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恶性肿痼
治疗的免疫调节制剂技术领域本
发明涉及一种
生物制剂,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恶性肿痏治疗的免疫调节制剂, 技术背景恶性肿痏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
疾病之一。恶性肿痏的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肿癍发病过程隐匿,早期 有时缺乏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加之许多人群缺乏定期体检,故相当多的患者发现时已非 早期,这样就为治疗带来许多困难。目前肿痏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疗法、化学疗 法和放射疗法.但对中、晚期患者上述疗法往往达不到根治
肿瘤的目的,因为体内尚存 在肿癯的残留病灶,而这些病灶就是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因此在手术疗法、 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前后,施行免疫调节治疗对肿癍的根治或对存在的残留肿瘤病灶进 行彻底清除是提髙治愈率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此时调动
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 机体的自身的抗瘤能
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虽然肿癯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但其发生原因是多因素的。其中机体免疫监视功能 下降或失调,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在相当多的患者是存在的。临床检査表明痛症患者的 各项免疫指标多偏于低下或处于不正常状态,因此使用恰当而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提髙 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活化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则有利于癌症患者
预后。故以免 疫治疗为
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生物免疫疗法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广泛重视。 生物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机体的抗癌能 力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而杀伤癌细胞使其消亡,这已成为提髙癌症患者治愈率或延长肿 瘤患者的存活时间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肿痼临床上确实有效的免疫调节制剂十分少见,故开发和研制新的肿瘤免疫 调节制剂十分需要,肿痼免疫调节制剂一方面作为一 种肿癍的
辅助治疗手段杀灭体内残 留的肿癍细胞,另一方面通过提商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免疫功能
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 移也有重要的价值。rhIL-12是在免疫网络中占有核心
位置的重要细胞因子。IL"12的主要产生者是对3
微生物刺激应答的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 B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
角 质细胞.IL42是由35kd的轻链(P35, IL42a)和40kd的重链(P40, IL-12P)组 成的不同基因编码的两条链的异源二聚体,由多个二硫键连接,相对分子量为70〜 75kd,等电点介于pH3.S〜pH5.S,由于两个亚单位是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基因
转染试 验结果表明,只有将两个亚单位同时转染才能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IL-12, 二个亚单位 单独存在时无生物学活性。IL-12的生物学活性具有专一性,必须由离亲和力的受体来介导。IL12R由P1和e2链构成,il-12与单独的ei或e2链的亲合较弱,只有ei和e2共表达才能形成与IL-12具有髙亲和力的受体复合物。IL-12是在免疫网络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核心细胞因子,能使活化的T
