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安全与警告系统 /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

阅读:359发布:2021-1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平板式卫星自动 跟踪 天线系统由天线罩、平板天线、自动跟踪系统组成,其自动跟踪系统由天线机械转动装置、机电伺服控制装置、 电子 控制部分组成,操作时和卫星接收机和发射机连接。本 发明 采用平板形天线取代传统的反射面型(碟型)天线,大大地减小了天线的占用空间,方便天线在移动载体上的安装和使用。本天线可以克服天线安装载体运动时对通讯/ 卫星电视 接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载体移动、转动(包括:方向、 俯仰 、 横滚 三个轴向上的转动)的同时,保持天线对准卫星,从而保持卫星与天线之间通讯链路的畅通。,下面是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几何形状,天 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平板天线:为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或微带阵列天线或相控阵列平板 天线或其它形式的平板阵列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 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 和方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 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 俯仰控制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 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 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2、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几何形状,天 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平板天线:为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或微带阵列天线或相控阵列平板 天线或其它形式的平板阵列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3、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几何形状,天 线罩将该天线系统的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 及俯仰控制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 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 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4、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的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5、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微带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 仰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 几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 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6、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微带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7、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装置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 接收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相控阵列平板式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 仰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 几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 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 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 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 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 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 理。
8、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相控阵列平板式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 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所述的天线罩由透波性能良好的非导电材料 制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 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天线为单收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 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天线为收发两用通讯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 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式自动跟踪天线中,可采用 相控阵技术,使天线在载体行进过程之中,同时跟踪两颗以上的卫星, 并同时与两颗以上的卫星保持不间断的通讯。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 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系统中采用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对不同卫 星进行识别,即:首先采用带宽滤波器指定频率之外的频率信号进 行滤波,去掉无用的频率,然后对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强度测 量,同时在预先设定的空间范围内搜寻信号强度极大值位置,并通过 天线控制系统将天线对准此极大值位置,当信号达到可以解码的强度 后,按照指定卫星所使用的信号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法对信号进行解 调,并对解调后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和分析,分析包括以下信息特征的 逐个比对:信号频率、信号极化方式、信号调制方式、信号编码方法 (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纠错编码方法)、符号率,如果以上信息特征 对比无误,同时系统能够解出信号数据流即TS流,并且能够定以 下信息:指定的载波信号例如QPSK信号、载波时钟信号、前向纠错 编码信号,则可据此判断为指定的卫星无误。