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残疾人专用配件 / 轮椅 / 便携式斜坡

便携式斜坡

阅读:239发布:2023-03-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便携式斜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便携式斜坡,其构成为,至少由板材及第一增强部构成,所述第一增强部在斜坡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所述板材与所述第一增强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与所述第一增强部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形状等。涉及架设于 建筑物 、电车用的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来使用的便携式斜坡,提供一种轻质、且承重性、耐久性优异的便携式斜坡,而且通过在斜坡的两侧面设置 脱轨 防护壁从而能够将 轮椅 使用者安全地在斜坡上搬送,而且由于斜坡自身轻质,因此其搬运性也优异。,下面是便携式斜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便携式斜坡,其中,至少由板材及第一增强部构成,所述第一增强部在斜坡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所述板材与所述第一增强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形状,所述梯形形状的与板材相接的底的至少一个为3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至少一个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位于板材的侧端部的所述底角为大致
9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斜坡,进一步配置有第二增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二增强部被构成为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板材、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防脱轨壁以与板材的侧端面及第一增强部的侧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连接的方式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防脱轨壁以与板材的侧端面及第一增强部的侧端面的全部表面配合连接的方式配置。
11.一种便携式斜坡的制造方法,其为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便携式斜坡的制造方法,其中,板材、第一增强部及防脱轨壁被一体成型。

说明书全文

便携式斜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架设于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而使用的斜坡(slope),并且涉及轻质、且承重性、耐久性优异,例如轮椅使用者上下电车时安全性优异,且斜坡自身的搬运性也优异的便携式斜坡。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对于公共设施等而言,设置电梯、扶梯作为无障碍应对措施,另外有时,在阶梯的近旁设置斜坡作为迂回路,从而使借助轮椅的通行变得容易。但是,在公共设施、建筑物等构筑物的内外,存在许多高低差。这样的高低差对于常人而言容易跨越,但对于轮椅使用者、老人而言,有时跨越是困难的。
[0003] 无障碍的社会基础设施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有待完善的高低差还大量存在,例如,步道与车道的高低差、公共汽车的乘降口与道路的高低差、道路中挖掘的沟、乘降电车时的车辆与站台的高低差及/或沟对于轮椅的通行造成障碍。
[0004] 关于存在大量高低差这一状况,不仅在公共空间、交通机构存在,在轮椅使用者、老人居住的个人住所的内外也同样存在。
[0005] 最近,可以实现使用可搬运式的便携式斜坡,仅在必要时设置并使用该便携式斜坡,例如,在将轮椅从站台向电车的车内移动时、从电车的乘降口向站台移动时,或者,将轮椅从道路向公共汽车的车内移动时、从公共汽车的乘降口向道路移动时,利用在站台与电车的车内架设的桥板、或在道路与公共汽车的车内架设的桥板。
[0006] 上述斜坡以可搬运式为前提,因此期望其轻质且易于搬运,因此,比起金属制、木制的斜坡,公开了(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树脂制的斜坡,特别是轻质、而且承重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塑料制的斜坡。
[0007] 由于轮椅用斜坡是通过护理人员进行的护理操作而使轮椅(轮椅上乘坐有一名需被看护者)在其板上往返的器具,因此需要防止强度不足导致的损伤、及/或脱轨导致的跌落。例如,在斜坡的轮椅进入方向的缘部设置有防脱轨板。该防脱轨壁由于设定为由护理人员的误导而承受轮椅的撞击,因此相对于冲击的耐久性是重要的。另外,在搬运中易于发生撞击的斜坡缘部、及/或在该处附带的防脱轨壁具有耐冲击性能也是重要的。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796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电车乘降用斜坡,其为架设在电车的乘降口与站台之间从而使用的电车乘降用斜坡,包括:板状的斜坡主体,其具有一端侧载置于所述乘降口且另一端侧载置于所述站台的长度,并且具有轮椅能够通行的宽度;钩挂部件,其具有下垂片,所述下垂片固定于该斜坡主体的所述一端侧的缘部,且通过在从斜坡主体远离的方向上延伸的基片的前端部向下方弯折,从而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乘降口的高低差部啮合;和挡板,其以能够绕着沿所述斜坡主体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自由摇摆的方式连结于上述钩挂部件,且朝向远离基片的方向延伸,斜坡主体由纤维增强树脂形成”,并且公开了“具有板状的斜坡主体,板状的斜坡主体具有一端侧载置于所述乘降口且另一端侧载置于所述站台的长度,并且具有轮椅能够通行的宽度。因而,轮椅的使用者通过在斜坡主体上通行,从而能够在站台与电车之间容易地往返”的效果。
