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散光度数 / 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阅读:337发布:2020-07-15

专利汇可以提供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该隐形眼镜具有凸形的前表面和凹形的后表面,在前表面划定有光学部、边缘、配置于光学部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配置于第一平滑部的外周的周边部、以及连接周边部和边缘的第二平滑部,前表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周边部包括具有在 水 平子午线上成为最大壁厚的形状的第一周边部、具有使隐形眼镜在垂直子午线上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的第二周边部、是与第一周边部相邻的部分且具有壁厚恒定的面形状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是连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第二周边部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且具有使壁厚变化的面形状的倾斜部。,下面是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隐形眼镜,具有凸形的前表面和凹形的后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表面划定有光学部、连接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的边缘、配置于所述光学部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平滑部的外周的周边部、以及连接所述周边部和所述边缘的第二平滑部,
所述前表面具有将从镜片上端部通过镜片中点到镜片下端部的垂直子午线作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并且在与所述垂直子午线在所述镜片中点正交平子午线上也具有镜像对称性,
所述周边部包括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所述第一周边部是以包含所述水平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在所述水平子午线上成为最大壁厚的形状,所述第二周边部是以包含所述垂直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在所述垂直子午线上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与所述第一周边部相邻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的壁厚恒定的面形状,所述倾斜部是连接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所述第二周边部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的壁厚变化的面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是恒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部与所述前表面之间的表面积比为1:99~1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周边部中,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是恒定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周边部中,沿圆周方向观看时的壁厚随着从所述水平子午线向所述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周边部中,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是恒定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所述水平子午线向所述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减小,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所述水平子午线向所述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增大,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周边部之间的边界线平行于所述水平子午线。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形成为具有散光矫正功能的环形面。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以椭圆形配置有度数不同的区域,
所述光学部包括远处用部、第一中间部和近处用部,所述远处用部配置于所述光学部的中心且用于观看远处,所述第一中间部配置于所述远处用部的外周且具有从所述远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增加的度数分布,所述近处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中间部的外周且用于观看近处。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中以椭圆形配置有度数不同的区域,
所述光学部包括近处用部、第二中间部和远处用部,所述近处用部配置于所述光学部的中心,所述第二中间部配置于所述近处用部的外周,具有从所述近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减小的度数分布,所述远处用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外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隐形眼镜的材料是水凝胶或有机水凝胶。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的中心壁厚在0.05~0.20mm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部中在从所述水平子午线向所述垂直子午线旋转的预定旋转度范围内,将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一侧,将所述倾斜部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另一侧,并使两者并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配置在内周侧,将所述倾斜部配置在外周侧,并使两者并存。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部的形状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且为环形。
16.一种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所述隐形眼镜具有凸形的前表面和凹形的后表面,在所述前表面划定有光学部、连接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的边缘、配置于所述光学部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平滑部的外周的周边部、以及连接所述周边部和所述边缘的第二平滑部,
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铸模制造方法制造所述隐形眼镜,所述隐形眼镜的所述前表面具有将从镜片上端部通过镜片中点到镜片下端部的垂直子午线作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并且在与所述垂直子午线在所述镜片中点正交的水平子午线上也具有镜像对称性,
所述周边部包括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所述第一周边部是以包含所述水平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在所述水平子午线上成为最大壁厚的形状,所述第二周边部是以包含所述垂直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在所述垂直子午线上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与所述第一周边部相邻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的壁厚恒定的面形状,所述倾斜部是连接所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所述第二周边部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具有使所述隐形眼镜的壁厚变化的面形状。

说明书全文

