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动系统 / 盘式制动器 / 刹车片 / 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

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

阅读:729发布:2023-01-19

专利汇可以提供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 制动 总 泵 ,包括制动总泵泵体,制动总泵泵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包括第一 活塞 ,所述的第一活塞侧面还与第一活塞座配合构成第二气腔,第二气腔通过第一气孔连通自动转换 阀 ,自动转换阀通过第二气孔连通第一气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转换阀结构区别车辆重载或轻载状况使第一制动气输出 接口 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连通的制动气室获得不同强弱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空载制动柔缓,重载 刹车 灵敏,提高驾驶员的制动舒适度以及 刹车片 的使用寿命。,下面是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包括制动总泵泵体(3),制动总泵泵体(3)内分别设有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包括设于制动总泵泵体(3)内的推杆座(1),推杆座(1)外周套接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外周套接第一活塞座(2),第一活塞(5)侧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配合构成第一气腔(7),第一气腔(7)连通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5)侧面还与第一活塞座(2)配合构成第二气腔(4),第二气腔(4)通过第一气孔(21)连通自动转换,自动转换阀通过第二气孔(17)连通第一气腔(7);所述的第一气腔(7)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转换阀包括阀盖、转换弹簧(18),转换弹簧(18)一端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另一端通过密封垫(28)连接带有第三气孔(27)的转换活塞(22),转换活塞(22)分别在外周套接转换活塞座,中心套接带有中心孔的阀杆(26),转换活塞(22)与阀盖之间设有压控制弹簧(23);
所述的阀杆(26)、阀盖、转换活塞(22)、转换活塞座相互配合构成分别连通第三气孔(27)和第一气孔(21)的第七气腔(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5)下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二活塞(12)以及套于第二活塞(12)外周的第二活塞座(11),第二活塞座(11)外周配合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座(11)、制动总泵泵体(3)相互配合构成第三气腔(10);所述的第三气腔(10)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12)下侧设有外周密闭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的第三活塞(13),第三活塞(13)上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座(11)相互配合构成了第四气腔(25),第四气腔(25)通过第三气孔(19)连通第一气腔(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活塞(13)下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以及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构成第五气腔(29),第五气腔(29)连通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四活塞(15)、套接第四活塞(15)的第三活塞座(33),第三活塞座(33)配合第四活塞(15)以及制动总泵泵体(3)构成第六气腔(31),第六气腔(31)连通制动进气管接口(14);所述的第六气腔(31)内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座(1)与第一活塞(5)之间设有上下设置的橡胶弹簧(16)和平衡弹簧(20)。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总泵泵体(3)为分体结构,分为上泵体和下泵体;所述的第三活塞(13)下表面与制动总泵下泵体以及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构成第五气腔(29);所述的第三活塞座(33)配合第四活塞(15)以及制动总泵下泵体构成第六气腔(31)。

说明书全文

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泵,尤其涉及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

