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内燃机 / 机体 / 主燃烧室 / 单行程发动机

单行程发动机

阅读:2发布:2021-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单行程发动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发动机 ,由 气缸 、 曲轴 连杆 、 活塞 及点火器等构成,气缸由 燃烧室 和供气室构成,分上下活塞,由上下连杆同曲轴连接,气缸外侧安装配气筒,把空气和 气化 后的燃油交替送入燃烧室的上下两个空间,形成燃烧室的上下两部分交替工作,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每一个往复过程, 主轴 完成一次圆周转动,达到一个气缸即可连续输出动 力 的目的。既可减小发动 机体 积,又可提高效率。,下面是单行程发动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单行程发动机,由装有活塞的圆筒形气缸,气缸下 部是装有曲轴(33)的曲轴箱(34),曲轴通过连杆同活塞转动连 接,气缸侧壁上安装有火花塞(17)、(23),气缸外安装了燃油和 助燃气供给管路,气缸外壁上还安装有散热片(20),气缸内腔分 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燃烧室、下部为供气室,连杆分为上连 杆(21)和下连杆(32)等部件构成;其特征是上连杆(21)穿过气 缸内腔中间的隔绝层(26),其上端安装用于压缩可燃气的上活 塞(18),其下端安装用于压缩空气的下活塞(28);上活塞(18)处 于燃烧室中,把燃烧室分成上下两部,下活塞(28)处于供气室 中,把供气室分成上下两部,下连杆(32)的上端同下活塞(28) 及其上连杆(21)构成转动连接;位于燃烧室的顶部和底部的气 缸侧壁上,开有上进气口(15)和下进气口(10),位于供气室的顶部 和底部开有上供气口(27)和下供气口(31),它们处于同一垂线 上;在气缸外侧面对应于这四个进、供气口的位置处安装一根 配气筒(14);配气筒(14)下端的轮子(3)同安装在曲轴上的凸凹轮(1) 转动接触,配气筒上部安装有使配气筒下行的弹簧管(12),构成 了使配气筒同气缸中活塞作同步往复运动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配气筒的下 端装有一个同曲轴的动输出轴(2)上的凸凹轮(1)转动连接的 轮子(3),配气筒(14)的顶部开口,作为同上进气口(15)配合工作的 气孔,配气筒(14)的侧壁上,对应于气缸壁上的下进气口(10)和上 下供气口(27)、(31)的位置,分别开有三个气孔,它们同配气 筒顶部的开口共同实现了对燃烧室中活塞(18)的上部空间和下 部空间交替配给燃气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气缸下部的 供气室的侧壁上开有上下两个对应于下活塞(28)的上部空间 和下部空间的空气入口,在入口处各装一个实现交替向供气室 供气的逆止(24)、(30),通过管路同空气滤清器(25)连通在 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配气筒(14)和 配气筒套(13)外侧壁上相应位置开有一个作为供气室的空气通 往混合管路的入口,一个作为混合后的燃气进入配气筒(14)的出 口,通过管路(7)把化油器(8)和两口连通在一起。

说明书全文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发动机技术,是一种可连续输出动 的单缸机既提高了发动机效率,又减少体积和重量。

一般发动机均为四冲程式,为获得动力的连续输出,发动 机需由多缸构成,因而必然存在体积大和结构复杂的问题;其 活塞在完成一个往复运行中,必有一个单程是不做功的,势必 降低发动机效率。通常,这种发动机作为汽车或其它大型车 辆、大型机械的动力,对体积大小要求并不突出。而作为摩托 车或一些方便携带的小农具上使用的动力机,则要求体积小重 量轻。既便于使用,又可降低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个气缸即可对曲轴 连续输出动力的单行程发动机,即气缸中的活塞在往复运行过 程中的任一行程都能输出动力的发动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如下:

