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血管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阅读:380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 定位 恢复功能 治疗 , 预防 高血压 、心脑 血管 疾病 产生和进行临床治疗、急救的心脑 血管疾病 治疗器,由吸 氧 水 平运动器和按摩器组成,采用物理、化学药物对称相结合冶疗技术;吸氧水平运动器由床体、吸氧装置、 转轮 组成,用于吸氧、呼吸 给药 、恢复腹式呼吸功能、降低血压与口服药物相结合,按摩器中有药布和摩擦头,用于药物按摩僵硬肌肉、活血与局部药物注射相结合;根据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针对功能下降、结构损伤相互制约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产生的原因,恢复功能与现有药物、手术、搭桥抗损伤治疗对称等效相互促进结合成整体对病因冶疗,通过对病因治疗产生显著效果达到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目的。,下面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它是由床体、空气压缩管、转轮、手臂转动杆、腿转动杆、输气管、轮轴、连杆、腰背支撑板、腿部支撑板构成一体的吸平运动器,和安装有滑动式摩擦头与静摩擦式摩擦头的按摩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吸氧水平运动器的床体(1)的两纵向床边上,水平安装有两轮轴(7),轮轴(7)中间断开,两轮轴(7)的两端各安装了一个转轮(3),两个转轮(3)之间用交叉皮带相连,右边的轮轴(7)的中间部位对称同向固定安装有两个腿转动杆(5),左边的轮轴(7)的中间部位对称同向固定安装有两个手臂转动杆(4),两个手臂转动杆(4)的上部各有连杆(8)与空气压缩管(2)活动连接,空气压缩管(2)的另一端与床体(1)的一个横向床边相连,两个空气压缩管(2)与连杆(8)连接的一端上,各引出一根输气管(6),两根输气管(6)通入人鼻中、口中,头枕板(9)固定在床体(1)上,腰背支撑板(10)固定在两轮轴(7)上,腿部支撑板(11)可活动联接固定在轮轴(7)上和床体(1)上;按摩器中安装滑动式摩擦头与静摩擦式摩擦头(2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吸氧水平运动器中两转轮(3)之间采用长园型皮带联接代替两个转轮(3)之间用交叉皮带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吸氧水平运动器中两轮轴(7)的两端安装电动机传动。

说明书全文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详细地讲是属于通过吸平运动药物按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心脑血管病、癌症、尿毒症、糖尿病、结核、肝炎滋病等重大疾病与普通常见病不同,它对人类的生命存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依靠现有治疗技术不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不能治愈。现代医学将疾病定位于同一层次之间的变化,对重大疾病的病位、病体、理化等特异性实用特症,在临床医学中有明确诊断,根据结构部分病因确定疾病的性质,缺乏功能部分病因治疗。据《参考消息》2004年8月3日14版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白皮书显示,虽然投入了大量人物力,但疾病治愈率仍然停留在20%,没有提高,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的癌症治疗研究至今同样没有实质性进展,说明我们在认识重大疾病的产生发展规律性方面出现了片面性,否则不会出现普遍性的难以治愈局面。
[0003] 人体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人体生命运动是自然界高级运动形式,重大疾病能够威胁人体生命存在,在于它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多层次结构相互作用,高级运动形式的整体性疾病,需要进行多层次结构相互作用,高级运动形式技术的整体治疗。由于缺乏对世界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现代医学没有站在人体的统一整体立场上而是从局部分解的低层次立场上片面认识疾病,导致基础医学理论出现方向性错误,不能把临床医学的治疗行为同治愈目标联系起来,仅仅是疗效有限的一种部分治疗,没有治愈重大疾病目标的可能。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从整体的高层次立场上,全面深刻的重新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可以治愈重大疾病的创新基础医学理论与创新临床治疗技术。 [0004] 现代医学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过多依靠那些治标不治本不能恢复体能的药物,忽略了科学的基本原则——人类进化与自然选择双方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导致对其发病原因至今搞不清楚,找不到防治的根本方法,不能标本兼治,所采用的药物、手术、介入治疗均属对症部分治疗,缺乏对病因治疗部分,不能制止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 [0005] 1、现有技术中,扩张疏通血管药物治疗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化学药物只能治疗不良生活方式中脂肪多、肥胖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液循环障碍,对物理因素体能下降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液循环障碍作用有限。在药物治疗中心脏依然承担着全身灌注的血任务,体能下降造成血管、心脏负担加重的原因并未得到治疗减轻和消除,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药物的作用,导致患者死亡。并且长期依靠药物降压是部分治疗,不能消除血压 上升原因,一旦停止服药或服药无效,血压便会产生反弹升高,同时在治疗定位中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准目标直接作用。因此定位恢复功能是关键,它可以促进心脏结构损伤修复,使药物治疗无效,原本认为无法挽回生命的患者得以重生,提高存活率50%以上。
[0006] 2、采用物理治疗化学治疗分开的初级治疗技术,副作用大效率低。 [0007] 3、现有技术中认为增加走路、跑步直立运动活动量和选择适宜生活方式就可以强身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认识是片面的,只讲运动数量不讲运动质量是一种依靠选择适宜生活部分维护体能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整体强身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产生。因为直立运动不是和谐运动,相对于不运动是有优势,但直立运动量过多本身就是体能下降与血压上升的原因,所谓有氧直立运动不能直接供给氧气,不能与改善生活方式对等相互促进整体健身。许多人与患者一样选择相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不患病或是患病好的快,如许多饮食过多肥胖者并不患高血压,因为他们适应不良生活方式的体能比患者强,较多注重水平运动和谐运动,疾病是体弱内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外因相互作用损伤结构所致。 [0008] 4、在恢复功能治疗中,现有技术的心血管病治疗器:ZL941104761,侧重于全身药物摩擦,缺乏水平伸展运动;心身疾病治疗器:ZL951122398,依靠电机传动进行被动性运动,缺乏患者自我主动性运动,不能进行俯卧水平爬行运动,不能产生全身肌肉收缩放松交替进行的和谐生理运动;脏腑疾病治疗器:ZL951121065,不能进行静摩擦按揉达到肌肉深层按摩“内生热”;按摩治疗器:ZL981103057,传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和不利于患者携带自我操作。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重大疾病治疗原理,针对人体中功能下降、结构损伤之间相互制约整体作用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整体原因,采用吸氧水平运动器和按摩器、物理与化学结合为一体的高级治疗技术,对发病部位进行恢复功能对部分病因治疗,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和进行临床治疗、急救。与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手术、搭桥、扩张疏通血管抗损伤部分病因治疗技术,对称等效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结合成整体对病因治疗,通过整体对病因治疗产生整体显著效果达到治愈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目的。 [0010] 为了充分公开发明创造,本发明对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原理与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1] (一)重大疾病产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性
[0012] 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运动是生命存在发展的基础,同样,人体中结构内因与功能外因之间相互作用新陈代谢阴阳平衡功能程度下降,是疾病产生发展的基础,结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过程的动力。重大疾病的本质是哲学矛盾论中的内因与外因均发生病变相互制约的结果,具有普遍性意义,它的表现形式症状是科学系统论中一分为多描述的结构功能多种多样表现形态,因人而异具有特异性。哲学矛盾论与科学系统论、内因结构 与外因功能、个体性与整体性、普遍性本质与特异性表现、自我发展与整体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作用。重大疾病病因是由内因外因组成的整体病因,不单是指疾病内因结构特异性因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指外因功能中体能下降与现代不良生活方式普遍性因素的深刻本质。疾病应当内因内治、外因外治、整体病因整体治疗。恢复功能阴阳平衡治疗,规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体治疗方式和规模,抗损伤斗争力量大小对比治疗决定着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快慢、症状病情的轻重。现代医学中的手术、放化疗均是杀死癌细胞的对症内因结构部分因素治疗,不是针对产生癌细胞原因的对病因外因功能部分因素的治疗,是一种进行维持与补救的部分半治疗措施,不是针对整体病因的整体治疗,不能产生整体性质的因果关系变化。真正的医学研究是针对整体病因、因果关系和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发现治疗疾病相当简单的方法。 [0013] 祖国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阴阳平衡,这种以古代哲学为基础的中医整体治疗原理,历经千年实践证明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原理,可以自我发展,也可与西医相结合整体发展,但只有在对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结合,中医应发展到以现代哲学为基础、恢复动能为特长,与以现代科学基础、注重结构抗损伤的西医相结合。特异性的科学技术要得到发展,应当遵循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因为哲学研究的是疾病产生发展与转归的一般规律,它本身发展的起点就是对立与统一的整体性,对整体性观点的认识不同,导致治疗方向与结果的不同。临床医学中所有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都是以哲学中因果关系的信念为基础,对部分病因治疗产生部分因果关系,对整体病因治疗产生整体因果关系。重大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整体功能下降与局部结构损伤相互制约的整体病因所致,只有恢复功能与抗损伤对等相互促进整体对病因治疗才能产生显著效果。 [0014] 在自然发展规律事物的认识方面,事物中斗争性与统一性相互关系事物发展的性质变化中有无统一性存在以及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现代自然哲学理论界共有三种观点:一是事物中斗争性与统一性地位是相互转化的,有时斗争性起决定作用,有时统一性起决定作用;二是在事物性质变化过程中,斗争性是发展的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没有统一性作用;三是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统一性或斗争性的决定作用,不是“有时”的问题,而是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因素。参见《哲海探航》一书,卜祥记著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193页—194页)。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均属事物数量变化与部份作用观点,是现代医学中高等学校教材第六版《病理生理学》中第二章“疾病概论”的观点。因为抗损伤斗争性与恢复功能统一性之间、物理与化学之间是对立的统一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分开按部份规律自我发展单独在数量变化和低层次中起决定作用,也可以合二为一组成整体按整体规律在性质变化和高层次中起决定作用。“有时”某部份因素为主作用的双方因素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轻重大小的数量变化,事物中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变化需要双方因素“同时”作用。缺乏同一性不能合二为一组成整体不能产生事物的性质变化,属于部分作用治疗,适宜于部分致病因素为主的普通常见病治疗。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是根据合二为一整体作用性质变化的第三种观点为基础,因为只有自我发展部分作用的双方对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才会产生整体性的高级运动性质变化。重大疾病患者体内已经出现了结构损伤与功能下降、物理形式病变与化学形式病变对等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整 体性质病变。所以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溶栓、疏通血管的抗损伤斗争治疗,与吸氧、腹式呼吸、药物按摩的补充能量恢复功能同一治疗相结合,物理治疗与化学治疗相结合,是双方对称等效的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产生的整体性质变化,决定重大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不是抗损伤斗争力量对比大小。抗损伤斗争治疗是整体治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能产生部份作用,不与恢复功能部分对等相互促进结合,便会受到功能下降制约,效果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普通常见病能治愈,而长期体弱心脑血管病和癌症重大疾病患者反复发作不能康复治愈的根本原因。重大疾病转归患者死亡是功能下降与结构损伤二者相互制约产生整体作用的结果,恢复功能就不会产生这种相互制约的致死性整体作用,患者虽病重不会死亡。如清代医学家徐灵贻在《医学源流记》中所说:“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同时,采用恢复功能与抗损伤相结合的整体治疗,可以解除对患者的死亡威胁。
