单元与离合控制电路、换档控 制电路和存贮单元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22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1主控制单元与油门控制电路连接的电 路原理图。

图23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2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4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3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5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4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6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5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7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6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8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7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图29为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实施例8对应的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 制系统由油门智能控制系统、离合智能控制系统和换档智能控制系统共同 组成,其中油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 机构位移传感器10通过信号转换单元14与主控制单元15连接,发动机脉 冲线圈3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2与主控制单元15连接,主控制单元15发送 指令给油门驱动电路18驱动油门执行机构对油门进行智能化控制;离合智 能控制系统中的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通过信号转换单元14 与主控制单元15连接,发动机脉冲线圈3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2与主控制 单元15连接,主控制单元15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驱动离合执行机 构对离合器分离与接合进行智能化控制;换档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换档执行 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通过信号转换单元14与主控制单元15连接,车 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电路2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2与主控制单元15连接, 主控制单元15发送指令给换档驱动电路17驱动换档执行机构最终带动换 档轴56对换档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在发动机本体上齿轮变速箱输出轴的 外端通过花键固定有车速检测齿轮55,发动机本体上对应车速检测齿轮轮 齿的位置设置车速传感器1,该车速传感器1为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摩托 车的行驶速度。三个系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完成摩托车从启动、行 驶到停车、发动机熄火全过程的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利用该智 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从而使摩托车的驾驶变得简单、便捷, 解决了现有摩托车起步及升档后的发动机易熄火、摩托车发冲、换档不及时和 无级变速的燃油浪费等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 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 主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 门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车速、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息和换档 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执行机构 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 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离合驱动电路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 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如图21、22所示,该主控制单元15主要由主控芯片IC1(W78E58),由 晶振Y1、电容C5、C6组成的时钟电路,及由电阻R30、电容C7构成的上电自 动复位电路构成。信号处理单元12由六非门IC3(SN5406)组成的档位显示处 理电路、由三极管Q22等元件组成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处理电路和三极管Q21组 成的车速信号处理电路所构成,其中档位显示电路2经接插件CZ1的第1~6脚 和各引脚依次连接的非门IC3A(1/6 SN5406)、IC3B(1/6 SN5406)、IC3C(1/6 SN5406)、IC3D(1/6 SN5406)、IC3E(1/6 SN5406)、IC3F(1/6 SN5406),以 及各非门输出端分别连接的光电耦合器U13和电阻R51、光电耦合器U14和电阻 R52、光电耦合器U15和电阻R53、光电耦合器U16和电阻R54、光电耦合器U17 和电阻R55、光电耦合器U18和电阻R56,该档位显示电路2通过其光电耦合器 U13、U14、U15、U16、U17、U18的输出端经线驱动器IC5(74LS244)分别连接 到主控芯片IC1(W78E58)的P0(P00-P07)口中,以拾取档位信息;发动机脉 冲线圈3经接插件CZ1的第8脚和由电阻R60、开关二极管D20、稳压管WD5、 电容器C22、三极管Q22、电阻R58及光电耦合器U20组成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处 理电路,连接到主控芯片IC1(W78E58)的外中断(INT1)端,经主控芯片IC1 (W78E58)中断处理后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息;固定在摩托车本体上面的车速 传感器1经接插件CZ1的第7脚和由电阻R61、开关二极管D21、稳压管WD6、 电容器C21、三极管Q21、电阻R57及光电耦合器U19组成的车速信号处理电路, 连接到主控芯片IC1(W78E58)的外中断(INTO)端,经主控芯片IC1(W78E58) 中断处理后获取车速信息。