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

阅读:46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X射线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X射线 源(1)具有:照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 支撑 对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 电路 基板 (35、37)的电路基板 固定器 (49);在 箱体 (3)的内部使冷却 风 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电路基板固定器(49)固定在 底板 (3a)上,并且具有相向且相互连结的第1平板部(46)和第2平板部(48),并且呈山形结构,因此,使安装在第1平板部(46)上的电路基板(35)和安装在第2平板部(48)上的电路基板(37)相对于底板(3a)被稳定地固定。,下面是X射线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X射线管并将从所述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向被检测体照射 的X射线产生部;
在内部收容控制部件的箱体
具有对所述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电路基板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具有相向且相连结的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 部,至少利用所述第1平板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来固定所 述电路基板,并在箱体内支撑所述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和在 所述箱体内部使冷却在所述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平板部的端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端部是相连结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平板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表面的延长面相交所成的 的内角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具有:
具有使从所述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射出的照射窗的第1壁;
在相对于所述第1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有所述冷 却扇的第2壁;
连结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沿相对于所述第1平板部大致平 行的方向设置的倾斜壁。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向所述X射线产生部供给驱动电的驱动电源部;所述驱 动电源部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固定器上,并配置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 的排气口附近。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作微焦(micro-focus)X射线的X射线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公知的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微焦X 射线源。该微焦X射线源是如下类型的X射线源,即,其具有使来自 电子枪的电子撞击靶、使产生的X射线经由照射窗向外部照射的X射 线管。

发明内容

这种微焦X射线源用于通过使X射线透过对象物,以非破坏的方 式得到对象物的断面图像的CT扫描仪。至于如上所述CT扫描仪采用 如下方式:在对象物的周围使X射线源圆周状地移动,同时,从各个 方向向对象物照射X射线。如此,在边移动边使用X射线源的情况下, 由于X射线源的电路基板受到振动,因而存在因振动导致电路基板产 生断路的可能,使电路基板的寿命缩短。因此,作为如上所述的X射 线源,为了尽量减小电路基板的振动,稳定地固定电路基板成了课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固定电路基板的X射 线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特征在于,具有:具有 X射线管并将从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向被检测体照射的X射线产生 部;在内部收容控制部件的箱体;具有对该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 电路的电路基板;固定在箱体内,具有相向且相连结的第1平板部和 第2平板部,至少利用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来固定电 路基板,并在箱体内支撑该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在箱体内部 使冷却在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
在该X射线源中,在箱体内,电路基板被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平板 部(至少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所固定。该电路基板 固定器,通过使相向状态的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相连结,来确保 机械强度。也就是,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具有机械强度的电路基板固定 器上。
