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服务 / 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复苏辅助装置

阅读:454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复苏辅助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心 肺 复苏 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推动件、大腿放置架、小腿放置架及驱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绕一 水 平轴线转动;所述大腿放置架与所述小腿放置架相对地装设于所述推动件上,并均能够相对所述推动件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驱动件装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推动件沿一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人体的身高方向。该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能够在双下肢屈曲 挤压 心肺复苏术操作过程中减少所使用的人 力 。,下面是复苏辅助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推动件、大腿放置架、小腿放置架及驱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绕一平轴线转动;所述大腿放置架与所述小腿放置架相对地装设于所述推动件上,并均能够相对所述推动件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驱动件装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推动件沿一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人体的身高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贯通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推动件包括滑动杆及推板,所述滑动杆穿设所述滑槽,并与一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推板包括本体及由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滑动杆的相对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腿放置架及所述小腿放置架均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伸缩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滑槽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杆上设有导,所述导块与所述导轨配合,以对所述滑动杆的运动导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合;所述电机装设于所述滑槽内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滑动杆与所述螺母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上设有臀部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包括胸外按压器,所述胸外按压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两条滑轨及一龙支架,两条滑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每一滑轨的一端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龙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及一横梁,两个立柱分别与两条滑轨连接,并能够受沿所述滑轨运动;所述横梁连接两个立柱;所述胸外按压器装设于所述横梁上,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滑轨包括固定部及一延伸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通过一枢转部与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延伸部能够受力绕一与竖直方向平行的轴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延伸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固定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叠合于所述固定部背向所述底板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控制所述推动件往复运动的频率及往复运动的距离范围。

说明书全文

复苏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背景技术】
[0002] 由于人体在遭受心脏病、高血压、车祸或溺等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可能造成休克产生呼吸与心跳突然停止的现象,此时脑细胞及器官组织往往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血和气供应而造成缺氧。为了避免缺氧情况的发生,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后,必须持续性地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来维持患者的血氧浓度及心跳呼吸。现有技术的心肺复苏术(CPR)及其所采用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通常采用单一的按压胸部的复苏方式。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解放双上肢的同时也使得双下肢变得异常发达,因此,无论是直立或者平卧,人类双下肢均有大量血液分布。对于心搏骤停(CA)患者来说,其大量血液积在双下肢。采用单一的胸外按压方式,尽管有胸或者心泵机制发挥作用,但循环血量十分有限,血液循环速度缓慢,回心血量少,因此,CPR成功率很低。为了提高复苏成功率,人们对心肺复苏术进行了研究和改良。其中,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CPR-BPLE)是根据CPR原理和人体自身解剖特点对心肺复苏术改良后得到的一种新型复苏技术。
[0003] 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操作时,患者平卧,一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一侧,实施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足端,双膝跪于地面或病床上,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双手置于患者双小腿中间位置,将患者双小腿交叉,双下肢自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并向下腹部方向用挤压。该种心肺复苏术采用胸外按压联合双下肢屈曲挤压,胸泵和/或心泵机制发挥作用,不仅双下肢淤积的静脉回血量增加、循环速度加快,双下肢的动脉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也发生改变,使总外周阻力增高,导致回心血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双下肢血管收到持续挤压后,全身血液循环的总路径缩短,全身血容量在各部位、各器官重新分配。