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隐形眼镜,尤其涉及作为轴稳定机构而具备佩戴时使隐形眼镜的壁厚在横向比纵向厚的双薄片的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隐形眼镜广泛用于矫正视障碍等。视力障碍例如有近视、远视、散光以及老视。近视和远视是没有行使调节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的状态,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之一可以举出隐形眼镜(也称为近视/远视用镜片。)。散光是从外界的一点发出的光由于膜或晶状体形状为不美观的球面(例如,眼睛的纵向和横向上的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集于眼内一点上的状态,散光的矫正方法之一可以举出复曲面隐形眼镜(也称为散光用镜片。)。老视(老花眼)是随着年龄增长将眼睛的焦点从远处物体调节到近处物体的能力降低的状态,老视的矫正方法之一可以举出多焦点隐形眼镜(也称为远近两用镜片。)。
[0003] 复曲面隐形眼镜是由于光学部由散光矫正用的环形面形成的,因此需要稳定镜片的姿势。为此,在光学部的周围设有轴稳定机构。轴稳定机构分为缺棱(专利文献1和2)、脊(专利文献3和4)、棱镜镇流器(专利文献5和6)以及双薄片(专利文献7和8)。此外,在多焦点隐形眼镜中,镜片的度数以在光学部配置用于观看远处的远用区域和用于观看近处的近用区域的方式分布(专利文献9)。此外,也正在进行在光学部组合用于散光矫正的环形面和用于老视校正的多焦点度数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的开发(专利文献10和11)。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5381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5-502072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1-522065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5-534985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4-506925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6-529029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7:WO2009/139021
[0013] 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2007-538288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9-15541号公报
[0015] 专利文献10:WO2011/061790
[0016] 专利文献11:日本特表2005-534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7]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8] 但是,当想要将复曲面与多焦点隐形眼镜组合来部署轴稳定机构时(除此之外使用不是多焦点的复曲面隐形眼镜的情况。下面,也称为(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出现如下问题。在具有缺棱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的情况下(例如,在先文献1和2),由于其特有的形状,它适合作为具有独特眼睛的佩戴者的特殊订购产品,但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此外,与简单的球面镜片相比,整个镜片为扭曲的形状,必然会产生异物感(佩戴感下降)。
[0019] 在具有脊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的情况下(例如,在先文献3和4),虽然在镜片下部隆起的脊与下眼睑接合而实现位置稳定性和定向性,但是由于下眼睑与脊的接合程度在下眼睑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此外,上眼睑容易碰到脊的凸部形状,佩戴感也不如球面镜片。
[0020] 在具有棱镜镇流器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的情况下(例如,在先文献5、6和9),由于棱镜在整个镜片上形成,因此壁厚从镜片上端部到镜片下端部增加,形成多焦点的光学部保留棱镜。其结果,光学部的棱镜作为校正远用区域和校正近用区域的阻碍因素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复杂的光学设计。此外,由于在镜片的一部分上形成镇流器,因此比通常的镜片容易向下掉落。这样,难以获得镜片的定心,并且为了确保定心,有必要进行通过刮掉镜片中的某处以使其变薄来取得平衡的加工。在加工了的情况下,与球面镜片相比,整个镜片成为扭曲形状,会产生异物感。
[0021] 在具有双薄片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的情况下(例如,在先文献10和11),由于具有左右对称性和上下对称性,因此容易获得佩戴者的定心,并且容易发挥远近两用的光学设计,此外,由于在镜片中没有形成棱镜,因此具有对远用区域和近用区域的光学设计不会产生阻碍因素的效果。然而,为了确保在没有镇流器的双薄片中的轴稳定性,需要形成更加强调周边部的壁厚区域,或者需要如扩张周边部的薄壁区域的壁厚分布,与球面镜片相比,变成扭曲的镜片形状。此外,在前表面的光学部设置散光矫正并且在前表面的周边部设置双薄片而在后表面的光学部设置多焦点的壁厚设计的情况下(例如,在先文献11),由于具有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产生不同效果的光学特性,因此虽然容易在光学设计和加工上专业化,但是需要在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都具有特征的形状,因此整个镜片还是变成扭曲形状,与球面镜片相比,佩戴感下降。
[0022] 这样一来,需要开发一种最大限度地发挥远近两用的光学设计且充分地发挥出散光矫正效果的情况下佩戴感良好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
[0023]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良好的散光矫正(优选加上老视校正)效果的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优异的定心性能和轴稳定性之外还能够获得良好的佩戴感的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0024]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5]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具有以下构成的发明。即,一种隐形眼镜,具有凸形的前表面和凹形的后表面,其特征在于,在前表面划定有光学部、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边缘、配置于光学部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配置于第一平滑部的外周的周边部、以及连接周边部和边缘的第二平滑部,前表面具有将从镜片上端部通过镜片中点到镜片下端部的垂直子午线作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并且在与垂直子午线在镜片中点正交平子午线上也具有镜像对称性,周边部包括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该第一周边部是以包含水平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在水平子午线上成为最大壁厚的形状,该第二周边部是以包含垂直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在垂直子午线上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与第一周边部相邻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的壁厚恒定的面形状,该倾斜部是连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第二周边部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的壁厚变化的面形状。
[0026] 根据本发明,由于整个镜片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镜像对称性,因此在佩戴时镜片容易配置于角膜中心。通过提高镜片的定心性能,提高由分配给光学部中的所期望区域的远用区域和近用区域的老视校正精度