信号转换单元14主要由与接插件CZ2和CZ13连接 的电阻R92、R45、R124、R127,与电阻R92连接的运算放大器IC17A(1/2 LM258)、 与电阻R45连接的运算放大器IC17B(1/2LM258)、与电阻R124连接的运算放大 器IC19A(1/2 LM258)、与电阻R127连接的运算放大器IC19B(1/2 LM258), 模/数转换器IC2(ADC 0809)、模/数转换器IC17(AD 7810)、存器IC4(74LS273)、 模拟转换开关IC16(CD 4052)构成,其中模/数转换器IC2(ADC 0809)的第 17、14、15、8、18、19、20、21脚接主控芯片IC1的数据总线P0(P00-P07) 口,第23、24、25脚接锁存器IC4(74LS273)的第6、5、2脚;锁存器 IC4(74LS273)地址码输入端口的第18、17、14、13、8、7、4、3脚接 入主控芯片IC1(W78E58)的P0(P00-P07)口,锁存器IC4(74LS273)的使能 输入端口第11脚连接主控芯片IC1(W78E58)的第30脚,取得同步时钟信号, 锁存低8位数据,模/数转换器IC17(AD7810)的第1、6、7脚和油门控制芯片 IC18(AT89C2051)的第6、2、3脚连接,模/数转换器IC17(AD7810)的第2 脚与模拟转换开关IC16(CD4052)第3脚连接,模拟转换开关IC16(CD4052) 第6、9、10脚连接油门控制芯片IC18(AT89C2051)的第14、12、13脚,油门 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通过接插件CZ13的4脚、电阻R127连接到运算放大器 IC19B(1/2LM258)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9B(1/2LM258)的反相输入端 连接到用于调整放大倍数的反馈微调电阻W23和用于调零的电阻R128及微调电 阻W24,运算放大器IC19B(1/2LM258)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6连接模拟转换 开关IC16(CD4052)的第1脚,通过模拟转换开关IC16(CD4052)转换后送入 模/数转换器IC17(AD7810)的第2脚,油门控制芯片IC18(AT89C2051)通过 读入就可精确检测出油门操控机构的位置信息;油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 器10通过接插件CZ13的2脚、电阻R124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19A(1/2LM258) 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9A(1/2LM258)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到用于调整放大 倍数的反馈微调电阻W21和用于调零的电阻R125及微调电阻W22,运算放大器 IC19A(1/2LM258)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3连接模拟转换开关IC16(CD4052) 的第5脚,通过模拟转换开关IC16(CD4052)转换后送入模/数转换器IC17 (AD7810)的第2脚,油门控制芯片IC18(AT89C2051)通过读入就可精确检测 出油门执行机构触接件的位置信息;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通过接 插件CZ2的3脚、电阻R92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17A(1/2LM258)同相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IC17A(1/2LM258)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到用于调整放大倍数的反馈微 调电阻W1和用于调零的电阻R90及微调电阻W2,运算放大器IC17A(1/2LM258) 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1连接模/数转换器IC2(ADC0809)的第1脚,通过模/数 转换器IC2(ADC0809)转换后送入主控芯片IC1(W78E58),主控芯片IC1(W78E58) 通过读入就可精确检测出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置信息;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 件位移传感器8通过接插件CZ2的4脚、电阻R45连接到运算放大器IC17B (1/2LM258)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7B(1/2LM258)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到 用于调整放大倍数的反馈微调电阻W3和用于调零的微调电阻W4和R43,运算放 大器IC17B(1/2LM258)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4连接模/数转换器IC2(ADC0809) 的第28脚,通过模/数转换器IC2(ADC0809)转换后后送入主控芯片IC1 (W78E58),主控芯片IC1(W78E58)通过读入就可精确检测出离合器执行机构 触接件的位置信息。换挡驱动电路17主要由三极管Q1、Q2,光电耦合器U2、 U4、U1、U3,功率驱动管Q4、Q5、Q3、Q6构成,主控芯片IC1(W78E58)的第 1、2脚通过电阻R7、R8分别连接三极管Q1、Q2,三极管Q1、Q2分别控制光电 耦合器U2、U4及U1、U3导通或截止,光电耦合器U2、U4及U1、U3的输出端 通过电阻R9、R11、R4、R10连接功率驱动管Q4、Q5及Q3、Q6,光电耦合器U2、 U4及U1、U3的导通与截止控制功率驱动管Q4、Q5及Q3、Q6成对的导通或截止, 从而实现对换档减速电机66的正反转控制;离合驱动电路16主要由三极管Q13、 Q14,光电耦合器U6、U8、U5、U7,功率驱动管Q8、Q9、Q7、Q10构成,主控芯 片IC1(W78E58)的第5、6脚通过电阻R59、R9分别连接三极管Q13、Q14,三 极管Q13、Q14分别控制光电耦合器U6、U8及U5、U7导通或截止,光电耦合器 U6、U8及U5、U7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3、R15、R12、R17连接功率驱动管Q8、 Q9及Q7、Q10,光电耦合器U6、U8及U5、U7的导通或截止控制功率驱动管Q8、 Q9及Q7、Q10成对的导通或截止,从而实现对离合器执行机构电机29的正反转 控制;油门驱动电路18主要由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IC14(L297)和双H桥驱动 器IC15(L298N)组成,油门控制芯片IC18(AT89C2051)的第15、16、17、18、 19脚分别和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IC14(L297)的第10、17、18、19、20脚连 接,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IC14(L297)的第4、5、6、7、8、9、13、14脚分别 和双H桥驱动器IC15(L298N)的第5、6、7、10、11、12、15、1脚连接,双 H桥驱动器IC15(L298N)的第1、15脚分别连接取样电阻R130、R129到电源 负极(GND);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IC14(L297)的基准电压输入端15脚连接电 阻R118和微调电阻W20,微调电阻W20用于调整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IC14(L297) 的基准工作电压;双H桥驱动器IC15(L298N)的第2、3、13、14脚连接油门 执行机构的步进电机(M3),油门驱动电路18在油门控制芯片IC18(AT89C2051) 的统一指挥下,即可实现对油门执行机构的步进电机(M3)的起动、停止、运 转速度和运转方向进行控制,接插件CZ14连接CZ7。存贮单元11主要由存储器 IC10(AT24C04)及其外围电阻构成,用于存贮主控制芯片IC1(W78E58)处理 的数据,并供主控制芯片IC1(W78E58)调用。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1的离合执行机构主要由蜗轮减速电机29、摇 臂31和调整螺杆33构成,蜗轮减速电机29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30,凸轮30 与摇臂31的一端触接,摇臂31的中部连接在摇臂支座32上,摇臂支座32固 接在发动机壳体42上,摇臂31的另一端内设有调整螺杆33,调整螺杆33与摇 臂31螺纹配合,调整螺杆33的一端通过螺母34紧固在摇臂31上,调整螺杆 33的另一端与离合器顶杆41触接,摇臂31靠近调整螺杆33的端部设有感应磁 块35,感应磁块35对应的位置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8,离合器执行 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检测离合器顶杆41 的位移变化信息。其中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通过一定长度的连 接杆与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连接,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的两端分别设有微调 螺杆36和弹簧40,弹簧40、位移传感器微调杆39、微调螺杆36依次内置于离 合器位移传感器微调室38,用于微量调整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 与感应磁块35之间的距离。工作时,主控制单元15驱动离合驱动电路16工作, 进而驱动蜗轮减速电机29带动凸轮30旋转一定的度,推动与其触接的摇臂 31的一端,使摇臂31以摇臂支座32为中部支点同步旋转,依靠设在摇臂31另 一端的离合器微调螺杆33与离合器顶杆41顶触,顶开离合器本体的磨擦片, 使离合器分离;离合器接合时,蜗轮减速电机29带动凸轮30反向转动,进而 使摇臂31、调整螺杆33和离合器顶杆41复位,最终使离合器接合。

