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治疗 / 癌症治疗 / 中子俘获治疗 / 硼中子俘获治疗 / 用于BNCT的含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用于BNCT的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阅读:291发布:2020-06-29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BNCT的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用于BNCT的含 硼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新的含硼化合物通过缩合、 氨 解及成环反应得到,易于制备、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 生物 性能,在 肿瘤 细胞的摄取、积累和保留方面都优于BPA,并没有出现任何毒性的迹象,在BNCT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该类化合物经过 放射性 元素标记后,还有望成为临床潜在的 正 电子 发射 断层 扫描肿瘤 显像剂 ,为 恶性肿瘤 的诊断、良恶性 疾病 的 鉴别 和全身转移病灶的探查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下面是用于BNCT的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的结构:

其中:R1为H或 ;
R2为H或C1-C3烷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和同位素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F为18F,具有如下式(Ⅱ)所示的结构:

其中:R1为H或 ;
R2为H或C1-C3烷基;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和同位素产品。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缩合反应:

(2)解反应:

(3)成环反应:

4.制备如权利要求2所定义的式(Ⅱ)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包括:(1)将化合物(I)在性溶液中解得到化合物(Ⅲ)(;2)用K222和K2CO3的乙腈水溶液淋洗18F-富集的QMA柱,乙腈共沸除水后,用含K2CO3,K222,[18F]-F-的混合物与化合物(Ⅲ)在乙腈溶液中于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化合物(Ⅱ)。
5.制备如权利要求2所定义的式(Ⅱ)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19F-18F离子交换反应得到,具体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6.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用于制备肿瘤治疗所用药物中的用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治疗是肿瘤的硼中子俘获治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是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进程
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是脑胶质瘤、复发性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肉瘤、乳腺癌或转移性肝癌。
10.如权利要求2所定义的式(Ⅱ)化合物在制备报告肿瘤的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分子探针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用于BNCT的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肿瘤相关的药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BNCT的含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各类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存活时间及生活质量,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科学家致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发现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0003] BNCT是一种在细胞尺度上的新型的二元靶向放射疗法,它是通过亲肿瘤的载体(携带剂)将10B带入人体,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浓聚于肿瘤细胞内,而在正常组织中则含量10
很少。相对于脑组织中的其它元素,B对热中子的反应截面非常大(3840barns),经中子束照射10B与热中子发生核反应,放出α粒子和7Li粒子,α粒子射程短且具有很高LET,可以把能量沉积在大约一个肿瘤细胞范围内,从而达到选择性杀死目标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损伤极少的目的。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BNCT是理论上较为成熟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疗方法。但应用BNCT技术需要高度浓集于肿瘤组织的硼携带剂,其在肿瘤中应当优先释放出
15-30μg/g(ppm,即百万分之一)的10B平均浓度以保证其具有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目前处于临床试验的两种硼携带剂是巯基-闭合式-十二烷硼酸二钠(BSH)和1,4-二羟基硼苯丙酸(BPA)。虽然BSH和BPA已经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这两种试剂仅具有对肿瘤细胞中等的选择性以及在肿瘤细胞中较低的保留时间。故开发新的高选择性的趋肿瘤携带剂势在必行。
