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涡轮机 / 涡轮 / 整体叶盘 / 整体叶盘 / 汽车风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

汽车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

阅读:15发布:2022-10-07

专利汇可以提供汽车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件 汽车 风 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由槽框、(遥)线控 电路 、电驱动机构、电/(自)手动项卷布筒壳套分段或一根圆柱形/一根圆柱形或锥形(弹性)卷布杆,分段可伸缩直线或前窗折弯拉布杆,便换洗整 块 或分段可任设孔(块)遮布及与此前四构件等形成传动链的传动轮绳(带)件,构成另设标志构件的前、后窗A1~4及侧、顶窗A5项;布框内边设附遮布附布件、便附离于同形内侧一边侧、顶窗玻,构成A7项;设便装拆端罩的卷布筒,遮布拉出边的拉布杆件与固于侧窗玻上沿布块相接边便接、离,构成A6项,只前两构件构成各窗B1项;B2项是各窗对边各装一可连、固遮布拉出边的B1项;对边附纤粘和布杆等一块遮布,分别构成B3和B4项;这多项遮阳器优化组合,能对以载人汽车为主的各有窗玻交通工具及 建筑物 窗玻实现(A1~7项可遥、线控)全遮挡。,下面是汽车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件汽车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有内套一根弹性卷布杆的卷布筒、遮阳布、拉布杆、吸 盘及插扣,其特征是:与另设构件的部分,构成选用的前、后窗第一至四电动项(A1-4)及第 八至九手动项(B1-2)、各侧窗第五电动项(A5)、第六至七电动项(A6-7)或第五至六项(A5-6) 之一组合第八手动项(B1)或第十手动项(B3)或第十一手动项(B4)及第八至十一手动项 (B1-4)、顶窗第五电动项(A5)、第七电动项(A7)及第八至十一手动项(B1-4)遮阳器之一; 每项制成一体在待造新车、也称非加装型或加装于成品车、也称加装型内窗边;第一至四项 (A1-4)的槽框、拉布杆、卷布筒、第二项(A2)例外的传动轮绳或带、遮布、标志构件及 第一至二项(A1-2)导绳件,都是左右边对称构置;电动项设轴承滚动、传动绳或带槽、拉布 杆走杆缺口和电线槽,第一至三项(A1-3)另设遮档窗边的可转盖板、第四项(A4)、第二 项(A2)另设传动绳滚筒件、也称滚筒件和套绳管件的条形槽框,分别制在前或后窗左、右 边、侧窗上、下边、项窗相对两边靠窗玻装饰支架里或加装其上,第一至四项(A1-4)左或右 边和第五项(A5)与绕绳轮相通的槽框两端或两边正对轴承槽或轴承槽里装微动开关,每边 非加装型上述槽框的主要构件部分便装拆制于窗边或者在窗边装配沟槽里另设;第一至五项 (A1-5)三段直线或用于前窗第一至四项(A1-4)的左右两段加中间数节,且中央节是能转角、 位于靠遮布上面、加装型可调深宽的扁缺口矩形、也称U形管或杆,缺口朝斜上、斜角可调 的折弯拉布杆,左右或两边段都是金属杆件,其一边松套入端部周壁设固定遮布拉出边与装 拆线槽口的中段直管孔、折弯拉布杆及第五项(A5)、还在这边靠端部设垂直金属杆的凸销, 凸销松夹在所插入中段直管壁的轴向条形缺口、另一边下端设在槽框槽里相互垂直滚动的一 组轴承、第五项(A5)中相互垂直滚动的上、下轴承位置互换,第一至三项(A1-3)另在其 上顺序设能推开槽框内侧壁可转角盖板的盖板轴承及第一至四项(A1-4)穿固传动绳或带、弹 性绳线头的螺固件或配绳钩的径向通孔,直线和折弯拉布杆中间段分别套固整段和左中右三 段遮布拉出边,直线拉布杆分别刚性竖跨侧窗和横跨前、后窗,折弯拉布杆刚性横跨前窗; 第六项(A6)设盖附粘固着窗玻外上沿及断面过渡遮布或夹持窗玻上沿两面的折、槽形条 块,槽形条块固挂杆件,受折形条块盖固的过渡遮布块下边和设撑起遮布一边段且平行于卷 布杆之支撑杆或支撑条的主遮布块拉出边、均固着拉布杆钩接,或只遮布拉出边固拉布杆并 附互粘纤粘或缝可分式拉链相接;非加装型第七项(A7),设周边重叠、同形于内窗玻面的遮 布框,窗玻升起时,其下边夹于布框槽、另三边夹于窗边橡胶条槽,布框外上沿附着与粘固 于窗玻内上沿纤粘互粘的纤粘条,布框内对边或周边设附固遮布件,框内适当位置另设附固 遮布的纵向筋条、需随时挡、拆遮布的框边、设便装拆附固遮布件,布框上边内侧高处、固 朝上内倾斜弹性片和横向带孔管的折形挂框件,两头固于布框上边两端、手动粘、离布框于 窗玻的绳或线、穿过折形挂框件孔;第八项(B1)设成在拉布杆上轴向定位、松套挂环、对 应窗边固挂钩,或者用一端设纤粘、对应窗边固互粘纤粘的非弹性或弹性带替代钩环的手动 式、遮布拉出边套或系固其上;第九项(B2)主要由对边对称设置的第八项(B1)加第八项 (B1)构成,第八项(B1)挂布杆上挂环可由吸盘替代;第十一项(B4)由套有卷带的被 卷遮布两端各固拉布杆,其一拉布杆可拆固于窗边;第一至三项(A1-3)加装型卷布筒、由轴 向主壳与侧边壳构成的外壳里,套两端装支撑轴承的卷布杆,加装型卷布杆及外壳均由两边 段对称构置的三段对接,卷布杆两边端及与之对应的槽框上端,第一项(A1)、第二项(A2) 非电传动机构边、第二项(A2)另一边、第三项(A3)各依次成对固设有两个绕绳槽的轮、 也称绕绳轮,绕绳轮和只设于卷布杆的收布弹性件各一个、槽周面均设套入传动带上结或珠 球缺面或轴向齿的一个槽轮,若配折弯拉布杆、另在中段主壳中央设遮挡盒、盒顶盖斜面及 主壳面均设标志构件,第四项(A4)卷布筒与第一至三项(A1-3)主要不同是、主壳轴向孔 靠外侧壁底部设走绳槽、由底座和盖板构成的左、右边主壳近端部靠外、内侧壁底板上、分 别设三组和一组滚筒件支架及其滚筒件、边主壳底座端壁孔里、套固卷布杆轴,一边段端固 收布弹性件的卷布杆、两边段及中段空心管套接的支撑轴是两段或第一至三项(A1-3)的四段、 该轴套着支撑两边段卷布杆、中段空心管及弧形卷布条板的数只轴承、或者此卷布杆第二项 (A2)采用、只是在不设弹性件的边段端固设一个绕绳轮、且卷布杆轴端套固于第一至三项 (A1-3)加装型卷布筒壳相应支撑轴孔,对第五项(A5)、第六项(A6)、第八项(B1)和第 九项(B2)加装型、分别在顶窗一边或侧窗长纵向边、侧窗下边、各窗一恰当边和矩形或梯 形窗两边,固两端接便装拆端罩、内套一根设端轴孔圆柱形或可调锥度圆锥形弹性卷布杆的 圆筒外壳卷布筒;第八项(B1)一端可移位卷布筒与前者的不同是,松套于空心卷布杆孔、 受径向插销支撑的弹簧孔里、套入圆杆的较细段、较粗中段松套入卷布杆孔、另一较细段松 插入并伸出小段于端罩壳断面中轴孔、伸出小段卡于固杆件的弹性移位槽口,设弹性件端罩 壳外断面固设端部是可套入固定盘中央凹槽的凸台;第一至四项(A1-4)非加装型卷布筒的三 段主壳及遮挡盒与车内台面壳制成一体,或者卷布杆三段合一,不含第二项(A2)的电驱动 机构设于卷布筒一边时,另在对应卷布杆端轴上装一传动齿轮,对第五至六项(A5-6)及第 八至九项(B1-2)非加装型卷布筒将加装型卷布筒设于窗边沟槽里,或者将其外壳的径向一部 分制于窗边壳、另一部分是含部分一端罩并设拉收遮布缺口的可拆件,圆锥形弹性卷布杆整 体成形;加装型电驱动机构,第一至三项(A1-3)由相接窗左或右边中段槽框上端的筋板件支 撑,电机轴伸和中间装正对槽框槽的绕绳轮或槽轮、绕绳轮或槽轮两边设定位销、轴承的短 轴一端均固凸销,两凸销轴间套接手动轴分连器,第四项(A4)及第二项(A2)由套固电机 的底座和盖板构成、用紧固件固于窗四角之一和卷布筒、槽框壳,套绳罩的第四项(A4)两 和第二项(A2)一个绕绳轮固套于电机轴伸,第五项(A5)由轴伸固装单绕绳轮的电机及罩 壳组成;非加装型电驱动机构与加装型相比,第一项(A1)、第三项(A3)设于窗边四角之一, 第一至三项(A1-3)的筋板件和第四项(A4)套固电机的底座与车支架一体成形,第一至三 项(A1-3)当其与卷布杆左或右边平行设置时、短轴上的绕绳轮或槽轮换成与卷布杆上齿轮啮 合的传动齿轮,第五项(A5)将加装型的该机构设于窗边装配沟槽、或者将含端罩的径向一 部分罩壳制于窗边、另一部分是可拆件,第六至七项(A6-7)由侧窗玻升降驱动,第一至三项 (A1-3)窗左或右上段只设传动构件的槽框与设电驱动机构的不同是无电机及轴分连器;对遮 布不挡风窗时的第一项(A1)、长于每对传动轮间距离两倍的每根传动绳穿过导绳件的穿绳孔 环、绳端固定在每对上、下轮槽侧壁孔或槽口后、分别跨于窗左、右边两对外轮和内轮槽上 面和下面、绝大部分余绳绕在每对外轮的下轮和内轮的上轮槽里、一节余绳绕于另一轮槽, 每对外轮的传动绳另将套有软性管的传动绳穿固于拉布金属杆的便松紧螺固件,每对绕绳轮 或槽轮一般在其一个轴孔中装固适当组合的单向滚针离合器,第二项(A2)窗左或右边一根 传动绳设置与第一项(A1)每对外轮相同,第三项(A3)是将第二项(A2)中的传动绳换成 紧套每对槽轮的带、带接头处也套软性管后穿固在拉布金属杆螺固件里,或者第一至二项 (A1-2)不设卷布杆两端外轮、将长于拉布杆行程的传动绳下端改固于金属杆螺固件或钩、系 固于金属杆,第四项(A4)是将一根绳一端头卡固于电机轴伸上内绕绳轮侧壁槽口,在轮绳 槽里预绕长于拉布杆行程的绳后、沿绳槽下面至相邻一组轴向滚筒件绳槽也称筒绳槽上或下 面、至从外绕过竖向筒绳槽、穿过卷布筒走绳孔到另一边、至径向筒绳槽下面向上、从外至 轴向筒绳槽上面、穿过绳钩孔及拉布金属杆上径向通孔,经槽框上走绳槽、至上段槽框筒绳 槽上面绕至下面、至下段槽框中筒绳槽上面、至一组筒绳槽下面、从外绕过竖向筒绳槽、穿 过卷布筒走过绳孔回到初始边、绳在此边的走绳路线与对边对称、最后跨过电机轴伸上外绕 绳轮绳槽下面、另一绳头固于轮侧壁槽口且小段余绳绕于轮绳槽,当第二项(A2)项电传动 机构按第四项(A4)设置时、卷布筒壳沿用第一至三项(A1-3)的且无筒壳内滚筒件、从电 机轴伸外绕绳轮开始至一根绳另一头穿固于拉布金属杆上径向通孔的所设滚筒件及走绳路线 与第四项(A4)相同、另一边无下段槽框滚筒件、其卷布杆端一绕绳轮若视同电机轴伸外绕 绳轮时,另一根绳的走绳路线与对边对称,第五项(A5)是长于拉布杆行程的一根传动绳一 端固定在绕绳轮壁孔后、跨于槽面、另一端便装拆地固于相应边拉布金属杆、余绳绕于轮槽; 第一至六项(A1-6)及第八至九项(B1-2)遮布由全挡拉布杆行程段窗玻面的主布块、相接一 边、另一边附于卷布杆的左右边段或下边段、第六项(A6)另设过度遮布块构成,第一至四 项(A1-4)若配折弯拉布杆、在主布块纵向中轴线左右边对称纵向剪口、剪口布边各缝制对称 且上有一边的三角形遮布块、布块上边孔中套两端固线头、位于主布块内面的弹性绳、两线 头固于左右拉布金属杆的螺固件或拉布杆两端固布槽,第六项(A6)过渡遮布块下边留出小 段边条处和主布块上边设开着杆钩缺口的拉布杆孔、主布块纵向较窄边上角向另一边与上边 平行设支撑布的杆或条孔或者过渡布块下边不设拉布杆孔、使布块下边与主布块上边由其他 附布件连接,第七项(A7)一块遮布边选用附布件固于遮布框内周边或对应纵向筋条设附布 件、使便挡拆布段的纵向布边两面及以纵向筋条为固定边向主布块内面翻折布段时、与纵向 布边重叠布面设互粘纤粘、其纵向布边纤粘旁及主布块上边附固扣手,第九项(B2)每个主 布块拉出边留出小段两面附纤粘边条处、设开缺口的拉布杆孔、卷布筒壳面附互粘纤条,第 十一项(B4)一块遮布对边外内面分别设纤粘和拉布杆孔、或者其固定边外面用杆卡替代纤 粘、两拉布杆间的遮布一面设钢卷带扁形孔;第十项(B3)一块遮布的对边至周边设附布件、 附着被遮挡窗边或被遮挡窗边及组合项遮布拉出边附布件,各项遮布都设任意一至数个孔、 网孔,或用另一第十项(B3)挡着孔,各项非加装型的主要区别是、遮布即可按车型制成供 选配的不同品种、或者是装配时部分裁制的半成品;第一至七项(A1-7)非加装型或加装型、 配市售一至多通道微处理芯片或集成块编码遥控发射器及其接收单元电路、电连接顺序控制 电路构成;一种一至八通道编码红外遥控发射电路是,第一至四与非(F1-4)中第三与非门 (F3)一输入端电连接编码集成块(IC1)的编码输出端,编码集成块(IC1)正极端与电池正 极间接降压二级管(V0)、其编码输出控制端与第二三极管(T2)发射极及电池负极电连接, 第二三极管(T2)基极与第四与非门(F4)输出端电连接、其集电极接峰鸣器(E0)负极, 编码集成块(IC1)第一至四数据编码端(D0-3)、分别与第九、第十四、第十六二极管(V9、 V14、V16)、第八、第十五、第十七二极管(V8、V15、V17)、第五、第七、第十八二极管(V5、 V7、V18)及第六二极管(V6)负极电连接,第六二极管(V6)正极分别与总电源开关(AS0) 一端和第一至四与门(Y1-4)中第四与门(Y4)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九、第十四、第十六二 极管(V9、V14、V16)正极分别与第一总运行转换开关(AS1)一端及第三与门(Y3)一输入 端、第二与门(Y2)输出端、相接第十七、第十八二极管(V17、V18)正极的第四与门(Y4) 输出端电连接,第八、第十五二极管(V8、V15)正极分别与第二总运行开关(AS2)一端及 第一与门(Y1)一输入端、第三与门(Y3)输出端电连接,第五、第七二极管(V5、V7)正 极分别与第一与门(Y1)输出端和前窗第三运行开关(AS3)一端及第二与门(Y2)一输入 端电连接,总电源开关(AS0)另一端与负极相接的第四、第十二极管(V4、V10)端,第一 总运行转换开关、第二总运行开关、第三运行开关(AS1-3)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第十三二极 管(V3、V13)、第二、第十二二极管(V2、V12)及第一、第十一二极管(V1、V11)负极电 连接,第一至四与门(Y1-4)另一输入端并联后,分别与第十二极管(V10)同第十一二极管 (V11)正极相接端,第十二至十三二极管(V12、V13)正极、第四与非门(F4)输出端电连 接,通电复位第一个双稳D触发器(IC4)Q端电连接第四与非门(F4)并接输入端和第一至 四二极管(V1-4)正极,电池正、负极间顺序电连接一端与蜂鸣器(E0)正极及通电复位第一 个双稳D触发器(IC4)脉肿输入端相接的通道转换开关(AS)另一端及阻容支路;一种遥 控接收及七窗顺序控制电路是,红外遥控接收集成块(IC6)的1、8脚分别与接收管(V22) 负极和第三三极管(T3)发射极及一稳压电源正极、相接电源负极的集电极及译码集成块(IC5) 数据输入端顺序电连接,译码集成块(IC5)正极端电连接一电源正极及线控总电源开关(AS4) 一端,第一至三数据输出端(D0-2)分别与单八路二次译码模拟开关(IC7)三个数据输入端 电连接,译码模拟开关(IC7)一输出通道端、第二十一二极管(V21)正负极至通电复位第 二个双稳D触发器(IC13)的脉冲输入端顺序电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V21)负极并联线控 总电源开关(AS4)另一端和第二十四二极管(V24)正负极与按键声响及背光控制第六三极 管(T6)基极串联支路,其二通道端、第三十二二极管(V32)正负极与另一第二个双稳D触 发器(IC13)的脉冲入端串联、第三十二二极管(V32)负极并联线控制总运行转换开关(AS5) 和第二十七二极管(V27)正负极、第三十三二极管(V33)负正极,两个前窗线控运行转换 开关(AS7、AS7′)一端串联支路后、电连接另一电源正极,其三通道端、并联第四十二二 极管(V42)正负极,第四十三二极管(V43)负正极、总线控运行开关(AS6)、一电阻至另 一电源正极顺序电连接支路和第四十四二极管(V44)正极,第四十四二极管(V44)负极并 接负极与通电复位另一第三个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输入端相接的第四十三二极管(V43) 正极及通电复位第四个双稳D触发器(IC15)脉冲输入端,其五通道端、第三十一二极管(V31) 