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 臭氧水生成装置

生成装置

阅读:783发布:2023-01-25

专利汇可以提供生成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臭 氧 水 生成装置。该臭氧水生成装置(100)通过向在 阳极 电极 (22)与 阴极 电极(23)之间夹持有阳离子交换膜(21)而成的催化电极(2)供给水、并对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之间施加直流 电压 而生成臭氧水,其中,在收容有催化电极(2)的壳主体(1)中设有向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供给水的原料水供给通路(13),在阳离子交换膜(21)的面对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部分设有使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互相连通的连通孔(211),自原料水供给通路(13)流来的水被供给到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中的一个电极、并且经由连通孔(211)被供给到另一个电极。,下面是生成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臭生成装置,该臭氧水生成装置通过向在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之间夹持有阳离子交换膜而成的催化电极供给水、并对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而生成臭氧水,其特征在于,
在收容有上述催化电极的壳主体中设有向上述阳极电极及上述阴极电极供给水的原料水供给通路;
在上述阳离子交换膜的面对上述原料水供给通路的部分设有使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互相连通的连通孔;
自上述原料水供给通路流来的水被供给到上述阳极电极及上述阴极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并且经由上述连通孔被供给到另一个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主体中分别设有连通到上述阳极电极而排出由上述阳极电极生成的臭氧水的臭氧水排出通路、和连通到上述阴极电极而排出由上述阴极电极生成的阴极水的阴极水排出通路;
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及上述阴极水排出通路的各排出口相邻地设置在上述壳主体的同一个面;
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上述阳极电极的部分与上述阴极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上述阴极电极的部分被夹持在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之间的上述阳离子交换膜所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承上述壳主体且装卸自由的安装台;
在上述安装台中设有与设置于上述壳主体的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连接的另一个臭氧水排出通路,在设置于上述安装台的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中设有检测臭氧水的臭氧浓度的浓度检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极电极向上述壳主体的外部突出地设置;
通过上述安装台安装于上述壳主体,按压突出的上述阳极电极而按压上述阳离子交换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构成,在上述安装台中设有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铁为电磁铁。

说明书全文

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普遍用于工业的臭氧水的制作方法实际应用的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方式:溶解于通过放电生成的臭氧气体中的气体溶解法、将通过电解生成的臭氧气体溶解于水中的电解气体溶解法、使原料水直接接触于电解面而生成臭氧水的直接电解法。可知,直接电解法能够利用比气体溶解法、电解气体溶解法更简单的方法生成高浓度的臭氧水。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这样的直接电解法在由阳极侧罩和阴极侧罩构成的壳体内收容有固态电解质膜和设置于其两面的阳极电极板及阴极电极板,在向阳极电极板与阴极电极板之间直接供给电流的状态下,自通向阳极电极的流入口供给原水,自通向阴极电极的流入口供给电解液,从而将原水电分解而生成臭氧水。在此,通向阳极电极的流入口以自阳极侧罩的表面连通于阳极电极的方式形成有流路,通向阴极电极的流入口以自阴极侧罩的表面连通于阴极电极的方式形成有流路,原水及电解水分别在隔着阳离子交换膜的阳极电极侧和阴极电极侧流通。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2370号公报
[0005] 但是,上述以往的臭氧水生成装置在互相面对配置的阳极侧罩和阴极侧罩上分别设有两个流入口,因此,存在装置自身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如上所述地在罩内分别设有两个流入口的方式流路复杂,在通过简单的树脂成形形成的情况下, 难以形成复杂的流路。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形成用于供给原料水的复杂的流路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谋求小型化的臭氧水生成装置。