[0004]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核医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肿瘤、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和基础研究,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动态实时的提供药物或者代谢物在体内的运输代谢变化。PET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PET显像药物,标记显像药物所用放射性核素氟-18(18F)以其具有相对长的半衰期、允许有较充足的药物标记和显像研究时间、其类氢特性不会引起标记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临床中使用的18F标记的肿瘤PET显像剂主要有18F-FDG、18F-FET、18F-FLT、18F-18
FMISO及 F-BPA等,这些显像剂均能对某些肿瘤进行显像,并取得良好的显像效果,然而这些临床中已有的显像剂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如18F-FDG会产生假阳性、18F-FET只对脑肿瘤显像效果较好,等等。因此,开发和筛选其它适宜的18F标记药物前体以及成功标记
18F的工作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0005] 作为一类重要的胸腺嘧啶化合物,3’-脱-3’-氟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FLT)能够和胸腺嘧啶一样进入细胞内,并被胸腺嘧啶激酶(TK-1)磷酸化,与胸腺嘧啶核苷相比其不能进一步参与DNA的合成,也不能通过细胞膜返回组织液而被滞留在细胞内,使得它在细胞内被捕集,从而提供了细胞增生的可测性。
[0006] 因此,本发明人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尝试对FLT进行修饰,得到一系列FLT的含硼类似物。初步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易于制备、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在肿瘤细胞摄取、积累和保留方面都优于BPA,并没有出现任何毒性的迹象,在BNCT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该类化合物经过放射性元素如18F标记后得到的化合物有望成为临床潜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肿瘤(PET)显像剂,为恶性肿瘤的诊断、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和全身转移病灶的探查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化合物。
[0008]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对肿瘤细胞有高选择性和/或较长保留时间的化合物。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稳定和/或无毒的化合物。
[0009]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提供所述化合物在BNCT中的用途。
[0010] 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由可商业化购买的原料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
[0011]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显像剂。
[0012]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所述化合物的在用于制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所用药物的用途。
[0013] 上述提及的目的以及在研究了以下说明书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通过根据式(Ⅰ)的化合物实现的:
[0014]
[0015] 其中:R1为H或
[0016] R2为H或C1-C3烷基;
[0017]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和同位素产品。
[0018] 根据式(Ⅰ)的化合物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实现的,具体为:
[0019] (1)缩合反应:
[0020]
[0021] (2)氨解反应:
[0022]
[0023] (3)成环反应:
[0024]
[0025] 根据式(Ⅰ)的化合物适用于BNCT中,BNCT可以被用于治疗很多种类的肿瘤。利用上述式(Ⅰ)所定义的化合物使用BNCT所能治疗的肿瘤类型包括: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优选神经胶质瘤,例如胶质母细胞瘤、神经胶质肉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形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或脑干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外周神经上皮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脑转移瘤。也可以在BNCT中使用如式(Ⅰ)所定义的化合物治疗例如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进程,优选脑胶质瘤、复发性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肉瘤、乳腺癌或转移性肝癌。
[0026] 术语“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指一种肿瘤治疗方法,其包括将含硼化合物给药于需要进行治疗的对象和用热中子辐射所述对象的步骤。
[0027] 术语“肿瘤”是指细胞增殖不受控制的并且累进的组织的生长。不受控制的繁殖即一种不同于正常细胞繁殖的状态,例如一种细胞繁殖率明显增加的状态。
[0028] 术语“累进的”是指强烈地进展或增加。
