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套管针 / 针头安全双套管

针头安全双套管

阅读:83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针头安全双套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是有关一种针头安全双 套管 ,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在一 侧壁 相连结的一管座与一管体。外套管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且内、外套管沿其长度方向各设有一开缝为相对齐或相错位。当两开缝相对齐时,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危险;当两开缝相错位时,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下面是针头安全双套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其特征在于该针头安全双套管包括:
一内套管,包含有一管座与一管体,该管座的内壁具有多个内突体;该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与一封口端,该开口端邻向该管座,且该管体沿其圆周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该管体的第一侧壁以一连结部与该管座相连结,该管体的第二侧壁则自该开口端开始设有一沿着该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开缝;以及一外套管,套覆于该内套管的外周,该外套管的一侧壁设有沿着该外套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开缝,该第二开缝与该内套管的第一开缝为相对齐或相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封口端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逆止挡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该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在该外套管的外侧壁与该管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扣合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扣合单元包含有设于外套管的外侧壁的一第一扣合元件,与设于该管座的外侧壁并与该第一扣合元件相配应的一第二扣合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扣合元件为一扣体,该第二扣合元件为一扣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扣合元件为一扣槽,该第二扣合元件为一扣体。

说明书全文

针头安全双套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管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头的安全双套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针筒是将药液、血液或营养液等液状物质注射于病人体内所使用的一种器具。其是藉由针头插入于病人体内,再利用针筒内的活塞的推,将储存于针筒内的上述液体经由针头输入于病人体内。
[0003] 由于使用时,针筒的针头是插入于病人的体内,因此针筒在使用后,其针头即沾附有病人的血液。为避免吾人遭受病人的意外感染,必须将使用过后的针头予以安全处理,以防止任何人的接触
[0004] 依此,乃有所谓安全针筒的结构,其主要是将使用过后的针头予以收藏或折断在一容器内,避免任何人的接触,以避免感染。
[0005] 图1及图2是现有习知的一种安全针筒的结构,其中图1为其组合图,图2为其分解图。
[0006] 如图所示,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包括有一针筒部400、一针头500与一针头套管600。针筒部400包含有一筒体410与一活塞杆420;筒体4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11与一第二端412,其中第二端具有一螺孔413;活塞杆420则由第一端411塞合于筒体410的内部。针头500包含有一针体510与一支承该针体的针座520;针座520的外周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外突体521,且针座520的端部的一相对侧部设有一相对突片522,能以该对突片522作为外螺体旋入于针筒部400的螺孔413而与针筒部结合为一体。针头套管600具有一管体610,其具有相对一开口端611与一封口端612,且管体610在邻近开口端611的部位设有向管体内部突出的多个内突体(未图示),针头500由开口端611套置于针头套管
600的内部,使得针头套管600相对套覆于针头500的外部,用以遮覆针头500。
[0007] 使用时,将针头套管600取下,以显露针头500,即可以针头500及活塞杆420的抽推动作,以抽取或注射必要的液体。当注射完成后,复将针头套管600套覆于针头500外部,并旋转该针头套管;此时,针头套管600即可以其内突体带动针头500的外突体521旋转,使得针头500被一并旋转而自针筒部400旋出,并与针头套管600套合为一体而被视为污染物处理。未接触到病人的针筒部400则可另行处理或被回收使用。
[0008] 上述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其结构简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为目前最常使用的安全针筒。但该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在用时有如下缺憾。即:当针筒注射完成后而医护人员欲将针头500套置于针头套管600时,其针头500是以沿着针体510的长度方向由针头套管600的开口端611直向插置于该针头套管的内部;然而,此一沿着针体510长度方向的插置动作,有可能因不慎或意外的推碰等因素,使得针体510的尖端沿其长度方向顺势刺入于医护人员的手部,而造成医护人员等使用者意外的感染。因此,就习知安全针筒之针头套管的结构及使用而言,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09] 针对上述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的针头套管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用以避免针筒的针头意外地刺入于使用者。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可避免针体残留的药液流出。