[0015] (二)重大疾病治疗原理
[0016] 现有技术理论(包括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认为:疾病中结构损伤与功能下降之间是可分开的主要与次要关系,只要治好主要决定因素方面,辅助治疗次要方面,疾病就可以治愈。这种将部分因素当作整体因素的治疗方案,在治疗部分因素为主的普通常见病方面,是正确可以治愈,但是在治疗由普通常见病产生性质变化发展而来的重大疾病方面,不能达到治愈目的。这是因为疾病中次要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对称等效相互依存因素,是双方结合的整体因素起决定作用而不是部分因素,这是重大疾病的本质。如心脑血管病患者缺乏吸氧、伸展运动腹式呼吸、药物按摩治疗,显著下降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体功能不能恢复,并制约心脏器官局部结构损伤的修复治疗,使心血管病治疗不能产生显著效果。目前在重大疾病急性发作期以抗损伤治疗为主,稳定期以恢复功能为主,这种分开的治疗是一种部分治疗为主的方式,效果有限。因为无论病变过程中轻重形式如何,都是二者相互制约作用的结果,重大疾病是以整体性在每时每刻进行着运动变化,不存在是那一方面为主、可分开的变化过程。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尿毒症、肝病、白血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是多层次结构相互作用高级运动形式的整体性疾病,根据恢复功能部分与抗损伤部分对等相互结合扶正祛邪共同作用的整体治疗原理,采用物理治疗与化学治疗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高级治疗技术,可以达到治愈重大疾病的目的,与现代医学依靠抗损伤部分医学原理与采用初级技术为基础只能产生部分疗效的治疗重大疾病理论方法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
[0017] 就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分类而言,疾病发生的原因和部位比症状更为重要,针对病因症状的整体治疗,只有对位发病部位目标,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0018] (1)治疗原理:在心脑血管治疗中,采用化学药物、手术、支架、搭桥、扩张、疏通血管、溶栓的抗损伤斗争治疗,与消除血管堵塞结构损伤原因的恢复功能协调平衡治疗对等相结合,决定心脑血管病的发展方向趋势,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高级治疗技术,可以加大治疗作用力度,控制病情变化轻重程度。重大疾病中只要诊断出局部结构病变范围,就可以确定周围相互依存上一层次整体功能下降所在层次位置和病变范围,从而可以对准目标采用高级技术定位进行整体治疗。
[0019] (2)重大疾病的预防:由于病因是结构损伤与功能下降相互制约的整体作用,是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高级运动形式,因此,只要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初级运动形式治疗技术,控制住 功能不发生下降病变,就不会相互制约产生重大疾病。例如:所有肺结核患者均存在缺乏呼吸运动、缺氧,通过运动和改善生活条件恢复功能,肺结核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抗生素之前已显著下降,疫苗更是后来的事。经常按摩放松头颈部肌肉消除肌肉僵硬,就不会产生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在病变损伤结构周围百分之百存在血液循环、微循环、新陈代谢功能下降障碍,是重大疾病产生的共同性原因,也是不能治愈的共同原因,经常对这些部位进行恢复功能协调平衡的治疗,就可以消除障碍预防重大疾病的产生,和与抗损伤治疗相结合相互促进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心脑血管病与癌症是自身功能长期下降的慢性病,而传染病是致病外因条件加大的急性病,预防治疗应区别对待。
[0020] (3)重大疾病的发病部位与定位治疗
[0021] 人的病症有层次性,要按照病变的层次性治疗直达最深层次,达不到必要的深度会限制疗效提高,造成误治和医源性疾病,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尤为突出,治疗深度的核心是如何恢复功能的层次性问题。如在修复心脏结构损伤细胞方面,不但要修复基因结构损伤,而且要恢复基因结构周围新陈代谢功能,目前缺乏基因结构与周围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缺乏恢复功能治疗是基因疗法效果有限的原因。现有技术对功能如何具体影响人体健康,缺乏深入了解,难以找到与结构治疗相对应的脏器或组成织,找不到恢复功能的发病部位,对此整个治疗学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研究和回答,导致缺乏关键的对心脑血管病病灶局部结构周围整体功能恢复治疗,是心脑血管病不能治愈的基本原因。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均认为冠心病、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需要全身治疗,但患者体内全身功能并未发生需要急救的整体病变,全身功能变化与局部结构病变是间接作用次要关系,心血管病患者是其中血液循环系统整体功能发生了病变,导致缺乏针对关键的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功能治疗,使心血管病患者反复发作,不能治愈。
[0022] 人体中每个具体的生命活动和病变,都是局部结构低层次部分与整体功能高层次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当局部结构发生病变时,同层次的局部功能已经不存在,是高层次包含局部功能的整体功能与病变的局部结构相互作用,当双方均病变相互制约产生逆向性质变化时,会进入整体结构病变与高一级层次整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细胞结构与组织功能、组织结构与器官功能、器官结构与系统功能、系统结构与人体功能、人体结构与人类社会功能、人类社会结构与相关自然环境系统功能、相关自然环境系统结构与地球环境整体功能、地球整体结构与外部相关宇宙系统功能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谐运动的整体关系。
[0023] 现代医学病理学重在结构,把疾病定位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层次,是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变化,疾病的实质是“局部定位性器质性改变”,没有疾病中“整体定位性功能性改变”的认识,不能认识到疾病的实质,而只是观察到疾病中部分因素。由于缺乏局部结构与整体功能之间相互依存的整体观念,单纯从解剖学的层次结构度出发,来认识分子、细胞水平的整体统一,远未形成反映从分子、细胞到整体各级水平的相互作用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重大疾病中的低层次内因局部结构病变,与高层次外因整体功能病变相互依存构成了病变统一整体,它的位置是在相邻两个层次之间范围。如心血管病:在器官结构层次与系统功能层次之间,既有心脏器官结构病变,也有循环系统功能病变,恶化发展的下一步,就是血液循环系统整体结构病变与人体全身功能病变,威胁人体生命整体结构存在,需要进行急救。同样,整体治疗就是制止重大疾病中整体变化产生的恶化发展趋势和病情加重,使其中结构或功能一方病变得到控制消除相互制约整体病变,使其转化为普通常见病不再威胁人体生命存在,并继续治疗到痊愈。
