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粉末冶金 / 海绵钛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

纳米二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

阅读:14发布:2021-07-31

专利汇可以提供纳米二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纳米二 氧 化 钛 薄膜 的制备工艺,其采用过氧化氢将零价的金属钛Ti氧 化成 四价钛TiO2+,TiO2+进一步与过氧化氢络合成 水 溶性的TiO[(H2O2)]2+黄色络合物,在 蒸发 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和 氨 后,得到黄色络合物胶体,再通过150℃~200℃高压水热反应,将TiO[(H2O2)]2+黄色络合物转变成纯白色的Ti(OH)4水性乳液,然后加入 无机酸 调节乳液的PH值在2~4范围内,温控水浴 温度 60~80℃,在持续搅拌3~6小时后可以使Ti(OH)4水性乳液渐渐胶化成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用 喷枪 将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 喷涂 在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内壁上,经400~550℃ 烧结 形成牢固的纳米二氧化钛薄膜。本发明反应过程中无 废水 、废气产生,结晶度高,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成膜性能好。,下面是纳米二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纳米二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金属钛放入玻璃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形成混合液,金属钛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8~12,所述金属钛为颗粒海绵钛
步骤二、将玻璃烧杯置于水浴中,冰水浴温度控制在5~15℃之间,中速搅拌所述混合液形成中间反应物;
步骤三、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带支管和活塞的烧瓶中,将烧瓶置于热水浴中,水浴温度控制在60℃左右,加热使氨挥发形成氨蒸汽,此氨蒸汽通过支管进入中间反应物中,调节中间反应物的pH值至8~11范围内获得调节后中间反应物,此时金属钛与氨的摩尔比为1:
9~15;
步骤四、持续搅拌调节后中间反应物3~8小时,直到获得透明的黄色络合物水溶液;
步骤五、将黄色络合物水溶液转移至带支管的烧瓶中,放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蒸发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氨,得到黄色络合物胶体;
步骤六、将黄色络合物胶体倒入高压反应釜中,150℃~200℃水热反应4~8小时,获得纯白色水性乳液;
步骤七、将纯白色水性乳液倒回玻璃烧杯中,常温下边搅拌边加入无机酸,调节乳液的pH值至2~4获得酸化后水性乳液;
步骤八、将玻璃烧杯放入60~80℃水浴装置中,在持续搅拌3~6小时使酸化后水性乳液渐渐胶化成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
步骤九、用喷枪将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喷涂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2)内壁上,然后在140~160℃温度下烘干,所述喷涂与烘干交替进行重复2~4次循环,每一次循环后需将陶瓷板旋转90°~180°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喷涂时喷枪的喷头与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倾为15°~45°,所述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为表面具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波峰面(3)和波谷面(4)的陶瓷基板(1),此波峰面(3)和波谷面(4)交替排列,所述陶瓷基板(1)设有若干个圆锥形孔(2);
步骤十、将经步骤九喷涂完毕后的增效型多孔陶瓷板,放入高温鼓烘箱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400~550℃,烧结时间为1~2小时,然后自然降至室温,从而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表面及圆锥孔内壁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过氧化氢含量为30%,比重1.1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速搅拌速率为300~600转/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含量26%,比重0.9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蒸发出的氨通入纯水中,可回收再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为7~10% 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型多孔陶瓷板厚度为5~20mm,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每平方米开有60000~70000个圆锥形透孔,圆锥形透孔的大孔直径在2~4mm之间,小孔直径在1~2mm之间,增效型多孔陶瓷板大孔面的表面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形,所述波浪的波峰高出陶瓷板基体平面0.5~3mm,波谷低于基体平面0.5~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的喷涂总量控制在每平方米3~5公斤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是形成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内壁上,在每平方米陶瓷板上光催化剂薄膜的附着量在300~400克之间,薄膜厚度在20~40微米之间。

说明书全文

纳米二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特别是用来彻底分解空气及中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0003]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级氧化分解技术。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在吸收紫外光后产生电荷分离,生成具有极强氧化能的活泼自由基。它的光催化活性就是由这些活泼自由基引起,能够非选择性地氧化分解各类有机污染物,其氧化能力远远高于臭氧和过氧化氢。
[0004] 研究表明,光催化分解反应是发生在二氧化钛颗粒的表面,而不是发生在体相中。这就要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必须具备高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高光吸收能力和高电荷分离能力。采用“纳米技术”是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的首选途径。这是因为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纳米二氧化钛- +
