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金属腐蚀 / 晶间腐蚀 / 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

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

阅读:244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晶间 腐蚀 自动实验系统 温度 采集装置,以解决 晶间腐蚀 装置中腐蚀液对于温度 传感器 的腐蚀,导致温度传感器 精度 下降、可靠性变差、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它包括锥形玻璃烧瓶、玻璃导温管,所述玻璃导温管斜插入到锥形玻璃烧瓶的内部,玻璃导温管的底部封闭,玻璃导温管上端开口并穿出锥形玻璃烧瓶与空气相通,玻璃导温管与锥形玻璃烧瓶的瓶壁在穿出 位置 熔接在一起。本发明将温度传感器与腐蚀溶液完全隔离,并保证传感器处在最佳测温位置,通过导温液的有效传导和 硅 胶密封,达到准确测温的目的。另外,由于传感器很容易通过插拔与烧瓶分离,操作简单实用,给晶间腐蚀试验装样取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下面是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包括锥形玻璃烧瓶、玻璃导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斜插入到锥形玻璃烧瓶(2)的内部,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封闭,玻璃导温管(3)上端开口并穿出锥形玻璃烧瓶(2)与空气相通,玻璃导温管(3)与锥形玻璃烧瓶(2)的瓶壁在穿出位置熔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的倾斜为55度—6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的倾斜角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对准锥形玻璃烧瓶(2)底面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距离锥形玻璃烧瓶(2)底面的高度为5.8—6.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上端超出锥形玻璃烧瓶(2)烧瓶壁的距离为0.8—1.2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温管(3)总长为5.8—6.2厘米。

说明书全文

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金属晶相试验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金属晶相试验的晶间腐蚀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晶间腐蚀试验要求将被测金属样品放置到微沸的腐蚀溶液中进行长达几十个小时的腐蚀试验。溶液微沸状态的保持需要对溶液进行长时间准确的控温,而测温用的温度传感器多不耐腐蚀,尤其是在高温腐蚀液体中,其精度、性能和可靠性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将传感器与溶液有效隔离。另外,实验证明传感器在微沸溶液中的位置对所测温度的精度和稳定度影响很大,因此将传感器固定在溶液中的恰当位置对微沸溶液的测温非常重要。由于试验装置需要经常加样、取样和倾倒溶液,而且在玻璃烧瓶口往往需要安装蒸汽冷凝装置,所以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拆卸方法对晶间腐蚀试验有重大的影响。现有的晶间腐蚀系统温度传感器多装在玻璃烧瓶瓶塞上,有的虽利用玻璃导管通过瓶口伸入到溶液中,但是由于插入溶液的深度不够或位置不当,测温多不准确且浮动较大,控温不理想。另外,由于要经常地加样、取样和更换溶液,频繁插拔瓶塞很容易破坏传感器和弄碎玻璃管,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以解决晶间腐蚀装置中腐蚀液对于温度传感器的腐蚀,导致温度传感器精度下降、可靠性变差、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包括锥形玻璃烧瓶、玻璃导温管,所述玻璃导温管斜插入到锥形玻璃烧瓶的内部,玻璃导温管的底部封闭,玻璃导温管上端开口并穿出锥形玻璃烧瓶与空气相通,玻璃导温管与锥形玻璃烧瓶的瓶壁在穿出位置熔接在一起。
[0005]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的倾斜为55度—65度。
[0006]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的倾斜角为60度。
[0007]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的底部对准锥形玻璃烧瓶底面中心。
[0008]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的底部距离锥形玻璃烧瓶底面的高度为5.8—6.2厘米。
[0009]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上端超出锥形玻璃烧瓶烧瓶壁的距离为0.8—1.2厘米。
[0010]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温管总长为5.8—6.2厘米。
[0011] 本发明装置在玻璃烧瓶瓶壁上适当的位置熔接带有胶圈的导温管,将传感器定位到最佳测温位置并避免其与腐蚀液直接接触,同时给导温管中注入导温液,通过导温液的有效传导和硅胶密封,提升测温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由于传感器很容易通过插拔与烧瓶分离,操作简单实用,给晶间腐蚀试验装样取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除此之外该装置使得放样、取样以及倾倒腐蚀液操作更加便捷。因此该装置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同时降低了企业使用晶间腐蚀系统的损耗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一种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 一种晶间腐蚀自动实验系统温度采集装置,包括锥形玻璃烧瓶2、玻璃导温管3,玻璃导温管3斜插入到锥形玻璃烧瓶2的内部,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封闭,玻璃导温管3上端开口并穿出锥形玻璃烧瓶2与空气相通,玻璃导温管3与锥形玻璃烧瓶2的瓶壁在穿出位置熔接在一起。并确保玻璃导温管3管腔与锥形玻璃烧瓶2内部完全隔绝。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对准锥形玻璃烧瓶2底面中心。
[0015] 为了保证晶间腐蚀试验测温的准确,玻璃导温管3的倾斜角θ为55度—65度。倾斜角最佳角度为60度。玻璃导温管3的底部距离锥形玻璃烧瓶2底面的高度h为5.8—
6.2厘米。玻璃导温管3上端超出锥形玻璃烧瓶2烧瓶壁的距离为0.8—1.2厘米。玻璃导温管3总长l1为5.8—6.2厘米。
[0016] 冷凝器1插入锥形玻璃烧瓶2的瓶口,以保证和锥形玻璃烧瓶2瓶口严格密封,冷凝器1的下端口打磨成磨砂面。
[0017] 关于玻璃导温管:为了测温的准确,防止导温管内空气散失温度,玻璃导温管3内必须注入导温液5且导温液至少要耐高温320摄氏度以上。另外,管口必须通过涂覆的硅胶圈4密封,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硅胶圈4方便插入拔出。玻璃导温管内径5mm,可方便温度传感器插入。
[0018] 工作过程:首先,给锥形玻璃烧瓶2上的玻璃导温管3中注入导温液,导温液体积为导温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次,配置试验用腐蚀溶液,将其倒入锥形玻璃烧瓶2中,要求腐蚀溶液液面必须没过玻璃导温管3与锥形玻璃烧瓶2熔接处的上边沿。接着将载着试样的托架放入锥形玻璃烧瓶2内部正中位置,试样(如:不锈片)放在试样托架上,要求试样必须放稳,避免其掉落。然后将锥形玻璃烧瓶2放置到加热炉6上。将温度传感器通过涂覆的硅胶圈4插入到玻璃导温管3中,要求将传感器插到最底。最后,将冷凝器1安装到锥形玻璃烧瓶2上,打开试样装置开关,开始晶间腐蚀试验,腐蚀溶液煮沸,锥形玻璃烧瓶2中的挥发气体经冷凝器冷凝。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