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给药 / 肠胃外给药 / 透皮给药 / 一种透皮给药系统

一种透皮给药系统

阅读:28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透皮给药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透皮 给药 系统,包括 水 凝胶贴和药物细粉和药液,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分布药物细粉,再将药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 透皮给药 系统。或将药液和药物细粉混合,涂布到水凝胶贴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或将药液涂到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上药物细粉,再将药液再次涂到药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下面是一种透皮给药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胶贴,药物细粉和药液,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上药物细粉,再将药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将药液和药物细粉混合,涂布到水凝胶贴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将药液涂到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上药物细粉,再将药液再次涂到药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促保湿剂;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药液和药物细粉,再将促透保湿剂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将促透保湿剂和药液混合成含药促透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水凝胶贴选自任何一种以水凝胶为载体的空白透皮贴、或含药透皮贴;所述药物细粉选自任何一种药物经过粉碎得到的固体粉末;所述药液选自不含药的单一溶剂、不含药的混合溶剂,以及含药的溶剂,药物与溶剂的混合物或药物提取液;所述促透保湿剂选自任何一种具有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细粉粒度在100目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药物细粉为中药材经粉碎后得到的药物细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药液为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提取液。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药物细粉和药液中的药物为同一种药物或不同的药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药液是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所述提取选自:水提,醇提,或两者混合提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药液是经过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必要时进行浓缩,所述提取方法选自:煮提,浸提,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压榨等。
10.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的水凝胶贴的制备方法如下:
油相:甘油中添加聚丙烯酸钠、氢高岭土等进行充分的混合均匀;
水相A:水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PVP等,溶解备用;
水相B:另取少量水,加入酒石酸进行溶解;
将油相与水相A进行混合,加入水相B后充分混炼,涂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成规定大小,既得不含药物的水凝胶空白贴;
其中的药物细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药材干燥,预粉碎成40目左右的粉末,再进一步粉碎,收集到药材的超微粉末,粉末粒度在200目以细;
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可单独打粉或混合打粉;
乳香、没药、丁香等含油量高的药材,需在柜中于零下20度冷冻12小时后,迅速低温粉碎;
含油量高的药材也可与其它脆性药材一同打碎,以提升打粉效率;
其中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不含药的药液目的是起到溶剂的作用,如乙醇,丙,水等,其涂布到药物粉末上可以起到提取溶剂的作用;
含药的药液是制备方法可以是,将药物和所述溶剂混合;
或是将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所述提取选自:水提,醇提,或两者混合提取;提取液必要时进行浓缩,所述提取方法选自:煮提,浸提,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压榨等;含药的药液即可以起到提取溶剂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增加药效的作用,或起到复方药物的作用;
其中的促透保湿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水、低级醇、保湿剂、增溶剂、促渗透剂、防腐剂等适量,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促透保湿剂,其中的药液和促透保湿剂可以混合在一起涂布,也可以分别涂布,其中的药液和促透保湿剂可以制备成一种混合液,即含药促透保湿剂。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透皮给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释放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透皮给药系统。背景技术: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透皮给药系统,特别是中药的外用透皮给药—即中药外治。
[0003] 中药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技术,中药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
[0004] 清代名医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梯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局部及全身药理效应。较之口服给药,其用药量常常只占1%-10%,真正起到了“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0005] 目前最常见的外治疗法中,以外贴橡胶膏活血止痛为代表的“外病外治”类,和以三伏贴、三九贴为代表的“内病外治”类,均系将中药药材或提取物加入到贴剂中,直接敷贴在皮肤局部患处或腧穴,通过局部刺激、成分透过、经络传导等,从达到“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的神奇功效。
[0006] 本发明所述外治疗法与目前已公开的外治疗法均不同,特别是在配合使用凝胶贴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效,产生了另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并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包括水凝胶贴、药物细粉、促渗透药液或保湿液。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分布上药物细粉,覆盖药液或保湿液,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08] 常见的中药药粉外用给药,如CN104208352A(一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为将药物细粉研细制成散剂,直接填在肚脐中,外以面圈固定范围,隔药施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又如CN103961625A一种化痰通气脐疗制剂,为将药物细粉以陈醋调和成膏、丸、饼状,用胶布固定在肚脐部位使用,配合灸效果更佳;又如CN104435582A一种治疗中老年抑郁症失眠的中药敷贴剂,为将药材打成细粉后,以水及蜂蜜调成糊状,再搓成一圆硬币大小,贴在府、大椎等穴位,以胶布固定后使用。
[0009] 本发明所述给药方式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是,所施药物不用事先调和,而是将药物打成细粉后,配以特制的促渗透溶剂保湿剂,在特制的水凝胶贴剂覆盖之下,形成药物的微贮库效应,完成功效成分的“在位提取”和“连续提取”,并且由于促渗透溶剂及保湿剂对功效成分的选择性溶解作用、皮肤促渗透作用、局部微环境保持作用,与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胶布固定法相比较,功效成分的皮肤透过率倍量增加,药物用量极大地减少,充分发挥了药物各组分的药效作用,也方便了医者对患者的便捷治疗。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包括水凝胶贴和药物细粉和药液,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分布药物细粉,再将药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1] 或
[0012] 将药液和药物细粉混合,涂布到水凝胶贴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3] 或
[0014] 将药液涂到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上药物细粉,再将药液再次涂到药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5]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还包括促透保湿剂。
[0016] 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药液和药物细粉,再将促透保湿剂涂到药物细粉上,或
[0017] 将促透保湿剂和药液混合成含药促透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8]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水凝胶贴选自任何一种以水凝胶为载体的空白贴、或含药贴。
[0019]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选自任何一种或多种药物经过粉碎得到的固体粉末。
[0020]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选自不含药的单一溶剂、不含药的混合溶剂,以及含药的溶剂,药物与溶剂的混合物或药物提取液;
[0021]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促透保湿剂选自任何一种具有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
[0022]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所述药物细粉粒度在100目以细,如150目,200目,300目,500目,1000目。其中所述药物包括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0023]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优选为中药材经粉碎后得到的药物细粉。
[0024]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优选为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提取液。
