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无针注射器 / 医用无针注射器

医用无针注射器

阅读:666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医用无针注射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医用 无针 注射器 ,其由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扳机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构成;枪体由枪架与枪管构成,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 支撑 及运行空间;撞锤组件由锤体、弹性绳及按压式报警器构成,其通过锤体在枪管内的轴向移动为终端注射组件提供撞击 力 ;循环拖拽组件位于驱动腔内,用于驱使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并控制锤体激发;扳机组件用于驱动循环拖拽组件运行;终端注射组件由储药筒、 活塞 及 推杆 构成,其由撞锤组件提供动力而实现无针注射。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结构科学合理,便于握持,操作便捷,可快速的进行多次连续注射而实现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拓展了医用无针注射器在临床注射领域的应用范围。,下面是医用无针注射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医用无针注射器,包括终端注射组件,终端注射组件包括滑动密封配合的储药筒及活塞,储药筒前端设有注射孔,活塞后侧连接有推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枪体,其由固定连接的枪架与枪管构成;枪管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枪膛的两侧各设有一与其相通的侧腔,枪管的前端经颈管固定有螺纹头,颈管侧壁开有带刻度的观察窗,颈管内腔、螺纹头内腔及枪膛三者同轴,且颈管内径较枪膛小;枪架的尾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握把,枪架内设有位于枪膛的下侧且与枪膛相通的驱动腔;
撞锤组件,其由锤体、弹性绳及按压式报警器构成;锤体位于枪膛内且仅可轴向移动,锤体的下侧设有拖挂机构;弹性绳设有两根,分别位于两侧腔内,弹性绳一端与锤体连接,另一端则与枪体连接;按压式报警器包括一控制其工作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安置于枪膛后侧;当锤体的后端抵顶触发开关时,按压式报警器发出警示,两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锤体激发后将快速前移而对前侧部件产生撞击
循环拖拽组件,其包括一传输带,传输带由前后设置的从动轮与主动轮支撑而位于驱动腔内,且传输带的上侧与锤体轴线平行;主动轮与一反向逆止机构配合而仅可正向转动,使传输带的上侧仅可由前向后传输;传输带上安设有两个相间隔的拖拽鳍,当拖拽鳍块随传输带由前向后移动时,该拖拽鳍块将与拖挂机构配合而驱动锤体向后移动,当该拖拽鳍块移动至主动轮正上方时,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当该拖拽鳍块在主动轮处向下移动时,拖拽鳍块将与拖挂机构脱离而使锤体激发;
扳机组件,其包括扳机及单向传动机构,扳机位于握把的前侧且沿主轴前后摆动,主轴的两端经固定于枪体内的两轴座限定,扳机由复位机构驱使下端可自动向前复位;单向传动机构设置于扳机与主动轮之间,扳机向后摆动时将通过单向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正向转动;
所述的终端注射组件中,储药筒的后端设有与螺纹头配合的螺纹套,推杆上设有位置标识;当螺纹套与螺纹头组合后,推杆后端穿过螺纹头及颈管而进入枪膛内而可被锤体撞击,通过旋转螺纹套可调节推杆伸入枪膛内的长度,通过观察窗上的刻度与位置标识可判断推杆伸入枪膛内的长度数值,即明确注射剂量;
所述锤体后端设有一销座,销座内设有向后延伸的顶销,顶销前侧设有弹簧而使锤体与顶销整体可进行弹性伸缩,锤体与顶销同轴;按压式报警器的按压开关位于顶销的正后方;当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时,顶销后端恰好抵顶按压开关而使按压式报警器发出警示,拖拽鳍块与拖挂机构脱离之前,该弹簧始终处于未完全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输带采用同步齿轮带,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齿轮;
或所述的传输带采用链条,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链轮
或所述的传输带采用三带,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槽型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拽鳍块由一体成型的鳍座与鳍部构成,两者垂直,且鳍部位于鳍座的一侧,鳍座固定于传输带上而可为鳍部提供支撑;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采用分体式设计,即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由经导线相连的触发开关及报警器主体构成,触发开关固定于枪膛的后侧,而报警器主体安置于枪体的握把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膛的上侧壁上开有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而锤体的上侧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筋,经导向槽与导向筋配合,使锤体在枪膛内仅可轴向移动,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枪管、颈管和螺纹头一体成型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枪管的下侧经开孔处理而使枪膛与下侧的驱动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锤体前端与推杆尾端各设有一撞击部,所述的撞击部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逆止机构由棘轮和棘爪构成;棘轮位于主动轮的一侧,两者同轴且相对固定,棘轮与主动轮采用一体设计;棘爪则由与枪体相对固定的转轴提供支撑;棘轮在棘爪的配合下仅可正向转动,而使与棘轮相对固定的主动轮也仅可正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剂量医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腔中设有一与枪架相对固定的导向架,该导向架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且上端面分别与传输带上侧内壁平行、紧贴。

