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电机

阅读:44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交流发电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车辆用交流发 电机 中,至少在内侧绕组部(24)的导体段上设置曲线部(30),以将内侧绕组部(24)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调节成与外侧绕组部(25)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将内侧绕组部(24)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调节成与外侧绕组部(25)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采用本发明,能使线圈端部处的冷却 风 的 流动阻 力 减小,能提高 定子 绕组的冷却性。,下面是交流发电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交流发电机,包括:N极、S极沿旋转方向交替形成的转子
设在该转子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扇;以及
具有围住所述转子的定子心和在朝该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圆周方 向留有间隔而形成的切槽中装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所述定子绕组是由形成U字 形的多个导体段相互连接而成,而该多个导体段包括收纳在所述切槽内的一对 直线部、将该直线部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部的前端部且从 所述定子铁心的一端面突出的结合部,
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内侧绕组部和外侧绕组部,而内侧绕组部具有结合部侧 线圈端部和连接部侧线圈端部,该结合部侧线圈端部具有多个内侧绕组部的接 合部,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接合部将在所述切槽内从径向最内径侧的层延伸出来 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和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槽内从径向最内 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延伸出来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接合,且该多个内侧绕 组部的接合部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而该连接部侧线圈端部是,在所述定子铁 心的另一端面,多个所述导体段的所述连接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别排列,所述连 接部从所述切槽内的径向最内径侧的层以及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 槽内的径向最内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突出,
而外侧绕组部具有结合部侧线圈端部和连接部侧线圈端部,该外侧绕组部 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具有多个外侧绕组部的接合部,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接合部 将在所述切槽内从径向最外径侧的层延伸出来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和在圆 周方向上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槽内从径向最外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延伸出来 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朝相互打开的方向进行弯曲连接,且该多个外侧绕组部 的接合部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该外侧绕组部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是,在所述 定子铁心的另一端面,多个所述导体段的所述连接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别排列, 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切槽内的径向最外径侧的层及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切槽数 的切槽内的径向最外径侧起的1个内侧的层突出,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所述导体段上设有高度调节部,以将所述内侧绕 组部的所述结合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调节成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结合部 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并将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 调节成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是形成 在所述连接部上的曲线形状的曲线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是形成 在所述直线部上的曲线形状的曲线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侧绕组部的所述结合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结合部侧 线圈端部的高度围绕整个周边是相同的,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 端部的高度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围绕整个周边 是相同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比如搭载在轿车、卡车等交通工具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尤其是 