粒径小,处于表面态的原子数多,光激发产生电子和空穴(e,h)的几率大大增加,促使其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把其表面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快速地氧化分解为二氧化和水等无机物。因此,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
[0005] 光催化剂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是需要提供便于其附着的基材,或称载体。载体本身应该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以及与光催化剂的高亲和能力。
[0006] 目前,常用的光催化剂载体有活性炭毡、活性炭海绵、纸蜂窝、蜂窝、泡沫铝、金属丝网等,但是这些载体对于光催化剂的附着力不够强、附着量不够多而且易脱落、使用寿命短。
[0007] 陶瓷由于其本身微孔结构带来的高比表面积以及与二氧化钛的高亲和能力应该是获得高效的优选载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作为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载体。与泡沫陶瓷和直孔型蜂窝陶瓷相比,其特点是担载光催化剂数量更多、接受光辐照面积更大。
[0008] 光催化剂在载体上的涂复工艺也是获得高效的关键技术,通过喷涂和烧结技术可以在陶瓷表面形成牢固的薄膜,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采用无机合成,不使用有机溶剂,反应过程中无废水、废气产生,是一种洁净制备工艺,二氧化钛的理论收益率高达166%,与其它的专利工艺相比原料成本大大降低;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的颗粒粒径小于10纳米,结晶度高,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且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的涂覆性能和成膜性能非常好;制成的高效光催化剂薄膜可以应用在空气和水的净化领域,在紫外光的辐照下能够氧化分解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甲去除率高且去除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杀菌率高且时间短。
[00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金属钛放入玻璃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形成混合液,金属钛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8~12;
步骤二、将玻璃烧杯置于水浴中,冰水浴温度控制在5~15℃之间,搅拌所述混合液物形成中间反应物;
步骤三、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带支管和活塞的烧瓶中,将烧瓶置于热水浴中,水浴温度控制在60℃左右,加热使氨挥发形成氨蒸汽,此氨蒸汽通过支管进入中间反应物中,调节中间反应物的pH值至8~11范围内获得调节后中间反应物,此时金属钛与氨的摩尔比为1:
9~15;
步骤四、持续搅拌调节后中间反应物3~8小时,直到获得透明的黄色络合物水溶液;
步骤五、将黄色络合物水溶液转移至带支管的烧瓶中,放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蒸发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氨,得到黄色络合物胶体;
步骤六、将黄色络合物胶体倒入高压反应釜中,150℃~200℃水热反应4~8小时,获得纯白色水性乳液;
步骤七、将纯白色水性乳液倒回玻璃烧杯中,常温下边搅拌边加入无机酸,调节乳液的pH值至2~4获得酸化后水性乳液;
步骤八、将玻璃烧杯放入60~80℃水浴装置中,在持续搅拌3~6小时使酸化后水性乳液渐渐胶化成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胶体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为7~10% wt。
[0011] 步骤九、用喷枪将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喷涂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内壁上,然后在140~160℃温度下烘干。所述喷涂与烘干交替进行重复3~5次循环,每一次循环后需将陶瓷板旋转90°~180°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喷涂时喷枪的喷头与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倾为15°~45°,所述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为表面具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波峰面和波谷面的陶瓷基板,此波峰面和波谷面交替排列,所述多孔陶瓷板设有若干个圆锥形孔。
[0012] 步骤十、将经步骤九喷涂完毕后的增效型多孔陶瓷板,放入高温鼓烘箱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400~550℃,烧结时间为1~2小时,然后自然降至室温。从而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孔内壁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钛为小颗粒海绵钛
[0014] 2、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过氧化氢含量为30%,比重1.1g/ml。
[0015] 3、上述方案中,所述中速搅拌速率为300~600转/分钟。
[0016] 4、上述方案中,所述氨水含量26%,比重0.9g/ml。
[0017] 5、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五中蒸发出的氨通入纯水中,可回收再用。
[0018] 6、上述方案中,所述无机酸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中的任意一种。
[0019] 7、上述方案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为7~10%wt。
[0020] 8、上述方案中,所述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主要材质为堇青石和氧化铝,经模具压制成型,再经过1100~1200℃烧结而成。
[0021] 9、上述方案中,所述增效型多孔陶瓷板基体平面厚度为5~20mm,长50~200 mm,宽50~200mm;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每平方米开有60000~70000个圆锥形透孔,圆锥形透孔的大孔直径在2~4mm之间,小孔直径在1~2mm之间,增效型多孔陶瓷板大孔面的表面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形,所述波浪的波峰高出基体平面0.5~3mm,波谷低于基体平面0.5~3mm。
[0022] 10、上述方案中,所述喷涂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多孔陶瓷板上喷涂3~5公斤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