[0027] 此外,通过将具有最大壁厚的第一周边部以包含水平子午线的方式配置,并且将具有最小壁厚的第二周边部以包含与水平子午线正交的垂直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第一周边部通过眼睑每次眨眼被挤压/鼻侧。此外,具有恒定壁厚的面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与第一周边部相邻,帮助眼睑向第一周边部移动。其结果,提高轴稳定性,即使是椭圆形的光学部,在多焦点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良好的老视校正。
[0028] 并且,第一平滑部平滑地连接光学部(例如,用于散光矫正而形成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的光学部)和用于轴稳定而形成的周边部(例如,对应于该光学部,呈椭圆形且呈环形的周边部),第二平滑部平滑地连接用于轴稳定而形成的椭圆环形的周边部和正圆的边缘,而且倾斜部平滑地连接高度(厚度)不同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第二周边部。这样,在提高定心性能和轴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佩戴感。
[0029] 第二,周边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是恒定的,第三,周边部与前表面的表面积比为1:99~10:90。由此,将周边部保持到最小的同时确保了轴稳定性,并且不会使用于老视校正和用于散光矫正的区域变窄,能够充分确保由周边部和边缘围绕的第二平滑部的区域。其结果,与球面镜片的差异变小,提高佩戴感。此外,通过在镜片前表面一起设置同时具有老视校正和散光矫正的光学设计和轴稳定机构,能够在对佩戴感有很大影响的镜片后表面提供适合角膜的非球面形状。
[0030] 第四,在第一周边部中,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是恒定的,第五,在第一周边部中,沿圆周方向观看时的壁厚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减小,第六,在第二周边部中,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是恒定的,第七,第一周边部辅助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减小,第二周边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增大,倾斜部与第二周边部之间的边界线平行于水平子午线。由此,进一步提高定心性能和轴稳定性,并且获得良好的佩戴感。另外,第一周边部辅助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也可以采用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减小的构成单体。此外,第二周边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也可以采用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而增大的构成单体。此外,倾斜部和第二周边部之间的边界线也可以采用平行于水平子午线的构成单体。
[0031] 第八,通过将光学部形成为环形面,能够提供具有散光矫正功能的复曲面隐形眼镜。
[0032] 第九,在光学部中以椭圆形配置有度数不同的区域,所述光学部包括配置于光学部的中心且用于观看远处的远处用部、配置于远处用部的外周且具有从远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增加的度数分布的第一中间部、以及配置于第一中间部的外周且用于观看近处的近处用部。此外,第十,在光学部中以椭圆形配置有度数不同的区域,所述光学部包括配置于光学部的中心的近处用部、配置于近处用部的外周且具有从近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减小的度数分布的第二中间部、配置于第二中间部的外周的远处用部。由此,能够提供多焦点隐形眼镜。
[0033] 第十一,通过使用水凝胶或有机水凝胶作为镜片材料,能够提供佩戴感良好的软性隐形眼镜和具有高透性的有机硅水凝胶隐形眼镜。
[0034] 第十二,通过将光学部中的中心壁厚设定为0.05~0.20mm的范围内,能够提高佩戴感。
[0035] 第十三,在周边部中在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的预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将第一周边部辅助部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一侧,将倾斜部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另一侧,并使两者并存。除此之外,第十四,将第一周边部辅助部配置在内周侧,将倾斜部配置在外周侧,并使两者并存。在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时在周边部的区域中,存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并存的区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精细构成的设定,适当地发挥绝妙的轴稳定性。
[0036] 第十五,周边部的形状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且为环形。是在上述作为例子描述的构成。由此,能够在垂直子午线上确保宽的第二周边部。
[0037] 第十六,制造具有凸形的前表面和凹形的后表面的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在前表面划定有光学部、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边缘、配置于光学部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配置于第一平滑部的外周的周边部、以及连接周边部和边缘的第二平滑部,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铸模制造方法制造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的前表面具有将从镜片上端部通过镜片中点到镜片下端部的垂直子午线作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并且在与垂直子午线在镜片中点正交的水平子午线上也具有镜像对称性,周边部包括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该第一周边部是以包含水平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在水平子午线上成为最大壁厚的形状,该第二周边部是以包含垂直子午线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在垂直子午线上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与第一周边部相邻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的壁厚恒定的面形状,该倾斜部是连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第二周边部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的壁厚变化的面形状。
[0038] 发明效果
[0039] 根据本发明的隐形眼镜,与现有的隐形眼镜相比,能够获得良好的定心性能和轴稳定性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佩戴感。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远近两用的光学设计,并且还能够发挥散光矫正。附图说明
[0040] 图1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隐形眼镜的构成的图1(a),是该隐形眼镜的主视图。
[0041] 图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隐形眼镜的构成的图1(b),是该隐形眼镜的侧视图。
[0042] 图2a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中的光学部的度数分布的图2(a),是该隐形眼镜中的光学部的主视图。
[0043] 图2b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中的光学部的度数分布的图2(b),是表示在O-A位置处的镜片的度数分布状态的曲线图。
[0044] 图3是放大了该隐形眼镜的0°~90°附近的主视图。
[0045] 图4是示出定义该隐形眼镜的厚度的方式的剖视图。
[0046] 图5a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预定角度处的镜片截面的图5(a),是放大了该隐形眼镜的0°~90°附近的主视图。
[0047] 图5b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预定角度处的镜片截面的图5(b),是示出图5(a)所示的角度处的镜片截面的示意图。
[0048] 图6a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壁厚分布的图6(a),是该隐形眼镜的主视图。
