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散光度数 /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和眼镜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和眼镜

阅读:293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和眼镜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和眼镜,该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对组装到弯 角 大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修正弯角和倾斜角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附加散光矫正特性。在该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中,对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 力 ,以使由于弯角和倾斜角而产生的散光折射力在设计基准点抵消,对折射面附加棱镜折射力,以使由于弯角和倾斜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设计基准点抵消,对折射面附加矫正散光的散光折射力,在折射面整体使用基准经线的概念,附加同时修正弯角、倾斜角度数以及 散光度数 带来的影响的非球面量。,下面是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和眼镜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组装到弯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 特征在于,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包括:
散光折射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 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力,该散光折射力使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 的象差在上述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抵消;和
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 折射面附加棱镜折射力,该棱镜折射力使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 的棱镜折射力在上述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抵消,
将上述眼镜框的弯角赋予上述眼镜片,并把此时的上述眼镜片的设 计基准点上的法线投影到与视轴正交的平面上,将这时的从上述设计基 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线设为第一基准经线,将把该第一基准经 线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外缘的线设为第 二基准经线,将在上述设计基准点与上述第一基准经线正交的、延长到 上述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三基准经线,将把该第三基准经线从上述设 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外缘的线设为第四基准经 线,此时,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第一工序,设定至少包括上述第一至第四基准经线的多条基准经线;
第二工序,在上述第一工序之后,求出非球面量以使各条上述基准 经线上的光学性能最佳;以及
第三工序,在上述第二工序之后,通过插补来求出上述基准经线之 间的非球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眼镜片为具有散光矫正特性的眼镜片时,
将矫正上述散光的散光折射力的散光轴从上述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 到达上述眼镜片外缘的一条线设为第一散光基准经线,将把该第一散光 基准经线从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外缘的线设为 第二散光基准经线,将在设计基准点与上述第一散光基准经线正交的、 延长到上述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三散光基准经线,将把该第三散光基 准经线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外缘的线设 为第四散光基准经线,
这时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设定 至少包括上述第一至第四基准经线和上述第一至第四散光基准经线的多 条基准经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包括: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 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力,该散光折射力使 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倾斜角而产生的象差在上述设计基准点抵消,和
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 折射面附加棱镜折射力,该棱镜折射力使由于上述倾斜角而产生的棱镜 折射力在上述设计基准点抵消,
