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暖气,通风和空调 / 空调 / 一种空调室外机

一种空调室外机

阅读:1033发布:2020-07-3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 空调 室外机,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空调室外机中的 电机 支架 会对气流形成阻碍,导致电机支架产生振动,进而导致 风 扇产生振动和噪声而发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包括 支撑 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机壳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减小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循环的气流的阻碍;所述支撑件上、与所述机壳 正面 上的出风口对应的 位置 处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 驱动电机 。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用于空调器换热。,下面是一种空调室外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机壳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第一通孔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机壳的背面,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减小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循环的气流的阻碍;
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与所述机壳正面上的出口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均沿所述支撑件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与所述机壳正面的出风口对应的区域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体垂直,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之间通过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机壳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朝下的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靠近、且平行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边沿处,所述上连接板上、垂直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两边沿处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翻边,并且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板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朝下的面上还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边沿处,所述第四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三翻边、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之间,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以及所述上连接板形成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卡接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换热器的上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机壳的底座之间通过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机壳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朝上的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连接板的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第五翻边设置于所述下连接板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边沿处,所述下连接板上、垂直于所述机壳的正面的两边沿处均设置有所述第六翻边,并且所述第六翻边与所述第五翻边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板体的底端与所述第六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五翻边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板插入所述定位通孔内,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下连接板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避让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的端部结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空调器室外机中,电机支架是用来承载驱动电机扇的重要部件,对于室外机整体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0003] 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如图1所示,室外机的机壳001内部设置有换热器002,电机支架003固定于换热器002的前侧,驱动电机固定于电机支架003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
固定连接,风扇正对机壳001正面的出风口设置,因此,电机支架003也处于室外机内部形成
的风道中。
[0004]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机支架003,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板004,安装板0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安装板004的上连接板005,安装板0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安装板004
的下连接板006,安装板004中间部位用于安装驱动电机,上连接板005与机壳001的顶板固
定连接,下连接板006与机壳001的底座固定连接,为防止电机支架003对风道中的气流形成
阻碍,在安装板004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通风孔007,从而能够保证风道内的通风顺畅。
[0005] 但是,上述电机支架003的安装板004上、沿竖直方向的两侧边沿部分,由于需要具有一定宽度,从而形成支撑结构,因此,该部分支撑结构依然会对风道中的气流形成一定阻
碍,影响室外机内风道系统的风场均匀分布,使气流在局部位置产生不稳定的扰动,并且会
出现气动噪声(气动噪声是指气流直接产生的振幅和频率杂乱、统计上无规则的声音),同
时,风扇受到不均匀风场的作用,会发生振动,进而影响室外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能够减小电机支架对风道内的气流造成的阻碍,使室外机内的风道通风顺畅,从而避免风扇产生振动,保证室外机的性能。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
机壳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分布,
所述第一通孔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机壳的背面,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