细胞增殖 并增加其细胞毒活性,诱导IFN-y的分泌,调节Thl/Th2细胞发育,促使其向Thl细 胞分化。IL-12是诱生CTL免疫应答的最佳细胞因子启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不但能 活化先天性免疫细胞,促进APC功能,促进其成熟,提高抗原提呈效率。还可作为第3
信号直接活化初始T细胞,使其转变为效应性T细胞。已经证明效应性和记忆性CD8+T 细胞在缺乏同源抗原刺激下,IL-12、 IL-18可促使其具有分泌IFN-y的能力。IL-12 还是维持记忆性CD4+T细胞的一种候选因子。提示IL-12在促进记忆性细胞激活过程中 起作用,特别值得指出IL-12不但协同IL-18促进服细胞的增殖活化NK细胞产生细胞 毒作用,诱生NK细胞产生IFN- y,而且IL-12对NKT的活化及随后的IFN- y分泌至关 重要,NKT细胞表达丰富的IL-12受体复合物,成为IL-12作用的首要目标。NKT对自 身配体的微弱反应被IL-12放大,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可见IL-12在启动固有免疫应答 在清除恶性肿痏细胞中的重要作用。IL-12的生物效应是其抗肿瘤、抑制肿痏生长和转移的基础。其主要的生物学效应 为调节Thl/Th2应答,诱导早期的ThO细胞分化为Thl细胞,诱导其发育和增殖,增强 T细胞的杀伤功能、IL-12作为第3信号在初始CD8+T细胞可以进行塌殖分化,但抗原
水平较低时,第3信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IL-12作为第3信号存在与否,在不同程 度上决定了初始T细胞能否进一步分化,是否产生免疫应答。IL-12刺激CD4+记忆性细 胞的分泌和维持起重要作用。Schluns等认为IL-12可能是维持记忆性CD4+细胞的一种候选因子。IL-12协同IL-18促进记忆性T细胞活化,促进NK细胞的坩殖,活化NK细 胞产生细胞毒作用,诱生NK细胞产生IFW- y,增强NK/LAK细胞溶解活性。大量动物实验表明rhIL-12不仅能抑制肿瘤的生长,阻抑肿痏的攉散和转移,导致 荷瘤动物生存时间的延长,还能诱导已形成的瘤结节消失,并对同种肿癍的再次侵袭, 具有保护性免疫反应。IL-12不仅可抑制新生肿瘤的生长,而且可以使已存在的肿瘤消 退。Brunda等发现全身应用IL-12能显著减少小鼠肿瘤
肺转移的数目并抑制皮下实体 瘤的生长,局部注射IL-12效果更好,甚至能使皮下肿瘤消退。另外,鼠静脉注射B16F10 黑色素癀后,用IL-12
腹腔内注射使肺转移明显减少,即使在注射瘤细胞7天后开始治 疗也获得相似效果。同样IL-12治疗减少了实验性M5076网状细胞肉癍和Renca的肾细 胞癌肝转移的数目。延长了动物的寿命。应用rhIL-12治疗恶性肿癍的临床试验在国外已有10项以上,正在招募志愿者或 进行临床i期、n期临床观察,主要选择的恶性肿癍包括进展期难治性实体瘤、继发于 结肠直肠癌的肝转移、
乳腺癌波及肝脏,放疗后的
前列腺癌,癌内注射rhlL-12治疗恶 性黑色素瘤、复发性卵巢癌。转移性的恶黑,晚期复发的直肠癌,晚期
宫颈癌及恶性淋 巴瘤等.治疗大致可分为单独使用rhIL-12或rhIL-12与其他细胞因子和抗肿瘤单抗联 合应用。
给药的途径包括静脉给药、腹腔给药、肿癍局部注射和皮下注射。剂i100〜 1000ng/kg,病人鼉大敏受剂量(虹D)为1000〜1500ng/kg。剂量及
疗程及在不同的肿 痼、不同给药途径,并不一致。产生最佳的临床效果的rhIL-12的剂量及疗程,尚未完 全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应重点监渊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和骨髄活组织检査或抽 吸骨讎检査,此外还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细胞亚型检测、血清抗血管生成因子、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
碱性
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血淸IFN-y、 IL-15、 IL-18 水平。肿癍治疗反应一般在治疗后第8周进行评估,此后每2〜3月评估一次,rhIL-12作为单一的治疗药物,从已经进行的多种肿癍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对 不同的肿痛表现出不同的疗效,rhlL-12治疗肾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癯的I期临床观察 显示出令人兴奋的效果,应用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比其他细胞因子更强的抗肿瘤活 性,表明rhIL-12能够重建晚期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对晚期肿癯显示了治疗的潜 力,证实rhIL-l滩能诱导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有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导致肿痏的消退,Motzer等观察rhlL-12治疗晚期肾细胞癌51例,治疗结束后l例病人
