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经颅磁刺激 /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

阅读:764发布:2020-09-0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 开关 的经颅直流 电刺激 仪,包含微 控制器 模 块 、红外检测 电路 、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 存储器 模块、数据传输模块、 接口 模块、 模数转换 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 制模 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微控制器 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 控制模块 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实现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自动开关,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地避免了 能源 的浪费。,下面是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微控制器、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 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芯片型号为SPCE061A的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器包含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DSP模块、CPLD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所述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连接在DSP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DSP模块通过CPLD模块连接隔离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芯片型号为TMS320LF2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模块采用DDR3。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背景技术

[0002] 早在 11 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电来治疗疾病,随着认识的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逐步成熟。1998年Prior等发现,微弱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引起皮层双相的、极性依赖性的改变,随后Nitsche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从而为tDCS的临床研究拉开了序幕。到目前为止,tDCS的临床疾病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0003] tDCS 由阳极阴极两个表面电极组成,由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以微弱极化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与其他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不同,tDCS不是通过阈上刺激引起神经元放电,而是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在神经元平,tDCS 对皮质兴奋性调节的基本机制是依据刺激的极性不同引起静息膜电位超极化或者去极化的改变。阳极刺激通常使皮层的兴奋性提高,阴极刺激降则低皮层的兴奋性。膜的极化是tDCS刺激后即刻作用的主要机制。
[0004]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现代化、智能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的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场医疗设备的革命中,其中,对各种类型射线底片观片设备的研究也是医疗设备开发的重点。由于传统的观片设备亮度低、均匀性差、容易引起视疲劳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学诊断的要求。目前很多都是手动开关,使用设备时即打开设备,启动电源往往在系统闲置时还继续开着设备导致冷阴极灯管的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0006]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包含微控制器、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 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芯片型号为SPCE061A的微处理器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管理器包含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DSP模块、CPLD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所述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连接在DSP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DSP模块通过CPLD模块连接隔离驱动电路。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芯片型号为TMS320LF240。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存储器模块采用DDR3。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3]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4] 2、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检测电路检测外接收管的输出信号进而控制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开闭能够实现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自动开关,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地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0015] 3、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源管理器可以实时对供电电能进行智能监控。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滤波电路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管理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硬件模块均属于现有的功能硬件模块,其功能原理、具体的电路及连接使用方法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常识;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开关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包含微控制器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断电控制模块、电源管理器和供电模块,所述红外检测电路依次经过模数转换模块、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按键输入模块、GSM模块、时钟模块、存储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断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通过电源管理器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GSM模块传输信息至手机,所述存储器模块用于实时存储 红外检测电路检测数据信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用于当红外对射管之间放入头颅后会有信号输出,所述信号经过模数转换模块的模数转换和整流滤波电路的整流滤波处理,进而上传至微控制器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根据接受的信号则判定在使用,若果没有信号输入则判定在闲置,可以同按键输入模块设定时间,进而当超过所设定时间则控制断电控制模块切断电源,进而节约电能。
[0022] 如图2所示,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电容、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第四电阻的一端也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参考信号,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参考信号,第一放大器N1 的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二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连接被检源的负极,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
[0023]  红外检测电路选择霍尼韦尔公司的SEP8505-002,其工作波长为935nm,材料为GaAs(砷化镓),发光功率为7.8mW/cm(流明),光谱宽度为80 nm,正向压降为1.5V,输出电流为20 mA。与其配对的红外接收管为SDP8405—002,功率为70 mW,工作方式为三极管射极跟随输出方式。光电接收管的输出饱和电流为0.4 mA,CE极的饱和电压为0.4V。
[0024] 其中,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芯片型号为SPCE061A的微处理器。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芯片型号为TMS320LF240,所述存储器模块采用DDR3。
[0025] 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管理器包含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DSP模块、CPLD模块、隔离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所述采样滤波电路、磁偏检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远程通讯模块连接在DSP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DSP模块通过CPLD模块连接隔离驱动电路。
[0026]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SPCE061A为核心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网络通信能、高实时性、通信快速可靠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SPCE061A微处理器是凌阳科技公司所生产的16位μ'nSPTM微处理器,内部采用总线结构。主要参数有:工作电压(CPU)VDD为2.4~3.6 V,(I/O)VDDH为2.4~5.5 V;时钟:0.32~49.152 MHz;内置
2 KBSRAM和32 KB FLASH;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可自动预置初始计数值);2个10位DAC(数/模转换)输出通道;32位I/O位通用可编程输入/输出端口;14个中断源可来自定时器A/B时基,2个外部时钟源输入,键唤醒;中断系统支持10个中断向量及10余个中断源,具有低电压复位(LVR)功能和低电压监测(LVD)功能,内置在线仿真电路ICE接口,具有保密能力,具有Watch Dog功能,μ'nSPTM的指令系统提供具有较高运算速度的16位×16位乘法运算指令和内积运算指令,为其应用增添了DSP功能。
[0027] SPCE061A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这对于实时操作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对于SPCE061A,传统的微处理器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已被简化,不再需要在线仿真。其SPCE061A大容量FLASH及SRAM,内建以太网接口,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监控;具备UART接口,可使各种串行设备快速进行网络连接。SPCE061A微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平台ICE集编程、编译、链接、调试、下载于一体,并有完善的TCP/IP协议栈,支持全功能UART通信,配备各种I/O驱动函数库。
[0028]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9]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