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挂系统

阅读:8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后悬挂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装有连接到车架(2)的 发动机 (1)并装有摆动式传动机构组的二轮车辆的后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到发动机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发动机摆动的后叉(3),至少一个第一端(5)在所述车架(2)与穿过后轮中心(13)的垂直线A-A′之间的交叉点附近铰接到车辆的所述车架(2)上;而另一端则在连至所述发动机(1)的所述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加以铰接的杆(6),以及至少一个在相对于穿过后轮的所述销(13)的垂直线的前置 位置 位于所述杆(6)与所述叉(3)之间的支柱(8)。,下面是一种后悬挂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装有连接到车架(2)上的发动机(1) 并装有摆动式传动机构组的二轮车辆的后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 于,它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到发动机上以便相对于所述发动机(1)摆动 的后叉(3),至少一个在第一端(7)处、在所述车架(2)与穿过后轮中心(13) 的垂直线A-A′之间的交叉点附近铰接到车辆的所述车架(2)上、而在另 一端处在所述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铰接至所述发动机(1)上的杆 (6),以及至少一个在相对于穿过后轮的所述中心(13)的垂直线A-A′的 前置位置且位于所述杆(6)与所述叉(3)之间的支柱(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 柱(8)在其上端处铰接到所述杆(6)上并在下端处铰接到所述叉(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6)包括 杆补偿器(9)和系杆(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杆补偿器(9)在 第一端处在车架(2)与穿过后轮中心(13)的垂直线A-A′之间的交叉点附 近铰接到车辆的车架(2)上而另一端则铰接到系杆(10)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杆 (10)在一端处、在连至所述发动机(1)的叉(3)的铰接支轴(14)处铰接到 车辆的叉(3)上。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杆 (10)在一端处在接至发动机(1)的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在所述轴 (14)的前面加以铰接。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杆 (10)在一端处在接至发动机(1)的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在所述 轴(14)的后面加以铰接。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特别是用于二轮车辆的后悬挂系 统。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摩托车功率增加导致的发动机重量增加,特别不利的悬 挂物体质量与非悬挂物体质量之比使后悬挂效率降低。
此外,因所述物体位于如此后而低的位置,速度特性的提高将摆 缸式发动机小型摩托车结构配置带入了讨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生产发 动机居中的、较大的小型摩托车,发动机通过插入滤除振动的橡胶消 音固定到车架上,只留下包含在箱(carter)中的最后传动部分 作为悬挂的摆动部分。
采用这些解决方案,支柱(通常两个)几乎是垂直地位于后轮销 (back wheel pin)附近,以便释放从道路直接传到车架上的,不以 任何方式影响发动机。
这样,上述垂直力不对位于车架与发动机之间的消音垫块预先加 载,从而使其用作发动机振动过滤器的功能无显著差别(not contrasted)。
这增加了障碍(encumbrance),使悬挂的渐进性(progressiveness) (被定义为车轮行程(wheel run)相对于支柱行程(strut run)之比 的导数(微商))变差,并使车辆整体结构变得不美观。
或者,为了减轻障碍的问题,以便增大例如座下空间的尺寸或给 车辆配备侧容纳箱,须使支柱向前移动使之例如靠近车叉的铰销。
类似配置使由后轮与地面交换的垂直力传到车架。特别是,如果 支柱保持竖直就以作用在发动机支架消音垫块上的垂直力的形式,如 果支柱相对于垂直轴线倾斜就以垂直力和平力的形式。
鉴于以上说明,很明显需要利用后悬挂系统例如本发明的后悬挂 系统,该系统使垂直力和水平力向发动机的传递得到削弱,同时使支 柱与车辆后端相关联的障碍得到减轻,使其更为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后悬挂系统来解决现有 技术的问题,该系统使得支柱前置定位成为可能,使支柱可能地相对 于垂直轴线倾斜,而不增大作用在后轮上的垂直力导致的车叉的支轴 上的载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挂系统,它使得支柱前置定 位成为可能,使支柱可能地相对于垂直轴线倾斜,而不将消音垫块引 入预先加载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挂系统,它使得支柱前置定 位成为必要,使支柱可能地相对于垂直轴线倾斜,使车辆的后端可为 美观和减少障碍而不受约束。
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悬挂渐进性的后悬挂系 统。
最后,本发明的一个补充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挂系统,它特别简 单、功能强且成本相当有限。
按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中规定 的后悬挂系统来实现。
装置的其他特征是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