正负极、相接第四十二二极管(V42)负极的两个前窗线控运行开关(AS14)、(AS14′)至另 一电源正极间串联,其四辅用通道端(E)及六至八辅用通道端(F、G、H)按需分别电连接 侧门及尾箱盖电动、寻车声响、防盗声响报警或电动侧窗玻升降电路控制输入端,第二个 双稳D触发器(IC13)Q端与第五三极管(T5)基极间接一电阻,一电源正极、抗干扰电感 (L0)、主电源开关(J1)、第五三极管(T5)集电与发射极至电源负极串联、主电源开关(J1) 常开触点(K1)一端接主电源正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源(IC8)输入端,另一第二个双稳D触 发器(IC13)Q端电连接第十三极管(T10)发射极与第三十五二极管(V35)正负极至通电复 位第三个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信号端串联的基极,主电源正极、并联设两组各一对常 闭及常开触点选择开关(J2)和一对常闭及常开触点指示灯开关(J2′)、第十一三极管(T11) 集电至发射极、主电源负极顺序电连接,振荡集成块(IC10)输出端与指示灯开关(J2′)公 共端电连接、其常闭和常开触点(K2′)与电源负极间分别电连接遮窗和收遮布指示灯各一或 两只,选择开关(J2)的第一组触点开关(K21)公共端与主电源开关常开触点(K1)、熔断 器及车用主电源正极电连接、常闭触点与槽框一端遮窗终止第一微动开关(MS1)常闭触点 电连接、常开触点与收遮布终止第二微动开关(MS2)的常闭触点电连接,第二组触点开关 (K22)公共端与第十二三极管(T12)集电极电连接、常闭触点与接于电机一接线端的槽框 另一端第二微动开关(MS2)公共端、一制动电阻(R30)一端、抗干扰支架一端及第三十九 二极管(V39)正极电连接、常开触点与接于电机另一接线端的第一微动开关(MS1)公共端, 另一制动电阻(R29)一端,抗干扰支路另一端及负极接于第三十九二极管(V39)负极的第 三十八二极管(V38)正极电连接,两个制动电阻(R29、R30)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微动开关(MS2、 MS1)的常开触点电连接,第三十八至三十九二极管(V38、V39)负极间并联接于电源负极的 第三十二电阻(R32)、第十六电容(C16)至可调电阻(W1)串联支路、第三十三电阻(R33) 至第十七电容(C17)串联电路,第十六电容(C16)和可调电阻(W1)相接点与延时触发器 (IC11)同、反相并接端电连接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三电阻(R33)与第十七电容(C17) 相接点并联延时触发器(IC11)复位端和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六电阻的阻值小于第三 十三电阻的0.33倍(R36<0.33R33),至运行控制开关(J3)的常闭触点(K3)至电源负极串 联支路,第十二三极管(T12)发射极电连接电源负极、其基极与延时触发器(IC11)输出端 间电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个双稳D触发器(IC14)输出端与第十三三极管(T13) 基极电连接,两组各两个单窗运行开关(AS15、AS15′、AS16、AS16′)的第三框(C)电路构 成及其电连接关系相同于前窗第三框(C)电路,第四个双稳D触发器(IC15)输出端电连接 第十四三极管(T14)基极、其集电极电连接主电源正极、发射极并联与电源负极相接的第四 十四电阻(R44)、第二十电容(C20)与第四十五电阻(R45)串联支路和另一延时触发器(IC12) 电源正端及复位端,另一延时触发器(IC12)同相、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十电容(C20)与 第四十五电阻(R45)相接点,其输出端与均只无前窗第三框(C)电路中第四十二至四十三 二极管(V42-43)单窗第六框(C′)电路的第二两组各两个运行开关(AS17、AS′17、AS18、 AS′18)一端第二点(II)电连接,此两个第六框(C′)电路中的第十二二极管(T12)基极 第一点(I)、电连接或非门(IC17)各一输入端、其输出端电连接第五与门(IC16)一输入 端、另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四双稳D触发器(IC15)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第三两组各个两 个单窗运行开关(SA19、SA19′、AS20、AS′20)的第六框(C′)电路中第二点(II),六个 单窗转换开关(AS8-13)或另一六个单窗转换开关(AS′8-13)的六个第二框(B)电路构成 及其电连接关系均相同于前窗第二框(B)电路;第六项(A6)加装型、由所装电动侧窗玻 电路或侧窗玻升降自动控制、或者其非加装型由上述电路控制、此时在侧窗一纵向边两端设 遮窗及收遮布终止微动开关,或者第五项(A5)沿用电动窗玻的电路控制;各项与窗边固定 重叠的构件面、设附市售海绵类薄层物的不干胶带粘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每边加装型前、后窗槽框,由相接中间 长、上下端短三段、中段的上层透明件叠于下层件或上下层合一成整体构成,与其下端或与 侧、顶窗槽框一端相接构件所成夹角、装配时可调,加装于侧窗上边的槽框弯形或分段对接, 第一至三项(A1-3)上层件、有遮盖上传动绳或带的走绳槽、槽底面缺口边设一凸条,下层件 设相互平行的上、下两条相通轴承槽、上轴承槽上沿斜面附防可转角盖板上边接触震动噪声 的软性垫物,槽框内侧壁上沿与可转角盖板下边、由弹性铰链件对接,弹性铰链件轴上套装 使盖板自由转靠软性垫物的扭弹簧,第三项(A3)可转角盖板是不同于第一至二项(A1-2) 弧形板的平板,上层件的走绳槽与受拉布金属杆套装的盖板轴承推力后约垂直槽框底面、遮 挡窗边的盖板间形成走杆缺口,盖板下端缺口里,设拉布杆上行初始、盖板轴承推开盖板的 过渡件,中段可转角盖板未推开时、过渡件松嵌于下段下层槽框内侧盖板对应缺口,下段槽 框上、下层件合一成形,或者只有下层件、上层件由中段槽框的上层件延伸,中段槽框下层 件与下段对接,每根槽框上下端槽、分别与相接构件连通、并在槽框槽里各装一只微动开关, 下段槽框下端外侧壁与卷布筒端壁铰链连接、其内侧壁装配时裁接、此铰或裁接处固设对应 于第一至二项(A1-2)中传动绳的导绳件,下层外侧壁下沿可伸出一条形装配板或在其底板外 面加设弯形装配孔板、对斜窗边与槽框外侧壁间可加设垫块并盖附条形物,第一至二项(A1-2) 在下层件靠内侧壁轴承槽里设下走绳槽,第二项(A2)某边只用与第一项(A1)项相同的上 走绳槽,第三项(A3)设垂直投影重合的上、下走带槽;上、下层合一槽框之主要不同是走 绳槽与上轴承槽合一,中段内侧壁与槽框底边整体成形,上段槽框由底座件里固一只微动开 关、第四项(A4)项设一滚筒件、第一至三项(A1-3)设相应绕绳轮或槽轮加盖板构成,第 四项(A4)、第二项(A2)项下段底板下端、设另一只微动开关的条形缺口里、固一滚筒件和 空心管两端接软性波纹管之套绳管件的一端、其另一端固于卷布筒走绳孔壁;第五项(A5) 槽框与第一项(A1)相比、只有无可转角盖板的一根变形下层件、中下轴承槽位置互换且传 动线槽与上轴承槽合一,侧窗上、下边和顶窗相对边槽框的同端与卷布筒壳端连接、侧窗下 边或顶窗某槽框另一端、与设正对传动绳槽绕绳轮的电机轴伸壳相通连接,顶窗两边槽框对 称设置,侧窗上边槽框整边设置、或者至拉布杆能行达的最小高度或离前侧窗前端一段处止, 此时设于下边槽框这端的微动开关亦移固与之对应处的轴承槽里;第一至三项(A1-3)每边非 加装型上、下层槽框,将加装型的过渡件与中段可转角盖板、下段内侧盖板合成一块靠下端 小段为开口弧形的可转角盖板,或将其盖板与中、下段内侧壁再合成便装拆的一整块内侧壁, 第一至四项(A1-4)每边中段整体槽框,或者将上段底座件与中、下段制成一体,或者对第五 项(A5)只将内侧壁设成便装拆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第一至五项(A1-5)可伸缩直线或折弯拉 布杆两边段是弯形件、插入中段直管孔的金属杆长不大于对应直管孔深,其另一边插入对应 槽框走杆缺口,杆上设在槽框槽里前后两个断面垂直于槽底面及另一个组成的一组轴承、分 别位于前后窗两边、侧窗下边、顶窗一边,侧、顶窗另一边断面垂直槽底面的轴承只设一个; 直线拉布杆中段是一根直管,折弯拉布杆中段数节为左、右对称构置,其加装型、从窗边到 中央,设带缺口直管、小节折弯管、插接这两管松插入折弯管孔的插杆中部松套扭力弹簧及 装配时据车内前窗后视镜尺寸、调节深宽的U形杆或管,与扭力弹簧两端相邻两管周壁、各 有数个选插弹簧端头的通孔,U形杆或管一端与折弯管相对端及其底边均由插杆可伸缩装接, 非加装型或成批加装于某种车时,也称某种加装型、简设经折弯的左、右边一节上松套扭力 弹簧、且分别松插入带缺口左、右段直管孔的一根中段U形杆,弹簧两端头分别固于相邻U 形杆和直管壁;若窗两边槽框平行、两边段金属杆与相邻中段管或杆合一成非伸缩状,非伸 缩折弯拉布杆从窗边到中央、简设金属杆、扭力弹簧和两边设插入金属杆端的U形管、此种 加装型和非加装型或某种加装型、分别沿用上述可调和不可调深宽的U形管或杆、金属杆一 边松套扭力弹簧、该边与弹簧一端头固定且伸出小段松插入U形管端头孔里、扭力弹簧另一 端头选插入U形管端周壁的数个径向通孔之一,各U形杆或管底边中央均定位松套滚珠;第 五项(A5)用于侧窗下段或顶窗固设传动绳金属杆的不设凸销一端与中段直管相邻端固接; 第七项(A7)布框边设缝孔,文中的附固遮布及遮布相接件、也称附布件,均含纤粘或可分 式拉链或挂钩或按扣或条形弹性橡塑槽夹件或线缝或胶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第一至三项(A1-3)加装型卷布杆的支撑 轴承套在边主壳端壁轴承孔里,某一边主壳靠槽框下端的裁伸出斜块面正对轴承槽、装与槽 框上端对应的一个微动开关,绕绳轮或槽轮与边段卷布杆一体成形或者加装其上、绕绳轮或 槽轮端的轴孔里插固一节固支撑轴承的端轴,一项中每个绕绳轮或槽轮的槽直径相等、且一 般等于相配卷布杆外径;第一至四项(A1-4)卷布筒设于车内前后窗边台面、外壳里设轴向电 线槽、并在靠窗玻壁面设轴向条形凸边及卡槽、卡槽至拉收遮布缺口上沿、设装拆标志构件 支撑卡的卡槽缺口,卷布杆两边段及中段都是空心管、其相邻端孔里插入金属管或杆对接并 用可拆销固定、拆销后金属管或杆移入中段卷布杆轴孔里,侧边壳两端与两边段主壳固装; 第四项(A4)卷布筒一边主壳的三组滚筒件支架、使靠近端部的两组滚筒件为与外侧壁有间 隔之上轴向、下径向垂直交叉设置、另一组滚筒件近靠前两组中下径向滚筒件内端竖向设置, 左右边主壳中各一组相互对称滚筒件支架、使滚筒体位于边主壳内侧壁走绳孔里轴向设置, 对称设置的另一边主壳三组中竖向一组或上轴向下径向两组滚筒件支架、靠近边主壳外侧壁, 弧形卷布条板两端通孔插固于两边段径向销并附于其圆周面及部分套轴轴承的圆周面,收布 弹性件使卷布杆自由单向转动;第一至二项(A1-2)及第五项(A5)绕绳轮或槽轮中每个绕 绳轮槽的一侧壁圆周设固定传动绳一端的壁孔或槽口;第五项(A5)与拉布杆装传动绳对应 端、第六项(A6)、第八项(B1)卷布杆一端端罩里、各设一个连杆弹性件,第五项(A5)设 弹性件端罩里、与正对轴承槽对接槽框的端孔中设一微动开关、第六项(A6)及第八项(B1) 不设此端孔和微动开关,该端罩与圆筒外壳的对接孔里、弹性件的支撑轴一边带插销、另一 端套于端罩轴孔,套接该支撑轴的圆柱形卷布杆一端、设套支撑轴插销的缺口;对第五至六 项(A5-6)及第八至九项(B1-2)加装型、配于侧窗的圆锥形弹性卷布杆、在一端设螺纹的圆 柱形卷布杆外周面附轴向两至三块弧形板,板两端周面箍薄弹性环、且装配时调定锥度端附 于非金属锥度调节件周面,调节件螺拧于圆柱形卷布杆螺纹端或将三角形薄片卷附其圆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加装型或非加装型电驱动机构中,第一 项(A1)设于短轴的各两个和第四项(A4)或第二项(A2)设于电机轴伸的两个或一个绕绳 轮轴孔里、均固套单向滚针离合器,第一至二项(A1-2)绕绳轮或槽轮与槽框槽间设导绳件, 第一至三项(A1-3)只设上段槽框的传动短轴与相接槽框外侧壁成直角设置、导绳件不设空心 滚筒,第一项(A1)左或右边带滚针离合器的两个绕绳轮或槽轮同设于槽框一端时,另一端 的两个绕绳轮制成有两个槽的一个轮,滚筒件由轴孔中固套有支撑轴的轴承且设传动绳槽的 滚筒或滚筒轴孔中松套支撑轴构成;第五项(A5)绕绳轮一侧壁上也设壁孔或槽口,加装型 套固电机的中段罩壳两端对接便装拆端罩,固微动开关、相通对接槽框孔的端罩、罩着电机 轴伸;第一至五项(A1-5)的传动绳,用小直径软性钢丝绳,拉或挂线用小直径尼龙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第一至六项(A1-6)及第八至九项(B1-2) 主遮布块一边设置拉布杆的杆孔、第一至五项(A1-5)形成杆孔边设附布件,第一至四项(A1-4) 主布块及下边段两侧边内面附换布线、线两端头分别固于卷布杆或拉布杆的线孔或线槽、布 剪口宽和深分别大于车内后视镜宽和使拉布杆能与上边段遮布重叠,第六项(A6)过渡布块 靠宽纵向及偏中部接近上、下边设一端附纤粘的卷收布弹性带或互粘纤粘块,第九项(B2) 用于前后窗时两主布块重叠边上端设挂钩件及靠上端各开一半圆口、梯形窗时、在两主布块 上边设数个小挂钩、以重叠外边为一边的三角形布块向布内面翻折、挂于布面绳扣,用于前 后窗的第一至四项(A1-4)及第八至九项(B1-2)、或者在窗玻上边附拉布杆不能行达段的条 形遮布;第十至十一项(B3-4)另在使用时的一不拆遮布边设一端附纤粘、卷收遮布的弹性捆 带;各项加装形遮阳器遮挡车窗时,按需在窗玻边附窄条形遮布、物;各项加装型和非加装 型用各种薄遮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第一至四项(A1-4)的标志构件,在遮档 盒顶盖斜面附设可调斜角的左、右两个弹性插夹,在固于上段槽框侧壁的板架或支架、电驱 动机构相应筋板及卷布筒外壳左、右边的支撑卡上均附设至少一对便装拆支撑杆,一根支撑 杆设可伸缩和可滑动的一对弹性夹,附软性标志的市售透明薄板或硬性标志件、同时铺夹于 至少两根支撑杆;第五项(A5)或第六项(A6)与第八项(B1)组合遮挡侧、横向两边夹 角大于九十度的某侧窗时,在其卷布筒一端设拉布线或拉布绳盒、其拉布线或拉布绳一端、 固于第五项(A5)拉布杆下端或固于拉布杆下端一段固线或绳另一端、另一端固于第八项(B1) 拉布杆、第六项(A6)主布块拉出边的拉布杆向斜侧窗边伸出一段端固拉布线或绳一端、拉 布线或绳另一端固于第八项(B1)拉布杆、只由第八项(B1)遮挡此种侧窗时、一端移位卷 布筒壳面与侧斜边间附三角形折叶布或物遮挡或三角形遮布或遮物附于窗玻,用第五至七项 (A5-7)及第八项(B1)或其组合项遮档前侧窗时,或者其前段窗玻另选第八项(B1)及第十 至十一项(B3-4)之一遮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器,其特征是:第一至七项(A1-7)遥控发射电路中、电 池正、负极间、第一三极管(T1)发射至集电极、一至数只串联或并联发射管串联,编码集 成块(IC1)八个编码端与八位四态集成开关(IC0)电连接成地址码、两振荡端接一电阻(R0); 一稳压电源集成块(IC8′)输入端与主电源正极间电连接手动开关(K0),译码集成块(IC5) 的八个编码端与八位四态集成开关(IC0)也接成四态地址码、两振荡端接另一电阻(R0)、 电平输出端分别与相接控制第八三极管(T8)基极的第十八电阻(R18)一端和译码模拟开关 (IC7)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六三极管(T6)集电极并联第七三极管(T7)基极及延时单稳触 发器(IC9)同相输入端、蜂鸣器电连接主电源正极和第七三极管(T7)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 (T8)集电极并接处、延时单稳触发器(IC9)输出端电连接第九三极管(T9)基极、其集电 极与主电源正极间电连接串联或并联的多只发光二极管(V30×X),第三十五二级管(V35) 负极与第三十三二级管(V33)正极、第三个双稳D触发器(IC14)Q端电连接第十一三极管 (T11)基极、主电源正极,延时触发器(IC11)放电端与第十二三极管(T12)间电连接,主 电源正极、运行控制开关(J3)、第十三三极管(T13)集电至发射极、主电源负极串联,一种 单窗线控电路是、前窗第二框(B)和第三框(C)电路的部分指示灯和电机控制电路既定电 连接,此时第一至二组触点开关(K21、K22)是设两组各一对常闭及常开触点的按动自锁开 关;各窗电动遮阳器控制开关及指示灯,集中设于驾驶操控台面,每个侧窗边分设单窗控制 开关及上、下行指示灯;与各项加装型遮阳器相关的槽框、拉布杆的跨窗管或杆、卷布筒外 壳及其卷布杆、传动绳或带、遮布、标志构件,均装配时裁定、且便反复拆装;各项遮阳器 与窗边或台面重叠的构件壳面、若见缺口,用装饰物填、盖;部分大型车的前或后窗,选设 左、右边两套遮阳器;第二至五项(A2-5)及第八至十一项(B1-4)遮阳器,辅用遮档有窗玻 的其他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窗玻。