[0025]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和药液中的药物为同一种药物或不同的药物。
[0026]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为任何一种具有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如使用选自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的具有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水、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乙醇、氮酮、薄荷油、透明质酸。
[0027]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中药为任何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包括但不限于如选自以下单味药或其组合:延胡索、醋延胡索、辣椒、干姜、威灵仙、红花、三七、乳香、没药、蝉蜕、独活、羌活、续断、防风、麻椒、花椒、肉桂、佳枝、茯苓、乌药、丹皮、川芎、甘草、白芷、黄芪、吴茱萸、姜黄、香附、赤芍、艾叶、枳壳、丹参、蒲黄、王灵脂、细辛、天麻、桃仁、当归、茜草、川乌、草乌、南星、苍术、松节油、良姜、丁香、肉桂、荜茇、厚朴、陈皮、白术、大腹皮、半夏、藿香、紫苏、桔梗。
[0028] 本发明中药,优选成方中药,如以下方剂:
[0029] 醋延胡索2份,制川乌、红花、威灵仙、续断各1份,蝉蜕、独活、制何首乌各0.7份。【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30] 或
[0031] 白芍15份,知母、丹参、柏子仁、五味子、合欢花、炒白术、炒枳壳、茯苓、百合、灸甘草各10份,炒枣仁20份。
[0032] 或
[0033] 干辣椒、红花、独活、制川乌、制何首乌、续断、威灵仙、延胡索、防风、鸡血藤等份,【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34] 本发明可以采用方剂中的配方制备成本发明的透皮贴剂中的药液,药粉。
[0035] 本发明的中药还可以是中药方剂大全中的任何一种方剂,如:
[0036] 解表剂
[0037] 辛温解表剂
[0038] 麻黄汤
[0039]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0040] 【功用】发汗解表,宣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0041] 荆防败毒散
[0042]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0043]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0044] 葱豉汤
[0045]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0046]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0047] 辛凉解表剂
[0048] 桑菊饮
[0049]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0050]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0051] 翘散
[0052]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0053]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0054] 麻杏石甘汤
[0055]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0056]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0057] 清热剂
[0058] 清气分热剂
[0059] 白虎汤
[0060]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
[0061] 【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糖尿病、口腔炎症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竹叶石膏汤
[0062] 【组成】竹叶9克、生石膏30克、麦冬18克、半夏9克、人参(或党参5克)、粳米8克、甘草3克。
[0063]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气阴未复或热病气阴两伤,而见口干、虚烦、呕逆、纳呆,舌红或绛,少苔,脉细数者;胃阴不足,胃火上逆,而见口舌糜烂、消渴者。也可用于暑病发热气阴两伤之证。
[0064] 清热凉血剂
[0065] 犀地黄汤
[0066] 【组成】犀角1~3克(可用广角或水牛角30克代)、生地黄30克、赤芍12克、丹皮9克。
[0067] 【功用】清心解毒,凉血散瘀: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血分,证见高热、神昏谵语、出血或发斑疹,舌质红绛,脉数者。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因血分热炽,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发斑、高热昏迷的病证,如血液病、败血症、急性黄色肝萎缩及斑疹伤寒,或尿毒症、肝昏迷等。
[0068] 清营汤
[0069] 【组成】犀角粉2克(另冲)、生地黄15克、元参9克、麦冬9克、银花9克、连翘6克、丹参6克、竹叶心3克、黄连5克。
[0070] 【功用】清营解毒,养阴清心: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扰及心神,而见高热烦渴或口不渴烦躁、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0071] 清热解毒剂
[0072] 黄连解毒汤
[0073] 【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0074] 【功用】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炽盛,发热烦躁、吐衄发斑、甚则神昏谵狂,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之证。用本方加减,可用于急性感染的病证,如急性痢疾、急性泌尿系感染、肺炎、败血症以及痈肿疮疖等而见上述证候者。
[0075] 普济消毒饮
[0076]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克、连翘3克、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元参6克、甘草6克、陈皮6克、升麻2克、柴胡6克、桔梗6克。
[0077] 【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用于瘟毒上壅,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目不能睁、咽喉肿痛、口渴,脉浮数有力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痈肿疮疖等而属于热毒上壅之证者。
[0078] 清瘟败毒饮
[0079] 【组成】生石膏30~60克,生地15~30克,犀角粉1~3克(另冲),黄连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连翘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元参15克、桔梗6克,甘草3克、竹叶6克。
[0080]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用于热性病,火热炽盛,气血两燔,证见高热神昏、狂躁谵语、头痛如裂、发斑吐衄、抽搐痉厥,舌绛唇焦,脉数等。
[0081] 仙方活命饮
[0082] 【组成】银花30克、炙山甲、天花粉、白芷、当归尾、赤芍、浙贝母、防风、乳香、没药、皂角刺、陈皮、生甘草各9克。水煎或酒水各半煎服。
[0083]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之证。
[0084] 五味消毒饮
[0085] 【组成】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紫背天葵6克。【功用】清热解毒,消疔肿:用于各种疮疡疔毒初起而属实热者。
[0086] 清脏腑热剂
[0087] 导赤散
[0088] 【组成】生地、木通、生草梢、竹叶各等份。
[0089] 【功用】清热利尿:用于心经热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喜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所致的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等证。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口腔糜烂、溃疡等属于心火上炎之证者。
[0090] 龙胆泻肝汤
[0091]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9克、柴胡6克、甘草6克。
[0092] 【功用】泻肝火,清利肝胆湿热: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肿耳痛及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混浊、会阴肿痒、带下黄稠,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证。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生殖系统炎证、急性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093] 泻白散
[0094] 【组成】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生甘草3克、粳米6克。
[0095] 【功用】泻肺火,清虚热:用于肺热咳喘、咯血、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可用本方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麻疹初起,或疹后合并肺炎之咳嗽气急、痰粘、身热不退等症。
[0096] 清胃散
[0097] 【组成】黄连5克、生地12克、丹皮6克、升麻6克、当归6克。
[0098] 【功用】清胃凉血:用于胃热牙痛、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口气热臭,或唇舌颊部肿痛,舌红苔少,脉滑数者。目前常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及牙周急性炎症。
[0099] 玉女煎
[0100] 【组成】生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4.5克、牛膝4.5克。
[0101] 【功用】清胃滋阴:用于肾阴不足,胃火有余之证,如烦热干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鼻出血或消渴证等,而见舌红苔白或黄,脉细数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热性病之发热烦渴,糖尿病之口舌干燥,以及口腔溃疡、牙周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102] 左金丸
[0103] 【组成】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制成丸剂,每服2~3克,日服2~3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104] 【功用】泻肝和胃:用于肝经火郁兼有肝胃不和之证,如恶心、呕吐酸水、口苦嘈杂、胁肋作痛,舌红,脉弦数等。
[0105] 白头翁汤
[0106] 【组成】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黄柏12克、黄连6克。
[0107]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下迫引起的急性肠炎或痢疾,证见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肛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
[0108] 苇茎汤
[0109] 【组成】苇茎(芦根)30克、生苡仁30克、桃仁9克、冬瓜子24克。
