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

阅读:93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空气过滤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 内燃机 的新鲜空气系统的空气 过滤器 (1),包括:过滤器壳体(2),其具有带有罐底(10)的壳体罐(3)、壳体盖(4)、未处理空气入口(5)和纯净空气出口(6);过滤器元件(14),其具有由过滤材料制成的环形过滤器主体(15)、过滤器主体(15)的第一轴向端侧(18)上面对壳体盖(4)的第一端板(16)和过滤器主体(15)的第二轴向端侧(19)上面对罐底(10)的第二端板(17);和内 框架 (20),其具有环形栅格主体(21),栅格主体(21)同轴地布置在过滤器主体(15)中。在第二端板(17)具有密封地支承抵靠壳体罐(3)的环形第一 密封件 (28)的情况下,以及在第二端板(17)具有密封地支承抵靠内框架(20)的环形第二密封件(29)的情况下,实现过滤器元件(15)的廉价 实施例 。,下面是空气过滤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新鲜空气系统的空气过滤器
-具有过滤器壳体(2),所述过滤器壳体(2)具有壳体罐(3)、壳体盖(4)、未处理空气入口(5)和纯净空气出口(6),所述壳体罐(3)具有罐底(10),
-具有过滤器元件(14),其具有环形过滤器主体(15)、第一端板(16)和第二端板(17),所述环形过滤器主体(15)由过滤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端板(16)在所述过滤器主体(15)的第一轴向端侧(18)上面对所述壳体盖(4),所述第二端板(17)在所述过滤器主体(15)的第二轴向端侧(19)上面对所述罐底(10),
-具有内框架(20),其具有环形栅格主体(21),所述环形栅格主体(21)同轴地布置在所述过滤器主体(15)中,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一密封件(28),所述环形第一密封件(28)密封地支承抵靠所述壳体罐(3),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二密封件(29),所述环形第二密封件(29)密封地支承抵靠所述内框架(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径向支承抵靠所述壳体罐(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件(29)径向支承抵靠所述内框架(20)。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是非织造密封件。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件(29)是非织造密封件。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件(29)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是非织造密封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29)是非织造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28)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所述第二密封件(29)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腹板(35),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腹板(35)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自由端侧上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28)。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腹板(37),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腹板(37)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自由端侧上布置所述第二密封件(29)。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在所述第二密封件(29)的外侧径向地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9)同轴地布置在所述第二端板(17)上。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9)轴向偏置地布置在所述第二端板(17)上。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和所述第二密封件(29)径向地布置到所述第二端板(17)的内边缘(55)的外侧,并且径向地布置到所述第二端板(17)的外边缘(56)的内侧。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在所述第二密封件(29)的外侧径向地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9)同轴地布置在所述第二端板(17)上,
