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泉水 / 弹簧 / 螺旋弹簧 / 拉伸弹簧 / 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

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

阅读:272发布:2023-02-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一种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其包含一主体件。主体件具有一壳体及一携持配件,壳体具有多个插孔。携持配件包含一本体、多个牵引件、多个卡合组件及一掣动件。牵引件设置于本体内。卡合组件设置于本体且插设于插孔内,卡合组件连接于牵引件的一端。卡合组件具有一固定于插孔内的 锁 固状态以及一可抽离插孔的释放状态。借由掣动件与牵引件的连动关系,令掣动件选择性呈现第一 位置 及第二位置时,卡合组件选择性呈现锁固状态与释放状态。,下面是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携式装置,其包含:
一主体件,具有一壳体以及一携持配件,该壳体具有至少两插孔;其中,该携持配件包含:
一本体;
至少两牵引件,设置于该本体内,该每一牵引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至少两卡合组件,设置于该本体,且每一卡合组件对应单一插孔,每一卡合组件连接于单一第二端,该卡合组件具有一固状态以及一释放状态,该锁固状态用以让该卡合组件固定于该插孔内,该释放状态用以让该卡合组件能由该插孔中抽离;以及一掣动件,连接于该牵引件的该第一端,该掣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借由该掣动件与该牵引件的连动关系,令该掣动件选择性呈现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组件选择性呈现该锁固状态与该释放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插孔的一内壁面上具有一卡合孔,每一卡合组件包含:
一插销,设置于该本体并能容置于单一插孔内,该插销内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卡勾,枢设于该插销,该卡勾具有一释放位置以及一卡扣位置,该释放位置呈现该卡勾收合于该插销内,该卡扣位置呈现该卡勾突出该插销外且位于该卡合孔内;以及一滑移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该滑移件连接该牵引件的该第二端,当该掣动件于该第一位置,该滑移件推抵该卡勾至该卡扣位置,当该掣动件于该第二位置,该滑移件与该卡勾相分离,该卡勾由该卡扣位置位移至该释放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销的一外壁面上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卡勾经由该通孔而突出该插销外至该卡扣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组件更包含一扭簧及一拉伸弹簧,该扭簧设置于该卡勾上,该拉伸弹簧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滑移件,该拉伸弹簧与该卡勾位于该滑移件的相同一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组件更包含一扭簧及一压缩弹簧,该扭簧设置于该卡勾上,该压缩弹簧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滑移件,该压缩弹簧与该卡勾位于该滑移件的相对两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销的一外壁面上具有一定位肋,该插孔的该内壁面上具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由该插孔的一端延伸至该插孔内,该定位肋对应该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四个插孔,该携持配件包含四个牵引件、四个卡合组件,该卡合组件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四落,该掣动件位于该本体的中央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卡合组件设置于该本体的相对两端,该掣动件位于该本体的中央处。
9.一种携持配件,用以固定于一壳体上的至少两插孔,该携持配件包含:
一本体;