涉及其定子的定子绕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车辆用交流发电机(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 特开2001-231203号公报,图2~图6),其包括:N极、S极沿旋转方向交 替形成的转子;以及具有围住该转子的定子心和在朝该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 延伸且在圆周方向留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切槽中装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所述定 子绕组是通过由收纳在所述切槽内的一对直线部、将该直线部相互连接的连接 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部的前端部且从所述定子铁心的一端面突出的结合部 构成的大致U字形的多个导体段相互连接而成,而且,构成所述定子绕组的线 圈端部的所述连接部中,一方的导体段的连接部覆盖另一方的导体段的连接 部。
该场合,线圈端部中,一方的导体段的连接部覆盖另一方的导体段的连接 部,因为覆盖的一侧的连接部使径向的冷气通道变窄,存在冷却流动阻 增大,定子绕组的冷却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圈端部的冷却风的 流动阻力减小,能提高定子绕组的冷却性的交流发电机。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流 发电机,包括:N极、S极沿旋转方向交替形成的转子;
设在该转子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风扇;以及
具有围住所述转子的定子铁心和在朝该定子铁心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圆周方 向留有间隔而形成的切槽中装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所述定子绕组是由形成U字 形的多个导体段相互连接而成,而该多个导体段包括收纳在所述切槽内的一对 直线部、将该直线部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部的前端部且从 所述定子铁心的一端面突出的结合部,
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内侧绕组部和外侧绕组部,而内侧绕组部具有结合部侧 线圈端部和连接部侧线圈端部,该结合部侧线圈端部具有多个内侧绕组部的接 合部,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接合部将在所述切槽内从径向最内径侧的层延伸出来 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和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槽内从径向最内 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延伸出来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接合,且该多个内侧绕 组部的接合部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而该连接部侧线圈端部是,在所述定子铁 心的另一端面,多个所述导体段的所述连接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别排列,所述连 接部从所述切槽内的径向最内径侧的层以及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 槽内的径向最内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突出,
而外侧绕组部具有结合部侧线圈端部和连接部侧线圈端部,该结合部侧线 圈端部具有多个外侧绕组部的接合部,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接合部将在所述切槽 内从径向最外径侧的层延伸出来的所述导体段的结合部和在圆周方向上隔开 规定切槽数的切槽内从径向最外径侧起的1个外侧的层延伸出来的所述导体段 的结合部朝相互打开的方向进行弯曲连接,且该多个外侧绕组部的接合部在圆 周方向分别排列;该连接部侧线圈端部是,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另一端面,多个 所述导体段的所述连接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别排列,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切槽内的 径向最外径侧的层及在圆周方向隔开规定切槽数的切槽内的径向最外径侧起 的1个内侧的层突出,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所述导体段上设有高度调节部,以将所述内侧绕 组部的所述结合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调节成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结合部 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并将所述内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 调节成与所述外侧绕组部的所述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相等。
本发明中,在线圈端部的冷却风的通道截面积增大,流动阻力减小,能提 高定子绕组的冷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沿图1的箭头A看到定子时的图。
图3是图1的定子绕组的局部接线图。
图4是表示外侧绕组部的导体段插入定子铁心的切槽内,直到结合部变形 为止的状态。
图5是表示内侧绕组部的导体段插入定子铁心的切槽内,直到结合部变形 为止的状态。
图6是表示导体段的高度调节部的其他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沿图1 的箭头A看到定子7时的图。
该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制的前托架1及后托架2构成的外壳3; 设置在该外壳3内、一端部上固定有皮带轮4的轴5;固定在该轴5上的兰德 勒型转子6;固定于外壳3的内壁面的定子7;固定于轴5的另一端部、向转 子6供给电流的集电环8;与集电环8滑接的一对电刷9;收纳该电刷9的刷 握10;与定子7电气连接、将定子7产生的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器11;粘 结在固定于刷握10的散热器12上、调节电压大小的调节器13。
