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导管 / 导管座 / 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

一种气缸盖气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

阅读:78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气缸盖气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 气缸 盖气 门 座圈及 气门 导管 孔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的准备;(2)初成型;(3)精加工;(4)检验。本发明所提出的生产工艺合理,保证了产品的加工 精度 ,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优化了工艺流程,通过CBN刀具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单刃铰刀的方式,克服加工余量偏移引起的加工误差,而且,采用内 冷却液 流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效果,并便于排屑,保证气道的清洁度, 定位 方式使加工余量均匀,降低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下面是一种气缸盖气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气缸盖气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材料的准备:所述气缸盖气门座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2.6%~
3%,铬18%~22%,0.03%~0.05%,0.5%~0.8%,0.6%~0.8%,锰0.4%~
1.0%,0.1%~0.35%,钼0.25%~0.5%,稀土0.05%~0.1%,余量为;所述气门座圈的原料合金的硬度为HRC40~50;
(2)初成型:通过自动模架进行加料加压,压基体层并控制基体层的高度,然后压溶浸层,最后脱模,再通过烧结炉进行烧结熔浸,分别通过预烧、烧结、熔浸,形成毛坯,然后再进行热处理
(3)精加工:采用车削、镗削工艺加工气门座圈锥面,采用单刃铰刀加工导管孔和气门座圈,气门座圈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68m/min,送给量f=0.09mm/r;导管孔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50m/min,送给量f=0.10mm/r;在加工过程中以顶面和导管外圆表面定位,使气门座圈孔和导管纵向轴线与机床主轴轴线相重合,保证导管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4)检验:将加工所得成品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对气门座圈环带试漏,排除不合格产品,对完成品进行抛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单刃铰刀上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条,作为加工过程中的导向和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主轴部件的轴向和径向跳动,分别底于0.0015mm和0.0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刃铰刀为CBN刀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冷却方式采用从刀片的前端冲向刀尖的内冷却液流方式。

说明书全文

一种气缸盖气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气门座圈是发动机上重要的部件,是内燃机燃料燃烧时进入空气和燃烧后排出废气的门户,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燃烧室的密封。目前,市售的粉末冶金气门座圈主要是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它主要是以铁粉加入铬钼合金粉末及石墨硬脂酸锌,按配比混合均匀,经模压成形、烧结熔浸后续机加工而成,这种生产法中,由于材料的组成复杂、原材料密度差别大,因此制成品存在均匀性差、生产成本高的缺点,同时由于工作条件的恶劣,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承受气门的冲击、磨损,以及进、排气流的冲蚀、化等作用,因此,对气门座圈的耐高温、耐磨损、抗氧化等特性具有极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发动机气门座圈的要求越来越严,希望气门座圈具有更高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进、排气门座圆锥面与导管孔与导管孔的加工,是气缸盖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可见,气门座圈和导管孔的加工技术是气缸盖加工的关键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生产过程中在定位方式、加工方式、切削刀具及刀具材料等方面都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0003]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 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原材料的准备:所述气缸盖气门座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2.6%~3%,铬18%~22%,0.03%~0.05%,0.5%~0.8%,0.6%~0.8%,锰
0.4%~1.0%,0.1%~0.35%,钼0.25%~0.5%,稀土0.05%~0.1%,余量为铁;所述气门座圈的原料合金的硬度为HRC40~50;
[0008] (2)初成型:通过自动模架进行加料加压,压基体层并控制基体层的高度,然后压溶浸层,最后脱模,再通过烧结炉进行烧结熔浸,分别通过预烧、烧结、熔浸,形成毛坯,然后再进行热处理
[0009] (3)精加工:采用车削、镗削工艺加工气门座圈锥面,采用单刃铰刀加工导管孔和气门座圈,气门座圈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68m/min,送给量f=0.09mm/r;导管孔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50m/min,送给量f=0.10mm/r;在加工过程中以顶面和导管外圆表面定位,使气门座圈孔和导管纵向轴线与机床主轴轴线相重合,保证导管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0010] (4)检验;将加工所得成品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对气门座圈环带试漏,排除不合格产品,对完成品进行抛光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单刃铰刀上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条,作为加工过程中的导向和支承。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主轴部件的轴向和径向跳动,分别底于0.0015mm和0.002m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单刃铰刀为CBN刀具。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冷却方式采用从刀片的前端冲向刀尖的内冷却液流方式。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生产工艺合理,保证了产品的加工 精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优化了工艺流程,通过CBN刀具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单刃铰刀的方式,克服加工余量偏移引起的加工误差,而且,采用内冷却液流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效果,并便于排屑,保证气道的清洁度,定位方式使加工余量均匀,降低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0017] 实施例1
[0018] 一种气缸盖气门座圈及气门导管孔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9] (1)、原材料的准备:所述气缸盖气门座圈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2.8%,铬20%,钛0.04%,钒0.5%~0.8%,硅0.7%,锰0.6%,铜0.2%,钼0.35%,稀土
0.08%,余量为铁;所述气门座圈的原料合金的硬度为HRC45;
[0020] (2)初成型:通过自动模架进行加料加压,压基体层并控制基体层的高度,然后压溶浸层,最后脱模,再通过烧结炉进行烧结熔浸,分别通过预烧、烧结、熔浸,形成毛坯,然后再进行热处理;
[0021] (3)精加工:采用车削、镗削工艺加工气门座圈锥面,采用单刃铰刀加工导管孔和气门座圈,气门座圈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68m/min,送给量f=0.09mm/r;导管孔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VC=50m/min,送给量f=0.10mm/r;在加工过程中以顶面和导管外圆表面定位,使气门座圈孔和导管纵向轴线与机床主轴轴线相重合,保证导管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0022] (4)检验:将加工所得成品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对气门座圈环带试漏,排除不合格产品,对完成品进行抛光。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单刃铰刀上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条,作为加工过程中的导向和支承,提高了铰刀的刚性,对加工余量不均匀的敏感程度降 低,有利于提高气门座圈工作锥面对导管孔加工的跳动。
[00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主轴部件的轴向和径向跳动,分别底于0.0015mm和0.002mm,确保气门座圈与导管孔加工作量的均匀分布。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刃铰刀为CBN刀具,CBN刀具与其它刀具相比,切削速度可提高3~5倍,提高了加工粗糙度,可代替磨削进行高精度加工,大大了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冷却方式采用从刀片的前端冲向刀尖的内冷却液流方式,保证了冷却效果,同时,可将加工过程中的铁屑冲出缸盖,便于排屑,保证气道的清洁度。
[0027] 本发明所提出的生产工艺合理,保证了产品的加工精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优化了工艺流程,通过CBN刀具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单刃铰刀的方式,克服加工余量偏移引起的加工误差,而且,采用内冷却液流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效果,并便于排屑,保证气道的清洁度,定位方式使加工余量均匀,降低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