第一通孔用于减小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循环的气流的阻碍;安装板,固定于
所述支撑件上、与所述机壳正面上的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驱动电机。
[00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支撑件与安装板形成电机支架,安装板设置于正对机壳上的出风口的位置,在安装板上方和下方的区域不设置板体结构、从而有利
于通风,保证安装在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通风散热良好,同时,在支撑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
多个第一通孔,并且第一通孔一端的开口朝向机壳的背面,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机壳的正面,
从而使机壳内部的风道内、由机壳背面的回风口流向机壳正面的出风口的气流能够在第一
通孔内流通,避免支撑件对气流形成阻碍,保证机壳内的风道通风顺畅,风场均匀分布,避
免出现气动噪声,进而确保风扇不会产生振动,保证室外机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机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以及风扇等部件);
[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机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机支架爆炸图;
[001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支撑杆的立体图;
[001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支撑杆的主视图;
[0017]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0018]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001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第二板体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第一板体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上连接板的第一度立体图;
[0023]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上连接板的第二角度立体图;
[0024]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上连接板的主视图;
[0025]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下连接板的立体图;
[0026]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下连接板的主视图;
[0027]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9为图18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9] 附图标记:100、机壳;200、电机支架;210、支撑件;211、第一通孔;212、第一板体;213、第二板体;214、第二通孔;215、第一加强筋;216、定位柱;217、定位板;220、安装板;
221、定位孔;222、第三通孔;223、第七翻边;230、上连接板;231、第一翻边;232、第二翻边;
233、第三翻边;234、第四翻边;240、下连接板;241、第五翻边;242、第六翻边;243、定位通孔;244、第二加强筋;3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进行详细描述。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0032] “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3]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
[003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如图3所示,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换热器300,所述换热器300前侧设置有电机支架200,电机支架200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
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风扇与机壳100的正面
上开设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位置对应。
[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机支架200,如图3、图4、图5所示,包括支撑件210,所述支撑件210的顶端与所述机壳100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210的底端与所述机壳100的底
座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件2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1,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11沿竖
直方向分布,所述第一通孔211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机壳100的背面,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所
述机壳100的正面,所述第一通孔211用于减小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循环的气
流的阻碍;安装板220,固定于所述支撑件210上、与所述机壳100正面上的出风口对应的位
置处,所述安装板220用于安装驱动电机。
[003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支撑件210与安装板220形成电机支架200,安装板220设置于正对机壳100上的出风口的位置,在安装板220上方和下方的区域不设置
板体结构、从而有利于通风,保证安装在安装板220上的驱动电机通风散热良好,同时,在支
撑件21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多个第一通孔211,并且第一通孔211一端的开口朝向机壳100的
背面,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机壳100的正面,从而使机壳100内部的风道内、由机壳100背面的
回风口流向机壳100正面的出风口的气流能够在第一通孔211内流通,避免支撑件210对气
流形成阻碍,保证机壳100内的风道通风顺畅,风场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气动噪声,进而确保
风扇不会产生振动,保证室外机正常运行。
[0038]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个支撑件210,两个支撑件210对称设置于安装板220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安装板220的两侧边缘固定连接,从而在两个支撑件210之间、位于安
装板220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形成通风结构,有利于驱动电机通风散热。
[0039]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200,如图5所示,采用组装结构,通过两个支撑件210与机壳100的顶板和底座固定连接,形成支撑,然后在支撑件210上固定连接用于安
装驱动电机的安装板22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的结构,能够降低开模成本,从而降
低空调室外机的整体成本。
