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插管 / 鼻插管

插管

阅读:6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插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向左右的鼻孔供给 氧 气的鼻 插管 ,该鼻插管的佩戴不花费功夫、也不繁琐,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佩戴、拆装,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其佩戴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 皮肤 问题,还能够大大抑制外表美观的降低。一对鼻孔插入部(130)设于基部(121),该基部(121)以与管(110)相连通的方式设于该管(110)的顶端,基部(121)和鼻孔插入部(130)构成一体,并且,该基部(121)和鼻孔插入部(130)形成为能进行适度地弹性 变形 ,一对鼻孔插入部(130)构成为,具有适度的长度,且成为在被插入到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 力 来夹持其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而佩戴于鼻孔。,下面是插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鼻插管,其构成为包括:气供给用的管;以及一对鼻孔插入部,其向患者的左右的鼻孔插入并具有供给氧气的流路,该鼻插管的特征在于,
该一对鼻孔插入部设于基部,该基部以与所述管相连通的方式设于该管的顶端,该基部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构成一体,并且该基部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能适度地弹性变形,并且,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分别包括具有适度的长度的筒状部,并且,对于该各筒状部,在其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外周面或靠近中间的部位的外周面中,除了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时朝向与鼻中隔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之外,至少在朝向鼻中隔的内侧的外周面上包括局部地伸出的伸出部,自由状态下的左右的鼻孔插入部中的该伸出部彼此的间隔形成为小于靠近根部的部位彼此的间隔,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来夹持其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而佩戴于该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呈一端闭合而另一端开口的中空筒体,所述一对鼻孔插入部设置为各自的根部在该中空筒体的轴向上排列地配置,该基部在该中空筒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是使所述筒状部的壁的局部鼓出而成的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是使所述筒状部的壁的局部鼓出而成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为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壁面上形成为瘤状的一体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出部中,伸出部相互面对的面的在所述鼻孔插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呈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插管用于以医疗用的氧气浓缩器作为氧气供给源向患者供给氧气。

说明书全文

插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患有呼吸系统器官疾病的患者等在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从医疗用的气浓缩装置、氧气瓶等氧气供给源接受氧气(高浓度氧气)吸入的氧气疗法中使用的鼻插管。

背景技术

[0002] 提出了各种鼻插管,通常,将透明且柔软的聚氯乙烯制的管(主管)作为基体(日文:ベース),该基体的基端连接于氧气供给源,例如,在患者(以下,也称作使用者)的面部附近,借助Y字状或T字状的分叉状的接头分叉地分支配管,将在分支配管后的左右的管的顶端设置的鼻孔插入部(佩戴部)呈插入状佩戴于左右的鼻孔(鼻腔)并使用。并且,在其佩戴过程中,例如,将分支管挂在双上,之后将其绕至下颚的下方等来确保其佩戴的稳定性。被设定为适量(预定的流量)的高浓度(82%~95%)氧气气体(以下称为氧气)自氧气供给源经由管向如此佩戴后的鼻插管输送,并自设于左右的分支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左右的鼻孔(鼻腔)供给,以进行吸入。