说明书全文

医用无针注射器

[0001] 本发明为2016年11月0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多次注射而实现药物大剂量注射的医用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3] 无针注射是依靠无针注射器,使液体药物以超细、高速、直线喷出高压射流的方式直接进入机体组织,无需针头穿刺而达到药物注射目的一种新型技术。无针注射与以往传统注射技术相比,其无需针头穿刺机体,减少了药物注射的痛感和恐惧感,降低了细菌感染的险,避免了针头划伤及折断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注射操作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无针注射时,药物是弥散状进入皮下,分散均匀,容易被机体组织快速吸收,且不易堵塞微小的淋巴管,长期使用皮下不起硬结,由此改善了药物注射效果,提高了药物起效速度。故无针注射技术可谓“医用注射技术的一次革命”,在未来临床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4] 无针注射器是实施无针注射的核心器械,目前的无针注射器虽然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在操作便捷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
[0005] (1)无针注射器工作时,需要为药液提供足够大的压才可形成高压射流,使得每次注射之前都需要对无针注射器进行必要的预前操作,使其达到“蓄能状态”,有些无针注射器需要手持进行预前操作,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也有些无针注射器借助专用工具进行预前操作,使用不够灵活、便捷,无法独立使用。
[0006] (2)基于现有无针注射器达到“蓄能状态”的预前操作都不够便捷,无法快捷的进行连续性注射,而无针注射器单次注射的剂量是较小的,使得注射剂量成为现有无针注射器的短板,通常只能用于胰岛素等小剂量药物的临床注射,而无法用于剂量稍大的抗生素、干扰素等药物的临床注射,现有无针注射器受上述关键因素限制而无法在临床注射领域广泛应用。
[0007] (3)现有的无针注射器结构比较紧凑,但组件较多,需要合理的设计加精密的工艺实现机械性能,使得其制造成本高,制作难度大,通常为进口产品,购置成本高,大众消费者难以承受,此也是限制无针注射器普遍应用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操作便捷,可快捷连续注射而实现大剂量药物注射的医用无针注射器,旨在解决现有无针注射器操作不够便捷、受注射剂量限制使用范围小、制作成本高等不足。
[0009]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医用无针注射器,其包括:
[0011] 枪体,其由固定连接的枪架与枪管构成;枪管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枪膛的两侧各设有一与其相通的侧腔,枪管的前端经颈管固定有螺纹头,颈管侧壁开有带刻度的观察窗,颈管内腔、螺纹头内腔及枪膛三者同轴,且颈管内径较枪膛小;枪架的尾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握把,枪架内设有位于枪膛的下侧且与枪膛相通的驱动腔;
[0012] 撞锤组件,其由锤体、弹性绳及按压式报警器构成;锤体位于枪膛内且仅可轴向移动,锤体的下侧设有拖挂机构;弹性绳设有两根,分别位于两侧腔内,弹性绳一端与锤体连接,另一端则与枪体连接;按压式报警器包括一控制其工作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安置于枪膛后侧;当锤体的后端抵顶触发开关时,按压式报警器发出警示,两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锤体激发后将快速前移而对前侧部件产生撞击力;
[0013] 循环拖拽组件,其包括一传输带,传输带由前后设置的从动轮与主动轮支撑而位于驱动腔内,且传输带的上侧与锤体轴线平行;主动轮与一反向逆止机构配合而仅可正向转动,使传输带的上侧仅可由前向后传输;传输带上安设有两个相间隔的拖拽鳍,当拖拽鳍块随传输带由前向后移动时,该拖拽鳍块将与拖挂机构配合而驱动锤体向后移动,当该拖拽鳍块移动至主动轮正上方时,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当该拖拽鳍块在主动轮处向下移动时,拖拽鳍块将与拖挂机构脱离而使锤体激发;
[0014] 扳机组件,其包括扳机及单向传动机构,扳机位于握把的前侧且沿主轴前后摆动,扳机由复位机构驱使下端可自动向前复位;单向传动机构设置于扳机与主动轮之间,扳机向后摆动时将通过单向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正向转动;
[0015] 终端注射组件,其包括滑动密封配合的储药筒及活塞,储药筒前端设有注射孔,储药筒的后端设有与螺纹头配合的螺纹套,活塞后侧连接有推杆,推杆上设有位置标识;当螺纹套与螺纹头组合后,推杆后端穿过螺纹头及颈管而进入枪膛内而可被锤体撞击,通过旋转螺纹套可调节推杆伸入枪膛内的长度,通过观察窗上的刻度与位置标识可判断推杆伸入枪膛内的长度数值,即明确注射剂量。
[0016] 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为:
[0017] 手持枪体的握把,利用手指往复的扳动扳机,主动轮在单向传动机构与反向逆止机构的双重作用下而间歇性的正向转动,当拖拽鳍块随传输带在从动轮与主动轮上方由前向后移动时,拖拽鳍块将逐渐与拖挂机构抵持,驱使锤体克服两弹性绳的拉力而向后移动,当该拖拽鳍块移动至主动轮正上方时,锤体位于枪膛后部,按压式报警器将发出警示,操作者可明确撞锤组件已达到上膛状态;将螺纹套与螺纹头组合,使存储有药液的终端注射组件固定于枪体的前端,通过观察窗上的刻度与推杆上的位置标识来观看推杆尾端伸入枪膛内的长度数值,并通过旋转螺纹套来调节推杆伸入枪膛内的长度,即实现注射剂量的调节,由此已完成了注射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对人体注射部位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将储药筒的注射孔端顶压在注射部位,继续扳动扳机,与拖挂机构配合的拖拽鳍块将沿主动轮向后下方移动而与拖挂机构脱离,处于上膛状态的锤体失去拖拽鳍块提供的阻力后,将受两弹性绳的拉力驱动而快速向前运动,锤体将撞击推杆尾端而使活塞瞬间向前移动,即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将储药筒的注射孔端持续顶压在注射部位,继续扳动扳机,另一拖拽鳍块将与拖挂机构配合,使撞锤组件重复前述动作,由此一来,通过连续的扳动扳机可使医用无针注射器快速的进行多次微量注射,直至推杆后端被完全顶出枪膛,此时锤体无法继续撞击推杆尾端,即完成了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
[0018]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枪膛的上侧壁上开有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而锤体的上侧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筋,经导向槽与导向筋配合,使锤体在枪膛内仅可轴向移动,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0019]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枪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的枪管、颈管和螺纹头一体成型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枪管的下侧经开孔处理而使枪膛与下侧的驱动腔连通。
[0020]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锤体前端与推杆尾端各设有一撞击部,所述的撞击部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制成。
[0021]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采用分体式设计,即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由经导线相连的触发开关及报警器主体构成,触发开关固定于枪膛的后侧,而报警器主体安置于枪体的握把内部。
[0022]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反向逆止机构由棘轮和棘爪构成;棘轮位于主动轮的一侧,两者同轴且相对固定,棘轮与主动轮采用一体设计;棘爪则由与枪体相对固定的转轴提供支撑;棘轮在棘爪的配合下仅可正向转动,而使与棘轮相对固定的主动轮也仅可正方向转动。
[0023]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驱动腔中设有一与枪架相对固定的导向架,该导向架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且上端面分别与传输带上侧内壁平行、紧贴。
[0024]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锤体后端设有一销座,销座内设有向后延伸的顶销,顶销前侧设有弹簧而使锤体与顶销整体可进行弹性伸缩,锤体与顶销同轴;按压式报警器的按压开关位于顶销的正后方;当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时,顶销后端恰好抵顶按压开关而使按压式报警器发出警示,拖拽鳍块与拖挂机构脱离之前,该弹簧始终处于未完全压缩状态。
[0025]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传输带采用同步齿轮带,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齿轮;
[0026] 或所述的传输带采用链条,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链轮
[0027] 或所述的传输带采用三带,主动轮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槽型带轮。
[0028]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拖拽鳍块由一体成型的鳍座与鳍部构成,两者垂直,且鳍部位于鳍座的一侧,鳍座固定于传输带上而可为鳍部提供支撑。
[0029]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主动轮较从动轮直径大,使传输带的轨迹趋于三角形,前小后大。
[003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采用了合理科学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握持,更有益于手部发力,使得医用无针注射器达到“蓄能状态”即“上膛状态”的工作尤为轻松省力,不仅无需借助额外装置进行,凭单手即可操作完成,灵活方便;由于医用无针注射器达到“蓄能状态”的操作非常便捷,加之用于为实现“上膛状态”提供动力的循环拖拽组件可循环工作,使得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可快速的进行多次连续注射,即可方便快速的通过多次微量注射累加而实现预设的大剂量药物注射,克服了以往无针注射器仅能用于药物小剂量注射的不足,拓展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注射领域的应用范围。其结构合理,实施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有益于医用无针注射器的普及推广。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外观示意图之一。