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件汽车窗的遮阳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汽车风窗电动遮阳装置,主要有内套整非弹性帘布的长形开口中空外筒 (或称本体)、帘布、连接帘布拉出边(或称末端)的支撑杆(或称连接板)、可正反转直流 电机等构件(注:本方案中依次称卷布筒、遮布<含遮阳膜、物>、拉布杆和电机,下同); 授权公告号为CN 2247609Y的“电动汽车遮阳帘”,另设支撑整体遮阳装置固定在车内风窗 平台上的支撑主体、摆臂及固定装置等;一端固装蜗卷弹簧的定长卷布杆、套于对应中空外 筒内、(带孔)卷布杆另一端直接插于中空外筒对应端的安装(插销)孔里,形成弹性卷帘 装置;中央带枢接左、右两根等长被动摆臂一端的支撑杆、定帘布拉出边;电机轴伸固设 螺杆,螺杆上方设一从中部到一端、依次与之啮合的蜗轮、另固齿轮及主动摆臂一端的一根 传动轴,只无蜗轮的另一根传动轴与一根传动轴、互相平平行且齿轮啮合地对称设置,这 些组件支撑于主体外壳;两被动摆臂与支撑杆枢接端朝向两传动轴,左、右各一对主、被动 摆臂另一端分别枢接,这两对主、被动摆臂可构成能变对的菱形状;支撑主体壳左右外侧、 各设一带安装螺孔的刻度盘,两刻度盘外侧、各带与之相同相向刻度盘且螺孔轴向相叠的固 定座架,左、右成对相向刻度盘螺孔中,各装一只带帽螺栓,通过紧松螺栓和转动支撑主体, 达到调固菱形摆臂仰角、以适应窗玻与车内台面成不同夹角之目的;固定座架固装在车内台 面中央。当电机克服蜗卷弹簧反作用、上升构件等重力及反向力矩正转、使两传动轴同步 反向转动时,带动左右主、被动摆臂间枢接端、分别以各自传动轴为圆心向上翻起,同时带 动两被动摆臂与支撑杆枢接端上升,矩形帘布被拉升,帘布升高幅度可由操作者控制、直至 菱形摆臂变成垂直车内支撑体面的重合件时、适时手动断开电源;电机反转时,除蜗卷弹簧 起收帘布作用外,其他可动构件的运动轨迹与正转时相反,收布后中空外筒成与支撑主体平 行且相叠搁置的直线体。授权公告号为CN 226923Y的“汽车后窗的电动遮阳装置”,与前 方案的主要区别是:无传动轴及其固(接)轴件,电机替代蜗卷弹簧;将菱形摆臂(本案称 撑持杆)上、下对角件端拆开、其左右各一对上、下撑持杆另一端,改枢接为始终撑升上下 两杆的带扭力卷簧的铰接、并各以铰接插销中点为定点、水平旋转180°后、分别使各杆一 端左右对称、可转动地螺接本体(前案称中空外筒)壳内臂及连接板;另在本体前板面上设 有若干通孔及一个条形长孔,其孔对应内臂面相距的一上一下适当位置、螺固可调位的上、 下行动断微动开关各一个,在左、右两下撑持杆上各固设一可触及对应微动开关触动片的触 动杆。每次使用前,可先调试微动开关的固定位置、使连接板分别上、下行至极限或所需高 度位置时、两触动杆能触及对应上、下行微动开关触动片而停止运行;上行时电机和扭力卷 簧、分别起放矩形帘布和撑升可升件及触动上行微动开关力的作用,下行时电机起克服扭力 卷簧反力后的收帘布及触动下行微动开关力等作用。公知的汽车风窗手动遮阳装置主要可归 纳为三类:一类是装于车内后风窗下方平台槽里等(也有个别随车一体装于侧窗下边车壳里 的),由上窄下宽非全窗遮挡梯形或矩形整块非弹性网孔薄遮阳布卷在卷布轴上,轴一端装 有收布弹簧,外套设拉收布轴向缺口的定长卷布筒,锁定遮阳布拉出边的定长拉布杆两端与 后风窗上沿对应处,成对装有手动插扣件:第二类与前类结构的不同之处是:无插扣,为矩 形(非)网孔薄遮阳布,在卷布筒和拉布杆两端安装孔中相套橡塑吸盘、用时吸住窗玻、不 用时拆去;第三类也是随装随拆的吸盘式,它由四角安装孔中套着橡塑吸盘、可折叠方块遮 阳面料构成,其授权号为CN 2164377Y。这些遮阳装置,若作为加装型,因遮阳布及其装置 是事先制定,风窗大了或形状不一时、不能全遮挡,风窗小了不能(便)装配,其中的电(手) 动装置、虽少有随车一般装于后窗的,亦为非全窗遮挡,通用性差;其次,均不能(便)换 洗遮阳布,即使遮挡部分、其防阳光辐射和光照射效果有限。另外,上述电动遮阳装置的支 撑摆臂或撑持杆等可行构件及支撑主体或本体都叠装在底座(架)上,使得一是占用较多车 内(高度)空间、不用时挡视线,二是除部分后风窗可装用外,难用于其他风窗,三是若行 车时使用、可行构件会随车抖动、摇晃甚至拍打窗玻、改变摆臂或撑持杆面仰角,四是在可 行件运行中,电机要克服可动件重力及(或)弹簧反作用力等举升,所需电机功率较大,不 节能,五是均未阐述具体控制电路与过程,当可行件上、下行至极限位、若手动断电,因操 作难做到适时及电机剩磁、转动惯性作用,可行件会按原方向运行短时,因此可能损坏微动 开关或装置,六是上述后种电动装置,上、下行的任意遮挡高度,要每次事先调定,使用不 便,至于随装随拆的手动遮阳装置,使用更是不便、更不能全遮挡风窗;总之,这些电、手 动遮阳装置,还不是用户满意和现代汽车可广泛装配的实用遮阳(光)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汽车品种繁多,各种车的前、后、侧、顶风窗(简称某窗,下同) 形状、尺寸各异等特殊性,用据实改变部分构成的一个总构思,提供一件以摇、线控电(自) 动为主、手动为辅的多项方案;各窗用有一定通用性的可选单项电(自)动或手动或电(自) 动与手动优化组合的遮阳器,实现电(自)动项顺序的部分至全窗往复、快速、可靠和手动 项辅助全窗遮挡;各项遮阳器方便换、洗遮布和使用,维护少、经久耐用、电动项节能;既 可与各种未造新车制成一体,也可少占车内空间、不用时基本不挡视线、加装于以载人为主 的成品车内各窗;另在前、后窗左、右上角及卷布筒壳面,都可辅设便装拆、能反复贴、夹、 插各种车用标志或广告(统称标志,下同)的标志构件;以增强汽车风窗的遮挡等功能,增 添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车用产品;并辅用于设窗玻的其他交通工具和建筑物窗玻。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件汽车风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在内套弹性卷布杆的卷 布筒、遮阳布、拉布杆、吸盘及插扣基础上,与另设构件的部分,构成选用的前、后窗A1-4 电动及B1-2手动项、各侧窗A5电动、A6-7电(自)动项或A5-6项之一组合B1或B3或B4手动项 及B1-4项、顶窗A5、A7及B1-4项遮阳器(简称某项,下同)之一;每项制成一体在待造新车 (称非加装型,下同)或加装于成品车(称加装型,下同)内窗边;A1-4项的槽框、拉布杆、 卷布筒、传动(支撑)轮绳(带)(A2项例外)、遮布、标志构件及A1-2项导绳件,都 是左、右边对称构置;电动项设轴承滚动、传动绳(带)槽、拉布杆走杆缺口和电线槽、A1~3 项可另设遮挡窗边的可转角盖板、A4(A2)项(可)另设传动绳滚筒件(简称滚筒件,下同) 和套绳管件的条形槽框,分别制在前或后窗左、右边、侧窗上、下边、顶窗相对两边靠窗玻 装饰板(支架)里或加装其上,A1~4项左或右边和A5项与绕绳轮相通的槽框两端(边)正对轴承 槽或轴承槽里装微动开关,每边非加装型上述槽框的主要构件、既可部分便装拆制于窗边、 也可在窗边装配沟槽里另设;A1~5项三段直线或用于前窗A1~4项的左、右两段加中间数节、 且中央节是能转角、位于稍靠遮布上面、可调深宽(指加装型)的扁缺口矩形(简称U形,下 同)管(杆)、缺口朝斜上、斜角可调的折弯拉布杆,左、右或两边段都是金属杆件,其一边稍 松套入端部周壁设固定遮布拉出边与装拆线槽口的中段直管孔、折弯拉布杆及A5项、还在 这边靠端部设垂直金属杆的凸销,凸销稍松夹在所插入中段直管壁的轴向条形缺口、另一边 下端设在槽框槽里相互垂直滚动的一组轴承(A5项中相互垂直滚动的上、下轴承位置互换), A1~3项另在其上顺序设能推开槽框内侧壁可转角盖板的盖板轴承及A1~4项穿固传动绳(带)、 弹性绳线头的螺固件或配绳钩的径向通孔,直线和折弯拉布杆中间段分别套固整段和左中右 三段遮布拉出边,直线拉布杆分别刚性竖跨侧窗和横跨前、后窗,折弯拉布杆刚性横跨前窗; A6项设盖附粘固着窗玻外上沿及断面过渡遮布块或夹持窗玻上沿两面的折(槽)形薄条块, 槽形条块固挂杆件,受折形条块盖固的过渡遮布块下边和可设撑起遮布一边段且平行于卷 布杆之支撑杆(条)的主遮布块拉出边、均固着拉布杆钩接,亦可只遮布拉出边固拉布杆 并附互粘纤粘或缝可分式拉链相接;非加装型A7项,设周边重叠、同形于内窗玻面的遮布 框,窗玻升起时,其下边夹于布框槽、另三边稍夹于窗边橡胶条槽,布框外上沿附着与粘 固于窗玻内上沿纤粘互粘的纤粘条,布框内对边或周边设附固遮布件,框内适当位置可另 设附固遮布的纵向筋条、需随时挡、拆遮布的框边、设便装拆附固遮布件,布框上边内侧 较高处、固朝上内倾斜弹性片和横向带孔管的折形挂框件,两头固于布框上边两端、手动 粘、离布框于窗玻的绳(线)、穿过折形挂框件孔;B1项设成既可在拉布杆上轴向定位、稍 松套挂环(对应窗边固挂钩),也可用一端设纤粘(对应窗边固互粘纤粘)的(非)弹性带替代 钩环的手动式、遮布拉出边套(系)固其上;B2项主要由对边对称设置的B1加B1项构成,B1 项挂布杆上挂环可由吸盘替代;B4项由套有卷带的被卷遮布两端各固拉布杆,其一拉布 杆可拆固于窗边;A1~3项加装型卷布筒、由轴向主壳与侧边壳构成的外壳里,套两端装支撑 轴承的卷布杆,加装型卷布杆及外壳均由两边段对称构置的三段对接,卷布杆两边端及与之 对应的槽框上端,A1(A2项非电传动机构边)、A2项另一边、A3项、各依次成对固设有两个 绕绳槽的轮(简称绕绳轮,下同)、绕绳轮和收布弹性件(只设于卷布杆)各一个、槽周面均设 套入传动带上结(珠)球缺面或轴向齿的一个槽轮(简称槽轮,该轮和绕绳轮统称传动轮或轮, 下同),若配折弯拉布杆、另在中段主壳中央设遮挡盒、盒顶盖斜面及主壳面均可设标志构件, A4项卷布筒与A1~3项主要不同是、主壳轴向孔靠外侧壁底部设走绳槽、由底座和盖板构成的 左、右边主壳近端部靠外、内侧壁底板上、分别设三组和一组滚筒件支架及其滚筒件、边主 壳底座端壁孔里、套固卷布杆轴,一边段端固收布弹性件的卷布杆、两边段及中段空心管套 接的支撑轴是两段或A1~3项的四段、该轴套着支撑两边段卷布杆、中段空心管及孤形卷布条 板的数只轴承、此卷布杆A2项也可采用、只是在不设弹性件的边段端固设一个绕绳轮、且卷 布杆轴端套固于A1~3项加装型卷布筒壳相应支撑轴孔,对A5、A6、B1和B2项加装型、分别 在顶窗一边或侧窗长纵向边、侧窗下边、各窗一洽当边和矩(梯)形窗两边,固两端接便装 拆端罩、内套一根设端轴孔圆柱形或可调锥度圆锥形弹性卷布杆的圆筒外壳卷布筒;B1项一 端可移位卷布筒与前者的不同是,松套于空心卷布杆孔、受径向插销支撑的弹簧孔里、套入 圆杆的较细段、较粗中段稍松套入卷布杆孔、另一较细段稍松插入并伸出小段于端罩壳断面 中轴孔、伸出小段卡于固杆件的弹性移位槽口,设弹性件端罩壳外断面固设端部是可套入固 定盘中央凹槽的凸台;A1~4项非加装型卷布筒的三段主壳及遮挡盒可与车内台面壳制成一体, 卷布杆也可三段合一,不含A2项的电驱动机构设于卷布筒一边时、另在对应卷布杆端轴上装 一传动齿轮,对A5~6及B1~2项非加装型卷布筒、既可将加装型卷布筒设于窗边沟槽里,也可 将其外壳的经向一部分制于窗边壳、另一部分是含部分一端罩并设拉收遮布缺口的可拆件, 圆锥形弹性卷布杆可整体成形;加装型电驱动机构,A1~3项由相接窗左或右边中段槽框上端 的筋板件支撑,电机轴伸和中间装正对槽框槽的传动轮、轮两边设定位销、轴承的短轴一端 均固凸销,两凸销轴间套接手动轴分连器,A4及A2项由套固电机的底座和盖板构成、用紧 固件固于窗四角之一和卷布筒、槽框壳,套绳罩的A4项两个和A2项一个绕绳轮固套于电机 轴伸,A5项由轴伸固装单绕绳轮的电机及罩壳组成;非加装型电驱动机构与加装型相比,A1、 A3项可设于窗边四角之一,A1~3项的筋板件和A4项套固电机的底座可与车支架(板)一体成 形,A1-3项当其与卷布杆左或右边平行设置时、短轴上的传动轮换成与卷布杆上齿轮啮合的 传动齿轮,A5项既可将加装型的该机构设于窗边装配沟槽、也可将含端罩的径向一部分罩壳 制于窗边、另一部分是可拆件,A6~7项由侧窗玻升降驱动,A1~3项窗左或右上段只设传动构 件的槽框与设电驱动机构的不同是无电机及轴分连器;对遮布不挡风窗时的A1项、稍长于每 对传动轮间距离两倍的每根传动绳、穿过导绳件的穿绳孔环、绳端固定在每对上、下轮槽侧 壁孔或槽口后、分别跨于窗左、右边两对外轮和内轮槽上面和下面、绝大部分余绳绕在每对 外轮的下轮和内轮的上轮槽里、一节余绳绕于另一轮槽,每对外轮的传动绳另将套有软性管 的传动绳穿固于拉布金属杆的便松紧螺固件,每对传动轮一般在其一个轴孔中装固适当组合 的单向滚针离合器,A2项窗左或右边一根传动绳设置与A1项每对外轮相同,A3项是将A2 项中的传动绳换成紧套每对槽(齿)轮的传动(齿)带、带接头处也套软性管后穿固在拉布 金属杆螺固件里,A1~2项也可不设卷布杆两端外轮、将稍长于拉布杆行程的传动绳下端改固于 金属杆螺固件或钩、系固于金属杆,A4项是将一根绳一端头卡固于电机轴伸上内绕绳轮侧壁 槽口,在轮绳槽里预绕稍长于拉布杆行程的绳后、沿绳槽下面至相邻一组轴向滚筒件绳槽(简 称筒绳槽,下同)上或下面、至从外绕过竖向筒绳槽、穿过卷布筒走绳孔到另一边、至径向 筒绳槽下面向上、从外至轴向筒绳槽上面、穿过绳钩孔及拉布金属杆上径向通孔、经槽框上走 绳槽、至上段槽框筒绳槽上面绕至下面、至下段槽框中筒绳槽上面、至一组筒绳槽下面、从外 绕过竖向筒绳槽、穿过卷布筒走过绳孔回到初始边、绳在此边的走绳路线与对边对称、最后跨 过电机轴伸上外绕绳轮绳槽下面、另一绳头固于轮侧壁槽口且小段余绳绕于轮绳槽,当A2项 电传动机构按A4项设置时、卷布筒壳沿用A1~3项的且无筒壳内滚筒件、从电机轴伸外绕绳轮 开始至一根绳另一头穿固于拉布金属杆上径向通孔的所设滚筒件及走绳路线与A4项相同、另 一边无下段槽框滚筒件、其卷布杆端一绕绳轮若视同电机轴伸外绕绳轮时,另一根绳的走绳路 线与对边对称,A5项是稍长于拉布杆行程的一根传动绳一端固定在绕绳轮壁孔后、跨于槽面、 另一端便装拆地固于相应边拉布金属杆、余绳绕于轮槽;A1~6及B1~2项遮布由全挡拉布杆行程 段窗玻面的主布块、相接一边、另一边附于卷布杆的(下)边段、A6项另设过度遮布块构成, A1~4项若配折弯拉布杆、在主布块纵向中轴线左、右边对称纵向剪口、剪口布边各缝制对称且 上有一边的三角形遮布块、布块上边孔中套两端固线头、位于主布块内面的弹性绳、两线头固 