另外,优选将第1平板部的端部和第2平板部的端部相连结。通 过使第1以及第2平板部在端部上连结,可得到电路基板固定器本身 很高的机械强度。
另外,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表面的延长面相交所成的的 内角,优选为锐角。利用平板部的上述位置关系,由第1平板部和第2 平板部形成山形结构的电路基板固定器。
另外,箱体优选具有:具有使从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射出的照 射窗的第1壁;在相对于第1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配置有冷 却扇的第2壁;连结第1壁和第2壁,沿相对于第1平板部大致平行 的方向设置的倾斜壁。
在该X射线源中,在第1平板部和倾斜壁之间形成有宽度大致一 定的间隙,从冷却扇产生的冷却风在该间隙中流动。此时,由于间隙 的宽度基本一定,因此,冷却风可以不间断地在间隙中流动,使冷却 风在箱体内平稳地流动。
另外,本发明的X射线源具有向X射线产生部供给驱动电的驱 动电源部,可以将驱动电源部固定在电路基板固定器上,并配置于在 箱体上设置的排气口附近。在此情况下,在驱动电源部的周围流动的 冷却风从高温驱动电源部带走热量后,从驱动电源部附近的排气口快 速向外部排出。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路基板固定在确保了机械强度的电路基板 固定器上,将电路基板确实地固定在箱体内,因此,可以抑制电路基 板的断路和寿命的缩短。
通过形成山形结构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路基板 固定器的机械强度。另外,可以将电路基板倾斜地收容在箱体内,从 而可以实现箱体自身的小型化。
通过设置划分箱体的冷却风通路的倾斜壁,可以高效地对固定于 电路基板固定器上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可以使电路基板的动作特性 稳定。
通过将驱动电源部设置在排气口附近,可以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 进行冷却,并可抑制因对驱动电源部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在箱体内循 环而导致电路基板温度上升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X射线产生部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控制部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71    X射线源
3c       上壁(第1壁)
3b       侧壁(第2壁)
3、73    箱体
3j       开口(照射部)
3d       倾斜壁
3r、73r  排气口
5        X射线产生部
27       X射线管
35       第1电路基板
37       第2电路基板
39       驱动电源部
46       第1平板部
48       第2平板部
49       电路基板固定器
55a、77a 冷却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要素尽可能添加相 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主视图。如图 1和图2所示,X射线源1是具有如下X射线管的形式的X射线源, 即,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撞击靶,并使产生的X射线经由照射窗向外 部照射,例如,可以用作CT扫描仪中的X射线源。在该X射线源1 的箱体3的内部容纳有,产生并照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5,和控 制该X射线产生部5的控制部7。箱体3的内部空间由收容X射线产 生部5的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容纳控制部7的控制部收容空 间R2构成,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之间, 设置有从箱体3的上部内壁向下方延伸的分隔壁15,从而划分为两空 间R1和R2。
如图3的剖面图所示,X射线产生部5具有:固定在箱体3的底 板3a上高压电源部17;从该高压电源部17接受电力供给并照射X射 线的X射线管27;包围该X射线管27的一部分的金属筒(X射线管 包围部)29。该高压电源部17具有:产生高电压的高压变压器19;倍 增由高压变压器19产生的高电压,并供给至X射线管27的高压供给 电路23;电连接高压变压器19和高压供给电路23的导线25a;电连 接高压供给电路23和X射线管27的导线25b。而且,高压供给电路 23和导线25a、25b模制在由电绝缘材料(例如,环树脂)构成的绝 缘21中,高压变压器19在绝缘块21的侧面被设置为向控制部7侧 突出。利用这样的高压电源部17的结构,防止从施加高电压的高压供 给电路23、导线25a、25b向外部的放电。
位于该高压电源部17上方的X射线管27是反射型靶类型的X射 线管,具有:将棒状的阳极27b保持在绝缘状态、并将其收容的真空 管部27a;容纳设置在棒状阳极27b的端部的靶27c的靶收容部27d; 收容向靶27c的反射面射出电子线的电子枪27k的电子枪部27e。
该真空管部27a和靶收容部27d配置在同轴上,电子枪部27e的 轴线相对于该轴线基本垂直。另外,棒状阳极27b的基端部作为高电 压施加部27g从真空管部27a的下部向下方突出。
在该高电压施加部27g的下部电连接于插座33,插座33通过高压 电源部17的导线25b与高压供给电路23电连接。利用如上结构,通 过导线25b从高压供给电路23向X射线管27供给高电压。而且,在 X射线管27接受高电压供给的状态下,如果电子枪部27e内的电子枪 27k向靶27c出射电子,则会从靶27c产生X射线,该X射线从设置 在靶收容部27d的开口部上的X射线照射窗27h照射。
而且,X射线管27为密封型,使其内部真空封闭。例如,在X射 线管27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管,通过该排气管将真空管部27a、靶 收容部27d、以及电子枪部27e的内部抽成真空后,将排气管封闭,从 而实现密封状态。