[0032] 图2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外观示意图之二。
[0033] 图3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分解示意图。
[0035] 图5为枪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枪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锤体与弹性绳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锤体与枪管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0039] 图9为锤体与枪管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0040] 图10为循环拖拽组件与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1] 图11为循环拖拽组件与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2] 图12为锤体与循环拖拽组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0043] 图13为锤体与循环拖拽组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0044] 图14为终端注射组件与枪体的组合示意图。
[0045] 图15为终端注射组件在药物为额定最大储量时与锤体的配合状态图。
[0046] 图16为终端注射组件中的药物注射完毕时与锤体的配合状态图。
[0047] 图17为注射剂量设定为最大额定值时终端注射组件与锤体的配合状态图。
[0048] 图18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增设第二触发开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9为锤体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0为扳机组件与主动轮配合示意图。
[0051] 图21为扳机组件与主动轮分解示意图之一。
[0052] 图22为扳机组件与主动轮分解示意图之二。
[0053] 图23为扳机与主轴经棘轮机构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4为终端注射组件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中,1、储药筒,2、螺纹套,3、位置标识,4、观察窗,5、枪管,6、握把,7、扳机,8、枪架,9、颈管,10、刻度,11、螺纹头,12、注射孔,13、驱动腔,14、枪膛,15、侧腔,16、锤体,17、弹性绳,18、拖拽鳍块,19、主动轮,20、触发开关,21、单向传动机构,22、按压式报警器,23、主轴,24、传输带,25、从动轮,26、轴座,27、推杆,28、复位机构,29、导向筋,30、拖挂机构,31、导向槽,32、导向架,33、棘爪,34、鳍部,35、鳍座,36、棘轮,37、活塞,38、导向栓,39、撞击部,40、第二触发开关,41、弹簧,42、销座,43、顶销,44、中心齿轮,45、行星架,46、行星轮,47、内齿环,48、棘轮机构,49、棘齿,50、棘爪,51、药量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参看图1-4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医用无针注射器,其主要由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扳机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五大部分构成。
[0057] 其中,参看图1-6及9所示,所述的枪体由固定连接的枪架8与枪管5构成;枪管5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14,枪膛14的两侧各设有一与其相通的侧腔15,枪管5的前端经颈管9固定有螺纹头11,颈管9侧壁开有带刻度10的观察窗4,颈管9内腔、螺纹头11内腔及枪膛14三者同轴,且颈管9内径较枪膛14小;枪架8的尾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握把6,枪架8内设有位于枪膛14的下侧且与枪膛14相通的驱动腔13;枪体作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的骨架,其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工作运行空间及必要支撑。
[0058] 其中,参看图3、4、7、8、9所示,所述的撞锤组件由锤体16、弹性绳17及按压式报警器22构成;锤体16位于枪膛14内且仅可轴向移动,由于颈管9内径较枪膛14小,锤体16前端不会进入颈管9内,锤体16的下侧设有拖挂机构30;弹性绳17设有两根,分别位于两侧腔15内,弹性绳17一端与锤体16连接,另一端则与枪体连接;按压式报警器22包括一控制其工作的触发开关20,触发开关20安置于枪膛14后侧;当锤体16的后端抵顶触发开关20时,按压式报警器22将发出警示,两弹性绳17处于拉伸状态,此时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锤体16激发后将快速前移而对前侧部件产生撞击力;撞锤组件用于吸收外力而使医用无针注射器实现“蓄能状态”,以便为终端注射组件提供注射时所需要的压力。由于医用无针注射器工作时,锤体16应为对前侧部件产生较大的撞击力,故锤体16应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提高其激发后的动能;两弹性绳17用于为锤体16提供前移的动力,故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应采用高弹性优质橡胶制成。按压式报警器22为现有装置,其通常设有一触发开关20,当触发开关20受到外部压力抵顶时,按压式报警器22将触发,按压式报警器22的警示形式可为声音警示或灯光警示或声光警示,其旨在使使用者明确撞锤组件此时已达到上膛状态,后续操作即可进行注射,以便谨慎操作,避免注射失误;两弹性绳17位于两侧腔15内,旨在使枪膛14作成为锤体16活动的独占空间,而两弹性绳17伸缩也主要在各自的空间内完成,由此可避免弹性绳17对锤体16前移时带来妨碍。