[000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臭氧水生成装置100,例如图5~图8所示,该臭氧水生成装置100通过向在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之间夹持有阳离子交换膜21而成的催化电极2供给水、并对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而生成臭氧水,其特征在于,在收容有上述催化电极的壳主体1中设有向上述阳极电极及上述阴极电极供给水的原料水供给通路13,在上述阳离子交换膜的面对上述原料水供给通路的部分设有使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互相连通的连通孔211,自上述原料水供给通路流来的水被供给到上述阳极电极及上述阴极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并且经由上述连通孔被供给到另一个电极。
[0008] 采用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阳离子交换膜的面对原料水供给通路的部分设有使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互相连通的连通孔,自原料水供给通路流来的水被供给到一个电极、并且经由连通孔被供给到另一个电极,因此,不需在阳极电极侧和阴极电极侧分别各自形成原料水供给通路而将其做成复杂的供给通路,而通过仅形成连通孔来共用一个原料水供给通路,能够将水容易地分别供给到阳极电极侧和阴极电极侧。因而,构造也简单,能够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0009] 例如图5~图8所示,根据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主体中分别 设有连通到上述阳极电极而排出由上述阳极电极生成的臭氧水的臭氧水排出通路14、和连通到上述阴极电极而排出由上述阴极电极生成的阴极水的阴极水排出通路15,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及上述阴极水排出通路的各排出口(臭氧水排出口143、阴极水排出口153)相邻地设置在上述壳主体的同一个面,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上述阳极电极的部分、与上述阴极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上述阴极电极的部分被夹持在上述阳极电极与上述阴极电极之间的上述阳离子交换膜所分隔。 [0010] 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臭氧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阳极电极的部分、与阴极水排出通路的连通到阴极电极的部分被夹持在两电极之间的阳离子交换膜所分隔,因此,在阳极电极侧生成的臭氧水与在阴极电极侧生成的阴极水不会混合,而能够分别通过臭氧水排出通路及阴极水排出通路可靠地排出。
[0011] 而且,由于臭氧水排出通路及阴极水排出通路的各排出口相邻地设置在壳主体的同一个面,因此,能够谋求装置的薄型化。
[0012] 例如图1、图2、图9所示,根据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上述壳主体且装卸自由的安装台3,在上述安装台中设有与设置于上述壳主体的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连接的另一个臭氧水排出通路32,在设置于上述安装台的上述臭氧水排出通路中设有检测臭氧水的臭氧浓度的浓度检测部件(例如浓度检测传感器4)。
[0013] 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设有支承壳主体且装卸自由的安装台,在安装台中设有另一个臭氧水排出通路,在安装台侧的臭氧水排出通路中设有浓度检测部件,因此,能够生成由浓度检测部件设定的规定浓度的臭氧水。而且,由于浓度检测部件设置于在壳主体上装卸自由的安装台中,因此,在维护、更换 壳主体的情况下,不需不必要地更换浓度检测部件,能够降低成本。
[0014] 例如图2、图5所示,根据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阳极电极(例如棒状电极部25)向上述壳主体的外部突出地设置,通过上述安装台安装于上述壳主体,按压突出的上述阳极电极而按压上述阳离子交换膜。 [0015] 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阳极电极向壳主体的外部突出地设置,通过安装台安装于壳主体,按压突出的阳极电极而按压阳离子交换膜,因此,能够利用安装台的按压容易地调整对阳离子交换膜的压接力。
[0016] 例如图10所示,根据在技术方案3或4中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100A,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主体1A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17A构成,在上述安装台3A中设有磁37A。
[0017] 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壳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材料构成,在安装台中设有磁铁,因此,利用磁力吸附壳主体和安装台,能够将壳主体和安装台容易地做成装卸自由的构造。
[0018] 根据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臭氧水生成装置,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磁铁为电磁铁。