当将上述弯角和倾斜角赋予上述眼镜片时,将这时的上述设计基准 点上的法线投影到与视轴正交的平面上,将此时的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 长到上述眼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一基准经线。
4.一种眼镜片,其使用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的设 计方法制造而成。
5.一种眼镜片,其是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 其特征在于,该眼镜片附加有散光矫正特性。
6.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眼镜通过将附加有散光矫正特性的眼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00° 以上的眼镜框中而构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组装在面罩型框架等弯比较大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 的设计方法、眼镜片以及将眼镜片组装在眼镜框中的眼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罩型眼镜框开始主要被用于体育用太阳镜。图3(a)的 从斜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和图3(b)的从上侧观察到的立体图,表示面 罩型眼镜框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面罩型眼镜框的弯角较大,该眼 镜框沿着脸部弯曲,因此镜片一直延伸到脸部的侧面,具有视野广阔的 优点。因此,这种面罩型眼镜框作为运动时的防护眼镜、保护眼球等的 眼镜得到了体育选手的青睐。
受佩戴面罩型眼镜框的体育选手逐渐增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普 通人也开始使用这种镜框。因此需要矫正用眼镜的人也越来越多地希 望使用面罩型眼镜框。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了一种适合于面 罩型等弯角大的眼镜框的光学设计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4059号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只公开了对弯角和倾斜角的影响进行修 正的内容,并没有表示附加散光矫正特性的方法。而需要矫正散光的人 们也希望使用面罩型眼镜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片 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对于组装在弯角较大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不 仅能够修正弯角和倾斜角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附加散光矫正特性。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在弯角大的眼镜框中的眼 镜片,和将眼镜片组装在弯角大的眼镜框中而构成的眼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装到弯角为 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眼镜片的设 计方法包括:散光折射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 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力,该散光折射力使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弯 角而产生的象差在上述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抵消;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 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棱镜折射力, 该棱镜折射力使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上述眼镜 片的设计基准点抵消,将上述眼镜框的弯角赋予上述眼镜片,并把此时的 上述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上的法线投影到与视轴正交的平面上,将这时 的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线设为第一基准经线,将 把该第一基准经线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 外缘的线设为第二基准经线,将在上述设计基准点与上述第一基准经线 正交的、延长到上述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三基准经线,将把该第三基 准经线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的外缘的线设 为第四基准经线,此时,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还包括:第一工序,设 定至少包括上述第一至第四基准经线的多条基准经线;第二工序,在上 述第一工序之后,求出非球面量以使各条上述基准经线上的光学性能最 佳;以及第三工序,在上述第二工序之后,通过插补来求出上述基准经 线之间的非球面量。