[0029] 术语“肿瘤细胞”是指组织学中的细胞。
[0030] 术语“肿瘤治疗”是指对肿瘤引起或与肿瘤相关的疾病的治疗。
[0031]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根据式(Ⅰ)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方面的用途实现。
[003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优选神经胶质瘤,例如胶质母细胞瘤、神经胶质肉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形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或脑干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外周神经上皮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脑转移瘤。
[0033] 或者,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进程,优选脑胶质瘤、复发性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肉瘤、乳腺癌或转移性肝癌。
[0034] 以上所提到的治疗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而应用,或者除了硼中子俘获治疗之外的其他常规的手术或化学疗法。
[0035] 本发明中式(Ⅰ)所示结构中所述的F为18F,即具有下式(Ⅱ)所示的结构:
[0036]
[0037] 其中:R1为H或
[0038] R2为H或C1-C3烷基;
[0039]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和同位素产品。
[0040] 根据式(Ⅱ)化合物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实现的,具体为:
[0041] 用K222和K2CO3的乙腈溶液淋洗18F-富集的QMA柱,乙腈共沸除水后,用K2CO3,K222,[18F]-F-的混合物与化合物(Ⅰ)在乙腈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化合物(Ⅱ)。
[0042]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是通过用15mg K222和3mg K2CO3的乙腈1mL和水0.5mL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获得放射性18F离子的。
[0043] 更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中是使用乙腈为反应溶剂,K222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为80-120℃,时间为10min。
[0044] 根据式(Ⅱ)化合物还可以通过19F-18F离子交换反应得到,具体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0045]
[0046] 该反应包括两个步骤:(1)QMA柱活化:用10mL(0.5mol/L)的NaHCO3溶液冲洗QMA柱,再用20mL注射用水冲洗,然后吹干。启动回旋加速器,生产出的18F-水溶液在氦气正压作用下,流经QMA柱,并被QMA柱捕获;(2)离子交换:用稀盐酸溶液调节含19F的溶液至体系呈酸18 -
性后用该溶液将QMA柱上的[ F ]氟离子洗脱,进入产品瓶。
[0047] 本发明一个有效的实施方式还通过用于诊断的、其中F是18F的根据式(Ⅱ)的化合物实现,或者通过其中F是18F的根据式(Ⅱ)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中的药物方面的用途而实现。
[0048]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了新的含硼化合物,该类化合物通过缩合、氨解及成环反应得到,易于制备、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在肿瘤细胞的摄取、积累和保留方面都优于BPA,并没有出现任何毒性的迹象,在BNCT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该类化合物经过放射性元素标记后,还有望成为临床潜在的肿瘤诊断显像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所述的实施例目的仅用于说明和描述本发明当前的最佳模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以任何方式受此处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或原理,实施的任何本领域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0]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备
[0051] 实施例1化合物Ⅰa的制备
[0052] 反应路线
[0053]
[0054] 1.1中间体3a的制备
[0055]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1(13.00mg,0.1mmol)与2a(27.53mg,0.1mmol),加入20mL甲醇溶液于室温下搅拌24h后,停止反应,抽滤得3a(34.87mg,90%)。
[0056] 1H NMR(500MHz,CDCl3):δppm 5.49(1H,CH),5.13(1H,CH),4.94(1H,CH),4.89(1H,CH),4.23(2H,CH2),4.16(2H,CH2),1.99(9H,CH3),2.01(1H,NH),1.91(3H,CH3),1.27(3H,CH3)。
[0057] 1.2中间体4a的制备
[0058]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3a(38.74mg,0.1mmol)、浓氨水(30.36mg,0.5mmol),加入20mL甲醇溶液,常温下搅拌1h,后升温至体系回流6h,反应结束后降温抽滤得4a(28.31mg,
79%)。
[0059] 1H NMR(500MHz,CDCl3):δppm 6.67(1H,CH),5.96(2H,NH2),5.49(1H,CH),5.13(1H,CH),4.94(1H,CH),4.89(1H,CH),4.23(2H,CH2),1.99(9H,CH3),1.91(3H,CH3)。
[0060] 1.3化合物Ⅰa的制备