[0003] 然而,这样的鼻插管(以下也简称作“插管”)即使被如上述那样佩戴,也存在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身体运动等而使鼻孔插入部脱离鼻孔而无法进行适当的氧气吸入的情况。因此,作为其对策,例如,也有时采取利用带将管固定于患者的面部等处理。另外,对于必须长期持续使用鼻插管的患者而言,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管接触于耳部、面部的皮肤或者持续压迫耳部、面部的皮肤的情况,因此时的摩擦等而产生溃疡等皮肤问题这样的情况。另外,在上述那样的鼻插管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患者为女性的情况下,存在因其佩戴导致外表上的美观等降低所造成的身心负担这样的问题。
[0004] 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其解决方法而提出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鼻插管被设为,呈T字型且中空的鼻翼型鼻插管主体以能被鼻尖部和鼻翼支承的方式形成,该鼻翼型鼻插管主体具有在该支承状态下沿着鼻中隔朝向脸部下方延伸的管部(T字的纵部)和在该管部的前端以构成一对的方式向左右分支的叉件(日文:プロング)(鼻孔插入部)。这样的插管形成为,能保持有使叉件未接触于皮肤的程度的空间,另一方面,氧气供给用的管在使用者的附近分支为两个管,该各分支管连接于T字型的鼻翼型鼻插管主体(T字的横部)的左右的端部。由此,在该鼻插管中,由于能够利用鼻尖部和鼻翼来支承插管主体,因此即使将分支管挂绕于双耳,也不易在耳轮脚附近部位产生皮肤问题,且由于管自眼窝下部经过颧骨部的上方而到达耳廓部,因此存在不易产生位置偏移、脱落且还不易产生皮肤问题这样的优点。
[0005] 除了这样的方案之外,如用于向一个鼻腔供给氧气且对自另一个鼻腔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浓度等进行检测的鼻插管那样,也将不是用于向左右的鼻腔供给氧气的鼻插管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包含在内地提出了各种方案。
[0006] 另外,还提出一种鼻插管,在该鼻插管中,使左右一对鼻孔插入部的各鼻孔插入部的顶端部位形成为呈比除该顶端部位以外的部位的直径大的大径部(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专利文献3所述的鼻插管中,在鼻孔插入部的顶端的外周面的整周上设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与鼻孔插入部(圆筒)同轴且以形成为圆锥形、球状的方式伸出。采用该鼻插管,在鼻孔插入部被插入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作为其伸出部的大径部的相互间能够利用适度的弹性夹持鼻中隔,因此能够谋求防止鼻孔插入部自鼻孔脱落。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6356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9-545408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04675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其构造上成为将分支的管挂在双耳的佩戴方式,因此其佩戴、拆卸花费工夫,存在具有烦杂性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要将管挂在耳部使用,因此,管无法避免地会接触并压迫耳部、脸颊等,其结果,难以说能够有效地避免该接触部位处的溃疡等皮肤问题。并且,在其佩戴状态下,因管横跨脸部的左右两侧等而招致使用时的美观降低,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存在心理上、精神上的负担较大这样的问题。并且,不仅需要来自氧气供给源的主管,而且需要相当长度的分支管,因此还存在管的配管构造复杂化、分支接头等部件数量变多这样的问题。
[0014]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鼻插管中,向左右的一个鼻腔供给氧气,针对另一个鼻腔采集二氧化碳等,从而无法向左右两侧的鼻腔供给氧气。即,在该专利文献2中,无法作为同时向两个鼻腔供给氧气的氧气供给专用的鼻插管进行使用。
[0015]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鼻插管中,由于如上述那样在鼻孔插入部的顶端设有大径部(伸出部),因此,能够获得在插入鼻腔并佩戴时防止脱落的作用,但由于该大径部以在鼻孔插入部的顶端的整周上伸出的方式设置,因此,鼻孔插入部的顶端有时会堵塞鼻腔,有人指出这对接受氧气吸入的患者而言并不优选。其原因在于,对于使用鼻插管来接受氧气的供给的患者而言,与利用氧气面罩进行氧气供给的情况不同,在吸入氧气时,同时还应该吸入适度的室内空气。即,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鼻插管中,由于构成鼻孔插入部的各顶端的大径部易堵塞鼻腔,因此会阻碍适度的空气吸入,其结果,高氧气浓度气体被过量地供给至患者的部而提高了CO2麻醉病发的可能性。
[0016]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左右的鼻孔供给氧气的鼻插管,该鼻插管的佩戴不存在花费工夫等的繁琐性,而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佩戴、拆卸,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其佩戴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皮肤问题,并且,还能够大大抑制外表美观的降低,并且,不会堵塞鼻腔,能够吸入适度的室内空气。