[0040]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支架200,能够安装多个驱动电机,因此,在支撑件210上能够安装多个安装板220,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双风扇、双驱动电机为例,如图3
所示,即电机支架200的支撑件210上安装有两个安装板220,从而可以安装两个驱动电机和
两个风扇。
[004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撑件210,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板体212和两个第二板体213,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2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所述第
一板体212与所述第二板体213相互垂直设置,如图8、图10所示,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13上均
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211,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13上的所述第一通孔211的位置相互对应,所
述安装板220与所述第二板体213固定连接。该支撑件210通过第一板体212和两个第二板体
213形成截面为“U”型的支撑件210结构,第一板体212与第二板体213相互垂直设置,从而能
够增加支撑件210的整体强度,提高电机支架200的承重能,并且在两个第二板体213上开
设的第一通孔211位置一一对应,保证风道内的气流顺利流通,降低风阻,使空调室外机正
常运行。
[0042] 优选地,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板体212与第二板体213可以采用一板通过翻边工艺,将该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进行翻边,从而形成截面为“U”型的支撑结构,通过翻边
工艺成型的第一板体212和第二板体213之间不需要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例如,焊
接时,第一板体212与第二板体213之间会存在焊接点或者焊缝,有可能造成焊接点或者焊
缝断裂,使第一板体212与第二板体213分离,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翻边工艺形成“U”型
支撑结构,能够增加承重能力,从而使电机支架200的结构更加稳固。
[0043] 更进一步地,为防止气流在第一板体212与两个第二板体213之间的连接拐角处形成涡流,导致气流流通不顺畅,如图7、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板体212上
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14。通过在第一板体212上开设多个第二通孔214,从而确
保第一板体212与第二板体213的连接拐角处不会形成气流旋涡,进一步保证风道内的气流
流通顺畅。
[0044] 另外,如图6、图12所示,第二通孔214与第一通孔211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由于当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14处于同一高度时,即同一高度上在第一板体212
与两个第二板体213上均设置有通孔,这种结构由于相邻的通孔之间的间距过小,会导致支
撑件210在该高度处的承重能力下降,进一步地,如果所有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14均沿
竖直方向一一对应,则会导致支撑件210的承重能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当第一通孔211与第
二通孔214处于不同高度时,在支撑件210的同一高度上,仅设置有第二通孔214或者仅设置
有第一通孔211,从而避免同一高度上出现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过小的情况,保证支撑件
210的承重能力。
[0045] 优选地,上述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14可以设置为不同结构的通孔,例如可以设置为条形通孔,并且该条形通孔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设置为圆孔等。
[0046] 为进一步增加支撑件210的承重能力,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板体212和所述第二板体213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15,所述第一加强筋215均沿所述支撑
件210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在第一板体212上和第二板体213上分别设置第一加强筋215,从
而增加支撑件210的承重能力,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0047] 在安装时,为使安装板220能够更加便捷的与支撑件210之间进行安装,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板体213上、与所述机壳100正面的出风口对应的区域内
设置有定位柱216,该固定柱216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213与所述安装板220接触的面上,如
图9所示,所述定位柱216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体213垂直,如图18所示,所述安装板220上开
设有定位孔221,所述定位柱216插入所述定位孔221内。通过在支撑件210上的定位柱216插
入安装板220上的定位孔221内,并且定位柱216的轴线与第二板体213相互垂直,因此,安装
板220不能沿平行于第二板体213的方向发生位移,使安装板定位在上述出风口对应的位置
处,从而实现安装板220与第二板体213之间的预定位,当安装板220与支撑件210之间定位
完成后,将安装板220与支撑件210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即可。
[0048]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两个支撑件210结构相同,是相同的部件,因此,能够交换使用,不需要提前确定左右位置,从而能够降低开模成本,提高零件的通用性。
[0049]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两个支撑件210可以作为同一部件使用,因此,在支撑件210上的两个第二板体213上均设置有上述定位柱216,从而使两个支撑件210可以互换使用。
[0050] 更进一步地,第二板体213上设置的定位柱216可以设置一个,例如,当设置两个支撑件210时,安装板220分别与两个支撑件210上的定位柱216连接,使安装板220不能沿平行
于安装板220的板面的方向滑动;也可以在第二板体213上设置多个定位柱216,例如,当仅
设置一个支撑件210时,如果在第二板体213上仅设置一个定位柱216,则安装板220会绕定
位柱216转动,所以,需要在第二板体213上设置至少两个定位柱216,才能实现对安装板220
定位。
[0051]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撑件210的顶端与所述机壳100的顶板之间通过上连接板230连接,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上连接板230与所述机壳100的顶板
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230朝下的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230的第一翻边231和
第二翻边232,所述第一翻边231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230靠近、且平行于所述机壳100的正
面的边沿处,所述上连接板230上、垂直于所述机壳100的正面的两边沿处均设置有所述第
二翻边232,并且所述第二翻边232与所述第一翻边23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板体212的顶端
与所述第二翻边2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1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翻边231固定连接。该上