该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对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整 体,附加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以便在任意的设计基准点抵消由 于弯角而产生的影响。设计基准点以外的部分,仅通过附加这些散光 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无法修正弯角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本发明中, 设置了求出为修正眼镜片整体的因弯角而产生的影响而附加的非球 面量的第一~第三工序。即,将倾斜度根据弯角而最大限度地变化的 方向和最小限度地变化的方向设定为基准经线,求出使基准经线上的 光学性能最佳的非球面量,并通过插补来求出基准经线之间的非球面 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在上述第一方面的 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眼镜片为具有散光矫 正特性的眼镜片时,将矫正上述散光的散光折射力的散光轴从上述眼镜 片的设计基准点到达上述眼镜片外缘的一条线设为第一散光基准经线, 将把该第一散光基准经线从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侧 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二散光基准经线,将在设计基准点与上述第一散光基 准经线正交的、延长到上述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三散光基准经线,将 把该第三散光基准经线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长到上述眼镜片外缘的相反 侧的外缘的线设为第四散光基准经线,这时上述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设定至少包括上述第一至第四基准经线和 上述第一至第四散光基准经线的多条基准经线。
通过利用设定基准经线的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在附加矫正散光的散 光折射力的情况下,仅通过将表示散光轴方向的散光基准经线加到上述 基准经线上,就能够在修正由于弯角而产生的影响的同时,修正目标度 数由于经线的角度而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在上述第一方面或 第二方面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眼镜片的设 计方法包括: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对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 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力,该散光折射力使由于上述眼镜框的倾 斜角而产生的象差在上述设计基准点抵消,和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对 上述眼镜片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棱镜折射力,该棱 镜折射力使由于上述倾斜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上述设计基准点抵 消,当将上述弯角和倾斜角赋予上述眼镜片时,将这时的上述设计基准 点上的法线投影到与视轴正交的平面上,将此时的从上述设计基准点延 长到上述眼镜片的外缘的线设为第一基准经线。
在眼镜框具有倾斜角、且不能忽略其影响的情况下,对折射面整 体附加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以使在设计基准点由于倾斜角而产 生的影响抵消。另外,由于加入了用于修正因倾斜角而产生的影响的 非球面量,因此在设定第一基准经线时,在弯角的基础上,还增加了 倾斜角,由此能够同时修正弯角和倾斜角所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其使用上述第一~第三方面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而成。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眼镜片,其是组装到弯角为200°以 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片附加有散光矫正特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眼镜,该眼镜通过将附加有散光矫正特 性的眼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而构成。
根据本发明,镜片的由于弯角而产生的、导致散光折射力产生的象 差和棱镜折射力抵消,其结果为,能够获得不模糊的清晰的视野。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设定基准经线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基准经线的示意图。
图3表示面罩型眼镜框,图3(a)为从斜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 3(b)为从上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a)为表示弯角的概念图,图4(b)为表示倾斜角的概念图。
图5为实施例的镜片No.1~No.4的目视象差图、目视平均度数分 布图、散光处方去除目视象差图。
图6为实施例的镜片No.5~No.8的目视象差图、目视平均度数分 布图、散光处方去除目视象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眼镜片以及眼镜的实施方 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为设计当组装到如图3所示的弯角大的 面罩型眼镜框中时,能够发挥最佳光学性能的眼镜片的方法。关于眼镜 框的弯角,如图4(a)所示,表示左右框面所构成的角度,将小于180° 的情况,称作内弯状态,将大于180°的情况,称作外弯状态。本发明 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设计具有适合于弯角在200°以上的外弯状态的眼 镜框的光学性能的眼镜片。市场上销售的面罩型眼镜框的弯角,大致在 200~250°的范围内。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除了有如图3所示 的面罩型眼镜框以外,还有深镜和护目镜等。