[0023] 11、上述方案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在每平方米多孔陶瓷板表面的附着量在300~400克之间,形成的光催化剂薄膜厚度在20~40微米之间。
[0024]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 本发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其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反应过程采用无机合成,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反应过程中无废水、废气产生,是一种洁净制备工艺,二氧化钛的理论收益率高达166%,与其它的专利工艺相比原料成本大大降低;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颗粒粒径小于10纳米,结晶度高,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且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的涂覆性能和成膜性能非常好;可以制成高效光催化剂薄膜应用在空气和水的净化领域,在紫外光的辐照下可以氧化分解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甲醛去除率高且去除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杀菌率高且时间短。
[0025] 2. 本发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特定的喷涂和烧结的方法,将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喷涂和烧结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从而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该增效型多孔陶瓷板除了基体本身具有巨大、粗糙的表面积外, 圆锥形透孔可以使其表面积增大数倍,加上波浪形表面再使其表面积增大一至数倍,因此在这种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涂覆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面积就会相应增大5~8倍以上,这样大大增加了紫外光对光催化剂的辐照面积以及光催化剂与有毒有害有机物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催化分解这些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和能力。这种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主要材质为堇青石和氧化铝,是无机氧化物,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与多孔陶瓷板同属无机氧化物,两者的亲和力强,所形成的薄膜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
[0026] 附图1为本发明制备工艺中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外形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制备工艺中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内壁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放大14万倍纳米TiO2水性胶体透射电镜形貌图;
附图4为本发明纳米TiO2水性胶体颗粒粒径分布图;
附图5为本发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应用实例--甲醛分解曲线;
附图6为本发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应用实例--杀菌效果曲线。
[0027] 以上附图中,1、陶瓷基板;2、圆锥孔;3、波峰面;4、波谷面;5、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5克金属钛放入500毫升玻璃烧杯中,加入85毫升过氧化氢水溶液,金属钛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8,所述金属钛为颗粒海绵钛;
步骤二、将玻璃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冰水浴温度控制在10℃左右,中速搅拌所述混合液形成中间反应物;
步骤三、将75毫升氨水倒入带支管和活塞的500毫升烧瓶中,将烧瓶置于60℃左右的温控热水浴中,加热使氨形成氨蒸汽,氨蒸汽通过支管进入中速搅拌的中间反应物中,待中间反应物的pH值达到9左右时关闭烧瓶支管上的活塞,停止通氨,金属钛与氨的摩尔比大约为1:10;
步骤四、持续搅拌反应6小时,期间可以多次打开烧瓶支管上的活塞,通氨以保持PH值
2+
在9左右,得到透明的黄色络合物TiO[(H2O2)] 水溶液;
2+
步骤五、将黄色络合物TiO[(H2O2)] 水溶液转移至带支管的烧瓶中,放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蒸发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氨,得到黄色络合物胶体,蒸发出的氨通入纯水中,可回收再用;
步骤六、再将黄色络合物胶体倒入高压反应釜中,150℃水热反应8小时,得到纯白色的Ti(OH)4水性乳液;
步骤七、将纯白色的Ti(OH)4水性乳液倒回玻璃烧杯中,常温下边搅拌边滴加40%的稀硝酸,调节乳液的pH值在2~2.5范围之内获得酸化后水性乳液;
步骤八、将玻璃烧杯放入加热控温水浴装置中,水浴温度控制在60℃左右,搅拌时间为
5小时,在持续搅拌下使酸化后水性乳液渐渐胶化成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重约80克左右, 胶体中二氧化钛的含量大约为10% wt。
[0029] 步骤九、用喷枪将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15克喷涂在0.01平方米的增效型多孔陶瓷板1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2内壁上,在140℃温度下烘干30分钟,然后再喷涂15克胶体并烘干,两次喷涂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的总量为30克,所述喷涂与烘干交替进行重复2次循环,第一次循环后将陶瓷板旋转180°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喷涂时喷枪的喷头与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倾角为45°。
[0030] 步骤十、将喷涂好的多孔陶瓷板放入高温鼓风烘箱中,烧结温度450℃ ,烧结时间2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从而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表面及圆锥孔内壁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5。
[0031] 经检测,在多孔陶瓷板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孔内壁附着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重量大约为3克,形成的光催化剂薄膜厚度在20微米左右。
[0032] 图3为本实施例获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透射电镜照片,从照片中可得出颗粒呈现类球状,颗粒直径小于10nm(与图中右下角100nm的标尺对比),右图表明胶体颗粒属于锐钛矿晶相。