[0110]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臭痰脓血、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可用本方治疗肺脓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等。
[0111] 清虚热剂
[0112] 青蒿鳖甲汤
[0113] 【组成】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0114] 【功用】养阴清势:用于阴虚潮热或低热,如热病后期或慢性病低烧不退,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目前常用本方治疗结核病潮热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低热。
[0115] 清骨散
[0116] 【组成】银柴胡5克、胡黄连3克、秦艽3克、鳖甲3克、地骨皮3克、青蒿3克、知母3克、甘草2克。
[0117]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如某些慢性病低烧、手足心热、颧红身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0118] 祛湿剂
[0119] 芳香化湿剂
[0120] 藿香正气散
[0121] 【组成】藿香9克、苏叶6克、白芷3克、大腹皮9克、茯苓9克、白术或苍术6克、陈皮6克、半夏9克、厚朴6克、桔梗6克、甘草6克
[0122] 【功用】解表和中,芳香化浊: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湿滞或感受暑湿,外见寒热头痛等表证,内有胸腹满闷、纳呆呕恶、腹痛泄泻,口淡苔腻,脉濡缓等湿阻之证。本方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0123] 平胃散
[0124] 【组成】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25] 【功用】燥湿健脾:用于湿困脾胃之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中无味、肢倦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者。本方可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所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0126] 清热祛湿剂
[0127] 三仁汤
[0128] 【组成】杏仁15克、生苡仁18克、白蔻仁6克、厚朴6克、半夏15克、竹叶6克、滑石18克、通草6克。
[0129] 【功用】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互结,湿重热轻之头痛身重、胸闷欲呕、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濡者。也可用于伤寒病初期、夏日重症感冒或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而具有前述证候者。
[0130] 菌陈蒿汤
[0131] 【组成】茵陈蒿30克、栀子15克、大黄10克。
[0132] 【功用】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证见面目周身发黄如橘色(阳黄)、尿赤、大便秘、口渴、腹胀、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者。单用本方或以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但必须是湿热阳黄之证。
[0133] 八正散
[0134] 【组成】车前子12克、木通6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栀子6克、熟大黄6克、灯芯3克。
[0135] 【功用】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而见少腹急满、小便浑赤、尿痛、尿流不畅者。本方常用于急性肾炎及急性泌尿系感染而属湿热证者。
[0136] 利水渗湿剂
[0137] 五苓散
[0138] 【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9克、泽泻15克、桂枝6克。
[0139] 【功用】化气利水:用于外有表寒,内停水湿,证见头痛发热、烦渴饮水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吐泻频作,舌苔白腻,脉浮者。可用本方加减或与其他方剂配伍,治疗各种原因之水肿、水泻、黄疸等。
[0140] 五皮饮
[0141] 【组成】陈皮9克、茯苓皮24克、生姜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
[0142] 【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用于全身水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本方也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但以急性肾炎水肿、妊娠水肿、经期水肿以及腹水等较为多用。
[0143] 温化水湿剂
[0144] 实脾饮
[0145] 【组成】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46]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于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见尿少浮肿下半身尤著、腹泻便溏、胸腹胀满,或身重肢冷。舌苔白腻而润,脉沉迟者。本方与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或肝硬变腹水之轻症而属于脾阳虚者。
[0147] 苓桂术甘汤
[0148] 【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0149] 【功用】健脾祛湿,温阳化饮: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胸闷气促、咳嗽痰多、脘痞便溏、心悸目眩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心脏病水肿、肾炎水肿或心力衰竭之心悸等而属脾虚湿盛之证者。
[0150] 祛风除湿剂
[0151] 独活寄生汤
[0152] 【组成】独活9克、秦艽9克、防风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桑寄生18克,牛膝9克、杜仲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肉桂1.5克、甘草6克。
[0153] 【功用】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用于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证见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挛痛麻木、腰膝冷痛等。目前多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神经炎、腰肌劳损等属于肝肾、气血亏虚者。
[0154] 蠲痹汤
[0155] 【组成】羌活9克、防风9克、片姜黄6克、当归9克、赤芍9克、黄芪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56] 【功用】祛风除湿,益气和营:用于肢体疼痛、项背拘急、肩臂掣痛、手足麻木者。尤以上肢风湿痹证最为适宜。
[0157] 治燥剂
[0158] 清燥救肺汤
[0159] 【组成】桑叶9克、生石膏15克、人参2克、甘草3克、麻仁3克、阿胶3克(烊化)、麦冬4克、杏仁2克、枇杷叶6克。
[0160] 【功用】清燥润肺: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气促胸痛、口燥咽干,舌干红少苔者。
[0161] 养阴清肺汤
[0162] 【组成】生地9克、麦冬9克、元参9克、丹皮3克、川贝母6克、生甘草2克、薄荷2克、白芍3克。
[0163] 【功用】养阴清肺:用于阴虚肺热而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数者。
[0164] 沙参麦冬汤
[0165]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0166] 【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0167] 麦门冬汤
[0168] 【组成】麦冬35克、半夏5克、人参5克、粳米5克、甘草3克、大枣4枚。
[0169] 【功用】养胃润肺,降逆化痰: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之证。如肺阴伤之干咳或痰粘咯吐不爽;胃阴伤之咽干口渴、恶心、干呕、呃逆。舌红苔净,脉虚数等。
[0170] 泻下剂
[0171] 寒下剂
[0172] 大承气汤
[0173] 【组成】大黄12克、芒硝或玄明粉9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
[0174] 【功用】泻热去实,消痞除满:用于①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腹满硬而拒按、便秘、手足微有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滑有力者。②热结旁流:阳明腑实证,一般均见大便燥结,但有时因肠中热实积结较甚,肠胃尽力排除热实而出现下利的现象称为“热结旁流”。证见高热烦躁、脐腹硬痛、下利清水臭秽、口舌干燥、脉滑数者。③阳明腑实证而见高热昏厥抽搐者。
[0175] 大黄特丹皮汤
[0176] 【组成】大黄18克、丹皮9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0177]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用于肠痈。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
[0178] 凉膈散
[0179] 【组成】大黄600克、芒硝600克、甘草600克、栀子300克、黄芩300克十两、薄荷300克、
[0180] 连翘1200克,制成散剂,每服6~12克。也可按比例煎服。
[0181] 【功用】泻火通便:用于上、中焦热邪炽盛之证,如外感热病,肺胃热炽而见高热而赤、头痛咽痛、口舌糜烂、齿痛鼻衄、胸膈烦热、便秘尿赤,苔黄,脉滑数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而见上述证候者。也有人用本方加大青叶、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之品治疗“乙脑”或“流脑”而见烦躁、便秘者。
[0182] 温下剂
[0183] 温脾汤
[0184] 【组成】大黄9克、附子9克、干姜6克、党参6克、炙甘草3克。
[0185] 【功用】温脾阳,逐冷积:用于脾胃阳虚之冷积便秘,或久痢不止、腹痛、肢冷、苔白滑、脉沉弦者。
[0186] 润下剂
[0187] 麻子仁丸
[0188] 【组成】麻仁500克、杏仁250克、大黄500克、枳实250克、厚朴250克、白芍250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2丸,日服1~2次。
[0189] 【功用】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燥结之便秘或痔疮便秘。
[0190] 逐水饮
[0191] 十枣汤
[0192] 【组成】大戟、芫花、甘遂各等分研粉,大枣10枚煮汤,清晨空腹调服药粉1.5~3克。泻下后,宜服稀粥以和胃气。
[0193] 【功用】攻逐水饮:用于胸水、腹水或肾炎水肿而体质尚好者。
[0194] 和解剂
[0195] 小柴胡汤
[0196] 【组成】柴胡12克、黄芩9克、制半夏9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0197] 【功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本方应用范围较广泛,单用本方或作适当加减,可治疗外感热性病、传染性肝炎、胆囊炎、产后发热、经期感冒以及疟疾等见有往来寒热、胸胁满闷等症者。
[0198] 半夏泻心汤
[0199] 【组成】制半夏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黄连3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0200]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散痞:用于脾胃不和,肠胃功能失调,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恶、不思饮食、肠鸣腹泻,舌苔腻而微黄者。
[0201] 逍遥散