由于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沿着脸部弯曲,因此眼镜片以相对 于视线倾斜的状态固定。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眼镜框中的眼镜片, 其曲率必须比普通眼镜片要大,如果用折射力表示物体侧的折射面的曲 率,则通常屈光度为5以上,一般屈光度在6~12的范围内。
普通眼镜片是假设组装到弯角为180°,即组装到没有弯曲的眼镜 框中,来设计物体侧的折射面和眼球侧的折射面。在验光时,也使用没 有弯曲的验光用眼镜框。这样,如果具有假设组装到没有弯曲的眼镜框 中的光学性能的眼镜片,以相对于视线倾斜的状态固定,则在光学性能 上会产生不良情况。
如果将眼镜片组装到具有大的弯角的眼镜框中,并且使眼镜片相对 于视线倾斜,则上下方向的折射力几乎保持不变,左右方向的折射力发 生改变,由此产生象差,给球面透镜带来散光效果。并且如果使眼镜片 相对于视线倾斜,则会产生棱镜折射力。
因此,在将假设弯角为180°的眼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00°以上的 眼镜框中的情况下,至少存在因弯角而产生的、导致产生散光折射力的 象差和棱镜折射力,从而存在通过眼镜片看到的是模糊的图像的不良情 况。
上述专利文献1的公报中示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设计方法。本发明 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是对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设计方法改进为能够附加 散光矫正特性。下面,配合专利文献1提出的设计方法,说明本发明的 设计方法。
在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在折射面上设定 任意设计基准点,在第二步骤中,对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 在折射面整体上附加散光的折射力,以使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散光的折射 力在设计基准点上抵消(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在第三步骤中,对物体 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在折射面整体上附加棱镜折射力,以使 由于弯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设计基准点上抵消(棱镜折射力附加工 序)。在第四步骤中,在矫正散光的情况下,将矫正散光的散光折射力附 加到物体侧的折射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在第五步骤中,对具有设计基 准点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整体或眼球侧的折射面整体,附加同时修正弯角、 度数、散光度数带来的影响的非球面量,以修正眼镜片整体的象差。这 些步骤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并且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可以只进行其中 的一个步骤。
并且,当眼镜框对眼镜片赋予倾斜角的时候,在上述第三步骤和第 四步骤之间,在对由于弯角而产生的象差进行修正的基础上,还增加以 下步骤:对折射面整体附加散光的折射力,以使由于倾斜角而产生的散 光折射力在设计基准点抵消的步骤(散光折射力附加工序);以及对折射 面整体附加棱镜折射力,以使由于倾斜角而产生的棱镜折射力在设计基 准点抵消的步骤(棱镜折射力附加工序)。另外,由于倾斜角一般比较小, 因此可以省略对设计基准点上的象差进行修正。
设计基准点可以设定为任意位置,但是通常选定为远用视点。远用 视点是视轴与镜片的交点。视轴是眼睛位于第一眼位的状态下的视线。 第一眼位是注视位于眼睛高度的正前方物体的时候,眼睛相对于头部的 相对位置。
由于弯角以及倾斜角而产生的象差和棱镜折射力,根据眼镜片在眼 镜框中固定的弯角、倾斜角以及眼镜片度数而变化。因此在设计基准点, 需要修正由于这些弯角、倾斜角以及度数而产生的象差。
另外,为了抵消由于弯角和倾斜角所产生的散光折射力而附加散光 折射力的折射面,可以是物体侧的折射面和眼球侧的折射面中的任一种。 这时,附加的复曲面的具有最大折射力的面的轴是眼镜片倾斜时的轴的 方向,在弯角的情况下,上述轴为通过设计基准点的垂直线,在倾斜角 的情况下,上述轴为通过设计基准点的水平线。
为了抵消由于弯角和倾斜角所产生的棱镜折射力而附加棱镜折射 力的折射面,可以是物体侧的折射面和眼球侧的折射面中的任一种。所 附加的棱镜折射力使折射面以设计基准点为中心倾斜,以使在弯角的情 况下,使鼻侧成为基底方向,在倾斜角的情况下,使上侧成为基底方向。
可以对物体侧的折射面附加散光折射力,对眼球侧的折射面附加棱 镜折射力,或者也可以将两者调换过来。另外,也可以对眼球侧的折射 面附加散光折射力和棱镜折射力两方,形成合成了这两种折射力的折射 面。
即使对设计基准点上的由于弯角和倾斜角而产生的散光和棱镜进 行修正,在眼镜片整体上,在相对于视线而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倾斜 的眼镜片中,在设计基准点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 度并不对称,因此不能完全进行修正。
另外,用于对在设计基准点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相对于视线的倾 斜角度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最佳修正的非球面量,根据眼镜片的目 标度数而变化。在具有散光矫正特性的镜片中,由于目标度数根据经线 的角度而改变,因此为了得到最佳的光学特性,还需要考虑目标度数根 据经线的角度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中,如下所述通过第一~第三工 序来求出非球面量,该非球面量对具有设计基准点的物体侧的折射面整 体或眼球侧的折射面整体,同时修正弯角、倾斜角、度数以及散光度数 的影响,以使光学性能为最佳。