[0019] 采用技术方案6的发明,通过使用电磁铁,能够利用电磁铁的通断而比磁铁的情况更容易地将壳主体和安装台做成装卸自由的构造,并且,能够电气控制壳主体对安装台的按压力,从而能够按压阳极电极而容易地电气调整对阳离子交换膜的压接力。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
[0021] 图2是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0022] 图3是构成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壳主体(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1的立体图。
[0023] 图4是在使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嵌合的状态下从第一外壳11侧看时的透视俯视图。
[0024] 图5是在将安装台3安装于第一外壳11的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切断线V-V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25] 图6A是示意地表示沿着图5中的切断线VI-a-VI-a切断的情况的向视俯视图。 [0026] 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切断线VI-b-VI-b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27] 图6C是沿着图6A中的切断线VI-c-VI-c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28] 图7A是示意地表示沿着图5中的切断线VII-a-VII-a切断的情况的向视俯视图。 [0029] 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b-VII-b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30] 图7C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c-VII-c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31] 图7D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d-VII-d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32] 图8是催化电极2的分解立体图。
[0033] 图9A是从安装台3的面向第一外壳11侧的面看时的透视主视图。 [0034] 图9B是安装台3的透视俯视图。
[0035] 图9C是安装台3的透视侧视图。
[0036] 图9D是表示在图9C中的臭氧水排出通路32内配置有浓度检测传感器4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0037] 图10表示变形例的臭氧水生成装置100A,是与图5同样地沿着图4中的切断线V-V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9] 图1是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0040] 本发明的臭氧水生成装置100在供给有原料水(例如自来水)的壳主体1内配置催化电极2(参照后述图5)而构成,是能够通过对催化电极2施加直流电压而产生微小臭氧气泡、并通过使刚刚产生了的微小臭氧气泡溶解于水而生成臭氧水的装置。 [0041] 图3是构成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壳主体(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1的立体图,图4是在使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嵌合的状态下从第一外壳11侧看时的透视俯视图,图5是在将安装台3安装于第一外壳11的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切断线V-V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42] 如图1~图3所示,臭氧水生成装置100包括由能够互相嵌合的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构成的壳主体1、和装卸自由地安装在第一外壳11的一个面(与第二外壳12相反侧的面)11b而支承壳主体1的安装台3。壳主体1及安装台3通过注塑成形而成形。 [0043] 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11呈矩形板状,在其与第二外壳12嵌合的嵌合面11a形成有可嵌入后述的第二外壳12的凸部121的第一凹部111,在该第一凹部111中还形成有配置后述的催化 电极2的阳极电极22中的板状电极部24的第二凹部112。在嵌合面11a中,还以围绕第一凹部111周围的方式形成有大致矩形框状的槽部113,在该槽113内嵌入有O型密封圈114(参照图5)。在第一外壳11的嵌合面11a设置有后述的第二外壳12的情况下,利用O型密封圈114将第一外壳11的嵌合面11a与第二外壳12的嵌合面12a之间密封,耐压性及水密性优良。
[0044] 在第一外壳11中形成有原料水供给通路13,该原料水供给通路13用于向配置在第二凹部112内的催化电极2的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供给原料水。原料水供给通路13包括从与嵌合面11a相反侧的面11b朝向第一外壳11的厚度方向而贯穿于第一凹部111地形成的贯穿孔131、和从贯穿孔131朝向第二凹部112地延伸的槽部132。另外,在作为贯穿孔131的入口的原料水供给口133上安装有设置于后述的安装台3的原料水供给管