发动机由装有活塞的圆筒形气缸,气缸下部是装有曲轴的 曲轴箱,曲轴通过连杆同活塞转动连接,气缸侧壁上安装有火 花塞,气缸外安装了燃油和助燃气供给管路,气缸外壁上还安 装有散热片,气缸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燃烧室、下部 为供气室,连杆分为上连杆和下连杆等部件构成;关键是上连 杆穿过气缸内腔中间的隔绝层,其上端安装用于压缩可燃气的 上活塞,其下端安装用于压缩空气的下活塞;上活塞处于燃烧 室中,把燃烧室分成上下两部,下活塞处于供气室中,把供气室 分成上下两部,下连杆的上端同下活塞及其上连杆构成转动连 接,下端同曲轴转动连接;位于燃烧室的顶部和底部的气缸侧 壁上,开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位于供气室的顶部和底部开 有上供气口和下供气口,它们处于同一垂线上;在气缸外侧面 对应于这四个进、供气口的位置处,安装一根配气筒;配气筒 下端的轮子同安装在曲轴上的凸凹轮转动接触,配气筒上部安 装有使配气筒下行的弹簧管,构成了使配气筒同气缸中活塞作 同步往复运动的机构。实现了使配气筒上对应于上下进气口 和上下供气口的四个气孔配合行动,向燃烧室的上下两个空间 交替供燃气的目的。

进一步的方案是配气筒的下端装有一个同曲轴的动力输 出轴上的凸凹轮转动连接的轮子,配气筒的顶部开口,作为同 上进气口配合工作的气孔,配气筒的侧壁上,对应于气缸壁上 的下进气口和上下供气口的位置,分别开有三个气孔,它们同 配气筒顶部的开口共同实现了对燃烧室中活塞上部空间和下 部空间交替配给燃气的机构。配气筒内腔中部有一隔层,将配 气同内腔分为两部分,上部是混合后的燃气到燃烧室的通道, 下部是供气室中压缩空气到混合管路的通道。

因为上连杆穿行于气缸内腔中间的隔绝层,二者的接合部 可能密封不很紧严致少量漏气,相互干扰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 作,将燃气和空气分开,使其在缸外混合,再输入燃烧室中。这 样,气缸下部的供气室的侧壁上开有上下两个对应于下活塞的 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空气入口,在入口处各装一个实现交替 向供气室供气的逆止,通过管路同空气滤清器连通在一起。

气化后的燃油和空气混合的管路安装在配气筒下部的外 侧,即配气筒和配气筒套外侧壁上相应位置开有一个作为供气 室的空气通往混合管路的入口,一个作为混合后的燃气进入配 气筒的出口,通过管路把化油器和两口连通在一起。

按照上述方案即可制成一个连续输出动力的单行程发动 机。其工作原理是在上活塞的往复运行中,气缸顶部的进气口 被封住,进入燃烧室上部的燃气被压缩,而上活塞下部的燃烧 室与排气口连通,废气排出。同时,下进气口打开,燃气进入上 活塞下部的燃烧室;当活塞将上部燃烧室的燃气压缩到点燃程 度时,上火花塞将燃气点燃,即活塞上部的燃烧室工作。活塞 即刻往下运动,立即把下部燃烧室同排气口隔绝,开始对下部 燃烧室的燃气压缩,配气筒也向下运行,下进气口被封闭,上部 燃烧室同排气口连通,排出废气,随后,上进气口又被打开,开 始进燃气,此过程中,连杆推动曲轴运行到将下部燃烧室中的 燃气点燃时,带动主轴转了半周;活塞又向上运行,上部燃烧室 同排气口的通路逐渐切断,配气筒也往上运行,上进气口也逐 渐关闭,其间的燃气逐渐被压缩,下部燃烧室与排气口连通,废 气排出,燃气从下进气口进入;当活塞将上部燃烧室的燃气压 缩到点燃时,连杆在活塞驱动下,推动曲轴带动主轴又作一个 半周的转动;这样一个往复完成了一个圆周运动。在上活塞的 上述往复运行过程中,配气筒上对应于供气室的两个供气口也 交替被打开和关闭,由下活塞将其上下部空间的空气压出,经 配气筒和供气管路向燃烧室供气;相应的,空气供给管路上的 两个逆止阀也交替向供气室送入空气,共同完成上述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供气室和配气筒的配合工作,均是在 与曲轴连为一体的主轴的驱动下同上下活塞和连杆的动作同 步,有效地实现了对燃烧室中的上活塞的上下空间交替提供可 燃气,保证上部燃烧室和下部燃烧室交替点燃工作,推动活塞 带动曲轴连杆及其主轴作转动,一个往复运动,主轴转动一周, 实现了连续输出动力的目的。因而可减小发动机体积和重量, 简化结构,提高效率。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空气供给管路中的逆止阀结构示意图;