[0059] 其中,参看图3、4及10-13所示,所述的循环拖拽组件包括一传输带24,传输带24由前后设置的从动轮25与主动轮19支撑而位于驱动腔13内,且传输带24的上侧与锤体16轴线平行;主动轮19与一反向逆止机构配合而仅可正向转动,使传输带24的上侧仅可由前向后传输而不可逆行传输;传输带24上安设有两个相间隔的拖拽鳍块18,当拖拽鳍块18随传输带24由前向后移动时,该拖拽鳍块18将与拖挂机构30配合而驱动锤体16向后移动,当该拖拽鳍块18移动至主动轮19正上方时,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当该拖拽鳍块18在主动轮19处向下移动时,拖拽鳍块18将与拖挂机构30脱离而使锤体16激发。由此可见,循环拖拽组件通过传输带24单一方向的循环传输,可依次循环通过两拖拽鳍块18与拖挂机构30的配合,而拖动锤体16向后移动至上膛状态,而后再使拖拽鳍块18与拖挂机构30脱离,使锤体16激发,即传输带24运行一圈,撞锤组件陆续的完成两次上膛与激发动作。循环拖拽组件一方面用于为撞锤组件提供实现上膛状态所需的动力,另一方面则作为撞锤组件激发的控制开关。在循环拖拽组件工作中,传输带24运行的动力由主动轮19提供,传输带24上侧向后传输时主动轮19的旋转反向定义为正向,主动轮19受外力驱使而正向转动时,反向逆止机构不会阻止主动轮19旋转;而当驱使主动轮19正向转动的外力消失后,两弹性绳17如处于拉伸状态,则弹性绳17的拉力将间接的作用至主动轮19,使主动轮19产生反转的趋势,此时反向逆止机构将阻止主动轮19反向旋转,使循环拖拽组件定而维持现有状态。
[0060] 其中,参看图3、4及10-13所示,所述的扳机组件包括扳机7及单向传动机构21,扳机7位于握把6的前侧且可沿主轴23前后摆动,主轴23的两端经固定于枪体内的两轴座26限定,扳机7由复位机构28驱使下端可自动向前复位;单向传动机构21设置于扳机7与主动轮19之间,扳机7向后摆动时将通过单向传动机构21驱使主动轮19正向转动,反之,当扳机7自动复位而向前摆动时,主动轮19不会被间接驱动。由此可见,扳机组件通过扳机7的往复摆动,经单向传动机构21驱动主动轮19进行间歇性的正向转动,进而实现传输带24单一方向的循环传输。前述的扳机7由复位机构28驱使下端可自动向前复位,该复位机构28较为常见,为现有技术,比如采用V形弹片,如图10、12所示,V形弹片的一端与扳机7固定连接,而另一端则与枪体固定,V形弹片通过自身的弹性即可实现扳机7下端可自动向前复位的技术目的。
[0061] 其中,参看图1、3、14所示,所述的终端注射组件包括滑动密封配合的储药筒1及活塞37,储药筒1前端设有注射孔12,储药筒1的后端设有与螺纹头11配合的螺纹套2,储药筒1内活塞37前侧的空腔用于预存药液,活塞37后侧连接有推杆27,推杆27上设有位置标识3;当螺纹套2与螺纹头11组合后,推杆27后端穿过螺纹头11及颈管9而进入枪膛14内而可被锤体16前端撞击,通过旋转螺纹套2可调节推杆27伸入枪膛14内的长度,通过观察窗4与位置标识3可判断推杆27伸入枪膛14内的长度数值,即明确注射剂量;当锤体16通过一次或多次撞击推杆27后端,而使推杆27后端完全退出枪膛14后,即完成了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
[0062] 参看图1、3、4、12、13、14所述,上述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为:手持枪体的握把6,利用手指往复的扳动扳机7,主动轮19在单向传动机构21与反向逆止机构的双重作用下而间歇性的正向转动,当拖拽鳍块18随传输带24在从动轮25与主动轮19的上方且由前向后移动时,拖拽鳍块18将逐渐与拖挂机构30抵持配合,驱使锤体16克服两弹性绳17的拉力而向后移动,当该拖拽鳍块18移动至主动轮19正上方时,锤体16已位于枪膛14后部,按压式报警器22将发出警示,操作者可明确撞锤组件已达到上膛状态;将螺纹套2与螺纹头11组合,使预存储有药液的终端注射组件与枪体组合,通过观察窗4上的刻度10与推杆27上的位置标识3来判断推杆27尾端伸入枪膛14内的长度,并通过旋转螺纹套2来调节推杆27伸入枪膛14内的长度数值,即实现注射剂量的调节,由此已完成了注射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对人体注射部位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将储药筒1的注射孔12端顶压在注射部位,继续扳动扳机7,与拖挂机构30配合的拖拽鳍块18将沿主动轮19向后下方移动而与拖挂机构30脱离,处于上膛状态的锤体16失去拖拽鳍块18提供的阻力后,将受两弹性绳17的拉力驱动而快速向前运动,锤体16前端将撞击推杆27的后端而使活塞37瞬间向前移动,即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将储药筒1的注射孔12端持续顶压在注射部位,继续扳动扳机7,另一拖拽鳍块18将与拖挂机构30配合,使撞锤组件重复前述动作,由此一来,通过连续的扳动扳机7可使医用无针注射器快速的进行多次微量注射,直至推杆27后端被完全顶出枪膛14,此时锤体16无法继续撞击推杆27尾端,即完成了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
[0063] 和以往无针注射器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不仅便于握持,更有益于手部发力,使得医用无针注射器达到“蓄能状态”即“上膛状态”的工作尤为轻松省力,不仅无需借助额外装置进行,凭单手即可操作完成,灵活方便;由于为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提供动力的循环拖拽组件可循环工作,同时其还兼具控制撞锤组件激发的功能,使得医用无针注射器达到“蓄能状态”及控制激发的操作非常便捷,使得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可快速的进行多次连续注射,即可方便快速的通过多次微量注射累加而实现预设的大剂量药物注射,克服了以往无针注射器仅能用于药物小剂量注射的不足,拓展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注射领域的应用范围。另外,其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部件利用率高,制作成本低廉,对于医用无针注射器的普及推广也具有重大意义。