如图18所示:该实施例1的换档执行机构主要由换档轴摇臂58、连杆缓 冲臂61、换档触接摇臂63和减速电机66构成,减速电机66的输出轴上设有盘 形凸轮65a,盘形凸轮65a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 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检测盘形凸 轮65a的工作位置,减速电机66与换档驱动电路17线连接,盘形凸轮65a与换 档触接摇臂63的一端设置的滑轮64触接,换档触接摇臂63的另一端通过支点 轴62连接在连杆缓冲臂61的中部,支点轴62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连杆缓冲 臂61的一端还设有缓冲弹簧支座67,缓冲弹簧支座67通过两侧的缓冲弹簧68 顶触于换档触接摇臂63上的缓冲孔69内,连杆缓冲臂61的另一端通过“U” 形滑槽60与固接在换档轴摇臂58一端的连接轴59卡接,换档轴摇臂58通过 换档轴接头57与换档轴56连接,换档轴接头57上还连接有人工换挡杆70,以 便用于人工找空档和人工找一档。其中缓冲弹簧68的作用在于:在换档时,盘 形凸轮65a的触接端与换档触接摇臂63的一端旋转触接过程中,一旦遇到因发 动机换档齿轮相互顶触而不能使换档轴56及连杆缓冲臂61旋转到预定的位置, 致使盘形凸轮65a的触接端不能滑过换档触接摇臂63的被触接端时,在顶触力 的作用下,缓冲弹簧68超过弹簧本身的顶触弹力时,弹簧被压缩,致使换档触 接摇臂63继续向预定的位置旋转,进而使盘形凸轮65a触接端滑过换档触接摇 臂63的被触接端,因此起到防止减速电机66及触接端堵转的作用。工作时, 换档驱动电路17发出驱动信号驱动换挡减速电机66旋转,带动设在减速电机 66输出轴上的盘形凸轮65a同步旋转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换档触接摇臂63作 旋转动作,换档触接摇臂63依靠中部长形缓冲孔69内设置的缓冲弹簧68和缓 冲弹簧支座67在连杆缓冲臂61、换档轴摇臂58、换档轴接头57的配合下,带 动换档轴56做旋转动作,完成档位的升降功能,驾驶员在摩托车停车后,可根 据需要操作人工换挡杆70完成找空档动作和升为一档动作。

如图10、图21所示:该实施例1的油门操控机构包括油门转把20、转 把座21,油门转把20与油门转把座21触接的一端设有两个感应磁块22,转把 座21上设有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设在以油 门转把20端面中心为中心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22之间,油门操控机构位 移传感器9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传递油门转把20的旋转位移信息; 该实施例1的油门执行机构主要由减速电机71、齿轮72、齿条73和通过盖板 77连接在柱塞式化油器本体75上的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构成,减速电 机71与油门驱动电路18线连接,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与信号转换单元 14线连接,减速电机7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72,齿轮72与齿条73啮合,齿 条73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齿条滑动盘74,齿条73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化 油器节气门78上,齿条73带动齿条滑动盘74、化油器节气门78在化油器节气 门滑动室79内滑动,齿条73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的位置设有两 个感应磁块76,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和两个感应磁块76之间呈直线设 置。系统根据油门转把20的旋转位移通过油门操控机构传感器10传输的位移 信号指令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进而驱动油门执行机构工作。工作时,油门减 速电机71带动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齿轮72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化油器节气门 78上的齿条73上下运动,用于调节节气门78的开度,节气门78的开度与油门 转把20的位移按设定的比例同步变化,在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的配合 下,实现对摩托车化油器的节气门78进行智能控制,使节气门78的开度同步 跟踪油门转把20的位移变化,进而控制摩托车发动机的转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 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 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 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 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 执行机构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 电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 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连接,用以选择摩托车的高速与低速行 驶模式,以适应不同负载和不同路况的需要;离合驱动电路16与离合执行 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 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2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2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 元13主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SN75179),接插件CZ3与 接插件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 第4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 第5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的第7脚,IC8(SN75179)第2 脚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0脚相接,IC8(SN75179) 第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 的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 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 (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 R62、R63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 (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 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 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脚与地之间接高/ 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 地之间接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 接,当换档执行机构达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8所示,该实施例的换档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1所示,该油门操控机构包括脚踏板23、旋转轴24、旋转盘27,脚 踏板23固定在旋转轴24上,旋转轴24穿接在支座25上,旋转轴24上还固定 有旋转盘27,旋转盘27上设有两个感应磁块22,封闭盖板28上设有油门操控 机构位移传感器9,旋转盘27连同两个感应磁块22及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 9均设置在封闭室26内,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设在以旋转轴24轴心为中 心同一圆周的两个感应磁块22之间,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与信号转换单 元14线连接,用于传递旋转轴24的旋转位移信息。