否则,将重新进行卫星 搜索,以上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所使用的参数/信息数量可以根据 使用情况进行部分裁减。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 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系统中对符合卫星特征信息的接收信号进行 信号强度测量,信号强度的变化用来指导天线对卫星的对准和卫星的 动态追踪,通过不断的测量和不断的修正,使天线的合成波束方向始 终对准卫星的信号极大值方向,形成对卫星的初始对准和稳定跟踪。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更具体地说是平板式卫星自 动跟踪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人们外出旅行越来越频 繁,旅途越来越远,在旅途中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人们希望在旅 途中能像在办公室或家中那样保持与外部沟通,因此产生了移动通讯 的需求。卫星移动通讯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要在移动载体上与卫星保持通讯,自动跟踪/稳定卫星天线是技 术关键。目前人们已经发明了一些不同形式的自动跟踪卫星天线,但 是这些天线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采用传统的反射面(例如:抛物面、 双曲面)作为卫星信号的收集和辐射设备,即传统的碟状天线,例如 申请日为2003.12.19、专利号为6864846的美国专利,申请日为 2003.3.24、专利号为6710749的美国专利等等。由于此类天线的缺点 是必须在其反射面的焦点上安装卫星信号的收集/辐射馈源,且焦点 必然离开反射面有一定距离,因此造成天线占用空间位置的扩大,最 终导致反射面天线难以在结构紧凑的载体上安装使用。另外,反射面 天线的效率不高,要想使接收到的信号达到足够的强度,必须扩大反 射面的面积,这又造成了天线占用体积的进一步扩大,使之更加难以 在移动载体上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指出,而提供一种平板式卫 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本发明采用平板形天线取代传统的反射面型 (碟型)天线,大大地减小了天线的占用空间,从而方便天线在移动 载体上的安装和使用。本天线除了可以克服天线安装载体运动时对通 讯/卫星电视接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载体移动、转动(包括:方向、 俯仰横滚三个轴向上的转动)的同时,保持天线对准卫星,从而保 持卫星与天线之间通讯链路的畅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平板天线:为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或微带阵列天线或相控阵列平板 天线或其它形式的平板阵列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 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 俯仰控制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 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 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平板天线:为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或微带阵列天线或相控阵列平板 天线或其它形式的平板阵列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偏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 及俯仰控制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 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 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伺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微带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 仰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 几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 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转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微带阵列平板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 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相控阵列平板式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 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 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二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 位控制电机、俯仰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 单片处理器系统、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 定装置传感器构成,方位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 仰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由微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 几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 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 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 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信 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天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 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 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 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 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 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由天线罩覆盖,操作时和卫星接收 机和发射机连接,该天线系统具有:
天线罩:为一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等的几何形状, 天线罩将该天线系统其它部件封闭在罩内;
相控阵列平板式天线;
自动跟踪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天线机械转动装置:该装置由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转 动机械装置构成,平板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固定连接卡紧机构, 和天线方位转动机械装置、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天线横滚 转动机械装置连接,以上三个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和方位控制电 机、俯仰控制电机和横滚控制电机相连接:
机电伺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 位开关、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俯仰控制 电机、俯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天 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定装置传感器构成, 方位控制电机、方位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俯仰控制电机、俯 仰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及横滚控制电机、横滚电机控制与驱动 电路由处理器控制,同时天线及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 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的输出端馈送至微处理器;
电子控制部分:该部分由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天线 LNB、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 装置、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微处 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及输入输出连接接口构 成;
平板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其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 电波导和天线LNB相连接,天线LNB的输出再经过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及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馈送 到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天线系统/天线载体的机械转动通过 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和微处理器连接。卫 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的输出同时还馈送到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 特征识别装置,其输出信号分别馈送至微处理器和信号处理与 控制软件系统。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接收到的信号与信号处理 与控制软件系统的输出信号同时馈送到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该系统所述的天线罩由透波性能良好的非导电材料制造。
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天线为单收天线。
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天线为收发两用通讯天线。
该系统所述的平板式自动跟踪天线中,可采用相控阵技术,使天 线在载体行进过程之中,同时跟踪两颗以上的卫星,并同时与两颗以 上的卫星保持不间断的通讯。
在该装置中采用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对不同卫星进行识别,即: 首先采用带宽滤波器指定频率之外的频率信号进行滤波,去掉无用 的频率,然后对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强度测量,同时在预先设 定的空间范围内搜寻信号强度极大值位置,并通过天线控制系统将天 线对准此极大值位置,当信号达到可以解码的强度后,按照指定卫星 所使用的信号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法对信号进行解调,并对解调后信号 进行信道解码和分析,分析包括以下信息特征的逐个比对:信号频率、 信号极化方式、信号调制方式、信号编码方法,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 纠错编码方法、符号率,如果以上信息特征对比无误,同时系统能够 解出信号数据流即TS流,并且能够定以下信息:指定的载波信号 例如QPSK信号、载波时钟信号、前向纠错编码信号,则可据此判断 为指定的卫星无误,否则,将重新进行卫星搜索,以上卫星特征信息 甄别方法所使用的参数/信息数量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部分裁减。
在该装置中对符合卫星特征信息的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强度测量, 信号强度的变化用来指导天线对卫星的对准和卫星的动态追踪,通过 不断的测量和不断的修正,使天线的合成波束方向始终对准卫星的信 号极大值方向,形成对卫星的初始对准和稳定跟踪。
在该装置中当天线载体运动/转向时,天线对卫星的动态跟踪方 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或者两种方法的组合:方法一、采用 卫星信号最大信号强度/最大信号电平追踪方法(例如:申请号为 ZL200420058643.3发明名称为“信号电平检测动态跟踪卫星天线” 的中国专利)保持天线面或天线合成波束方向始终对准卫星信号最大 强度/电平的射入方向。方法二、采用稳定平台原理。即采用陀螺传 感器/角度传感器测量天线/天线载体相对于卫星的角位移(包括:方 向、俯仰、横滚三个方向上的角位移),并通过天线转动机械装置和 天线转动控制与伺服系统带动天线面向天线/天线载体角位移的相反 方向转动等量角度以消除天线/天线载体相对于卫星/地球坐标系的 角度偏转,使天线面/天线合成波束相对于卫星/地球坐标系保持角度 不变。
平板式自动跟踪天线采用相控阵技术在平板天线之上,使天线在 载体行进过程之中,减少天线的机械转动,同时增加天线的跟踪速度。