[0064] 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而将终端注射组件制备成一次性使用或多次循环使用。当终端注射组件为一次性使用时,药液可直接预存于终端注射组件中,将注射孔12进行封堵处理,终端注射组件作为药液的包装而整体在市场流通;如终端注射组件为多次循环使用的,则需考虑到终端注射组件的取药操作,将注射孔12连接外置的导管,通过向后拉动推杆27而驱动活塞37向后移动即可实现取药,这一操作及用到的配件在现有无针注射器中并不鲜见,故不再赘述。
[0065] 参看图7、8、9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锤体16位于枪膛14内且仅可轴向移动较为容易实现,可在枪膛14的上侧壁上开有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31,而锤体16的上侧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筋29,经导向槽31与导向筋29配合,使锤体16在枪膛14内仅可轴向移动,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0066] 参看图3、4、5、6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考虑到医用无针注射器工作中,颈管9、螺纹头11及枪膛14需要承受的力度较大,故枪管5需要加大的强度,相对而言,枪架8需要承受的力度较小,如枪体采用同一材料制成而成,势必有不合理之处,为此,在本发明中,枪架8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枪管5、颈管9和螺纹头11一体成型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枪管5的下侧经开孔处理而使枪膛14与下侧的驱动腔13连通,以便循环拖拽组件可驱动锤体16在枪膛14内向后移动。由此一来,既保证了医用无针注射器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长期稳定的工作,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医用无针注射器的重量,使其轻巧便捷;同时,枪体采用枪管5与枪架8的分体式结构,也有利与生产制造及降低材料成本。
[0067] 参看图17、19、24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临床应用中,终端注射组件需要为药液提供较大的压力才可实现无针注射的目的,即要求锤体16前端与推杆27后端发生猛烈的撞击,为了保证锤体16前端与推杆27后端可长期稳定的保持良好的撞击效果,所述的锤体16前端与推杆27尾端各设有一撞击部39,所述的撞击部39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硬度,以保证撞击瞬间完成,降低材料弹性在碰撞过程中对能量传递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具有较高强度,以提高其耐撞击性能,延长工作寿命,故撞击部39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制成。
[0068] 参看图3、4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按压式报警器22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时而向操作者发出警示,其以锤体16后端部的位置为触发依据,在现有技术中这类按压式报警器22比较常见,如按压式报警器22经一触发开关20来控制工作状态,当锤体16在枪膛14中向后移动至锤体16后端抵顶触发开关20时,按压式报警器22将发出警示,当锤体16被激发而前移时,触发开关20将自动复位而使按压式报警器22停止发出警示。但为了使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与外形更加小巧,按压式报警器22优先采用分体式设计,即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22由经导线相连的触发开关20及报警器主体构成,触发开关20固定于枪膛14的后侧,而报警器主体安置于枪体的握把6内部。
[0069] 参看图3、12、13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主动轮19与一反向逆止机构配合而仅可正向转动,使传输带24的上侧仅可由前向后传输而不可逆行传输,该动机在前述描述中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现有技术中可很容易的实现这一技术目的,例如可采用如下设计:
[0070] 参看图11、12所示,所述的反向逆止机构由棘轮36和棘爪33构成;棘轮36位于主动轮19的一侧,两者同轴且相对固定,为了保证强度及降低制作成本,棘轮36与主动轮19采用一体设计;棘爪33则由与枪体相对固定的转轴提供支撑;棘轮36在棘爪33的配合下仅可正向转动,而使与棘轮36相对固定的主动轮19也仅可正方向转动,实现传输带24的上侧仅可由前向后传输的技术目的。
[0071] 进一步而言,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为了确保医用无针注射器可稳定安全的工作,所述的枪体、撞锤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应具有如下关系:
[0072] ①如图15所示,当终端注射组件中的药物处于额定最大储量时,螺纹套2与螺纹头11可在推杆27尾端不伸入枪膛14的情况下进行组合连接,并保证终端注射组件与枪体组合牢固,由此一来可保证终端注射组件可在额定最大储量时与枪体组合,并可进行注射剂量的任意调节,同时还使得终端注射组件可在撞锤组件未处于上膛状态时与枪体组合,提高了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的便携性。
[0073] ②如图16所示,当螺纹套2旋转至与螺纹头11达到最近距离且活塞37位于储药筒1最前端时,推杆27的尾端恰好位于枪膛14与颈管9内腔的临界处,即使撞锤组件继续工作,锤体16也无法撞击推杆27的尾端;由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工作时,储药筒1中的药物可被完全注射,另一方面则保证了在储药筒1中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即使撞锤组件继续工作,其产生的撞击力也不会对终端注射组件造成伤害。
