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 泵壳 / 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

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

阅读:706发布:2023-03-07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 汽车 发动机 生产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的 油底壳 内部设置的机油 泵 ,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油底壳底部,所述油泵的出油口与油道连通,油道将机油输送至发动机的 曲轴 和 凸轮 轴表面进行润滑,所述机油泵由 电动机 驱动。本发明的机油泵采用 电机 驱动代替发动机曲轴驱动,降低了曲轴的 能量 损耗,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 力 性能,另外,电机驱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转速易于调节,进而使机油泵的压力也便于调节,电动机与ECU配合就能够根据汽车的实际工况,实时调节发动机的机油压力。,下面是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的油底壳(10)内设置的机油(11),所述机油泵(11)的进油口位于油底壳(10)底部,所述机油泵(11)的出油口与油道连通,油道将机油输送至发动机的曲轴凸轮轴表面进行润滑,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1)由电动机(12)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泵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2)的启停和转速由ECU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泵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上接有机油压传感器(18)和机油温度传感器(19),所述机油压力传感器(18)和机油温度传感器(19)的信号输出端均与ECU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1)的进油口与一个机油收集器(13)相连,所述机油收集器(13)位于油底壳(10)底部,所述机油收集器(13)内设有粗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1)的出油口设有机油滤清器(14),所述油道与该机油滤清器(14)的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11)安装在油底壳(10)内壁上,所述电动机(12)安装在油底壳(10)外壁上,电动机(12)的输出轴(121)穿过油底壳(10)的壳壁与机油泵(11)的主轴连接,所述输出轴(121)与油底壳(10)的壳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包括用于向所述曲轴供油的主油道(15),以及用于向所述凸轮轴供油的分支油道,所述分支油道包括与主油道(15)连通的上行油道(16)以及与该上行油道(16)连通的缸盖油道(17),所述机油压力传感器(18)安装在主油道(15)上,所述机油温度传感器(19)安装在缸盖油道(17)的末端。

说明书全文

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生产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各项法规的日益严苛,对于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各种降摩擦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发动机降低油耗的一项技术手段。目前发动机大部分的机油采用机械结构,即齿轮式、转子式或叶片式。如:专利:CN102052120A一种机油泵为一种转子式的机油泵,由曲轴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转动,通过内外转子来泵压机油;专利:CN103196024A可变排量机油泵及具有该机油泵的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曲轴带动叶片旋转产生负压从而使机油从油底壳吸入到机油泵内的叶片槽轮,泵压机油。目前,机油泵的传动机构基本上都采用了曲轴直接或间接驱动,这将增加曲柄连杆机构的摩擦损失,消耗一部分有用功,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动输出。另外,由曲轴驱动的机油泵无法根据车辆的实际工况实时调节机油压力,只能通过泄压装置使机油压力维持在一个特定的上限以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发动机能量损耗,同时能够实时调节机油压力的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的油底壳内设置的机油泵,所述机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油底壳底部,所述油泵的出油口与油道连通,油道将机油输送至发动机的曲轴和凸轮轴表面进行润滑,所述机油泵由电动机驱动。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机油泵采用电机驱动代替发动机曲轴驱动,降低了曲轴的能量损耗,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另外,电机驱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转速易于调节,进而使机油泵的压力也便于调节,电动机与ECU配合就能够根据汽车的实际工况,实时调节发动机的机油压力。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0007] 图2是本发明的机油泵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机油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的油底壳10内设置的机油泵11,所述机油泵11的进油口位于油底壳10底部,所述机油泵11的出油口与油道连通,油道将机油输送至发动机的曲轴和凸轮轴表面进行润滑,所述机油泵11由电动机12驱动。本发明正是基于降低机油泵11摩擦功的考虑,采用一种电动机12直接驱动机油泵11,将原本的由曲轴直接或间接驱动的机械驱动改为由电动机驱动的电驱动,减少曲轴驱动机油泵11造成的能量损失,降低发动机的摩擦功。另外,由于采用了电动机12直接驱动机油泵11,机油泵11的转速可以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机油压力的目的,使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机油压力可靠控制,减少因油压过大或过小造成的各种对发动机的伤害。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12的启停和转速由ECU(即车载电脑)控制;所述油道上接有机油压力传感器18和机油温度传感器19,所述机油压力传感器18和机油温度传感器19的信号输出端均与ECU相连。在油道的合适位置安装机油压力传感器18及机油温度传感器19,将机油运转的压力、温度信号发送给ECU,ECU通过发动机的转速、机油压力、温度信号,适当的调节电机的转速,使发动机运行在合适的机油压力下。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机油泵11的进油口与一个机油收集器13相连,所述机油收集器13位于油底壳10底部,所述机油收集器13内设有粗滤器;所述机油泵11的出油口设有机油滤清器14,所述油道与该机油滤清器14的出口连通。机油泵11进油口设置粗滤器能够减小机油泵11磨损,延长机油泵11使用寿命;机油泵11出油口设置机油滤清器14,能够防止机油中的杂质对曲轴和凸轮轴造成磨损。
[0011]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机油泵11安装在油底壳10内壁上,所述电动机12安装在油底壳10外壁上,电动机12的输出轴121穿过油底壳10的壳壁与机油泵11的主轴连接,所述输出轴121与油底壳10的壳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0012]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油道包括用于向所述曲轴供油的主油道15,以及用于向所述凸轮轴供油的分支油道,所述分支油道包括与主油道15连通的上行油道16以及与该上行油道16连通的缸盖油道17,所述机油压力传感器18安装在主油道15上,所述机油温度传感器19安装在缸盖油道17的末端。机油温度传感器19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发动机的具体型号而定,本实施例的机油温度传感器19安装在缸盖油道17末端,这样比较有利于安装。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总结如下:
[0014] 结构紧凑:本发明通过电动机12直接驱动机油泵11,取消了原来的由发动机曲轴驱动的复杂的机械结构,同时由于直接通过电动机12的转速控制油压,机油压精确可控。原来机油泵的复杂的泄压装置也可取消;电动机12安装于油底壳10侧方向,该位置空间较大,且与其他部件直接联系,安装简便,维修简单,结构十分的紧凑。
[0015] 降低摩擦:本发明为电动机12直接驱动机油泵11,未采用曲轴直接或间接的驱动机油泵11,这种方式省去曲轴驱动机油泵11所需输出的功,以及曲轴对机油泵11机械传动机构之间的摩擦功,从而达到降低摩擦损失的目的。
[0016] 方法简单:本发明工作原理简单,利用电动机12直接驱动机油泵11,利用油道中的各种传感器实现机电动机12的转速可控,从而使机油泵11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实现闭环控制。
[0017] 实时监控:本发明通过安装在油道中的机油压力传感器18及机油温度传感器19,实时测量发动机机油的运行状态,根据发动机转速等其他发动机信号,监控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当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ECU直接发送信号,使发动机降到怠速或停机,从而实时保护发动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泵壳 2020-05-11 602
燃料泵壳 2020-05-11 384
压载泵蜗壳 2020-05-12 226
泵壳体 2020-05-11 683
燃料泵壳体 2020-05-12 798
侧流泵壳体 2020-05-12 583
泵电机外壳 2020-05-12 876
燃料泵壳体 2020-05-12 544
蜗壳泵 2020-05-11 655
燃料泵壳 2020-05-11 34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