[0011]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其一部份始终与针头套合在一起,无遗漏之虞。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一管座与一管体,管座的内壁具有多个内突体;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与一封口端,其中开口端邻向管座,且管体沿其圆周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管体的第一侧壁以一连结部与管座相连结,管体的第二侧壁则自开口端开始设有一沿着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开缝。外套管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且外套管的一侧壁设有沿着外套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开缝,其与内套管的第一开缝为相对齐或相错位。当两开缝相对齐时,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危险;当两开缝相错位时,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管体的封口端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逆止挡体,防止外套管自管体的封口端脱落。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沿着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上,在外套管的外侧壁与管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扣合单元,使得外套管及管体可以其连结部为轴而外翻,并继之与管体相互扣合,以在使用时保持外套管及管体敞开的状态。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扣合单元包含有设于外套管的外侧壁的一第一扣合元件例如扣体或扣槽,与设于管座的外侧壁并与第一扣合元件相配应的一第二扣合元件例如扣槽或扣体,而可两相扣合。
[0016]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针头安全双套管,用于套覆于一针筒的针头,该针头安全双套管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内套管与一外套管。内套管包含有在一侧壁相连结的一管座与一管体。外套管套覆于内套管的外周,且内、外套管沿其长度方向各设有一开缝为相对齐或相错位。当两开缝相对齐时,提供一供针筒的针头上下横向跨置的管道,避免针头直向刺入使用者手部的危险;当两开缝相错位时,则可将针头遮覆于由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内,避免针头残留的药液由其开缝流出。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0017]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安全针筒的组合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的分解图,并显示其与一针筒的针头及针筒部的分解图。
[0021] 图4是图3所示的针头安全双套管由管体第一侧壁方向所视的分解图。
[0022] 图5是图3所示的针头安全双套管由管体第二侧壁方向所视的分解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在将针头取出或置入于该安全双套管内的操作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在使用针头状态下而将该安全双套管扣合定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与针头及针筒部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其中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开缝相互对齐的状态。
[0027]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与针头及针筒部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其中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开缝相互错位的状态。
[0028] 图11是沿图10的A-A线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0029]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将针头自针筒部旋出,并与针头套合为一体的示意图。
[0030] 100:针头安全双套管 200:内套管
[0031] 210:管座 211:内突体
[0032] 220:管体 221:开口端
[0033] 222:封口端 223:第一侧壁
[0034] 224:第二侧壁 225:连结部
[0035] 226:第一开缝 227:逆止挡体
[0036] 230:扣合单元 231:第一扣合元件
[0037] 232:第二扣合元件 300:外套管
[0038] 310:第二开缝 400:针筒部
[0039] 410:筒体 411:第一端
[0040] 412:第二端 413:螺孔
[0041] 420:活塞杆 500:针头
[0042] 510:针体 520:针座
[0043] 521:外突体 522: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5] 图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的分解图,并显示其与一针筒之针头及针筒部的分解图;图4及图5是绘示针头安全双套管分别由管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方向所视的分解图;图6是绘示针头安全双套管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0046] 请参阅图3所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同样实施于现有习知的安全针筒的针筒部400与针头500,该些针筒部与针头具有与现有习知的相同的构造。即:针筒部400包含有一筒体410与一活塞杆420;筒体4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11与一第二端412,该第二端具有一螺孔413;活塞杆420由第一端411塞合于筒体410的内部。
针头500包含有一针体510与一支承该针体的针座520;针座520的外周设有向外突出的多个外突体521,且针座520的端部的一相对侧部设有一相对突片522,能以该对突片522作为外螺体旋入于针筒部400的螺孔413,而与针筒部结合为一体。
[0047]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100包括有一内套管200与一套覆于该内套管外周的外套管300。