[0074] ③如图17所示,当锤体16前端与枪膛14前端抵顶时,两弹性绳17均处于非拉伸状态,由此来保证每次锤体16激发后,弹性绳17都不会产生阻止锤体16前移的拉力,最大限度的提高锤体16在发生碰撞前所保有的动能;当调整终端注射组件将注射剂量设定为最大额定值时,即推杆27尾端伸入枪膛14内的长度达到最大时,如锤体16前端与推杆27尾端接触,两弹性绳17均处于非拉伸状态,由此来保证锤体16每次激发而与推杆27发生撞击后,不再对推杆27产生推力,确保锤体16与推杆27发生的撞击瞬间完成,避免撞击完成后药液由注射孔12向外泄露。
[0075]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16所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在临床应用时,注射过程中,当多次微量注射累加之和达到预设注射剂量后,推杆27尾端已完全退出枪膛14,即使继续扳动扳机7使撞锤组件继续工作,也无法再进行药物注射,操作较为安全,注射剂量较为精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观察位置标识3与观察窗4处刻度10的对应关系才可判断推杆27尾端是否已完全退出枪膛14,如观察不及时,在药物注射达到预设注射剂量后仍进行多余的操作,势必为无用功,于操作者于患者都无益,且经目测的方式来确定药物注射是否达到预设注射剂量,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注射剂量的精准性,为此,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改进:
[0076] 即如图18所示,所述的按压式报警器22经导线连接有一第二触发开关40,第二触发开关40安设在枪膛14的前侧,当锤体16的前端与枪膛14的前端面抵顶后,第二触发开关40被锤体16前端顶压而促使按压式报警器22发出警示,由此一来,当医用无针注射器工作时,待锤体16前端与枪膛14的前端面抵顶后,推杆27后端已被完全顶出枪膛14,即已经完成了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此时按压式报警器22将发出警示,以提示操作者无需再做无必要的操作,当操作者明确注射完成后,只需再次扳动扳机7,使锤体16稍微向后移动而与第二触发开关40脱离,按压式报警器22将停止工作。
[0077]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12、13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锤体16的下侧设有拖挂机构30,该拖挂机构30用于与拖拽鳍块18配合而可随拖拽鳍块18向后移动,基于此技术目的,拖挂机构30可为由锤体16下侧向下延伸的凸块,但考虑到这种设计具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如若凸块向下延伸的较短,则拖拽鳍块18与其配合的稳定性差,锤体16很容易“走火”,另一方面如若凸块向下延伸的较长,则势必会使锤体16与传输带24上侧保持较大的间距,增大了拖拽鳍块18与传输带24的剪切力,同时也不利于降低医用无针注射器的整体体积,故在本发明中,拖挂机构30可采用如下设计:
[0078] 即如图7、8所示,所述的拖挂机构30为拖挂槽,拖挂槽开设在锤体16的下侧面,拖挂槽的前端延伸至锤体16的前端面,而拖挂槽的后端未延伸至锤体16的后端,由此使拖挂槽具有一个竖直的后端面;拖拽鳍块18可沿拖挂槽的槽腔向后移动,拖拽鳍块18向后移动至与拖挂槽的后端面抵顶后即可驱动锤体16随其移动。
[0079]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0-13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传输带24的稳定传输是保证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稳定工作的必要因素,在驱使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的过程中传输带24受力较大,通过增加传输带24的自身强度及提高主动轮19与从动轮25所能提供的支撑力可以实现其稳定传输,但实施难度较大,传输带24很容易上部受力过大而脱离预想的运行轨迹,为此,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改进:
[0080] 即所述的驱动腔13中设有一与枪架8相对固定的导向架32,该导向架32位于主动轮19与从动轮25之间,且上端面分别与传输带24上侧内壁平行、紧贴,由此来保证传输带24上侧受到拖拽鳍块18施加的阻力后仍可保持预定方向向后传输,与此同时,由于导向架32设置在驱动腔13中,大大提高了枪架8的强度;所述的导向架32可与枪架8一体成型,亦可单独成型后经螺钉或粘合等方式与枪架8固定连接。
[0081]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10、13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当拖拽鳍块18移动至主动轮19正上方时,撞锤组件恰好达到上膛状态,此时可确保拖拽鳍块18与拖挂机构30保持稳定的抵持状态,使得撞锤组件可稳定的维持上膛状态;当继续扣动扳机7使传输带24继续传输时,与拖挂机构30配合的拖拽鳍块18将随传输带24沿主动轮19后侧轮廓进行移动,进而逐渐与拖挂机构30脱离,使锤体16被激发。在上述过程中可发现,拖拽鳍块18与拖挂机构30脱离的过程中,拖拽鳍块18具有一个平向后的位移分量而驱使锤体16向后移动,一般而言,现有常规的按压式报警器22的触发开关20都具有一定的伸缩量,但伸缩量都较小,难以满足锤体16在激发过程中向后移动的这一行程,如需要特制的按压式报警器22,显然会提高本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制造成本,为此,本发明对锤体16具有如下改进:
[0082] 即如图19所示,所述的锤体16后端设有一销座42,销座42内设有向后延伸的顶销43,顶销43前侧设有弹簧41而使锤体16与顶销43整体可进行弹性伸缩,锤体16与顶销43同轴;按压式报警器22的按压开关位于顶销43的正后方;当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时,顶销43后端恰好抵顶按压开关而使按压式报警器22发出警示,拖拽鳍块18与拖挂机构30脱离之前,该弹簧41始终处于未完全压缩状态。