[001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鼻插管,其构成为包括:氧气供给用的管;以及一对鼻孔插入部,其向患者的左右的鼻孔插入并具有供给氧气的流路,该鼻插管的特征在于,该一对鼻孔插入部设于基部,该基部以与所述管相连通的方式设于该管的顶端,该基部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构成一体,并且,该基部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能适度地弹性变形,并且,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分别包括具有适度的长度的筒状部,并且,对于该各筒状部,在其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外周面或靠近中间的部位的外周面中,除了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时朝向与鼻中隔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之外,至少在朝向鼻中隔的内侧的外周面上包括局部地伸出的伸出部,自由状态下的左右的鼻孔插入部中的该伸出部彼此的间隔形成为小于靠近根部的部位彼此的间隔,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来夹持其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而佩戴于该鼻孔。
[0019]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呈一端闭合而另一端开口的中空筒体,所述一对鼻孔插入部设置为各自的根部在该中空筒体的轴向上排列地配置,该基部在其中空筒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的顶端。
[0020]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是使所述筒状部的壁的局部鼓出而成的构造。
[0021]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为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壁面上形成为瘤状的一体构造。
[0022]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出部中,伸出部相互面对的面的在所述鼻孔插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呈圆弧状。
[0023]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插管用于以医疗用的氧气浓缩器作为氧气供给源向患者供给氧气。
[0024] 发明的效果
[0025] 采用本发明的鼻插管,通过患者(使用者)自身等把持着所述管的顶端等,将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其左右的鼻孔压入并插入,或者以使一对鼻孔插入部的间隔适度地扩展的方式将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从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会在该基部或该一对鼻孔插入部自身所具有的适度的弹性力(弹簧力)的作用下夹持鼻柱或与鼻孔的里侧相连的鼻中隔,由此能够进行其佩戴。即,采用本发明的鼻插管,仅进行将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左右的鼻孔压入等操作即可,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管挂在耳部等操作,因此,能够简单迅速地进行其佩戴而不繁琐。并且,该佩戴的维持是通过对一对鼻孔插入部等赋予的适度的弹性(弹簧特性)所产生的夹持而实现的,因此,能够长时间地得到稳定的氧气吸入。另外,还能够高效地防止因其佩戴而使管与耳部、脸颊接触或摩擦,因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在使用过程产生皮肤问题。并且,不需要分支管等,从而其构造也很简单,另外,在拆下时,只要进行与佩戴相反的操作即可,因此还能够简单地拆下等,从而还能够谋求其处理的简单化,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是福音。
[0026] 并且,在本发明的鼻插管中,虽然在各鼻孔插入部的所述内侧设有伸出部,但在各鼻孔插入部的所述外侧未设有伸出部,因此,即使在各鼻孔插入部插入鼻腔时,堵塞鼻腔的危险性也较低,能够在鼻腔内的鼻孔插入部的外侧容易地确保适度的空隙。因此,在吸入氧气时,能自该空隙适度地自然吸入室内等周围的空气,因此还能够降低因仅吸入高浓度氧气气体而引导的CO2麻醉病发的危险性。并且,由于能够通过所述伸出部来夹持鼻中隔,因此能够得到极为稳定的佩戴。
[0027]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鼻插管,根据其结构,能够使位于脸部的管为1根,因此还能够大大抑制外表美观的降低。并且,通过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那样,使所述基部在其中空筒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的顶端,从而不仅能够使放在面部等上的管少至1根,还能够在患者躺下时将该管自鼻子的下方直接引至面部的一侧(侧面)等,从而能够减少外观、美观的变差。即,患者能够以没有管的另一个面部侧与医师、护士等面对的姿态进行应对,因此,特别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能够谋求减轻其精神上的负担。此外,对于构成所述基部的中空筒体,既可以是,管的顶端部位构成该中空筒体,也可以是,通过利用粘接等来连接独立的部件而构成该中空筒体。