至少两牵引件,设置于该本体内,该每一牵引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至少两卡合组件,设置于该本体,且每一卡合组件对应单一插孔,每一卡合组件连接于单一第二端,该卡合组件具有一锁固状态以及一释放状态,该锁固状态用以让该卡合组件固定于该插孔内,该释放状态用以让该卡合组件能由该插孔中抽离;以及一掣动件,连接于该牵引件的该第一端,该掣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借由该掣动件与该牵引件的连动关系,令该掣动件选择性呈现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组件选择性呈现该锁固状态与该释放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卡合组件包含:
一插销,设置于该本体,并能用以容置于单一插孔内,该插销内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卡勾,枢设于该插销,该卡勾具有一释放位置以及一卡扣位置,该释放位置呈现该卡勾收合于该插销内,该卡扣位置呈现该卡勾突出该插销外;以及。
一滑移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该滑移件连接该牵引件的该第二端,当该掣动件于该第一位置,该滑移件推抵该卡勾至该卡扣位置,当该掣动件于该第二位置,该滑移件与该卡勾相分离,该卡勾由该卡扣位置位移至该释放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该插销的一外壁面上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卡勾经由该通孔而突出该插销外至该卡扣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组件更包含一扭簧及一拉伸弹簧,该扭簧设置于该卡勾上,该拉伸弹簧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滑移件,该拉伸弹簧与该卡勾位于该滑移件的相同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组件更包含一扭簧及一压缩弹簧,该扭簧设置于该卡勾上,该压缩弹簧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滑移件,该压缩弹簧与该卡勾位于该滑移件的相对两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该携持配件包含四个该牵引件、四个该卡合组件,四个该卡合组件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四角落,该掣动件位于该本体的中央处。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持配件,其特征在于,该二卡合组件设置于该本体的相对两端,该掣动件位于该本体的中央处。

说明书全文

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其携持配件,特别是一种装配于可携式装置的携持配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陆续研发出许多各式各样的移动数字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网络电脑(Network Computer,NC)以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并且,这些移动数字装置的共同特性为薄型化、体积小且便于携带,以及都具有显示屏幕的设计。
[0003] 然而,一般这些高价的移动数字装置,为防止因使用者经常性的携带、操作而刮伤移动数字装置的表面,多数会配合将移动数字装置收纳在一保护套或收纳套袋中,以使移动数字装置能有效地受到保护。并且,由于一般移动数字装置并未有便于携持的结构设计,因此使用者在握持移动数字装置时,很容易因受到外的碰撞而使移动数字装置由使用者的手上脱落,因而造成移动数字装置的损坏。因此为了使移动数字装置更便于携持,已知更有搭配移动数字装置所设计的背带、握持辅助带或握持辅助套等配件产品问世。
[0004] 一般移动数字装置所搭配的这些辅助配件,有的是以魔鬼粘进行粘贴固定,或是搭配一些简单的扣具进行固定,以将辅助配件与移动数字装置相固定。此外,甚至有使用胶或是橡胶材质的保护套直接套设包覆住移动数字装置,以达到保护效果。而一般背带、握持辅助带或握持辅助套等配件,则是以勾环、扣环搭配移动数字装置的扣孔以进行固定结合。
[0005] 然而,上述配件组装于移动数字装置的方式,若采用粘粘、套设与包覆的固定型态,除了其固定效果较差外,也同时增加了使用者的组装时间。若使用勾环、扣环等扣合结构进行固定时,虽可确保配件与移动数字装置之间的固定效果,但过多的扣环等扣合件,也同时增加了使用者的组装或拆卸的步骤。更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需逐一对每一个扣合件进行拆解动作才可将配件由主体件上卸下,如此将使得操作步骤与花费时间过多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装置,包含一主体件。主体件具有一壳体以及一携持配件,壳体具有至少两插孔。其中,携持配件包含一本体、至少两牵引件、至少两卡合组件及一掣动件。两牵引件设置于本体内,每一牵引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两卡合组件设置于本体,且每一卡合组件对应单一插孔,每一卡合组件连接于单一第二端。卡合组件具有一固状态以及一释放状态,锁固状态用以让卡合组件固定于插孔内,释放状态用以让卡合组件能由插孔中抽离。掣动件连接于牵引件的第一端,掣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借由掣动件与牵引件的连动关系,令掣动件选择性呈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卡合组件选择性呈现锁固状态与释放状态。
