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

阅读:45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自吸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吸 泵 ,其包括:泵盖;自泵盖一侧安装于泵盖上的泵体,泵盖和泵体共同限定过流空腔;自泵盖另一侧安装于泵体上的端盖,泵盖和端盖共同限定偏心 真空 腔,偏心真空腔分别和过流空腔、外界连通;安装于泵盖上的 轴承 支架 ,轴承支架上设有 滚动轴承 ;以及设有 叶轮 的泵轴,泵轴穿过偏心真空腔、 支撑 安装于轴承支架上且密封设置于偏心真空腔中,叶轮收容于过流空腔中。相对于 现有技术 ,本发明 自吸泵 删除了进 水 弯管和汽水分离室,通过设置进气管和排气管并采用偏心真空室形成 负压 ,起泵前,无需充水即可实现自吸功能。本发明自吸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下面是自吸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自吸,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盖;
自泵盖一侧安装于泵盖上的泵体,泵盖和泵体共同限定过流空腔;
自泵盖另一侧安装于泵体上的端盖,泵盖和端盖共同限定偏心真空腔,偏心真空腔分别和过流空腔、外界连通;
安装于泵盖上的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上设有滚动轴承;以及
设有叶轮的泵轴,泵轴穿过偏心真空腔、支撑安装于轴承支架上且密封设置于偏心真空腔中,叶轮收容于过流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偏心真空腔通过进气管与过流空腔连通,通过出气管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真空腔设有固定套设于所述泵轴上的转轮、可沿着偏心真空腔内周往复运动的滑片,以及设置于转轮和滑片之间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对称设置,将偏心真空腔分成与进气管连通的吸气区和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由石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和所述转轮呈偏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和转轮通过键固定在所受泵轴上并通过叶轮螺母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密封。

说明书全文

自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的自吸泵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自吸泵通常设有进水弯管和汽水分离室,在起泵前,需向进水弯管内充注一定量的积水。设备运行时,进水弯管内的积水连续进行汽水混合,并在汽水分离室内分离,排出气体实现自吸。
[0003] 但是,现有自吸泵的结构复杂、笨重,每次启动都需要注水,自吸时间长且自吸真空度低。
[0004]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的自吸泵。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吸泵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的自吸泵。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吸泵,其包括:
[0007] 泵盖;
[0008] 自泵盖一侧安装于泵盖上的泵体,泵盖和泵体共同限定过流空腔;
[0009] 自泵盖另一侧安装于泵体上的端盖,泵盖和端盖共同限定偏心真空腔,偏心真空腔分别和过流空腔、外界连通;
[0010] 安装于泵盖上的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上设有滚动轴承;以及
[0011] 设有叶轮的泵轴,泵轴穿过偏心真空腔、支撑安装于轴承支架上且密封设置于偏心真空腔中,叶轮收容于过流空腔中。
[0012]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泵盖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偏心真空腔通过进气管与过流空腔连通,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0013]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偏心真空腔设有固定套设于所述泵轴上的转轮、可沿着偏心真空腔内周往复运动的滑片,以及设置于转轮和滑片之间的弹簧
[0014]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滑片对称设置,将偏心真空腔分成与进气管连通的吸气区和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区。
[0015]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滑片由石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6]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泵轴和所述转轮呈偏心设置。
[0017]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叶轮和转轮通过键固定在所受泵轴上并通过叶轮螺母定位
[0018] 作为本发明自吸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泵轴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密封。
[001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自吸泵具有以下优点:
[0020] 改变了现有自吸泵的自吸方式,删除了进水弯管和汽水分离室。通过设置进气管和排气管,并采用偏心真空室形成负压,实现自吸功能。因此,起泵前,泵无需充水,即可实现自吸功能。本发明自吸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自吸泵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中沿着A-A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0025]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自吸泵包括:
[0026] 泵盖5;
[0027] 自泵盖5一侧安装于泵盖5上的泵体1,泵盖5和泵体1共同限定过流空腔(未标注);
[0028] 自泵盖5另一侧安装于泵盖5上的端盖10,泵盖5和端盖10共同限定偏心真空腔(未标注),偏心真空腔分别和过流空腔、外界连通;
[0029] 安装于泵盖5上的轴承支架12,轴承支架12上设有滚动轴承(未标注);以及[0030] 设有叶轮3的泵轴13,泵轴13穿过偏心真空腔、支撑安装于轴承支架12上安装的滚动轴承上且密封设置于偏心真空腔中,叶轮3收容于过流空腔中。
[0031] 泵体1安装于泵盖5上,泵盖5和泵体1共同限定过流空腔。
[0032] 泵盖5和端盖10共同限定偏心真空腔,泵盖5设有进气管14和排气管9,偏心真空腔通过进气管14与过流空腔连通,通过排气管9与外界连通。偏心真空腔中设有固定套设于泵轴上13的转轮6、可沿着偏心真空腔内周往复运动的滑片8,以及设置于转轮6和滑片8之间的弹簧7。
[0033] 转轮6和泵轴13呈偏心设置,转轮6和叶轮3通过键4固定在泵轴13上以传递扭矩,并通过叶轮螺母2定位。滑片8呈对称设置,将偏心真空腔分成与进气管14连通的吸气区和与排气管9连通的排气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滑片8由石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可减小磨损。
[0034] 此外,为了保证偏心真空腔中的良好密封,泵轴13和端盖10之间设置有密封11。
[0035] 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详细描述本发明自吸泵的工作原理。
[0036] 滑片8对称设置,将偏心真空腔分成与进气管14连通的吸气区和与排气管9连通的排气区。自吸泵工作时,泵轴13带动转轮6旋转,滑片8在弹簧7和离心的作用下可沿着偏心真空室内周滑动,实现吸气区和排气区容积的交替变化。请参照图2所示,按图示方向转动时,与进气管14连通的吸气区容积变大,压力降低,实现吸气;另外一侧,与排气管9连通的排气区容积减小,压力升高,排出气体。旋转过程中,进行连续的吸、排动作,使泵腔内的压力降低,实现泵的自吸过程。
[0037] 结合以上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自吸泵具有以下优点:改变了现有自吸泵的自吸方式,删除了进水弯管和汽水分离室。通过设置进气管14和排气管9,并采用偏心真空室形成负压,实现自吸功能。因此,起泵前,泵无需充水,即可实现自吸功能。本发明自吸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自吸快、自吸真空度高。
[0038]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21
真空自吸泵 2020-05-12 781
强自吸泵 2020-05-11 946
自吸清水泵 2020-05-12 467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51
自吸泵 2020-05-11 379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28
自吸离心泵 2020-05-13 935
强自吸泵 2020-05-11 850
自吸泵 2020-05-11 9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