[0028] 在本发明中,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只要如下形成即可:具有适度的长度,且在被插入到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来夹持其鼻柱或鼻中隔而佩戴于该鼻孔。因而,只要以能够使一对鼻孔插入部以适度的弹性力夹持鼻柱或鼻中隔而佩戴于该鼻孔的方式对包含该两个伸出部的鼻孔插入部的自由状态下的间隔进行设定即可,该间隔还取决于被赋予的弹性(弹簧特性)的强弱,承担夹持的部位相互之间的间隔在自由状态下也可以为零。此外,对于弹性变形,由于只要能够利用弹性变形的弹性力进行夹持即可,因此,既可以利用该基部和该一对鼻孔插入部这两者的弹性变形来进行夹持,也可以利用其中一者的弹性变形来进行夹持。
[0029] 对于本发明的鼻插管的两个鼻孔插入部的彼此相对的这一面侧的所述伸出部的形状或者该伸出部等(鼻孔插入部)的彼此的间隔,它们只要形成为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夹持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而佩戴于该鼻孔即可,因此可以设为适当的形状、间隔。但是,在本发明中,在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两者的靠近顶端的部位的所述内侧或靠近中间的部位的所述内侧设有伸出部,该伸出部彼此的间隔形成为在自由状态下小于靠近根部的部位彼此的间隔,因此,虽然在以上已经进行了简单叙述,但具体而言还具有如下那样的效果。即,对于人的鼻子而言,通常,位于下方(面部的下方)的鼻柱的厚度(面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鼻中隔的厚度,因此,若预先如上述那样形成,则能够使一对鼻孔插入部的夹持鼻中隔的部位处的所述伸出部卡合于鼻孔内表面即鼻柱的朝向鼻孔的里侧的面。由此,在佩戴状态下,即使在构成一对的两个鼻孔插入部受到被拉拽那样的外力时,也能够防止鼻孔插入部违反意愿地脱落,因此能够得到极为稳定的佩戴。
[0030] 如此,在本发明中,不仅能够防止基于弹性的夹持时的位置偏移,还能够通过其卡合来谋求防止脱落,从而能够得到极高的佩戴的稳定性。所述伸出部既可以是使所述筒状部的壁的局部鼓出而成的构造,也可以是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壁面上构成成为瘤状的一体构造。其中,通过使所述伸出部中的伸出部相互面对的面的在所述鼻孔插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呈圆弧状,能够谋求装卸(插入、拆下)的顺畅化。此外,一对鼻孔插入部等的弹性、包含伸出部的鼻孔插入部彼此的自由状态下的间隔(一对鼻孔插入部相对的相对面彼此的间隔)、形状只要根据使用者(成人、幼儿)的鼻子的大小(鼻孔的大小、鼻柱的宽度或鼻中隔的厚度等)而相应地设定即可。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例,是示出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的(A)是说明该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的(B)是从顶端侧观察鼻孔插入部的图(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A)的图),图1的(C)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A)的图。
[0032] 图2是从鼻子的侧面观察将图1的插管佩戴于鼻孔中的状态的说明用示意图。
[0033] 图3是说明将图1的插管佩戴于鼻孔中的状态的图,图3的(A)是说明其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3的(B)是从顶端侧观察鼻孔插入部的图(是从上方观察图3的(A)的图)。
[0034] 图4是说明将图1的插管佩戴于鼻孔时的管的位置等的图。
[0035] 图5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是表示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5的(A)是说明该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5的(B)是从顶端侧观察鼻孔插入部的图(是从上方观察图5的(A)的图),图5的(C)是图5的(A)的右视图。
[0036] 图6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3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是对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0037] 图7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4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是对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0038] 图8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5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是对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0039] 图9是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6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是对包含位于氧气供给用的管的顶端的一对鼻孔插入部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0040] 附图标记说明