于左、右拉布金属杆的螺固件或拉布杆两端固布槽,A6项过渡遮布块下边留出小段边条处和主 布块上边设开着杆钩缺口的拉布杆孔、主布块纵向较窄边上角向另一边与上边平行设支撑布杆 (条)孔、过渡布块下边也可不设拉布杆孔、使它与主布块上边由其他附布件连接,A7项一块 遮布边选用附布件固于遮布框内周边或对应纵向筋条设附布件、使便挡拆布段的纵向布边两面 及以纵向筋条为固定边向主布块内面翻折布段时、与纵向布边重叠布面设互粘纤粘、其纵向布 边纤粘旁及主布块上边附固扣手,B2项每个主布块拉出边留出小段两面附纤粘边条处、设开缺 口的拉布杆孔、卷布筒壳面附互粘纤条,B4项一块遮布对边外、内面分别设纤粘和拉布杆孔、 其固定边外面亦可用杆卡替代纤粘、两拉布杆间的遮布一面设钢卷带扁形孔;B3项一块遮布 的对边至周边设附布件、附着被遮挡窗边及(或)组合项遮布拉出边附布件,各项遮布、都可 设任意一至数个(网)孔或用另一B3项挡着孔,各项非加装型的主要区别是、遮布既可按车 型制成供选配的不同品种、也可是装配时部分裁制的半成品;A1~7项(非)加装型、可配市 订(售)一至多通道微处理芯片或集成块编码遥控发射器及其接收单元电路、电连接顺序 控制电路构成;一种一至八通道编码红外遥控发射电路是,四与非[F1~4]中[F3]一输入端电 连接编码集成块[IC1]的编码输出端,集成块[IC1]正极端与电池正极间可接降压二级管[V0]、 其编码输出控制端与三极管[T2]发射极及电池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2]基极与与非门[F4]输出 端电连接、其集电极接蜂鸣器[E0]负极,集成块[IC1]四个数据编码端[D0~3]、分别与二极管[V9、 V14、V16]、[V8、V15、V17]、[V5、V7、V18]及[V6]负极电连接,二极管[V6]正极分别与总电 源开关[AS0]一端和与门[Y1~4]中[Y4]一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V9、V14、V16]正极分别与总 运行转换开关[AS1]一端及与门[Y3]一输入端、与门[Y2]输出端、相接二极管[V17、V18]正极 的与门[Y4]输出端电连接,二极管[V8、V15]正极分别与总运行开关[AS2]一端及与门[Y1]一输 入端、与门[Y3]输出端电连接,二极管[V5、V7]正极分别与与门[Y1]输出端和前窗运行开关 [AS3]一端及与门[Y2]一输入端电连接,开关[AS0]另一端与负极相接的二极管[V4、V10]端、 开关[AS1~3]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V3、V13]、[V2、V12]及[V1、V11]负极电连接,与门[Y1~4] 另一输入端并联后、分别与二极管[V10]同[V11]正极相接端、二极管[V12、V13]正极、与非门 [F4]输出端电连接,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4]Q端电连接与非门[F4]并接输入端和二极管 [V1~4]正极,电池正、负极间、顺序电连接一端与蜂鸣器[E0]正极及触发器[IC4]脉肿输入端 相接的通道转换开关[AS]另一端及阻容支路;一种遥控接收及七窗顺序控制电路是,红外遥 控接收集成块[IC6]的[1、8]脚分别与接收管[V22]负极和三极管[T3]发射极及一稳压电源正极、 相接电源负极的集电极及译码集成块[IC5]数据输入端(顺序)电连接,集成块[IC5]正极端 电连接一电源正极及线控总电源开关[AS4]一端、其数据输出端[D0~2]分别与单八路二次译码 模拟开关[IC7]三个数据输入端电连接,开关[IC7]一输出通道端、二极管[V21]正负极至第一 个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3]的脉冲输入端顺序电连接、二极管[V21]负极并联电源开关 [AS4]另一端和二极管[V24]正负极与按键声响及背光控制三极管[T6]基极串联支路,其二通道 端、二极管[V32]正负极与第二个双稳触发器[IC13]的脉冲输入端串联、二极管[V32]负极并联 线控总运行转换开关[AS5]和二极管[V27]正负极、二极管[V33]负正极、前窗线控运行转换开 关[AS7]或(和)[AS7']一端(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电源正极)串联支路后、电连接另一电源正 极,其三通道端、并联二极管[V42]正负极、二极管[V43]负正极、总线控运行开关[AS6]、一 电阻至另一电源正极顺序电连接支路和二极管[V44]正极,二极管[V44]负极并接负极与第二 个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输入端相接的二极管[V43]正极及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 [IC15]脉冲输入端,其五通道端、二极管[V31]正负极、相接二极管[V42]负极的前窗线控运行 开关[AS14]或(和)[AS14′]至另一电源正极间串联,其四[E]及六至八[F、G、H]辅用通道端、 可按需分别电连接侧门及尾箱盖电动锁、寻车声响、防盗声响报警或电动侧窗玻升降电路 控制输入端,第一个触发器[IC13]Q端与三极管[T5]基极间接一电阻,一电源正极、抗干扰电 感[L0]、主电源开关[J1]、三极管[T5]集电与发射极至电源负极串联、主电源开关[J1]常开触 点[K1]一端接主电源正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源[IC8]输入端,第二个双稳触发器[IC13]Q端电 连接三极管[T10]发射极(集电极接于另一电源正极)与二极管[V35]正负极至第一个通电复 位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信号端串联的基极,主电源正极、并联设两组各一对常闭及常开 触点选择开关[J2]和一对常闭及常开触点指示灯开关[J2']、三极管[T11]集电至发射极、主电源 负极顺序电连接,振荡集成块[IC10]输出端与指示灯开关[J2′]公共端电连接、其常闭和常开触 点[K2′]与电源负极间分别电连接遮窗和收遮布指示灯各一或两只,选择开关[J2]的第一组 触点[K21]公共端与主电源开关常开触点[K1]、熔断器及车用蓄电池(主电源)正极电连接、 常闭触点与槽框一端遮窗终止微动开关[MS1]常闭触点电连接、常开触点与收遮布终止微动 开关[MS2]的常闭触点电连接,第二组触点[K22]公共端与三极管[T12]集电极电连接、常闭触 点与接于电机一接端的槽框另一端微动开关[MS2]公共端、制动电阻[R30]一端、抗干扰支路 一端及二极管[V39]正极电连接、常开触点与接于电机另一接线端的微动开关[MS1]公共端、 制动电阻[R29]一端、抗干扰支路另一端及负极接于二极管[V39]负极的二极管[V38]正极电连 接,电阻[R29、R30]另一端分别与微动开关[MS2、MS1]的常开触点电连接,二极管[V38、V39] 负极间并联接于电源负极的电阻[R32]、电容[C16]至可调电阻[W1]串联支路、电阻[R33]至电容 [C17]串联支路,电容[C16]和电阻[W1]相接点与延时触发器[IC11]同、反相并接端电连接电阻 [R35],电阻[R33]与电容[C17]相接点并联触发器[IC11]复位端和电阻[R36](R36<0.33R33),至 运行控制开关[J3]的常闭触点[K3]至电源负极串联支路,三极管[T12]发射极电连接电源负极、 其基极与触发器[IC11]输出端间电连接电阻[R37],第二个双稳触发器[IC14]输出端与三极管 [T13]基极电连接,单窗运行开关分别是[AS15、AS15′]和[AS16、AS16′]的C框电路构成及其 电连接关系相同于前窗C框电路,双稳触发器[IC15]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T14]基极、其集电 极电连接主电源正极、发射极并联与电源负极相接的电阻[R44]、电容[C20]与电阻[R45]串联 支路和延时触发器[IC12]电源正端及复位端,触发器[IC12]同、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20] 与电阻[R45]相接点、其输出端与均只无前窗C框电路中二极管[V42~43]单窗C′框电路的运行 开关[AS17、AS′17]和[AS18、AS′18]一端(II点)电连接,此两个C′框电路中的三极管[T12]基 极(I点)、电连接或非门[IC17]各一输入端、其输出端电连接与门[IC16]一输入端、其输出端 电连接与门[IC16]一输入端、另一输入端电连接双稳触发器[IC15]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单 窗运行开关分别是[AS19、AS19′]和[AS20、AS′20]的C′框电路中II点,单窗转换开关是[AS8~13 或AS′8~13]的六个B框电路构成及其电连接关系均相同于前窗B框电路;A6项加装型、可 由所装电动侧窗玻电路或侧窗玻升降自动控制、其非加装型也可由上述电路控制、此时在 侧窗一纵向边两端设遮窗及收遮布终止微动开关,A5项也可沿用电动窗玻的电路控制;各 项与窗边固定重叠的构件面、设附市售海类薄层物的(不干)胶带粘固。一种单窗线控 电路是、前窗B和C框电路的部分指示灯和电机控制电路既定电连接,此时选择开关[K21、 K22]是设两阻各一对常闭及常开触点的按动自锁开关;各窗电动遮阳器控制开关及指示灯, 可集中设于驾驶操控台面,每个侧窗边可分设单窗控制开关及上、下行指示灯;与各项加 装型遮阳器相关的槽框、拉布杆的跨窗管(杆)、卷布筒外壳及其卷布杆、传动绳(带)、遮布、 标志构件等,均可装配时裁定、且便反复拆装;各项遮阳器与窗边或台面重叠的构件壳面、 若可见(条形)缺口,可用装饰物(填)盖;部分大型车的前或后窗,可选设左、右边两 套遮阳器;A2~5及B1~4项遮阳器,可同特征辅用遮档有窗玻的其他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窗玻。

对(非)加装型车辆,当前、后窗面为(近似)矩形时、荐用A3或A2或A4项,如为梯形、 荐用A4或A1或A2项,低档车或用户所需、可用B1~2项遮阳器;A5~6电(自)动项可分别单 项或组合B1、B3~4项之一用于拉布杆能行达窗边的侧、顶窗和全遮挡的侧窗(不含前侧窗), 当其中一项用于某前侧窗或不能全遮挡的侧窗时,可另加B1或B3或B4项全遮挡,其附加 组合的B1项卷布筒、可设于被遮挡窗三边之一、A7项用于非加装型车侧窗;对不规则形状 等侧窗玻、也可辅用B3~4项遮阳器全遮挡,固定侧窗玻也可选用B1项遮阳器;推拉式侧窗 玻,荐用A5或B3或上述与A5项组合的遮阳器,升降式或安装空间有限的侧窗玻、荐用A6 或B3~4项或上述与A6的组合项遮阳器;(近似)矩形侧、顶窗、还可用B1~3项遮阳器之一 遮挡。上述任一项加装型遮阳器,既可按车型制成成品供选配,其中的可裁构件也可是半 成品、装配时裁定,另外A1~4项遮阳器,可按车内前、后窗玻面的任意仰角和梯(矩)形窗边 间不同内夹角装(选)配。所以,适用于以载人为主的各种车内前、后、侧、顶窗全遮挡,具 有分类通用性。十一项遮阳器中,只有B1~4辅助项是手动。电动遮阳器电路,既可实现对 多窗的总遥控兼总线控及单窗线控、同时单独遥控前窗,也可只是多种方式的线控,实施 例中、五个遥控按键可控制八个通道、除遮阳器用四个、预留四个可对车其他功能进行归 一遥控,因地址码达数万个以上而不至误动作等,无论车窗多少,三个总控制开关即可对 其分组顺序自控操作,单窗线控时,仅设两个开关(每个侧窗边还可象电动窗玻那样分设控 制开关)适时控制。A1~5项遮阳器,由电驱动机构、传动轮或滚筒件绳(带)、卷布杆件和同时 受力于相连传动绳(带)及卷布杆的连遮布拉布杆等,形成传动链,拉布杆支撑并由轴承滚动 于槽框里;A2、A4及A5~6、B1~2项的弹性卷布杆随电机逆转或窗玻下降或手动配合,将遮 布同步收卷于卷布筒,A1~4项遮阳器上、下行时,传动绳(带)带动附固着遮布的卷布杆和可 伸缩拉布杆一同运行;遮布及传动绳(带)的松紧度,由传动轮中的滚针离合器、移位上绕绳 轮等调节,A4项不必调传动绳松紧度;因此,能实现电动项顺序的部分至全窗往复、快速、 可靠和手动项辅助(全窗)遮挡,且使用简便。若需换洗遮布,只要将主遮布块脱离或附(套) 于与其相接构件即可。每项电动遮阳器完成一次遮挡、是以秒计时,移动、传力构件都由 滚动轴承支撑、运行灵活,故所需电机功率小、耗电省。各项遮阳器中,除传动绳(带)、弹 性绳等少数构件可能有更换现象、遮布按需换洗、选配外,其它构件的一次性使用寿命, 均不会短于汽车,并在使用中免维护。车内各窗非加装型遮阳器槽框及与其两端相连构件、 控制电路开关板等,可与对应窗边的装饰面板或操控台面板一体成形或在其上留出装配沟 槽、可拆式装固其中;加装型遮阳器的槽框、卷布筒均为断面或径向尺寸小的条形件、附 装于窗边或台面,小薄形控制开关盒附于司乘者便操控处,A1~4项的槽框、断面下宽上窄且 A1~3项可设上层件透明,当遮布不遮窗时,其断面近似直角三角形且外侧壁是长直角边、 拉布杆收入卷布筒壳缺口;侧、顶窗的卷布筒和槽框经向或断面尺寸比A1~4项更小,故它 们基本不挡视线,占用空间也很少。A1~4项标志构件的支架和附标志的市售薄板等可为透明 件,前、后窗左、右上角及下边,都能酌情设置便装拆的标志构件,其上能重复夹、插、 贴各种标志、广告等。这样的遮阳器,显见能增强汽车风窗的遮挡等功能;同时,对于较 少拥有现代车用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来说,又增添了难得的一件。

由于上述方案,实现了往复、快速、可靠地从顺序的部分至全窗、遮挡汽车各风窗的 自动控制,停车时全遮挡各风窗,能将辐射阳光及其它光线有效挡于车外,一是使司乘人 员大大减轻受辐射的危害,延长车内设施寿命;二是在炎热天气里,汽车当阳停放后,司 乘人员进入车内初始,热浪难耐的状况大为改善,减少了开空调时间;三是司乘者在长途 行车途中或短途游玩时,可不受车外干扰及光照射地在车内歇息;四是有辅助防盗作用; 五是若遮布的品种、花色搭配得当,还会给城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行车时,除前窗外, 其它风窗亦可按需全遮挡或部分遮挡。它可根据季节更替或个人喜好等,方便换、洗各种 遮布。既可与各种未造新车制成一体,也可分类通用地加装在以载人为主的成品车上;所 用构、器件,是市订(售)或公知的非金属、金属普通件或由其材料加工成所需构件或电 子元器件,故造价合理,适合批量生产、配套。它装配车后,除个别构件可能在汽车使用 寿命期内需更换外,其它构件均免维护;前述部分项遮阳器,经模型一万多次连续试运行, 效果良好。电动项耗电甚微的每次运行时间以秒计。在前、后风窗的左、右上角和下台面, 都能夹、贴、插便装拆、反复使用的各种车用标志和商业广告件,改变了现将其贴、放于 窗玻或车内台面的不便。总之,它是至今国内外,真正较好解决各种汽车各风窗自动全遮档 的创新、实用遮阳器,基本实现包括本人在内驾驶员、对汽车风窗遮阳(光)装置要求的心 愿。

                                    附图说明

图1是前、后窗A1~3项、部分A4项电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局部剖示意图及A1-7项电(自) 动遮阳器遥(线)控电路总框图

图2是前、后窗A1~2项左边槽框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前、后窗A1~2项部分直线及折弯拉布杆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前、后窗A4、A2项左边槽框、一种金属杆及标志构件支架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