[0049] 图6b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壁厚分布的图6(b),是圆周M上的壁厚转变图。
[0050] 图6c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壁厚分布的图6(c),是圆周N上的壁厚转变图。
[0051] 图7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周边部的壁厚的图7,是该隐形眼镜的主视图。
[0052] 图8a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周边部的壁厚的图8(a),是切出0°~50°附近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0053] 图8b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周边部的壁厚的图8(b),是切出50°~70°附近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0054] 图8c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周边部的壁厚的图8(c),是切出70°~90°附近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0055] 图8d是用于说明该隐形眼镜的周边部的壁厚的图8(d),是切出50°~90°附近的周边部的立体图。
[0056] 图9a是用于说明沿该隐形眼镜的镜片上端部附近处的水平子午线的镜片截面的图9(a),是从前表面侧观看该隐形眼镜的主视图。
[0057] 图9b是用于说明沿该隐形眼镜的镜片上端部附近处的水平子午线的镜片截面的图9(b),是示出图9(a)所示的截断面CP0、CP100以及CP200的壁厚变化轮廓图。
[0058] 图9c是用于说明沿该隐形眼镜的镜片上端部附近处的水平子午线的镜片截面的图9(c),是示出图9(a)的双点划线L内的放大图。
[0059] 图9d是用于说明沿该隐形眼镜的镜片上端部附近处的水平子午线的镜片截面的图9(d),是示出图9(c)中的截断面CP20~CP120的壁厚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以大结构分割时,作为通常的标点符号标上“,”,以小结构分割时,作为标点符号标上“、”。此外,图1a、表2a是如图1(a)、表2(a)那样主要附上括号表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平滑地连接(接合、连结、使壁厚减小等)”是指作为连接对象的物体彼此形成一个连接面,是指不会突然出现不连续的尖锐的凹凸的状态。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壁厚恒定”是指隐形眼镜的壁厚在预定区域内(例如面内)是相等的壁厚,也称为壁厚一样、平坦。
[0061] 如图1(a)所示,隐形眼镜10(有时简称为镜片。)由凸形的前表面(也称为前弧)12和凹形的后表面(也称为基弧)14形成。边缘16连接前弧12和基弧14。
[0062] 在前弧12设置有用于矫正老视和散光而规定隐形眼镜10的折射度数的光学部18和以轴稳定机构为特征的双薄片(Double Slab Off)20。基弧14形成为具有多级曲线的旋转对称形状,以适合佩戴者的角膜形状。即,基弧14的形状是以任意的经线(直径)方向(后述)切割也是相同的形状(同心圆)。此外,该隐形眼镜10的参数被分配为基弧:8.6mm、光学中心厚度:0.09mm、总直径:14.2mm、近视度数:-3.00D、散光度数:-0.75D、轴:180°、以及增加度数:+1.5D。如图1(b)所示,近视度数由前弧12的曲率R1和基弧14的曲率R2来确定。
[0063] 返回图1(a),光学部18具有以水平方向为长轴(主轴)且以垂直方向为短轴(副轴)的椭圆环形面(也称为复曲面)。即,为了矫正散光,形成曲面(环形面),使得正交的两个轴(主轴(长轴)和副轴(短轴)。此后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为这两个轴)上曲率半径不同。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轴是180°,因此水平子午线24上的主轴(长轴)的曲率大于垂直子午线22上的副轴(短轴)的曲率。此外,椭圆的轴的长度和椭圆的角度根据所需的折射度数而变化。
[0064] 这里,子午线是指镜片面(前弧12或基弧14)与包含镜片中心轴线的平面的交叉线,子午线的种类有垂直子午线22、水平子午线24和角度子午线26,均由单点划线表示。垂直子午线22是通过镜片上端部28、镜片下端部30和镜片中点O的子午线,水平子午线24是与垂直子午线22正交且通过镜片中点O的子午线。角度子午线26是以镜片中点O为中心的任意角度(该情况下,角度θ)的子午线,也可以说是从镜片中点O向边缘16以放射状延伸的线。此外,半径方向是指从镜片中点O以放射状延伸到任意距离的方向。圆周方向是指以镜片中点O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镜片中点O、水平子午线24和角度子午线26包围的扇形中以圆弧表示的轨迹也可以说是圆周方向。
[0065] 前弧12具有以垂直子午线22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即,通过镜片中点O的垂直子午线22的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具有相同形状。前弧12还具有以水平子午线24为边界的镜像对称性。即,通过镜片中点O的水平子午线24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具有相同形状。如此,由于整个镜片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镜像对称性,因此在佩戴时镜片很容易放在角膜中心。通过提高镜片的定心性能,提高由光学部中分配给所期望区域的远用区域和近用区域的老视校正精度。此外,左右眼可以不必区分使用。此外,即使镜片在眼睛上旋转180°,也可以获得轴稳定性。
[0066] 在以下的说明中,隐形眼镜10的角度以隐形眼镜10佩戴在右眼上为前提,将镜片上端部28定义在90°的位置(眉毛侧),将镜片下端部30定义在270°的位置(下巴侧),将与水平子午线24平行的方向中的鼻侧定义在0°的位置,而将相反侧(耳侧)定义在180°的位置。
[0067] 此外,隐形眼镜10相对于垂直子午线22和水平子午线24具有镜像对称性。因此,0°~90°(逆时针)的镜片截面在180°~90°(顺时针)、180°~270°(逆时针)和360°(0°)~270°(顺时针)时具有相同形状。作为一例,0°~50°(逆时针)的镜片截面与180°~130°(顺时针)、180°~230°(逆时针)和0°~310°(顺时针)的镜片截面具有相同形状,50°~70°(逆时针)的镜片截面与130°~110°(顺时针)、230°~250°(逆时针)和310°~290°(顺时针)的镜片截面具有相同形状,而且70°~90°(逆时针)的镜片截面与110°~90°(顺时针)、250°~270°(逆时针)和290°~270°(顺时针)的镜片截面具有相同形状。
[0068] 参照图2(a),在隐形眼镜10中,在光学部18的中心配置用于观看远处的远处用部32,在远处用部32的周围配置中间部34,该中间部34具有从远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增加的度数分布,而且在光学部18的最外周配置近处用部36,该近处用部36配置在第一中间部34的周围而用于观看近处。
[0069] 图2(b)示出图2(a)的O-A位置处的镜片的度数分布状态。在这些图中,横轴表示自镜片中点O的距离x(mm),纵轴表示度数Power(D)。由于相对于水平子午线24具有镜像对称性,因此图2(a)所示的O-B位置处的镜片的度数分布状态与O-A位置处的镜片的度数分布状态绘制相同的曲线。
[0070] 参照图3,在双薄片20被划定出配置在光学部18的外周的第一平滑部38、配置在第一平滑部38的外周的椭圆形周边部40、连接周边部40和边缘16的第二平滑部42。
[0071] 第一平滑部38平滑地连接光学部18和周边部40,该光学部18由于散光矫正而呈椭圆形,该周边部40由于轴稳定性而呈椭圆形且环形(下文中关于环形省略描述。)。由此,在佩戴时相接触的镜片和上下眼睑不会发生不必要的摩擦,难以产生异物感(佩戴感降低)。此外,由于第一平滑部38作为缓冲区域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具有任何折射度数,也能够确保周边部40的椭圆形的等同性。另外,当隐形眼镜10的轴为180°时,光学部18中的椭圆的主轴的长度和副轴的长度的比率与周边部40中的椭圆的水平子午线24上的主轴的长度和垂直子午线22上的副轴的长度的比率可以一致。
[0072] 周边部40的宽度在任意角度均恒定。此外,周边部40与前弧12之间的表面积比为1:99~10:90。这样,在将周边部40抑制到最小的同时确保轴稳定性,不必缩小用于老视校正和散光矫正的区域,也能够充分地确保被周边部40和边缘16包围的第二平滑部42的区域。其结果,与球面镜片的差异变小,提高佩戴感。此外,通过在镜片前表面一起设置同时具有老视校正和散光矫正的光学设计和轴稳定机构,能够在对佩戴感有很大影响的镜片后表面提供适合角膜的非球面形状。另外,关于周边部40在后表面详细说明。
[0073] 第二平滑部42使椭圆形的周边部40和正圆的边缘16平滑地接合。由于第二平滑部42作为缓冲区域发挥功能,因此确保了椭圆的周边部40的等同性和正圆的边缘16的等同性。此外,通过平滑地接合,减少了佩戴时相接触的镜片与上下眼睑之间不必要的摩擦,难以产生异物感。