[0083] 进一步而言,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临床应用时,在撞锤组件实现上膛状态过程中,锤体16向后移动需克服两弹性绳17的拉力,这就使得循环拖拽组件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尤其传输带24的稳定、单向传输为根本之关键,故循环拖拽组件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84] 所述的传输带24采用同步齿轮带,主动轮19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齿轮;
[0085] 或所述的传输带24采用链条,主动轮19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链轮;
[0086] 或所述的传输带24采用三角带,主动轮19与被动轮采用对应的槽型带轮;
[0087] 如图10、11所示,所述的拖拽鳍块18由一体成型的鳍座35与鳍部34构成,两者垂直,且鳍部34位于鳍座35的一侧,鳍座35固定于传输带24上而可为鳍部34提供支撑;由于拖拽组件工作时,拖拽鳍块18需随传输带24移动,而传输带24运行中需要进行弯曲,故鳍座35在传输带24传输方向上的长度应结合主动轮19与被动轮的直径来设计,保证拖拽鳍块18在经过主动轮19和被动轮时仍可稳定安全的随传输带24运动。
[0088]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4所示,本医用无针注射器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手持进行系列操作,其便于手持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枪体与扳机组件采用了枪形构造,为了使循环拖拽组件与这一枪形构造吻合,所述的主动轮19较从动轮25直径大,使传输带24的轨迹趋于三角形,前小后大,更加便于手持操作。
[0089]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10-13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单向传动机构21设置于扳机7与主动轮19之间,扳机7向后摆动时将通过单向传动机构21驱使主动轮19正向转动,可见单向传动机构21一方面需将扳机7的前后摆动转化为单一方向的转动,另一方面则肩负动力传输的作用,以最终驱使主动轮19正向转动,基于以上技术目的,单向传动机构21采用现有的棘爪棘轮机构加之传动件即可实现,棘爪棘轮机构只吸收扳机7向后摆动时产生的驱动力,而使棘轮仅在扳机7向后摆动时产生转动,而后棘轮通过传动件进行传动及力矩方向调整后,间接带动主动轮19正向转动,传动件可采用链条机构,其工作原理就如自行车驱动方式类似,同时,传动件也可采用机械领域常用的齿轮机构。但考虑到如单向传动机构21采用上述结构,会使得医用无针注射器内部结构不够紧凑,体积不够小巧,为此,本发明对单向传动机构21具有如下改进:
[0090] 即如图20-23所示,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21由一棘轮机构48及一套行星减速机构构成;所述的棘轮机构48设置在主轴23与扳机7之间,可如图23所示,主轴23的侧壁上开有棘齿49,而扳机7的轴孔处安设有棘爪50,棘爪50与棘齿49配合,使扳机7仅向后摆动时驱动主轴23转动;所述的行星减速机构由内齿环47、三个行星轮46、中心齿轮44及行星架45构成,内齿环47固定于主动轮19的一侧,主动轮19由主轴23支撑且两者可相对转动,中心齿轮44固定于主轴23上,行星架45与枪体相对固定而使三个行星轮46的齿轮轴位置恒定;所述的主轴23、主动轮19、内齿环47、中心齿轮44四者同轴。由此一来,扳机7向后摆动时将带动中心齿轮44旋转,中心齿轮44经行星轮46驱动内齿环47转动,最终使主动轮19发生正向转动,本发明在单向传动机构21中采用了行星减速机构,其一方面可起到良好的减速效果,使扳机7向后扳动时所需力度适宜,操作省力,另一方面其起到了力矩方向调整的作用,确保扳机7向后摆动时,主动轮19发生的转动为正向,另外,这一设计使得单向传动机构21更加紧凑,提高了医用无针注射器的使用便捷性。
[0091]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4所示,在本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推杆27的前端与活塞37固定连接,而后端则根据注射剂量需要而不同程度的伸入枪膛14中,故推杆27需具有较长的长度,由于推杆27的长度较长且在医用无针注射器工作过程中受力较大,为了避免其发生弯曲而对注射剂量的精确性带来影响,可考虑将推杆27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但这样就提高了推杆27对制作材料的要求,提高了医用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成本,故本发明对推杆27具有进一步的改进:
[0092] 即如图14、24所示,所述的推杆27上设有一与其一体的导向栓38,两者同轴,且导向栓38较推杆27直径大,当终端注射组件与枪体组合后,导向栓38位于颈管9内,导向栓38与颈管9内腔配合而为推杆27的轴向移动提供导向;同时,位置标识3设置在导向栓38的外壁上,由此可更为方便的观看位置标识3与观察窗4处的刻度10的对应关系,为注射剂量的预设提供了便捷。
[0093]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24所示,在上述的医用无针注射器中,所述的储药筒1采用透明材质,外壁标注有药量刻度51,通过观察活塞37与药量刻度51的相对位置即可判断储药筒1中的药剂总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无针注射器 2020-05-11 691
枪式无针注射器 2020-05-13 488
电动无针注射器 2020-05-13 471
无针注射器 2020-05-12 78
无针注射器筒体 2020-05-13 883
一种无针注射器 2020-05-12 299
大剂量无针注射器 2020-05-15 815
微型无针注射器 2020-05-13 737
无针注射器 2020-05-11 846
一种无针注射器 2020-05-14 69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