[0024] 重大疾病发病部位与定位治疗位置如下:疾病是分子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细胞层次整体功能病变外因组成,对双方因素治疗;癌症早期是细胞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组织层次整体功能病变外因组成,对双方因素治疗;心脑血管病、癌症中期是组织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器官层次整体功能病变外因组成,对双方因素治疗;心脑血管病、癌症晚期是器官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系统层次整体功能病变外因组成,对双方因素治疗:急救、重病是系统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人体层次整体功能病变外因组成,对双方因素治疗;疾病死亡率是人体层次局部结构病变内因与人类社会层次局部结构病变社会发展外因组成,治疗降低死亡和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双方因素;人类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层次人类进化生存发展能力内因与人工自然层次相关自然功能环境变化外因组成,需提高人类生存发展能力和发展自然环境条件双方因素作用。天人合一地球村是人工自然层次相关人类自然环境系统结构内因与地球层次地球环境整体功能外因组成,需发展完善人工自然整体和改善地球环境双方因素。
[0025] 可以看到:疾病发展方向是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威胁上一层次存在,治疗发展方向是从高层次和低层次发展,消除疾病存在。心血管病中器官局部结构与系统整体功能是整体不能分开,现有技术恢复功能是面向人体全身整体,而不是针对发生病变的血液循环系统整体功能,不能产生整体治疗效果。组织结构损伤,就要在抗损伤同时恢复外部器官功能,器官结构损伤,就要在抗损伤同时恢复外因系统功能,恢复功能实行针对性定位治疗。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以看到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环境功能改善是相互依存和谐运动的整体,如果双方缺乏和谐运动,便会相互制约威胁双方存在,一方消失,另一方也不会存在。目前与人类社会相互直接作用的自然环境功能虽然只是地球整体环境功能中的一部份,但会发展到人与自然统一的地球村整体。因此只有在改善自然环境功能条件的同时又改进完善人类自身存在发展方式,双方相互和谐运动,相互促进,人类才会形成真正的发展,缺乏自然环境的改善,会制约人类存在与发展。可以揭示人的整体功能性病变与局部结构性病变的相互关系。在那里,内因局部结构病变有自己独立的特性和位置,外因整体功能病变有自己独立的特性和位置,二者的差异客观显示出来,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揭示出来,从而可以导致建立一套新的病理理论体系。
[0026] (三)重大疾病治疗技术
[0027] 生命在于和谐运动,人体生命运动是机械、物理、化学各种自然运动形式相互和谐运动结合的统一整体,是一种高级运动形式,不可分割,分开的机械、物理和化学运动是一种初级运动形式。现有技术把人体和疾病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低级运动形式,并用低级运动规律来解释人体和疾病的规律,导致结构与功能、物理与化学之间脱节分开,提高恢复功能、抗损伤作用力度,不是依靠各因素相互结合的整体高级治疗技术,而是依靠单一因素为主的初级治疗技术,它可以预防重大疾病、治愈普通常见病,但是治疗整体性质的重大疾病,不能产生显著效果。因为患者体内的物理、化学因素均出现了病变, 产生了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单一的化学药物治疗,受对称的物理病变制约,出现疗效低副作用大的结果,目前的抗生素、化学治疗乃至整个特异性治疗原理处于无奈与尴尬局面。所以抗损伤与恢复功能,均应采用物理化学对称等效结合为整体的高级治疗技术加大治疗作用力度,控制病情轻重变化程度,同时恢复功能具有普遍性因素特点,治疗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0028] 整体高级治疗技术如下:整体高级治疗是用高级形式治疗高级形式病变,其中高级形式病变是由初级化学形式病变与初级物理形式病变组成,高级形式治疗是由初级化学形式治疗与初级物理形式治疗组成;初级化学形式病变是由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变化与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变化组成,初级物理形式病变是由机械运动变化与声、光、电、磁、热变化组成;初级化学形式治疗是由各种化学药物、中药与各种化学治疗技术组成,初级物理形式治疗是由体疗按摩针灸机械运动治疗与声、光、电、磁、热物理治疗组成;机械运动变化中有膈肌胁间肌交替运动、心肌收缩和舒张变化,声、光、电、磁、热变化中有脑电、心电、肌电变化;体疗按摩针灸机械运动治疗中有针对性机械诊断治疗,声、光、电、磁、热物理治疗中有针对性电疗电诊断;初级化学形式治疗初级化学形式病变是初级部分治疗,声、光、电、磁、热物理治疗声、光、电、磁、热变化是物理部分治疗,针对性电疗电诊断脑电、心电、肌电变化是针对性诊断治疗。
[0029] 治疗中化学药物用于抗损伤治疗,在局部结构损伤处用药,不采用全身给药,恢复功能药物治疗,是在局部结构损伤处周围上一层次整体功能下降范围内用药。可以看到,治疗技术作用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治疗因素的质量和数量,而且取决于治疗因素的组合方式即结构,单独的化学药物治疗是针对化学因素病变的初级治疗技术,产生部分的直接作用,只有与物理治疗对等结合,才有可能转化为高一级治疗技术,对人体直接作用,那种片面认为某种药物、治疗仪器、基因疗法产生某种关键作用,就可以对重大疾病产生治愈可能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采用高级治疗技术进行整体治疗。
[0030] (四)与现代医学在疾病概论中的不同认识观点
[0031] 疾病概念是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概括,从而决定疾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现代医学不能对治疗重大疾病产生显著疗效,表明它对疾病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要治愈重大疾病,必须对疾病概念有全面性整体认识,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病理生理学》第6版中第二章“疾病概论”。
[0032] (1)疾病的概念: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疾病中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的损伤与抗损伤对立斗争性,又存在着相互吸引依存的功能下降与恢复功能的和谐同一性,以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为例,直立运动过多水平运动减少运动功能发生变化,造成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不和谐运动,是人体血压升高、寿命缩短并损伤结构的直接原因,依靠药物降压抗损伤、保健营养品延长寿命,不能产生物理作用恢复功能,需要进行水平运动协调平衡和谐运动。所以,疾病是机体结构损伤与抗损伤、功能下降与恢复功能共同作用的整体变化过程,而不是单一损伤与抗损伤斗争部分过程。