34(参照图2)。
[0045] 另外,在第一外壳11中,用于排出由催化电极2的阳极电极22生成的臭氧水的臭氧水排出通路14连通到阳极电极22地形成。臭氧水排出通路14包括从与嵌合面11a相反侧的面11b朝向第一外壳11的厚度方向而贯穿于第一凹部111地形成的贯穿孔141、和从贯穿孔141朝向第二凹部112地延伸的槽部142。另外,在作为贯穿孔141的出口的臭氧水排出口143上安装有设置于后述的安装台3的臭氧水排出管351(参照图2)。 [0046] 并且,在第一外壳11中,用于排出与臭氧水一同由催化电极2的阴极电极23生成的阴极水的阴极水排出通路15连通到阴极电极23地形成。阴极水排出通路15包括从与嵌合面11a相反侧的面11b朝向第一外壳11的厚度方向而贯穿于第一凹部111地形成的贯穿孔151、和从贯穿孔151朝向形成第一凹部111的壁面111a地延伸的、切掉该壁面111a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槽部 152。另外,在作为贯穿孔151的出口的阴极水排出口153上安装有设置于后述的安装台3的阴极水排出管361(参照图2)。另外,臭氧水排出口143和阴极水排出口153形成在壳主体1(第一外壳11)的同一个面、即上述相反侧的面11b,由于臭氧水排出管351与阴极水排出管361自上述相反侧的面11b突出,因此,能够谋求装置整体薄型化。
[0047] 上述原料水供给口133设置在第一外壳1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侧(图4中的下端部侧),臭氧水排出口143及阴极水排出口153设置在第一外壳1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图4中的上端部侧)。
[0048] 如图2所示,在第一外壳11的与嵌合面11a相反侧的面11b还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凹部16,在该第四凹部16内配置有向第一外壳11的外部突出的、后述的阳极电极22的棒状电极部25。
[0049] 如图3所示,第二外壳12呈大致矩形板状,其厚度比第一外壳11薄。在第二外壳12的与第一外壳11嵌合的嵌合面12a形成有可嵌入第一外壳11的第一凹部111内的凸部
121。
[0050] 凸部121包括沿着第一凹部111的内壁面111a抵接的框状部122、一体形成于框状部122而在嵌合第二外壳12时覆盖臭氧水排出通路14的盖部123、与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槽部152和第二凹部112相对地形成为直线状的槽部124、和一体形成于框状部122的一部分而在嵌合第二外壳12时覆盖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槽部132的延伸部126。这样地形成的凸部121的内侧形成配置有催化电极2的阴极电极23中的板状电极部27的第三凹部125。即,在由第一外壳11的第二凹部112和第二外壳12的第三凹部125形成的收容部110(参照图5)收容有催化电极2。
[0051] 如图1所示,在第二外壳12的与嵌合面12a相反侧的面12b 还突出有阴极电极23的棒状电极部28。并且,在上述相反侧的面12b的周缘部,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螺栓N1,由此,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连结。
[0052] 图6A是示意地表示沿着图5中的切断线VI-a-VI-a切断的情况的向视俯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切断线VI-b-VI-b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图6C是沿着图6A中的切断线VI-c-VI-c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图7A是示意地表示沿着图5中的切断线VII-a-VII-a切断的情况的向视俯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b-VII-b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图7C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c-VII-c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图7D是沿着图7A中的切断线VII-d-VII-d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图8是催化电极2的分解立体图。 [0053] 催化电极2包括阳离子交换膜21、压接于阳离子交换膜21的一个面(图8中的下表面)的阳极电极22、和压接于阳离子交换膜21另一个面(图8中的上表面)的阴极电极
23。而且,在收容部110内,以阳极电极22朝向第一外壳11侧的方式配置催化电极2。 [0054] 阳极电极22由板状电极部24、和大致垂直地接合于板状电极部24的与阳离子交换膜21相反侧的面(图8中的下表面)而成的棒状电极部25构成。作为阳极电极22,优选使用具有臭氧产生催化功能的金属,作为该金属,优选使用铂或铂包覆金属。 [0055] 板状电极部24重叠多张格子状的电极241~243而构成。具体地讲,从阳离子交换膜21侧按顺序重叠有阳极催化剂(微型格栅或编织网)241、微型格栅或压延(flat-rolled)微型格栅242、格栅或电极243。在此,编织网可列举将较细的线材编织成格子状而成的构件,格栅可列举焊接线材而成的一体格子状的构件。另外,由于催化剂241较薄且柔软,因此,微型格栅 242用于保护催化剂241免受直接焊接有棒状电极部25的电极243的凹凸影响。另外,在格栅中通过而产生涡流,能够卷入由阳极电极22产生的臭氧微泡而加速溶解。另外,在附图的关系上,多个格子状的电极241~243仅表示于图8中。 [0056] 棒状电极部25与图8中的电极243的下表面大致垂直地焊接于位于板状电极部