[0202]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煨生姜、薄荷适量,共为散。也可按比例煎服。
[0203] 【功用】疏肝健脾: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的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细等症。本方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以及慢性肝胆疾患而见上述证候者。
[0204] 痛泻要方
[0205] 【组成】白术(土炒)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45克、防风60克,共为散。也可按比例煎服。
[0206] 【功用】疏肝健脾,缓痛止泻:用于肝木剩脾引起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不减,且常与情绪变化有关,一般无实热或虚寒的见证,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本方可用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等见有上述证候者。四逆散
[0207] 【组成】柴胡6克、白芍9克、枳实6克、甘草3克。
[0208]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泄热: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脘腹胀痛或兼有腹泻,或月经不调。或热郁于里,而见四肢发凉、口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如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胸膜炎等),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溃疡病所致胃脘痛等。
[0209] 温里剂
[0210] 温中散寒
[0211] 理中汤
[0212]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0213]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0214] 小建中汤
[0215] 【组成】白芍12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18克(溶化冲服)。
[0216] 【功用】温中补虚,缓痉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按喜暖,或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等症。本方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痉挛等属于中焦虚寒者。
[0217] 大建中汤
[0218] 【组成】川椒3克、干姜5克、党参9克、饴糖18克(溶化冲服)。
[0219]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用于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脘腹绞痛,如时而腹部攻冲起包,手不可近,呕不能食。或因脾胃虚寒较甚,而蛔虫扰动不安者。
[0220] 吴茱萸汤
[0221]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0222]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而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
[0223] 回阳救逆剂四逆汤
[0224] 【组成】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0225] 【功用】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卧、下利清谷、血压下降、出冷汗,或呕吐腹痛,苔白滑,脉沉细或微细欲绝者。本方可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之剧烈吐泻,或大汗过多所引起的末梢循环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发展到休克阶段而属于阳虚寒盛者。
[0226] 参附汤
[0227] 【组成】人参12克、制附子9克。
[0228]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用于阳气暴脱,而见面色苍白、头晕、冷阗2出、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现多用于大手术或大出血后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出现上述证候者。真武汤[0229] 【组成】茯苓9克、白术6克、白芍9克、生姜9克、制附子9克。
[0230] 【功用】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而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疼痛或浮肿、恶寒腹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者。用本方加减还可用于脾肾阳虚之慢性肾炎水肿、心力衰竭水肿,以及慢性肠炎痢疾之久泻等。
[0231] 温经散寒剂
[0232] 当归四逆汤
[0233] 【组成】当归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炙甘草6克、木通6克、大枣5枚。
[0234] 【功用】活血养血,温经通脉:用于血虚寒凝而见手足寒冷、青紫、麻木、疼痛,脉细者。目前常用本方治疗冻疮,四肢血管痉挛症(如雷诺氏病),以及痛经而属血虚有寒者。
[0235] 阳和汤
[0236] 【组成】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麻黄2克、炮姜炭2克、生甘草3克。
[0237] 【功用】温阳散寒,除痰通络:用于一切痈疽属于阴证者,如流注、痰核、瘰疬、鹤膝风等。使用本方应注意病变局部色白或暗、不肿或肿势散温,酸痛,并见面色无华、苔白不渴,脉沉细或迟细等全身虚寒之象。可用本方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阳虚者。
[0238] 补虚剂
[0239] 补气剂
[0240] 四君子汤
[0241] 【组成】党参(或人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
[0242] 【功用】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少便溏、身疲乏力,苔白,脉缓弱之证。参苓白术散
[0243]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0244] 【功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脾肺气虚,湿痰不化之食少乏力、便溏或泻,或咳嗽痰多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肠炎久泻,结核病之身疲乏力、痰多食少以及慢性肾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245] 补中益气汤
[0246]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0247] 【功用】益气升阳:用于脾虚气弱重症,如身倦自汗,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小便频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证。也用于低血压头痛眩晕、或气虚嗜睡、气虚发热等证。
[0248] 生脉散
[0249] 【组成】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0250] 【功用】益气养阴,敛汗生脉:用于气阴衰微之汗多欲脱,脉微细欲绝,以及口渴、舌红无津、久咳肺虚、气短自汗等。本方可用于各种热性病之神倦、口干,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见有气阴两虚之证者。近已制成针剂,用于休克之急救。
[0251] 补血剂
[0252] 四物汤
[0253] 【组成】熟地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
[0254] 【功用】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兼瘀的病证及妇女月经不调。
[0255] 当归补血汤
[0256]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0257] 【功用】补气生血:用于失血后,气虚血少之证,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脉虚无力。
[0258] 归脾汤
[0259]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0克、黄芪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远志10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260] 【功用】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身疲食少,以及由于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及月经过多等症。
[0261] 炙甘草汤
[0262] 【组成】炙甘草12克、党参6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阿胶6克、麦冬10克、麻仁20克。
[0263] 【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用于气虚血少之心悸气短、脉律不整(脉结代),舌光少苔。临床上,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神经衰弱之心悸而属于气阴两虚者。
[0264] 补阴剂
[0265] 六味地黄丸(汤)
[0266] 【组成】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0267] 【功用】滋补肝肾:用于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如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咽干、喉痛、潮热、遗精等。以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慢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月经过多等见有肝肾阴虚证候者。
[0268] 【附方】
[0269] 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本方滋阴泻火之力较强,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汁咽痛者。本方配清热解毒药,可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配凉血止血药可用于隐匿性血尿等。
[0270] 杞菊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本方重在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两目干涩等,或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
[0271] 明目地黄丸即杞菊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更能加强养肝明目的作用。
[0272] 麦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嗽咯血者。
[0273] 七味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用于肾不纳气之虚喘。
[0274] 一贯煎
[0275] 【组成】生地30克、枸杞子12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5克。
[0276] 【功用】滋养肝肾,疏肝理气:用于阴虚气滞之胸胁胀痛、胃脘疼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
[0277] 补阳剂
[0278] 金匮肾气丸(即肾气丸)