[0074] 接下来,将描述隐形眼镜10的壁厚。如图4所示,隐形眼镜10的壁厚(下面,简称为壁厚。)T被定义为从基弧14上的任意点到与该任意点的切线正交的垂直线与前弧12相交的点为止的距离。光学部18的壁厚T根据用于矫正视力的度数来规定。另一方面,除了光学部18之外,第一平滑部38、周边部40和第二平滑部42的壁厚T可以变更到所期望的值。
[0075] 当观察整个隐形眼镜10时,在半径方向上的镜片的壁厚在任意角度上在周边部40变得最大。参照图5(a)和(b),在0°和30°的镜片截面中,从镜片中心O经过光学部18和第一平滑部38到点m1的壁厚逐渐增加,从点n1经过第二平滑部42到边缘16的壁厚逐渐减小(即“连续减小”,下面同样)。此外,从点m1到点n1的壁厚相同。即,点m1(点n1)时的周边部40的壁厚最大。在50°的镜片截面中,从镜片中心O经过光学部18和第一平滑部38到点m2的壁厚逐渐增加,从点n2经过第二平滑部42到边缘16的壁厚逐渐减小。此外,从点m2到点n2的壁厚T相同,此时,周边部40的壁厚最大。在70°的镜片截面中,从镜片中心O经过光学部18和第一平滑部38到点m3的壁厚逐渐增加。在点m3处壁厚达到最大值之后,经过点n3和第二平滑部42到边缘16的壁厚逐渐减小。在90°的镜片截面中,从镜片中心O经过光学部18和第一平滑部38到点m4的壁厚T逐渐增加,从点n4经过第二平滑部42到边缘16的壁厚T逐渐减小。此外,从点m4到点n4的壁厚相同。即,点m4(点n4)时的周边部40的壁厚最大。这样,从镜片中心O经过光学部18和第一平滑部38到周边部40的壁厚增加,从周边部40经过第二平滑部42到边缘
16的壁厚T逐渐减小。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周边部40的壁厚具有很大的特征。以下,详细描述。
[0077] 圆周方向上的周边部40的壁厚在按规定角度划分的每个区域中不同。图6(b)和(c)是提取图6(a)所示的预定角度的周边部40的壁厚分布的示意图,将壁厚分布程度如表1中所示的标记分开表示。另外,观察整个镜片时的壁厚分布示于后述的图7中。
[0078] [表1]
[0079]
[0080] 如图7所示,周边部40包括第一周边部44、第二周边部46、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以及倾斜部50,该第一周边部44是以包含水平子午线24(作为一例横跨)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10在水平子午线24上具有最大壁厚的形状,该第二周边部46是以包含垂直子午线22(作为一例横跨)的方式配置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10在垂直子午线22上具有最小壁厚的形状,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是与第一周边部44相邻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10的壁厚保持恒定的面形状,该倾斜部50是连接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和第二周边部46而作为连续面的部分,具有使隐形眼镜10的壁厚变化的面形状。在第一周边部44中,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是恒定的,在第一周边部44中,沿圆周方向观看时的壁厚随着从水平子午线24旋转到垂直子午线22而减小。第二周边部46的壁厚是恒定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水平子午线24旋转到垂直子午线22而减小,第二周边部46的半径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水平子午线24旋转到垂直子午线22而增大。倾斜部50与第二周边部46之间的边界线平行于水平子午线24。
[0081] 关于作为周边部40的内侧的圆周M上(下面,也简称为内周侧、内侧。)的壁厚,如图7和图6(b)所示,从点m1(0°)到点m2(50°=预定旋转角度θ1)的壁厚Tma逐渐减小,从点m2(50°)到点m3(70°=预定旋转角度θ2)的壁厚Tmb等同,从点m3(70°)到点m4(90°)的壁厚Tmc逐渐减小。此外,关于作为周边部40的外侧的圆周N上(下面,也简称为外周侧、外侧。)的壁厚,如图7和图6(c)所示,从点n1(0°)到点n2(50°=预定旋转角度θ1)的壁厚Tna逐渐减小,从点n2(50°)到点n3(70°=预定旋转角度θ2)的壁厚Tnb逐渐减小,从点n3(70°)到点n4(90°)的壁厚Tnc等同。其结果,周边部40的壁厚T在0°的位置变为最大,而在90°的位置变为最小。
[0082] 这里,图6(b)与(c)的不同之处通过参照图7变得明确。例如,在作为周边部40的内侧的圆周M上(图6(b)),从点m2(50°)到点m3(70°)是壁厚T恒定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另一方面,在作为周边部40的外侧的圆周N上(图6(c)),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中的只有一点在点n2(50°)处存在,相反主要存在倾斜部50。除此之外,在作为周边部40的内侧的圆周M上(图6(b)),第二周边部46中的只有一点在点m4(90°)处存在,而在作为周边部40的外侧的圆周N上(图6(c)),从点n3(70°)到点n4(90°)为第二周边部46。另外,在作为周边部40的内侧的圆周M上的点m2(50°)处,视为第一周边部44和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并存。在其他边界也同样处理。但是,在准确地表达内容的情况下,也可以规定只存在其中一个。
[0083] 另外,在图6(b)和(c)中,说明为壁厚逐渐增加(或者壁厚逐渐减小),但只要是增加(或减小),可以采用任何形状,例如,如图6(b)和(c)所示,可以有通过一次函数的增减,也可以采用n次函数、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
[0084] 在图7的0°~50°中用格子表示的区域是第一周边部44,在图8(a)中示出切割自周边部40的0°至50°的示意图。第一周边部44从水平子午线24(点m1、点n1)到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的边界(点m2、点n2)在半径方向上具有一样的壁厚。即,点m1处的壁厚Tma与点n1处的壁厚Tna为相同的高度,在点m2处的壁厚Tma与点n2处的壁厚Tna为相同的高度。此外,第一周边部44在0°的角度子午线26上(水平子午线24上)时成为最大壁厚,在50°的角度子午线26上时成为最小壁厚。此外,第一周边部44的宽度Wa在任何角度上均具有相同的距离。即,从点m1到点n1的距离与从点m2到点n2的距离相等。如此,在周边部40中具有最厚的壁厚的第一周边部44配置成横跨在水平子午线24上,从0°到50°为止壁厚平滑地减小,并且在任意角度的宽度Wa上具有一样的壁厚。通过在水平子午线24上配置具有最大壁厚的第一周边部
44,挤压到上眼睑或下眼睑的隐形眼镜10旋转,而第一周边部44向耳侧或鼻侧移动。此外,通过使在半径方向上具有一样壁厚、即平坦的第一周边部44与眼睑以面接触,每次眨眼会给出隐形眼镜10在水平方向上的指向性。另外,第一周边部44的最大壁厚可以在不妨碍佩戴隐形眼镜10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但鉴于佩戴感等,优选为小于0.4mm,更优选为0.3mm以下。
[0085] 在图7的50°~70°中用垂直条纹表示的区域是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图8(b)示出切割自周边部40的50°至70°的示意图。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从第一周边部44的边界(点m2、点n2)到倾斜部50的端点(点m3)具有平坦的壁厚(相等的壁厚)。即,点m2处的壁厚Tmb、点m3处的壁厚Tmb和点n2处的壁厚Tnb为相同的高度。此外,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的宽度Wb从50°到70°变短。即,50°时宽度Wb最长,70°时宽度Wb最短。另外,在通过50°~70°中的任意点α的截断面上,存在圆周M上的壁厚Tmb、圆周N上的壁厚Tnb和点α上的壁厚Tα。这时,壁厚Tα和壁厚Tmb是相同的壁厚(相等的壁厚),壁厚Tnb低于壁厚Tmb(Tα)。这样,平坦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位于倾斜部50和第一周边部44之间。由此,当上下眼睑从第一周边部44向倾斜部50移动或者从倾斜部50向第一周边部44移动时,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用作缓冲区域发挥功能,从而给出平稳的轴稳定性。另外,这里提到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具有面形状,壁厚在面内在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均恒定(在面内的任何位置具有相同壁厚)。