金属筒29被设置为从高压电源部1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并且被 形成为包围X射线管27的圆筒形。为了高效地对从X射线管27产生 的热量进行散热,金属筒29由放热性优异的金属(例如,)来形成, 并且在其周围设置有在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散热片29a。散热片29a 被设置为在金属筒29的表面上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部,是用来使金 属筒29的表面积扩大的部分,可以高效地对由X射线管27产生的热 量进行散热。
在该金属筒29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开口29j,从该开口29j插入X 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在金属筒29的内部空间中注入有液态的电 绝缘物质,即绝缘油31。而且,在X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和靶 收容部27d之间形成有联接法兰盘27f;利用该联接法兰盘27f将X射 线管27固定在金属筒29的前端面上;真空管部27a浸渍在绝缘油31 中。通过采用该绝缘油31,X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被绝缘油31 所包围,从而防止从X射线管27向外部放电。
下面,对控制部7进行说明。图4是该控制部7的剖面图。如图1 以及图4所示,控制部7配置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内,具有第1电路 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该第1电路基板35对由 高压电源部17所产生并得到的电压,从高电压(例如160kV)到低电 压(例如0V)进行控制。而且,第1电路基板35还进行对电子枪部 27e中的电子放出的时间、管电压、管电流等的控制。第2电路基板 37基于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对第1电路基板35的动作进行控制。驱动 电源39是对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进行AC/DC变换(或者DC/DC变换) 的变换器,向上述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供给驱动电力 的同时,向X射线产生部5的高压变压器19供给用于产生高电压的电 力。而且,上述的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驱动电源部39、 以及X射线产生部5优选由未图示的导线相互电连接。
由于在上述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以及驱动电源部 39上安装有很多的电子部件,因此,如果在边移动边使用该X射线源 1时施加强振动,有时会产生电路断路。另外,当该基板等持续振动时, 会缩短其寿命。因此,应该减少上述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 39在操作时所受到的振动,需要将其相对底板3a稳定且确实地进行固 定。因此,在控制部7中,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内设置有由导热性金 属(例如,铝)构成的电路基板固定器49,利用该电路基板固定器49 来保持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
电路基板固定器49是通过将由热传导性金属构成的一片板状部件 弯曲而形成的部件,具有:相对于底板3a倾斜地设置的第1平板部46; 相对于底板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2平板部48;相对于底板3a大致 平行地设置的第3平板部50;相对于底部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4平 板部52。第1平板部46和第2平板部48,分别沿着内角呈锐角α并 相交的面而设置,第1平板部46沿着与后述箱体3的倾斜壁3d大致 平行的方向而设置。在第1平板部46下方的底部45j和第4平板部52 下方的底部47j与底板3a相接触的状态下,分别利用多个(例如3个) 螺栓49a将该电路基板固定器49固定。
而且,第1平板部46具有用于安装第1电路基板35的第1安装 面45a,第2平板部48具有用于安装第2电路基板37的第2安装面 47b,第3平板部50具有用于安装其可电源部39的第3安装面47c。 另外,上述安装面45a、47b、47c设置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外侧的 面上。
如上所述,电路基板49通过形成为山形结构,可维持电路基板固 定器49本身的机械强度,并且通过在底部45j、47j将多个位置与底板 3a螺合,相对底板3a稳定固定。因此,可以使安装在电路基板固定器 49上的电路基板35、37和驱动电源部39,相对底板3a稳定确认地固 定。另外,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第1平板部46相对底板3a倾斜设置, 因此,可保持倾斜而将第1电路基板35容纳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中, 可减小X射线源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形成于第3平板部50下方的空间中收容高压电源部17 的高压变压器19。
第1电路基板35通过垫片51沿着第1平板(plate)45的第1安 装面45a进行安装。同样,第2电路基板37通过垫片51沿着第2平 板47的第2安装面47b进行安装,驱动电源部39通过垫片51沿着第 2平板47的第3安装面47c进行安装。
如上所述的X射线源1,在运转中,由于X射线管27发热,使X 射线管27和金属筒29成为高温。X射线照射的输出越高,该X射线 管27的发热越大,当X射线管27成为高温时,会对其他部件带来不 良影响,同时,导致X射线管27本身的输出低下,因此,为了高效冷 却X射线管27,必须高效冷却金属筒29。