[0009] 但是,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仅简单记载了在斜坡主体中使用纤维增强树脂,但没有给出对兼具轻质化和承重性进行改善的启示。另外,在斜坡上搬送的轮椅等易于在轮胎的位置产生集中荷重,仅是简单地通过平板一个表面支承,承重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为了防止轮椅向外侧脱轨,斜坡主体上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上设置有高度小的保护壁部,但关于相对于该保护壁部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没有进行记载。
[0010] 另外,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28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构成“由至少2片以上的合板构成,所述合板在由发泡树脂形成的方形的芯材的表面背面两面上粘接有纤维增强塑料(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制的板材,合板在通行方向上下端分别具有用于消除合板自身的高低差的锥形结构(taper structure)4、5,并且具有通过边框部件9而将相对于通行方向的外侧表面嵌合的结构,将2片以上的合板相对于通行方向并排,通过片材6将合板的相对侧表面进行连结,以相互重合的方式将合板折叠”,并且公开了“轻质且易于携带运输,加工性良好、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最适合的尺寸,固定性能优异,且由于斜坡缘部及防脱轨壁所具有的高耐冲击性能而不易发生破损,具有优异的修补性能”的效果。上述斜坡的构成为:在由硬质聚酯、聚丙烯或丙烯酸等发泡树脂形成的芯材的表面背面两面上粘接纤维增强塑料的合板。
[0011]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2的构成而言,由于合板是在发泡树脂的表面背面两面牢固地粘接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层叠构成,且在层叠构成体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实施多个工序,因此存在制造成本方面的问题。另外,虽然通过层叠结构能够实现刚性提高,但在斜坡上搬送的轮椅等易于在轮胎的位置产生集中荷重,仅是简单地通过平板一个表面支承,承重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设置于两侧面的防脱轨壁需要粘接于合板的两侧,板材与防脱轨壁一体连接的区域仅仅是薄薄的合板的厚度,在防脱轨壁的接合强度方面不充分。
[0012] 另外,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30600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构成“架设于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从而使用的、由纤维增强塑料的多个板材形成的便携式斜坡,其中,在位于便携式斜坡的左右两侧的板材端上表面上以高度h设置有防脱轨壁,所述防脱轨壁的高度h、厚度t、耐表面压收敛在特定值内”,由此,公开了“即便在车轮碾压的情况下,防脱轨壁也不易弯折,轻质且能够容易携带搬运”的效果。在专利文献3的构成中,记载了板材与防脱轨壁优选一体地成型的方法,并且例示了下述构成,其中例如在由硬质发泡聚氨酯等形成的芯材的表面上卷绕增强纤维、并设置于模具之后,向该模具中流入基质剂(matrix agent),从而将板材与防脱轨壁一体成型;由此,由于板材与防脱轨壁一体成型,因此防脱轨壁更加不易弯折。
[0013] 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的防脱轨壁的设置的方式中,板材与防脱轨壁一体地连接的区域仅为薄薄的、板材的厚度,因此防脱轨壁的接合强度方面不充分。
[0014] 另外,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0398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便携式斜坡,斜坡主体具有由瓦楞板(corrugated board)形成的板状芯材,和贴合在上述板状芯材的至少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由纤维增强树脂材形成的增强层”,并公开了“与作为板状芯材而使用发泡聚氨酯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必要的刚性强度的同时,实现进一步地轻质化,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使用者带来的负担”的效果。
[0015] 但是,专利文献4的构成中,斜坡主体为由瓦楞板制成的板状芯材、和贴合在该板状芯材的至少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由纤维增强树脂材形成的增强层构成,因此层叠构成体的制造工序中需要进行多个工序,因此,在制造成本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虽然能够实现轻质化,在斜坡上搬送的轮椅等易于在轮胎的位置产生集中荷重,仅是简单地通过平板一个表面支承,承重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设置于两侧面的防脱轨壁需要粘接于由瓦楞板形成的板状芯材的两侧,因此板材与防脱轨壁一体地连接的区域仅为薄薄的、合板的厚度,因此防脱轨壁的接合强度方面不充分。