[0041] 100、200、300、400、500、600、鼻插管;110、氧气供给用的管;113、管的顶端;121、基部;120、中空筒体;123、中空筒体的一端;124、中空筒体的另一端;130、一对鼻孔插入部;133、筒状部;135、伸出部(圆弧状部);Ha、鼻孔;Hb、鼻柱;Hk、鼻中隔。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根据图1~图4来详细说明使本发明的鼻插管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例(实施例)。本例子的插管100包括:管(横截面为圆形的透明管)110,其柔软且具有适度的弹性,该管110由预定长度的软质的聚氯乙烯制成;基部121,其由以与管110相同的直径且一体地呈连通状设于管110的顶端113的中空筒体(圆筒体)120形成;以及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其呈中空筒状,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用于在该中空筒体120的外周面的一侧将通过该管110供给的氧气向左右的鼻孔供给,该插管100通过基部121(中空筒体120)和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构成大致U字形(参照图1的(A))。并且,各鼻孔插入部130在顶端(中央)131具有氧气的喷出口,各鼻孔插入部130以能分别插入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的方式形成。基部121(中空筒体120)和鼻孔插入部130均只要由能适度地弹性变形的树脂形成即可,在本例子中,基部121(中空筒体120)和鼻孔插入部130由与管110相同的材料(弹性材料)形成,在图1的(A)中,如圆弧箭头所示那样,在鼻孔插入部130以其根部为基点时,顶端131侧如在图
1的(A)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能向左右相对地发生较大的挠曲变形(弯曲变形),随着该变形,中空筒体120也变形(如在图1的(A)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变形)。此外,图中的虚线箭头示出氧气的流动。
[0043] 构成设有鼻孔插入部130的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的一端123被堵塞,管110以构成一体的方式在其顶端113连接于中空筒体120的另一端124,鼻孔插入部130和管110构成为经由内部的流路(中空部)相连通。在该中空筒体120的外周面的一侧,两个鼻孔插入部130以能被插入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的间隔排列,该鼻孔插入部130的中空部(为在横截面中直径1mm左右的圆形的流路132)相对于中空筒体120的轴向(长度方向)大致成为直,两个鼻孔插入部130设为以适度的长度突出的突出状。鼻孔插入部130以其大致整体(自基部
121突出的大致整个长度)能轻松地置于患者的鼻孔内(鼻腔内)的适度长度,呈突出状设于中空筒体120的外周面。在本例子中,鼻孔插入部130分别将内径、外径均与构成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和管110这两者的内径、外径相同(例如内径为1mm、外径为3mm)的圆筒的筒状部(圆管)作为基体(日文:ベース)133,在使两鼻孔插入部130平行地进行观察时(参照图1的(A)),这两鼻孔插入部130的相对面侧、即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时朝向鼻中隔的内侧的面侧在本例子中均成为,相对于该筒状部即基体(以下,也称作筒状部)133局部呈大致圆弧状伸出的伸出部(以下也称作圆弧状部)135。在本例子中,在其靠近根部的部位(靠近中空筒体120的部位)以外的部位中,以恒定厚度(与基体133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尺寸)设有形成为凸起的圆弧状部(轮廓为圆弧状(半圆弧状)的鼓出部)135来作为伸出部135。
[0044] 对于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设定为,在自由状态下,相面对的两个圆弧状部135、135相互间的最小间隔(空隙)K1小于患者的鼻孔内的鼻中隔的厚度,在将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插入该鼻孔中时,两个圆弧状部135、135会进入鼻孔内并以适度的弹性夹持该鼻中隔,宽度比鼻中隔的厚度大的鼻柱的左右部位能够嵌入相对面侧的靠近根部的部位即相对的凹部136。在本例子中,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呈左右对称,但其也可以不为对称。此外,在构成一对的鼻孔插入部130的靠近根部的部位的外侧(与相对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与中空筒体120之间的角部加厚地形成有角壁部(日文:隅肉)137而得到加强。另外,各鼻孔插入部130包含其顶端131在内地被施加了适度的圆弧等倒角而被圆角化,以便在插入鼻孔的过程中不损伤内表面、粘膜。