因此,在该X射线源1中,如图1所示,将包含金属筒29的X 射线产生部5容纳到箱体3的内部,在相对箱体3的底板3a垂直的方 向竖起的侧壁(第2壁)3b上配置冷却扇单元55,通过使冷却风在箱 体3内流动,对金属筒29进行空冷。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箱体3具有上壁(第1壁)3c,该上壁3c 平行于底板3a而延伸,并且,设置有用于向外部射出并照射来自X射 线管27的X射线的开口(照射部)3j。该开口3j设置在与X射线管 27的照射窗27h对应的位置上,并使照射窗27h露出于外部。另外, 在箱体3中,将连结上壁3c和侧壁3b的壁形成为倾斜壁3d。而且, 同样也使连结与侧壁3b相向的侧壁3f和上壁3c的壁成为倾斜壁3e。 相对上壁3c的倾斜壁3d和3e的倾斜角度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相同。
冷却扇单元55设置在如上所述箱体3的侧壁3b上,具有以垂直 于侧壁3b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冷却扇55a。通过使冷却扇55a旋转, 使空气从箱体3的外部向内部流动。冷却扇55a配置在X射线产生部 5的附近,以使冷却风直接与X射线产生部5接触。
利用该冷却扇55a向箱体3的内部吸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在X 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中流动,均匀接触金属筒29,并且在金属筒 29的周围通过,同时向侧壁3f的方向流动。而且,通过金属筒29周 围的冷却风,利用散热片29a导向,平稳地在水平方向上流动,并且, 以充分的导热面积接触金属筒29,利用热传导从金属筒29高效地带走 热量。其结果是,可以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冷却。利用金属筒29 的冷却,处理从包围其中的X射线管27向金属筒29的热传导,由此, 可高效地对X射线管27进行冷却。而且,金属筒29与冷却风均匀接 触并被冷却,因此,可以抑制因X射线管27的温度不均导致的输出变 动和输出低下。其后,使从金属筒29带走热量并温度上升的冷却风, 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e上的排气口3k向外部排出。
此时,由于连结上壁3c和侧壁3b的壁为倾斜壁3d,因此,抑制 冷却风的停止,可以实现在箱体3内的平稳的冷却风流动。其结果是, 冷却风在金属筒29的周围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 冷却。而且,通过使连结箱体3的上壁3c和侧壁3f的壁也同样形成为 倾斜壁3e,有助于冷却风平稳流动。如上所述,在该X射线源1中, 通过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冷却,可以高效地对X射线管27进行冷 却,因此,使X射线源的高输出成为可能。
而且,X射线源1,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的侧壁3b的一部分 上,具有与个人计算机等相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X射线源1通 过该连接部进行与来自个人计算机等的有关控制信息等的信号输入输 出。在除去底板3a的箱体3中,冷却扇单元55和连接部(未图示) 与控制部7等电连接,因此,如果与箱体3的其他部位为另外的部件, 则在X射线源1的保养等方面上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扇单 元55和连接部(未图示)被固定在底板3a上,并与控制部7电连接。
而且,在X射线源1的箱体3中形成有倾斜壁3d和倾斜壁3e, 由此得到如下效果。在不具有该倾斜壁3d、3e的情况下,在上壁3c 和侧壁3b、3f之间形成角部。在此,利用如上X射线源取得在使检查 对象物倾斜状态下的透视图像的情况下,由于倾斜的检查对象物接触 角部,使照射窗27h和检查对象物不能充分接近。相比之下,如果利 用X射线源1,由于不存在角部,可以使检查对象物进一步接近照射 窗27h。因此,可以得到放大率更大的检查对象物的透视图像。
另外,作为如上的X射线源1,如上所述,在控制部7的第1、第 2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为了使 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必须对这些部件进行冷却。尤其是驱动电源 部39,由于在进行AC/DC变换(或者DC/DC变换)时产生大量的热, 因此必须高效地进行冷却。
因而,箱体3上的分隔壁15,并不全完分隔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 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作为对金属筒29和控制部7之间进行分 隔的部件,在分隔壁15的下方,设置有连通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 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的通风口59。如此,利用分隔壁15将金属筒 29和控制部7之间分隔,因此,可以抑制在冷却金属筒29后成为高温 的冷却风直接流入控制部收容空间R2。另外,由金属筒29产生的辐 射热也被分隔壁15遮挡,可以抑制其直接传播到控制部7。其结果是, 可以抑制控制部7的温度上升,并可以使控制部7的各电路基板35、 37的动作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利用通风口59将X射线产生部收容 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连通,因此,使由冷却扇55a产生的冷 却风的一部分通过通风口59流入到控制部收容空间R2,从而可以利 用该冷却风对控制部7进行冷却。