如图21所示,该油门执行机构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 单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传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 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的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控 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驱 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息 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执 行机构位移的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 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 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连接,使得驾驶员能够在停车时摩托车处于空档等 待状态,进而达到安全行驶、降低油耗、减少机械磨损的效果;离合驱动电路 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 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3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3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K2)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 13主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 件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 4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 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 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 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 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 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 (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 R62、R63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 (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 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 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6脚与地之间接空档 起步选择按钮5(K2)、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 间接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 当换档执行机构达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该实施例3的离合执行机构主要由扇形蜗 轮49、旋转轴50、蜗杆43、减速电机54构成,旋转轴50的上设有旋转臂52 和复位弹簧,旋转臂52通过设在其上的凹坑53与离合器顶杆41触接,旋转轴 50上还设有扇形蜗轮49,扇形蜗轮49与设在减速电机54输出轴44上的蜗杆 43啮合,扇形蜗轮49、蜗杆43内置于发动机壳体42与蜗轮室盖板45构成的 蜗轮室48内,蜗轮室盖板45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壳体42上,旋转轴50上 端与旋转盘47连接,旋转盘47上设有两个感应磁块35,以旋转盘47盘心为中 心两个感应磁块35之间同一圆周上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 两个感应磁块35、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9均设在可调位移传感器 壳体46内,可调位移传感器壳体46通过螺钉固定在蜗轮室盖板45上,离合器 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8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用于检测离合器顶杆 41的位移变化信息。工作时,离合器驱动电路16驱动减速电机54工作,使设 在减速电机54输出轴44上的蜗杆43带动扇形蜗轮49、旋转轴50和旋转轴50 上的旋转臂52旋转一定的角度,依靠与旋转臂52上凹坑53顶触的离合器顶杆 41顶开离合器本体内的离合器组片,使离合器分离;离合器接合时,离合器驱 动电路16驱动减速电机54反向旋转,使设在减速电机54输出轴44上的蜗杆 43带动扇形蜗轮49、旋转轴50和旋转轴50上的旋转臂52反向旋转一定的角 度,进而带动离合器顶杆41复位,使离合器接合。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3的换档执行机构由换档轴摇臂58、连杆缓冲臂 61、换档触接摇臂63和减速电机66构成,减速电机66的输出轴上设有双头对 称凸轮65b,双头对称凸轮65b的每个头端均设有滑轮64,双头对称凸轮65b 任一头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换档执行机构触接 件位移传感器7与信号处理单元14线连接,减速电机66与换档驱动电路17线 连接,双头对称凸轮65b与换档触接摇臂63的一端触接,换档触接摇臂63的 另一端通过支点轴62连接在连杆缓冲臂61的中部,支点轴62固定在发动机本 体上,连杆缓冲臂61的一端还设有缓冲弹簧支座67,缓冲弹簧支座67通过两 侧的缓冲弹簧68顶触于换档触接摇臂63上的缓冲孔69内,连杆缓冲臂61的 另一端通过“U”形滑槽60与固接在换档轴摇臂58一端的连接轴59卡接,换 档轴摇臂58通过换档轴接头57与换档轴56连接。工作时,换档驱动电路17 发出驱动信号驱动换挡减速电机66旋转,带动设在减速电机66输出轴上的双 头对称凸轮65b同步旋转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换档触接摇臂63做旋转动作, 换档触接摇臂63依靠中部长形缓冲孔69内设置的缓冲弹簧68和缓冲弹簧支座 67在连杆缓冲臂61、换档轴摇臂58、换档轴接头57的配合下,带动换档轴56 做旋转动作,完成档位的升降功能。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3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2所示,该施例3的油门执行机构主要由减速电机80、蜗杆84、扇形蜗 轮83和通过盖板85连接在翻板式电喷化油器本体86上的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 感器10构成,减速电机80的输出轴上设有蜗杆84,蜗杆84与扇形蜗轮83啮 合,扇形蜗轮83设在翻板旋转轴81一端,翻板旋转轴81的另一端设有旋转盘 82,旋转盘82上对应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的位置设有两个感应磁块76,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设在以翻板旋转轴82轴心为中心同一圆周的两个 感应磁块76之间,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工 作时,油门驱动电路18驱动油门减速电机80,使设在减速电机80输出轴上的 蜗杆84及与蜗杆84啮合的扇形蜗轮83旋转,进而带动翻板式电喷化油器本体 86的翻板旋转轴81作往复旋转动作,以调节翻板式电喷化油节气门的开度,节 气门的开度与油门操控机构的位移同比例变化,在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 的配合下,实现对摩托车化油器节气门的智能控制,使节气门的开度同步跟踪 油门操控机构的位移变化,进而控制摩托车发动机的转速。