-所述第一密封件(28)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9)轴向偏置地布置在第二端板(17)上,以及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和所述第二密封件(29)布置成从所述第二端板(17)的内边缘(55)径向地向外侧间隔开,并且从所述第二端板(17)的外边缘(56)径向地向内侧间隔开。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被径向地支撑在第一环形台阶(44)上,所述第一环形台阶(44)被配置在所述罐底(10)上。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件(29)被径向地支撑在第二环形台阶(47)上,所述第二环形台阶(47)被配置在内框架(20)的环形套环(26)上,所述环形套环(26)在面对所述罐底(10)的所述过滤器主体(21)的第二轴向端(23)处径向地突出,并且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纯净空气出口(6)被配置在所述罐底(10)上,并且具有出口短管(48),以及-所述内框架(20)在面对所述罐底(10)的所述栅格主体(21)的第二轴向端(23)处具有圆柱套筒(27),所述圆柱套筒(27)同轴地插入所述出口短管(48)中。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一定心腹板(40、40’),所述环形第一定心腹板(40、40’)轴向地突出,沿着径向地铺设在外侧的所述第一密封件(28)的外边缘(42)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8)的外边缘(42)径向地邻接。
1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二定心腹板(41、41’),所述环形第二定心腹板(41、41’)轴向地突出,并沿着径向地铺设在外侧的所述第二密封件(29)的外边缘(43)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9)的外边缘(43)径向地邻接。
2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腹板(35),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腹板(35)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自由端侧处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28),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腹板(37),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腹板(37)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自由端侧处布置所述第二密封件(29),
-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一定心腹板(40、40’),所述环形第一定心腹板(40、
40’)轴向地突出,沿着径向地铺设在外侧的所述第一密封件(28)的外边缘(42)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8)的外边缘(42)径向地邻接,以及-所述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二定心腹板(41、41’),所述环形第二定心腹板(41、
41’)轴向地突出,沿着径向地铺设在外侧的所述第二密封(29)的外边缘(43)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29)的外边缘(43)径向地邻接。
21.如权利要求14和20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和所述第二密封件(29)是非织造密封件,并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
22.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具有环形中间区域(57)、环形内部区域(58)和环形外部区域(59),
-所述中间区域(57)同轴地布置在所述内部区域(58)与所述外部区域(59)之间,-所述中间区域(58)紧固至所述第二端板(17),
-所述中间区域(57)沿着垂直于所述空气过滤器(1)的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延伸的平面(60)延伸,