[0033] (2)疾病发生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疾病的发生可以主要由一种病因引起,也可以由多种病因同时作用或先后参与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具体分析”。人体的自身体能是各种治疗措施取得疗效的基础,体能下降是一种普遍性致病因素。重大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内因结构特异性致病因素与外因功能普遍性致病因素两种病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整体结果,一种病因不会产生大病,多种病因不存在。
[0034] (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现代医学认为“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性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但是,抗损伤斗争性的具体形式和规模大小受恢复功能同一性制约,其作用是有限度的。(二)因果关系,现代医学认为“在疾病发展的某一环节上打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就可以使疾病朝有利康复的方向发展,是治疗关键”。强调具体的、特异性的、可检验的部分因素和因果关系,缺乏治疗中普遍性、一般性、不可检验性因素部分和因果关系,导致治疗出现暂时的部分的易反复性的结果,是一种部分因素的因果关系。重大疾病应当对具体环节与普遍性基础共同采取措施,才会真正打断疾病整体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朝有利康复的方向发展和转归。
[0035] (4)局部和整体: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各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病变还是局部病变占主导地位,二者相互转化应作具体分析”,该理论应用在治疗普通常见病是正确的,但是在重大疾病中,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是相互依存统一整体中对等两个组成部分,不存在是那部分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不能相互转化,不需具体分析,是相互促进整体因素对外发展联系起决定作用。重大疾病中的整体功能病变是指与局部结构相邻上一层次中整体功能,不是指全身整体功能,如在心血管病中是指与心脏器官局部结构不可分开的血液循环系统整体功能,包括全身血流量、血压,与局部微循环功能,在癌症中是指与癌细胞局部结构中不可分开的组织系统整体功能。所以现有技术在对局部结构治疗时进行全身功能恢复治疗,对治疗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并无显著作用,因为全身功能并未发生病变,二者之间不存在相互依存促进的整体关系,不是无论出现什么层次位置的局部结构病变,都要进行缺乏层次性、针对性的全身整体功能治疗,而放弃对真正发生病变的关健部位整体功能进行治疗。
[0036] (5)疾病的转归:现代医学认为“疾病转归中患者的康复与死亡,主要取决于结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目前康复治愈率非常低,并且大量的临床事实证明:多数心脑血管病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疾病中结构病变,而是机体功能下降所致。人体中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是患者死亡的产生原因,而抗损伤斗争力量对比只是加重或减轻病情、加速或推迟这个过程,恢复功能治疗可阻止功能下降、制止疾病恶化发展趋势,不会与结构损伤相互制约产生致死的整体作用。
[0037] (五)总结
[0038] (1)基本原理:整体疗法是以中医理论发展而来的现代哲学指导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为基础的方式治疗重大疾病,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医学治疗重大疾病方式有着显著不同。整体对病因治疗是抗损伤治疗现有技术部分与恢复功能治疗创新部分合二为一的整体,并对准发病部位目标,在功能下降结构损伤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质病变范围内进行治疗,不进行全身功能恢复治疗,因为没有出现需要急救的全身功能性病变。产生心脑血管病、癌症的共同病因基础,是局部结构病变周围整体功能出现了病变,是参与代谢的氧气和养料供 给不足,呼吸循环功能下降和被破坏,因此恢复功能协调平衡治疗是目前治愈疾病的关健性因素,整体对病因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尿毒症、癌症、艾滋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0039] 目前对疾病整体认识还没有作为医学生理、病理和病因的一个基本矛盾来对待,没有作为一种普遍观念贯彻到临床诊治中。在现代医学中,结构与功能、特异性与普遍性、物理与化学并不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出现,而是仅仅关注结构损伤的一面,通过部分治疗来追求整体疗效,采用初级技术来达到高级技术作用力度,它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化学药物、手术、放疗等抗损伤治疗,而缺乏恢复功能的治疗,会制约、抵消抗损伤治疗作用。抗损伤治疗无论怎样发展提高、加大治疗成本,也只能起到部分有限作用,不会产生整体显著疗效,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对重大疾病产生原因至今不清楚,导致治疗方向错误、不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没有治愈可能而治疗成本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只有进行基础医学理论创新和采用整体对病因治疗与高级治疗技术,才能治愈重大疾病和降低治疗成本。
[0040] (2)随机控制实验:整体治疗原理和方法与现代医学显著不同,实践是检验标准,通过实践确定正确的治疗原理与方示,整体治疗和现代医学治疗接受同样的测试,评价疗效主要证据来自随机控制实验和病人的反映共识。
[0041] 整体对病因治疗与现有技术对比:整体治疗中恢复功能与抗损伤对称等效相互结合,采用高级治疗技术,在试验组进行治疗,现有技术中疗效最好的抗损伤治疗与辅助措施在对照组进行治疗。测试目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治愈率、死亡率。区别:整体治疗中不但要完成现有技术中的抗损伤治疗标准,还要采用双重标准对等的完成恢复功能标准,与抗损伤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治疗作用。而现有技术依靠抗损伤部分治疗,受功能下降制约不会产生相互促进的整体治疗作用,整体与部分、高级技术与初级技术之间性质的显著不同,导致治疗效果的显著不同。判断整体治疗重大疾病原理与方法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性质变化和显著不同,达到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目的。 [0042] (六)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原因