[0061]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4a(35.83mg,0.1mmol)与三氟化硼乙醚溶液(16.22mg,0.1mmol),加入20mL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搅拌条件下滴加吡啶(15.82mg,0.2m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体系回流6h,待反应结束后降温抽滤除吡啶盐,滤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浓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Ⅰa(28.57mg,74%)。
[0062] 1H NMR(500MHz,CDCl3):δppm 6.27(1H,CH),5.48(1H,CH),5.13(1H,CH),4.92(1H,CH),4.89(1H,CH),4.19(2H,CH2),2.01(9H,CH3),1.92(3H,CH3)。
[0063] 实施例2化合物Ⅰb的制备
[0064] 反应路线
[0065]
[0066] 2.1化合物3b的制备
[0067]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1(13.00mg,0.1mmol),加入20mL的甲醇溶液于室温下搅拌,通入氨气,待TLC监测反应不再进行时停止反应,抽滤得3b(11.11mg,86%)。
[0068] 1H NMR(500MHz,CDCl3):δppm 6.97(1H,CH),4.18(2H,CH2),2.01(2H,NH2),1.91(3H,CH3),1.27(3H,CH3)。
[0069] 2.2化合物4b的制备
[0070]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3b(12.92mg,0.1mmol)、浓氨水(30.36mg,0.5mmol),加入20mL甲醇溶液,常温下搅拌1h,后升温至体系回流6h,反应结束后降温抽滤得4b(8.11mg,
81%)。
[0071] 1H NMR(500MHz,CDCl3):δppm 6.68(1H,CH),6.01(2H,NH2),2.01(2H,NH2),1.91(3H,CH3)。
[0072] 2.3化合物Ⅰb的制备
[0073]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4b(10.00mg,0.1mmol)与三氟化硼乙醚溶液(16.22mg,0.1mmol),加入20mL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搅拌条件下滴加吡啶(15.82mg,0.2mmo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体系回流6h,待反应结束后降温抽滤除吡啶盐,滤液浓缩得粗品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浓缩,并用甲醇重结晶5b(9.84mg,77%)。
[0074] 1H NMR(500MHz,CDCl3):δppm 8.12(1H,NH),6.24(1H,CH),2.01(1H,NH),1.91(3H,CH3)。
[0075] 实施例3化合物Ⅱa的制备
[0076] 反应路线
[0077]
[0078] 3.1中间体5a的制备
[0079] 于50mL的反应瓶中加Ⅰa(38.61mg,0.1mmol)与10%NaOH溶液(160mg,0.4mmol),升温至50℃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室温,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浓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5a(17.54mg,68%)。
[0080] 1H NMR(500MHz,CDCl3):δppm 8.02(1H,NH),6.27(1H,CH),4.98(1H,CH),3.92(1H,CH),3.89(1H,CH),3.67(2H,CH2),3.65(1H,CH)2.02(4H,OH),1.92(3H,CH3)。
[0081] 3.2化合物Ⅱa的制备
[0082] 用15mg K222和3mg K2CO3的乙腈水溶液淋洗18F-富集的QMA柱,乙腈共沸除水后,用含K2CO3,K222,[18F]-F-的混合物与标记前体式化合物5a在乙腈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温度约为80-120℃,反应时间约为10min。停止反应,加入约10mL水将反应体系稀释,再18
通过经活化的Sep-Pak C18柱,得到 F标记粗品,经HPLC分离纯化,用氮气将溶液中的乙腈吹干即得到纯化的18F标记的化合物Ⅱa,纯度大于99%。
[0083] 实施例4化合物Ⅱb的制备
[0084] 反应路线
[0085]
[0086] 活化QMA柱待用。用盐酸溶液调节含Ⅰb的溶液至体系pH为3时用该溶液将QMA柱上的[18F-]氟离子洗脱,进入产品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所得产物浓缩并经HPLC分离纯化得到Ⅱb。
[0087]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体外研究
[0088] 对本实施例1的纯化材料(以下称作Ⅰa)进行的体外试验使用四种不同的来源于人的肿瘤细胞株U343mga、人的肝癌细胞株Hep3B、人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的肉瘤细胞株4SS。将细胞平铺在未涂覆的组织培养皿上,并且在37℃下在具有用5%CO2平衡的湿润空气的温育器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基中添加了10%的FCS和PEST(青霉素100IU/mL和链霉素
100mg/mL))。为了细胞的通过,将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具有0.25%的胰蛋白酶和0.02%的EDTA、不含和镁的磷酸盐缓冲盐水(PBS))进行胰蛋白酶化。
[0089] 实施例5化合物Ⅰa的细胞摄取
[0090] 将U343mga细胞以75%的细胞密度平铺在Petri培养皿上,并且用溶于组织培养基的1,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或Ⅰa温育6小时。两种含硼化合物均以相对于硼含量(5×10-4mol/L硼)的等摩尔浓度加入并溶解在组织培养基中。通过除去含硼组织培养基以及为了从细胞上洗去过量的培养基而加入冷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来结束温育。通过使用橡胶淀帚从培养皿上铲下来而即刻收获细胞,它们在冷的PBS中收集并且通过离心形成沉淀。