24的与阳离子交换膜21相反侧的格子状电极243。棒状电极部25插入到自第一外壳11的第四凹部16贯穿入第二凹部112内地形成的棒状电极部用孔115(参照图5)中,其一个端部在第四凹部16内利用螺母n紧固。在后述的安装台3固定于壳主体1的情况下,该棒状电极部25的一个端部被安装台3的朝向壳主体1侧的面3a按压。
[0057] 另外,棒状电极部25为了在第二凹部112内确保其与第一外壳11之间的水密性而被密封。具体地讲,在棒状电极部25中嵌入有O型密封圈253(参照图5)。由此,O型密封圈253抵接在形成棒状电极部用孔115的内壁面,能确保棒状电极部用孔115与棒状电极部25之间的水密性。
[0058] 阴极电极23与阳极电极22同样地由板状电极部27、和大致垂直地接合于板状电极部27的与阳离子交换膜21相反侧的面(图8中的上表面)而成的棒状电极部28构成。作为阴极电极23,优选使用对铂、等金属、较薄的银制金属网的表面实施氯化银包覆的材料。
[0059] 板状电极部27重叠多张格子状的电极271~273而构成。具体地讲,从阳离子交换膜21侧按顺序重叠有阴极催化剂(微型格栅或编织网)271、微型格栅或压延微型格栅272、格栅或电极273。另外,水流通过各格子状的电极271~273之间。另外,由于催化剂
271较薄且柔软,因此,微型格栅272用于保护该催化剂271免受直接焊接有棒状电极部28的电极273的凹凸影响。 另外,在附图的关系上,多个格子状的电极271~273仅表示于图8中。
[0060] 棒状电极部28与图8中的电极273的上表面大致垂直地焊接于位于板状电极部27的与阳离子交换膜21相反侧的格子状电极273。棒状电极部28插入到自第二外壳12的与嵌合面12a相反侧的面12b贯穿入第三凹部125内地形成的棒状电极部用孔126(参照图5)中,其一个端部在自上述相反侧的面12b突出的状态下利用螺母n紧固。 [0061] 另外,棒状电极部28为了在第三凹部125内确保其与第二外壳12之间的水密性而被密封。具体地讲,在棒状电极部28中嵌入有O型密封圈283(参照图5)。由此,O型密封圈283抵接在形成第三凹部125的内壁面,能确保棒状电极部用孔126与棒状电极部28之间的水密性。
[0062] 作为阳离子交换膜(nafion膜)21,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阳离子交换膜,可以使用对产生的臭氧耐久性较强的氟系阳离子交换膜,例如厚度优选为大致100~300μm。 [0063] 阳离子交换膜21呈大致矩形,如图6B、6C及图7B~7D所示,在长度方向上其长度稍大于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即,阳离子交换膜21收容于第一凹部111,阳离子交换膜2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长于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延伸至面对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部分。阳离子交换膜2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长于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延伸至面对臭氧水排出通路14及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部分。而且,在阳离子交换膜21的一端部侧、且面对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面形成有贯穿阳离子交换膜21而使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互相连通的连通孔211(参照图5、图6B、图8)。
[0064] 而且,在阳极电极22、阳离子交换膜21及阴极电极23按顺 序重叠而做成平板状而成的催化电极2收容在收容部110内,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嵌合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凹部111内的阳离子交换膜21利用凸部121固定。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设置于第一凹部111的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槽部132、臭氧水排出通路14的贯穿孔141及槽部142、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贯穿孔151及槽部152的一部分(除切削掉壁面111a的部分之外的槽部152)被阳离子交换膜21覆盖。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贯穿孔131面对阳离子交换膜21的连通孔211,由此连通于阳极电极22侧和阴极电极23侧。
[0065] 并且,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槽部132隔着阳离子交换膜21而被延伸部126覆盖,臭氧水排出通路14的槽部142及贯穿孔141隔着阳离子交换膜21而被盖部123覆盖。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槽部152中的切削于壁面111a的部分连接于槽部124的端部。 [0066] 因而,如图6B所示,在原料水供给通路13中流通的原料水流到阳极电极22侧,并且,也通过连通孔211流到阴极电极23侧。之后,如图7B所示,在阳极电极22中产生的臭氧水沿着阳极电极22的平面方向流动,从连通到阳极电极22的臭氧水排出通路14的槽部142通过贯穿孔141而向臭氧水排出口143排出。
[0067] 另一方面,如图7C所示,在阴极电极23中产生的阴极水沿着阴极电极23的平面方向流动,通过连通于阴极电极23的槽部124之后,从槽部152的切削的部分通过槽部152,进而通过贯穿孔151向阴极水排出口153排出。