同时盆腔和下腹部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进一步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优先得到血液灌注,有利于提高CPR成功率。然而,该种心肺复苏术同时需要两名施救者配合操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浪费医院的人力资源。【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其能够在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操作过程中减少所使用的人力。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推动件、大腿放置架、小腿放置架及驱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绕一水平轴线转动;所述大腿放置架与所述小腿放置架相对地装设于所述推动件上,并均能够相对所述推动件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驱动件装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推动件沿一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人体的身高方向。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贯通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推动件包括滑动杆及推板,所述滑动杆穿设所述滑槽,并与一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推板包括本体及由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滑动杆的相对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大腿放置架及所述小腿放置架均连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杆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伸缩杆。
[0009] 进一步地,围成所述滑槽的侧壁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杆上设有导,所述导块与所述导轨配合,以对所述滑动杆的运动导向。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合;所述电机装设于所述滑槽内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滑动杆与所述螺母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一侧上设有臀部固定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包括胸外按压器,所述胸外按压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两条滑轨及一龙支架,两条滑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每一滑轨的一端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龙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及一横梁,两个立柱分别与两条滑轨连接,并能够受力沿所述滑轨运动;所述横梁连接两个立柱;所述胸外按压器装设于所述横梁上,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0014] 进一步地,每一滑轨包括固定部及一延伸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通过一枢转部与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延伸部能够受力绕一与竖直方向平行的轴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延伸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固定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叠合于所述固定部背向所述底板的一侧。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控制所述推动件往复运动的频率及往复运动的距离范围。
[0016]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使用时,将底座一侧固定在病床等外部机构上,另一侧与患者臀部相抵,将患者双下肢支撑于大腿放置架及小腿放置架上,通过往复推动推动件,即可实现双下肢屈曲挤压,此时,仅需一施救者对患者进行胸外挤压即可完成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减少了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操作所使用的人力,节约了医院的人力资源。
[0018] 2、本发明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可配合胸外按压器进行使用,以同时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联合双下肢屈曲挤压,无需人力进行按压,进一步节约了医院的人力资源。
[0019] 3、本发明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还可通过控制器调节推动件往复运动的频率,进而调节双下肢屈曲挤压的频率;以及通过控制器调节推动件往复运动的距离范围,以调节双下肢对下腹部挤压的深度与力度。【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省去大腿放置架与小腿放置架后的俯视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1所示心肺复苏辅助装置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0023] 图4为图1所示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的上壳在另一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5所示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省去大腿放置架与小腿放置架后的俯视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6所示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中,100,200-心肺复苏辅助装置、2-底座、21-底板、212-第一凹槽、214-导轨、23-上壳、232-第二凹槽、25-滑槽、26-臀部固定件、27-滑轨、272-固定部、274-延伸部、276-滑道、28-龙门支架、282-立柱、284-横梁、4-推动件、42-滑动杆、44-推板、442-本体、445-连接部、5-大腿放置架、52-大腿绑带、6-小腿放置架、62-小腿绑带、7-驱动件、72-电机、74-丝杆、76-螺母、8-导块、9-控制器、10-胸外按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100,包括底座2、推动件4、大腿放置架5、小腿放置架6及驱动件7。推动件4与底座2滑动连接,推动件4能够相对底座2绕一水平轴线转动;大腿放置架5与小腿放置架6相对地装设于推动件4上,且均能够相对推动件4绕水平轴线转动;驱动件7装设在底座2上并与推动件4连接,以驱动推动件4沿一第一方向X往复运动,第一方向X为人体的身高方向。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2包括底板21及盖设于底板21上的上壳23。底板21大致呈一长方形板状,其朝向上壳23的侧面凹设一第一凹槽212。第一凹槽212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贯通底板21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Y为底板21的宽度方向。