[0007] 于一实施例中,携持配件用以固定于一壳体上的至少两插孔。携持配件包含一本体、至少两牵引件、至少两卡合组件及一掣动件。两牵引件设置于本体内,每一牵引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两卡合组件设置于本体,且每一卡合组件对应单一插孔,每一卡合组件连接于单一第二端。卡合组件具有一锁固状态以及一释放状态,锁固状态用以让卡合组件固定于插孔内,释放状态用以让卡合组件能由插孔中抽离。掣动件连接于牵引件的第一端,掣动件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借由掣动件与牵引件的连动关系,令掣动件选择性呈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卡合组件选择性呈现锁固状态与释放状态。附图说明
[0008]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0009]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0]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11]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 图4至图7分别为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一、二、三、四。
[0013] 图8及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一、二。
[0014] 图10为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5] 图11为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1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 100,100′主体件
[0018] 101,101′壳体
[0019] 110,110′插孔
[0020] 111开口
[0021] 112限位槽
[0022] 113内壁面
[0023] 114卡合孔
[0024] 200,200′携持配件
[0025] 201,201′本体
[0026] 203通道
[0027] 210牵引件
[0028] 2101第一端
[0029] 2102第二端
[0030] 220,220′卡合组件
[0031] 221定位
[0032] 222,222′插销
[0033] 2221外壁面
[0034] 2223容置空间
[0035] 2225通孔
[0036] 224,224′滑移件
[0037] 226,226′卡勾
[0038] 2261转轴
[0039] 227拉伸弹簧
[0040] 228压缩弹簧
[0041] 229扭簧
[0042] 230,230′掣动件
[0043] A第一位置
[0044] B第二位置
[0045] D间距
[0046] P1卡扣位置
[0047] P2释放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9] 本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其包含一主体件100及可装配于主体件100上的一携持配件200。其中,主体件100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Tablet PC)以及笔记本电脑(Notebook),但不以此为限。而携持配件200可以是装配于主体件100的皮套、背带或是其他使主体件100便于携持的配备,就本实施例而言,携持配件200以携持辅助皮套为例,但不以此为限。
[0050] 本实施例的主体件100具有一壳体101及一携持配件200,壳体101的四落分别各具有一插孔110,且形成该插孔110的一内壁面113上具有一卡合孔114。
[0051] 携持配件200包含一本体201、四牵引件210、四卡合组件220以及一掣动件230。其中,本体201可为一具有曲面弧度的板体,且本体201可以是由皮革、纺织或其他复合式材料所构成的可挠性体。或者,本体201也可以是由金属、塑胶等刚性材料所构成的刚性体。需注意的是,本体201的材质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当携持配件200组装上主体件100时,本体201相对主体件100拱起而与主体件100保持一间距D。此间距D可供使用者的手掌穿入,使手掌介于本体201与主体件100,以方便使用者携持住主体件100。