[0086] 在图7的70°~90°中用水平条纹表示的区域是第二周边部46,图8(c)示出切割自周边部40的70°至90°的示意图。第二周边部46从倾斜部50的端点(点n3)到垂直子午线22(点m4、点n4)具有平坦的壁厚。即,点m4处的壁厚Tmc、点n3处的壁厚Tnc和点n4处的壁厚Tnc为相同的高度。此外,第二周边部46中的宽度Wc从70°到90°变宽。即,70°时宽度Wc最短,90°时宽度Wc最长。另外,在通过70°~90°中的任意点β的截断面上,存在圆周M上的壁厚Tmc、圆周N上的壁厚Tnc和点β上的壁厚Tβ。这时,壁厚Tβ和壁厚Tnc是相同的壁厚,壁厚Tmc高于壁厚Tnc(Tβ)。这样,在周边部40中具有最薄壁厚的第二周边部46配置成以作为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距离的平坦的壁厚面横跨在垂直子午线22上。通过在与水平子午线24正交的垂直子午线22上配置第二周边部46,隐形眼镜10每次眨眼就移动,使得第二周边部46进入上眼睑或下眼睑中。另外,在这里提到的第二周边部46以具有垂直子午线22上的部分成为最小壁厚的形状为前提,是包括垂直子午线22上的部分的厚度一样的部分,否则为垂直子午线22上的线状部分。
[0087]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周边部40的形状是以水平子午线24方向为长轴的椭圆环形,由此,能够确保垂直子午线22上的宽的第二周边部46。此外,第二周边部46的最小壁厚可以在不妨碍佩戴隐形眼镜10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但为了抑制轴不稳定地继续旋转,优选为超过0.10mm的数值,更优选为0.15mm以上。
[0088] 在图7的50°~90°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是倾斜部50,图8(d)示出切割自周边部40的50°至90°的示意图。在倾斜部50中,从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的边界(点m3、点n2)到第二周边部46的边界(点m4、点n3)为止壁厚平滑地减小。即,点m4处的壁厚Tmc和点n3处的壁厚Tnc为相同的高度,点m4处的壁厚Tmc(点n3处的壁厚Tnc)低于点m3处的壁厚Tmb(点n2处的壁厚Tnb)。通过将比第二周边部46更高(更厚)且平坦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与平坦的第二周边部46平缓地连接,倾斜部50作为缓冲区域发挥功能。此外,这里列举的倾斜部50具有面形状,壁厚在面内在半径方向上观看或在圆周方向上观看总在变化。
[0089] 总结上述内容,在周边部40中,从水平子午线24(0°)的预定旋转角度θ1(50°)到旋转角度θ2(70°)之间的区域由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和倾斜部50构成,当θ1<θ<θ2时,优选将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配置在周边部40的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一侧,将倾斜部50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另一侧,并使两者并存,其中,优选将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配置在内周侧,将倾斜部50配置在外周侧,并使得两者并存。从旋转角度θ2(70°)到垂直子午线22(90°)之间的区域由倾斜部50和第二周边部46构成,当θ2<θ<90°时,优选将倾斜部50配置在周边部40的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一侧,将具有壁厚一样的面形状时的第二周边部46配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中的另一侧,并使得两者并存,其中,优选将倾斜部50配置在内周侧,将第二周边部46配置在外周侧,并使得两者并存。而且,优选在旋转角度θ1(50°)的角度子午线上仅配置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具体而言,第一周边部44和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的边界线),在旋转角度θ2(70°)的角度子午线上仅配置倾斜部50,在垂直子午线22上仅配置第二周边部46。
[0090] 如此,在从水平子午线24向垂直子午线22旋转时的周边部40的区域中,设置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和倾斜部50并存的区域、以及倾斜部50和第二周边部46并存的区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精细构成的设定,适当地发挥绝妙的轴稳定性。但是,如后述的实施例2所示那样,在周边部40的从水平子午线24(0°)的预定旋转角度θ(实施例2中为50°)到90°为止的区域中采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和倾斜部50并存的配置,即使第二周边部46作为垂直子午线22上的线状部分,也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即,在周边部40的预定旋转角度范围内,将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配置在内周侧而倾斜部50配置在外周侧并使两者并存的结构也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之一。
[0091] 顺便提及,旋转角度θ1不限于上述角度,可以适当地设定,可以适当地设定在45°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以包括50°。同样地,旋转角度θ2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可以适当地设定在55°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内以包括70°。但是,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那样,优选θ1设定为50°,θ2设定为70°。另外,具有0°<θ1<θ2<90°的关系。
[0092] 此外,如上述例子和后述的实施例1那样,第一周边部44可以设定成随着从水平子午线24向垂直子午线22旋转而壁厚变薄,如后述的实施例2那样,也可以设定为从水平子午线24向垂直子午线22旋转时在0°~θ1是一样的壁厚,然后在θ1~θ2是壁厚变薄。此外,如上述例子那样,第一周边部44可以具有面形状,也可以如上述一例中的第二周边部46那样具有线形状。此时作为优选构成可以举出以下构成。即,第一周边部44仅针对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具有边界线,线状或面形状的第二周边部46仅针对倾斜部50具有边界线。而且,优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和倾斜部50并存在第一周边部44与第二周边部46之间,第一周边部辅助部48配置在内周侧,倾斜部50配置在外周侧。
[0093] 图9(a)中所示的截断面CP0、CP100和CP200是相对于水平子午线24平行划分的壁厚截面轮廓,截断面CP0是水平子午线24上(即,0°-180°)的截断面,截断面CP100是在中心附近包括周边部40的截断面,而且截断面CP200是第二平滑部42上的截断面。参照图9(b),在截断面CP0中,从边缘16急剧增加而一旦没有变化后急剧减少,并且向垂直子午线22平缓地减少。即,没有变化的位置处形成平坦的面。这样,在周边部40的水平子午线24附近形成有壁厚相等的区域(即,第一周边部44)。在截断面CP100(将水平子午线24向垂直方向移动5.06mm的位置处的截断面。图9(b)、(d)中记载的数值意味着如此向垂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中,从边缘16急剧增加之后,在垂直子午线22上平缓增加,在垂直子午线22附近没有观察到变化。在截断面CP200中,形成从边缘16急剧增加而在垂直子午线22附件平缓增加的壁厚。
这样,在双薄片20中可以看出,与截断面CP200的中央附近(即,90°附近)相比,截断面CP0的两个凸部附近(即,0°和180°附近)更高(更厚)。
[0094] 图9(d)中所示的截断面CP20~CP120示出了如图9(c)所示那样将上端部28的0°~90°附近以与截断面CP100附近平行地等间隔划分的每个截断面的壁厚截面轮廓。截断面CP20是最靠近光学部18的位置处的镜片截面,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42、倾斜部
50和第一平滑部38到垂直子午线22。具体而言,壁厚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暂且没有变化,形成平缓的凸形,并平缓地减少。截断面CP40与截断面CP20同样,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42、倾斜部50和第一平滑部38到垂直子午线22,但是与截断面CP20相比整体逐渐变化。具体而言,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暂且没有变化,形成与截断面CP20相比更平缓的凸形,并平缓地减少。截断面CP60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42、倾斜部50、第二周边部46和第一平滑部38到垂直子午线22,与截断面CP40相比整体平缓地变化。具体而言,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暂且没有变化,形成与截断面CP40相比更平缓的凸形,平缓地减少之后没有变化。截断面CP80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42、第二周边部46和第一平滑部38到垂直子午线22,与截断面CP60相比整体平缓地变化。具体而言,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暂且没有变化、形成与截断面CP60相比更平缓的凸形,并且略微减少之后没有变化。截断面CP100与截断面CP80同样,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42和第二周边部46到垂直子午线22,与截断面CP80相比整体平缓地变化。具体而言,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几乎没有发现变化。截断面CP120是最接近镜片上端部28的位置处的镜片截面,示出了从边缘16经过第二平滑部