[0033] 图4为本实施例获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颗粒粒径分布图,平均颗粒直径小于10nm,且颗粒均匀性好。
[0034] 图5为本实施例获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喷涂、烧结制成的高效光催化剂薄膜,在紫外光辐照下测得的甲醛分解曲线,测试机构为中国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研制中心,经过60分钟的光催化反应,甲醛浓度从初始的1.05ppm下降到0.05ppm,去除率高且去除时间短。
[0035] 图6为本实施例获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喷涂、烧结制成的高效光催化剂薄膜,在紫外光辐照下测得的杀菌效果曲线,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测试条件:温度23~27℃,相对湿度40~60%,测试空间30立方米试验舱;从附图4得出总菌去除率:30分钟,超过70%;60分钟,超过99%。
[0036] 实施例2: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5克金属钛放入玻璃烧杯中,加入107mL过氧化氢水溶液形成混合液,金属钛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10,所述金属钛为颗粒海绵钛;
步骤二、将玻璃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冰水浴温度控制在12℃左右,中速搅拌所述混合液形成中间反应物;
步骤三、将91mL的氨水倒入带支管和活塞的烧瓶中,将烧瓶置于热水浴中,水浴温度控制在60℃左右,加热使氨挥发形成氨蒸汽,此氨蒸汽通过支管进入中间反应物中,调节中间反应物的pH值至9.5范围内获得调节后中间反应物,此时金属钛与氨的摩尔比为1:12;
2+
步骤四、持续搅拌调节后中间反应物5小时,直到获得透明的黄色络合物TiO[(H2O2)]水溶液;
步骤五、将黄色络合物水溶液转移至带支管的烧瓶中,放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蒸发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氨,得到黄色络合物胶体;
步骤六、将黄色络合物胶体倒入高压反应釜中,175℃水热反应7小时,获得纯白色Ti(OH)4水性乳液;
步骤七、将纯白色Ti(OH)4水性乳液倒回玻璃烧杯中,常温下边搅拌边加入无机酸,调节乳液的pH值至3.0~3.5获得酸化后水性乳液;
步骤八、将玻璃烧杯放入70℃水浴装置中,在持续搅拌4.5小时使酸化后水性乳液渐渐胶化成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重约110克左右,胶体中二氧化钛的含量大约为7.6% wt。
[0037] 步骤九、用喷枪将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35克喷涂在0.02平方米的增效型多孔陶瓷板1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形孔2内壁上,在150℃温度下烘干40分钟,然后再重复两次喷涂35克胶体并烘干,总共三次喷涂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的量为105克;所述喷涂与烘干交替进行重复3次循环,每一次循环后将陶瓷板旋转90°再进行下一次循环;喷涂时喷枪的喷头与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倾角为30°。
[0038] 步骤十、将经喷涂好的多孔陶瓷板放入高温鼓风烘箱中,烧结温度550℃ ,烧结时间1.5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从而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表面及圆锥孔内壁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5。
[0039] 经检测,在0.02平方米多孔陶瓷板的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孔内壁附着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重量大约为8克,形成的光催化剂薄膜厚度在25微米左右。
[0040] 作为优选,采用金属钛为颗粒海绵钛,大大减少了原料杂质的引入的几率,从而提高产品和纯度和性能的稳定性
[0041] 作为优选,采用步骤三中将烧瓶置于热水浴中,水浴温度控制在60℃左右,加热使氨挥发形成氨蒸汽,此氨蒸汽通过支管进入中间反应物中。采用通氨气而不是滴加氨水的办法来调节pH值的原因是为了保持过氧化氢在反应物中的浓度,避免滴加氨水会稀释反应液,从而导致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时间增加。
[0042] 作为优选,步骤九采用150℃烘干。
[0043] 作为优选,步骤十采用高温550℃烧结 ,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
[0044] 本发明中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的制备工艺,完全是无机合成,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反应过程中无废水、废气产生,是一种洁净制备工艺;本工艺采用纯海绵钛、过氧化氢水溶液作为主原料并结合特定的工艺步骤和参数,可使二氧化钛的理论收益率高达166%,与其它的专利工艺相比原料成本大大降低,大大减少了原料杂质的引入几率,从而提高产品和纯度和性能的稳定性;由本工艺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颗粒粒径小于10纳米且颗粒均匀性好,结晶度高,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且在多孔基材上的涂覆性能和成膜性能非常好,可以制成高效光催化剂薄膜。
[0045] 其次,本发明设计采用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作为薄膜载体,这种增效型多孔陶瓷板的主要材质为堇青石和氧化铝,除了陶瓷板基体本身具有巨大、粗糙的表面积外, 圆锥形透孔可以使其表面积增大数倍,加上波浪形表面再使其表面积增大一至数倍,因此在这种增效型多孔陶瓷板上涂覆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面积就会相应增大5~8倍以上,这样大大增加了紫外光对光催化剂的辐照面积以及光催化剂与有毒有害有机物气体的接触面积。
[0046] 再次,本发明采用喷涂和烧结工艺来实现薄膜原料在薄膜载体上的涂复成膜。通过多次喷涂和高温烧结将纳米二氧化钛水性胶体烧结在多孔陶瓷板波浪形表面及圆锥孔内壁。由于多孔陶瓷板的主要材质为无机氧化物,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与多孔陶瓷板同属无机氧化物,两者的亲和力强,从而使形成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在多孔陶瓷板上的附着力非常强、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由本发明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薄膜具有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应用在空气净化领域,在紫外光的辐照下可以氧化分解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甲醛去除率高且去除时间短,同时杀菌率高且时间短。
[0047]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