[0052] 请接着参照图4至图7。图4至图7分别为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一、二、三、四。本体201内更可具有一通道203,用于容置牵引件210。牵引件2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2101及一第二端2102,第一端2101露出于本体201外。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210为一可挠性线体。
[0053] 四个卡合组件220分别设置于本体201的四个角落,且每一个卡合组件220能分别插设于这些插孔110内。并且,每一牵引件210对应单一卡合组件220。每一牵引件210的第二端2102则个别连接其所对应的卡合组件220。每一牵引件210的第一端2101则连接于掣动件230。
[0054] 其中,掣动件230的外型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一环形体,掣动件230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当该掣动件230于第一位置时,掣动件230靠近本体201,此时这四个卡合组件220会处于固定于插孔110内的一锁固状态(如图5所示)。掣动件230于第二位置时,掣动件230远离本体201,并掣动件230拉动这些牵引件210以驱动这些卡合组件220由锁固状态转为可抽离插孔110的一释放状态(如图6所示)。
[0055] 其中,每一个卡合组件220包含有一插销222、以及分别设置于此插销222内的一滑移件224以及一卡勾226。插销222能容置于单一插孔110内,且插销222内具有一容置空间2223,意即插销222为一中空管体。滑移件224容设于容置空间2223内,滑移件224可为一圆柱体,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滑移件224也可以是方柱体、椭圆柱体等,滑移件224的外型只需能够匹配插销222内的容置空间2223,使得滑移件224能够在容置空间2223内进行位移活动即可。
[0056] 本实施例的卡勾226的一端可借由一转轴2261而枢设于插销222内的容置空间2223,使得卡勾226可相对插销222枢转位移。此外,插销222的一外壁面2221上可具有一通孔2225,通孔2225连通容置空间2223。当插销222插设于插孔110内时,通孔2225面对插孔110内的卡合孔114。卡勾226具有一突出插销222外的卡扣位置P1(如图4、图5所示)以及一收合于插销222内的释放位置P2(如图6、图7所示)。更进一步来说,当卡勾
226于卡扣位置P1时,卡勾226的一端经由通孔2225而由容置空间2223突出于插销222外,且卡勾226的一端并同时位于卡合孔114内。此时,借由卡勾226突出于卡合孔114内而拘束住插销222的位移自由度,使插销21能够稳固地固定于插孔110内,以令卡合组件
220处于锁固状态(如图5所示)。当卡勾226于释放位置P2时,卡勾226缩入至容置空间2223内,使得插销222不受到卡勾226的拘束限制而可自由地插入插孔110或是由插孔
110内拔出,以令卡合组件220处于释放状态(如图7所示)。
[0057] 此外,滑移件224连接于牵引件210的第二端2102,而掣动件230则连接于牵引件210的第一端2101。其中,掣动件230大致位于本体201的中央处,掣动件230借由牵引件
210而与滑移件224连动,掣动件230可于第一位置A及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当掣动件
230于第一位置A时,滑移件224推抵卡勾226而使卡勾226位于卡扣位置P1。当掣动件
230于第二位置B时,滑移件224受掣动件230拉动而与卡勾226相分离,使得卡勾226由卡扣位置P1位移至释放位置P2。就本实施例而言,一个掣动件230连接四个滑移件224,使得一个掣动件230可同时连动四个滑移件224进行位移,以同时驱动四个卡勾226由卡扣位置P1位移至释放位置P2。
[0058] 请继续参照图5及图7并搭配图3,本实施例的插销222的外壁面2221上更可具有一定位肋221,插孔110的内壁面113上更可具有一限位槽112。限位槽112由插孔110的一开口111处延伸至插孔110内,且定位肋221对应限位槽112。借由定位肋221与限位槽112的设置,可提供插销222插入插孔110时的对位效果。如此可确保插销222插入插孔110内时,插销222上的通孔2225可以面对插孔110内的卡合孔114,以使位于卡扣位置P1的卡勾226能够顺利的突出插销222至卡合孔114内。
[0059] 此外,本实施例的卡合组件220更可包含一扭簧229。扭簧229设置于卡勾226上,扭簧229常态地提供一旋转扭力予卡勾226。更进一步来说,扭簧229提供一旋转扭力以使卡勾226常态地由卡扣位置P1朝释放位置P2旋转移动。
[0060] 并且,卡合组件220更包含一拉伸弹簧227,拉伸弹簧227设置于容置空间2223内。拉伸弹簧227的一端固定于容置空间2223内,而拉伸弹簧227的另一端则连接滑移件224的一端。并且,拉伸弹簧227与卡勾226位于滑移件224的相同一端。拉伸弹簧227常态性的提供一拉力予滑移件224,使得滑移件224能够常态性地受到朝向卡勾226方向的拉力,进而使滑移件224常态性地推抵卡勾226至卡扣位置P1。