-所述外部区域(59)沿着圆锥(62)延伸,所述圆锥(62)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所述外部区域(59)密封地支承抵靠所述罐底(10)的圆锥形接触区(63),所述圆锥形接触区(63)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设置有圆锥形支撑区域(65),所述圆锥形支撑区域(65)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所述外部区域(59)在背离所述圆锥形接触区(63)的一侧与所述圆锥形支撑区域(65)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28)仅在所述中间区域(57)中附接到所述第二端板(17),-所述内部区域(58)沿着圆柱体(62)延伸,所述圆柱体(62)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所述内部区域(58)密封地支承抵靠所述罐底(10)的圆柱形接触区(64),所述圆柱形接触区(64)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板(17)设置有圆柱形支撑区域(66),所述圆柱形支撑区域(66)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
-所述内部区域(58)在背离所述圆柱形接触区(64)的一侧与所述圆柱形支撑区域(66)接触。
26.一种用于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的过滤器元件。

说明书全文

空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新鲜空气系统的空气过滤器或空气过滤器设备。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该类型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过滤器设备或空气过滤器通常具有过滤器壳体,其具有壳体罐、壳体盖、未处理空气入口和纯净空气出口,该壳体罐具有罐底。壳体盖与罐底轴向相对地封闭壳体罐。经由未处理空气入口提供进入待过滤的新鲜空气。经过滤的新鲜空气经由纯净空气出口排出。此外,空气过滤器通常包括过滤器元件,其具有由过滤材料制成的环形过滤器主体、在过滤器主体的第一轴向端侧上面对壳体盖的第一端板和在过滤器主体的第二端侧上面对罐底的第二端板。此外,在从外侧朝向内侧径向地流过的过滤器主体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内框架,该内框架具有同轴地布置在过滤器主体中的环形栅格主体。在空气过滤器的操作期间,径向向内挤压过滤器主体的差压在过滤器主体上占优。在此,过滤器主体可以被径向地支撑在内框架的栅格主体上。栅格主体自身可以被气流流过,并且与过滤器主体相比没有过滤器功能。
[0003] 过滤器元件布置在过滤器壳体中,并且在其中,通常将流体连接到未处理空气入口的未处理侧与流体连接到纯净空气出口的纯净侧分离。为了避免在过滤器元件与过滤器壳体之间绕过过滤器主体造成的泄漏,通常在端板之一上配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支承抵靠过滤器壳体。
[0004] WO 1998/36817 A1已经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元件,其中,作为非织造密封件的密封件使用在端板上,所述密封件焊接到端板。非织造密封件由非织造材料(即,由通过毡合(felting)的方式固定到彼此的纤维)构成。在此,塑料纤维优选地用于非织造密封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涉及这样的问题:提供用于上述类型的空气过滤器的改进实施例,所述改进实施例具体的特点是改进的功能性和改进的密封作用。
[0006]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所述问题。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7]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一般概念:在过滤器元件的第二端板上布置两个单独的环形密封件,即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针对壳体罐密封,并且为此,密封地支承抵靠壳体罐。第二密封件针对内框架密封,并且为此,密封地支承抵靠内框架。在替选的方案中,提供出口短管,其流体连接到纯净空气出口并且轴向地延伸通过第二端板的中心通孔。在这种第二方案中,第二密封件针对出口短管密封,并且为此,密封地支承抵靠出口短管。
由于使用首先针对壳体罐其次针对内框架密封过滤器元件的两个单独的密封件,所以可以将内框架设计为相对于过滤器元件且相对于壳体罐的分离的组件。使用单独的内框架,优选地为可相对于壳体密封的单独的内框架,使得可以制造没有集成内框架的过滤器元件。
因此,可以更便宜地制造过滤器元件。同时,由于内框架通常由与端板和过滤器主体不同的塑料制造,因此简化过滤器元件的再循环。
[0008]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例,第一密封件径向地(优选地,独占地径向地)支承抵靠壳体罐。第一密封件因此用作径向密封件。被配置作为径向密封件的第一密封件允许过滤器元件与壳体罐之间的轴向移动,所述移动例如当过滤器元件插入壳体罐中时产生。替代地,第一密封件可以配置为允许径向游隙的轴向密封件。