[0043] 人体生命在于和谐运动,只有和谐运动人体生命才能健康持久存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治愈,病因是由内因外因、结构因素与功能因素组成,是人类进化直立行走过多引起呼吸功能不足,血管、心脏工作负担加重结构内因与选择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功能外因相互作用所致的整体病因。人体直立行走过多水平运动减少爬行运动没有造成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和谐运动程度下降,导致智能上升体能下降,结构易损伤,血压上升,长期作用部分结构便会肌肉僵硬、循环障碍、供氧不足,是生命不能延长和产生疾病的人体内部因素。而选择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导致运动数量减少、脂肪吸收过多、吸烟损害呼吸功能,损伤血管壁和容易动脉硬化,是促进疾病发展的外部因素。二者相互制约作用,便会导致功能下降并损伤结构,当结构损伤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与功能下降对等相互制约发生性质变化,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
[0044]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原因至今也无定论,只能进行减轻消除结构损伤症状的部分因素治疗,不能对整体病因治疗。如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的血压升高,各种各样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引发高血压病,并且往往终生为患需终身服药。实际上不良生活方式只是一种促进高血压发展的外部因素条件,改善生活条件和口服降压药 可以控制高血压疾病发展,但不能对产生高血压的物理因素病因进行治疗。吸氧水平运动按摩可以预防高血压病产生,与改善生活方式口服降压药相互结合可以对整体病因治疗治愈高血压病,现代医学中关于高血压病患者需终生服药,不可治愈的观点是片面的。
[0045] (七)人体体能的下降
[0046] 人类生存发展能力是由智能和体能组成,体能是指人体发挥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人体生命机能如血液循环、消化吸收、肌肉运动、呼吸排泄、神经运动、内分泌及生殖等都依赖机械能、热能来完成。人体直立运动过多使占呼吸总量四分之三的腹式呼吸功能丧失,肺部血流量、吸氧不足与大部分肺叶细胞长期闲置失去活性,是肺炎、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产生和难以治愈的原因。重力附加的血压使心脏以下血管胀大滞溜约500毫升血液,血液循环总量减少15%,占人体70%毛细血管的四肢背部肌肉僵硬,人体水平躺卧时心脏每分钟喷血量可达5升左右,转为直立时由于心脏下方的血液回流发生困难,心脏喷血量要减少30-40%,使脑供血不足,为了弥补心脏喷血量的下降,动脉血管被迫经常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导致产生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促进高血压发展。在此基础上,容易产生脑血管、心脏结构病变,如颈部上下活动减少肌肉僵硬,在供血不足血压上升情况下易患中脑血管病变,这也是直立运动过多反而有损健康与寿命、易患疾病的原因,应当多做水平运动。
[0047] (八)预防心脑血管病产生
[0048] 本着“少作直立运动,多作水平运动”的原则,吸氧水平伸展运动中的基本作用就是使全身运动器官受到伸曲的返序,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得到锻炼,全身放松,直接供氧恢复腹式呼吸功能扩大肺活量,提高动脉氧分压,对失去活性的肺叶细胞进行内按摩,活血化瘀提高抗生素药物利用率,控制肺炎、肺结核、气管炎、肺心病等病变。消除腹部瘀血和重力障碍,消除高血压,结合全身药物按摩可以促进恢复全身大血管循环功能。同时需要对易损伤结构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定位恢复功能治疗,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脏部肌肉僵硬微循环障碍,均是长时间作用形成的,需要药物按摩、加热、透皮给药、局部注射给药消除局部微循环障碍恢复功能。并选择适宜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戒烟减少肺损害,调整饮食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通过提高完善自身功能内因,与改善生活外因条件相结合就可以恢复功能减少对器官结构损伤,从根本上预防心脑血管病产生。只要是体能与生活方式其中一方因素正常,便不会出现功能下降损伤结构产生心脑血管病,因为单方因素不会产生重大疾病整体病变。
[0049] 心脏是弹性器官,它能很快发生改变以适应变化的功能环境要求,可以在恢复功能治疗后一年内动脉软化,使心绞痛发生率下降90%。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需要作心脏搭桥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的病人当中有将近80%的病人因为在近年内大幅度改善生活状态而避免了这些手术。吸氧水平运动的关键在于主动吸收利氧气进行运动,使呼吸困难得到显著减轻,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况,恢复体能并且为虚弱老人手术创造了条件,而普通吸氧患者是被动的,全靠氧气吹进,到达呼吸道的氧气还会回来跑掉。人体生命运动中功能数量变化与结构性质变化、病因与症状、渐变与突变对等同时存在,短时间的吸氧水平伸展运动与药物按摩,可以消除长时间直立运动带来的损害。作为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真心痛、中风和进 行急救的治疗措施,在我国古代《金匮要略》、《肘后方》中多有记载,已有几千年历史,如呼吸体操、膏摩、气功、导引与按摩等,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氧气多步疗法”,其共同的本质特点是:呼吸供氧全身伸展运动与药物按摩相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的性质,是将吸氧水平运动器和药物按摩器结合成一体,通过整体治疗显著提高恢复人体防病治病体能。
[0050] (九)整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0051] 在恢复功能对病因治疗中,有氧水平运动体疗与全身药物按摩是促进全身大血管血液循环,在局部,采用药物按摩、局部药物注射相结合,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高级治疗技术,其中呼吸给氧与呼吸给药相结合,水平伸展运动与口服活血降脂类药物相结合,按摩与透皮给药、注射给药相结合,硝酸甘油、消心痛药物胸前喷涂透皮给药与按摩相结合,脑血管病病灶部位药物注射、声波加热、药物按摩相结合。因为只有采用抗损伤与恢复功能相互促进的整体治疗,才能治愈心脑血管病。所以,恢复功能对病因部分治疗与化学药物、手术、支架、搭桥、介入、疏通扩张血管溶栓等抗损伤对症部分治疗相结合,消除症状和消除产生症状基础,形成治愈性整体治疗,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肺气肿、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和心脑血管病。
[0052] 直立运动过多产生高血压,需要增加水平运动,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促进高血压发展,需要口服降压药控制,许多服药降压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水平运动药物按摩,通过药疗和疗相结合来降低血压,因为口服降压药不能对体能下降物理病因直接作用,而吸氧水平运动与药物按摩是降低血压恢复体能对物理病因治疗的直接因素,因为药物与理疗整体对病因治疗可以控制与消除病情、治愈高血压,停止治疗也不会出现血压升高反弹,因为产生反复的病变基础已经受到了治疗。
[0053] (十)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治疗方式