转子6由流动电流产生磁通的转子线圈14、设置成覆盖该转子线圈14且 通过转子线圈14发生的磁通形成磁极的一对磁极铁心15、16构成。一对磁极 铁心15、16由铁制成,各爪状磁极17、18在外周缘上沿圆周方向等节距地突 设多个,爪状磁极17、18相互咬合地相对且固接在轴5上。而且,离心风扇 19固接在转子6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上。
定子7由定子铁心21和定子绕组22构成,其中,定子铁心21具有在圆周 方向等间隔地朝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总数为96的切槽20,而定子绕组22,将 绕组卷绕在圆环状的该定子铁心21上,随着转子6的旋转,由来自转子6的 磁通的变化产生交流。
该定子绕组22由a相定子绕组部、b相定子绕组部及c相定子绕组部构成, 这些各相定子绕组部相互每1个切槽在圆周方向上移位配置,并且是相互星形 接线的2组3相定子绕组。
图3是a相定子绕组部23的绕线图,b相定子绕组部、c相定子绕组部没 有表示。图中,实线表示后托架2侧的导线(后述的导体段的连接部),虚线表 示前托架1侧的导线(后述的导体段的结合部)。另外,图3中,对定子铁心21 的内周侧标上的编号表示定子铁心21的切槽20的编号。
a相定子绕组部23由内侧绕组部24及外侧绕组部25构成。
图3中,内侧绕组部24,比如切槽号为31号,从切槽20内的内周侧开始 的1号(以后,从内周侧开始的1号称为1号地址、2号称为2号地址、3号称 为3号地址、4号称为4号地址)中,导线从后托架2侧朝顺时针方向延伸而进 入切槽号37的2号地址的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前托架1侧出来。接 着,导线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前托架1侧进入切槽号43的1号地址的切槽 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后托架2侧出来。进而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后托架2 侧进入切槽号49的2号地址的切槽20内。
另外,内侧绕组部24,比如在切槽号为25号、切槽20内的1号地址中, 导线从后托架2侧朝顺时针方向延伸而进入切槽号31的2号地址的切槽20内, 通过切槽20后从前托架1侧出来。接着,导线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前托架1 侧进入切槽号37的1号地址的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后托架2侧出来。 进而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后托架2侧进入切槽号43的2号地址的切槽20内。
由此,内侧绕组部24中,导线重复配置卷绕在切槽20内的1号地址的层 及从该层向圆周方向隔开5个切槽、在第6个切槽20内的2号地址的层上。
另外,外侧绕组部25,在图3中比如在切槽号为31号、切槽20内的3号 地址中,导线从后托架2侧朝顺时针方向延伸而进入切槽号37的4号地址的 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前托架1侧出来。接着,导线朝顺时针方向延伸, 从前托架1侧进入切槽号43的3号地址的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后托 架2侧出来。进而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后托架2侧进入切槽号49的4号地 址的切槽20内。
另外,外侧绕组部25,在图3中比如在切槽号为25号、切槽20内的3号 地址中,导线从后托架2侧朝顺时针方向延伸而进入切槽号31的4号地址的 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前托架1侧出来。接着,导线朝顺时针方向延伸, 从前托架1侧进入切槽号37的3号地址的切槽20内,通过切槽20后从后托 架2侧出来。进而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从后托架2侧进入切槽号43的4号地 址的切槽20内。
由此,外侧绕组部25中,导线重复配置卷绕在切槽20内的3号地址的层 及从该层向圆周方向隔开5个切槽、在第6个切槽20内的4号地址的层上。
对于b相定子绕组部及c相定子绕组部,与a相定子绕组部23相同,故省 略其说明。
外侧绕组部25将图4所示的导体段26A连接构成。另外,内侧绕组部24 将图5所示的导体段26B连接构成。将导体段26A做成直线状时的导体片的全 长与将导体段26B做成直线状时的导体片的全长相等。
导线的组成要素即导体段26A、26B是将绝缘包覆后的截面为圆形的线 材料成形为大致U字形的结构,由收纳在切槽20内的一对直线部27、将直线 部27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8、将设置在直线部27的前端部且两边打开相邻的导 体段26A、26B相互结合的结合部29构成。
内侧绕组部24,与外侧绕组部25相比配置在内径侧,相应地减小了周向 的切槽20间的距离。导体段26A、26B是相同长度的导体片,内侧绕组部24 和外侧绕组部25与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突出的结合部29侧的突出单独相等 的场合,就这样的状态下,内侧绕组部24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突出的连接部 28的突出长度比外侧绕组部25长。
该实施例中,内侧绕组部24的各导体段26B形成高度调节部即曲线形状的 曲线部30,该高度调节部将从定子铁心21的另一端面到内侧绕组部24的连接 部28的前端为止的高度调节成与从定子铁心21的另一端面到外侧绕组部25 的连接部28的前端为止的高度相等。
下面对利用导体段26A、26B形成a相定子绕组部23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导体段26A、26B的一方的直线部27及隔开6切槽的另一方的直 线部27从后托架2侧插入规定的切槽号及地址内,在各切槽20内,导体段26A、 26B的直线部27在径向1列4根排列配置。
此时,内侧绕组部24的导体段26B,与外侧绕组部25的导体段26A相比 配置在内径侧,相应地减小了周向的切槽20间的距离,故如图5的箭头B所 示那样,边变形边插入切槽20内。