图3、逆止阀中的弹簧座结构示意图;

图4a、4b、配气筒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气缸、活塞、曲轴连杆以及燃油和空气供 给机构等构成。气缸内腔分为燃烧室和供气室两部分,通过曲 轴连杆将活塞在气体内腔中的往复运动变为主轴2的圆周运 动。缸缸外壁制有散热片20。

参照图1、4,气缸内腔通过隔层26分开为上下两部分;上 部为燃烧室,下部为供气室。隔层26中心开孔,上连杆21穿过 此孔,下段处于供气室中,上段处于燃烧室中。上连杆21的上 端固接上活塞18,下端固接下活塞28,上连杆与隔层间通过密 封圈22压紧。下连杆32的上端,在下活塞28下底部处,通过转 轴29转动连接,下连杆32的下端同曲轴33的主轴2连接。曲轴 33装在曲轴箱34中。燃烧室的侧壁上、一方的中间位置上开 孔作为排气口19。靠近气缸盖16的位置处安装上火花塞17,靠 隔层26的位置处开孔,安装下火花塞23。燃烧室侧壁的另一 方,在接近缸盖16处开有上进气口15,在接近隔层26处开有下 进气口10。供气室的侧壁上,一方开有上下两孔,分别安装上 逆止阀24和下逆止阀30,两逆止阀结构相同;逆止阀24和30的 进气口上,用管路同空气滤清器25相连通。供气室侧壁的另一 方,开有上供气口27、下供气口31。在气缸外壁上,紧靠进气 口15、10和供气口27、31所在的连线上,事先即安装配气筒14 及推动配气筒动作的弹簧管12的筒套13。在曲轴箱34的外侧, 装有凸凹轮的防护箱,凸凹轮1就装在主轴2从曲轴箱申出的部 分上。配气筒14为圆管状,其上端开口,同燃烧室的上进气口 15配合工作,是燃气进入燃烧室上部的通路;配气筒中部在接 近下进气口10的位置开一穿过配气筒两侧壁的对通孔9,它是 配气筒交替向上下进气口15、10提供燃气的通路;在对通孔9 的附近、配气筒中间隔层6的下方、靠供气室侧壁一方,开一 同供气室的上供气口27相配合的气孔43;配气筒的下部开对通 孔5,此对通孔的外侧承担上下供气口27、31进入供气管路7的 通道,其内侧为下供气口31进入配气筒的入口。配气筒底端安 装轮子3,轮子3同凸凹轮转动接触。配气筒上部套装弹簧管 12,弹簧管12下端同其底座11固接在一起,底座11套在配气筒 外壁上,二者固接为一体。配气筒套13的外壁的下半部,分别 开上下两口,此两口的尺寸大小要保证配气筒在往复运动中, 对通孔9和对通孔5始终与供气管路连通。再在两口部安装密 封接口4,通过管子将化油器8同此两接口4连通。这样即制成 一个单行程发动机。