[0045] 接下来,参照图2~图4来说明这样的本例子的插管100的佩戴等。在其佩戴过程中,将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压入患者的鼻孔Ha。此时,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中的各圆弧状部135的朝向顶端的面135a被鼻柱Hb引导,两圆弧状部135以这两者的相对面的间隔基于鼻孔插入部130、基部121的弹性而扩展的方式变形(向外侧挠曲变形)的同时被插入到鼻孔Ha中。并且,在其插入后,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的相互间的间隔在弹性的作用下欲向原来的间隔恢复,因此,一对圆弧状部135、135夹持鼻中隔Hk,或者靠近根部的部位(凹部136)夹持鼻柱Hb(参照图3)。如此,本例子的插管100以该配置佩戴于患者的鼻孔Ha。并且,在该佩戴状态下,构成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横放在鼻子的下方,因而例如管110能够朝向面部的任意一侧方直接引绕并垂下(参照图4)。
[0046] 即,采用本例子的鼻插管100,仅通过患者自身把持着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并将其向左右的鼻孔Ha压入,就能够进行佩戴,因此,能够简单迅速地进行佩戴而不繁琐。并且,由于该佩戴是通过基于适度的弹性的夹持而实现的,因此,根据需要,通过将适当的中继用的管(连接上述管110的主管)的基端连接于氧气浓缩器(氧气浓缩装置)等氧气供给源并供给氧气,患者能够在包含睡眠中等情况下长时间地稳定吸入预定浓度的氧气。并且,在本例子中,一对圆弧状部135夹持鼻中隔Hk,并能够由圆弧状部135与基部121之间的部位(凹部136)夹住鼻柱Hb。由此,在佩戴状态下,能够使圆弧状部135发挥卡合于鼻柱Hb的位于鼻孔Ha内的两侧部(朝向里侧的面)的钩部(钩)的作用。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位置偏移,还能够实现高度稳定的佩戴,因此,即使对于身体运动较多那样的患者而言,也能够长时间地稳定吸入氧气。此外,包含本例子在内,本发明的管也可以是具有能够直接连接于氧气供给源的长度的管,但本发明的管也可以是将主管的一端连接于氧气供给源的连接口且借助接头等连接于该主管的另一端的管,只要预先设定为与需要对应的长度即可。
[0047] 另外,由上述内容可知,能够极力防止在其使用过程中管110与耳部、脸颊相接触等,因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皮肤问题。并且,在拆下时,只要进行与佩戴相反的操作即可,因此还能够简单地拆下。并且,在本例子的插管100中,还能够得到其结构、构造的简化,因此还能够谋求处理的简单化。另外,放在面部上的管110为1根即可,且能够如上述那样将管110直接引至面部的一侧(侧面),因此还能够大大减少外观、美观变差。因此,特别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能起到谋求减轻其精神上的负担这样特有的效果。
[0048] 并且,采用这样的本例子的鼻插管100,在各鼻孔插入部130、130的内侧设有伸出部(圆弧状部)135,但在各鼻孔插入部130、130的外侧未设有伸出部,因此在插入到鼻孔Ha时,堵塞鼻孔Ha的危险性较低。由此,在鼻孔Ha内,也能够在鼻孔插入部130、130的外侧确保适度的空隙,因而,在吸入氧气时,能够自该空隙自然吸入室内等周围的空气。因此还能够降低因只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引起的CO2麻醉病发的危险性。
[0049] 在本例子中,鼻插管100的构成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被具体化为在管110的顶端部位相连续的一体的筒体,但也可以为利用粘接等而连接的独立的筒体。另外,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只要形成为具有适度的长度且在向患者的左右的鼻孔Ha插入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夹持其鼻柱Hb或鼻中隔Hk而佩戴于该鼻孔即可,因而,只要能够以与患者的鼻孔的大小等相对应地以适度的弹性力夹持鼻柱Hb或鼻中隔Hk而佩戴于该鼻孔的方式,对包含该两个伸出部即圆弧状部135的鼻孔插入部130的自由状态下的间隔进行设定即可。此外,弹性变形性(弹簧特性)只要是能够实现在其弹性力(弹簧力)的作用下不使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违反意愿地脱落的程度的夹持即可。另外,该夹持与基部121的变形无关,仅通过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的在间隔扩展的方向上的变形来实现即可。
[0050] 在上述例子中,例示了在构成一对的鼻孔插入部130的靠近根部的部位的外侧(与相对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与中空筒体120之间的角部加厚地形成有角壁部137而进行加强的形状构造,但还能够如图5所示的第2实施例(变形例)的鼻插管200那样具体化为未设有那样的角壁部137的简单化的构造。该鼻插管适合于利用具有充分的弹性且耐久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具体化的情况。此外,本变形例的鼻插管仅在如下方面与上述例子的鼻插管不同,即,去除了角壁部137且使主视观察时的鼻孔插入部130的外侧在自根部起到顶端131为止的范围内笔直延伸这点、以及使鼻孔插入部130细长化且使伸出部(圆弧状部)135小型化而使整体薄壁化这点,但两者在构造上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点。因此,对于相同或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在其他例子中,对于相同或对应的部位也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0051] 在该第2实施例中,由于使鼻孔插入部130的外侧在自根部起到顶端131为止的范围内笔直延伸,因此,在向鼻腔插入(佩戴)时,更容易在鼻腔内的鼻孔插入部130的外侧确保供空气通过的间隙。此外,由该中空筒体(圆筒体)120形成的基部121的外周面也可以不为圆形,而如图5的(C)中的双点划线或细线所示那样为扁平状或椭圆形,以便在佩戴时降低同鼻的下部与上唇之间的皮肤接触的接触压力。
