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 自吸泵 / 一种自吸泵

一种自吸

阅读:37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自吸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吸 泵 。所述 自吸泵 包括带有双壳体夹腔(5)和 吸入室 (16)的泵体(1)、轴向可调 轴承 部件(11)、泵盖(9)以及 电动机 (10);所述泵体(1)上带有吸入口、吐出口、压出室(14)、排液孔(15)以及加液孔(8);所述泵体(1)内安装有 叶轮 (3)和泵轴(4),所述叶轮(3)安装在所述泵体(1)的所述压出室(14)内;所述轴向可调轴承部件(11)被安装在所述泵盖(9)上端;所述泵盖(9)下方轴孔处安装有第一 轴封 室(12);所述双壳体夹腔(5)与吸入室(16)构成储液室,所述吸入口与储液室相通,吐出口通过气液分离室与压出室(14)相通,储液室与气液分离室之间由压出室(14)隔离。,下面是一种自吸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自吸,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吸泵包括带有双壳体夹腔(5)和吸入室(16)的泵体(1)、轴向可调轴承部件(11)、泵盖(9)以及电动机(10);
所述泵体(1)上带有吸入口、吐出口、压出室(14)、排液孔(15)以及加液孔(8);
所述泵体(1)内安装有叶轮(3)和泵轴(4),所述叶轮(3)安装在所述泵体(1)的所述压出室(14)内;
所述轴向可调轴承部件(11)被安装在所述泵盖(9)上端;所述泵盖(9)下方轴孔处安装有第一轴封室(12);
所述双壳体夹腔(5)与吸入室(16)构成储液室,所述吸入口与储液室相通,吐出口通过气液分离室与压出室(14)相通,储液室与气液分离室之间由压出室(14)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与所述压出室(14)间无回流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9)下方轴孔处还可选装第二轴封室(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泵使用前通过泵体(1)上的加液孔(8)使泵体(1)内充满液体后,启动电动机(10)通过快装联轴器带动泵轴(4)使叶轮(3)旋转,离心原理将吸入室(16)及双壳体夹腔(5)内的气液混合体输送到压出室(14),由于气体比重较液体比重小,上部的气体通过泵吐出口排出,下部的液体,一部分通过叶轮(3)的口环与泵体密封环(2)之间排回到半环式吸入室,另一部分通过叶轮(3)外园与压出室(14)之间排到轴封室,周而复始直至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净以完成自吸过程,泵完成自吸过程后开始正常工作。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吸泵,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自吸泵。

