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和电子设备 / 轮速传感器 / 车辆及其悬架系统和转向节

车辆及其悬架系统转向节

阅读:72发布:2021-09-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及其悬架系统转向节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 悬架系统 和 转向节 。所述车辆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 轮毂 轴承 的轴孔以及在所述轴孔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孔,从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侧面向 外延 伸有多个连接臂,其中,所述多个连接臂包括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上方的 减振器 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下方的摆臂连接臂、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一侧的转向拉杆连接臂以及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另一侧的 制动 钳 连接臂,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 正面 ,沿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周向延伸有向外凸出的加强筋。本公开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下面是车辆及其悬架系统转向节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0),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轮毂轴承的轴孔(11)以及在所述轴孔(11)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孔(12),从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侧面向外延伸有多个连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臂包括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上方的减振器连接臂(21)、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下方的摆臂连接臂(31)、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一侧的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另一侧的制动钳连接臂,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延伸有向外凸出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31)、第二加强筋(132)和第三加强筋(133),所述第一加强筋(131)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和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之间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132)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越过所述制动钳连接臂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31)延伸,所述第三加强筋(133)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31)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2)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孔(12)的连线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132)的下端部大致与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12)齐平,所述第三加强筋(133)的下端部延伸越过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之间设置有连接臂加强筋(24),所述连接臂加强筋(24)延伸至所述轴孔(11)的边缘,
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设置有位于近端的减振器第一安装座(22)和位于远端的减振器第二安装座(23),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座(22)具有减振器第一安装面(220),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座(23)具有减振器第二安装面(230),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面(220)与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面(230)不连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连接臂(31)从所述下方向正面弯折以便于设置摆臂安装座(32),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弯折处设置有第一避让凹槽(33),所述第一避让凹槽(33)的型面为曲面;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所述转向节本体(10)靠近所述弯折处的位置设置有减重凹槽(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1)的孔壁上设置有阶梯形排槽(14)和用于避让轮速传感器安装的第二避让凹槽(15),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5)在所述车辆转向节铸造时成型,所述阶梯形排水槽(14)和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5)均沿所述轴孔(11)的轴向方向从所述轴孔(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的背面,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靠近所述摆臂连接臂(31)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制动盘壳的安装凸台(61),所述安装凸台(61)设置有盲孔(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所述制动钳连接臂上顺次设置有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和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所述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71)和第一定位凸台(72),所述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凸台(73)和第三定位凸台(74),所述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凹槽(75)和第四定位凸台(76),所述第一定位凹槽(71)、所述第二定位凸台(73)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75)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或正面,所述第一定位凸台(72)、所述第三定位凸台(74)以及所述第四定位凸台(76)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或背面。
9.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和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转向节,所述减振器连接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摆臂连接臂(31)。
10.一种车辆,设置有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所述转向拉杆连接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

说明书全文

车辆及其悬架系统转向节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转向节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安全件和承载件,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转向、制动和垂直载荷,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
[0003] 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转向节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转向节要具有很高的强度,其刚度、强度和疲劳耐性决定了整车安全性。为了保证强度,通常转向节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厚度增大的同时重量也会随之增大,不利于整车的轻型化。传统的减重方式是在转向节的减震器连接臂后部上开设一方形减重孔。但即便存在方形减重孔,转向节仍然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转向节,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具有重量轻的特点。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车辆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轮毂轴承的轴孔以及在所述轴孔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孔,从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侧面向外延伸有多个连接臂,其中,所述多个连接臂包括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上方的减振器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下方的摆臂连接臂、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一侧的转向拉杆连接臂以及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另一侧的制动钳连接臂,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沿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周向延伸有向外凸出的加强筋。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和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之间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越过所述制动钳连接臂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延伸,所述第三加强筋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延伸。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孔的连线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部大致与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齐平,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下端部延伸越过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