[0054] 当患者存在系统整体结构病变和出现全身功能病变时,需要进行急救治疗,恢复功能制止功能下降就不会与结构损伤相互制约,产生致死的整体作用结果,长时间内维持生命存在,与抗损伤相互促进结合就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0055] 恢复功能抢救患者生命需要氧气、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组合成整体能量,在不消耗患者体能便可吸收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输入人体,补充恢复患者全身整体功能,与抗损伤对症治疗相结合,形成整体治疗。现代心肺复苏术主要采用加大体外电击,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人工心脏按压力度与心内药物注射,属对症部分治疗,抢救成功率在20%左右,成功率不能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恢复功能对病因治疗部分,虽然40多年里在观点,操作方法和器械有了许多更新和改进,但其本质与过去相比并无显著差别。
[0056] (1)胸外人工按压的不足,人工心脏按压时产生的心输出量只能达到正常时25%,并且大部分流入脑组织,心脏本身灌注量极少。按压只是一个部分作用,不能作为唯一的抢救手段,而静脉血容量占人体总血量的75%以上,压强或肌肉程度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静脉血容量的变化,从而改变心输出量,水平伸展运动增加腹压,放松肌肉、药物按摩,均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如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可容约全身血流量的三分之一,按摩可影响机体血液的再分配,药物按摩全身皮肤15秒钟内就可完成。
[0057] (2)心内药物注射由于血液微循环障碍,难以吸收利用效果有限,包括其它局部透皮给 药,注射给药都是如此,使用药物按摩器,对准心脏部进行静摩擦内生热按摩15秒钟可解决微循环障碍,促进药物吸收利用。缺乏药物的抢救技术是初级技术,抢救治疗时不能没有化学药物,特别是局部针对性给药,但由于以前效率低副作用大,许多学者已提出放弃心内药物注射这一传统疗法,所以化学药物必须与按摩生热等物理技术相结合,形成高级治疗技术,在脑血管病变抢救时同样如此,采用局部药物注射与药物按摩相结合,在1-2分钟内完成治疗。
[0058] (3)恢复呼吸功能,心肌梗死和中风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脏细胞和脑细胞缺氧,进行呼吸运动可增加气体交换速度3-5倍,当人体昏迷时呼吸运动削弱,外部进行口对口呼吸加大供氧量是被动供氧,而患者体内吸氧能力降低,病人氧气吸收利用率很低。主动吸收利用氧气关健在于患者的腹式呼吸伸曲运动,恢复腹式呼吸功能的伸曲运动和药物按摩,可使病人充分的吸收利用氧气。治疗器采用有氧水平伸曲运动和药物按摩,与口对口呼吸、供氧相结合,治疗10秒钟后开始产生作用,可连续操作,仪器分电动、手动,无仪器时可人工模仿操作。
[0059] (4)恢复循环功能:肌肉放松时血流量比僵硬时增加10倍,毛细血管开放增加30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整个胸腔内压力改变而产生抽吸、泵血作用,反复不停的按压可形成大血管血液循环,改善增加全身血液流量,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是复苏的重要部分。但是病变部位肌肉组织没有放松、热能没有输入。全身血流量增加、血压变化与局部微循环障碍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血压改变,毛细血管直径没有可觉查的变化,其刚度99%来自周围组织,从力学性质来讲应将毛细血管和周围组织看成是整体,只有按摩和药物按摩对僵硬的肌肉组织摩擦揉动放松加热给药,使毛细血管畅通、微循环障碍消除。抢救时患者不但存在心脏动力源的大血管血液循环障碍,需要进行按压与肢体水平运动,而且已经出现局部血液微循环障碍,局部周围肌肉组织缺少运动产生微循环障碍,导致化学药物不能吸收、血液粘滞性影响血流量与抽吸作用,心脏胸部肌肉组织缺血、温度降低、体温下降至28℃时会发生心室纤颤,缺血时强度一时间曲线显示阈值升高导致电刺激受限。此时化学药物不起作用,单纯依靠加大按压力度提高抽吸作用和电除颤对症治疗,效果是有限的。需要同时对病因治疗,输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整体能量,通过机械按摩、药物按摩消除微循环障碍,促进化学药物吸收,降低血液粘滞性,升高体温;药物按摩下肢并进行水平伸曲运动,将瘀血挤压到上身,增加心脑部血液供应,提高血流量与抽吸作用,与按压抽吸作用和电除颤相结合,恢复循环整体功能。中医学在几千年前治疗真心痛——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时,在脐上7厘米心脏处进行强刺激指针按摩,并同时配合深呼吸,就是加吸氧气的水平运动腹式呼吸,与按摩相结合。
[0060] (十一)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功能
[0061]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恢复治疗中,吸氧水平运动和药物按摩全身局部肌肉深层组织,各自单独进行只能起到部分有限作用,只有双方结合为一体才能产生整体全面作用和显著的性质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由吸氧水平运动器与按摩器两部分组成,吸氧水平运动器是在吸氧的情况下进行仰卧水平伸曲运动、爬行运动和俯卧水平伸曲运动、爬行运动,是主动式手动腿动进行,也可以采用电机变速传动被动式运动进行。人体爬行和蛙泳时双手臂是向下向后用力,而向前向上则依靠双腿蹬足用力,水平运动器中手臂向下向后拉 动用力,通过转轮传动带动双腿向前向上抬起运动,而后双腿向后向下蹬,通过转轮传动带动双手臂向前向上运动。其中手拉腿蹬,一张一弛,通过供氧和肌肉反复收缩放松使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血管过重负担,符合生理和谐水平运动规律,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电机传动进行放松导致疗效低。手臂伸直向下拉起,通过带动转轮使腿部向上抬起,抬至终点时手臂与腿膝部相互靠近,身体呈弯曲状,然后腿向下蹬,并通过带动转轮使手臂向上抬起,蹬至终点时手臂与腿膝部分开身体呈伸直状,手臂不能弯曲运动,弯曲是扩胸不利于腹式呼吸。如此循环一伸一曲,既可以进行双手臂与双腿均并排在一起的全身伸展运动,也可以进行手臂与双腿左右两侧分开交错进行的伸曲运动,类似爬行运动。以上伸曲运动是当运动器中转轮联接皮带呈∞8字型交叉联接时产生的运动,当通过更换皮带或采用双层转轮使转轮联接皮带呈 长园型联接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由先前的对立方向运动变成了同一方向运动,是双手臂与双腿并排在一起进行的同一方向运动,和双手臂和双腿左右两侧分开交错进行的同一方向运动,类似爬行运动。在水平运动器上可以采用仰卧和俯卧各四种共八种不同的水平运动方式,其中并排运动力度大,有利于内脏按摩和恢复腹式呼吸功能,类似爬行运动力度较低运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根据治疗需要确定采用具体方式,有氧水平运动器和按摩器的其它构型亦可达到本发明目的。