[0016] 现有技术文献
[0017] 专利文献
[001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7963号公报
[001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2818号公报
[002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30600号公报
[002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03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2]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23] 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涉及架设于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从而使用的便携式斜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斜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便携式斜坡轻质、且承重性、耐久性优异,轮椅使用者使用时对斜坡上施加荷重时,能够确保刚性且安全性优异,而且斜坡自身的搬运性也优异。
[0024]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5] (1)一种便携式斜坡,其特征在于,至少由板材及第一增强部构成,所述第一增强部在斜坡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所述板材与所述第一增强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0026] (2)根据(1)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
[0027] (3)根据(2)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形状,所述梯形形状的与板材相接的底的至少一个为30~90°。
[0028] (4)根据(3)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的至少一个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形状。
[0029] (5)根据(3)或(4)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位于板材的侧端部的所述底角为大致90°。
[0030]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斜坡,进一步配置有第二增强部。
[0031] (7)根据(6)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第二增强部被构成为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
[0032] (8)根据(6)或(7)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板材、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
[0033]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防脱轨壁防脱轨壁以与板材的侧端面及第一增强部的侧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连接的方式配置。
[0034] (10)根据(9)所述的便携式斜坡,其中,所述防脱轨壁防脱轨壁以与板材的侧端面及第一增强部的侧端面的全部表面配合连接的方式配置。
[0035] (11)一种便携式斜坡的制造方法,其为根据(9)或(10)所述的便携式斜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板材、第一增强部及防脱轨壁防脱轨壁被一体成型。
[0036] 发明效果
[0037] 根据上述便携式斜坡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获得下述便携式斜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便携式斜坡涉及架设于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从而使用的便携式斜坡,并且轻质、且承重性、耐久性优异,在轮椅等的使用者上下电车时安全性优异,而且斜坡自身的搬运性也优异。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的实施方式的上表面侧立体图。
[0039] 图2:为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的实施方式的底面侧立体图。
[0040] 图3:为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的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041] 图4:为图3所示的斜坡1的A-A截面图。
[0042] 图5:为示出第一增强部配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的斜坡1的A-A截面图。