完全缓解,34例病情 稳定。Mortarini等进行的rhlL-12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癯,2个疗程后2例转移灶全部消 退,l例部分消退。但n期临床观察rhIL-12治疗肾细胞痛和恶性黑色素瘤效果不能令人 满意。Anas Younes等应用rhlL-12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痫和霍奇金氏 淋巴癍,共招募42名已经治疗的患者,其中32名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IO名为霍奇金氏 瘤。患者接受rhlL-12静脉注射(n=ll)或是皮下注射(n=31),静脉注射的剂量为 250ng/kg,连续5天,每3星期一次,皮下注射的剂量为500ng/kg,每周2次,治疗后第8 周对疗效进行评估,39名患者(93%)可以进行疗效评估,29名非霍奇金淋巴癍中的6 名(21%)有部分或完全的反应,而10名霍奇金氏病均未出现治疗反应。进一步观察表 明患者的平稳状态持续了54个月。关于rhlL-12治疗的毒性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够较好的財受,表现为毒性反应l或 2级,19%患者达到3级.诉?fc患者出现发热,8W患者出现全身性的肌痛、关节痛,5挑 患者出现恶心,21%患者出现轻度感染包括鼻窦炎、流感、结膜炎和咽炎,个别患者出 现肝脏毒性反应,需要减少rhIL-12的用量,未见到全身性的细菌和
真菌感染。总之大 部分患者接受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rhIL-12都可以很好的耐受,部分患者出现的毒副反 应在重复使用rhIL-12后症状消退,关于rhlL-12的抗肿痏机理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抑制 肿癍的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的主要原因,各作者的认识不尽一致。1.多 数人认为rhIL-12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依賴其免疫调节作用,因为IL-12是免疫网络中的 核心细胞因子,特别是通过诱导Thl细胞发育和增殖,增强T细胞的杀伤功能,活化 NK细胞促使其产生细胞毒作用,增强NK/LAK细胞溶解活性。Chen等认为IL-12的抗肿 瘤作用主要通过CD4+T细胞产生的抗原特异性IFN-y的分泌增加,实现对肿痛细胞的 杀伤,Van Herpen等认为IL-12的抗肿癍效应主要与诱导NK细胞在原发肿瘤内浸润有 关,Xu等认为IL-12的抗肿瘤作用霈要NK细胞和CD8+T细胞的共同参与。而Kobayashi 认为IL-12的抗肿瘤效应主要依靠T细胞,NK细胞和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的综合 作用,2.另外一些作者认为IL-12的抗肿痏作用主要依靠其抗肿痼血管生成作用, SmiaMira等发现,在无免疫系统参与情况下,IL-12单纯的抗血管生成效应已足够阻止SCID小鼠中人胰腺癌(PK.l)的生长,Dian等报告,在无胸腺鼠肿瘤实验中,IL-12 可使血管生成减少,对黑色素痏、结肠癌、BurkiU淋巴瘤、卵巢癌、乳腺癌等都有治 疗作用,而且认为IL-12抑制血管生成需要NK细胞的参与,NK细胞对内皮细胞的毒性 作用,可能是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3.综合上述意见认为IL-12的抗肿痛作用是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又包括抗血管生成作用。应当指出IL-12 在体内有复杂的网络调控,各种细胞因子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存在着 抗肿癯机制的异质性,即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肿瘤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原理,因此 rhIL-12与其他
化疗药物、细胞因子、抗肿瘤单抗可联合使用,分时期、时序的综合治 疗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IL-12抗肿癍的效果定将在人类恶性肿癯的防治得到良好体现。绿脓杆菌(PA-MSHA)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PA-MSHA 菌苗制剂不但对医院内感染有效,而且对肿瘤的治疗也有较好的作用,1975年日本学 者本间逐发现绿脓杆苗的死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激活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及细胞 免疫,诱导IFNi生成,并抵抗接种的癌细胞生长,但因毒性大而临床无法使用,国内 学者等提供了一种MSHA阳性绿脓杆菌菌毛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在菌体周围有许多 纤细而刚直的苗毛,MSHA (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 tination)呈阳性,平板菌 落粘附红细胞试验强阳性,其生物行为表现首先是降低了绿脓杆菌的