按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的特征和优点参考附图从以下说明性和非 限制性的描述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在这些附图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为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杆补偿器(rod compensator) 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为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杆补偿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为按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为装有图6所示的后悬挂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该图示出按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整 体用100表示。
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装有连接到车架2上的发动机1和封装在箱 中的摆动端驱动器的类型的二轮车辆的后悬挂系统100。
发动机相对车辆而言处于中央位置并借助带横向于车辆的铰链轴 的连杆或消声垫块而被连接到车架2上,消声垫块或连杆与使摆动限 于几毫米的橡胶减振器连接。
或者,发动机1借助等效弹性系统约束到车架上,该弹性系统适 合于减弱从发动机1到车架2的振动的传递。
按示于图1的其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系统100具有至少一个后叉 3和至少一个杆6,后叉3在14处被铰接到发动机1的箱上以便相对 于后者摆动,杆6的第一端在5处铰接到车辆的车架2上,而另一端 则在叉3铰接支14处铰接至发动机1上。
详细地说,杆6在第一端处在车架2与通过后轮中心13的垂直线 A-A′之间的交点附近铰接到车架2上,在另一端处在连至发动机1的 所述叉的铰接支铀14附近铰接到叉子3上。
在本描述中,一点附近指该点本身或其附近的空间。
按照本第一实施例,至少一个支柱8在相对于通过后轮中心13 的垂直线A-A′前置的位置上位于杆6与叉3之间。
详细地说,支柱8的上端被铰接到杆6上,而支柱8的下端则被 铰接到叉3上。
因此这一点可解决与车辆后部的障碍和美观有关的问题,提高悬 挂的渐进性。
然而按此配置,有可能的是,在支柱压缩过程中由于例如因路面 的不连贯性(disjointedness)而作用在后轮上的垂直力使杆6相对于 上铰接点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因此使发动机组1前移。
为使这一点不至发生,杆6被分成两个组件,如图2-7所示。
详细地说,杆补偿器9和系杆10。
杆补偿器9在第一端处铰接到车架2上,铰接位置总是与穿过后 轮中心13的垂直线A-A′相一致或总之是靠近A-A′,在另一端处铰接 到系杆10上。
后者在连至发动机1的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铰接到车叉3上, 铰接位置与另一端相一致。
并且此时支柱8在杆补偿器9与叉3之间相对于穿过后轮31中心 的垂直线A-A′处于前置位置。
详细地说,支柱8的上端用公知方法铰接到杆补偿器9上,支柱 8的下端也用公知方法铰接到叉3上。
支柱8的位置与系杆10的长度和位置直接有关。
如上所述,系杆10除被铰接到杆补偿器9外,还在连至发动机的 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铰接到叉3上。
尤其是,系杆10可例如如图4所示正好铰接在连至发动机1的叉 3的铰接支轴14上,或如图6所示在铰接支轴附近但在其前面铰接, 或另如图2所示在铰接支轴14附近但在其后面铰接。
图2-3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系杆10在铰接支铀14附 近但在其后面铰接到叉3上。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杆补偿器9被制成一体,在两端具有分 别用于车架2和系杆10的两个铰接壳或套18、19,还具有用于铰接 支柱8上端的加强筋20。
在该例中支柱8如图2所示直接铰接到叉3上。
图4-5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系杆10正好与铰接支轴14相一 致地加以铰接。
详细地说,还是在这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杆补偿器9被制成 一体,具有分别用于车架2和用于系杆10的处于两端的两个铰接壳或 套18、19,还具有用于铰接支柱8上端的加强筋20。
在该例中,支柱8借助如图4所示位于叉本身下面的托架17铰接 到叉3上。
图6-7示出完全类似于前面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后悬挂系统 100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系杆10相对于叉3的铰接支铀14位于支柱8 的对置侧。
换言之,系杆10在连至发动机1的箱的叉3的铰接支轴14附近 但在其前面铰接。
为此,叉3具有用于系杆10的铰链托架21。
杆补偿器9被制为一体,具有这样的主体,该主体由二杆23、24 组成,二杆大体平行,两端支承着套18、19。
按本配置、支柱8两端同时受压。
因此车轮行程(wheel stroke)相对于支柱行程(strut stroke)之 比被降至大约3pur,在该例中,支柱8可位于发动机1附近。
由上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或系统的特征如同相对优点一样显而 易见,其中可提到的有以下几点:
—提高后悬挂的渐进性(progressiveness);
—减小连至车架的发动机连杆或约束消声垫块(constraining silent-black)上的力。
—与车辆后端相联系的障碍得到减少;
—使车更美观;
—简化结构改善功能;
—生产成本较低。
最后,这样设计的系统明显可以做出许多变化和改型,这些变化 和改型全部包括在本发明之内;另外所有细目可用技术上等效的部件 代替。实际上,如同尺寸一样材料也可视技术要求而异。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新式二系悬挂装置 2020-05-11 696
一种电梯曳引悬挂系统 2020-05-11 513
一种舵轮独立悬挂系统 2020-05-12 612
一种皮卡悬挂系统 2020-05-12 133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2020-05-12 126
一种电梯曳引悬挂系统 2020-05-12 468
一种悬挂式加热系统 2020-05-12 374
一种悬挂式车辆系统 2020-05-13 100
一种货物悬挂系统 2020-05-11 635
一种超导磁体悬挂系统 2020-05-12 72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