[0043] 图6:为示出第二增强部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0044] 图7:为示出将多个板材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从而将板材的相对侧表面连结后的状态的上表面侧立体图。
[0045] 图8:为示出将多个板材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从而将板材的相对侧表面连结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0046] 图9:为图8中的B-B截面图。
[0047] 图10:为示出在图9中,第二增强部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附图的任何限制。
[0049] 所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构成为如下的便携式斜坡的构成:至少由板材及第一增强部构成,第一增强部在斜坡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0050]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至少由板材及第一增强部构成、该第一增强部在斜坡的长边方向上配置,并且在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形成有中空部的斜坡作为基本构成,由此能够实现确保便携式斜坡的轻质化及刚性,其中,该便携式斜坡为轮椅使用者要跨越例如构筑物中存在的高低差,或乘用车、电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的出入口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高低差时使用的便携式斜坡。另外,第一增强部设置于与轮椅等可移动的运动物体所通行的板材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不妨碍轮椅等的通行,且能够更加提高斜坡自身的刚性力。
[0051] 另外,本发明中,第一增强部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形状。在斜坡上移动的轮椅等的轮胎的位置会局部地产生荷重,但根据本发明的构成,通过第一增强部的构成而具有高承重性,因此能够安全地搬送。
[0052] 图1为示出从上表面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以下,有时简单称为“斜坡”)而得到的立体图。
[0053] 1表示便携式斜坡,2表示构成轮椅等通行的斜坡部的板材。该便携式斜坡1例如架设于电车的乘降口与站台之间来使用。例如,构成为斜坡1的上端侧3配置于电车侧的乘降口,斜坡1的下端侧4配置于站台侧。优选是为了容易地进行轮椅的乘降,以斜坡1的上端侧3及下端侧4具有特定的倾角的方式,分别以锥形形成。另外,在与斜坡1的乘降口的接触位置及/或与站台的接触位置处,优选适当地固定防滑的橡胶部件。斜坡1的上端侧3及下端侧4优选由轻质且廉价的塑料形成。
[0054] 图2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的底面侧立体图,图3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便携式斜坡的仰视图。5表示配置于斜坡1的两侧端部的防脱轨壁,6表示第一增强部。第一增强部6以在与板材1的纵长方向(其为作为轮椅等运动物体的通行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以长条状连续的形状配置。相对于来自在斜坡1上移动的轮椅等的轮胎的局部荷重,通过从上端侧3附近连续至下端侧4附近的长条结构,从而能够耐受局部的荷重。
[0055] 图4示出图3所示的斜坡1的A-A截面图。图4中为轮椅等在板材2的上表面移动的图。6a、6b及6d表示第一增强部,7表示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5表示防脱轨壁。
[0056] 对第一增强部6的形状进行说明。第一增强部6接合于板材2的一面地进行配设,并且是在板材2与第一增强部6之间形成有中空部7的构成。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由此相对于局部的荷重,而具有高承重性。
[0057] 另外,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接触的底角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板材面平方向成为30~90°的梯形形状。
[0058] 第一增强部6通过设成具有特定范围的底角的梯形形状,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相对于运动物体在板材2上移动时受到的荷重的承重性。若小于30°,则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变短,有时难以得到必要的刚性。若大于90°,则承重性有时降低。图4中,将第一增强部6b作为代表的例子,将其底角表示为θ。
[0059] 这里,所谓梯形形状,是指四边形的一部分,并且是至少一组对边彼此平行这样的图形。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相对于上边、与板材2接触的底边更长的正梯形形状。图4中,表示为上下颠倒。这是由于,为了使承重性变得良好,通过底边比上边更长、上边与底边平行的梯形形状,从而当板材承受荷重、且荷重传导至第一增强部时,产生抑制板材的弯曲变形的效果。
[0060] 图4中,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第一增强部6a是左底角为60度、右底角为60度的梯形形状,第一增强部6b是右底角为60度、左底角为60度的梯形形状,并且使左右的第一增强部6a及6b的底角对称,从而能够均匀地取得承受荷重的状态下的平衡。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第一增强部6a的左底角设为30度,右底角设为60度,将第一增强部6b的右底角设为30度,将左底角设为60度的情况下,同样地,也能够通过第一增强部6a及6b的对称性而取得荷重的平衡。针对第一增强部6d,在后文描述。