毒力,毒力仅为原 始鞭毛株的1/80。其次是周身性MSHA菌毛,使其具有广谱高效价跨越菌属的免疫原性。 使用这种菌株的死菌制成低毒性的广谱的免疫调节剂,可激活免疫系统抵抗多种病原微 生物的感染,还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体液及细胞免疫以至产生抗肿癍的作用。国内外应用PA-MSHA菌苗制剂治疗动物试验肿癍的报告并不少见.2006年 Sfondr ini等报告给实验小鼠接种免疫原性肿痼的同时注射鞭毛蛋白能降低肿瘤生长的 速度。如果早期接种鞭毛蛋白联合含CPG的脱
氧核苷酸的治疗,实验肿瘤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表明糖毛蛋白和CPG之间有协同作用。国内张明策等报告PA-MSHA菌苗--种由携带普通I型權毛的低毒MSHA绿脓杆菌制备的菌苗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菌苗的免疫调节功能可显著增强植癍小鼠抗局部转移瘤的生长和转移,免疫治疗可提高存活 率,延长平均存活期。另外预先免疫接种PA—MSHA菌苗可提高移植小鼠脾CD3细胞和 CD4细胞的百分率,调节CD3/CD4比值于正常状态,刺激增强NK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诱导产生多种
抗体应答反应,提示PA-MSHA菌苗的抗肿瘠活性是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 NK细胞功能及体液免疫状态等多个途径实现的。PA-MSHA菌苗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癍已有多年历史。孙文平等观察了 PA-MSHA菌苗治疗301例癌症(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癍及肺癌)的治疗过程中的12项免疫指标变化并与临床疗效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免疫治疗总有效率:急性白血病为 87.1%,恶性淋巴瘤为77.78%,肺癌为84.09%。治疗后3组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 免疫指标(如IgG、 M、 A、 C3、 C4、 CD4/CD8, NK细胞活性,IL-2水平等)相比较,P 值均小于0.05。认为PA-MSHA菌苗能全面提高及调整癌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功能,增强杀伤和抑制痛细胞的效应。2002年程然使用PA-MSHA菌苗治疗肺癌与化 疗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由6. 67*升至66.09%。实验室检査显示治疗后NK细胞的活性, CD4/CD8和IL-2的水平显著升高均达到正常水平,此外姚志伟和张成辉等分别用绿慕 安即"绿脓杆苗MSHA菌毛株菌苗"分别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
宫颈癌,和配合CHOP方案 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A-MSHA菌苗的毒
副作用不甚明显,个别病例出现一次性的发热,部分病例注射 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
疼痛、硬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关于PA-MSHA蔺苗治疗肿癍的机理已证明绿脓杆菌的鞭毛蛋白作为一种外源性 的配体,能特异性的被Toll样受体一5 (TLR5)所识别,机体多种细胞可表达TLRs, 如树突状细胞、巨瞎细胞等,通过
模式识别受体的识别,启动十分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 触发先天性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室工作表明绿脓杆 菌權毛蛋白抗肿癍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调动、增强宿主自身免疫功能,抑制杀灭癌细胞。 应用PA-MSHA菌苗治疗的患者IL-2水平、NK细胞活性CD4+ZCD8+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对 照组,提示绿脓杆菌的鞭毛蛋白,促使T细胞活化产生IL-2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刺激 NK细胞和巨lft细胞増殖,增加其细胞毒性,提髙其杀伤痛细胞的功能,活化CD4+细胞 加强IFN^的合成和分泌,而IFNi在对抗痛细胞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rhlL-12治疗晚期难治性的实体癍有一定的疗效,众所周知晚期恶性肿 癯特别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后复发或出现转移的患者的治疗是十分棘手,rhIL-12治 疗进展期、难治性肿癍I期临床观察的效果是令人鼓舞的,但应指出rhIL-12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i效关系。