[0009] 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所述减振器连接臂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臂加强筋,所述连接臂加强筋延伸至所述轴孔的边缘,所述减振器连接臂设置有位于近端的减振器第一安装座和位于远端的减振器第二安装座,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座具有减振器第一安装面,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座具有减振器第二安装面,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面不连续。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连接臂从所述下方向正面弯折以便于设置摆臂安装座,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弯折处设置有第一避让凹槽,所述第一避让凹槽的型面为曲面;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所述转向节本体靠近所述弯折处的位置设置有减重凹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轴孔的孔壁上设置有阶梯形排槽和用于避让轮速传感器安装的第二避让凹槽,所述第二避让凹槽在所述车辆转向节铸造时成型,所述阶梯形排水槽和所述第二避让凹槽均沿所述轴孔的轴向方向从所述轴孔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的背面,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以及所述转向节本体的靠近所述摆臂连接臂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制动盘罩壳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置有盲孔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器连接臂、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以及所述制动钳连接臂上顺次设置有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和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所述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凸台和第三定位凸台,所述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凹槽和第四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或正面,所述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三定位凸台以及所述第四定位凸台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或背面。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车辆转向节具有以下优势:
[0015] 本公开所述的车辆转向节通过在转向节本体的周向上设置加强筋,不仅使得车辆转向节能够获得所需的刚度,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车辆转向节的重量,进而降低整车的重量,有益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由于加强筋可以在车辆转向节本体铸造的过程中形成,因此,相对于以开设减重孔的形式达到减重目的的方式来说,本公开提供的车辆转向节的生产制造相对更加简单,节省制造时间的同时还节省制造成本。
[0016]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系统,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具有重量轻的特点。
[001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 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和摆臂,其中,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还包括上述车辆转向节,所述减振器连接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摆臂连接臂。
[0019] 本公开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具有重量轻的特点。
[002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1] 一种车辆,设置有转向拉杆,其中,所述车辆还设置有上述车辆悬架系统,所述转向拉杆连接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
[0022] 所述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与上述车辆转向节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
[0023]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节从正面看的立体图;
[0025]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节从背面看的立体图;
[0026]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节的纵向剖视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0-转向节本体,11-轴孔,12-连接孔,131-第一加强筋,132-第二加强筋,133-第三加强筋,14-阶梯形排水槽,15-第二避让凹槽,16-轮速传感器安装孔,21-减振器连接臂,22-减振器第一安装座,220-减振器第一安装面,23-减振器第二安装座,230-减振器第二安装面,24-连接臂加强筋,31-摆臂连接臂,32-摆臂安装座,33-第一避让凹槽,34-减重凹槽,
41-转向拉杆连接臂,42-转向拉杆安装座,51-制动钳第一连接臂,52-制动钳第二连接臂,
53-制动钳第一安装座,54-制动钳第二安装座,61-安装凸台,62-盲孔,71-第一定位凹槽,
72-第一定位凸台,73-第二定位凸台,74-第三定位凸台,75-第二定位凹槽,76-第四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词如“上、下”,是基于车辆转向节安装到车辆中时进行定义的,当车辆转向节安装到车辆中时,车辆转向节的上下方向(也称为纵向方向)对应于车辆的高度方向,也对应于附图中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车辆转向节的背面为朝向车轮的一面,车辆转向节的正面为朝向车桥的一面。上述方位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
[0031]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32]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节的正面立体视图。参考图1中所示,车辆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0,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轮毂轴承的轴孔11以及在所述轴孔11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孔12,在这种情况下,轮毂轴承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穿过连接孔12的方式固定在转向节上,简化轮毂轴承的拆装,节省时间。从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侧面向外延伸有多个连接臂,其中,所述多个连接臂包括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上方的减振器连接臂21、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下方的摆臂连接臂31、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一侧的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位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另一侧的制动钳连接臂,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延伸有向外凸出的加强筋。
[0033] 通过在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上设置加强筋,不仅使得车辆转向节能够获得所需的刚度,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车辆转向节的重量,进而降低整车的重量,有益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由于加强筋可以在车辆转向节本体10铸造的过程中形成,因此,相对于以开设减重孔的形式达到减重目的的方式来说,本公开提供的车辆转向节的生产制造相对更加简单,节省制造时间的同时还节省制造成本。