作为求出非球面量的第一工序,设定多条基准经线。参照图1、图 2,说明基准经线的设定方法。在上个阶段,已经在物体侧的折射面(外 表面)或眼球侧的折射面(内表面)中的任一折射面上设定了设计基准 点D。求出非球面量的工序中的设计基准点D可以直接利用在上个阶段 设定的设计基准点。
图1为表示设定基准经线的概念的示意图。视轴VA为眼睛位于第 一眼位的状态下的视线,第一眼位是注视位于眼睛高度的正前方物体时, 眼睛相对于头部的相对位置。在图1(a)中,假定设定有设计基准点D 的光学面为球面,并且将设计基准点D上的法线(箭头A)配置成与视 轴VA一致。这时,眼镜片配置成组装在弯角为180°的没有倾斜角的 眼镜框中的状态。
如果眼镜片组装在弯角大且具有倾斜角的眼镜框中,则如图1(b) 所示,眼镜片的设计基准点D上的法线(箭头A’),根据弯角和倾斜角 而相对于视轴VA从原来的箭头A向预定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的倾斜 量(倾角)。在没有倾斜角或可以忽略倾斜角的情况下,设计基准点D 上的法线的倾斜方向为水平方向。另外,图1(b)为在左眼用眼镜片的 外表面设定了设计基准点D的例子,如果在内表面设定设计基准点D, 则变成与图1(b)相反的方向。另外,右眼用和左眼用眼镜片的倾斜方 向相反。
图2为表示基准经线的示意图。图2(a)所示的基准经线表示的是 没有倾斜角的情况的基准经线。在只有弯角的情况下,如果将设计基准 点D设定在内表面上,则无论是右眼用和左眼用眼镜片,设计基准点D 上的法线的倾斜方向,如箭头所示,从设计基准点D朝鼻侧外缘沿水平 方向(X轴)延伸。将该倾斜方向上的从设计基准点D延长到镜片外缘 的线设定为第一基准经线A1。将把第一基准经线A1从设计基准点D延 长到反方向的侧外缘的线设定为第二基准经线A2。另外,将在设计基 准点D与第一基准经线正交的、从设计基准点D到达上方向的镜片外缘 的线设定为第三基准经线A3。将把该第三基准经线A3从设计基准点D 延长到反方向的下侧外缘的线设定为第四基准经线A4。呈十字形的第 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表示弯角的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方向。图2(a) 所示的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
图2(b)所示的基准经线是在弯角之外还增加了倾斜角的基准经线, 其表示由于增加了倾斜角,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的用箭头表示 的倾斜方向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情况。
图2(c)所示的基准经线表示设定用于附加例如复曲面的基准经线 的例子,附加复曲面不仅为了修正由于弯角和倾斜角造成的影响,而且 是为了矫正处方散光。在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的基础上,将通 过设计基准点D的散光轴的从设计基准点D到一方外缘的线作为第一散 光基准经线B1,将把第一散光基准经线B1从设计基准点D朝反方向延 长到镜片外缘的线作为第二散光基准经线B2,将在设计基准点与第一散 光基准经线B1正交的、到达一方镜片外缘的线作为第三散光基准经线 B3,将把第三散光基准经线B3延长到相反侧外缘的线作为第四散光基 准经线B4。第一~第四散光基准经线B1~B4与散光折射力镜片的主经 线一致。
在本发明中,在不矫正散光的情况下,至少使用第一~第四基准经 线A1~A4这四条线,在矫正散光的情况下,至少使用第一~第四基准 经线A1~A4和第一~第四散光基准经线B1~B4这八条线。然而当第 一~第四散光基准经线B1~B4与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一致时, 将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这四条线设定为基准经线。
另外,除了第一~第四基准经线A1~A4和第一~第四散光基准经 线B1~B4之外,为了提高插补精度,可以在这些基准经线之间再任意 增加基准经线。
在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的求出非球面量的工序中,在第一工 序中设定基准经线,然后在第二工序中求出各基准经线上的非球面量, 以使各基准经线上的光学性能最佳。该情况下的非球面量是指,以包括 设计基准点D和镜片外缘的球面作为基准球面,该基准球面与视轴(Z 轴)方向的差。具体而言,例如对于各基准经线,应用光线跟踪法,作 为各基准经线上的z轴方向的坐标值求出例如下面的非球面公式的系 数,以修正弯角、倾斜角、度数以及散光矫正用散光度数所带来的影响, 使光学性能为最佳。
〔公式1〕
z = cr 2 1 + 1 - ( 1 + k ) c 2 r 2 + Σ i = 1 A i r i
其中,z为曲面的z方向上的坐标值,r为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距离 光轴的距离,c为镜片顶点处的曲率,k、Ai分别为非球面系数。非球面 公式的第二项以后为非球面项,通过系数Ai求出非球面的程度,即非球 面量。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为,在第二工序中求出基准经线上的非 球面量,然后通过插补求出基准经线之间的非球面量,从而求出作为非 球面的整个折射面的各个点上的非球面量。通过将所获得的非球面量加 到作为非球面的折射面的面形状上,能够良好地修正镜片整个面上的光 学性能。作为插补方法,例如相对于基准经线的角度分别描绘上述各次 的非球面系数Ai,求出平滑地连接这些非球面系数的曲线,从该曲线求 出任意角度处的各次的非球面系数,从而能够求出非球面项。
作为基准经线,将其设定为由弯角和倾斜角确定的设计基准点上的 法线倾斜方向和与该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因为:由于这些方向是由 于弯角和倾斜角而产生的倾斜度变化最大的方向、和该倾斜度变化最小 的方向,是由于倾斜度而产生的象差和与目标度数的度数偏差最大的方 向、以及由于倾斜度而产生的象差和与目标度数的度数偏差最小的方向, 因此插补时的精度提高。例如,在没有倾斜角或可以忽略倾斜角的情况 下,通过设计基准点D的垂直线成为第三基准经线A3和第四基准经线 A4,这些经线成为最不受弯角影响的经线。