即rhIL-12的使用剂傲和疗效及毒副作 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rhlL-12更大的发挥其作用,另外 从理论上讲rhIL-12可以作为第3信号直接活化初始性T细胞,但如果再增加一个抗原 的刺激,这种抗原作为第1信号与rhIL-12协同作用就可以大大增加rhIL-12的生物效 应。另一方面,单独使用PA-MSHA菌苗,其糖毛抗原的免疫原性较低,诱发的机体免 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还不够强,rhIL-12则可明显加强PA-MSHA菌苗作为第1信号 的作用。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解决目前肿痏治疗免疫调节制剂品种少、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的技术 问超,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
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免疫调节制剂。本发明的
发明人认为,rhIL-12治疗恶性肿癍条好与其他肿癍多肽抗原或其他具有 激活细胞免疫的抗原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减少rhIL-12的治疗剂i,减少毒副作用又可 加强其他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从而明显提髙二者的协同和互补作用,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将iWL>12和PA-MSHA菌苗制剂组合成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制 剂,使每奄升制剂中含有S〜30ug的rliIL"12、 10〜30亿单位的PA-MSHA菌苗制剂 和余i的水溶液,这种组合制剂能十分明显的成倍提髙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 的水平。本发明的免疫调节制剂的制备方法也非常简单,将rhlL"12和PA-MSHA菌苗直接 混和制成组合物即可,制剂为水剂。本发明的免疫调节制剂,经实验动物肿痛模型的观察表明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
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本发明实施方案中PA-MSHA菌苗来自海南微克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rhIL-12由本发明人自行研制,由于IL-12是一个由P40和P35两个亚单位通过多 对二琉键组成的异源性二聚蛋白编码P35和P40亚单位的基因位于不同的
染色体上。P35 亚单位不能单独分泌到细胞外,而P40亚单位可单独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在同一细胞内平衡表达二个亚单位是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IL-12的关键,因此构建的CHO细胞株必须 使IL-12的两个亚单位平衡表达。为此我们将P40c咖A和P35cDNA分别插入二个表达效 率不同的载体,然后共转染CHO细胞,这样可使IL-12的两个不同亚单位的表达基本平 衡.此外通过载体上的扩増系统进一步提离P35亚单位的表达水平。这样就使得P40和 P35的平衡表达进一步加强*构建成功表达IL-12的CHO细胞株应用Gibco的CHO"SFM-m进行静止培养,再应用Sartorius BiosSTATplus细胞培养罐进行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细胞株已传至30多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蛋白表达稳定,釆用ELISA法检测rhIL-12 的含量及活性,静止培养平均浓度为4ug/ml,细胞培养雄连续培养平均浓度为10u g/ml, IL-12活性獮定表明具有良好的IFN-Y诱生能力。rhIL-12的纯化基本方法是将培养液的上淸进行离心处理,去除细胞及其碎片,再 进行