[0034] 其中,加强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1中所示,所述加强筋可以包括第一加强筋131、第二加强筋132和第三加强筋133,所述第一加强筋131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和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之间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132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越过所述制动钳连接臂(参考附图标记51和52)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31延伸,所述第三加强筋133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朝向所述摆臂连接臂31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筋约包围了转向节本体10的圆周的大部分,因此,转向节本体10具有相对高的强度和刚度。
[0035]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孔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四个。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12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孔12的连线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上下方向(也就是纵向方向),对应于车辆的高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对车轮的支撑强度,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的侧倾刚度,进而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加强筋132的下端部大致可以与位于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12齐平,所述第三加强筋133的下端部可以延伸越过位于最下端的所述连接孔1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车辆转向节的主要承重部分就是位于最下端的连接孔12之上的部分,因此,在能够保证该部分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余料,有益于减轻车辆转向节的重量。
[0036] 为了使得减振器连接臂的近端,也就是靠近转向节本体10的一端,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得车辆转向节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0之间设置有连接臂加强筋24,所述连接臂加强筋24可以延伸至所述轴孔11的边缘,参考图1中所示。
[0037] 另外,为了实现减振器下端的稳固安装,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设置有位于近端的减振器第一安装座22和位于远端(即远离转向节本体10的一端)的减振器第二安装座23,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座22具有减振器第一安装面220,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座23具有减振器第二安装面230,所述减振器第一安装面220与所述减振器第二安装面230不连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节省制造车辆转向节的坯料,有益于减重,而且还能够减小对加工刀具的磨损,有益于加工刀具使用寿命的延长。
[0038]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所述摆臂连接臂31从所述下方向正面弯折以便于设置摆臂安装座32,从而便于摆臂(也就是三臂)的安装,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弯折处可以设置有第一避让凹槽33,以避让加工摆臂安装面的刀具,在此,所述第一避让凹槽33的型面可以为曲面,参考图3中所示,以减小加工该第一避让凹槽33的刀具的加工面积,简化制造工艺。另外,由于摆臂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相对于转向节本体10所承受的载荷要小很多,因此,转向节本体10靠近摆臂连接臂31处不需要过大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所述转向节本体10靠近所述弯折处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减重凹槽34,参考图2中所示。所述减重凹槽3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方形。
[0039] 此外,轴孔11的孔壁上可以设置有排水槽,例如阶梯形排水槽14,该阶梯形排水槽14沿所述轴孔11的轴向方向从所述轴孔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轴孔11处的水能够及时自动地排出,有益于延长轮毂轴承和车辆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另外,轴孔11的孔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轮速传感器安装的第二避让凹槽15,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5在所述车辆转向节铸造时成型,转向节本体10上开设有在第二壁让凹槽处与轴孔11相交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6,参考图1,在这种情况下,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6与轴孔11在第二避让凹槽15的铸造面相交,因此能够避免的是,在第二避让凹槽15通过机加工获得的情况下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6与轴孔11在机加工面相交而产生毛刺过多且不易去除的问题。因此,通过将第二避让凹槽15在铸造时成型,能够避免在机加工的过程中产生毛刺,并且节省了去除毛刺的制造工序。另外,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5可以沿所述轴孔11的轴向方向从所述轴孔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有益于车辆转向节的减重,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0040] 此外,参考图2中所示,在所述转向节的背面,在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靠近所述摆臂连接臂31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制动盘罩壳的安装凸台61,所述安装凸台61设置有盲孔62。三个安装凸台61之间的连线形成三角形,有益于提高制动盘罩壳安装的稳定性。
[0041] 另外,为了便于快速且准确地定位车辆转向节以进行后续加工,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以及所述制动钳连接臂上顺次设置有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和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所述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71和第一定位凸台72,所述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凸台73和第三定位凸台74,所述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凹槽75和第四定位凸台76,所述第一定位凹槽71、所述第二定位凸台73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75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参考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凸台72、所述第三定位凸台74以及所述第四定位凸台76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参考图1中所示。当然,所述第一定位凹槽71、所述第二定位凸台73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75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正面,所述第一定位凸台72、所述第三定位凸台74以及所述第四定位凸台76位于所述车辆转向节的背面。其中,第一定位凹槽71可以为圆形凹槽,第二定位凹槽75可以为长圆形凹槽,可以避免因铸造误差导致的不易定位问题,保证定位精度。此外,由于第一定位凹槽71位于承受载荷较大的减振器连接臂21上,因此,第一定位凹槽71的槽口处可以形成有方形的封闭式加强筋,以加强第一定位凹槽71处的强度,避免凹槽结构在生产制造及运输过程中碰伤,影响定位。其中,考虑到制动钳的结构,制动钳连接臂可以包括位于转向节本体10上部分的制动钳第一连接臂51和位于转向节本体10下部分的制动钳第二连接臂52,在制动钳第一连接臂51的远端(即远离转向节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制动钳第一安装座53,相应地,在制动钳第二连接臂52的远端,设置有制动钳第二安装座54,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对车辆转向节定位更加稳定,设置在制动钳连接臂上的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具体设置在制动钳第二连接臂52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转向节定位结构和第二转向节定位结构以及第三转向节定位结构围成锐角三角形,有益于车辆转向节定位的稳定性。
[004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和摆臂,其中,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还包括上述车辆转向节,所述减振器连接于所述减振器连接臂21,所述摆臂连接于所述摆臂连接臂31。
[0043]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设置有转向拉杆,其中,所述车辆还设置有上述车辆悬架系统,所述转向拉杆连接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臂41。为了便于转向拉杆的定位,转向拉杆连接臂41的远端(也就是远离转向节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转向拉杆安装座42,该转向拉杆安装座42形成为双侧凸台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加工凸台的端面为转向拉杆的安装面即可。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