[0279] 【组成】熟地240克、山药120克、山萸肉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附子30克、肉桂30克。以上为丸剂用量。也可按比例煎服。
[0280] 【功用】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或下半身发凉,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失禁,或夜间尿频,以及痰饮咳喘,消渴,水肿,久泻等。
[0281] 二仙汤
[0282]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功用】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0283] 消导剂
[0284] 保和丸
[0285] 【组成】山楂180克,神曲60克,莱菔子3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半夏90克,连翘30克,研末为丸。每服6~9克,每日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286]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停食所致的胸脘痞满胀痛、厌食、嗳腐吞酸或大便不调,苔黄腻,脉滑等。
[0287] 枳术丸
[0288] 【组成】白术60克、枳实30克。水丸,每服6~9克,每日2次。
[0289] 【功用】健脾消食除满: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佳所致的饮食停滞、脘腹痞满、食欲不振或胃中有振水声、大便不调者。可用本方法疗胃下垂,胃肌无力或慢性胃病见有上述证候者
[0290] 枳实导滞丸
[0291] 【组成】大黄30克,炒枳实15克、炒神曲15克,茯苓9克、黄芩9克、黄连9克、白术9克,泽泻2克、研末为水丸。每服6克,每日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292] 【功用】消导积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内停,生湿蕴热所引起的痞闷胀满、腹痛纳呆、腹泻或下痢后重,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等证。本方可用于停食、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或痢疾初起而见上述证候者。
[0293] 驱虫剂
[0294] 乌梅丸
[0295] 【组成】乌梅480克、黄连500克、黄柏180克、人参18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川椒120克、干姜300克、细辛180克。前者为丸剂用量,也可按比例煎服。
[0296] 【功用】安蛔止痛:用于蛔厥,证见上腹阵发性剧痛、恶心哎吐或吐蛔,发作时则冷汗出、四肢凉,脉弦紧或伏者。可用本方或成药丸剂治疗胆道蛔虫症,也可治疗慢性肠炎、久痢而具有寒热昏杂之证者。
[0297] 化虫丸
[0298] 【组成】鹤虱、槟榔、苦楝根皮、雷丸、使群子、芜荑、黑丑、大黄各12克,元明粉24克,水丸。每服3~6克,睡前服。或适量加减作汤剂服。
[0299] 【功用】驱虫:用于肠道寄生虫症。
[0300] 理气剂
[0301] 行气剂
[0302] 半夏厚朴汤
[0303] 【组成】半夏9克、厚朴9克、茯苓12克、苏叶6克、生姜15克。
[0304] 【功用】理气开郁,降逆化痰:用于咽中似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梅核气),或湿痰凝聚,胸膈满闷、撑胀而兼有呕吐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咽喉炎及神经官能症见有上述症状者。
[0305] 金铃子散
[0306]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元胡各30克。
[0307] 【功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胃腹疼痛、疝痛、经期腹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本方广泛应用于气滞诸痛,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胃肠炎、溃疡病、月经不调等所出现的肝区或上下腹疼痛。
[0308] 瓜蒌薤白白酒汤
[0309] 【组成】全瓜蒌12克、薤白9克、白酒30~60毫升,同煎。
[0310] 【功用】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用于胸痹,证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者。目前常用本方加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也用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胁间神经痛等属于上述证候者。
[0311] 暖肝煎
[0312] 【组成】当归9克、枸杞子9克、小茴香6克、肉桂6克、乌药6克、沉香3克、茯苓9克、生姜3片,水煎服。
[0313]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散寒:用于肝肾不足,阴寒偏盛之小腹冷痛、疝气等。
[0314] 降气剂
[0315] 旋复代赭汤
[0316] 【组成】旋复花(包)9克、代赭石15克、生姜9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党参9克。
[0317] 【功用】和胃降逆,下气消痰:用于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证见胃脘胀满、嗳气、呃逆或恶心哎吐,苔白滑,脉弦滑无力者。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及幽门不全梗阻而见胃气上逆之证者。
[0318] 苏子降气汤
[0319] 【组成】苏子9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4克、前胡6克、厚朴6克、橘红6克、当归6克、肉桂2克、生姜3片。
[0320] 【功用】降气平喘,温化痰饮: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胸闷痰多、咳喘气促、形寒肢肿,舌苔白滑等上实下虚之证。目前多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脏病性喘息等而有寒痰壅盛之证者。
[0321] 橘皮竹茹汤
[0322] 【组成】橘皮(陈皮)9克、竹茹9克、生姜9克、大枣5枚、甘草6克、党参9克。
[0323] 【功用】补虚清热,理气降逆:用于久病胃虚兼热,胃气上逆而恶心,呃逆者。本方可用于病后胃虚之恶心、呃逆,也用于幽门不全梗阻之呕吐,或妊娠呕吐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324] 丁香柿蒂汤
[0325] 【组成】丁香6克、柿蒂6克、党参9克、生姜6克。
[0326] 【功用】温胃降逆:用于胃气虚寒之呃逆。
[0327] 理血剂
[0328] 活血祛瘀剂
[0329] 血府逐瘀汤
[0330] 【组成】当归9克、赤芍6克、生地9克、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桔梗5克、甘草3克、牛膝9克。
[0331] 【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用于瘀血停滞胸中,而见胸痛、头痛、内热烦急、心悸、失眠、呃逆干呕,以及夜间潮热等症而兼有瘀血表现者(如舌边紫暗或有瘀斑、唇色青紫、两目暗黑等)。本方可用于心绞痛、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闭经、痛经等见有瘀血证候者。
[0332] 复元活血汤
[0333] 【组成】柴胡15克、天花粉9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炮山甲6克、酒大黄30克、桃仁9克。
[0334] 【组成】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胸胁,痛不可忍者。
[0335] 本方可用于各种外伤,扭伤而有瘀血证候者。也用于肋软骨炎。
[0336] 活络效灵丹
[0337] 【组成】丹参15克、当归15克、生乳香15克、生没药15克。
[0338] 【功用】祛瘀消症止痛:用于瘀血阻滞,而见症积、腹痛等症。
[0339] 补阳还五汤
[0340] 【组成】生黄芪6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地龙3克。
[0341] 【功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截瘫、下肢痿废、便干尿频及尿失禁者。本方可用于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形成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0342] 生化汤
[0343] 【组成】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6克、炮姜2克、炙甘草2克。
[0344]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者。
[0345] 温经汤
[0346] 【组成】吴茱萸9克、桂枝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丹皮9克、阿胶9克(烊化)、麦冬9克、党参9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3片。
[0347] 【功用】温经祛瘀,养血调经: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如小腹冷痛,月经量多、淋漓不止,或月经延期日暮发热、手足心热、唇舌干燥等。
[0348] 止血剂
[0349] 十灰散
[0350] 【组成】大小蓟炭、陈棕炭、侧柏炭、大黄炭、丹皮炭、栀子炭、茜草炭、荷叶炭、茅根炭,各等分,研极细面,每9克。
[0351] 【功用】凉血,固涩,止血:用于各种出血。
[0352] 咳血方
[0353] 【组成】青黛6克、瓜蒌仁9克、海浮石9克、焦栀子9克、诃子6克。
[0354] 【功用】清热化痰,敛肺止血:用于痰中带血、痰粘难出、心烦口渴,舌苔黄,脉弦数者。
[0355] 小蓟饮子
[0356] 【组成】生地24克、小蓟15克、滑石12克、木通6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竹叶6克、当归6克、栀子9克、甘草6克。
[0357] 【功用】凉血止血,清热通淋:用于下焦郁热引起的尿血、尿道灼热或涩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可用本方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尿血及其他泌尿系疾患见有上述证候者。
[0358] 槐角丸
[0359] 【组成】槐角、防风、地榆、当归、枳壳、黄芩,各等分,研末制丸。每服6~9克,每日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360] 【功用】清肠止血:用于便血、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者。
[0361] 黄土汤
[0362] 【组成】灶心土60克(包煎或另煎),炙甘草、炒白术、附子、熟地、阿胶(烊化)、黄芩各9克。
[0363] 【功用】温中止血:用于脾虚失统之便血、吐血、崩漏,证见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0364] 祛痰剂
[0365] 二陈汤
[0366] 【组成】陈皮(或橘红)9克、制半夏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0367]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脾虚痰湿阻滞之咳嗽痰多而呈清稀泡沫、胸闷呕恶、头晕心悸,苔白腻,脉滑等症。本方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咳嗽痰稀之症。
[0368] 【附方】
[0369] 杏苏散:即二陈汤加紫苏、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生姜、大枣。功能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之证。
[0370] 温胆汤:即二陈汤加枳实、竹茹。用于痰热内扰,虚烦不得眠者。
[0371] 导痰汤:即二陈汤加枳实、胆星。用于痰多喘急、时发晕厥、头痛眩晕,或咯痰粘稠、坐卧不安者。
[0372] 半夏白术天麻汤: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用于痰湿中阻,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苔白滑腻,脉滑之证。