此时,通过通风口59并流入控制部收容空间R2的冷却风的一部 分,向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外侧的通风空间R2b、R2c流入。通风空 间R2b形成为第1平板部46与侧壁3b和倾斜壁3d之间的间隙,流入 该通风空间R2b的冷却风在第1电路基板35的周围流动,由此对第1 电路基板35进行冷却。此时,由于第1平板部46沿着大致平行于倾 斜壁3d的方向设置,因此通风空间R2b成为宽度大致一定的空间。所 以,在通风空间R2b内,冷却风不间断且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 第1电路基板35进行冷却。其后,冷却风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d上的 排气口3q,一部分被排出到外部,剩余的一部分在上壁3c和电路基板 固定器49之间通过,并流入通风空间R2c。
另一方面,从通风口59向通风空间R2c流入的冷却风,从通风口 59朝向设置在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参照图1和图2)的方向流动。 该冷却风以充分的面积接触于驱动电源部39,并且高效地对驱动电源 部39进行冷却,通过设置在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而排出到外部。如 此,可以高效地对产生高热的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并使驱动电源 部39的动作稳定。
另外,从通风空间R2b向通风空间R2c流入的冷却风,通过在第 2电路基板37的周围流动而对第2电路基板37进行冷却,而且,在驱 动电源部39的周围流动从而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之后,通过设 置在倾斜壁3e和侧壁3f上的排气口3r排出到外部。此时,由于利用 倾斜壁3e连接箱体3的上壁3c和侧壁3f,因此在通风空间R2c内流 动的冷却风沿着各壁3c、3e、3f不间断地流动,产生平稳的冷却风流 动。而且,在通风空间R2c内流动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倾 斜壁3e上部的排气口3s向外部排出。
由于该驱动电源部39产生高热,因此,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 却后的冷却风成为高温,但是,由于驱动电源部39位于排气口3r附近, 因此,该高温的冷却风被快速地从排气口3r向外部排出。由此,由于 驱动电源部39的周围的冷却风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 39进行冷却,并且可以使驱动电源部39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而且, 可以防止成为高温的冷却风向通风空间R2c、R2b逆流造成反而使第1 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的温度上升,其结果,可以使第1电 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的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
而且,上述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 是通过垫片51以距各安装面45a、47b、47c悬浮的状态被安装的,因 此,冷却风可以在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 39的表面和背面双方上通过。因此,上述安装方法也有助于第1电路 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的高效冷却。
在该控制部收容空间R2中,如图4所示,形成有被电路基板固定 器49和底板3a包围的通道部R2a,该通道部R2a中也流入来自通风 口59的冷却风。该通道部R2a,在冷却风通过通风口59而流入进来的 方向(垂直于图4的纸面的方向)上延伸,因此,产生向通道部R2a 集中的平稳的冷却风的流动。而且,在该通道部R2a内存在有从绝缘 块21突出地设置的高压变压器19,因此,可以利用冷却风高效地除去 由高压变压器19产生的高热,可以集中且高效地对高压变压器19进 行冷却。其后,从高压变压器19带走热量并成为高温的冷却风,通过 设置在箱体3的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参照图1和图2)排出到外部。
而且,由于在通道部R2a中产生上述平稳的冷却风的流动,因此, 也可以例如在第1安装面45a和第2安装面47b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 其他电路基板,并将该电路基板配置在通道部R2a中进行冷却。
另外,在第1电路基板35的部件中,功率晶体管61(参照图2) 由于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与第1电路基板35分离,贴紧并设置在高 压电源部17和冷却扇单元55之间的金属制散热器63中。此时,功率 晶体管61以未图示的导线与第1电路基板35电连接,从而发挥作为 第1电路基板35的一个部件的功能。根据如上配置,散热器63受到 来自冷却扇55a的冷却风从而被冷却,并间接地冷却密闭在散热器63 中的功率晶体管61。如此,通过将产生特别大热量的部件远离电路基 板本体单独地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控制部7的温度上升。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如图5 所示,X射线源71的电路基板固定器49由如下部分构成,即,由热 传导性金属构成的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第1平板45具有,相 对于底板3a倾斜设置的第1平板部46;第2平板47具有,相对于底 板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2平板部48,和相对底板3a大致平行地设 置的第3平板部50,和相对于底板3a大致垂直设置的第4平板部52。
该第1平板45,以底部45j接触于底板3a的状态,被多个(例如 3个)螺栓49a所固定;第2平板47,以底部47j接触于底板3a的状 态,被多个(例如3个)螺栓49a所固定。而且,平板45、47的上端 是以重叠的状态利用螺栓49b进行连接的。利用上述电路基板固定器 49,也可以相对底板3a稳定且确实地对安装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上 的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进行固定。