背景技术

[0002] 制动泵是在驾驶员脚踩下刹车踏板的同时制动主泵发生作用压缩气体到制动室然后起到制动的作用。目前的制动总泵缺乏对于车辆实际载重的判别,导致驾驶员踩下刹车当车辆为空载时制动过于迅速而引起,驾驶员不适以及刹车片过度磨损等技术问题,当车辆为重载时由于形成制动的刹车气压并没有显著提高而影响了制动的灵敏性和制动效果。
[0003]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1239235.9公开了一种对汽车制动总泵的结构改良。它主要是所述前后轮的防抱死机构与其相应的制动泵出油机构彼此平行紧置于同一壳体内,其间通过上部的斜管直接相接,且后轮防抱死机构中连接颈的颈部截面小于前者连接颈的颈部截面。该种汽车制动总泵并没有对于车辆轻载、重载状况下的区别对待结构或者技术提示。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空载制动柔缓,重载刹车灵敏的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
[0005] 一种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包括制动总泵泵体,制动总泵泵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包括设于制动总泵泵体内的推杆座,推杆座外周套接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外周套接第一活塞座,第一活塞侧面与制动总泵泵体配合构成第一气腔,第一气腔连通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所述的第一活塞侧面还与第一活塞座配合构成第二气腔,第二气腔通过第一气孔连通自动转换,自动转换阀通过第二气孔连通第一气腔;所述的第一气腔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的自动转换阀包括阀盖、转换弹簧,转换弹簧一端连接制动总泵泵体,另一端通过密封垫连接带有第三气孔的转换活塞,转换活塞分别在外周套接转换活塞座,中心套接带有中心孔的阀杆,转换活塞与阀盖之间设有压力控制弹簧;所述的阀杆、阀盖、转换活塞、转换活塞座相互配合构成分别连通第三气孔和第一气孔的第七气腔。该种通过自动转换阀结构区别车辆重载或轻载状况使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连通的制动气室获得不同强弱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空载制动柔缓,重载刹车灵敏,提高驾驶员的制动舒适度以及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具体的为当车辆空载时通过自动转换阀结构将第二气腔内压缩气体通过阀杆的中心孔连通大气以降低第一气腔的压力,即降低制动气室获得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空载制动柔缓,当车辆重载时通过自动转换阀结构将第二气腔内压缩气体封闭并向第一活塞施加向下的压力提高第一气腔的压力,即提高制动气室获得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重载刹车灵敏。
[0006] 所述的第一活塞下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二活塞以及套于第二活塞外周的第二活塞座,第二活塞座外周配合连接制动总泵泵体,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座、制动总泵泵体相互配合构成第三气腔;所述的第三气腔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该种第一控制阀结构可以在制动时将第三气腔内的压缩气体补充进入第一气腔以提高第一气腔压力。
[0007] 所述的第二活塞下侧设有外周密闭连接制动总泵泵体的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上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座相互配合构成了第四气腔,第四气腔通过第三气孔连通第一气腔。所述的第三活塞下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以及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构成第五气腔,第五气腔连通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在制动时通过第四气腔以及第二活塞的下压力将第五气腔内的压缩气体快速通过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灌入制动气室实现快速制动。
[0008] 所述的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四活塞、套接第四活塞的第三活塞座,第三活塞座配合第四活塞以及制动总泵泵体构成第六气腔,第六气腔连通制动进气管接口;所述的第六气腔内设有第三复位弹簧。该种第二控制阀装置将制动压缩气体通过制动进气管接口到达第六气腔,并在第二控制阀打开时通过第五气腔将压缩气体灌入制动气室确保制动可靠性。
[0009] 所述的推杆座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上下设置的橡胶弹簧和平衡弹簧,对第一活塞施加向下的压力,减少推杆座受到的推杆压力提高驾驶员的制动舒适度。