[0373] 葶苈大枣泻肺汤
[0374] 【组成】葶苈子9克、大枣10枚。
[0375] 【功用】泻痰行水,下气平喘:用于咳逆痰多、喘满、胸胁胀闷、面目浮肿、尿少者。
[0376] 三子养亲汤
[0377] 【组成】苏子9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
[0378] 【功用】顺气降逆,化痰平喘:用于肺气不降之咳嗽气逆、痰多胸闷、食欲不振,舌苔粘腻,脉滑者。
[0379] 小青龙汤
[0380] 【组成】麻黄3~6克、桂枝3克、细辛3克、干姜3克、制半夏9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甘草3克。
[0381] 【功用】解表散寒,化饮平喘:用于素有痰饮,复感风寒,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而多泡沫,苔白润,脉浮紧者。本方常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而见咳喘痰稀有泡沫,遇冷即犯者。
[0382] 黛蛤散
[0383] 【组成】青黛、海蛤壳各等份。现用成药散剂,每次9克,包煎。
[0384] 【功用】清热化痰:用于肺热痰黄而粘稠,或咯痰带血、胸胁疼痛者。
[0385] 清气化痰丸
[0386] 【组成】陈皮9克、制半夏6克、茯苓9克、黄芩9克、瓜蒌15克、胆星6克、枳实6克、杏仁6克。原为丸剂,可作汤剂服。
[0387] 【功用】清热化痰,下气止咳:用于痰热内结、咳嗽痰黄而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堵闷,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肺有热痰的支气管炎。
[0388] 止嗽散
[0389] 【组成】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各9克,桔梗6克、甘草3克。原方为散剂,现作汤剂服。
[0390] 【功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久咳,咳痰不爽,表邪未尽者。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
[0391] 消瘰丸
[0392] 【组成】元参、牡蛎、渐贝母各10克。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钱,每日2~3次。
[0393] 【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本方主要用于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
[0394] 固涩剂
[0395] 固表止汗剂
[0396] 牡蛎散
[0397] 【组成】生牡蛎、麻黄根、浮小麦、黄芪各30克,为散剂。每服9克,每日2次。
[0398] 【功用】固表止汗:用于气阴不足,证见自汗、盗汗、心悸气短者。本方常单用或与补益方剂配伍,治疗体虚或病后自汗、盗汗。
[0399] 玉屏风散
[0400] 【组成】黄芪180克、白术60克、防风60克。研粉,每次6~9克,每日2次。
[0401] 【功用】补气固表止汗:用于气虚自汗,易于感冒者。
[0402] 敛肺止喘剂
[0403] 九仙散
[0404] 【组成】党参6克、阿胶6克(烊化)、五味子3克、乌梅1枚、炙罂粟壳6克、款冬花6克、炙桑白皮6克、贝母9克、桔梗6克。
[0405] 【功用】益气敛肺止咳定喘:用于久咳,肺虚气弱,咳甚则气喘自汗,脉虚数者。可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上述证候者,或肺结核久咳不止,痰粘难咯者。
[0406] 参蛤散
[0407] 【组成】蛤蚧1对、人参9克。研末,每服1~2克,每日2~3次。
[0408] 【功用】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气促、言语无力、声音低微者。可用本方治疗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之虚喘。
[0409] 涩肠止泻剂
[0410] 四神丸
[0411] 【组成】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煨肉豆蔻60克,吴茱萸30克,生姜120克,大枣50枚,制丸。每服6~9克,每日1~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412]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见久泻或五更泄泻、食少乏力、腹痛肢冷,舌淡,脉沉迟无力者。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结核腹泻而见有脾肾虚寒之证者。
[0413] 真人养脏汤
[0414] 【组成】诃子6克、肉豆蔻6克、炙罂粟壳3克、党参6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肉桂3克、当归9克、白芍6克、木香3克。
[0415] 【功用】涩肠止泻,补虚温中:用于泻痢日久,脾肾虚寒,气血虚弱,而见滑脱不禁、腹痛喜按、饮食减少、脱肛,舌苔白,脉迟细者。本方多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或肠功能紊乱之久泻、脱肛之症而属脾肾虚寒者。
[0416] 固精缩尿剂
[0417] 金固精丸
[0418] 【组成】潼蒺藜、芡实、莲须、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共细末,莲子粉糊为丸。每服9克。也可按比例煎服。
[0419] 【功用】收涩固精: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腰痛耳鸣、四肢无力者。本方可用于神经衰弱的遗精、失眠多梦等症。
[0420] 桑螵蛸散
[0421]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党参、茯神、当归、龟板各30克。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422] 【功用】固精止遗,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尿频、遗尿及心神恍惚、失眠健忘等症。
[0423] 固崩止带剂
[0424] 固冲汤
[0425] 【组成】炒白术30克,生黄芪18克,煅龙骨24克、煅牡蛎24克、山萸肉24克、白芍12克,乌贼骨12克,茜草9克,棕榈炭6克,五倍子1.5(研冲)。
[0426] 【功用】固脱止血,调补肝脾: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子宫大量出血,血流不止,脉微弱者
[0427] 愈带丸
[0428] 【组成】椿根白皮45克、白芍6克、良姜炭9克、黄柏炭6克。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3~9克,每日1~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429] 【功用】清热化湿,固涩止带: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赤白、淋漓腥臭、尿黄或尿痛者。
[0430] 安神剂
[0431] 酸枣仁汤
[0432] 【组成】酸枣仁18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
[0433]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用于肝血不足,阳气偏亢之虚烦失眠,眠则多梦易醒、头胀头痛、心悸盗汗,脉弦细而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之失眠而偏于虚热者。
[0434] 天王补心丹
[0435] 【组成】人参(党参)、元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15克,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30克,生地120克。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9克,每服1丸,每日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0436]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用于心肾不足,阴虚阳亢,虚火易动之失眠、心悸、口舌生疮、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常用于神经衰弱之失眠多梦,或心脏病心悸失眠而属于阴虚火旺之证者。
[0437] 黄连阿胶汤
[0438] 【组成】黄连3克、阿胶9克、黄芩9克、鸡子黄2枚、白芍9克。水煎2次,阿胶烊入,用生鸡子黄调入药汁,分2次温服。
[0439] 【功用】滋阴降火安神: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者。
[0440] 甘麦大枣汤
[0441] 【组成】炙甘草6克、淮小麦(或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0442] 【功用】养心安神,甘缓和中:用于脏躁,时而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者。目前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官能症(如癔病)。
[0443] 桂甘龙牡汤
[0444] 【组成】桂枝3~9克、甘草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
[0445] 【功用】镇惊安神,通阳止汗:用于心悸怔忡、汗出肢冷,舌质淡润者。
[0446] 熄风剂
[0447] 牵正散
[0448]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共为散剂,每服3克。也可按比例煎服。
[0449] 【功用】祛风痰,止痛挛:用于风痰阻络之口眼歪斜、面肌抽动(如面神经炎)。
[0450] 本发明可以采用上述方剂中的配方制备成本发明的透皮贴剂,包括药液,药粉。
[0451]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是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所述提取选自:水提,醇提,或两者混合提取。
[0452]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是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必要时进行浓缩,所述提取方法选自:煮提,浸提,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压榨等。
[0453]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细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选自:剪切粉碎法、撞击式粉碎法、重压研磨法、气流粉碎法、研钵研磨法。
[0454]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的水凝胶贴由支持层、水凝胶基质、防粘膜制成;其中所述的支持层选自:布、无纺布法兰绒、聚乙烯薄膜、玻璃纸;水凝胶基质中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选自天然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半合成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基质中还可以含有选自黏着剂、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透皮促进剂、PH调节剂的辅料;防粘膜选自油纸、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
[0455]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以下分别举例说明不同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
[0456] 本发明水凝胶贴的制备例如下:
[0457] (1)油相:甘油中添加聚丙烯酸钠、氢高岭土等进行充分的混合均匀。
[0458] (2)水相A:水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PVP等,溶解备用。
[0459] (3)水相B:另取少量水,加入酒石酸进行溶解。
[0460] 将油相与水相A进行混合,加入水相B后充分混炼,涂于无纺布上,用防粘膜进行复合,裁切成规定大小,既得不含药物的水凝胶空白贴。
[0461] 制备含药水凝胶贴时,将药物加入水相或油相中,制法同上。
[0462] 本发明药物细粉的制备例如下:
[0463] 将药材干燥,预粉碎成40目左右的粉末,再进一步粉碎,收集到药材的超微粉末,粉末粒度在200目以细。
[0464] 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可单独打粉或混合打粉。
[0465] 乳香、没药、丁香等含油量高的药材,需在柜中于零下20度冷冻12小时后,迅速低温粉碎。
[0466] 含油量高的药材也可与其它脆性药材一同打碎,以提升打粉效率。
[0467] 本发明药液的制备例如下:
[0468] 不含药的药液目的是起到溶剂的作用,如乙醇,丙酮,水等,其涂布到药物粉末上可以起到提取溶剂的作用。
[0469] 含药药液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药物和所述溶剂混合。
[0470] 或是将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中药提取液,所述提取选自:水提,醇提,或两者混合提取。提取液必要时进行浓缩,所述提取方法选自:煮提,浸提,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压榨等。含药的药液即可以起到提取溶剂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增加药效的作用,或起到复方药物的作用。
[0471] 本发明促透保湿剂的制备例如下:
[0472] 取水、低级醇、保湿剂、增溶剂、促渗透剂、防腐剂等适量,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促透保湿剂。
[0473] 本发明透皮给药系统,其中的药液和促透保湿剂可以混合在一起涂布,也可以分别涂布,因此,本发明的药液和促透保湿剂可以制备成一种混合液,即含药促透保湿剂。
[0474] 本发明的透皮给药系统使用方法实例如下:
[0475] 在贴剂表面,涂布药液后,均匀撒上药物细粉,再覆盖促透保湿剂,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76] 或:在贴剂表面,均匀撒上药物细粉,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77] 或:在贴剂表面,覆盖促透保湿剂后,均匀撒上药物细粉,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78] 或:在贴剂表面,均匀撒上药物细粉,覆盖促透保湿剂,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79] 或:在贴剂表面,均匀撒上药物细粉,覆盖含药促透保湿剂,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80] 或:在贴剂表面,均匀涂布药物细粉和含药促透保湿剂的混合物,贴敷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
[0481] 以下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本发明的先进性有效性。
[0482] 透过率试验方法:
[0483] 将大鼠断颈处死,腹部用电动剪毛刀毛发,取下腹部皮肤,去除皮下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于-20℃保存备用。
[0484] 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有效透过面积1.6cm2,接收池体积(17±0.5)ml,接收液为30%乙醇溶液。池内置磁力搅拌子,转速为120转/分,保持(37±0.5)℃的恒温水浴循环。
[0485] 取已备好的离体皮肤,置于接收池和给药池之间,分别于2、4、8、12、24小时取0.5ml接收液,补充同体积的接收液,用HPLC和GC测定标志物的累积透过量,计算并比较实施例样品与对照例样品24小时透过率。
[0486]

具体实施方式

[0487]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488] 实施例1
[0489] 药液的制备:取水70g、无水乙醇25g、丙二醇5g,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药液。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取水70g、甘油20g、丙二醇10g,搅拌均匀,即得。
[0490] 药粉的制备:将独活干药材预粉碎成40目左右的粉末,再利用重压研磨超微粉碎机进行重压研磨,经过旋风分离系统及粉尘捕集系统,收集到药材的超微粉末,粉末粒度在300目以细。
[0491] 空白贴的制备:
[0492]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493] 临床试验
[0494] a.现有技术对照样品:25%独活水提物水凝胶贴
[0495] 制备方法:在300g甘油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250g独活水提物、300g纯化水中加入3.2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加入山梨醇49g,搅拌均匀。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贴剂。
[0496] b.试验方法:将药液0.25g涂布在水凝胶贴表面,将药物细粉0.3g均匀撒在水凝胶贴的胶面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1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肩颈酸痛部位,以加强贴固定,贴敷12小时后观察疗效。并与对照样品1组(含25%独活水提物的水凝胶贴)进行对比。
[0497] c.试验结果:实施例1组的10名患者中,6人肩颈酸痛完全缓解,2人部分缓解,2人未改变。对照样品1组的10名患者中,7人肩颈酸痛完全缓解,2人部分缓解,1人未改变。
[0498] 透皮试验:
[0499] 采用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蛇床子素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63.1m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12.3m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00] 实施例2
[0501] 药液的制备:取水68g、95%医用乙醇32g,混合,搅拌均匀,制成含乙醇30%的药液。
[0502]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取水70g、甘油30g,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0503] 药粉的制备:取干药材醋延胡索2份,制川乌、红花、威灵仙、续断各1份,蝉蜕、独活、制何首乌各0.7份,预粉碎成40目左右的粉末,再利用重压研磨超微粉碎机进行重压研磨,经过旋风分离系统及粉尘捕集系统,收集到药材的超微粉末,粉末粒度在300目以细。
[0504] 空白贴的制备:
[0505] 25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64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06] 临床试验:
[0507] 试验方法:
[0508] 实施例2样品:将药物细粉0.25g均匀撒在水凝胶贴的胶面上,将药液0.5g加在药粉表面,滴加促渗透保湿液0.5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肩部酸痛部位,以加强贴固定。贴敷12小时后,患者患侧肩膀明显好转,70%的患者上肢可抬起90°,即与肩平齐,而原来抬起高度为45°,患者非常满意。
[0509] 对照例2样品:将药物细粉0.25g均匀撒在外购空白压敏胶贴的胶面上,将药液0.5g加在药粉表面,滴加促渗透保湿液0.5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肩部酸痛部位。贴敷12小时后,患者患侧肩膀明显好转,60%的患者上肢可抬起90°,即与肩平齐,而原来抬起高度为45°,患者非常满意。但部分患者在压敏胶贴敷部位有过敏症状,且在压敏胶外表面有液体渗出,易污染衣物。
[0510] 透皮试验:
[0511] 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延胡索乙素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0.4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3.5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12] 实施例3
[0513] 药液的制备:取氮酮2g、乙醇5g、丙二醇10g、水83g,混合均匀,制成药液。
[0514]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取水70g、甘油25g、丙二醇5g,搅拌均匀,即得。
[0515] 药粉的制备:将白芍15份,知母、丹参、柏子仁、五味子、合欢花、炒白术、炒枳壳、茯苓、百合、灸甘草各10份,炒枣仁20份,干药材预粉碎成40目左右的粉末,再利用气流粉碎法进行超微粉碎,收集到药材的超微粉末,粉末粒度在500目以细。空白贴的制备:
[0516]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7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60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17] (5)临床试验:
[0518] 实施例3样品:将药液0.25g喷撒在水凝胶贴表面,将药物细粉0.4g均匀撒在水凝胶贴中部胶面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1.2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肚脐部位,使药粉部位对正肚脐,沐浴后于晚8点贴敷。早起后,患者自述多梦状况明显好转,感觉睡眠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次晨没有以前常有的疲劳和头部昏沉感,次日精力充沛。连续使用一周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0519] 对照例3样品:将药液0.25g喷撒在外购空白压敏胶贴表面,将药物细粉0.4g均匀撒在压敏胶贴中部胶面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1.2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肚脐部位,使药粉部位对正肚脐,沐浴后于晚8点贴敷。早起后,患者感觉睡得踏实了。但第二天再使用后,局部皮肤出现过敏现象,有发红、发痒症状,患者未再继续使用,依从性较差。
[0520] (6)透皮试验:
[0521] 采用HPLC法,测定延芍药苷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芍药苷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1.2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5.8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22] 实施例4
[0523] 药液的制备:氮酮9.3g、甘油83g、丙二醇18g、吐温8017.3g,搅拌均匀后,加入独活水提液50g,搅拌,再加入水175g,搅拌均匀,得黄色药液。
[0524] 独活水提液的制备:取独活药材1kg,加水15kg浸泡过夜,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即为独活水提液。
[0525] 促透保湿剂的制备:氮酮2g、甘油25g、丙二醇5g、吐温805g,水63g,混合均匀,即得。
[0526] 药粉的制备:取干辣椒1kg、干姜0.5kg,粉碎至200目以细的微粉,备用。
[0527] 水凝胶贴的制备:
[0528]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5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29] 临床试验
[0530] 实施例4产品:将药液0.5g喷撒在水凝胶贴表面,将药物细粉1.0g均匀撒在水凝胶贴胶面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2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腰部酸痛部位,用加强贴固定。贴敷一夜后,患者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以往早起后晨僵明显,使用一次本产品后明显改善。