[0009] 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密封件可以径向地(特别是,独占地径向地)支承抵靠内框架。至此,第二密封件充当径向密封件。被配置作为径向密封件的第二密封件允许过滤器元件与内框架之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向移动可以例如当过滤器元件插入过滤器壳体中时(即,当过滤器元件放置到内框架上时)产生。
[0010] 另一实施例提供:第一密封件是非织造密封件。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密封件可以是非织造密封件。相应非织造密封件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造。两个非织造密封件有利地由相同的塑料制造。在此特别重要的是,被配置作为非织造密封件的密封件在其材料方面与由可以由相似塑料(具体地说,也由非织造材料)制造的过滤材料制造的过滤器主体具有高相似性。所述高材料相似性简化过滤器元件的再循环。
[0011] 第一密封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第二端板。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密封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紧固至第二端板。可以通过输入热量的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焊接和塑化。在焊接期间,两个结合配对件在相应结合区中熔化。相反地,在塑化期间,仅一个结合部件在结合区中熔化,熔化结合部件的熔化物可以渗透到非熔化结合部件的结构中,其结果是可以同样实现非常高效的固定。在被配置作为非织造密封件的相应密封件的塑化期间,第二端板的塑料在结合区中熔化并且渗透到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结构中。
[0012] 可能用于第一和/或第二密封件的替选的固定可以是胶合、热熔工艺、通过以塑料或金属制成的附加钳夹元件的钳夹、以及使用钩环固件,其中,例如具体地说,当相应密封件被配置作为抓绒密封件(fleece seal)时,可以直接由相应抓绒(fleece)的抓绒材料将钩提供在第二端板处同时可以将环提供在相应密封件处,从而相应密封件可以按压到钩上。另一可能性可以是:对相应密封件提供另一塑料材料的层,例如,在第二端圆盘由相对刚性的PU制成的情况下,其可以更好地紧固至材料的第二端圆盘上。
[0013] 第二端板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腹板(web),其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轴向自由端侧上布置第一密封件,并且特别地,第一密封件紧固至第一环形腹板的轴向自由端侧。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端板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腹板,其轴向地突出并且在其轴向自由端侧上布置第二密封件,并且特别地,第二密封件紧固至第二环形腹板的轴向自由端侧。取决于相应密封件的径向尺寸,也可以提供多个第一环形腹板和/或多个第二环形腹板。相应环形腹板产生较小的接触区,其结果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廉价地实现相应连接。
[0014] 第一密封件可以在第二密封件的外侧径向地并且相对于后者同轴地布置在第二端板上。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密封件可以相对于第二密封件轴向偏置地布置在第二端板上。通过上述措施,相应密封件可以关于其位置以最佳方式适配于在壳体罐上或在内框架上提供的密封区。
[0015] 第一密封件可以有利地被径向支撑在第一环形台阶上,该第一环形台阶配置在罐底上。在此,第一密封件有利地通过径向向内铺设的内边缘径向地支承抵靠第一环形台阶。可以关于几何形状和位置以最佳方式选择第一环形台阶,从而可以实现可靠的密封作用。
[0016] 第二密封件可以在被径向支撑在第二环形台阶上,该第二环形台阶配置在内框架的环形套环上,所述环形套环在栅格主体面对罐底的第二轴向端处径向地突出,并且围绕周向方向延伸。第二环形台阶也可以在此定位和/或设计用于实现最佳的密封作用。
[0017]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径向地布置在第二端板的径向向外铺设的外边缘内,并且径向地布置在第二端板的径向向内铺设的内边缘的外侧。此外,第一密封件支承抵靠壳体罐的第一接接触点和第二密封件支承抵靠内框架的第二接接触点可以布置成与过滤器主体轴向地间隔开。如果使用上述环形腹板,则所述接触区以及由此的密封件与其余的第二端板轴向地间隔开。所述“其余”的第二端板由固定地连接到过滤器主体的第二轴向端侧的圆盘形主体形成。
[0018] 另一实施例提供:纯净空气出口配置在罐底上并且具有出口短管。内框架在栅格主体面对罐底的第二轴向端处具有圆柱套筒,所述圆柱套筒同轴地插入出口短管中。内框架的上述环形套环从所述套筒突出,所述环形套环支撑第二环形台阶。因此,分配给第二密封件并且第二密封件支承抵靠内框架的密封区密封相对于中间空间的纯净侧。第一密封件支承抵靠壳体罐的第一密封区密封相对于所述中间空间的未处理侧。