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 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 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 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 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 执行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 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 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和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连接,使得驾驶员能够 在停车时摩托车自动处于空档等待状态,进而达到安全行驶、节约油耗、减少 机械磨损的效果,选择摩托车的高速与低速行驶模式,以适应摩托车对不同 负载和不同路况的需要;离合驱动电路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 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4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4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 (K2)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主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 (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件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 (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4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 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 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 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 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 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R62、R63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 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 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 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 第15、16脚与地之间接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 (K2)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间接有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当换档执行机构达 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该实施例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 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4的换档执行机构,由换档轴摇臂58、连杆缓 冲臂61、换档触接摇臂63和减速电机66构成,减速电机66的输出轴上设有三 头对称凸轮65c,三头对称凸轮65c的每个头端均设有滑轮64,三头对称凸轮 65c任一头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换档执行机构 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与信号转换单元14线连接,减速电机66与换档驱动电路 17线连接,三头对称凸轮65c与换档触接摇臂63的一端触接,换档触接摇臂 63的另一端通过支点轴62连接在连杆缓冲臂61的中部,支点轴62设在及动机 本体上,连杆缓冲臂61的一端还设有缓冲弹簧支座67,缓冲弹簧支座67通过 两侧的缓冲弹簧68顶触于换档触接摇臂63上的缓冲孔69内,连杆缓冲臂61 的另一端通过“U”形滑槽60与固接在换档轴摇臂58一端的连接轴59卡接, 换档轴摇臂58通过换档轴接头57与换档轴56连接。工作时,换档驱动电路17 发出驱动信号驱动换挡减速电机66旋转,带动设在减速电机66输出轴上的三 头对称凸轮65c同步旋转一定的角度,进而带动换档触接摇臂63作旋转动作, 换档触接摇臂63依靠中部长形缓冲孔69内设置的缓冲弹簧68和缓冲弹簧支座 67在连杆缓冲臂61、换档轴摇臂58、换档轴接头57的配合下,带动换档轴56 做旋转动作,完成档位的升降功能。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4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2,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4的油门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 元12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 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 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 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 执行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 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为了达到节油、减少机械磨损的目的,主控 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K1)连接, 离合驱动电路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 连接;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5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22), 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5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 讯接口单元13与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K1)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主 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件 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4 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 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 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 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 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 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 (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 R62、R63接片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 (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 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 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7脚与地之间接分离 