42到垂直子午线22,与截断面CP100相比整体平缓地变化。具体而言,从边缘16到垂直子午线22急剧增加之后,几乎没有发现变化。这样,在周边部40的垂直子午线22附近形成有平坦的面(即,第二周边部46)。
[0095] 另外,作为在制造隐形眼镜10时使用的隐形眼镜基材,可以使用聚合后保持隐形眼镜形状并可以形成水凝胶的聚合物,优选使用含有有机硅的可形成水凝胶的共聚合物即可,可以直接使用以往作为软质隐形眼镜用材料已知的材料(有机硅水凝胶材料)。此外,隐形眼镜10通过铸模制造方法聚合,此时模具的材料只要耐单体混合液即可,例如,可以举出聚丙烯。
[0096] 此外,该隐形眼镜10的光学部18在中心配置有远处用部32、第一中间部34和近处用部36,但是光学部18的老视用光学设计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中心配置近处用部,在近处用部的外周配置第二中间部,在第二中间部的外周配置远处用部,该第二中间部具有从近处用部的度数连续减小的度数分布。
[0097] 此外,该隐形眼镜10的中心壁厚(也就是说,光学部18的中心壁厚)是0.09mm,但不限于此,例如,中心壁厚可以设定在0.05~0.20mm的范围内。即,轴稳定机构为棱镜镇流器的情况下,中心壁厚为了发挥镇流器效果,难以使中心壁厚变薄,但是轴稳定机构为双薄片的情况下,由于利用了通过眨眼来夹入眼睑和眼球之间的效果,因此中心壁厚可以设定在0.05~0.20mm的范围内。中心壁厚越薄,佩戴感越好。
[0098] 除此之外,尽管上述实施方式是隐形眼镜,但是对于眼内镜片等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0099] 实施例
[0100] 以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另外,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符号。
[0101] 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
[0102] 以下,对佩戴实施例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也称为远近两用镜片。)的9个试验进行说明。在表2(a)中示出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的特征,在表2(b)中示出了在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中使用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各自共同的参数。另外,关于在表2(a)中示出的切换点和角度,由于试验对象的所有镜片在上下左右上具有镜像对称性,因此仅记载鼻侧的眉毛附近的角度(0°~90°)。例如,当“50°”时,对应“130°、230°、310°”,当“50°~70°”时,对应“110°~130°、230°~250°、290°~310°”。另外,下面描述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的周边部都具有在水平子午线上具有最大壁厚的形状且在垂直子午线上具有最小壁厚的形状。
[0103] [表2a]
[0104]
[0105] [表2b]
[0106]基弧(BC) 8.6
光学中心厚度(cT) 0.09mm
总直径(Dia) 14.2mm
近视度数(s-power) -3.00D
散光度数(C-power) -0.75D
轴(Ax) 180°
增加度数(Add) +1.5D
[0107] 实施例1~3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与实施方式的隐形眼镜10同样,在椭圆形的周边部具有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例如,实施例1中的第二周边部是点m4-点n4-点n3的壁厚恒定的面,倾斜部是点m4-点n3-点n2-点m3的面,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点m3-点m2-点n2的壁厚恒定的面,第一周边部是点m2-点n2-点n1-点m1的面。此外,在实施例1中,第一周边部被设定为随着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即,随着从0°到90°向圆周方向前进)而壁厚变薄。此外,在实施例2中,第二周边部是点m4-点n4的线状部分,倾斜部是点m4-点n4-点n3的面,第一周边部辅助部是点m4-点m3-点n3的壁厚恒定的面,第一周边部是点m3-点n3-点n1-点m1的面。此外,在实施例2中被设定为当从水平子午线向垂直子午线旋转时,从0°到θ1是一样的壁厚,之后从θ1到θ2是壁厚变薄。此外,实施例3具有与实施例2几乎相同的构成,但不同之处是沿半径方向观看时的壁厚在第一周边部中不恒定(壁厚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不一样)。
[0108] 另一方面,比较例1是具有现有的双薄片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最大壁厚部分位于水平子午线上,垂直子午线上的壁厚是薄的形状,周边部是正圆(同心圆)。然而,在比较例1中,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在一个圆周线上进行壁厚控制。即,在比较例1中,进行壁厚控制的一个圆周“线”上的部分是周边部。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周边部具有“面形状”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面形状”的倾斜部。因此,比较例1中的一个圆周线上的部分当然不具有面形状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面形状的倾斜部,与本发明中的周边部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在后述的表4(各部的面积比)中,比较例1的情况,由于周边部是圆周线上的部分而没有面积,因此在周边部的栏中没有面积比值。取而代之,在将周边部视为圆周线的基础上以将第一平滑部、第二平滑部和该周边部组合的形式来记载面积比。此外,即使是圆周线上的部分,也可能存在大致具有最小壁厚部分和最大壁厚部分的情况,因此在比较例1中假设也大致存在第二周边部和第一周边部,并在下面进行说明。
[0109] 此外,比较例2是在比较例1的基础上壁厚从0°到90°逐渐薄壁化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然而,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也没有壁厚恒定的面。比较例3是在比较例1的基础上具有设有两个壁厚切换点的形状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
然而,即使将垂直子午线上的一部分规定为第二周边部,在与第二周边部相邻的部分(θ2~
90°)中在圆周方向上外侧壁厚恒定。因此,比较例3不具有倾斜部。此外,本来就不具有在面内壁厚相等的面形状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因此,比较例3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另外,比较例1和2是将一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圆环状,比较例3是将多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圆环状。
[0110] 此外,比较例4是在比较例1的基础上将从水平子午线到30°的部分设定为最大壁厚部分并通过使垂直子午线上指定的壁厚更靠近光学部侧而形成椭圆形的周边部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然而,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比较例5是在比较例1的基础上将切换点从30°变更为50°并将水平子午线上设定为最大壁厚部分且使水平子午线上指定的壁厚更靠近光学部侧而形成椭圆形的周边部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然而,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另外,比较例3和4中的周边部的长轴在水平子午线上,比较例5中的周边部的长轴在垂直子午线上。