连接板230即是将边沿通过翻边工艺形成第一翻边231和第二翻边232,从而保证第一翻边
231、第二翻边232与上连接板230之间不具有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增加上连接
板230的整体强度,然后将支撑件210的第一板体212与第二翻边232通过螺钉固定,第二板
体213与第一翻边2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支撑件210与上连接板230之间具有多个连接
点,增加二者的连接稳固性,使电机支架200的承重能力进一步提高。
[0052] 为更进一步地增加电机支架200的承重能力,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上连接板230朝下的面上还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230的第三翻边233和第四翻边
234,所述第三翻边233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230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机壳100的正面的边沿
处,所述第四翻边234平行于所述第三翻边233、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边231和所述第三翻边
233之间,所述第三翻边233、所述第四翻边234以及所述上连接板230构成卡槽结构,所述卡
槽结构卡接于所述机壳100内部的换热器300的上表面上,如图3所示。通过在上连接板230
上设置、与第一翻边231相互平行的第三翻边233和第四翻边234,使第三翻边233与第四翻
边234与上连接板230之间构成卡槽结构,然后将该卡槽结构卡接于换热器300的上表面上,
即上连接板230与换热器300的上表面接触,并设置于机壳100的顶板与换热器300的上表面
之间,第三翻边233与第四翻边234分别设置于换热器300的两侧,然后再将上连接板230与
机壳100的顶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使上连接板230与机壳100的连接更加紧固,支撑件
210与上连接板230连接后,也能够保证支撑件210不会因连接不够稳固而导致倾斜,进而保
证风扇能够正常工作。
[0053]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连接板230上、处于换热器后侧的部分,向下倾斜5-10°,从而使上述卡槽结构与换热器卡接更加紧固,增加上连接板230与机壳100的顶板以
及换热器之间的连接强度。
[0054]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撑件210的底端与所述机壳100的底座之间通过下连接板240连接,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下连接板240与所述机壳100的底座
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240朝上的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下连接板240的第五翻边241和
第六翻边242,所述第五翻边241设置于所述下连接板240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机壳100的正
面的边沿处,所述下连接板240上、垂直于所述机壳100的正面的两边沿处均设置有所述第
六翻边242,并且所述第六翻边242与所述第五翻边24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板体212的底端
与所述第六翻边2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13的底端与所述第五翻边241固定连接。该下
连接板240上同样通过翻边工艺在边沿处设置第五翻边241和第六翻边242,使第五翻边
241、第六翻边242与下连接板240之间不具有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增加下连接
板240的承重能力,然后将支撑件210上的第一板体212与第六翻边24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第二板体213与第五翻边2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下连接板240与支撑件210之间具有多个
连接点,从而增加二者的连接稳定性,更进一步增加电机支架200整体的承重能力。
[0055]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撑件210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板217,如图16所示,所述下连接板240上设置有定位通孔243,所述支撑件210与所述下连接板240之间
通过所述定位板217插入所述定位通孔243内进行定位。在安装时,通过将定位板217插入定
位通孔243内,从而实现支撑件210与下连接板240的预定位,然后通过螺钉将二者固定连接
即可。例如,如图12、图17所示,将定位通孔243设置于下连接板240上、与第六翻边242的连
接处,将定位板217设置于第一板体212的底端,该定位板217就是将第一板体212延长一定
长度即可,将定位板217(即第一板体212底端延长的部分)插入定位通孔243内,由于定位板
217与下连接板240相互垂直,因此,支撑件210不能沿平行于下连接板240的方向移动,从而
使支撑件210与下连接板240之间形成定位,然后将下连接板240与支撑件210通过螺钉固定
即可。
[0056] 对于电机支架200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安装板220与支撑件210连接,通过安装板220上的定位孔221与支撑件210上的定位柱216实现二者的预定位,然后通过螺钉
固定连接,再将支撑件210上的定位板217插入下连接板240上的定位通孔243内,从而实现
二者之间的预定位,然后通过螺钉将支撑件210与下连接板240固定;由于支撑件210已经与
下连接板240固定,因此,两个支撑件210之间的距离已经固定,所以,最后再将上连接板230
直接与支撑件2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即可完成电机支架200的组装。
[0057] 由于下连接板240需要承受支撑件210、安装板220以及安装板220上安装的驱动电机和风扇的重量,因此,为提高下连接板240的承重能力,如图16、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所述第五翻边241与所述下连接板240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44。通过在第五翻边
241与下连接板240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强筋244,从而增加下连接板240的承重能力。
[0058] 优选地,第二加强筋244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所述第五翻边24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244能够进一步增加下连接板240的承重能力,使电机支架200
的结构更加稳定。
[0059] 由于驱动电机与安装板220连接的一端端部具有突出结构,为避免该突出结构影响驱动电机的正常安装,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安装板220上开设有第三通
孔222,所述第三通孔222用于避让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板220连接的一端的端部结构。
通过第三通孔222能够避让该突出结构,然后通过螺钉将驱动电机与安装板220固定连接,
从而保证驱动电机与安装板220连接稳固。
[0060] 由于一块板的承重能力有限,为增加安装板220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安装板220朝向所述机壳100正面的面上设置有第七翻边223,第
七翻边22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20的边沿处。对安装板220的边沿均通过翻边工艺设置第七
翻边223,从而增加安装板220的强度和承重能力。
[0061] 优选地,对于上述翻边结构的顶角处均经过倒圆角处理,从而在组装电机支架的过程中防止割伤。
[006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