将散光轴设定为基准经线,是因为散光轴和与其正交的方向表示具 有最大折射力的方向和具有最小折射力的方向,插补时的精度会提高。
另外,为了修正由于弯角和倾斜角而导致的在设计基准点上的镜片 度数偏差,对前表面或后表面附加散光折射力,但是如果合成处方的散 光矫正用的散光折射力和修正用散光折射力,则会有修正后的散光轴和 修正前的散光轴会不一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基准经线中,散光轴 方向和与散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基准经线可以设定为修正前的散光轴,也 可以设定为修正后的散光轴。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能够使组装到弯角大的面罩型眼镜框 中的眼镜片的光学特性最佳。特别是在附加散光矫正特性的情况下,可 以同时求出对由于散光处方目标度数根据经线角度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进行修正的非球面量的附加,和对因弯角和倾斜角而产生的影响进行修 正的非球面量的附加。由此,能够给组装到弯角超过200°的面罩型眼 镜框中的眼镜片,首次附加散光矫正特性。
将附加了散光矫正特性的眼镜片组装到弯角超过200°的面罩型眼 镜框中而构成的眼镜的开发,对于需要矫正散光但又想戴面罩型眼镜框 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喜讯。
〔实施例〕
将这样的右眼用镜片用作基本镜片:物体侧的折射面(前表面)是 折射力为8.00D(屈光度)的球面,眼球侧的折射面(后表面)是从前 表面侧来看45°方向的折射力为11.04D、135°方向的折射力为13.04D 的散光面,球面折射力为-3.00D,散光折射力为-2.00D,散光轴为 45°,中心厚度为1.1mm,材料折射率为1.662。
〔实施例1〕
关于下面的镜片No.1~No.4的镜片,图5中示出了目视象差图、 目视平均度数分布图、从目视象差图去除了散光处方度数的散光处方去 除目视象差图。该图全部是从镜片后表面侧观察时的图,图中的几何中 心为设计基准点。等高线按每隔0.25屈光度来表示。
镜片No.1的镜片是,将基本镜片组装在弯角为180°、倾斜角为0° 的镜框中时的镜片。
镜片No.2的镜片是,将以后表面上的远用视点为中心倾斜的基本 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12°、倾斜角为0°的镜框中时的镜片。后表面上 的远用视点为设计基准点。
镜片No.3的镜片是,在No.2的镜片的设计基准点上,修正了弯角 的影响的镜片,该镜片的后表面为散光面,从前表面侧来看,后表面的 41.15°方向的折射力为10.81D、131.15°方向的折射力为12.83D,并 且对后表面进行了棱镜修正,使后表面以设计基准点为中心向水平方向 倾斜0.128°(棱镜折射力为0.157棱镜屈光度),以使鼻侧成为基底方 向。
镜片No.4的镜片是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而设计的镜片,本发明 的设计方法是在No.3的镜片的后表面,加上了同时修正弯角的影响和散 光度数的影响的非球面成分的方法。以后表面上的远用视点作为设计基 准点。作为基准经线,使用了以下八条经线,从前表面侧来看它们为:0° (第一基准经线)、45°(第一散光基准经线)、90°(第三基准经线)、 135°(第三散光基准经线)、180°(第二基准经线)、225°(第二散光 基准经线)、270°(第四基准经线)、315°(第四散光基准经线)。
〔实施例2〕
关于下面的镜片No.5~No.8的镜片,图6中示出了目视象差图、 目视平均度数分布图、从目视象差图去除了散光处方度数的散光处方去 除目视象差图。该图全部是从镜片的后表面侧观察时的图。图中的几何 中心为设计基准点。等高线按每隔0.25屈光度来表示。
镜片No.5的镜片是,将基本镜片组装到弯角为180°、倾斜角为0° 的镜框中时的镜片(与镜片No.1相同)。
镜片No.6的镜片是,将以后表面上的远用视点为中心倾斜的基本 镜片,组装到弯角为210.91°、倾斜角为4.14°(倾斜方向为345°、 倾角为16°)的镜框中时的镜片。另外,将后表面上的远用视点作为设 计基准点。
镜片No.7的镜片是,在No.6的镜片的设计基准点上,修正了倾角 的影响的镜片,其后表面为散光面,从前表面侧来看,后表面的42.48° 方向的折射力为10.78D、132.48°方向的折射力为12.89D,并且对后 表面进行了棱镜修正,使后表面以设计基准点为中心倾斜0.128°(棱镜 折射力为0.157棱镜屈光度),以使倾斜方向的相反侧(从前表面侧来看 为165°方向)成为基底方向。
镜片No.8的镜片是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而设计的镜片,本发明 的设计方法为在No.7的镜片的后表面,加上了同时修正弯角和倾斜角的 影响以及散光度数影响的非球面成分的方法。基准经线使用了以下十二 条经线,从前表面侧来看它们为:15°、45°(散光轴方向)、75°(与 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105°、135°(与散光轴正交的方向)、165°(倾 斜方向)、195°、225°(散光轴方向)、255°(与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 285°、315°(与散光轴正交的方向)。345°(倾斜方向)。
本发明的效果可以从实施例中的No.3与No.4的比较,和No.7与 No.8的比较中看出。在No.3和No.7的镜片中,从中心到外周的目视平 均度数的变化急剧,镜片外周的矫正不够。而在使用了本发明的No.4 和No.8的镜片中,在镜片的整个面上目视平均度数大致均匀,解决了偏 离于处方度数的问题。
本发明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能够在制造这样的眼镜片时使用:在 组装到面罩型的弯角大的眼镜框中时,良好地修正佩戴者的视力。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