[0061]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第一增强部之一为等腰梯形。来自在板材2的上表面移动的运动物体的荷重均匀地施加至第一增强部,能够获得更高的承重性。例如,图4中,为将第一增强部6a或6b的左右底角设为相同角度的梯形形状的情况。
[0062] 另外,图5中示出配置第一增强部6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为作为第一增强部6而配置有奇数个的构成。示出了具备第一增强部6a、6b、6c及6d的构成。优选的是,在板材2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第一增强部6a,相对于该第一增强部6a,在第一增强部6a的两侧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将其他第一增强部6b及第一增强部6c配置于对称位置结构。由此,能够使(相对于一定重量的运动物体在板材2上表面移动时承受的荷重的)承重性更加强固。进一步优选的是,将第一增强部6a设为等腰梯形,通过图4所说明的那样将第一增强部6b或6c设置为左右的底角对称。进一步优选的是,将第一增强部6a、第一增强部6b及第一增强部6c均设成等腰梯形。
[0063]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配置为,位于板材的两端部的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接触的底角之一为大致90度,且底角之一为大致90度的侧面位于与板材侧端面同一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增强部位于板材2的两端部。
[0064] 通过将第一增强部的底角之一设为大致90度,第一增强部与防脱轨壁5的接合位置变多,由此提高其与防脱轨壁5的接合强度。
[0065] 图4或图5所示的截面图中,第一增强部6d位于板材2的两端部。上述第一增强部6d的板材2的端部外侧的底角θ2为大致90度。即,具有相对于板材2垂直的侧面部,该侧面部位于与板材2的侧端面同一面方向上。防脱轨壁5构成为同时接合于板材2的侧端面、和第一增强部6d的垂直于板材2的侧面部。
[0066] 另外,在本发明中,斜坡1上设置有防脱轨壁5,防脱轨壁5优选配置为与板材侧端面及第一增强部侧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是,防脱轨壁配置为与增强部位侧面部的全部表面配合连接。
[0067] 通过在斜坡1的左右两侧面上设置防脱轨壁5,能够防止车辆的跌落,此外,即便车轮碾压防脱轨壁5的情况下,防脱轨壁5也不易弯折,且轻质、容易携带搬运。
[0068] 与防脱轨壁5配合的第一增强部6d的底角θ2之一为大致90度,底角θ2之一成为大致90度的侧面位于与板材侧端面同一面方向,由此,防脱轨壁能够配合于与板材侧端面和增强部的垂直面同一的面上。因此,通过使防脱轨壁5与板材2侧端面和第一增强部6d侧面部配合连接,防脱轨壁5与板材2及第一增强部6d这两方接合,由此相对于防脱轨壁5的变形及/或断裂的耐冲击性变得强固。
[0069] 关于防脱轨壁5的高度,从板材2的上表面突出的高度优选为15mm~30mm。需要说明的是,防脱轨壁5并非一定要遍及斜坡1的全长范围来形成,在斜坡1的上端侧3及/或下端侧4也可以不形成。另外,所谓大致90度,是指考虑到设计、生产的余量等而可容许±5度的范围。
[0070]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接触的接点的切线方向角度的至少一个为30度~90度。更优选为35~80度、进一步优选为45度~60度。
[0071] 通过将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接触的接点的切线方向角度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相对于运动物体在板材2上移动时所承受的荷重的)承重性的效果。若小于30°,则第一增强部的与板材垂直方向的长度变短,有时难以得到必要的刚性。若大于90度,则有时承重性变弱。
[0072] 另外,位于板材的两端部的第一增强部6d的与板材接触的接点的切线方向角度及与防脱轨壁5接触的接点的切线方向角度优选为大致90度。由此,能够提高与防脱轨壁5的接合强度。这里,所谓大致90度,是指考虑到设计、生产的余量等而可容许±5度的范围。
[0073]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进一步配置有第二增强部。
[0074]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构成为第二增强部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
[0075] 假定施加更重的荷重的运动物体移动的情况下,若能够预测其重量,通过进一步配置具有一定弹性强度的弹性体部件,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承重性,使使用稳定性变得优良的效果。
[0076] 图6示出第二增强部插入到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后的状态的截面图。举出第一增强部6b的例子进行说明。13表示特定长度的插槽,该插槽具有设于板材2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7的内部的、用于插入第二增强部的特定的插口的大小。构成为,作为第二增强部14的、具有特定长度的长条的弹性体插入上述插槽13的内部。斜坡1由于在倾斜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多,因此以在插槽13的内部不发生移动的方式,将第二增强部14充分固定。