[0010] 作为结构优选所述的制动总泵泵体为分体结构,分为上泵体和下泵体;所述的第三活塞下表面与制动总泵下泵体以及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构成第五气腔;所述的第三活塞座配合第四活塞以及制动总泵下泵体构成第六气腔,便于安装。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转换阀结构区别车辆重载或轻载状况使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连通的制动气室获得不同强弱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空载制动柔缓,重载刹车灵敏,提高驾驶员的制动舒适度以及刹车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1所示一种轻载、重载自动转换的制动总泵,包括制动总泵泵体3,制动总泵泵体3内分别设有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和第二制动气输出装置,第一制动气输出装置包括设于制动总泵泵体3内的推杆座1,推杆座1外周套接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外周套接第一活塞座2,第一活塞5侧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配合构成第一气腔7,第一气腔7连通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8,第一活塞5侧面还与第一活塞座2配合构成第二气腔4,第二气腔4通过第一气孔21连通自动转换阀,自动转换阀通过第二气孔17连通第一气腔7;第一气腔7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推杆座1与第一活塞5之间设有上下设置的橡胶弹簧16和平衡弹簧20。
[0014] 自动转换阀包括阀盖、转换弹簧18,转换弹簧18一端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另一端通过密封垫28连接带有第三气孔27的转换活塞22,转换活塞22分别在外周套接转换活塞座,中心套接带有中心孔的阀杆26,转换活塞22与阀盖之间设有压力控制弹簧23;所述的阀杆26、阀盖、转换活塞22、转换活塞座相互配合构成分别连通第三气孔27和第一气孔21的第七气腔24。
[0015] 第一活塞5下表面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二活塞12以及套于第二活塞12外周的第二活塞座11,第二活塞座11外周配合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座11、制动总泵泵体3相互配合构成第三气腔10;所述的第三气腔10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9。
[0016] 第二活塞12下侧设有外周密闭连接制动总泵泵体3的第三活塞13,第三活塞13上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座11相互配合构成了第四气腔25,第四气腔25通过第三气孔19连通第一气腔7。第三活塞13下表面与制动总泵泵体3以及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构成第五气腔29,第五气腔29连通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30。
[0017] 第二控制阀包括第四活塞15、套接第四活塞15的第三活塞座33,第三活塞座33配合第四活塞15以及制动总泵泵体3构成第六气腔31,第六气腔31连通制动进气管接口14;所述的第六气腔31内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2。
[0018]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当空载行驶制动时,由于驾驶员的本能反应在空载刹车时向推杆座1的施加压力较小,由于安装时橡胶弹簧16没有予紧力,而平衡弹簧20安装时的予紧力较大,因此平衡弹簧20受推杆座1的压力比橡胶弹簧16所受到的压力要大得多,由此平衡弹簧20和橡胶弹簧16都对第一活塞5产生向下的弹力此时第一活塞5向下运动将一部分压缩气体通过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8灌入制动气室,第一活塞5向下运动接触推动第一控制阀的第二活塞12,使第一控制阀的第三气腔10打开,第三气腔10的压缩气体立即进入第一气腔7;由于第二活塞12继续向下运动接触第三活塞13,并推动第三活塞13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气腔7的压缩气体经第三气孔19流入第四气腔25并对第三活塞13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第三活塞13推动第二控制阀的第四活塞15,使得第六气腔
31打开并由第五气腔29将压缩气体快速通过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30灌入制动气室。通过第二制动气输出接口30以及第一制动气输出接口8将压缩气体灌入制动气室。此时第一气腔7的压缩气体经第二气孔17对自动转换阀的转换活塞22的推力不大,在压力控制弹簧23控制下,密封垫28与带有中心孔的阀杆26并不接触,由此第二气腔4与大气连通,以降低第一气腔的压力,即降低制动气室获得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空载制动柔缓。
[0019] 当车辆重载行驶时刹车,由于是重载出于驾驶员的本能反应,在重载刹车时向推杆座1的施加压力较大,由此第一活塞5向下运动的距离相对车辆轻载较长,从而使得第一气腔7的压缩气体气压上升,第一气腔7的压缩气体经过第二气孔17对自动转换阀的转换活塞22的推力增加,从而克服压力控制弹簧23弹力使得转换活塞22向左运动,使密封垫28与带有中心孔的阀杆26接触密封,并将第七气腔24内的压缩气体压入第二气腔4,第二气腔4的压缩气体向第一活塞5施加向下的压力进一步提高第一气腔的压力,即提高制动气室获得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重载刹车灵敏。由于第一活塞5受到的下压力大与轻载时的下压力那么第二控制阀的第四活塞15、第三活塞13受到的下压力也均增加,加大了第五气腔29以及第六气腔31的气压,进一步提高制动气室获得的制动气压使得车辆重载刹车更加灵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刹车片 2020-05-12 756
一种带接触缓冲的刹车片 2020-05-11 729
一种刹车片 2020-05-13 858
汽车刹车片 2020-05-13 46
一种安装牢固的刹车片 2020-05-11 395
一种刹车片 2020-05-11 989
环保型陶瓷刹车片及其制造工艺 2020-05-11 301
刹车片冷压制作工艺 2020-05-11 675
刹车片 2020-05-12 735
一种刹车片 2020-05-11 50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