此后,在前托架1侧,如图3的绕线图的虚线所示,将从直线部27延伸出 来的结合部29、从隔开6个切槽的直线部27延伸出来的结合部29与前托架1 侧接合,形成4a相定子绕组部23。从图3的虚线可见,内侧绕组部24中, 从切槽20内的1号地址朝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 与从逆时针方向相隔6个切槽的切槽20内的2号地址向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 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分别在前托架1侧结合。另外,从切槽20内的 2号地址朝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与从顺时针方 向相隔6个切槽的切槽20内的1号地址向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 26的结合部29,分别在前托架1侧结合。
另外,从图3的虚线可见,在外侧绕组部25中,从切槽20内的3号地址 朝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与从逆时针方向相隔6 个切槽的切槽20内的4号地址向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 部29,分别在前托架1侧结合。另外,从切槽20内的4号地址朝前托架1侧 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与从顺时针方向相隔6个切槽的切槽 20内的3号地址向前托架1侧分别延伸出来的导体段26的结合部29,分别在 前托架1侧结合。
导体段26A、26B的结合部29的前端部,为了弯曲工序的方便,插入导体 段26的2个切槽20间的大致中央位置朝径向重合,绕上线夹后进行钎焊。
由此,在内侧绕组部24中,形成了结合部29的前端部之间连接的多个接 合部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40。
外侧绕组部25中,形成了结合部29的前端部之间连接的多个接合部在圆 周方向分别排列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41。
另外,内侧绕组部24中,形成了多个连接部28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的连 接部侧线圈端部42。
外侧绕组部25中,形成了多个连接部28在圆周方向分别排列的连接部侧 线圈端部43。
同样,形成4匝的b相定子绕组部、c相定子绕组部,然后各相定子绕组部 星形接线,形成3相定子绕组。
如此结构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中,电流从电池(未图示)通过电刷9及集电 环8供给转子线圈14,从而发生磁通。利用该磁通,一方的磁极铁心15的爪 状磁极17磁化为N极,另一方的磁极铁心16的爪状磁极18磁化为S极。另 一方面,发动机的旋转扭矩通过皮带及皮带轮4传递给轴5,使转子6旋转。 由此,定子绕组22中被赋予旋转磁场,在定子绕组22内发生电动势。该交流 电动势通过整流器11整流为直流,同时其大小由调节器13调节,向蓄电池充 电。
另外,通过固定在转子6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上的离心风扇19的旋转,如 图1中的箭头C所示,在后托架2侧,外气通过吸气孔31吸入,将整流器11、 调节器13冷却,然后由离心风扇19朝离心方向弯曲,对定子绕组22的连接 部侧线圈端部42、43冷却,从排气孔32向外部排出。另外,如图1中的箭头 D所示,在前托架1侧,外气通过吸气孔31吸入后由离心风扇19朝离心方向 弯曲,对定子绕组22的结合部侧线圈端部40、41冷却,从排气孔32向外部 排出。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中,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到内侧绕组部24 的导体段26B的连接部28的前端为止的高度H2,围绕整个周边是相同的,另 外,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到外侧绕组部25的导体段26A的连接部28的前端 为止的高度H1,围绕整个周边是相同的,且在导体段26B的连接部28形成曲 线部30,使所述高度H1与所述高度H2为同一高度。
因此,后托架2侧即定子绕组22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42、43的冷却风的 流动阻力减小,可提高定子绕组22、整流器11及调节器13的冷却性。
另外,构成内侧绕组部24的导体段26B的全长与构成外侧绕组部25的导 体段26A的全长相同,导体段26A与导体段26B,变形之前的导体片可以是相 同规格,可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6所示,也可在内侧绕组部24的导体段26B的一对直线部27分别形 成高度调节部即曲线部33,使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到内侧绕组部24的导体段 26B的连接部28的前端为止的高度H2与从定子铁心21的端面到外侧绕组部 25的导体段26A的连接部28的前端为止的高度H1一致。
另外,也可在内侧绕组部的导体段的连接部及一对直线部分别形成高度调 节部即曲线部。
而且,也可在内侧绕组部的导体段形成高度调节部即曲线部,另外,在外 侧绕组部的导体段形成比该曲线部曲率半径小的高度调节部即曲线部,使内侧 绕组部的线圈端部的高度与外侧绕组部的线圈端部的高度相同。
另外,作为高度调节部形成了曲线部,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吸收内 侧绕组部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的迂回形状的结构。
而且,从定子铁心的端面到内侧绕组部的导体段的连接部的前端为止的高 度与从定子铁心的端面到外侧绕组部的导体段的连接部的前端为止的高度,并 不需要在全周相同,即使该场合,也可使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冷却风的流动阻 力减小,可提高定子绕组、整流器及调节器的冷却性。
另外,定子绕组22中,对于导体为绕4圈的3相定子绕组22进行了说明, 若要求更加低速且高输出功率的场合,导线的卷绕圈数也可为6圈、8圈。比 如6周的场合,为了与外侧绕组部的连接部侧线圈端部的高度对齐,至少在内 侧绕组部及中间绕组部的导体段需要设置高度调节部。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车辆用交流发电机,比如也可适用于船外机用交 流发电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交流发电机转子 2020-05-15 589
交流发电机 2020-05-12 542
交流发电机 2020-05-13 198
交流发电机 2020-05-14 987
一种交流发电机 2020-05-14 292
交流发电机 2020-05-11 1008
交流发电机 2020-05-11 421
交流发电机 2020-05-13 753
交流发电机 2020-05-12 450
交流发电机 2020-05-13 62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