[0068] 这样,利用阳离子交换膜21的连通孔211分别向阳极电极22侧和阴极电极23侧供给自原料水供给通路13流动来的水,除阳离子交换膜21的面对连通孔211的部分及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槽部152中的切削掉内壁面111a的部分之外,夹持在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之间的阳离子交换膜21覆盖第一凹部111和 第二外壳的凸部121,从而分隔为阳极电极22侧和阴极电极23侧。即,由于臭氧水排出通路14的连通到阳极电极22的部分、和阴极水排出通路15的连通到阴极电极23的部分被阳离子交换膜21分隔,因此,在阳极电极22侧流动的水及生成的臭氧水、与在阴极电极23侧流动的水及生成的阴极水不会混合。
[0069] 另外,自第一外壳11的上述相反侧的面11b突出的阳极电极22的棒状电极部25的一端部、和自第二外壳12的上述相反侧的面12b突出的阴极电极23的棒状电极部28的一端部分别做成电极端子,与电源装置(未图示)的输出端电连接而被施加直流电压。各棒状电极部25、28的电极端子通过导线(未图示)连接于电源装置,对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优选为例如6~15伏。
[0070] 图9A是从安装台3的面向第一外壳11侧的面看时的透视主视图,图9B是安装台3的透视俯视图,图9C是安装台3的透视侧视图。
[0071] 如图2及图9所示,安装台3在第一外壳11的与嵌合面11a相反侧的面11b上装卸自由,其通过安装于壳主体1而支承壳主体1。安装台3呈长方体状,在安装台3的内部形成有原料水供给通路31、臭氧水排出通路32及阴极水排出通路33,使水的通路集中在一处。
[0072] 原料水供给通路31朝向壳主体1的原料水供给口133直线状地延伸而形成,在原料水供给通路31的一个端部连接有自朝向第一外壳11侧的面(正面)3a突出的原料水供给管34。在原料水供给通路31的另一个端部连接有未图示的原料水箱、与原料水箱连结的等。
[0073] 臭氧水排出通路32在安装台3的内部弯曲地形成,其一个端部自朝向第一外壳11侧的面3a突出而连接有臭氧水排出管 351。其另一个端部向与上述面3a垂直的面(侧面)3b延伸,连接有另一个臭氧水排出管352。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中途还形成有向上述面3b贯穿的分支通路321,在分支通路321中插入有检测臭氧水的臭氧浓度的浓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部件)4。
[0074] 图9D是表示在图9C中的臭氧水排出通路32内配置有浓度检测传感器4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分支通路321形成为与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直径中的下端部连通。即,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与分支通路321连通的一部分截面呈在纵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其他的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截面呈圆形状。而且,自分支通路321插入浓度检测传感器4而将浓度检测传感器4配置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长圆形状部分322中的下端部。 [0075] 浓度检测传感器4由检测电极(未图示)、作为电位测量基准的比较电极(未图示)、和接线于这些检测电极及比较电极的一个端部而测量电位的电压计(未图示)等构成。检测电极及比较电极固定在自分支通路321螺纹旋入的传感器安装部41的前端,由此,检测电极及比较电极配置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下端部(长圆形状部分322),接触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中流动的臭氧水。于是,通过接触臭氧水来检测由检测电极的臭氧浓度变化产生的检测电极与比较电极的电压而检测浓度。
[0076] 作为检测电极,优选使用例如由铂、金等构成的电极,作为比较电极,优选使用银、氯化银。
[0077] 根据这样地检测出的臭氧浓度,臭氧水生成装置100内的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电源装置来对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之间施加电量,使得与预先设定的臭氧浓度一致。
[0078] 通过如上所述地将臭氧水排出通路32的一部分形成为其截面积在纵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在其长圆形状部分322的下 端部配置浓度检测传感器4,通常,向自壳主体1排出的臭氧水中混合氧气,因此,这样的气泡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内的上端部流通,作为液体的臭氧水在其下端部流通,但通过如上所述地在长圆形状部分322的下端部配置浓度检测传感器4,能够不影响上述气泡地对在臭氧水排出通路32中的长圆形状部分322的下端部流通的臭氧水稳定地测量浓度。
[0079] 阴极水排出通路33也在安装台3的内部弯曲地配置,其一个端部自朝向第一外壳11侧的面3a突出而连接有阴极水排出管361。其另一个端部向与上述面3a垂直的面(上表面)3c延伸,连接有另一个阴极水排出管362。
[0080] 而且,将原料水供给管34插入到壳主体1的原料水供给口133,将臭氧水排出管351插入到臭氧水排出口143,将阴极水排出管361插入到阴极水排出口153,而且,用螺栓N2紧固壳主体1和安装台3,从而将壳主体1与安装台3固定。
[0081] 此时,通过由安装台3的朝向壳主体1侧的面3a按压突出到第四凹部16内的阳极电极22的棒状电极部25的一端部,调整螺栓N2的紧固程度,能够容易地调整对阳离子交换膜21的压接力。