上壳23朝向底板21的侧面凹设一第二凹槽232,第二凹槽232沿第二方向Y贯通上壳23的相对两侧。上壳23可通过螺栓、粘接等连接方式与底板21连接,此时,第二凹槽232与第一凹槽212共同围成一滑槽25。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动件4包括滑动杆42及推板44。滑动杆42穿设滑槽25,并与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推板44包括本体442及由本体442的相对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个连接部445。本体442大致呈一板状;两个连接部445分别与滑动杆42的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优选地,连接部445为伸缩杆,以允许调节本体442的高度。大腿放置架5及小腿放置架6均连接于本体44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腿放置架5及小腿放置架6均转动地连接于本体442远离底座2的一侧。其中,大腿放置架5用于放置患者的大腿,小腿放置架6用于放置患者的小腿。优选地,大腿放置架5上设有大腿定位槽(未示出),用于对患者的大腿进行定位;小腿放置架6上设有小腿定位槽(未示出),用于对患者的小腿进行定位。大腿放置架5上还设有大腿绑带52,小腿放置架6上还设有小腿绑带62,以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固定,防止患者的双下肢从大腿放置架5与小腿放置架6上滑出。
[0034] 驱动件7装设于滑槽25内并与滑动杆42连接,以驱动滑动杆42沿第一方向X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推动件4沿第一方向X往复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7包括电机72、丝杆74及螺母76,丝杆74转动地装设于滑槽25内,并与第一方向X平行;螺母76与丝杆74螺合;电机72装设于滑槽25内以驱动丝杆74转动,滑动杆42与螺母76连接。电机72驱动丝杆74转动时,螺母76及与该螺母76连接的滑动杆42沿丝杆74运动,进而使得推动件4沿第一方向X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围成第一凹槽212的底壁上还凸设有两条导轨214,两条导轨214分别位于丝杆74的相对两侧。每一导轨214与丝杆74平行。滑动杆42上还间隔连接有两个导块8,两个导块8分别位于螺母76的相对两侧。每一导块8与相应的导轨214配合,以对滑动杆42的运动导向。
[0035] 底座2的一侧上还设有臀部固定件26。在本实施方式中,臀部固定件26为弧形固定槽,其与上壳23固定连接。
[0036] 心肺复苏辅助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9,控制器9装设于上壳23的外侧壁上并与电机72连接,以控制推动件4往复运动的频率及往复运动的距离范围。
[0037] 心肺复苏辅助装置100使用时,可将心肺复苏辅助装置100置于一病床上,并使底座2与臀部固定件26相对的一端与病床的床尾相抵固定;患者平卧于病床上,患者的臀部与臀部固定件26相抵,以实现两者的稳定固定;针对患者的体型,通过调节连接部445的伸缩情况以调节本体442至一合适高度;将患者的大腿放置于大腿放置架5上,将患者双小腿交叉,并放置于小腿放置架6上;调节大腿放置架5、小腿放置架6及推动件4至合适角度。通过控制器9设定推动件4往复运动的频率及往复运动的距离范围;启动电机72,通过丝杆74驱动推动件4朝向患者运动,即可实现患者双下肢自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并向下腹部方向用力挤压。此时,只需一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一侧,实施胸外按压,就能完成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节约了医院的人力资源。
[0038] 请一并参见图5至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2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200还包括胸外按压器10,胸外按压器10装设于底板21上,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具体为:底座2还包括两条滑轨27及一龙门支架28,两条滑轨27分别连接于底板2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方向X平行。每一滑轨27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底板21外。龙门支架28包括两个立柱282及一横梁284。两个立柱282分别与两条滑轨27连接,并能够受力沿滑轨27运动。横梁284连接两个立柱282。胸外按压器10装设于横梁284上,用于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胸外按压器1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胸外按压器10的结构相同,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滑轨27包括固定部272及一延伸部274。固定部272与延伸部274均呈长条状,固定部272与延伸部274上均设有供立柱282滑行的滑道276。固定部272与底板21连接;延伸部274的一端通过一枢转部(未标示)与固定部27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底板21外。延伸部274能够受力绕一与竖直方向平行的轴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延伸部274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延伸部274上的滑道276与固定部272上的滑道276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可将胸外按压器10从固定部272推动至延伸部274上,并位于患者胸部上方,以利用胸外按压器10对患者进行胸外挤压;不使用胸外按压器10时,可将胸外按压器
10从延伸部274推动至固定部272上,将延伸部274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延伸部274叠合于固定部272背向底板21的一侧,以将延伸部274收折于底板21的一侧,以减小心肺复苏辅助装置200的体积,方便搬运,同时能够对延伸部274进行保护,减小延伸部274在搬运过程中的损伤。
[0040] 可以理解,导轨214及导块8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数量。
[0041] 可以理解,控制器9也可以装设在底座2的其他位置。
[0042] 可以理解,驱动件7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驱动件7只要能够驱动推动件4沿直线往复运动即可。
[0043] 可以理解,导轨214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轨214也可以设置在围成第二凹槽232的底壁上。
[0044]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SOS心肺复苏器 2020-05-11 389
心肺复苏训练仪 2020-05-12 948
帮助心肺复苏的装置 2020-05-17 845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系统 2020-05-18 119
踏式心肺复苏仪 2020-05-13 37
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2020-05-19 454
心肺复苏手套 2020-05-13 468
心肺复苏按压器 2020-05-14 724
医用心肺复苏专用车 2020-05-15 988
心肺复苏救生衣 2020-05-12 19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