图5是侧、顶窗A5项槽框、A5-6项拉布杆件、B1项一端可移位卷布筒的卷布杆与拉布杆、 B2-4项部分构件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前、后窗A1-3项左边加中段卷布筒及A1-4项遮挡盒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A5-6及B1-2项内套圆柱形或锥形卷布杆的弹性卷布筒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侧、顶窗A5项电驱动机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前、后窗A1-3项电驱动机构设在窗左上角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前、后窗A1-3项传动轮构件设在窗右上角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前、后窗A1-4项标志构件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前、后窗A1-4及B1、B3-4项遮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侧、顶窗A5、A7及B1-2项遮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前、后窗A2、A4项卷布杆、A4项左边加中段卷布筒壳及A1-4项遮挡盒实施例的 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侧、顶窗A5项(或加B1项等)电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局部剖示意图。

图16是侧、顶窗B1项卷布筒上端可移位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17是前、后窗B1项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18是侧、顶窗B1项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19是侧、顶窗B3项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20是前、后窗A4、A2项电驱动机构设在窗左下角的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1是前、后窗A4项传动、滚筒件布置及传动绳走路线实施例的立体示意简图。

图22是侧、顶窗A6项遮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是非加装型侧窗A7项遮布框架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4是A1-7项电动遮阳器实施例的一种一至八通道编码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原理图。

图25是A1-7项电动遮阳器实施例的一至八通道遥控接收及七窗顺序控制电路总原理图。

图26是A1-7项电动遮阳器单窗线控电路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7是侧、顶窗A6项(或加B1项等)电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28是前、后、顶窗及矩形侧窗B2项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29是侧、顶窗B4项手动遮阳器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为幅面所限或简化作图等,在不至误解时,以上立体示意图中,少数分常用配件可能是 按平面图示意作出,部分纵、横线夹角未按立体图的标准而作等;第二,各主视图中,虚线 [m]是各窗部分其它可能的形状示意、此时相关构件也移或延伸至该线处(该虚线也可是稍 弧线);第三,各项遮阳器遮布上、可设一至数个(网)孔或用另一块按C项购置的孔(块), 因这可按需任意易设,故均未作出图例;第四,A1-3项的槽框、拉布杆、卷布筒、传动轮绳 (带)、遮布、标志构件及A1-2项的导绳件,都是左、右边对称构置,因此、其中构造要素 相同的构件实施例附图,多数只作左或右或一边加中段部分;第五,在图1或图16或图17 中,若按已述某项遮阳器的构件组成,用带括号的构件序号替代其前不带括号的构件序号时, 原项视图变成相应的另一项遮阳器视图;第六,各项遮阳器的主视示意图,均以各对应窗两 对边所成平面为投影面作出;第七,因A4项实施例主视示意图,是将图1中卷布筒壳及其 卷布杆、两边槽框、传动轮绳(带)及其构置,分别有图14、图4、图20及图21替代、且 电驱动机构由左边槽框上端移至下端即得,基本按A4项构置的A2项、是将A4项中的卷布 筒壳和金属杆分别由图6中卷布筒壳[30]和图4中金属杆[218]替代、且A1-3项的传动轮、绳, 按相应特征改变即得,A7项为非加装型、与车一体装配、其遮阳器部分、主要由图13中主 遮布块[63]附固于图23布框和附于布框及窗玻内上沿的互粘纤粘[602′]构成,故均未(单 独)作出主视示意图,特此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4、图6及图14中,A1-3项每边加装型中段槽框的上层透明件[10]、有遮盖上 传动绳(带)的走绳槽[101],槽[101]底面缺口沿边设一凸条[102]、下端裁设缺口[103];长 下层件[11]设上下相互平行的两条相通轴承槽[111]、[112]和电线槽[113],下轴承槽[112]里、 同设A1-2项中靠内侧壁[114]和A3项中靠轴承槽[112]左侧壁的下走绳槽[115]或下走带槽[115 ′],A3项上、下走带槽[101]与[115′]相互垂直投影重合,上轴承槽缺口上框沿斜面[116] 附防可转角盖板[12]或[12′]上边[121]或[121′]接触震动噪声三个软垫块[13],内侧壁 [114]上沿与盖板[12]或[12′]下沿由铰链板[141]、插销[142]及扭力弹簧[143]等构成的弹 性金属铰链件[14]对接(用市售螺钉等紧固),扭力弹簧[143]同装(位)于铰链板[141]、 盖板[12]或[12′]及内侧壁[114]的缺口[a]处,两端头[b]分别压着内侧壁[114]和盖板[12] 或[12′],且A3项可转角盖板[12′]是不同于A1、A2项弯形可转角盖板[12]的平板,盖板缺 口[122]或[122′]里、装拉布杆上行初始、轴承推开可转角盖板[12]或[12′]的过渡件[15], 这时过渡件[15]松嵌于下段短下层槽框[16]的内侧板[17]的缺口[171];上段槽框的上层件 [10]叠于下层件[11],下层件[11]外侧壁[117]下沿可伸出一条形装配板[d]或沿其条形底外 平面加设数块弯形安装金属孔板[18]、对倾斜窗边酌情在外侧壁[117]和[164]上或下边加设 数块楔形垫块[181]或橡塑等垫条(块),上端经裁形的下轴承槽[112]底面装一只微 动开关[7](与长下层件[11]等构成的左边槽框对称构置的右边槽框两端、不设微动开 关[7]和[5]),其上、下端内、外侧壁分别裁形伸出一小节连接壁[118]和[119], 连接壁[119]与槽框[16]上端对应壁连接缺口[e]卡接;设置与中段槽框下层件[11] 相同的下段槽框下层件[16]的上、下轴承槽[161]、[162]和下走绳槽[163]均为向下 开口弧形,下段下层件[16]既可与上层件[10]合一成形,也可象图示那样分设下层件 [16]、上层件由中段槽框上层件[10]延伸得,其外侧壁[164]下端设铰链孔[165]及 插销[166]和安装调定槽框与卷布筒[30]等所成夹角时,按需可裁的端头[167]、内侧 壁端边接块[168](装配时定位钻孔)及其盖板下端头[172],连接端孔、块[165]、[168] 上由插销[166]等固装A1、A2项所设导绳件[19]的孔环[191],盖板[17]叠装在内侧 壁[169]上;导绳件[19]分设对正上、下走绳槽[101]和[115]的上、下穿绳孔环[192] 和[193]、靠近两孔环右侧各设一个可随传动绳运行而同步转动的空心滚筒[194]和[195], A2项的导绳件[19]、只设上穿绳孔环[192]及滚筒[194],A3项不设导绳件[19];上层 件[10]的走绳槽[101]与受拉布杆上盖板轴承[206]推力后垂直槽框底面、遮挡窗边 的盖板[12]或[12′]间形成走杆条形缺口。A1~3项每边非加装型槽框与上述各对应加装 型槽框构置之主要不同是,上段槽框的上、下层件[10]、[11]及下段槽框下层件[16] 等、既可能装拆制于车窗边、也可在窗边沟槽中另设成可装拆的一根,将过渡件[15]与 原盖板[12]或[12′]及[17]合成一块下端为开口弧形的可转角盖板,还可将合成一 块的可转角盖板与中、下段内侧壁[114]、[169]再合成可装拆的一整块内侧壁。A5项加 装型一边槽框[18]见图4、只有上述无可转角盖板[12]或[12′]且变外形的一根下层 件,其中以底面壁[181]为界,设折弯形外侧壁[182]和内侧壁[183],既可使底面伸 出一条形安装边[184]、也可在内侧壁[183]外侧面加设数个装配时、可弯形的薄金属孔 板[184′]或将其底面[181]及外侧壁[182]与对应窗边粘固;槽框[18]中也设相互 平行、但与图2中上、下轴承槽[111]、[112]互换位置的两条相通上、下轴承槽[185]、 [186],内、外侧壁[183]、[182]上沿间为走杆(绳)缺口[187],与轴承槽[185]及[186] 相通且靠底面[181]的框孔里设电线条形槽[188],与正对电驱动机构绕绳轮经裁形相通 接端的轴承槽里装微动开关[7];参见图15,槽框[18]用于近似矩形的侧、顶窗时,可 含矩形虚线[m]段整边设置,用于非矩形或前侧窗时,可只设拉布杆能行达最小高度或离 前侧窗前端一段距离的虚线[L]处,这时位于下边槽框[18]的微动开关[7]、亦移固虚 线[L]旁轴承槽[185]里。A5项非加装型槽框与加装型槽框[18]构置的主要区别是,既 可按加装型构置,也可将底面[181]及外侧壁[182]与窗边一体成形、将内侧壁[183] 与装配边[184]合一成便装拆件;A4、A2项每边加装型槽框与A1~3项槽框构成不同是,中、 下段槽框[11′]、[16′]是上、下层件合一、无可转角盖板等的整体成形,中段下伸出段[119 ′]和上端分别套(叠)于下段[16′]上端下轴承槽底板[130]和上段槽框[48′]下端底板面、 并均螺固于孔[104],上段槽框底座(槽)里设叠固微动开关[7](MS1)、有走绳孔的凸台[109] 和通过孔[105]装固滚筒件[14]于框槽,其盖板[125]的卡尔[123]卡于缺口[138]并用螺固件 [126]固于孔[106、107]中,孔[108]固底座于窗侧壁,孔[510]螺固标志构件支架[51′],滚筒 件[147]由套轴承孔[128]的绳槽滚筒、轴承[129′]及螺杆[124]构成;下段槽框下端正对下轴 承槽设固微动开关[5](MS2)的槽孔[134]、其下端小段底板[135]叠固于图14中边主壳底座 [388]的伸出台板[384]、且通过孔[133]螺固于边主壳盖板[314]的孔[316]中,底板[135]偏中 上位设一条形缺口[132]、由滚筒[127]、轴承[129]及螺杆[131]构成的滚筒件、通过螺固孔[105] 置于孔[132]后、由设滚筒槽[137]且固于底板的盖板[136]封盖、缺口[132]下段适当处、固空 心管[14′]两端小段套波纹管[13′]的套绳管件一端面[145],其另一端面固于卷布筒边主壳 的(滚筒件支架及)走绳孔壁[385]。A1~4项部分拉布杆见图3、图4、参照图1、图12,用 于后窗或部分前窗的左段金属杆[20]、[20′]及[218]加中段直管[21]构成直线或加中 间段[22]、[22′]左、右对称构置的数节管、杆等构成折弯拉布杆;直线或折弯拉布杆 的左段金属杆[20]或[20′]或[218]右边,稍松套入端部管壁设固定遮布槽口[210] 的中段直管[21]或[220]或[220′]孔、该套入杆长不大于对应直管孔深,当此金属 杆配于折弯拉布杆时、另设凸销[200]插固于金属杆[20]或[20′]端孔[211]里, 销[200]松夹在所套入直管的轴向壁条形缺口[221]或[221′]里;金属杆[20] 或[20′]或[218]里弯形、焊接件,其另一边插入槽框走杆缺口、下端固设在上轴承槽[111] 里一前一后两个断面垂直于槽底面的轴承[201]于轴承轴杆[202]、[203]及在下轴承槽 [112]里的另一个与轴承[201]垂直的轴承[204]于轴承轴杆[205]或[205′]或[214], 从杆下端往上还顺序设能推开槽框可转角盖板[12]或[12′]的盖板轴承[206](金属 杆[218]不设)及可紧松传动绳(带)及弹性绳[U]线头的螺固件[207]、[208]或配绳钩 [219]的径向通孔[207′],螺固件孔中套线(带)的软质空心管[209]。折弯拉布杆中间段 [22]或[22′]从窗边到中央,加装型、设直管[220]、小节折弯管[222]、相接这两 管(稍松插入折弯管)的插杆[223]中部松套扭力弹簧[224]、插杆[223]插入直管[220] 相接端均设插固铆钉[23]的经向孔[228]、两端带通孔[228]的插销[225]、折弯管[226] 和两端带通孔的插杆[227],与扭力弹簧[224]两端相邻两管[220]、[222]周壁各有数 个选插弹簧端头的通孔[f],折弯管[222]与[226]对接端孔插入插销[225]、由铆钉 [23]选插固两壁面上轴向数个安装时可调定U形缺口深的径向通孔[228]、折弯管[226] 另一边轴向壁面也设数个径向通孔[228],管孔中插入安装时可伸缩并由铆钉[23]铆固 的插杆[227],插杆中央松套能托起U形管(杆)进、出卷布筒遮挡盒的滚珠[24]、并由销 [240]定位;非加装型或某种加装型、简设经折弯的左、右两边节上松套扭力弹簧[224]、 且稍松插入直管[220′]的一根U形杆[25],扭力弹簧[224]两端分别固于U形杆孔[251] 和直管插孔[f],其它设置与上述加装型相同;对用于风窗两边槽框平行的非伸缩拉布杆、 可再简设不带凸销[200]的金属杆[20]或[20′],扭力弹簧[224]和中段U形管(杆) [22]或[22′],加装型、将不带缺口[221]的直管[220]与小节折弯管[222]合成 一根管[229],非加装型或某种加装型、将不带缺口[221′]的直管[220]与U形杆[25] 合成一根管[252],金属杆[20]或[20′]或[218]一边松套扭力弹簧[224]、此边各与 扭力弹簧[224]一端固定且伸出小段销松插入管[229]或[252]端孔里,扭力弹簧[224] 另一端头选插入管[229]或[252]端头周壁(将原孔[f]改设位置)的数个通孔[f]之 一,对非加装型或某种加装型非伸缩直线拉布杆,可将金属杆[20]或[20′]或[218]与 中段直管[21]合成一根杆。上述直线和折弯拉布杆分别刚性横跨前、后窗(折弯型为前窗)、 并套遮布拉出边。A5项拉布杆见图5、另参见图3、图4及图13,用于侧窗下段或顶窗固设 传动绳金属杆[217]的不设凸销一端与无轴向壁条形缺口[221]的中段直管[21′]相 邻端固接,中段直管[21′]另一边设轴向壁条形缺口[221]、并在其两端设固定遮布拉 出边的槽口[210],金属杆[217]设轴承一边、也插入槽框[18]的走杆缺口[187]、其 上套固轴承[204]于上轴承槽[185]里,与金属杆[26]端垂直固接的弯杆[202]及[203] 上、固设在下轴承槽[186]里一前一后两个断面垂直于槽底面的轴承[201],传动绳一端 头便拆固于金属杆[217];另一段设凸销[200]的金属杆[217′]端、稍松插(夹)入相 邻直管[21′]的端孔及缺口[221],杆[217′]另一端插入另一槽框走杆缺口[187]、 其轴承及固轴承的杆、既可与金属杆[217]对称设置、也可象图5中那样、只将断面相互 垂直的轴承[201]和[204]各一个套固于杆弯形处两边,所插入直管[21′] 的杆[217′]长,不大于对应直管孔深。