本发明的天线系统通过微带电路/波导电路将分布在平板形天线 阵面上的多个天线单元上接收的卫星信号收集/汇合/合成,并通过馈 电和传输电路/波导将汇合/收集后的信号传输给低噪声放大器频率变 换器(LNB)进行放大和变频。经过LNB放大和变频以后的信号通 过电缆形式输出给后级电路(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 路、卫星信号强度测量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天线的LNB不需要像反射面天线那样安装在焦点之处,因此占 用空间体积大大减少,更加适合各种车辆、船舶、火车(通称为天线 载体/载体)等空间狭小的载体上使用。
天线效率大大提高(指波导裂缝式平板天线),它比传统天线效 率提高20-30%,使天线面的面积也有明显减小。
本发明的天线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收发两用,因此是真正的通讯 天线。它除了使用户在载体行进过程当中不间断地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之外,平板形天线往往方便实现发射功能,因此,可以使用此天线保 持与外界的不间断通讯,从而为用户提供行进中不间断的娱乐、 Internet、视频/音频/数据通讯等服务。
应用相控阵技术于平板天线时,可以在载体移动过程中同时与多 颗卫星保持不间断通讯。因此此种设计具有用单个天线同时支持多卫 星通讯的能,此种能力是原来的反射面类天线难以具备的。
应用相控阵技术于平板天线时,可以在载体高速机动运动过程中 实现卫星的快速动态跟踪。尤其在高速机动运动载体上使用时,此种 快速跟踪的能力是任何其它类型的天线无可比拟的。有时甚至是唯一 可选择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板式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天线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1天线罩,2平板天线,3天线固定/连接/卡紧机构,4天线方位转 动机械装置,5天线俯仰转动机械装置,6天线横滚转动机械装置, 7天线转动位置传感器和天线限位开关,8方位控制电机、电机控 制与驱动电路,9俯仰控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10横滚控 制电机、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11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 处理器系统,12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包括双工器),13天 线/天线载体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14天线 LNB,15卫理信号强度测量装置,16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 别装置,17信号处理与控制软件系统,18天线有线/无线遥控器, 19天线信号输入/输出连接/接口。
卫星自动跟踪天线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平板天线的用途和使用要 求对以上部件进行部分简化或重新组合,以产生不同的实施例的类 型。
实施例1,采用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 的系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二个轴向转动机械装置4、5之上, 即方位、俯仰二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的 控制之下,通过电机8、9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机械阵面朝 向和天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通过天线阵 面的机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二个轴向上的转动/移 动。
实施例2采用波导裂缝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 的系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三轴转动机械装置4、5、6之上, 即方位、俯仰、横滚三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 系统的控制之下,通过电机8、9、10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 机械阵面朝向和天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 通过天线阵面的机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三个轴向上 的转动/移动。
实施例3采用微带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的系 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二轴转动机械装置4、5之上,即方位、 俯仰二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之 下,通过电机8、9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机械阵面朝向和天 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通过天线阵面的机 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二个轴向上的转动/移动。
实施例4采用微带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的系 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三轴转动机械装置4、5、6之上,即方 位、俯仰、横滚三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 的控制之下,通过电机8、9、10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机械 阵面朝向和天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通过 天线阵面的机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三个轴向上的转 动/移动。
实施例5采用相控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的系 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二轴转动机械装置4、5之上,即方位、 俯仰二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之 下,通过电机8、9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机械阵面朝向和天 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通过天线阵面的机 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二个轴向上的转动/移动。
实施例6采用相控阵列平板天线,其中,在天线自动跟踪卫星的系 统中,天线1安装定位在具有三轴转动机械装置4、5、6之上,即方 位、俯仰、横滚三轴向转动机构,机械转动机构在机电伺服控制系统 的控制之下,通过电机8、9、10带动平板天线产生转动。天线机械 阵面朝向和天线合成波束方向之间具有确定的角度对应关系,故通过 天线降面的机械转动,实现天线阵列合成波束在以上三个轴向上的转 动/移动。
下面对实施例方框图中主要部件的功能说明如下:
天线罩1外形为半球形或圆柱形或两种形状的组合,其透波性能良 好,一般采用能同时满足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耐环境性能、工艺性 能要求,并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制造。介电性能与天线罩的电性能 密切相关,是天线罩材料选择的最重要考虑指标。目前,天线罩材料 较多采用的是环树脂和E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等 增强材料及改性双来酰亚胺树脂、DAIP树脂、氰酸酯树脂等具有 良好介质性能的材料。天线罩一般制成半球形状,以便于天线的内部 运动。天线罩主要功能是为天线和天线系统的重要工作部件提供环境 防护。
平板天线2平板天线是本系统的重要部件,也是本系统区别于其 它类型天线的主要特征。由于这类天线可以被制造成为类似于平板的 形状,故被称为平板天线。平板天线是一类天线,通常使用的有:微 带印刷电路类阵列天线、波导裂缝类阵列天线、相控阵列天线等等。 以上每一类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微带印刷电路类阵列天 线常见有:微带贴片天线、微带振子天线、微带行波天线、微带裂缝 天线等等。
相控阵天线是从阵列天线发展而来的,技术较为复杂的天线。它主要 依靠控制阵列天线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来改变合成波束的形状和方 向,实现合成波束在一定空间内扫描,取代天线面机械扫描转动的一 种天线。相控阵天线基本组成包括阵列辐射单元、移相器和波束形成 馈电网路等部分。相控阵天线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实现一面天线的多 波束控制,可以实现一面天线同时对多颗卫星的通讯。
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等多种因素,波导裂缝阵列天线应列为首 选。
天线LNB14:天线信号滤波和低噪声放大器和天线信号下变频器常 常被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件(称为LNB)。它负责把天线接收的微 弱卫星信号放大并将其频率降低,以便于电缆传输及进行下一步处 理。平板天线使用的LNB一般来说和反射面天线使用的LNB不同, 平板天线使用的LNB往往需要根据天线的馈电网络形式来一体化专 设计。对波导裂缝阵列天线来说,LNB与天线的接口形式往往采 用法兰盘形式。
卫星信号强度测量装置/电路15:该电路负责对卫星发射的无线信号 进行强度测量。电路必须首先对指定的卫星频率进行筛选和滤波,滤 除无用成分,然后对指定的频率信号进行强度测量。由于不同卫星所 使用的频率经常会重叠,卫星和其它信号源的频率也会重叠,所以, 卫星信号强度测量必须和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配 合工作才有意义。
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16卫星信号解码与卫星特 征识别装置/电路主要用来实现不同卫星的识别
本天线系统的工作过程分为搜索过程和跟踪过程两个阶段(或叫两种 工作模式)。
a)搜索过程根据用户的遥控指令,卫星天线开始进行特定卫星 信号的搜索。搜索将按照预先设计的优化搜索模式进行,以 减少搜索时间。搜索将参照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卫星天线 应有的初始俯仰角以便天线能够快速地发现指定卫星信号。 在收到卫星信号之后,卫星信号测量电路将采用本专利的卫 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使用本发明信息甄别方法进行卫星信 号特征分析,对卫星做出鉴别和判断。选出用户指令跟踪的 卫星,放弃无关卫星。当卫星搜索过程完成之后,天线转入 卫星跟踪过程(模式)。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 处理器系统11的控制之下,天线转动控制与伺服系统各部件 协同工作带动天线以一定的搜索模式转动,进行卫星搜索。卫 星信号透过透波性能良好的天线罩1被平板天线2所接收,信 号通过天线馈电电路或馈电波导12将信号送入LNB14的低噪 声放大器对指定频率的信号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下变频 器,经过频率变换后的卫星信号以电缆的方式输出至卫星信号 强度测量装置/电路15,在卫星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卫星信 号解码与卫星特征识别装置/电路16开始工作,采用本发明的 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对卫星进行识别判断。如果卫星信号 不符合本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所指定的特征,则放弃此颗卫 星,重复以上过程继续搜索,直至发现并锁定指定的卫星。
卫星特征信息甄别方法首先采用带宽滤波器对指定频率之 外的频率信号进行滤波(14),去掉无用的频率。然后对指定 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强度测量(15),同时在预先设定的空 间范围内搜寻信号强度极大值位置,并通过天线控制系统将天 线对准此极大值位置。当信号达到可以解码的强度(16)后, 按照指定卫星所使用的信号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法对信号进行 解调,并对解调后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和分析(17)。分析包括 对以下信息的逐个比对:信号频率、信号极化方式、信号调制 方式、信号编码方法(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纠错编码方法)、 符号率,如果以上特征对比无误,同时系统能够解出信号数据 流(TS流),并且能够锁定以下信息:指定的载波信号(如: QPSK信号)、载波时钟信号、前向纠错编码信号,则可据此 判断为指定的卫星无误。否则,将重新进行卫星搜索。
b)跟踪过程天线系统完成卫星搜索过程之后,天线已经对准并 锁定了指定的卫星。天线开始转入卫星跟踪过程。天线系统 跟踪过程将对指定的卫星进行动态跟踪,以克服载体运动对 卫星通讯造成的偏差影响。跟踪过程分为使用天线/天线载体 动态角位移/转动角速度测量装置/传感器13(以下简称传感器 13)和不使用传感器13两种情况:
i.使用传感器13当系统安装有传感器13时,传感器13将 感受来自天线/载体的各种角位移/角位移速率(包括:方向、 俯仰、横滚三个轴向的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送给微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机/单片处理器系统11,由信号处理与控制 软件系统17进行信号处理。一般来说,信号处理包括:信 号滤波和预测、传感器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漂移校正、角位 移速率积分等过程。经过处理的信号将载体的各个轴向上 的位移变为天线各个轴向上的偏移角度。此角度送至天线 转动控制与伺服系统,在天线转动控制与伺服系统的控制 之下,天线消除载体角位移带来的卫星对准偏差,保持卫 星的对准。
ii.不使用传感器13当系统不安装传感器13时,系统对卫星 的跟踪方法采用信号电平极大值跟踪方法,见申请号为 ZL200420058643.3发明名称为“信号电平检测动态跟踪 卫星天线”的实用新型专利。
卫星自动跟踪稳定天线系统可以安装在运动载体的内部,也可以 安装在运动载体的外部。
本天线系统安装卫星控制遥控电路,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通过有 线和无线遥控,自动选择卫星和更换卫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