[0531] 对照例4产品:将药液0.5g喷撒在1.0g药物细粉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2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调和在保鲜膜上,贴敷于腰部疼痛部位,外用胶布固定。贴敷一夜后,患者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以往早起后晨僵明显,使用一次本产品后明显改善。使用过程中有局部发痒现象,但仍坚持一夜,12小时揭掉后可见红疹、红肿,胶布揭除过程中疼痛难忍。
[0532] (6)透皮试验:
[0533] 采用HPLC法,测定延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7.2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28.3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34] 实施例5
[0535] 药液的制备:氮酮2g、薄荷油0.5g、乙醇5g、丙二醇10g、CO4010g,搅拌均匀后,加入水73g,搅拌均匀,既得。
[0536]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氮酮2g、甘油20g、丙二醇10g、吐温805g,水63g,混合均匀,即得。
[0537] 药粉的制备:取干辣椒、红花、独活、制川乌、制何首乌、续断、威灵仙、延胡索、防风、鸡血藤各等份,粉碎至300目以细的微粉,备用。
[0538] 水凝胶贴的制备:
[0539]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30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8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40] 临床试验:
[0541] 实施例5样品:将药液0.3g喷撒在水凝胶贴表面,将药物细粉0.5g均匀撒在水凝胶贴胶面上,滴加促渗透保湿液1.2g,使药物细粉完全润湿。贴于腿部疼痛部位,用加强贴固定。贴敷1小时后,患者腿部疼痛明显改善,持续12小时后,腿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灵活,关节部位敢于用力。
[0542] 对照例5样品:将药粉0.5g,以陈醋调和成糊状,抺到纱布上后,贴到腿部疼痛部位,用胶布固定。贴敷0.5小时后局部明显热感,2小时后热感消失,12小时后局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0543] (6)透皮试验:
[0544] 采用HPLC法,测定延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28.1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22.7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45] 实施例6
[0546] (1)促透保湿液的制备:无水乙醇10g、甘油30g、水60g,混合均匀,即得。
[0547] (2)药粉的制备:将陈皮、苍术、干姜各9份、茯苓6份、灸甘草3份混合,粉碎过筛,制成200目细粉,备用。
[0548] (3)空白贴的制备:
[0549] 4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49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50] 临床试验:
[0551] 实验例6样品:将药粉0.4g均匀散布在水凝胶贴表面,在药粉上加入促渗透保湿液,使药粉完全润湿后,将贴片贴敷于肚脐部位,使药粉部分完全覆盖住肚脐,每片贴敷12小时,每日2贴,连续贴敷7天,试验者体重下降了1kg。连续贴敷30天后,试验者体重下午3.7kg。
[0552] 对照例6样品:将药粉以黄酒调和成稠糊状,取适量添于肚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连续贴敷7天,试验者体重下降了1.1kg。连续贴敷30天后,试验者体重下午3.5kg。
[0553] (6)透皮试验:
[0554] 采用HPLC法,测定橙皮苷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橙皮苷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9.4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5.9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55] 实施例7
[0556]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将水70g加热至约80-90度,加入尿囊素0.15g,搅拌均完全溶解,加入甘油30g,搅拌均匀,补水到100g,即得。
[0557] 药粉的制备:将丁香100份、肉桂80份、荜茇1份混合,粉碎过筛,制成120目细粉,备用。
[0558] 空白贴的制备:
[0559]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5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60] 临床试验:
[0561] 实施例7样品:在水凝胶贴片中部,均匀撒上药物约0.3g,面积约一元硬币,刮平,再滴上促透保湿液1g,待液体将药粉完全浸透后,将贴片的药粉部位对准肚脐贴敷,用手按紧。连续贴敷24小时后小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连续使用2-3天后小儿恢复正常。
[0562] 对照例7样品:将药粉以温水调和成糊状,置于肚脐中,外用面圈限制位置,覆盖压敏胶贴。贴敷24小时后腹泻次数减少,但由于压敏胶粘性太大,换药揭除贴片时小儿太痛无法实施,因此未换药,直到48小时才换药,揭去贴片时皮肤牵拉痛明显,微红,腹泻症状好转许多。
[0563] (6)透皮试验:
[0564] 采用GC法,测定丁香酚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丁香酚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540.1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182.6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65] 实施例8
[0566] 促透保湿剂的制备:在乙醇中加入尿囊素0.3g,搅拌至溶解,再加入甘油25g搅拌均匀,补水到100g,即得。
[0567] 药粉的制备:将紫苏、茯苓、姜厚朴、大腹皮、桔梗、干姜各1份、甘草0.5份、藿香1.5份混合,粉碎过筛,制成100目细粉,即得。
[0568] 空白贴的制备:
[0569]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5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70] 临床试验:
[0571] 实施例8样品:在水凝胶贴片中部,均匀撒上药物约0.3g,面积约一元硬币,再喷上促透保湿液1.2g,待液体将药粉完全浸透后,将贴片的药粉部位对准肚脐贴敷,用手按紧。连续贴敷24小时后,小儿发热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2天后恢复正常。
[0572] 对照例8样品:将药粉以白酒调和成糊状,置于肚脐及周围,外用纱覆盖、胶布固定。贴敷24小时后,小儿体温由39.5下降到38.5,精神状态明显恢复。每日换药一次,连续2天后体温正常。胶布固定的位置发红、粘性过强。
[0573] (6)透皮试验:
[0574] 采用GC法,测定百秋里醇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百秋里醇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6.88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11.2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75] 实施例9
[0576]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将油酸5g加入丙二醇5g,搅拌均匀,再加入甘油25g,搅拌均匀,加水到100g,即得。
[0577] 药粉的制备:将白术、陈皮、白芷、厚朴、大腹皮、甘草、藿香、桔梗、干姜各等份,混合,打碎过筛,制成150目的细粉,备用。
[0578] 空白贴的制备:
[0579]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4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3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80] 临床试验:
[0581] 实施例9样品:在水凝胶贴片中部,均匀撒上药物约0.5g,面积约一元硬币,再喷上促透保湿液1.5g,待液体将药粉完全浸透后,将贴片的药粉部位对准肚脐贴敷,用手按紧。连续贴敷24小时后,小儿发热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及精神均好转,3天后恢复正常。
[0582] 对照例9样品:
[0583] 在250g甘油中,依次加入2.5g氢氧化铝、0.25g甘酸铝、10g高岭土、1g二氧化、62.5g药粉、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250g独活水提物、300g纯化水中加入3.2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加入山梨醇49g,搅拌均匀。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贴剂。使用时置于肚脐及周围,贴敷24小时后,小儿体温由39.3下降到38.4,精神状态明显恢复。每日换药一次,连续2天后体温正常。期间由于小儿哭闹,贴剂易脱落,故用压敏胶固定,压敏胶固定的位置发红、粘性过强,小儿极不配合。
[0584] (6)透皮试验:
[0585] 采用GC法,测定百秋里醇在接收液中的浓度,比较实施例与对照例累积透过量的区别。结果显示,实施例中百秋里醇24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9.6ug,对照例的累积透过量为8.4u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0586] 实施例10
[0587] 促透保湿液的制备:将油酸2g、丙二醇2g、氮酮1g混合均匀,再加入甘油25g搅拌均匀,加水到100g,即得。
[0588] 药粉的制备:将丁香、半夏、苏梗、黄芩、陈皮、茯苓各2份,黄芪4份,甘草、生晒参、黄连各1.2份、吴茱萸1份,混合,打粉过筛,制备200目细粉,既得。空白贴的制备:
[0589] 300g甘油当中依次加入3g氢氧化铝、15g高岭土、80g聚丙烯酸钠,在分散机上进行分散混合10分钟,得到均匀的甘油分散液。599g纯化水中加入3.5g酒石酸进行充分溶解至透明。水溶液当中加入甘油分散液,动力混合机混炼10分钟,得到均匀的水凝胶膏体。每平米1000-1200g涂布于无纺布上,用离型膜进行复合,裁切规定大小既得水凝胶空白贴剂。
[0590] 临床试验:
[0591] 实施例10样品:一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呕吐、恶心严重,将本品配合托烷司琼注射液使用时,比单用托烷司琼注射液时,呕吐、恶心的症状明显好转。具体方法为将药粉1g,均匀分布在10cm*14cm的贴片上,将促透保湿液2g喷在药粉上,待药液浸透药粉后,将贴片贴在肚脐及中脘部位,用手轻轻按压即可。在化疗前8-12小时开始贴敷使用。连续6天,与患者之前化疗期间情况相比,本次呕吐、恶心情况有明显减轻,患者非常满意。
[0592] 对照例10样品:将药粉1g以白酒调和成糊状,置于肚脐及周围,覆盖压敏胶贴固定。于化疗前24小时开始贴敷,连续使用6天,与患者之前化疗期间情况相比,本次呕吐、恶心情况有明显减轻。只是局部皮肤有过敏症状,发红、痒,但未破损。(6)透皮试验: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透皮给药精华液 2020-05-11 673
一种蛋白药物透皮给药药贴 2020-05-14 448
离子导入透皮给药系统 2020-05-12 636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2020-05-13 891
美普他酚的透皮给药 2020-05-13 796
透皮给药系统 2020-05-11 619
透皮给药系统 2020-05-11 968
透皮给药贴剂 2020-05-14 129
一种透皮给药仪 2020-05-14 331
透皮给药治疗仪 2020-05-14 55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