用于侧窗的(非)加装型A6项,见图5、图22、 参见图27,设盖附粘固着窗玻外上沿及断面过渡遮布块[66]的折形薄条块[27]中的[270]或夹 持窗坡上沿两面的槽形薄条块[27]中的[270′],条块[270′]断面设孔[272]固挂杆(绳)件 [273]、其槽[274]夹持窗玻,折(槽)形条块[27]断面或至内侧面可剪口[271]或[271′],受 折形条块盖固的过渡布块[66]下重叠边[665]和主遮布块[67]拉出边、设杆钩[247′]缺口[664] 和[673]的拉布杆[275]孔[663]和[672],拉布杆[275]和支撑杆(条)[276]两端均设固布槽[277], 能撑起主布块窄纵向边[670]靠上角一段且平行于卷布杆的支撑杆孔[675]中套固支撑杆(条) [276],也可只遮布拉出边固防遮布收入卷布筒壳内的拉布杆[275]于布孔[672]、而在其反面 及过渡布块重叠边[665]互粘条形纤粘或缝市售可分式拉链相接,套固拉布杆孔[663]中的拉 布杆[275]上布缺口[664]处套杆钩[247′]。非加装型侧窗A7项主要构件,见图23及图13, 设周边留出小边重叠、同形于内窗玻面的遮布框[70]上外边和对应窗玻面内上边附互粘纤粘 [602]及[602′]、窗玻升起时其下边[703]夹于布框槽、另三边稍夹于窗边橡胶条槽,布框内 边[704]之对边或周边可设缝布孔[702]或附固遮布件,框内适当位置可另设附固遮布的纵向 筋条[709](图中是按前窗所需设置),需随时挡、拆[708]段遮布的框边设便装拆附固遮布件 (图中是设纤粘[602′],布框[70]上边内侧较高处、固朝上内倾斜弹性片和横向带孔管[707] 的折形挂框件[706]、孔管[707]孔中穿绳(线)、绳(线)两端头固于布框内上边孔[701]中、 用作手动粘、离布框于窗玻;文中所述的附固遮布或遮布相接件(简称附布件,下同),均 多为市售(订)的纤粘或可分(开)式拉链或挂钩或条形弹性橡塑槽夹件或线缝或胶粘; 其一块遮布[63]外对边至周边选用附布件[602]或[602′]等固于遮布框[70]内边[704]或对应 纵向筋条[709]线[709′]处设附布件、使便挡拆布段的纵向布边两面及以纵向筋条[709]为固 定边向主布块内面翻折布段时,与纵向布边重叠布面设互粘纤粘[602]或[602′]其纵向布边 纤粘[602]旁及主布块上边[632]附薄软物类扣手[720]。B1项杆见图5、参见图12、图15、图 17、图18和图28,拉布设成既可在一根手动拉布杆[29]两边、由销[291]及固定凸销 [292]对称定位、稍松套挂环[293]、有挂环缺口的遮布拉出边套固其上、对应窗边固挂 钩[294],也可用一端设纤粘的(非)弹性带[69]替代钩环[293]等;当B1项辅用于前窗和 后窗时,在拉布杆[29]左、右边,分别套(系)固两根各一端附纤粘的(非)弹性带[69]或 挂环[293],(非)弹性带[69]粘固于窗上边的纤粘块[602′],挂环[293]挂于窗上边 的钩环[294]或称[n];B1项中也可采用拉布杆[275]及[281′]。B4项拉布杆和遮布见图5、 图12、、参见图29,一块遮布[63′]对边外、内面分别设纤粘[602]、[602′]或杆卡[284] (指不拆遮布边)和拉布杆孔[620],两杆孔[620]套固拉布杆[283]及[281]或[281′],在遮布 面[623]一面的两拉布杆间缝制一条形遮布[622]、形成套钢卷带[282]的扁形孔[621],钢卷带 [282]两端由铆钉[283]等固于两杆固带孔,另在不拆遮布边等,设一端附纤粘、卷收遮布的 弹性带[69]。A1~3项卷布筒见图6,另参见图1、图3、图9和图10,外壳内套两端可装 支撑轴承的卷布杆,加装型卷布筒外壳是轴向主壳[30]和侧边壳[31]两块,主壳[30] 由左、右段对称构置的边主壳[32]及中段主壳[33]三段对接构成,对接时裁形凸边[330] 压入对接口[320]里;边主壳[32]设端壁内轴承孔[300]分别同由销[166]和[321] 各套插一个对应插销环[191]的同时,插接与槽框下端铰链孔、块[165]、[168]对应相 接的铰链孔[322]和[323],托接槽框下端头[167]并可设固正对槽框轴承槽[112]的 微动开关[5](注:只一边设置)的朝上斜可裁伸出块[324],微动开关[5]带焊脚边紧靠 有凹槽的凸台[325]、焊脚位于凹槽里,固接侧边壳[31]下条形边[311]的侧边[326], 套卷布杆是孔[327],便嵌拆任意个固标志构件的支撑卡[331]到卡槽[332]里、是卡 槽缺口[328],支撑卡[331]可沿卡槽[332]移位,卡槽一边设用螺钉[333]螺(抵)固 支撑卡[331]的凸边[334],进、出遮布和拉布杆的布、杆缺口为[329];中段主壳[33] 两端装配时可裁、卷布杆孔[327]里设电线槽[335],相配折弯拉布杆时,可按需裁去的 虚线块[336]、可由拼装式遮挡盒[34]套装;遮挡盒[34]设有套着中段主壳虚线块[336] 缺口;带装固弧形边[340]的弧形凹槽[341]的左、右两块侧壁板[342]、前上沿透明块 [343]固于安装缺口[344],U形管(杆)中的滚珠[24]滚动于托板[345]、由螺钉[346] 固于滚动板支架[347],两个支架[347]一前一后固于两块侧壁板[342]内的适当位置, 顶盖板[348]嵌固于两块侧壁板上边的内凸边[349],当前上沿块[343]为不透明件时、 可与顶盖板[348]合一成形,遮挡盒[34]中的构件都是装配时可裁或折弯件;侧边壳[31] 下条形边[311]由所设数个螺钉[312]固装于侧边[326];三段外壳按需装配后,套(系) 遮布拉出边的直线段拉布杆可收于侧边壳[31]中条形伸出边[313]上,折弯拉布杆的U 形管(杆)可收于遮挡盒[34]里;卷布杆亦由左、右段对称构置的边、中、边三段空心管对 接而成,依次对应于A1(含A2项非电传动机构边)、A2(电传动机构边)、A3项的边段卷布杆[35]、 [35′]、[35″],其边端及与之对应的槽框长下层件[11]上端各依次成对固设两个绕绳槽 的轮[351]及[352](槽框上端为传动轮[440]及[441])、绕绳轮[351′]和常用收布 弹性件[352′](注:弹簧只设于卷布杆边端)各一个、槽底周面上均布能套入相配传动带上 结(珠)球缺面的球缺槽(齿)轮[351″],圆面都附轴向附布件[353]等固定遮布固接边的 边段卷布杆[35]或[35′]或[35″]与圆面也附附布件[353]等件的可裁中段卷布杆[36] 相邻端孔里、插入金属管[360]、由可拆销钉[361]插入径向通孔[362]及[354]固定、 拆销[361]后金属管[360]、可通过边、中段卷布杆对接端所留圆环形缺口移入中段卷布杆 通孔[363]、中段卷布杆[36]可从布杆缺口[329]取出、边段卷布杆[35]等在拆去传动 绳(带)后亦可从中取出,各边段卷布杆[35]等可分别与对应传动轮[351]及[352]等制 成一体或将传动轮由销钉[361]装固其上,边段卷布杆设传动轮端轴向通孔[355]里,也 由销钉[361]插入径向通孔[356]固定的一节带支撑轴承[363]的端轴[364],传动轮[351] 及[352]、[351′]的每个绕线槽[357]一侧壁圆周上设数个壁孔[358],传动轮[351″] 套绳槽底圆面上均布凹形球缺[359];一项中每个传动轮绕绳槽[357]等及套绳槽的直径相 等、且一般等于相配卷布杆[36]及[35]、[35′]、[35″]的外径;A2项的弹性件[352′] 只设于电传动机构边段卷布杆[35′];在卷布筒外壳中按上述装配的各项卷布杆,均卷着遮 布;A4项卷布筒见图14、另参见图1、图3至4、图20至21,此卷布与A1~3项的主要不同 是,主壳[30′]的边主壳[388]轴向孔[327]靠外侧壁及端部底板上、设上轴向[389]、下经向[338] 相互垂直交叉和竖径向[337](其两端各近靠前两组中下经向和外侧壁)横(经)向三组滚筒 件支架,左、右边主壳中各一组相互对称滚筒件支架孔壁[385]、使滚筒体[129]位于边主壳内 侧壁走绳孔里轴向设置,对称设置的另一边的边主壳三组中、上轴向[389]及下经向[338]两组 或竖向[337]一组滚筒件支架、较靠近边主壳外侧壁,套或不套抽承滚筒体[129]或设槽滚筒 [127]及螺杆[382]组成的滚筒体、分别固于左、右边边主壳[338]的各四组滚筒支架对应孔中, 兼走绳孔的轴向滚筒支架壁上、可设上、下两组固滚筒件孔、可据窗玻仰角大小据实选用, 支架[337]壁上可另设卡入表[318]的卡孔[314](其他支架上亦可按此设置(用作导绳)),边 主壳底座端壁孔[315]里、由销钉[316]套固卷布杆轴[511]的孔[513],边主壳内侧壁外设有数个 通孔、固定电传动机构底座[47′]的接固壁,边主壳盖板[306]盖着其底座[388]、并螺固于孔[308] 和[339]及底座中孔[317]、其孔[309]螺接主壳[33′]对应外侧壁端,盖板和底座上孔[316]和[387] 可螺固相接槽框,条形侧边壳[311]两端设缺口[366]、分别与三段主壳[338]内侧壁及主壳[33′] 内侧壁[326]附(螺)固;另一种遮档盒[34′]由设可裁支柱[302]的盖板[301]盖固底座[304]、其 底座上设边台[305]和托板[303];两端轴孔中套轴承[515]和[516]的一边段卷布杆[505]靠端部小 段卷布面端设固定换布线[61]一端的孔[506]、另一端小段圆柱面设经向销[377],另一边段卷布 杆[368]端部固收布弹性件、其固涡卷弹簧一端的环[369]固于轴[512]或[511]的孔[514]、其圆周 面设数个装拆遮阳器时使卷布杆不至自转的插杆孔[378]、其他构成与[505]对称设置,轴[511]、 [512]或A1~3项中的四段轴顺序套入边段卷布杆[505]、中段空心管[518]、轴承[516]及弹性边段 卷布杆[368]、并销固于孔[362]、两块弧形卷布板[367]通过通孔[508]插入销[377]等附固于边段 杆的圆周面[379],此卷布杆A2项也可采用、只是在不设弹性件的一边段由固设一个绕绳轮的 边段卷布杆[505′]替代[505]、且卷布杆[36′]轴端套固于A1~3项加装型卷布筒壳[30]支撑轴孔 [300]。A1~4项非加装形卷布筒构置的主要不同在于,主壳[30]、[30′]的边主壳[32]、[388]、中 段主壳[33]、[33′]和遮挡盒[34]、[34′]可与车内台面壳制成一体,边段卷布杆 [35]或[35′]或[35″]可与中段卷布杆[36]和三段卷布杆[36′]可合一成形,当 A1~ 3项(不含A2项)的电驱动机构设于卷布筒某边时,另在对应卷布杆边的端轴[364]上,支撑 轴承[363]与传动轮之间再装配一传动齿轮[365]。A5~6及B1~2项卷布筒构置之一见图7、 图5、并参照图15~18及图27~28,对加装型、分别在顶窗一边或侧窗长纵向边,侧窗下 边、各窗一洽当边和矩(梯)形窗两边设两端接便装拆端罩[37]、[37′]、内套一根带通 轴孔[390]圆柱形弹性卷布杆[39]或可调锥度圆锥形弹性卷布杆[39′]的圆筒外壳[38] 卷布筒,卷布杆[39]及[39′]外圆面均附固定遮布一边的轴向条形纤粘[391](与纤粘 [353]同料),带拉收布缺口[380]的圆筒外壳[38]套着卷布杆[39]或[39′],在 B1项中与拉布杆[21′]装传动绳对应端[26]、B2~3项在卷布杆[39]或[39′]有轴向 装配空间端的端罩[37]里、各由定位凸边[392]及螺钉[371]、壁孔[372]固设一个 内套收布涡卷弹簧并固定其外端头、设轴孔的外罩[393]、套固涡卷弹簧内端头的支撑轴 [395]构成的弹性件[396],B1项的设弹性件[396]端罩[37]里、与正对轴承槽[185] 对接槽框[18]的端孔[370]里、由螺钉[371]及壁孔[372]固定一微动开关[5](注: B2~3项中不设此端孔[370]和微动开关[5]、且端罩孔[370]处是只设拉收布缺口[380]、 与圆筒外壳[38]或[38′]等直径的圆弧形外壳)、端罩[37]与圆筒外壳[38]的对接 孔[373]里、弹性件的支撑轴[395]一边带径向插销[394]、另一端可固套或不固套轴 承[39g]地套于端罩轴孔[374],套接支撑轴[395]的圆柱形空心卷布杆[39]或[399] 端设套插销[394]的径向缺口[397],支撑轴[395]亦可与卷布杆[39]或[399]合成 一根,另一端罩[37′]里亦设一被稍松套接的支撑轴[370′],端罩[37]和[37′] 上分别设带孔装配边[376]和[371′]及套接圆筒外壳端凸边[381]的接口[375],靠 装配边[376]罩壁可设走线(绳)通孔[383],圆锥形弹性卷布杆[39′],在一端设螺纹[391 ′]的圆柱形卷布杆[399]外周面附轴向两端设螺孔[392′]的两至三块弧形板[393′], 此弧形板两端周面箍薄弹性带环[394′],装配时,可调定锥度端由螺钉[395′]固于非 金属锥度调节件[396′]周面,设轴孔内螺纹[397′]的调节件[396′]拧于圆柱形卷 布杆螺纹[391′]端(调节锥度时,可将全遮挡待装风窗遮布试卷于卷布杆[39′]、对着 风窗调定)、裁去多余段,卷布杆[399]螺纹端、也可将适当大小三角形薄片卷附其圆周面 形成锥度;锥形卷布杆[39′]、一般用于侧窗两对边各接卷布筒[38]或[38′]的一端 与卷布筒所成同位夹角、同时大(小)于90°,以及其一个相对的夹角大于90°等情形;当此 卷布筒配用于前、后窗时,端罩[37]和[37′]可用筋板件等固于左、右窗边或台面; 除按图7构置外,还有将端罩[37]与[37′]位置互换的构置等方式;B1项一端可移位 卷布筒与前者非移位卷布筒的区别是,松套于空心卷布杆[260]孔[390]、受经向插销[394]支 撑的弹簧[264]孔里,套入圆杆[265]的较细段[266]、较粗中段稍松套入卷布杆孔[390]、另一 较细段[267]稍松插入并伸出小段于端罩[26′]断面中轴孔[269]、伸出小段轴[267]、卡于槽 口[250]由孔[255]及[255′]套固波浪形弹性条[258]的固杆件[25],固杆侧边件[252]及固杆件 孔[253]及[254]或其内侧面、可固B1及B3~4项辅助组合遮阳器,孔[251]、[256]、[256′]及 [257]、[257′]为螺固固杆件孔,设弹性件的端罩壳[26]外断面固设端部是可套入固定盘[263] 中央凹槽的凸台[262]。A6及B1~2项非加装型卷布筒、既可将加装型卷布筒设于对应窗边(台) 壳装配槽,也可将加装型圆筒外壳[38]及端罩[37]、[37′]壳的径向一部分与窗边(台) 壳制成一体、另一部分是含对应部分端罩[37′]并设拉收遮布缺口[380′]、装配边[381 ′]及支撑轴[382′]的一弧形可拆件[38′],圆锥形弹性卷布杆[39′]可一次整体 成形,其它构成相同(近)于加装型。A5项电驱动机构见图8、参照图5及图15,由带销孔 [400]轴伸[401]固装单绕线轮[402]的电机[9]及其罩壳[41]等组成,绕绳轮[402] 的一侧壁圆周上设相通绕绳槽、固定传动绳一端的数个壁孔或槽口[403]并由插销[404] 固于电机轴伸[401],加装型罩壳[41]的中段是含装配边[410]、由轴孔[411]松套电 机轴伸[401]、螺钉[412]穿过端壁孔[413]套固着电机的圆筒[414],圆筒[414]两 端对接便装拆端罩[415]和[416],端罩[416]的一端孔[417]与槽框[18]设微动开 关[7]端同形对接、端孔[418]罩着电机轴伸[401],两端罩带装配边[419]和[405], 端罩[415]上设连接电机+、-极等电路的电线缺口[407];非加装型既可将其加装型罩壳 [41]设在对应窗边壳装配槽里,也可将含端罩[415]及[416]一根罩壳[41]的径向 一部分(沿虚线[406]的下部分)与窗边壳制成一体、其另一部分是由端壁孔[413]固盖 电机的一弧形板与罩着电机轴伸端罩对接的两个可拆件,即圆筒[414]、端罩[415]和端 罩[416]的虚线[406]上部分;A6~7项由对应侧窗玻升降驱动;B1~4项为手动操作。