[0111] 此外,比较例6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具有椭圆形的周边部,最大壁厚部分位于水平子午线上,从水平子午线到20°的一部分上具有最大壁厚部分。然而,与比较例3相同,即使将垂直子午线上的一部分规定为第二周边部,在与第二周边部相邻的部分(θ2~90°)中在圆周方向上内侧和外侧壁厚恒定。因此,比较例6不具有倾斜部。为此,也不能确定与倾斜部相邻的第一周边部辅助部,结果,比较例6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另外,比较例4和5是将一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椭圆形,比较例6是将多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椭圆形。
[0112] 对年龄不同的5名受试者的一只眼睛进行了佩戴测试。确认佩戴经过15分钟后的轴位置,并将结果表示在表3(a)中。另外,表3(b)是表3(a)中所示的符号的说明。另外,作为评价标准,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平均点是6.0点以上”以及“没有×评价、即没有评价点0的受试者”的情况为适用,除此之外的情况为不适用。
[0113] [表3a]
[0114]  A B C D E 平均点 判断
实施例1 ○ ○ ○ ○ ▲ 8.8 适用
实施例2 ○ ○ ▲ ▲ △ 7 适用
实施例3 ▲ ○ △ ▲ △ 6.4 适用
比较例1 × ▲ ▲ × △ 3 不适用
比较例2 × ○ ○ × ○ 6 不适用
比较例3 ▲ × ○ × ○ 4.8 不适用
比较例4 × ▲ ○ ▲ ○ 5.6 不适用
比较例5 × × △ △ × 2.8 不适用
比较例6 ▲ ○ ○ △ × 6.2 不适用
[0115] [表3b]
[0116]
[0117] 如表3(a)所示,实施例1~3与比较例1~6相比轴稳定性优异。
[0118] 表4示出前表面和双薄片的各部位之间的表面积的比率。这里,很明显当周边部为前表面的约10%以下(优选为小于10%)时,出色地发挥轴稳定性。另外,在比较例1、2、4和5中的双薄片中,由于被夹在第一平滑部和第二平滑部之间的周边部是没有宽度的边界线(即,点α和点β处于相同位置),因此分为第一平滑部和周边部、以及周边部和第二平滑部。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3、比较例3、比较例6中的双薄片中,被夹在第一平滑部和第二平滑部之间的周边部具有宽度(即,点α和点β在任何角度上都具有预定距离),因此分为第一平滑部、周边部以及第二平滑部。
[0119] [表4]
[0120]
[0121] 总结上述结果,实施例1~3的多焦点复曲面隐形眼镜与在椭圆形的周边部不具有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的比较例1~6相比轴稳定性优异。此外,很明显当周边部为前表面的约10%以下(优先为小于10%)时,出色地发挥轴稳定性。
[0122] 复曲面隐形眼镜
[0123] 在其他实施例中,说明佩戴应用本发明的复曲面隐形眼镜(也称为散光用镜片。)的6个试验。在表5(a)中示出实施例4和5以及比较例7~10的特征,在表5(b)中示出在实施例4和5以及比较例7~10中使用的复曲面隐形眼镜各自共同的参数。另外,下面描述的实施例4和5以及比较例7~10的周边部都在水平子午线上具有最大壁厚的形状且在垂直子午线上具有最小壁厚的形状。
[0124] [表5a]
[0125]
[0126] [表5b]
[0127]基弧(BC) 8.6
光学中心厚度(CT) 0.08mm
总直径(Dia) 14.2mm
近视度数(S-power) -3.00D
散光度数(C-power) -0.75D
轴(Ax) 180°
[0128] 实施例4的复曲面隐形眼镜是只是将实施例1的光学部从老视用和散光用的设计变更为散光用的设计而已,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双薄片。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将周边部做成正圆的复曲面隐形眼镜。
[0129] 另一方面,比较例7是具有现有的双薄片的复曲面隐形眼镜,周边部是正圆,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比较例8是基于比较例6的周边部为椭圆的复曲面隐形眼镜,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比较例9是基于实施例4的复曲面隐形眼镜,周边部是正圆,与比较例1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比较例10是基于实施例4的复曲面隐形眼镜,周边部是正圆。虽然具有第二周边部,但0°~90°为止为第一周边部(内侧时为0°~90°、外侧时为0°~70°),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另外,比较例7、9是将一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圆环状,比较例8是将多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椭圆形,并且比较例10是将多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圆环状。
[0130] 实施例4和5以及比较例7~10的佩戴测试也以与表3(a)中所示的佩戴测试相同的方式实施。轴位置的结果表示在表6中。另外,表6中所示的符号分别与表3(b)中的符号相同。
[0131] [表6]
[0132]
[0133] 总结上述结果,实施例4和5的复曲面隐形眼镜相对于比较例7~10轴稳定性优异,比较例7~10在椭圆形的周边部部分或全部不具有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以及倾斜部。另外,在实施例5中,周边部的形状不是椭圆形,而是正圆形且环形,但是如上所述充分发挥了效果。因此,本发明中的周边部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且环形。
[0134] 近视/远视用隐形眼镜
[0135]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说明佩戴应用本发明的近视/远视用隐形眼镜的2个试验。在表7(a)中示出实施例6和比较例11的特征,在表7(b)中示出在实施例6和比较例11中使用的隐形眼镜各自共同的参数。
[0136] [表7a]
[0137]
[0138] [表7b]
[0139]基弧(BC) 8.6
光学中心厚度(CT) 0.07mm
总直径(Dia) 14.2mm
近视度数(S-power) -3.00D
[0140] 实施例6的隐形眼镜是只是将实施例1的光学部从老视用且散光用的设计改变为近视/远视用的设计而已,具有实施例1的双薄片。
[0141] 另一方面,比较例11的隐形眼镜是具有现有的双薄片的近视/远视用隐形眼镜,周边部是正圆,与比较例7相同,不具有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另外,比较例11是将一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椭圆形而进行调整的,实施例6是将多种类型的壁厚以多个角度指定为圆环状。
[0142] 实施例6和比较例11中所示的佩戴测试也以与表3(a)中所示的佩戴测试相同的方式实施,并将轴位置的结果表示在表8中。另外,在表8中所示的符号分别与表3(b)中符号的相同。
[0143] [表8]
[0144]
[0145] 如表8所示,很明显具有本申请全部发明的隐形眼镜的实施例6与现有的球面镜片的比较例11相比轴稳定性优异。
[0146] 总结上述结果,实施例6的近视用隐形眼镜相对于比较例11轴稳定性优异,比较例11在椭圆形的周边部不具有第一周边部、第二周边部、第一周边部辅助部和倾斜部。
[0147] 另外,在近视/远视用隐形眼镜中,也可能存在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中所描述的内容、即镜片姿势稳定的问题。例如,当佩戴彩色隐形眼镜中包含花样和图案的镜片时,在图案具有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必须使上下方向正确地佩戴镜片。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如复曲面隐形眼镜那样稳定镜片的姿势,否则不可能正确地向其他人显示图案。因此,在上述近视用隐形眼镜中也存在稳定镜片姿势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以及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能够取得稳定镜片姿势的效果。
[0148] 附图标记说明
[0149] 10 多焦点隐形眼镜
[0150] 12 前表面(前弧)
[0151] 14 后表面(基弧)
[0152] 16 边缘
[0153] 18 光学部
[0154] 20 双薄片
[0155] 22 垂直子午线
[0156] 24 水平子午线
[0157] 26 角度子午线
[0158] 28 镜片上端部
[0159] 30 镜片下端部
[0160] 32 远处用部
[0161] 34 第一中间部
[0162] 36 近处用部
[0163] 38 第一平滑部
[0164] 40 周边部
[0165] 42 第二平滑部
[0166] 44 第一周边部
[0167] 46 第二周边部
[0168] 48 第一周边部辅助部
[0169] 50 倾斜部
[0170] L 双点划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