参照图1、2、3,空气管路中控制空气交替进入供气室的 逆止阀24或30由带接嘴的阀座38、阀塞37、阀门弹簧座41 构成,阀座近似钟罩形,其底部边沿制有四个开有螺孔39的连 接40;四个连接耳制作在四等分圆周的四个点上;用于将逆 止阀固接在供气室位置的气缸外壁上。阀门弹簧座41为圆环 状,卡装在阀座24内腔下口的凹台上,其中央有安装弹簧套管 35的小圆环,通过三根连接条,在三等分圆周的位置处,将内外 两个圆环连接成一个圆盘形。弹簧套35的下端卡装在小圆环 内,弹簧36套在弹簧套管35的的外围;弹簧36的下端也固接在 弹簧套的外壁上。阀门塞由定位杆42和门塞37两部分构成,门 塞37为圆台状,用柔性材料制作,便于同进气管接触紧严,有效 地关断气流。定位杆42固接于门塞37的中心处,将其插入弹簧 套35中,使整个阀门塞在弹簧套管中可作往复运行,而不偏离 中心。

参照图1和图4a,在发动机活塞及曲轴连杆的带动下,凸凹 轮1随主轴2旋转,推动配气筒向上运行,而弹簧12在当轮子3离 开凸凹轮的凸部时,将推动配气筒向下运动。其工作过程是: 当配气筒下端的轮子3转到凸凹轮的凹部的过程中,刚好是活 塞向下运行的过程,即配气筒下行,供气室下部的供气口31逐 渐打开,当轮子3正处于凸凹轮1的凹部时,下供气口31处于完 全打开状态,配气筒下部的对通孔5与下供气口31完全连通,活 塞也运行到最底点,此时上供气口27、下进气口10及配气筒中 部的气孔43被完全封闭,而配气筒上口同上进气口15连通,排 气管19打开燃烧室上部废气排出;处于供气室下部的空气被快 速压出,经管路7同化油器出来的雾化燃油,在配气筒上部混 合,经进气口15进入燃烧室上部。参照图1和图4b,在活塞和连 杆的快速运行中,轮子3转到凸凹轮1的凸部的过程中,凸凹轮 推动配气筒向上运动,下供气口31、上进气口15均被封闭,而 进气口10、上供气口27被打开;排气管19同燃烧室上部的通路 被上活塞18封住,空气管路中的下逆止阀30打开,上逆止阀24 关闭;配气筒上的气孔43同上供气口27连通,上对通孔9与下进 气口10连通。于是供气室上部的空气44被压出,从上供气口 27,经配气筒中部的气孔43进入配气筒中,向下运行,再经下对 通孔5外侧,进入管路7中,再同化油器出来的雾化燃油混合,混 合后的燃气经上对通孔9和下进气口10,进入燃烧室下部,而燃 烧室下部原有的废气,也在活塞向上运行时,使燃烧室下部同 排气管19连通而排出。当配气筒底端的轮子3离开凸凹轮1的 凸部向凹部运行过程中,位于配气筒上部的弹簧12,又将配气 筒推往下行。这样连续交替的向燃烧室压入混合燃气,使活塞 在上下往复运行中,交替压缩进入燃烧室上下部的混合燃气, 在当轮子3处于凸凹轮1的凸部和凹部时,上下火花塞17、23交 替点燃燃气,使活塞连续作往复运动,从而推动曲轴连杆机构 带动主轴2转动,每一个往复过程,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以能 连续输出动力。

参照图1,如果上连杆21同气缸内腔中的隔层26间的接合 部密封紧严,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燃烧室中的燃气漏入下部供 气中,则可将化油器直接安装在空气滤清器管路中,燃油和空 气在供气室中就可以得到充分混合,再压到配气筒中,由配气 筒交替送入燃室的上下部。这样,配气筒外侧安装的管路7及 相应的接嘴4等,均可取消,使装置更间化,更轻便。尤其适于 摩托车类的轻型交通工具或适于人力携带的其它机械设备上, 作动力机使用,如农民用的轻型谷类脱粒机或单人即可搬移的 抽机等。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