[0019] 第二端板可以具有环形第一定心腹板,其轴向地突出,沿着第一密封件的径向向外铺设的外边缘围绕周向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第一密封件径向地邻接。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端板可以具有环形第二定心腹板,其轴向地突出,沿着径向地铺设在外侧上的第二密封件的外边缘围绕周向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第二密封件径向地邻接。相应定心腹板简化过滤器元件的组装,因为定心腹板在插入相应密封件期间产生相应的密封件的定心动作,这促进随后的将密封件紧固至第二端板的操作。
[0020] 根据优选实施例,第一密封件具有环形中间区域、环形内部区域和环形外部区域,其中,中间区域同轴地布置在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之间。中间区域紧固至第二端板,并且沿着垂直于空气过滤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平面延伸。在过滤器元件的经安装的状态下,即,当过滤器元件插入过滤器壳体中时,外部区域沿着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的圆锥延伸,其中,外部区域密封地支承抵靠罐底的圆锥形接触区,该罐底的圆锥形接触区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通过这种配置,圆锥形接触区和外部区域的配合改进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器元件的定位,特别是同心度。
[0021] 另一实施例提出:第二端板设置有圆锥形支撑区域,其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其中,外部区域在背离圆锥形接触区的一侧与圆锥形支撑区域接触。通过圆锥形的弯曲的外部区域的这种支撑,改进圆锥形接触区与外部区域之间的配合的同心度功能。
[0022] 另一实施例教导:第一密封件仅在中间区域中附接到第二端板,其中,内部区域沿着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的圆柱体延伸,并且其中,内部区域密封地支承抵靠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的罐底的圆柱形接触区。通过该教导,可以提供内部区域与圆柱形接触区之间的高度预应的径向接触。这种预应力的接触改进第一密封件相对于过滤器壳体的密封功能。
[0023]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端板设置有圆柱形支撑区域,该圆柱形支撑区域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其中,内部区域在背离圆柱形接触区的一侧与圆柱形支撑区域接触。通过圆柱形的弯曲的内部区域的这种支撑,改进圆柱形接触区与内部区域之间的配合的预应力密封功能。
[0024] 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元件适合于在上述类型的空气过滤器中使用。具体地说,这种类型的过滤器元件的特点在于第二端板上的两个单独的密封件。
[0025] 在本文的范围内,空气过滤器的轴向方向、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与过滤器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有关,其在下面的附图的描述中进一步详细解释。
[0026] 本发明的其它重要特征和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使用附图的相关附图描述呈现。
[0027] 不言而喻,在上文中提及并且仍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相应指定的组合得以使用,而且可以通过其他组合或独自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8] 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在附图中,并且将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得以解释,相同名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组件。
[0029] 在附图中,在每种情况下,图解性地,
[0030] 图1示出空气过滤器的等距视图,
[0031] 图2示出空气过滤器的纵剖面,
[0032] 图3示出图2的放大的细节III,
[0033] 图4示出过滤器元件的等距视图,
[0034] 图5示出过滤器元件的端板的等距视图,以及
[0035] 图6示出如图3中的剖视图,但其为不同实施例的情况,
[0036] 图7示出具有过滤器壳体的部分的图2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的细节VII,[0037] 图8示出图7的细节,但没有过滤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根据图1和图2,用在内燃机的新鲜空气系统中的空气过滤器设备1或空气过滤器1包括:过滤器壳体2,其具有壳体罐3;壳体盖4;未处理空气入口5;和纯净空气出口6。此外,在图1中可以看到支架7,过滤器壳体2可以通过该支架7附接到内燃机或装配有内燃机的车辆的周围。此外,过滤器壳体2装配有排放短管8,其上布置排放9。壳体罐3具有与壳体盖4轴向地相对的壳体底部10,并且具有实质上圆柱形罐壁11。罐壁11限定空气过滤器1的纵向中心轴线12。纵向中心轴线12作用是限定与纵向中心轴线12平行延伸的空气过滤器1的轴向方向。此外,空气过滤器1的径向方向相对于轴向方向横向延伸。在图中通过双箭头指示的空气过滤器1的周向方向13围绕纵向中心轴线12旋转。