对 A1~3项电驱动机构设于窗左边槽框上端的实施例见图9、另参照图1、图2及图6、筋板件 [42]中可折角连接板[420]与左边中段槽框上端连接壁[118]重叠螺接,电机[9]带 销孔[430]的轴伸[431]上固凸销[432],中间装正对槽框[111]及[112]的传动轮[440]、 [441]或[351′]或[351″],A1项传动轮[440]、[441]与[351]、[352]的不同之 处是分开的两个、且各自轴孔中另固设套于短轴[450]的单向滚针离合器[442],传动轮 [351′]或[351″]固设于短轴[450],短轴[450]传动轮两边各设垫片[443]、对应 轴通孔[451]的定位销[452]及轴承[444],与电机轴伸[431]相对的短轴带通孔[453] 端固凸销[454];手动轴分连器[46]两端各设互通的轴向中心孔[460]和[461],中心 孔[460]端设与之相同的轴向壁卡口[462]、卡口中部周壁设一可套卡簧[463]的环槽 [464],中心孔[461]端设轴向直径卡口[465],分连器的中心孔[460]和[461]分别 套于短轴凸销[454]端和电机轴伸[431],传动力矩时、凸销[454]的[432]分别卡在 卡口[462]和[465]里、且卡簧[463]卡于环槽[464],若需分开短轴[450]和轴伸 [431]时,可取掉卡簧[463]、使卡口[465]脱离凸销[432];短轴件[45]的两端轴 承[444]套于支撑板[455]的轴承孔[456]及筋板轴承孔[421]中,支撑板孔[457] 螺固在螺钉[422]上,通过数个板孔[423]将筋板件[42]螺固于对应风窗边车支架, A1~2项传动轮与槽框槽[111]及[112]间所设导绳件[19′]的两个孔环[191′]螺固 于板孔[424]及[425],筋板件[47]中的既固螺钉[470]和板孔[471]分别螺固于板 孔[426]和用螺钉[472]螺固于板孔[427],轴向边一般平行于风窗上沿的筋板件[42]和[47] 上分设标志构件支撑孔[428]和[473],电机轴伸[431]穿过板孔[474]、将电机[9]通过 板孔[475]用螺钉[476]螺固;非加装型A1~3项可设于窗边四角之一,其筋板件[42]及[47] 可与车内窗边支架制成一体;当非加装型电驱动机构与卷管(杆)[36]等的左或右边平行设置 时、将上述短轴[450]所装传动轮[440]、[441]或[351′]或[351″]换成与卷布管(杆) 上传动齿轮[365]啮合的齿轮[433];左或右边槽框上端不设电驱动机构(只设传动构件)与设 时构成不同是,无电机[43]及轴分连器[46],设于窗右边槽框上端的传动构件见图10,短轴 [450′]与相接槽框侧壁[117]可成直角安装、这时导绳件上是不设空心滚筒[194]及[195] 的导线件[19″],传动构件[48]由数个板孔[480]螺固于对应风窗边车支架,连接[481] 与右边中段槽框上端连接壁[118]叠接,导绳件[19″]的两个孔环[191″]螺固于板孔[482] 及[483],标志构件的板架螺固于筋板孔[484]及[485],短轴件[45′]两端轴承[444]先 套入半圆板孔[486]、再由带另一半圆板孔[487]的盖板[488]盖着轴承[444],用螺钉[489] 及[489′]通过板孔[485]固定;A4及A2项电传动机构可设于窗边四角之一,其设于窗左边 槽框下端(与左边卷布筒壳近靠)的实施例见图20、参见图图1、图4及图14,电机底座[47′] 圆弧槽及孔[474]、固放套电机[9]及其轴伸[431],轴伸上套轴孔固套单向滚针离合器[442]、绕 绳槽侧壁设固绳槽口或通孔[507]的A4项内[441]、外[440]两个(之间可设垫片[443])和A2项 只外[440]绕绳轮、并由孔[430]栓固定定位,此两个或一个绕绳轮外套、由两个半圆块构成的绳 罩[49]及[49′],绳罩凹槽侧壁[493]松套绕绳轮侧壁、正对凹槽壁设长条形走绳孔[492],一绳 罩块[49′]的卡尔[495]卡固于绳罩块卡口[494],绳罩块[49]和[49′]分别由固罩壁孔[491]和 [491′]及[496]固于电机底座对应重叠壁孔[437]和[438]及[439],电机盖板[43]上条形槽[445] 推入底座圆弧断面条形卡[436]、其另一侧凸伸出的弧形板[437]由孔[446]螺固于电机相应侧壁, 电机底座一侧壁设接固壁[435]、可通过可选裁长短的接固板[499]用螺固件[434]与卷布筒壳接 固壁[386]固定,另一可弯形接固筋板上孔[497]与绳罩块[49′]上孔[497]螺固、其孔[498]可螺 固于槽框[16′]或[11′]底、侧壁或窗壁;A4项非加装型电驱动机构套固电机的底座可与车支架 (板)一体成形。参见图1至6、图8至10、图14至15及图20至21,对遮布不档风窗的A1 项、稍长于每对传动轮[351]与[440]、[352]与[441]之间距离两倍的每根传动绳[t]、穿 过导绳件[19]与[19′]或[19″]的穿绳孔环[192]或[193]、线端头固定在每对上、下 轮壁孔或槽口[358]后、依次跨于风窗左、右边两对外轮[351]与[440]和内轮[352]与[441] 槽上面和下面、绝大部分余绳绕在每对外轮的下轮[351]和内轮的上轮[441]槽里、剩余绳绕 在每对轮的另一轮[440]或[352]槽里,每对外轮还将套有软性管[209]的传动绳[49]穿 固于拉布金属杆的便松紧螺固件[207]孔里,每对传动绳一般在其一个轴孔中装固、能在相套 短轴[450]上适当组合单向滑动的滚针离合器[442],A2项风窗左、右边每根传动线[t]的设 置与A1项对应相同,A3项是将A2项外轮传动线[t]换成紧套每对(球缺)槽(齿)轮[351 ″]的市售设防滑结(珠)传动(齿)带[t′]、传动带接头处亦套软性管[209]后穿固在拉布金 属杆的螺固件[207]孔里,上述A1~2项、也可不设卷布杆两端外轮[351]或[351′]、将稍 长于拉布杆行程的传动线[t]下端改固于金属杆螺固件[207]、A2项不设导绳件[19];A4项 是将一根绳[t]一端头固于电机轴伸[430]上内绕绳轮[440]侧壁槽口[507]、在绕绳槽里预绕稍长于 拉布杆行程的绳后、穿过绳罩走绳孔[492]、沿绳槽下面至相邻一组轴向滚筒件[385](均以其支 架标记,且因图21为筒化图、故以对应各标记数加一撇等同标记;简称筒绳槽,下同)上或下 面(据窗玻仰角大小选择)、至从外绕过竖向筒绳槽[337]、穿过卷布筒[30′]近靠外侧壁的(走 绳)孔[327]到另一边,至经向筒绳槽[338]下面向上、从外至轴向筒绳槽上面、穿过绳钩[219]孔 及拉布金属杆[218]上经向通孔[207′]经槽框上走绳槽[111](与上轴承槽合一)、至(右)上段槽 框筒绳槽[147]上面绕至下面、至(右)下段槽框中筒绳槽[127]上面、经孔[132]至一组筒绳槽[385] 下面、从外绕过竖向筒绳槽[337]、穿过卷布筒(走绳)孔[327]回到初始边,绳在此边筒绳槽等 的走绳路线与对边对称、最后跨过电机轴伸上外绕绳轮[441]绳槽下面、另一绳头固于侧壁槽口 [507]、且小段余绳通过轮中单向滚针离合器[442]可单向转动之特点、绕于轮绳槽;当A2项电传 动机构按A4项设置时,卷布筒壳沿用A1~3项的(无筒壳内滚筒件)、从电机轴伸外绕绳轮开始、 至一根绳另一头穿固于拉布金属杆[218]上经向通孔[207′]的所设滚筒件及走绳路线与A4项相 同,另一边无下段槽框孔[132]中滚筒件[127]、其卷布杆端一绕绳轮(边段卷布杆[505′]端部所 设)若视同电机轴伸外绕绳轮时,这另一根绳的走绳路线与对边对称。A5项是略长于拉布杆[21 ′]行程的一根传动绳[t]、一端头固定在电机轴伸[401]的传动轮[402]壁孔[403]后、 跨于槽面、另一端便装拆地系固于拉布金属杆[26],余绳绕于轮[402]槽里;A1~4项的标志构 件见图11,参见图1、图4、图6、图9至10及图14,在遮挡盒[34]或[34′]的顶盖斜面、附 设可调斜角的左、右两个弹性插夹[50],一端固于弹性夹[501]的紧固板[502]及调斜角撑 板[503],由螺钉[504]固于顶盖[348]斜面;在传动构件或上段槽框[48′]固支(板)架[51] 或[51′]的螺孔[510]、筋板支撑孔[428]、[473]及卷布筒外壳的支撑卡[331]上、螺 固金属弯板[52]的槽孔[520]边后,可由其螺孔[521]边、用螺钉[522]附设便装拆 支撑杆[53],支撑杆滑槽[530]中设可伸缩长短、并由螺钉[531]固定的弹性夹[532] 和用力滑动的弹性夹[533];附软性标志的市售透明塑料等薄板或(稍)硬性标志件、同时铺 夹于至少两根支撑杆[53]及其弹性夹[532]、[533]。A1~6及B1~2项遮布见图12至13、 图22,另参照图1、图3至6、图14至16、图27至29,A1~4、A5、A6和B1、B2项,分别 由全档各自拉布杆行程段窗玻面的主布块[60]、[63]、[67]和[60]或[63]或[67]、[65]、相接一 边(另一边[640]、[641]及[680]等、用附布件附于各自卷布杆)的(下)边段[612]、[64]、 [68]和[605]或[64]或[68]、[64′],A6项另设过渡遮布块[66]等构成;A1~4项若配折弯拉布杆、 在主布块[60]纵向中轴线左、右边对称纵向剪口[607]、剪口中间布边各缝制对称且上有一边 的三角形遮布块[606]或[606′]、此布块上边孔[608]中套两端固线头、位于主布块[60]内面 的市售弹性绳、两线头固于左、右拉布金属杆的螺固件[207](穿绳孔[207′])或拉布杆两 端固布槽[210],主布块[60]及下边段[605]两侧边[601]内面附换布线[61]、线[61]两端头分别 固于卷(拉)布杆线孔(槽)[506]及[210]等,剪口[607]宽和深分别稍大于车内后视镜宽和 使拉布杆能与上边段(附于窗玻内面)遮布块[612]重叠,主布块[60]上边(或剪口左、右段) 套拉布杆的孔[604]两开口边[605]固附布件;A5项在形成拉布杆孔[631]一开口边附纤粘 [602]、[602′]等附布件;A6项过渡遮布块靠较宽纵向边[660]及偏中部接近上、下边设一端 附纤粘的卷收布弹性捆带[69]及(或)互粘纤粘块[602]、[602′];B2项每个主遮布块拉出 边留出小段[653]两面附纤粘[602]及[602′]边条处、设开缺口[656]的拉布杆孔[657]、卷布筒 [38、39、39′]壳面附与它对应的互粘纤条[602],用于前、后窗时、两主布块[65]重叠边[653] 上端设挂钩件[642]及[643]、且靠上端各开一半圆口,梯形窗时、可在两主布块上边[651]设 数个小挂钩[247]、以重叠外边为一边的三角形布块、以长边[652]为折边、向布内面翻折、 挂于布面绳扣[658];B3项一块遮布[62]或[63′]对边至周边设纤粘[602]等附布件、附着被档 窗边及(或)组合项遮布拉出边所附附布件、B3~4项另在使用时的一不拆遮布边设一端附纤 粘[602′]、卷收遮布的弹性捆带[69];B4项也可是[62]布等形状遮布块。各项遮布上,都可 按需设一至数个任意大小、形状的(网)孔或用另一B3项档着孔;各项加装型遮布与上述各 对应项非加装型的主要区别是,遮布既可按车型制成不同品种供选配,也可是有较大面积 的半成品,装配时再部分裁制;各项加装型遮阳器遮挡车窗时,可按需在窗玻边附窄条形 遮布(物)[691],各项遮阳器中荐用薄遮布(物)。见图5、图15至16、图27,用A5或A6 项与B1项组合遮档侧、横向两边夹角α大于90°某侧窗时,在其卷布筒一端设拉布线(绳) 盒[24],其线(绳)[245]一端固于A5项拉布杆[217]端或可固于拉布杆[217]端一段适当长固 线(绳)另一端、另一端固于B1项拉布杆[281]、A6项主布块拉出边的拉布杆向斜侧窗边伸 出一段固拉布线(绳)[245]一端、线(绳)[245]另一端可用挂钩[247]等固于B1项拉布杆[281] 或[281′],只由B1项遮档此种侧窗时、一端可移位卷布筒[38]及[260]壳面与侧斜边间用[602] 等附布件附三角形折叶[633]的布(物)[623]遮档或三角形遮布(物)[691]附于窗玻;用 A5~7及B1项或其组合项遮档前侧窗时,其前段窗玻(以图15中L线为界)(也)可另选B1 及B3~4项之一遮档。拉布线(绳)盒[24]、由壳面有一段圆弧形走线(绳)[245]的缺口[241]、 设松套线(绳)槽筒[242]轴孔的中轴[240]圆柱形盒壳、通过盖[243]伸出凸台卡固于盒壳卡 口[375]构成,拉布线(绳)[245]可是一段线(绳)、也可是中段设方格[246]的线(绳),拉 布线(绳)盒由固板[244]固于窗边。A1~7项(非)加装型、可配市订(售)(见图24)一至 八通道编码红外遥控发射电路是,四与非门[F1~4]中[F3]一输入端电连接编码集成块[IC1]的编 码输出端,集成块[IC1]正极端与电池正极间可接降压二级管[V0]、其编码输出控制端与三极 管[T2]发射极及电池负极电连接,与非门[F1]输出端及一电阻[R1]一端、[F2]并接输入至输出 端、一电容[C0]一端及[F3]另一输入端顺序电连接、[F1]并接输入端与一电阻[R1]及一电容[C0] 另一端电连接,与非门[F3]输出端与三极管[T1]基极电连接,电池正负极间、三极管[T1]发射 至集电极、一至数只串(并)联发射管串联,集成块[IC1]八个编码端与八位四态集成开关[IC0] 电连接成地址码、两振荡端接电阻[R0];集成块[IC6]的[2、3、4、6]脚依次径一阻容支路、 一电容[C2]、直接、一电容[C4]与相接电源负极的接收管[V22]正极电连接、其[5、7]脚径电 阻各一个与[8]脚电连接、其[8]脚经一电阻与三极管[T3]基极电连接,一稳压电源集 成块[IC8′]输入端与主电源正极间电连接手动开关[K0],集成块[IC5]的八个编码端与集成 开关[IC0]也接成四态地址码、两振荡端接电阻[R0]、电平输出端分别与相接控制三极管[T8] 基极的一电阻一端和集成开关[IC7]的控制端电连接,三极管[T2]基极与与非门[F4]输出端电 连接、其集电极接蜂鸣器[E0]负极,集成块[IC1]四个数据编码端[D0~3]、分别与二极管[V9、 V14、V16]、[V8、V15、V17]、[V5、V7、V18]及[V6]负极电连接,二极管[V6]正极分别与总电 源开关[AS0]一端和与门[Y1~4]中[Y4]一输入端电连接,二极管[V9、V14、V16]正极分别与总 运行转换开关[AS1]一端及与门[Y3]一输入端、与门[Y2]输出端、相接二极管[V17、V18]正极 的与门[Y4]输出端电连接,二极管[V8、V15]正极分别与总运行开关[AS2]一端及与门[Y1]一输 入端、与门[Y3]输出端电连接,二极管[V5、V7]正极分别与与门[Y1]输出端和前窗运行开关 [AS3]一端及与门[Y2]一输入端电连接,开关[AS0]另一端与负极相接的二极管[V4、V10]端、 开关[AS1~3]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V3、V13]、[V2、V12]及[V1、V11]负极电连接,与门[Y1~4] 另一输入端并联后、分别与二极管[V10]同[V11]正极相接端、二极管[V12、V13]正极、与非门 [F4]输出端电连接,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4]Q端电连接与非门[F4]并接输入端和二极管 [V1~4]正极,电池正、负极间、顺序电连接一端与蜂鸣器[E0]正极及触发器[IC4]脉肿输入端 相接的通道转换开关[AS]另一端及阻容支路;见图25、参照图24,一种遥控接收及七窗顺 序控制电路是,红外遥控接收集成块[IC6]的[1、8]脚分别与接收管[V22]负极和三极管[T3]发 射极及一稳压电源[IC8′]正极、相接电源负极的集电极及译码集成块[IC5]数据输入端(顺 序)电连接,集成块[IC5]正极端电连接一电源正极及线控总电源开关[AS4]一端、其数据输 出端[D0~2]分别与单八路二次译码模拟开关[IC7]三个数据输入端电连接,开关[IC7]一输出通 