[0062] 按摩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脏腑疾病治疗器:ZL951121065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和按摩治疗器:ZL981103057的药布、滑动摩擦式摩擦头与静摩擦式摩接头,两者结合可以形成由患者自行携带、操作与有氧水平运动对称等效共同作用的按摩器。患者可以自己进行全身药物按摩和局部针对产生僵硬的肌肉按摩,患者感觉不适时,可以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口服药物的同时,使用按摩器对心脏部、胸部进行硝酸甘油透皮给药式按摩,治疗时间为15秒钟,脑血管病患者可以对头颈部肌肉,因为80%的患者发生意外地点是在家中和活动所在地,应以自救为主,需要简单有效的治疗仪器,仪器也可由别人操作使用。操作时按摩器对准胸腹部、胁部两侧和脐上三寸处及头颈部病灶所在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活络油、红花油等外用活血生热药物,涂在按摩患处,工作五秒钟时摩擦生热温度达到50℃,向人体输入热能,通过转速控制温度,同时,透皮摩擦给药输入药物,产生高级治疗作用,此时工作压力为每平方厘米0.5公斤,转速每分钟1500转,主要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三十秒钟后换工作压力为每平方厘米3-5公斤,转速每分钟500转,为静摩擦内生热,作用力可达肌肉与内脏深层组织,可以与心内药物注射和其它局部药物注射相结合,放松肌肉促进循环供给能量促进药物吸收,两分钟后治疗结束。同进进行吸氧水平运动,伸曲上下肢体产生腹压和放松肌肉,增加血液流量和改变心输出量。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吸氧水平运动时对头颈部进行治疗,药物按摩栓塞病灶周围肌肉与局部药物注射超声波加热治疗相结合,而日本进行的脑血管栓塞病灶局部药物注射与超声波加热相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研究,由于缺乏药物按摩,肌肉僵硬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效果有限,不能取得显著效果。患者有时间时可用药物按摩和伸曲四肢并含服、口服药物进行自我救护,没有仪器时可人工模仿操作,水平状态下对颈部、胸部进行人工自我药物按摩。
[0063] 附图说明
[0064] 图1为本发明的吸氧水平运动器主视图。
[0065] 图2为本发明的吸氧水平运动器俯视图。
[0066] 图3为本发明的按摩器侧剖视图。
[0067]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本发明的图1图2吸氧水平运动器中:1是床体、2是空气压缩管、3是转轮、4是手臂转动杆、5是腿转动杆、6是输气管、7是轮轴、8是连杆、9是头枕板、10是腰背支撑板、11是腿部支撑板。
[0069] 本发明的运动器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在运动器的床体1的两纵向床边上,水平安装有两轮轴7,轮轴7中间断开,两轮轴7的两端上各安装了一个转轮3,同侧两个转轮3之间用交叉皮带相连,右边的轮轴7的中间部位对称同向固定安装有两个腿转动杆5,左边的轮轴7的中间部位对称同向固定安装有两个手臂转动杆4,两个手臂转动杆4的上部各有连杆8与空气压缩管2活动连接,空气压缩管2的另一端与床体1的一个横向床边相连,两个空气压缩管2与连杆8连接的一端上,各引出一根输气管6,两根输气管6通入人鼻中或口中,头枕板9固定在床位1上,腰背支撑板10固定在两轮轴7上,腿部支撑板11可活动联接固定在轮轴7和床体1上。
[0070] 本发明的按摩器图3中:1是上体、2是电机、3是插头、4是开关、5是传动齿轮、6是摩头轴、7是轴承、8是弹簧、9是轴套、10是滑动套、11是滑动式摩擦头、12是药布固定套、13是药布、14是从动齿轮、15是中板、16是下体、17是把手、18是输出齿轮、19是摩头齿轮、
20是螺钉、21是静摩擦式摩擦头。
[0071] 图3中,上体1、下体16和上、下体之间的中板15,通过螺钉20紧固为一体,上体上部体内装有电机2,其侧面装在插头3和开关4,上体1和把手17是一体的,传动齿轮5和输出齿轮18在上体1的下部腔内水平相咬合;传动齿轮5的轴与转动齿轮5垂直并穿过中板15进入下体腔内,在紧贴中板下底面上水平安装从动齿轮14与该轴上;从动齿轮14与摩头齿轮19相咬合,在摩头齿轮19中心处,垂直装有摩头轴6,摩头轴6上端穿过中板15,其穿过处设有轴承7,摩头齿轮19下部的摩头轴上缠绕有弹簧8,其轴的下部与摩头11中心轴向固定为一体,下体16的下底板上装设有若干个滑动套10,滑动套10顶端设有轴套9,摩头轴6穿过轴套9,摩头11在滑动套10中上下滑动,滑动套10的下部开口处,装设有药布固定套12,该套将药布13固定并敷在摩头11上;下体的下底板是呈正方形,共装设有
16个摩擦头,本实施例的摩头11是硬橡胶塑料制成的园柱体,其头部呈十字型凸起的滑动摩擦式摩擦头11和静摩擦式摩擦头21。
[0072] 吸氧水平运动器中手臂与手臂转动杆4固定在一起,腿与腿转动杆5支撑膝部位往返运动连在一起,其中轮轴7中间断开,使人体四肢两侧不但可以进行并排水平运动,也可以交错进行水平运动,在进行俯卧水平爬行运动时,撤掉腿部支撑板11,使腿与腿转动杆5固定联在一起就可以进行。吸氧装置中空气压缩管2是由折叠伸缩的橡胶制成,通过连杆8与空气压缩管2上下运动,吸收压缩空气,氧气吸入装置是必需装置,如有条件可采用其它各种 吸氧装置与水平运动按摩结合使用。按摩器中滑动式摩擦头11可在人体表面产生热能,适合于透皮给药药物按摩,静摩擦式摩擦头在人体肌肉、深层组织揉动产生热能,适宜僵硬肌肉、深层组织按摩和促进局部药物注射吸收利用。两种摩擦头可分开使用,也可合在一起使用。年老体弱患者可以由他人代为转动操作和按摩,为减轻操作强度可在两轮轴7的两端安装电动机传动,也可在轮轴7中间固定联接,在一端安装电动机传动。 [0073] 治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74] (1)治疗前半小时服用对症治疗的现有日常服用药物。
[0075] (2)治疗开始,首先对病人的动脉氧分压、血压、心电图等各项有关指标进行测量、记录。
[0076] (3)服用200毫升-300毫升配制有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镁元素的液体,病情较重者可直接服用扩张血管药物,扩张病人血管,服用药物降压无效者服用适量降压药物,使病人治疗时能够充分吸收利用。同时患者戴上呼吸面罩吸氧、氧气鼻管和治疗器上供氧装置吸氧,病情重者采用呼吸给药。
[0077] (4)水平运动器开动,病重老年患者采用被动运动,病情轻者采用主动运动,往返伸曲次数为每分钟5-8次,视患者感觉适宜情况确定,没有具体次数要求,治疗时间为10-20分钟,根据患者适宜情况决定,治疗结束后患者喘气正常。
[0078] (5)按摩,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患者胸腹部、四肢背部、足部涂上活络油、红花油、活血产热平喘等外用药物,局部透皮摩擦给药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氯压定、尼莫地平药物,分子量1000以下药物均可应用。使用按摩器进行全身药物按摩,其中四肢内侧静脉处采用向心脏方向推动式按摩,局部固定部位药物按摩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总共时间为15分钟,脑血管病患者在颈部病变相关处肌肉药物按摩8分钟,也可对患者侧肢体进行按摩。 [0079] (6)治疗结束:休息5-10分钟后,可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同时重新测量动脉搏氧分压,血压等各项有关指标,并听取病人反映,根据病人感觉与反映确定治疗的具体操作,每天治疗一次,每疗程15次。在治疗期间现有的药物等各种对症治疗同时进行,有条件时采用少量多次治疗。
[0080] 本发明实施例:
[0081] 用本发明心脑血管病治疗器对一78岁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病史已有二十余年,胸闷喘息,心绞痛、四肢无力、已经大剂量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治疗前三十分钟,患者服用止喘中成药、消心痛、硝酸甘油、阿斯匹林等常用药物,在保证供氧情况下进行水平式伸展运动,共二十分钟,然后在患者四肢、胸背部涂上红花油、硝酸甘油溶剂、活络油等外用药物,由医者使用药物按摩器进行透皮摩擦给药与按摩,压力为每平方厘注2公斤,主要作用于肌肉,消除微循环障碍,四肢按摩为向心性方向,十分钟后结束,通过擦洗清除药物残迹,每日一次,每疗程为15次。患者治疗后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基本缓解消除、血压下降,疗效显著,开始阶断疗效维持时间为治疗后4-6小时,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维持时间逐渐延长,直至趋于正常。用该疗法对一75岁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同时药物按摩病灶周围颈部肌肉,患者两个月后痊愈。因为采用供氧全身放松与药物按摩和现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迅速,作用力持久,患者普遍感到满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