[0039] 过滤器元件14布置在过滤器壳体2的内部,所述过滤器元件14具有环形过滤器主体15以及第一端板16和第二端板17。在过滤器元件14的经安装的状态下,第一端板16面对壳体盖4并且在此处布置在过滤器主体15的第一轴向端侧18上。第二端板17面对罐底10并且附接在过滤器主体15的第二轴向端侧19上。相应的端板16和17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有利地固定地连接到过滤器主体15;相应的端板16和17也可以通过发泡或注射成型或胶合到过滤器主体15上。
[0040] 在过滤器壳体2的内部,过滤器元件14将流体连接到未处理空气入口5的未处理侧53与此处位于过滤器元件15的内部并且流体连接到纯净空气出口6的纯净侧54分离。未处理侧53位于过滤器元件14外侧的过滤器壳体2中。
[0041] 此外,根据图2,空气过滤器1具有内框架20,内框架20具有同轴地布置在过滤器主体14中的环形栅格主体21。内框架20被设计作为相对于过滤器壳体并且相对于过滤器元件14的单独组件。栅格主体21具有面对壳体盖4的第一轴向端22和面对罐底10的第二轴向端
23。在第一轴向端22处,内框架20具有端底部24,端底部24经由扭矩联接件25与第一端板16相互作用,以用于传输扭矩。在第二轴向端23处,内框架20具有环形套环26,其径向地突出并且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此外,内框架20在第二轴向端23处具有圆柱套筒27。该圆柱套筒
27是流体密封的。
[0042] 根据图3至图6,过滤器元件14在第二端板17上具有环形第一密封件28,所述第一密封件28密封地支承抵靠壳体罐3,具体地说,抵靠壳体罐3的罐底10。此外,在第二端板17上存在环形第二密封件29,所述第二密封件29密封地支承抵靠内框架20。第二端板17被配置为打开的端板,并因此具有中心通孔30,内框架通过中心通孔30可以被轴向地引入到过滤器主体15的内部。与之对比,第一端板16有利地被配置为封闭的端板,因此,在第一端板16的区域内原则上可以免除密封件20。
[0043] 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密封件28和第二密封件29分别在每种情况下设计为独占地径向地密封或独占地径向地作用的密封件,因此,第一密封件28仅径向地支承抵靠壳体罐3或抵靠其罐底10,而第二密封件29仅径向地支承抵靠内框架20。此外,提供在每种情况下密封件28和29两者配置为为由非织造的塑料构成的非织造密封件。第一密封件28径向地支承抵靠壳体罐3或抵靠罐底10的对应的第一接触区由31表示。第二密封件29径向地支承抵靠内框架20的对应的第二接触区由33表示。
[0044] 两个密封件28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经由至少一个熔化的连接件34紧固到第二端板17。在此,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通过塑化的方式制造相应的熔化的连接件34。
[0045] 对于第一密封件28的轴向定位,第二端板17具有两个第一环形腹板35,其在每种情况下从第二端板17的平面主体36轴向地突出,并且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第二端板17的所述主体36是环形的,并且在第二轴向端侧19上固定地连接到过滤器主体15。在此,第一密封件28布置在远离两个第一环形腹板35的主体36的自由端侧上。具体地说,熔化的连接件34位于所述自由端侧上。对于第二密封件29的轴向定位,第二端板17设置有第二环形腹板
37,其从主体36轴向地突出。第二环形密封件29布置在远离第二环形腹板37的主体36的自由端侧上。熔化的连接件34有利地配置在第二环形腹板37的端侧上。
[0046] 两个密封件28、29相对于彼此轴向偏置地布置在第二端板17上。这通过环形腹板35、37的不同轴向尺寸而实现。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9比第一密封件28铺设得更靠近主体36。此外,两个密封件28、29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2位于不同的半径上,但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布置。第一密封件28径向地位于第二密封件29的外侧。此外,在此提供:两个密封件
28、29布置成与第二端板17或其主体36的内边缘55径向地间隔开,并且与主体36或第二端板17的外边缘56径向地间隔开。
[0047] 在图6所示的替选的实施例中,密封件28、29不是经由该类型的环形腹板35、37而是经由大面积肩部(即,经由用于轴向定位第一密封件28的第一环形肩部38和用于轴向定位第二密封件29的第二环形肩部39)而相对于主体36轴向地定位。在此,在所述肩部38、39的区域中实现熔化区34。