[0052] 在本例子中,伸出部(圆弧状部)135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作为呈瘤状加厚的部分形成于基体(筒状部)133的外周面,但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第3实施例(变形例)的鼻插管300的鼻孔插入部130那样,该伸出部135为使筒状部133的壁的局部鼓出而成的构造,例如,该伸出部135设为以与筒状部133的壁相同程度的厚度伸出并形成的构造(参照图6的右侧的剖视图所示的鼻孔插入部130和该图中的S2-S2剖面)。即,也可以是,以使筒状部133在伸出部135处局部地扩展的方式将伸出部135的内侧设为空洞。若如此设置,则能够相应地谋求轻量化。
[0053] 图7是表示第4实施例(变形例)的鼻插管400的图,例示将图5或图6的鼻插管中的伸出部(圆弧状部)135设于各筒状部133的靠近中间的部位的内侧的情形。在上述各例子中,例示了将伸出部(圆弧状部)135设于各筒状部133的靠近顶端的部位的情况,但伸出部135也可以如本例子那样设于各筒状部133的靠近中间的部位。伸出部135的前后位置只要根据患者的鼻腔的大小、形状等以能提高其佩戴性的方式适当地设计即可。
[0054] 图8是表示第5实施例(变形例)的鼻插管500的图。在图5或图6的鼻插管中,构成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的左右的筒状部133成为大致平行的配置,但在本例子中,使该左右的筒状部133自中空筒体120起以使两筒状部133彼此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在主视观察下分别向内侧倾斜。在图8中,使筒状部133的整体倾斜,但也可以是,使筒状部133的自中间部位起直至顶端131的这部分倾斜。
[0055] 即,在所述例子的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中,使左右的筒状部133自中空筒体120起呈平行状延伸,与此相对,在本例子的插管500中,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以如下形态形成,即,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将以横截面为恒定的圆形延伸的圆筒(圆筒部)作为基体133,且在构成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的靠近一端123的一侧隔开间隔地形成为突出状,并以彼此在靠近顶端131的部位处接近的方式随着自根部(靠近基部121的部位)朝向自身的顶端131去而被赋予适度的倾斜角。
[0056] 在这样的本例子的插管500中,构成为,在将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压入左右的鼻腔时,利用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的顶端131的伸出部(圆弧状部)135弹性地夹持鼻中隔,在其根部侧(基部121侧)弹性地夹持鼻柱或轻轻地夹持鼻柱,以该状态佩戴。即,构成为,在其佩戴时,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在其顶端131以其间隔微量扩展的方式弹性地变形,中空筒体120也根据该变形而相应地微量弹性变形。即,例如设定为,如在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相对于基部121成为垂直的方式向外侧挠曲变形而夹持鼻中隔,在鼻孔插入部130的外侧确保空气在鼻腔内通过的间隙。
[0057] 结果,在本例子的鼻插管500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例子大致相同的效果。此外,只要能够利用弹性实现适当的佩戴,则基于弹性的夹持也可以仅针对鼻柱和鼻中隔中的一者,因而,只要以能够实现适当的佩戴的方式对鼻孔插入部130的粗细、其间隔K1以及鼻孔插入部130的倾斜进行设定即可。
[0058] 下面,根据图9来说明使本发明的插管具体化的第6实施例(变形例),但由于该插管600也应当被称作第1实施方式例的变形例,因此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例不同的不同点(两点)。即,该不同点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例中,在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中的根部(靠近中空筒体120的部位)中的两者的外侧部分与中空筒体120之间的角部加厚状地形成有角壁部137,与此相对,在本例子中,不存在那样的角壁部,该根部是通过使基体133形成内径、外径均与构成基部121的中空筒体120的内径、外径相同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筒而构成的,与第1实施方式例的根部相比,该根部形成得相对较细。由此,谋求了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相对于中空筒体120弯曲变形的容易化。