背景技术

[0002] 离心式自吸泵是在普通离心泵吸入端安装一储液腔。在泵第一次启动前将泵储液腔内一次性充满介质,利用泵启动后离心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将自吸泵储液腔内的液体介质与吸入管路中空气充分混合向自吸泵出口输送。通过吸入与吐出腔之间适当面积的回流孔,将经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体介质流回储液腔,直到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净后,完成泵的自吸过程。为防止泵在停止运行后由于泵吸入及吐出管路内的介质回流的虹吸现象造成泵内包括储液室的介质被排净,自吸泵再次启动不上水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泵吐出口加装止回,在泵的吸入口加装电磁进气阀来解决。 [0003] 目前自吸泵产品普遍存在自吸时间长、自吸高度低、 占地面积大、运行噪音大、均需要加装防止储液室失水的止回阀、电磁进气阀等附加装置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离心泵原理实现输送液体介质功能的自吸泵。解决了目前泵行业自吸泵产品普遍存在自吸时间长,自吸高度低,占地面积大,噪声大,效率低,不能适应高温、有毒液体介质输送,需要加装防止储液室失水的止回阀、电磁进气阀等附加装置的缺点。
[0005] 本发明所述的自吸泵采用双壳体结构设计,利用双壳体形成的夹腔实现在泵停机时自然储液,泵吸入口与吐出口在距泵体有一定高度的同一中心线上。解决了在无止回阀及进气阀等附件时,由于停泵后管路内介质回流时虹吸造成的失液问题。其储液的水位不受停泵限制,始终保证在泵吸入口的高度,实现本发明自吸泵再次启动泵时无需灌注液即可自吸,由于采用双壳体结构,本发明的产品在占地面积上与普通自吸泵相同,没有任何增加,但其储液有效容积远远大于最大吸入管路中空气的容积。使自吸高度不低于7.8米,最高可达9.3米。大大高于目前自吸泵产品3.5米-6米的自吸高度。
[0006] 本发明由于采用双壳体大容积储液结构,不用回流孔,将目前传统自吸泵自吸时间从40秒-300秒提高到12秒-35秒,同时本发明的效率也因不采用回流孔至少提升了3%-6%。
[0007] 本发明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环型吸入室结构、宽叶轮流道及双流道大截面压出室,使泵在工作时进入及吐出流道的水阻极小,吸入和压出效率极高。该泵在吐出腔有对称管式气水分离设计,其作用是在泵工作吸入时,将泵出口的气液分离出的空气经泵吐出口排出,分离出的液体一部分送到叶轮,另一部分送到轴封腔对机械密封进行润滑及冷却,使泵能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
[0008] 本发明可以配用闭式叶轮、半开式叶轮、开式叶轮,可以采用耐腐蚀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造;其轴封腔可以适用于单机械密封、双机械密封等带有冷却器或是隔离液的轴封形式。适用于输送清水、污水、腐蚀性液体、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高温和有毒场所等。 [0009] 本发明采用自行开发的水力模型,效率超过同性能离心泵产品5%-11%,是理想的节能更新换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1.自吸时间短:自吸高度不低于7.8米时自吸时间18S;最大自吸高度8.4米时32S。
[0010] 2.效率高:比流量、扬程相同的普通离心泵效率高2%-8%。配用的电动机至少降低一个功率等级。
[0011] 3.噪声低:本自吸泵正常工作时其噪声较其它产品低20%以上。 [0012] 4.制造过程环保:采用型材生产制造,制造材料材质容易保证。无需对材料进行二次铸造,减少二次能源消耗及带来的环境污染。
[0013] 5.独立的轴封系统:可以采用任何轴封、冷却、隔离型式,适用于高温、有毒介质的输送。
[0014] 6.立卧式均采用独立的可调节轴向力消除装置。可随时根据各部件磨损情况对转子进行调节,保证泵吸入部件的密封度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0015] 7.没有任何附加装置,检修、维护十分简单。
[0016] 8.容易实现夹层蒸气、水或电保温装置,适用于输送粘稠介质。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9] 本发明涉及的自吸泵包括带有双壳体夹腔5及吸入室16的泵体1、轴向可调轴承部件11、泵盖9、电动机10,泵体1上带有吸入口及吐出口、压出室14、排液孔15及加液孔8;所述轴向可调轴承部件11被安装在泵盖9上端;所述双壳体夹腔5与吸入室16构成储液室,所述吸入口与储液室相通,吐出口通过气液分离室与压出室14相通,储液室与气液分离室之间由压出室14隔离,储液室与压出室14间无回流孔。
[0020] 泵体1内安装有叶轮3和泵轴4,所述叶轮3安装在泵体1的压出室14内。泵盖9下方轴孔处安装有第一轴封室12及可选装的第二轴封室6。
[0021] 所述自吸泵使用前通过泵体1上的加液孔8使泵体1内充满液体后,启动电动机10通过快装联轴器带动泵轴4使叶轮3旋转,离心原理将泵体吸入室16及双壳体夹腔5内的气液混合体输送到压出室14,由于气体比重较液体比重小,上部的气体通过泵吐出口排出,下部的液体,一部分通过叶轮3的口环与泵体密封环2之间排回到半环式吸入室;另一部分通过叶轮3外园与压出室14之间排到轴封室。周而复始直至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净,泵完成自吸过程后开始正常工作。经实验表明,在吸入高度不超过7.2米时此过程不超过35秒。
[0022] 本发明涉及的离心式自吸泵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叶轮入口处的液体通过离心力向叶轮外缘处“甩”出,压出室将其收集后向泵出口压出,此时,叶轮入口形成的负压将泵吸入管路中的空气吸入并与储液腔内的液体混合成气混合液向泵出口压出,压出的气液混合液由于介质比重不同,气体和液体分离开,气体向上部通过泵吐出口排出,下部的液体一部分通过叶轮密封环回流到储液室,另一部分通过叶轮与压出室之间流到轴封腔。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泵吸入管路的空气排净,完成泵的自吸过程。当停泵时,由于泵出口与叶轮吸入口是通过储液腔与吸入管路联接,泵吐出管路液体回流时带入的空气由于比重较轻,会比液体先到达泵吸入口的位置并通过吸入口排出,所以泵体内的储液位会保持在泵吸入口的最低位置,使得泵再次启动时有足够的储液完成自吸功能。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21
真空自吸泵 2020-05-12 781
强自吸泵 2020-05-11 946
自吸清水泵 2020-05-12 467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51
自吸泵 2020-05-11 379
一种自吸泵 2020-05-12 328
自吸离心泵 2020-05-13 935
强自吸泵 2020-05-11 850
自吸泵 2020-05-11 9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