[0061] 于常态下,掣动件230位于第一位置A,此时滑移件224受到拉伸弹簧227所提供的拉力影响而推抵卡勾226。并且,滑移件224推抵卡勾226的施加力量大于扭簧229提供给卡勾226的旋转扭力,以迫使卡勾226由释放位置P2移动至卡扣位置P1,如图4、图5所示。此时,卡勾226的一端位于卡合孔114内,使得插销222固定于插孔110内而无法轻易地由插孔110内拔出。借此,使携持配件200得以稳固地固定于主体件100上。
[0062] 当使用者需将携持配件200由主体件100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只需对掣动件230施以一外力,且此外力大于拉伸弹簧227拉持滑移件224的拉力,使得掣动件230可由第一位置A移至第二位置B。此时,掣动件230同时拉扯四个牵引件210以连动四个插销222内的四个滑移件224同时朝本体201的方向位移,并使得滑移件224不再推抵卡勾226,并使滑移件224与卡勾226相分离。当卡勾226不再受到滑移件224的推抵时,卡勾226受到扭簧229所提供的旋转扭力的影响,而由卡扣位置P1旋转位移并缩入插销222内而至释放位置P2,如图6、图7所示。此时,插销222不再受到卡勾226的拘束限制而可自由地由插孔110内拔出,以令携持配件200由主体件100上卸下。
[0063] 借由上述本实施例的插销222上的卡勾226与插孔110内的卡合孔114的配合,使携持配件200能够稳固地与主体件100相结合。并且,借由一个掣动件230可同时驱动四个滑移件224进行位移,令使用者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将四个卡勾226同时缩入插销222内而方便将携持配件200由主体件100上卸下。如此一来,也相对节省了使用者对主体件100进行组装或拆卸携持配件200的步骤与时间。
[0064] 值得一提的,上述实施例是以拉伸弹簧227提供拉力予滑移件224,以使滑移件224常态性地推抵卡勾226至卡扣位置P1。然而,上述实施例使用拉伸弹簧227的特征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举例来说,也可以使用一压缩弹簧来取代拉伸弹簧227的功效。
[0065] 请接着参照图8及图9。图8及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一、二。在本实施例中,卡合组件220包含一压缩弹簧228而不具有拉伸弹簧227,压缩弹簧228设置于容置空间2223内。压缩弹簧228的一端固定于容置空间2223内,而压缩弹簧228的另一端则连接滑移件224的一端。并且,压缩弹簧228与卡勾226位于滑移件224的相对两端。更详细来说,压缩弹簧228介于本体201与滑移件224之间。
[0066] 压缩弹簧228常态性地提供一推力予滑移件224,使得滑移件224能够常态性地受到朝向卡勾226方向的推力,进而使滑移件224常态性地推抵卡勾226至卡扣位置P1。
[0067] 请参照图10及图11。图10为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为第四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只针对差异之处便加以说明。
[0068] 本实施例的主体件100′具有一壳体101′,壳体101′的两角落分别具有两插孔110′。携持配件200′包含一本体201′、两牵引件210′、两卡合组件220′以及一掣动件230′。其中,本体201′为一长条型可挠式带状体,两卡合组件220′分别设置于本体
201′的相对两端,掣动件230′则位于本体201′的中央处。
[0069]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借由一个掣动件透过多个牵引件而同时连接插销内的滑移件,以使掣动件能够同时驱动滑移件进行位移而控制卡勾位置。借此,当使用者需将携持配件由主体件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进行拉动掣动件的一个步骤,即可令所有的卡勾由卡扣位置位移至释放位置,进而使携持配件能够与主体件相分离。是以这样的可携式装置及其携持配件,可改善习用携持配件采用多个扣合件与主体件进行结合时,使用者需逐一对每个扣合件进行拆解动作才可将携持配件由主体件上卸下,使得操作步骤与花费时间过多而造成不便的问题。
[0070]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 2020-05-11 256
拉伸弹簧单端双向移动冲击隔离装置 2020-05-11 19
新型拉伸弹簧 2020-05-11 443
一种拉伸弹簧 2020-05-11 557
一种适于运动器材的拉伸弹簧机构 2020-05-12 28
一种拉伸弹簧 2020-05-11 872
磁悬浮拉伸弹簧 2020-05-11 645
一种拉伸弹簧 2020-05-11 727
拉伸弹簧结构 2020-05-12 528
拉伸弹簧 2020-05-11 27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