[0048] 此外,根据图3至图5,第二端板17具有环形第一定心腹板40和环形第二定心腹板41。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应的定心腹板40、41从主体36轴向地突出,并且有利地围绕周向方向13延伸。在此,第一定心腹板40沿着第一密封件28的径向向外铺设的外边缘42周围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外边缘42径向地邻接。第二定心腹板41沿着第二密封件29的径向向外铺设的外边缘43周围延伸,并且相对于外边缘43径向地邻接。在将密封件28、29安装在第二端板
17上期间,定心腹板40、41产生相应的密封件28、29的定心动作和径向定位,这样显著地简化其安装。在图6的实施例中,定心腹板40、41由肩部38、39中的台阶形成,并且第一定心腹板用40’表示,第二定心腹板用41’表示。在此情况下,定心腹板40’和41’不从主体36突出,而分别从相应的肩部38和39突出。
[0049] 根据图3和图6,第一密封件28被径向地支撑在第一环形台阶44上,第一环形台阶44被配置在罐底10上。此外,在所示的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台阶44具有径向地突出的套环45,由此,径向槽46径向地被配置在第一环形台阶44内。第二密封件29被支撑在第二环形台阶47上,第二环形台阶47被配置在内框架20的环形套环26上。在图3的实施例中,环形套环26在其径向向外铺设的端径向地突出到上述径向槽46中。
[0050] 根据图2、图3和图6,罐底10具有出口短管48,其形成纯净空气出口6的组成部件。内框架20的上述套筒27同轴地突出至出口短管48中。在图6的实施例中,连接点49一体形成在所述出口短管48上。经由连接点49,例如,可以布置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同样可设想经由连接点49去除小部分的清洁的新鲜空气或将气体供应至新鲜空气。例如,可以去除二次空气,或可以经由连接点49将漏气(blow-by gas)供应到新鲜空气中。内框架20的套筒27优选地相对于出口短管48受密封。
[0051] 显示出一定密封作用的轴向环形间隙50可以径向地被配置在套筒27与出口短管28之间。至此,轴向环形间隙50可以用作间隙密封件。此外,根据图6,可以以同样的间隙密封件的方式具有一定密封作用的径向环形间隙51可以轴向地被配置在罐底10与环形套环
26之间。在任何情况下,轴向地被配置在第二端板17与罐底10之间的中间空间52通过径向环形间隙51并且通过轴向环形间隙50与纯净侧54连通。第一密封件28针对未处理侧53密封中间空间52。第二密封件29针对纯净侧54密封中间空间52。
[0052] 图7和图8示出具有修改的过滤器壳体2和相应地修改的过滤器元件14的空气过滤器1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密封件28由环形中间区域57、环形内部区域58和环形外部区域59形成。中间区域57同轴地布置在内部区域58与外部区域59之间。图8显示过滤器元件14未插入过滤器壳体2中的未安装状态。因此,在图8中,第一密封件28是无应力的,并且其三个区域完全位于与纵向中心轴线12垂直延伸的平面60中。图7显示过滤器元件14插入过滤器壳体2中的经安装的状态。因此,第一密封件28受应力,并且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中间区域58紧固至第二端板17。中间区域57沿着平面60延伸。外部区域59在图7的经安装的状态下沿着与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的圆锥62延伸。此外,外部区域59密封地支承抵靠与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的罐底10的圆锥形接触区63。附加地,第二端板17设置有与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的圆锥形支撑区域65,其中,外部区域59在背离圆锥形接触区63的一侧与圆锥形支撑区域65接触。至少在该实施例中,额外的第三环形腹板35’的区域中提供该圆锥形支撑区域65,且第一密封件为紧固至第三环形腹板35’。
[0053] 优选地,第一密封件28仅在中间区域57中附接到第二端板17。因此,仅可以在两个其他环形腹板35处找到熔化的连接件34。附加地,内部区域58沿着与纵向中心轴线同轴地延伸的圆柱体62延伸,其中,内部区域58密封地支承抵靠与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的罐底10的圆柱形接触区64。此外,第二端板17可以设置有与纵向中心轴线12同轴地延伸的圆柱形支撑区域66,其中,内部区域58在背离圆柱形接触区64的一侧与圆柱形支撑区域66接触。
[0054] 在图6和图7中可见,罐底10和罐壁11可以是焊接在一起的单独部件。环形焊接区用67表示。在图7中,也可以识别卡口配合件68的一部分。这种卡口配合件68可以在经安装的状态下用于将第二端板17轴向地固定到罐底10。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空气过滤器 2020-05-11 1031
空气过滤器 2020-05-11 81
空气过滤器 2020-05-11 459
空气过滤器 2020-05-12 839
空气过滤器 2020-05-12 753
空气过滤器 2020-05-12 79
空气过滤器 2020-05-13 394
空气过滤器 2020-05-11 512
空气过滤器 2020-05-12 227
空气过滤器 2020-05-13 83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