[0091] 根据Bradford标准程序对细胞样品进行总蛋白分析。通过直流原生质原子发射光谱(DCP-AES)对沉淀细胞进行硼分析。在60℃下用硫酸/硝酸(1/1)对样品(50-130mg)消化。加入Triton X-100和水从而得到50mg组织/mL、15%总酸v/v和5%Triton X-100v/v的浓度。硼浓度是基于已知对照样品的。结果见下表1。由表1可以看出,化合物Ⅰa优于对作为硼苯丙氨酸(BPA)的硼的摄取。
[0092] 表1:不同的硼化合物的细胞摄取
[0093] 对于两个平行试验(试验1和2)中的不同的硼化合物来说,硼含量表示为U343mga细胞中总细胞蛋白的函数(μg硼/g细胞蛋白)(在试验1和试验2中分别为7.2和7.7μg硼/mL培养基)。
[0094]
[0095] 实施例6不同肿瘤细胞对Ⅰa化合物的摄取
[0096] 将四种来源于人的不同肿瘤细胞株:U343mga、Hep3B、MCF7和4SS以40-50%(低)以及90-100%(高)细胞密度平铺在Petri培养皿上,并且如上述用溶于组织培养基的Ⅰa温育6小时。通过除去含硼培养基以及为了从细胞上洗去过量的培养基而加入冷的PBS缓冲液来结束温育。通过使用橡胶淀帚从培养皿上铲下来而即刻收获细胞,它们在冷的PBS中收集并且通过离心形成沉淀。根据Bradford标准程序对细胞样品进行总蛋白分析(如上)。结果见下表2。对于以低和高细胞密度测试的所有四种人的肿瘤细胞株(胶质母细胞瘤(U343mga)、肝癌(Hep3B)、乳腺癌(MCF7)、肉瘤(4SS))对比中,发现Ⅰa是一种高效的硼载体。
[0097] 表2:化合物Ⅰa的细胞摄取。硼含量表示为总细胞蛋白的函数(μg硼/g细胞蛋白)。
[0098]
[0099] 实施例7化合物Ⅰa的细胞内保留
[0100] 将U343mga细胞以75%的细胞密度平铺在Petri培养皿上,并且用于组织培养基中-的1,4-二羟基硼苯丙氨酸(BPA)或Ⅰa温育18小时。两种硼化合物均以相对于硼含量(5×10
4mol/L硼)的等摩尔的浓度加入组织培养基中。通过用没有硼的培养基代替含硼培养基而结束温育。细胞样品分别在时间点0、2和7小时进行取样,其中0时间点代表刚好用硼化合物温育18小时。
[0101] 细胞用冷的PBS洗涤,并通过使用橡胶淀帚从培养皿上铲下来而即刻将其收获,它们在冷的PBS中收集并且通过离心形成沉淀。同上述操作对细胞沉淀进行总蛋白和硼含量的分析。结果见下表3。随着细胞内的摄取,在培养基中的Ⅰa完全耗尽后7h时,保留在肿瘤细胞中的式(I)化合物为总摄取的45%。
[0102] 表3:在清除含硼培养基之后的0、2和7h时U343mga细胞中的硼含量(μg硼/g细胞沉淀)。
[0103]
[0104] 综上所述,正如实施例5-7中显示的,化合物Ⅰa已经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出预期的结果,其在肿瘤细胞摄取、积累和保留方面都优于BPA。
[0105] 实施例8化合物Ⅰa的细胞毒性研究试验
[0106] 将含肽血清的细胞培养液置于37℃培养24h。将传代培养的小鼠成纤细胞L-929细胞,用细胞培养液制成1×105个/mL的细胞悬液,将该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100μl/孔),置37℃二氧化培养箱中培养24h。等细胞贴壁生长后,去除上清液,加入对照液(不含化合物Ⅰa),试验组(Ⅰa的浓度为5mmol/L)的培养液进行交换,置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于2天后取出,加入MTT液继续培养4h。吸除原液,加入DMSO,振荡10min。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波长为63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值,并根据其吸光度按公式计算细胞的相对增殖度(RGR)。结果见下表4。
[0107] 表4:MTT比色法测得的细胞相对增殖度(RGR)结果
[0108]
[0109] 注:
[0110] 根据细胞相对增殖度来评定细胞的毒性反应,见下表5。
[0111] 表5:细胞毒性反应评定
[0112]
[0113] 结论:由表5可以看出,化合物Ⅰa并没有出现任何毒性的迹象。
[0114] 实施例9细胞放射性摄取试验
[0115] 本实验采用Wizardγ计数仪检测放射性计数CPM得到化合物Ⅱa及18F-FLT的细胞结合率(%),所述Wizardγ计数仪的型号为1470型,购自厂家为美国Perkin Elmer公司,条件为18F核素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0116] 采用常规培养液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培养浓度为7.0×104个/mL的人淋巴瘤细胞Raji铺孔板,铺24孔板,每孔190μl,设6孔,然后铺孔板后的细胞连同孔板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备用;
[0117] 取10μl的8μCi/mL的化合物Ⅱa加入到上述处理后的细胞中,并于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培养2h,然后吸去上清液,将上清液存于放免管中,记为上清液管(F),再用浓度为0.8%的生理盐水200μl清洗孔板2次,生理盐水存于上清液管(F)中,然后再向容置细胞的孔中加胰酶消化,将每孔脱离孔板壁的细胞转移到放免管中,记为细胞摄取管(B),同样再用200μl浓度为0.8%的生理盐水洗2次容置细胞的孔,所得的洗涤液置于放免管(B)中,Wizardγ计数仪分别检测每个放免管的上清液管(F)和细胞摄取管(B)的放射性计数CPM,将上述检测得到的放射性计数CPM代入以下公式:化合物Ⅱa的细胞结合率(%)=B/(B+F)×100%,即得所述细胞的放射性结合率约为29.8%。
[0118] 按照上述步骤,用18F-FLT替代化合物Ⅱa进行同样的试验,测定18F-FLT的细胞结合率(%)=B/(B+F)×100%为25.5%。
[0119] 按照上述步骤,用18F-FBPA替代化合物Ⅱa进行同样的试验,测定18F-FBPA的细胞结合率(%)=B/(B+F)×100%为27.6%。
[0120] 通过对化合物Ⅱa及18F-FBPA、18F-FLT三种放射性药物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可以看出,化合物Ⅱa与细胞的结合能力优于18F-FBPA及18F-FLT,适宜于肿瘤显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