[0082] 接着,对使用由上述构造构成的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的臭氧水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0083] 在自原料水供给通路31、13供给水时,水流到阳极电极22的板状电极部24,并且,水经由连通孔211流到阴极电极23的板状电极部27,在各电极部24、27处进行连续接触。同时,通过驱动电源装置,借助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的各电极端子(棒状电极25、28)向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通过通电而使水电解,在阳极电极22侧产生臭氧气泡及氧气泡,在阴极电极23侧产生氢气泡。产生的臭氧气泡溶解 于水而成为臭氧水,通过臭氧水排出通路14、32而自臭氧水排出管352排出到外部。另一方面,氢气泡溶解于水而成为氢水,通过阴极水排出通路15、33而自阴极水排出管362排出到外部。 [0084] 另外,在通电过程中同时由浓度检测传感器4测量臭氧水排出通路32内的臭氧水浓度,控制部调整电源装置的输出来控制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之间的电量,从而成为预先设定的臭氧浓度。如上所述地生成设定浓度的臭氧水。
[0085] 以上,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阳离子交换膜21的面对原料水供给通路13的部分设有使阳极电极22与阴极电极23互相连通的连通孔211,自原料水供给通路13流来的水被供给到阳极电极22、并且经由连通孔211被供给到阴极电极23,因此,不需在阳极电极22侧和阴极电极23侧分别各自形成原料水供给通路13而将其做成复杂的供给通路,而通过仅形成连通孔211来共用一个原料水供给通路13,能够将水容易地分别供给到阳极电极
22侧和阴极电极23侧。因而,构造也简单,能够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0086] 收容于第二凹部112的阳极电极22和收容于第三凹部125的阴极电极23通过被比阳极电极22及阴极电极23大的阳离子交换膜21覆盖,并且连通到阳极电极22的臭氧水排出通路14和连通到阴极电极23的阴极水排出通路15也被阳离子交换膜21覆盖而被各自分隔,因此,在阳极电极22侧生成的臭氧水与在阴极电极23侧生成的阴极水不会混合,而能够分别通过臭氧水排出通路14及阴极水排出通路15可靠地排出。
[0087] 由于在壳主体1上装卸自由的安装台3中设有臭氧水排出通路32,在该臭氧水排出通路32中设有浓度检测传感器4,因此,能够利用浓度检测传感器4生成设定规定浓度的臭氧水。另外,由于浓度检测传感器4设置于在壳主体1上装卸自由的安 装台中,因此,在维护、更换壳主体1的情况下,不需不必要地更换浓度检测传感器4,能够降低成本。 [0088] 阳极电极22的棒状电极部25向壳主体1的外部突出地设置,通过安装台3安装于壳主体1,按压突出的棒状电极部25而按压阳离子交换膜21,因此,能够利用安装台3的按压力容易地调整对阳离子交换膜21的压接力。
[0089] 并且,在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中形成有可互相嵌合的第一凹部111、第二凹部112、凸部121及第三凸部125,还形成有原料水供给通路13、臭氧水排出通路14、阴极水排出通路15、槽部113及第四凹部16等,均仅由壳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凹凸构成,因此构造简单,能够利用注塑成形容易地形成,而且,即使组装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也较为简单。
[0090] 图10表示变形例的臭氧水生成装置100A,是与图5同样地沿着图4中的切断线V-V切断时的向视剖视图。
[0091] 在臭氧水生成装置100A的第一外壳11A的与嵌合面11aA相反侧的面11bA中设有磁性材料17A,在安装台3A的第一外壳11A侧的面3aA中的大致中央位置埋设有电磁铁37A。因而,通过在第一外壳11A上配置安装台3A,磁性材料17A被电磁铁37A吸引而将第一外壳11A和安装台3A固定。通过这样地使用磁性材料17A及电磁铁37A,利用磁力吸附壳主体1A和安装台3A,能够将外壳主体1A和安装台3A容易地做成装卸自由的构造。另外,也能够省去像上述臭氧水生成装置100那样地利用螺栓N2紧固壳主体1和安装台3的时间和劳力。
[0092] 另外,由于臭氧水生成装置100A的其他构造与上述臭氧水生成装置100相同,因此,对于同样的构成部分,在同样的数字上标注英文字母A而省略其说明。 [009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 范围内适当变更。 [009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阳极电极22的板状电极部24及阴极电极23的板状电极部27分别由三张电极241~243、271~273构成,但其张数并不限定于三张,也可以是一张、两张、四张。
[0096] 采用本发明,不必为了供给水而形成复杂的流路,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水容易地分别供给到阳极电极侧和阴极电极侧,而且,能够谋求小型化。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臭氧氧化脱硝装置 2020-05-12 672
蓝氧洗菜机 2020-05-13 946
软体氧舱 2020-05-11 475
一种高压氧吸氧装置 2020-05-12 785
家用鲜氧机 2020-05-13 698
富氧水氧气两用机 2020-05-12 212
吹氧管 2020-05-11 416
软体氧舱 2020-05-11 877
制氧机的制氧机构 2020-05-12 834
氧气制造机 2020-05-13 75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