[0077] 板材、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优选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此外,从轻质化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比强度、比刚度优异的PAN系、沥青系、人造纤维系等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的碳纤维增强塑料。
[0078] 作为纤维增强塑料的树脂,优选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环树脂、树脂(甲酚型)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这其中,从成型体的力学特性、耐热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环氧树脂
[0079] 另外,纤维增强树脂的碳纤维的重量纤维含有率优选在15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若含量小于15重量%,则失去承重性、刚性从而难以达到所期望的功能。若含量大于80重量%,则易于发生在所述纤维增强树脂中产生孔隙的问题,且成型变得困难。
[0080] 形成板材、第一增强部及第二增强部的纤维增强塑料的纤维优选为连续的碳纤维。
[0081] 增强纤维可以与斜坡的架设方向即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或者与长边方向大致垂直地排列。另外,在将上述排列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则作为斜坡整体的弯曲强度、耐表面压力提高。
[0082] 对以上的斜坡以1片板的形式来使用的状况进行了说明,为了方便搬运,斜坡优选为做成如下结构:以至少分别具有第一增强部的2个板材(例如板材A及板材B)的表面彼此相对从而折叠的方式、将2片以上的板材连结。
[0083] 图7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下述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该状态为以多个板材(例如板材A及板材B)的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将2片板材相对于通行方向而并排,将板材的相对侧表面通过片材及/或合页而连结的状态。22表示通过片材及/或合页而连结的连结位置。图中2a、2b分别表示板材A、板材B。
[0084] 另外,图8示出将多个板材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并用片材将板材的相对侧表面连结的仰视图。构成为以折叠的方式配置2片板材2a和2b。构成为板材2a上配置有3个第一增强部6,板材2b上配置有3个第一增强部6。
[0085] 图9示出图8中的B-B截面图。板材2a上配置有第一增强部6e、6f及6g。同样地,板材2b上配置有第一增强部6e、6f及6g。此时,成为防脱轨壁5分别配置于板材2a的第一增强部
6e的侧面部、和板材2b的第一增强部6e的侧面部的构成。
[0086] 图10示出图9中插入配置有第二增强部的状态的截面图。举出第一增强部6b的例子进行说明。例示出下述构成:在形成于板材2a与第一增强部6f之间的中空部7的内部、配置有用于第二增强部14的插入的、特定长度、特定大小的插槽13。
[0087] 在位于由配置有第一增强部的板材构成的斜坡的两侧的板材侧端部面设置防脱轨壁。作为其设置方法,例如有以下方法:将板材、第一增强部及防脱轨壁一体地成型的方法,或者在将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一体地成型之后,将防脱轨壁粘接于板材侧端面及增强部侧面部的方法等。其中,优选为将板材、第一增强部及防脱轨壁一体地成型的方法。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省略安装防脱轨壁的工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板材及第一增强部位与防脱轨壁一体成型,因此防脱轨壁更加不易弯折。另外,还优选的是,板材、第一增强部、第二增强部的插槽及防脱轨壁一体地成型。
[008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9]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作为架设于物体间产生的高低差而用于轮椅的通行的便携式斜坡来使用。
[0090] 附图标记说明
[0091] 1 斜坡
[0092] 2、2a、2b 板材
[0093] 3 斜坡1的上端侧
[0094] 4 斜坡1的下端侧
[0095] 5 防脱轨壁
[0096] 6、6a、6b、6c、6d、6f、6g 第一增强部
[0097] 7 形成于板材与第一增强部之间的中空部
[0098] 13 第二增强部的插槽
[0099] 14 第二增强部
[0100] 15 板材的横宽度的长度
[0101] 16 第一增强部6d的下底的长度
[0102] 17 第一增强部6b的下底的长度
[0103] 18 第一增强部6a的下底的长度
[0104] 19 第一增强部6c的下底的长度
[0105] 20 第一增强部6d的下底的长度
[0106] 21 自板材的上表面起的第一增强部6b的高度
[0107] 22 连结位置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轮椅 2020-05-13 883
轮椅 2020-05-13 626
轮椅 2020-05-13 180
一种健身康复轮椅 2020-05-12 637
电动轮椅 2020-05-11 514
一种可爬坡电动轮椅车 2020-05-12 199
一种可调式轮椅辅助架 2020-05-12 241
一种扶手可加宽的轮椅 2020-05-11 521
一种电动轮椅 2020-05-11 344
电动轮椅 2020-05-11 57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