超滤浓缩经阳离子层析、疏水层析、阴离子层析,最后通过分子筛层析获得纯化的 rhIL-12,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測表明纯度已接近98%。以下是新型免疫调节制剂的初步药效学实验。首先观察了不同剌激源与rhIL-12联合诱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P腿Cs分泌IFN"7 水平,结果表明rhIL-12联合PA-MSHA菌苗诱生IFN^明显超过其他刺激源或单独使 用rhIL-12和PA-MSHA菌苗,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1.方法恶性肿癍患者10人,健康人10人,分别取5ml外周血,肝素抗凝之后,用Ficoll Hypaq鹏
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PBMCs。收集细胞并用PRMI-1640洗涤两次。然后 用lml含10%胎
牛血淸的1640培养液将细胞悬浮,计数,用上述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 为2.0乂106个/1!11,取100ul加入96孔培养板各孔中,分别加入l鹏胎牛血清的1640 培养液配制的各种刺激物100 u 1,如下,抗CD3抗体(0.2 u g/ml), PA-MSHA菌苗 (1: IOO稀释),PA-MSHA菌苗(1: 100稀释)+rhIL-12 (O.lng/ml), PA-MSHA菌 苗(l:100稀释)+riOL42 (lng/ml), PA-MSHA菌苗(l: 100稀释)+rhlL-12 (2ng/ml) 以及空白的1640培养液作为对照,各刺激物均做3复孔,在5*C0 2湿润条件下培养48h,之后取其上洧液放-20lC
冰箱中保存待检。用ELISA方法检溯PBMCs培养上清 液IFN"7水平。2.结果10例恶性肿癍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PA-MSHA菌苗(h 100稀释)加上不同浓度 rML^2诱生PBMC分泌IFN"7水平的比较,结果见附表1*表明rh!L"12联合FA-MSHA菌苗诱生PBMC分泌EFT"H明显超过单独使用rhIL-12、 PA-MSHA苗苗。 表1不同刺激潔对健康人及恶性肿瘤患者PBMCs诱生IFN- Y的结果组别 健康人 恶性肿瘤期患者空白对照 22.8 ±6.18 33.9±29.51抗-CD3对照(0.211§/迈1) 29461.01 ±2739.10 23324.93±11755.52rhIL~12(0.1ng/ml) 556.60 ±145.21 440.90土314.88rhIL~12(lng/mI) 1229.63 ± 725.17 870.13 ±384.43rUL-12(2ng/ml) 1682.44 ±6邻.96 1194.38±912.卯PA-MSHA菌苗(1: 100) 212.27±88«52 131.05 ±124.09PA-MSHA菌苗(1: 100) + rhIL-12(0.1ng/ml) 6363.34 ±4367.48 5597.38±4329.97PA-MSHA菌苗(1: 100) +rhIL"12(lng/ml) 24369.65±8974.49 17150.02 ±16604.52PA-MSHA菌苗(h 100) +rWL~12(2ng/ml) 26398.52 ±10854.95 18740.52土 15932.15另外又进行了 rML~12和PA-MSHA菌苗抗实验肿痏活性的观察。1.方法:实验动物为清洁级的SD大鼠,体重80〜100g, 40只,雌雄各半,所有 动物于右腹壁下接种OJml Walker—256肿痏细胞悬液(细胞数5.0X10s/ml)。将接种 肿瘤细胞的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第l组rML-12组,从接种肿瘤细胞之日起, 隔日腹腔注射rWL-121.5ng/次,至21天;第2组PA-MSHA菌苗组,从接种肿痼之日 起,每日注射PA-MSHA菌苗O.lml,至21天;第3组rML-12+PA-MSHA菌苗组,从接种肿癍细胞之日起隔日腹腔注射rH2 1.5jig/次,每日注射PA-MSHA菌苗O.lml 至第21天;第4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1640培养液lml至第21天,2.结果:rML"12联合PA-MSHA菌苗抗肿痏效果见表2。结果表明rhIL-12联合 PA-MSHA菌苗在抑制Walk-2S6肿癍接种后的肿癍发生率和肿痏的生长速度均明显优 于单独使用rUH2或PA-MSHA菌苗.表2 rML"12、 PA-MSHA菌苗腹腔注射对接种Walker-256肿瘤SD大鼠肿瘤发生率及肿癯重量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 肿癯发生率(%) 肿瘤重i (g)rhIL-12 20 80 6.1 ±2.4PA-MSHA菌苗 20 85 73 ±3.1rhIL-12+PA-MSHA菌苗 20 45 3.2 ±1.8对照组 加 100 12.5±4.3通过上述的实验表明:由rhBL-12与PA-MSHA菌苗制剂组合的新型免疫调节制剂, 具有十分显著的相互促进了自身的免疫调节作用,使用的结果是PA-MSHA菌苗制剂作 为第一信号的免疫原性明显加强,而rhIL-12作为免疫网络的核心细胞因子,特别它的 第3信号作用也得到了加强。其结果导致二者诱发细胞免疫的功能被显著强化,为抑制 肿瘤的生长,杀伤肿癍细胞创造了良好内在条件。因此,这种组合免疫调节制剂作为临 床治疗肿癯的辅助手段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