另外,X射线源71,在箱体73的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具有不 同于冷却扇单元55的另外的冷却扇单元77。该冷却扇单元77设置在, 驱动电源部39附近处形成于侧壁3f上的排气口73r上,是用于将箱体 73内部的空气向外部送出的排气型的单元。冷却扇单元77具有冷却扇 77a和使冷却扇77a旋转的电动机77b,通过旋转冷却扇77a将箱体73 内部的空气送出到外部。通过在位于驱动电源部39附近的排气口73r 上设置冷却扇单元77,可以将因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而成为高温 的冷却风,更快地向外部排出。
利用如上所述的X射线源71的结构,可以更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 39进行冷却,并可以抑制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的冷却风向通风空 间R2c、R2b逆流,从而造成反而使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 37的温度上升的情况的发生。其结果是,可以使第1电路基板35、第 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的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
另外,在X射线源71中,利用冷却扇77a将箱体3内的空气向外 部送出,由此,使箱体3内全部冷却风的流动加快,因而,可以高效 地对X射线产生部5和控制部7进行冷却。
另外,也可以划分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 R2。在此情况下,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 中分别设置冷却扇,但是也可以通过使冷却风在各个空间中集中地流 动而集中地进行冷却。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不 限定为螺合,也可以利用焊接或粘结固定在底板3a上。另外,电路基 板固定器49可以固定在箱体3的底板3a以外的部分上,也可以固定 于被固定在箱体3上的部件上。另外,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不 限定为螺合,也可以利用焊接或粘结进行连结。电路基板固定器49也 不限定为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1个部件,或者是如第2实施方式所述 的组合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的2个部件,也可以组合更多的部 件来形成。在此情况下,将由平板构成的多个部件相组合而形成电路 基板固定器,由此还可以省略弯曲加工。另外,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不 限定为导热性金属,也可以是树脂。
另外,冷却扇55a不限定于配置在侧壁3b上,只要是使冷却风在 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周围流动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部位上。 例如,也可以是:在箱体3上设置通风口,在该通风口的附近且箱体3 的内部设置冷却扇,由此,可以使冷却风在第1平板部45和第2平板 部47之间流动。另外,X射线源1也可以具有多个冷却扇。在此情况 下,虽然也可以配置多个相同类型的冷却扇,但是,在组合使用将吸 气型冷却扇和排气型冷却扇时可以稳定地形成内部的气流,因此优选。
另外,在不划分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 的情况下,可以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侧设置吸气型冷却扇, 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设置排气型冷却扇;也可以在X射线产生部 收容空间R1侧设置排气型冷却扇,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设置吸气 型冷却扇。
另外,X射线管27可以是密封型X射线管,也可以是开放型X 射线管。而且,X射线管27可以不是反射型靶类型的,而是透过型靶 类型的。X射线管27可以是其全体收容在金属筒29中,在此情况下, 为了使来自X射线管27的X射线向外部照射,可以在金属筒29上设 置X射线透过性高的部位。另外,也可以使X射线管27的一部分从 金属筒29突出,且可以使其进一步从箱体3突出。在包围X射线管 27的金属筒29上也可以没有设置有散热片29a。另外,X射线产生部 5也可以与箱体3分别地设置。
而且,以上所述的各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相互 组合。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X射线源适于用作在CT扫描仪等中所使用的微焦X射 线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634369号公报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X射线管 2020-05-13 248
X射线管 2020-05-13 212
X射线管 2020-05-13 260
组合共焦X射线荧光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系统和方法 2020-05-11 589
X射线管 2020-05-12 887
X射线管 2020-05-12 162
用于痕量元素制图的单色x射线微束 2020-05-11 1037
X射线管 2020-05-13 992
X射线管 2020-05-13 691
X射线源 2020-05-12 69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