道端、二极管[V21]正负极至第一个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3]的脉冲输入端顺序电连接、 二极管[V21]负极并联电源开关[AS4]另一端和二极管[V24]正负极与按键声响及背光控制三极 管[T6]基极串联支路,三极管[T6]集电极并联三极管[T7]基极及延时单稳触发器[IC9]的同相输 入端、蜂鸣器电连接主电源正极和三极管[T7]发射极与[T8]集电极并接处、触发器[IC9]输出 端电连接三极管[T9]基极、其集电极与主电源正极间电连接串(并)联的多只发光二极管[V30 ×X],二极管[V35]负极与[V33]正极、第一个双稳触发器[IC14]Q端电连接三极管[T11]基极、 主电源正极,延时触发器[IC11]放电端与三极管[T12]间可电连接,主电源正极、运行控制开 关[J3]、三极管[T13]集电至发射极、电源负极串联,其二通道端、二极管[V32]正负极与第二 个双稳触发器[IC13]的脉冲输入端串联、二极管[V32]负极并联线控总运行转换开关[AS5]和二 极管[V27]正负极、二极管[V33]负正极、前窗线控运行转换开关[AS7]或(和)[AS7']一端(另 一端电连接另一电源正极)串联支路后、电连接另一电源正极,其三通道端、并联二极管[V42] 正负极、二极管[V43]负正极、总线控运行开关[AS6]、一电阻至另一电源正极顺序电连接支 路和二极管[V44]正极,二极管[V44]负极并接负极与第二个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 输入端相接的二极管[V43]正极及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5]脉冲输入端,其五通道端、二 极管[V31]正负极、相接二极管[V42]负极的前窗线控运行开关[AS14]或(和)[AS14′]至另一电 源正极间串联,其四[E]及六至八[F、G、H]辅用通道端、可按需分别电连接侧门及尾箱盖电 动锁、寻车声响、防盗声响报警或电动侧窗玻升降电路控制输入端,第一个触发器[IC13]Q 端与三极管[T5]基极间接一电阻[R13],一电源[IC8′]正极、抗干扰电感[L0]、主电源开关[J1]、 三极管[T5]集电与发射极至电源负极串联、主电源开关[J1]常开触点[K1]一端接主电源正极、 另一端接另一电源[IC8]输入端,第二个双稳触发器[IC13]Q端电连接三极管[T10]发射极(集 电极接于另一电源正极)与二极管[V35]正负极至第一个通电复位双稳D触发器[IC14]脉冲信 号端串联的基极,主电源正极、并联设两组各一对常闭及常开触点选择开关[J2]和一对常闭 及常开触点指示灯开关[J2′]、三极管[T11]集电至发射极、主电源负极顺序电连接,振荡集成 块[IC10]输出端与指示灯开关[J2′]公共端电连接、其常闭和常开触点[K2′]与电源负极间分别 电连接遮窗和收遮布指示灯各一或两只,选择开关[J2]的第一组触点[K21]公共端与主电源开 关常开触点[K1]、熔断器及车用蓄电池(主电源)正极电连接、常闭触点与槽框一端遮窗终 止微动开关[MS1]常闭触点电连接、常开触点与收遮布终止微动开关[MS2]的常闭触点电连 接,第二组触点[K22]公共端与三极管[T12]集电极电连接、常闭触点与接于电机一接端的槽 框另一端微动开关[MS2]公共端、制动电阻[R30]一端、抗干扰支路一端及二极管[V39]正极电 连接、常开触点与接于电机另一接线端的微动开关[MS1]公共端、制动电阻[R29]一端、抗干 扰支路另一端及负极接于二极管[V39]负极的二极管[V38]正极电连接,电阻[R29、R30]另一端 分别与微动开关[MS2、MS1]的常开触点电连接,二极管[V38、V39]负极间并联接于电源负极 的电阻[R32]、电容[C16]至可调电阻[W1]串联支路、电阻[R33]至电容[C17]串联支路,电容[C16] 和电阻[W1]相接点与延时触发器[IC11]同、反相并接端电连接电阻[R35],电阻[R33]与电容[C17] 相接点并联触发器[IC11]复位端和电阻[R36](R36<0.33R33),至运行控制开关[J3]的常闭触点 [K3]至电源负极串联支路,三极管[T12]发射极电连接电源负极、其基极与触发器[IC11]输出 端间电连接电阻[R37],第二个双稳触发器[IC14]输出端与三极管[T13]基极电连接,单窗运行 开关分别是[AS15、AS15′]和[AS16、AS16′]的C框电路构成及其电连接关系相同于前窗C框 电路,双稳触发器[IC15]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T14]基极、其集电极电连接主电源正极、发射 极并联与电源负极相接的电阻[R44]、电容[C20]与电阻[R45]串联支路和延时触发器[IC12]电源 正端及复位端,触发器[IC12]同、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20]与电阻[R45]相接点、其输出端 与均只无前窗C框电路中二极管[V42~43]单窗C′框电路的运行开关[AS17、AS′17]和[AS18、AS′18] 一端(II点)电连接,此两个C′框电路中的三极管[T12]基极(I点)、电连接或非门[IC17]各 一输入端、其输出端电连接与门[IC16]一输入端、其输出端电连接与门[IC16]一输入端、另一 输入端电连接双稳触发器[IC15]输出端、其输出端电连接单窗运行开关分别是[AS19、AS19'] 和[AS20、AS′20]的C′框电路中II点,单窗转换开关是[AS8~13或AS′8~13]的六个B框电路构成 及其电连接关系均相同于前窗B框电路;A6项加装型、可由所装电动侧窗玻电路或侧窗玻 升降自动控制、其非加装型也可由上述电路控制、此时在侧窗一纵向边两端设遮窗及收遮 布终止微动开关,A5项也可沿用电动窗玻的电路控制;一种单窗线控电路是、前窗B和C 框电路的部分指示灯和电机控制电路既定电连接,此时选择开关[K21、K22]是设两阻各一对 常闭及常开触点的按动自锁开关;各窗电动遮阳器控制开关及指示灯,可集中设于驾驶操 控台面,每个侧窗边可分设单窗控制开关及上、下行指示灯;与各项加装型遮阳器相关的 槽框、拉布杆的跨窗管(杆)、卷布筒外壳及其卷布杆、传动绳(带)、遮布、标志构件等,均 可装配时裁定、且便反复拆装;各项遮阳器与窗边或台面重叠的构件壳面、若可见(条形) 缺口,可用装饰物(填)盖;部分大型车的前或后窗,可选设左、右边两套遮阳器;A2~5 及B1~4项遮阳器,可同特征辅用遮档有窗玻的其他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窗玻。见图24至26, 集成(块)[IC0]至[IC17]均为常用数字或模拟电路、且各有品种繁多的替代型号,如[IC0]可 用各种四态集成模拟或拨盘等开关,[IC1]及[IC5]还可用[ED5026]及[ED5027]等编译码集成 块,[IC2]、[IC3]、[IC16]、[IC17]还可用各种与之相同功能的数字门电路等,双稳D触发器亦 有多种替代品种、[IC7]还可用[C541]等替代(换),延时、振荡及单稳555集成电路也可选 用其556等品种、专用红外接收集成电路[IC6]也有许多替代品种……图中接各D触发器R 端的阻容支路[R4]及[C1]、[R12]及[C8]、[R22]及[C12]、[R38]及[C19]等、均为通电复位电路, 图25中顺序所控窗玻数为任意个、且每组所控窗玻数亦可据实增减,前窗线控运行转换开 关和运行开关一般分别只设[AS7]和[AS14]一个;图24中的各二级管一般均采用正向压降较 小的集成复合二极管,其各元器件均选用微型面(体)积型号、以尽量减小面(体)积为 原则,从而制成钥匙扣式,当其所控制的通道数不多于四个时、二极管[V0~18]、与门集成块 [IC3]、触发器[IC4]、与非门[F4]及通道转换开关[AS]均不用,这时图25中的二次译码集成 块[IC7]也不用。见图24,四与非门集成块[IC2]中的[F1]及[F2]和电阻[R1]、电容[C0]组成振荡 器,通过[F3]调制编码集成块[IC1](YYH26)与开关[IC0]产生的既定编码信号,已调制的红 外信号经三极管[T1]放大、由红外发射管[V19~20]发送出去,遥控开关[AS0~3]每各按动一次、 则发送[D0~3]四个功能通道对应信号之一,当通道转换开关[AS]每按动一次后,再每按动一 次开关[AS0~3]之一,则发送[D0~3]另四个功能通道对应信号之一、功能通道转换如此往复, 另外、开关[AS]及[AS0~3]每有效按动一次,蜂鸣器[E0]发出一响声;见图25,电源手动开关 [K0]闭合,一电源集成块[IC8′](W7806)得电、与其输出端电连接的元器件通电、由集成 块[IC6](CX20106A)、[IC0]、[IC5]、[IC7]及其相关电路组成的红外信号接收、译(编)码 电路、进入静候工作状态,这时若每按动遥控开关[AS0]或线控总电源开关[AS4]一次,开关 [K1]闭合并保持或断开,另一电源集成块[IC8](W7806)得电或失电、与其输出端电连接的 各电路静态得电或失电,如此往复;若两电源集成块均处通电状态、集成块[IC0]、与 [IC5][YYH27]的地址编码与发射电路地址编码相同(按动开关[AS0]时也是如此)、每按动遥 控[AS1]或线控[AS5]开关一次,各B框及C框、C′框电路中的开关[K21、K22]及[K2′]、同 时在进入上或下行状态之间转换一次,每按动遥控开关[AS2]或线控开关[AS6]一次、属第一 顺序组的前窗及[AS15~16]所在C框电路中的运行执行开关[K3]经延时(由集成块[IC11])等 调定延时长短、以防因车震动而误动作=断开或闭合、对应遮阳器运行或停止运行,由集 成块[IC12]等电路延时后断开或闭合[AS17~18]所在且属第二顺序组两C′框电路中开关[K3]、 对应控制的遮阳器运行或停止运行,当第二顺序组中触发器输出Q端为高或低电平且其两 窗之一运行终止时(微动开关[MS1]或[MS2]动作)、通过集成块[IC17]及[IC16]之电平变换、 使第三顺序组[AS19~20]所在两C′框电路中开关[K3]断开或闭合、对应控制的遮阳器运行或 停止运行;每按动遥控开关[AS3]或线控开关[AS14]一次,[AS14]所在C框电路开关[K3]断开 或闭合、前窗遮阳器经短延时后开始运行或停止运行;各窗线控运行转换开关[AS7~13]和线 控运行开关[AS14~20]分别各每按动一次、相应窗进入上或下行静候状态和其遮阳器运行或停 止运行;各窗线控运行开关[AS14~20]之一、即使在遮阳器运行途中每按动一次,所控相应遮 阳器即停止运行或经短延时后开始运行;每按动开关[AS0~3]及[AS4~20]、[AS7~20′]之一一 次,蜂鸣器[E1]发出一响声且发光二极管[V30×X]发光并经延时后自动熄灭;二次译码电路 的[E、F、G、H]预留通道,可分别电连接所需控制功能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若总运行转换 开关[AS1]或[AS5]与各窗运行转换开关如[AS7]所转换控制的上、下行状态不一致,当需一致 时,可连按两次(两次之间应有短时间隔)总电源开关[AS0]或[AS4]即可。上述构件的部分, 构成图1、图15至19、图27至29中可供选用的前、后窗A1~4电动及B1~2手动项、各侧窗 A5电动、A6~7电(自)动项或A5~6项之一组合B1或B3或B4手动项及B1~4项、顶窗A5、 A7及B1~4项遮阳器之一,这些遮阳器的集合、形成一件汽车风窗组合式自动遮阳器。图1 中上边两平行虚线所成面、特指附于窗玻的遮布[612],[t]是A1~5项的传动绳、[t′]是 A3项的传动(齿)带,[u]是两端固线头的弹性绳;当图15~16中夹角α稍大于90°时、 可用锥形卷布杆[39′],α≤90°时、用圆柱形卷布杆[39],图15至16中端罩[37]与 [37′]、可据窗形互换位构置;见图17,[n]为B1项中与挂环[293]配套的常用挂钩[294], 图18中可按需配用卷布杆[39]或[39′],图18~19仅是辅助组合于图15~16及图27的 装配方式之一、图29B4项仅是可遮档窗形之一,图18的B1项、图19的B3项和图29B4项 既可相互替代、也可单项辅助用于不规则、固定侧窗玻或侧、顶窗等遮挡;B1、B3项用于 (近似)矩形窗时、[L]及[m]虚线均为窗边;当图15~16、图18~19及图23、图27是 长、短纵向边位置互换的侧窗时,各对应项遮阳器相关构件的构置亦随之改变;图1、图 15~19及图27至29的非加装型遮阳器主视示意图,只需将已述各有关有别于加装型的非加 装型构件(成)和设置,分别替代加装型即可。部分大型车的每个前或后窗,可选设左、右边 两套图1或图16~18、图28之一项遮阳器。A2~5及B1~4项遮阳器,可同特征辅用遮档有窗 玻的其他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窗玻。各项电动遮阳器,用于车内各窗的电路开关和指示灯、 可集中设于驾驶操控台面,各电源开关共用或按窗类别分组共用,每个侧窗下边可分设单 窗控制开关;与各项加装型遮阳器相关的槽框、拉布杆的跨窗管(杆)、卷布筒外壳及其卷布 杆、传动绳(带)、遮布及标志构件等,均可装配时裁定且便反复拆装;各项遮阳器与窗边或 台面重叠的构件壳面、若可见(条形)缺口等,可用装饰物等(填)盖。每项遮阳器都可 制成一体在待造新车或加装于成品车内窗边。加装某型车各窗遮阳器时,应先按窗形、窗 边构造特点及用户意见等选设洽当的组合方案,量定各窗安装尺寸,初裁卷布筒、槽框、 拉布杆、遮布、遮档盒、传动绳(带)及标志构件等可裁构件。若装A1~3项电动遮阳器于前、 后窗,可将已设微动开关(如有)[5]、电线的卷布筒左、右边主壳[32]与左右边下段槽框 [16]、带导绳件[19](指A1~2项)相接,并螺固槽框[16]于窗边,插入已装配边段卷布 杆[35]或[35′]或[35″]等、于两边主壳[32]里,这时A1~2项需卷在左、右边外 传动轮[351]或[351′]槽里的传动绳[t]已卷好并暂固外绳头、A3项的传动(齿)带 [t′]已套放于传动轮[351″]槽里,把已设置标志构件[50]的遮挡盒[34]固于裁定 的中段主壳[33],使主壳[33]两端与左、右边主壳[32]相接并固电线于壳内电线槽[335], 将已裁定中段卷布杆[36]与两边段卷布杆[35]等接固,粘卷全部遮布[63]+[60]等、 于整根卷布杆并暂系固,将已装配拉布杆[22]或[22′]或[21]加两边金属杆[20] 或[20′]放入左、右边槽框[16],接固已裁并已装微动开关[7]的上段槽框上、下层 件[11]、[10]并嵌电线于电线槽[113],把已裁条形遮布[312]附于窗玻上边,将电驱 动机构和已装好带传动轮短轴件[45′]筋板件[42]和[48]、装导绳件[19′] 或[19″](指A1~2项)地与左、右边槽框[11]上端及窗边支架接固,在短轴[45]上装 配与短轴件[45′]左右对称的传动轮,两短轴上A1项的内传动轮[441]槽里亦已卷、暂 固传动绳[t],把短轴件[45]等装于筋板件[42],把左、右边传动轮槽里所绕传动绳[t] 尽量等长拉向相对未绕绳传动轮边暂固、接着逐一设固或套接好传动(齿)带[t′],拉 出一小段遮布后,装配卷布筒的侧边壳[31],将遮布拉出边套在拉布杆[22]或[22′] 或[21]、并用金属杆的螺固件[207]、经调位后紧固左、右边外轮传动绳[t]或传动(齿) 带[t′],安装盖板[12]或[12′]及[17]、弹性金属铰链件[14]和过渡件[15], 随后装配电驱动机构的轴分连器[46],筋板件[47]、电机[9]及所需标志构件[52]、[53], 接好遥、线控电路(此遥、线控电路,只要元器件可靠并使每个控制电平符合常规基本要 求、电连接无误,一般不必调试),经手、线、遥控试运行、均可行后,装配其它未装构件。 A1~3项非加装型遮阳器是随车造、配,其装配过程与上述加装型基本相同。其它项遮阳器的 装配方法简易,不予赘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