滑行选择按钮6(K1)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 间接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 当换档执行机构达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5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5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5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5的油门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该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信号转 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位显示 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位位置 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转换单 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 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连接, 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到主 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和油门 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转速信 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油门 执行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 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元 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连接,离合驱动电路 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 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6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6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 (K1)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主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 IC12(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件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 (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4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 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 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 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 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 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R62、R63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 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1C13(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 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 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 第15、17脚与地之间接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 (K1)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间接有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当换档执行机构达 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6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 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6的换档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6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2,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6的油门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7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2、 信号转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档 位显示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档 位位置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号 转换单元12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传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0 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 位移、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 送到主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17 和油门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档位位置、发动机 转速信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 动电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 元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分离滑行选择按钮4连接,离合驱动电路16 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 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7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7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K2)、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K1) 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主要包括串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 (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件CZ4连接,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 (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4脚接IC8(SN75179)的第8脚,接插 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脚,接插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 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经上拉电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1脚经上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 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第6脚接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 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的第5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 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SN75179)的第6脚,IC12(SN75179)的 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R62、R63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 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 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3,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 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R67、R66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 第16、17脚与地之间接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K2)、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K1) 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间接有报警电路,报警电 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当换档执行机构达到设定 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7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 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7的换档执行机构同实施例4,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7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2,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7的油门执行机构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8的摩托车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 12、信号转换单元14和主控制单元15,信号处理单元12与车速传感器1、 档位显示电路2和发动机脉冲线圈3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 档位位置和发动机转速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信 号转换单元1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7、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 件位移传感器8、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9、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 10连接,用以采集摩托车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 件位移、油门执行机构位移和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 输送到主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5与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动电路 17和油门驱动电路18连接,将采集到的摩托车车速、档位位置、发动机 转速信息和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离合器执行机构触接件、油门操控机构、 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信号综合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离合驱动电路16、换档驱 动电路17和油门驱动电路15工作;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单 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分离滑行选择按钮 6(K1)连接,离合驱动电路16与离合执行机构连接;换档驱动电路17 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油门驱动电路18与油门执行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8的主电路图电路连接关系及功能同实施例1(见图21、图 22),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8的主控制单元15还通过串 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与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4(K3)、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 (K2)、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K1)连接,串行通讯接口单元13主要包括串 口芯片IC8(SN75179)和IC12(SN75179),接插件CZ3与接插件CZ4连接, 接插件CZ3第3脚接IC8(SN75179)的第6脚,接插件CZ3第4脚接IC8 (SN75179)的第8脚,接插件CZ3第5脚接IC8(SN75179)的第5脚,接插 件CZ3第6脚接IC8(SN75179)的第7脚,IC8(SN75179)第2脚经上拉电 阻R31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0脚相接,IC8(SN75179)第1脚经上 拉电阻R32与主控芯片IC1(W78E58)第11脚相接。接插件CZ4的第6脚接 串口芯片IC12(SN75179)的第7脚,CZ4的第5脚接IC12(SN75179)的第5 脚,CZ4的第4脚接IC12(SN75179)的第8脚,CZ4的第3脚接IC12(SN75179) 的第6脚,IC12(SN75179)的第3脚和第2脚分别经上拉电阻R62、R63接 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3脚和第2脚,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 的第12、13脚经限流电阻R60、R61脚接发光二极管LED1和LED3,监控芯 片IC13(AT89C2051)第15、16、17、18脚经过电阻R69、R68、R67、R66 接电源正极。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第15、16、17脚与地之间接高/低 速模式选择按钮4(K3)、空档起步选择按钮5(K2)、分离滑行选择按钮6 (K1)连接,监控芯片IC13(AT89C2051)的第18脚与地之间接有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由蜂鸣器BP、三极管Q20、和电阻R90依次连接,当换档执行机构达 到设定的堵转次数后,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8的离合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8的换档执行机构同实施例4,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8的油门操控机构同实施例2,在此不再重述。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8的油门执行机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重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