[0059] 另外,在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之中,以使基体133的形成有圆弧状部135的部位处的外径成为比基体133的靠近根部的部位处的外径大一圈的方式包覆壁部(参照图9中的S2-S2剖面)。由此,鼻孔插入部130、130形成为,包含圆弧状部135的部位比靠近根部的部位粗。
[0060] 在这样的本例子中,在将该一对鼻孔插入部130、130插入左右的鼻孔进行佩戴时,由于比该靠近根部的部位粗且包含比靠近根部的部位靠顶端侧的圆弧状部135在内的部位位于鼻孔的里侧,因此能够谋求其佩戴的稳定性。
[0061] 本发明的插管并不限定于上述插管,而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并具体化。即,对于一对鼻孔插入部的形状、构造,只要能够在将一对鼻孔插入部插入左右的鼻孔时一对鼻孔插入部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且没有疼痛等较大的不舒适地夹持该两鼻孔之间的部位(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因而,在能够得到该效果的范围内,包含伸出部在内地,能够将一对鼻孔插入部具体化为适当的形状。即,只要如下设置即可,构成本发明的鼻插管的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分别包括具有适度的长度的筒状部,并且,对于该各筒状部,在其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外周面或靠近中间的部位的外周面中,除了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时朝向与鼻中隔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之外,至少在朝向鼻中隔的内侧的外周面上包括局部地伸出的伸出部,自由状态下的左右的鼻孔插入部中的该伸出部彼此的间隔形成为小于靠近根部的部位彼此的间隔,该一对鼻孔插入部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患者的左右的鼻孔中时能够以适度的弹性力来夹持其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而佩戴于该鼻孔。并且,对于伸出部的形状,同样地,在上述例子中,伸出部相互面对的面的在所述鼻孔插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呈圆弧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伸出部位于除了朝向与鼻中隔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以外的、至少朝向鼻中隔的内侧的外周面上,因此,也可以在该内侧与该外侧之间的外周面伸出。
[0062] 另外,在上述各例子的插管中,由于将基部(中空筒体)以延伸的方式设于管的顶端,因此,在将该插管的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并佩戴时,能够在该佩戴状态下使管在鼻子的下方直接沿面部的横向引绕,因而,具有消除美观上的问题的效果,在本发明的插管中,重要的是,只要能够在将插管的一对鼻孔插入部向左右的鼻孔插入并佩戴时以适度的弹性力夹持鼻柱和鼻中隔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即,由此,不仅能够得到佩戴的简单性,还能够在佩戴中大大减少因将管挂在耳部等所导致的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因此,能获得消除皮肤问题的效果。因此,在患者并不特别需要这样的提升美观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将基部设为两端堵塞状的中空筒体,在该基部的左右两端设置一对鼻孔插入部,或者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在其一侧设置一对鼻孔插入部,使管连接于该中空筒体的左右端的中间位置或一对鼻孔插入部之间(中间位置)等。即,也可以是,设为使中空筒体为字母“T”的横部且使管成为字母“T”的纵部那样的连接状态。
[0063] 另外,在本发明的插管中,位于管的顶端的基部是使一对鼻孔插入部与管相连通的中继部,该基部只要具有能够实现该连通的中空部即可,其形状、构造等并不被特别限定,优选设为中空筒体,更优选的是该筒体为圆筒,此时,佩戴的不舒适感也较少,故此优选。并且,也可以是,使中空筒体为不容易变形的硬质的筒体,仅使一对鼻孔插入部能弹性变形,并能够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将该一对鼻孔插入部插入鼻孔时的变形而实现的夹持来进行插管的佩戴,但也可以是,相反地,使一对鼻孔插入部由不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仅使由中空筒体等构成的基部能够进行弹性变形,能够利用该基部的变形来夹持鼻柱或鼻中隔。此外,在本发明的插管中,由中空筒体等构成的基部和管可以通过一体成形而成形,也可以通过使不同的部件彼此粘接等而成形。并且,构成基部的中空筒体和管只要相连通即可,也能够具体化为在管的顶端处中空筒体与管平行且中空筒体的局部或全部与管重叠的形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插管器用鞘 2020-05-13 567
插管设备 2020-05-11 759
气管插管 2020-05-11 753
插管器械 2020-05-11 759
插管 2020-05-11 1664
肛肠插管 2020-05-12 898
插管设备 2020-05-13 16
鼻插管 2020-05-12 64
塑料插管 2020-05-12 86
气管插管 2020-05-11 91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