[0048] 内套管200包含有在一侧相连的一管座210与一管体220。再详言之,管座210套置于针头500的针座520的外周,且管座210的内壁具有多个内突体211(请参阅图11),其与针头500的外突体521相配应。管体22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21与一封口端222,其中开口端222是邻向管座210;管体220沿其圆周方向则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壁223与一第二侧壁224,其中第一侧壁223以一连结部225与管座210相连结,而管体220的第二侧壁224则自其开口端221开始设有一沿着管体220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开缝226。
[0049] 外套管300套覆于内套管200的外周。外套管300的一侧壁设有沿着该外套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开缝310,其可被调整为与内套管200的第一开缝226相对齐或相错位。当第二开缝310与第一开缝226相对齐时,提供一供针头500套置的管道;当第二开缝310与第一开缝226相错位时,则可将针头500遮覆于由内、外套管所构成的双套管内。
[0050] 管体220的封口端2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逆止挡体227,在外套管300套覆于内套管200的外周之后,逆止挡体227可防止外套管300自管体220的封口端222脱落。
[0051] 在沿着管体220第一侧壁223的长度方向上,在外套管300的外侧壁与管座210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一扣合单元230使得外套管300及管体220可以其连结部225为轴而外翻,并继之与管体210相互扣合,以在使用时保持外套管300及管体220敞开的状态。
[0052] 在实施上,扣合单元230包含有设于外套管300的外侧壁的一第一扣合元件231,与设于管座210的外侧壁并与第一扣合元件231相配应的一第二扣合元件232。其中第一扣合元件231例如为一扣体或一扣槽,而第二扣合元件232则相对应地为一扣槽或一扣体。
[0053] 图7是绘示将针头取出或置入于安全双套管内的操作示意图;图8是绘示针头安全双套管于使用针头状态下而将该安全双套管扣合定位时的操作示意图;图9是绘示安全双套管与针头及针筒部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其中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开缝相互对齐的状态。
[0054]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所示,当医护人员欲使用针头500注射时,首先将外套管300推移至管体220部位,并旋转外套管300,使得外套管300的第二开缝310与内套管200的管体220的第一开缝226相对齐(如图9所示);此时,管体220及外套管300即得以连结部225为轴外翻,使得针头500的针体510相对地沿着相对齐的第一开缝226及第二开缝310而外露(如图7所示);继续将管体220及外套管300外翻,并以外套管300所设的第一扣合元件231与管座210的第二扣合元件232相扣合而定位,且相对使得针头500的针体510完全突露于外部(如图8所示),此时,即可以针体510配合活塞杆420的抽推动作,以吸取药液及注射药液。
[0055] 图10是绘示安全双套管与针头及针筒部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其中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开缝相互错位的状态;图11是绘示沿图10的A-A线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绘示利用针头安全双套管将针头自针筒部旋出,并与针头套合为一体的示意图。
[0056] 请一并参阅第图10至图12所示,当医护人员以针头500的针体510插入于病人体内并注射完成后,而欲将针头500套置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时,是相反于上述操作顺序即可,即:首先解除外套管300与管座210的扣合关系,并将外套管300及管体220以连结部225为轴回复成平直状态,使得针体510相对地沿其横截面方向由上向下由针头安全双套管100两对齐的第一开缝226及第二开缝310横向镶置入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的内部;之后,旋转外套管300,使其第二开缝310与管体220的第一开缝226相错位,以封覆该第一开缝226,而防止针体510残余的药液自第一开缝226流出,另将外套管300推移,使其同时套覆内套管200的管座210及管体220,并遮覆连结部225及开口端221,防止管体220沿其连结部225及开口端221翻转(如图10所示);随后旋转针头安全双套管100,即可以其内突体211带动针头500的外突体521(如图11所示)旋转,使得针头500被一并旋转而自针筒部400旋出(如图12所示),并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套合为一体而被视为污染物处理:未接触病人的针筒部400则可另行处理或被回收使用。
[0057] 第一开缝226及第二开缝310的宽度是仅略大于针体510的粗度,其宽度细小,因此使用者的手指亦无法经由开缝接触到针体,确保使用者安全。
[0058]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针头安全双套管,其于套置针头时,针头500并非沿其长度方向直向插置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亦即,其针头500尖端并非沿着插置的施力方向对准使用者的手部;而是沿着针体510的横截面方向由上向下而由针头安全双套管100的开缝横向镶置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的内部,因此能避免针体510的尖部顺势直向刺入医护人员等使用者手部的危险,避免遭受感染。另外,在套置针头500后,针头安全双套管100具有相错位的二开缝,可避免针体510残留的药液自第一开缝226流出;再者,在使用时,针头安全双套管100是始终与针头500套合在一起,无遗漏之虞。其安全性及应用性均佳。
[005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套管针组件 2020-05-12 514
套管针和套管针组 2020-05-11 838
套管针支撑装置 2020-05-12 366
手术用套管针 2020-05-12 632
套管针套 2020-05-11 997
套管式针灸针 2020-05-13 676
套管针 2020-05-11 667
套管针组件 2020-05-12 36
套管针组件 2020-05-12 659
套管火针 2020-05-11 14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